林散之《李白草書歌行》手卷,曠世鴻篇,不負“草聖”之譽

書法 林散之 草書 藝術 文化 玄賞齋 2018-12-01

林散之草書手卷《李白草書歌行》,縱 32公分,橫 225公分,落款散之。先後 5次著錄,是林散之草書作品中極精之代表作。

林散之《李白草書歌行》手卷,曠世鴻篇,不負“草聖”之譽

林散之先生草書對筆墨的探求,是用一生的藝術實踐摸索出來的,而絕非突發奇想。“散草”筆墨法的形成,是先生身世、經歷、天資、才情、功夫、悟性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

林散之《李白草書歌行》手卷,曠世鴻篇,不負“草聖”之譽

先生在談到學書經歷時曾說過:“我到六十歲後才學草書,有許多甘苦體會。沒有寫碑的底子,不會有成就。先寫楷書,次寫行書,最後才能寫草書。”明確指出了自己學習草書的途徑。

林散之《李白草書歌行》手卷,曠世鴻篇,不負“草聖”之譽

我們瞭解到,先生初習唐楷魏碑漢隸,三十歲以後學行書,六十歲以後才寫草書。很顯然,先生的草書,有著深厚的楷書、隸書、行書的功底。先生在諸體書中,最擅草書,所以被世人譽為“當代草聖”,但是,他的楷、行諸體,是其草書的基礎和輔助。散之先生諄諄告誡弟子,要先從楷書入手,由楷入行,由行入草,循序漸進,如果一步就介入草書,極易形成狂怪失理之狀。

林散之《李白草書歌行》手卷,曠世鴻篇,不負“草聖”之譽

林散之老人的草書筆走龍蛇,隨心所欲,縱橫塗抹,其實,他下筆就有楷則,是用楷法寫成的,筆筆行得開又留得住,滿紙菸雲而絕無漂浮之感。散之先生以幾十年的楷書、隸書和行書的練習,為用筆用墨等多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他的草書沉著冷靜,真力瀰漫。

林散之《李白草書歌行》手卷,曠世鴻篇,不負“草聖”之譽

這一點林散之先生深有體會,“以草寫草是寫不出來的,留不住,用楷書筆法寫草書才行”,“要捉草為正。下筆宜慢,求沉著,要天馬行空,看著慢其實快,看著快其實慢。快要留得住,又無滯塞才好。未有善行草而不工楷書的”。紮實的基礎訓練,為林散之晚年的草書創作提供了準備。

林散之《李白草書歌行》手卷,曠世鴻篇,不負“草聖”之譽

有人指出,篆書的中鋒意識,隸書的波動意識,行書的流轉意識,楷書的結體意識,漸化於林散之先生腕中筆底,說得頗有道理。

林散之《李白草書歌行》手卷,曠世鴻篇,不負“草聖”之譽

林散之《李白草書歌行》手卷,曠世鴻篇,不負“草聖”之譽

林散之《李白草書歌行》手卷,曠世鴻篇,不負“草聖”之譽

林散之《李白草書歌行》手卷,曠世鴻篇,不負“草聖”之譽

林散之《李白草書歌行》手卷,曠世鴻篇,不負“草聖”之譽

林散之《李白草書歌行》手卷,曠世鴻篇,不負“草聖”之譽

林散之《李白草書歌行》手卷,曠世鴻篇,不負“草聖”之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