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書法 啟功 董其昌 琵琶行 草書 藝術的真相 2018-12-01

1974年,啟功先生曾依照著名文史專家王伯祥的舊藏神州國光社影印本《董其昌草書琵琶行》摹寫了一本長達19米書法手卷。此書作是其目前流轉在民間最長的手卷,鮮為人知的故事也頗富傳奇,反映啟功先生生前重書重友的高尚情懷!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啟功(1912-2005) 草書《琵琶行》

紙本手卷 1974年作

尺寸:32.5×1907cm

落款:一九七四年秋,伯祥老先生以董書長卷命臨,即求誨正,啟功。

出版:

1.《啟功臨董其昌草書<琵琶行>》單行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2.《啟功臨董其昌草書<琵琶行>》單行本,文物出版社,2011年。

備註:王伯祥舊藏。王伯祥(1890-1975),我國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出版家,與章元善、顧頡剛、葉聖陶、俞平伯並稱“蘇州五老”。

啟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號苑北居士,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鑑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啟功先生一生成就卓著:作為學者,先生廣泛收集歷代法書資料,對資料深入分析:文字訂正、詞語註釋、史實考辨、典故溯源、真偽論證、優劣賞評、著書立說;作為書法大師,先生大量臨習前賢法書,品類眾多,數量龐大,八十餘載從未間斷,成就獨樹高幟,名揚四海。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王湜華(左)與啟功(右)合影

《臨董其昌草書琵琶行》是啟功先生應著名文史研究家王伯祥先生之子王湜華之請,參照王氏舊藏神州國光社影印本《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而摹寫的草書長卷。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對比圖

上:董玄宰 草書《琵琶行》

下:啟功 草書《琵琶行》

手卷赫然鉅製,長達六七丈開外,滿紙跳蕩激越,透著啟功書法高華的貴胄氣質,也包含著超脫的謙虛穩練。卷末恭敬地題寫著“伯祥老先生命臨,即求誨正,啟功。”手卷經王家兩代學者祕藏遞傳,承載著兩代學人的世交深情,也是名士間以翰墨寄懷的最佳例證。啟功書法風行宇內數十年,求著如潮,書作萬千,但如此鉅製,堪稱僅見,稱為海內第一啟書,實不為過。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巢者,窩也。數萬冊的經史典籍,當得起“書巢”這個名號。北京小雅寶衚衕一個整潔的四合院裡,東廂房書架林立,只留一方小小余地,懸掛著弘一法師1939年書寫的齋號---書巢。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王伯祥、王湜華父子在書巢

王伯祥之子求字,啟功欣然揮筆

王伯祥老先生,書巢的主人。蘇州人,一生教書、著書、編書、藏書,與葉聖陶、顧頡剛、俞平伯、張元善並稱“蘇州五老”,齋號自顯讀書人本色。先生愛書也愛字,老一輩的學人寫字,個個透著高華文雅的氣質,一紙花箋的問候、幾行詩文的酬酢,非但情深意篤,更是滿紙珠璣的書法藝術,展開這些吉光片羽,似是風雨故人來。

王門人丁興旺,湜華先生年序最幼。因為從小隨父左右,所受啟沃與薰陶也最多。伯祥老先生晚年足不出戶,有朋之間的魚雁通問,幾乎都由湜華先生代傳,老先生們都稱他“世仁兄”,以感念與王家的兩代交誼。與前輩學人的交往,開啟了湜華先生學術道路的門徑,收藏名士手跡,成為王氏父子共同的嗜好。書巢中的方丈之地,書香浸潤著墨香,養出了王家兩代學者。書巢所藏名士手跡,粲然多方,縈繞著王氏兩代的九曲情絲,足可看作一部中國近代文化史的縮影。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1975年冬,王伯祥先生逝世,啟功緻王氏家屬慰問信

湜華先生自幼仰慕啟先生書道,後得以機緣同友人一道去醫院探望患眩暈症的啟功,二人初見即似“知交已久”的舊友,日後往來頻繁,頗為熟稔。1974年秋天,王湜華將家藏神州國光社印本《董玄宰草書》面謁啟先生,並以舊藏清代玉版宣紙求先生照臨一過,不料啟功先生欣然應允。數日後,湜華先生從西直門小乘巷抱回一大束書卷,稟告老父。視力已極為不堪的伯祥先生急忙讓兒子將書卷拼接連讀,滿紙跳蕩激越的點畫,一時令老先生心目豁然!他濡毫命筆,在影印本《董玄宰草書》的扉頁上滿滿書寫了一篇感言,作為啟功草書長卷的題跋,也是對世事的慨嘆。半年之後,八十六歲高齡的伯祥老人赫然長逝,啟先生修書一封,寄予湜華,滿紙痛悼之忱,令觀者動容。

博物館級精品,比肩董其昌

董其昌傳世書法名作《草書琵琶行》深得唐代草聖張旭、懷素筆意,瀟灑磊落,變幻莫測,堪為書史經典。啟功先生精心臨寫的《草書琵琶行長卷》也不啻於董書,通篇神完氣足,生動流暢,有龍跳虎臥之致,筆法變化靈活,充分體現了先生書由心中出、純任自然的品格。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董其昌傳世書法名作《草書琵琶行》局部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啟功是當代文人書風的代表人物,曾榮獲“中國書法藝術終身成就獎”。他書法既傳承董其昌文人“書卷氣”一脈,卻又典雅挺拔,秀而不俗,在當代書壇獨樹一幟,被書畫界奉為“啟體”。《草書琵琶行長卷》可謂深得董氏“淡意”、“士氣”之風,並上追唐人書法,筆墨精到,既平白卻不失雅趣,是啟功先生難得的精品鉅製,已經達到了入藏博物館的水準。

啟功最長書法手卷,摹寫《董其昌草書琵琶行》背後的故事

啟功

《琵琶行》 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詩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人。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貞元進士,授祕書省校書郎,後遷任左袷遺、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凶手,因越職言事被貶為江州司馬,歷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刑部尚書等。會昌六年(846年)去世,贈尚書右僕射,諡號文。白居易詩文俱佳,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