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寫《西遊記》片頭書法的陳叔亮

新書友,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書法理想

陳叔亮(1901年—1991年7月),名壽頤,著名工藝美術教育家、書畫家,浙江黃岩人。1981年5月任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屆副主席。在書法創作上,“他反對‘言必稱二王’、‘筆筆有出處’的教條主義,而主張廣泛地向歷代名家的長處學習。同時強調‘貴在師心、病在師跡’,明確提出書法“四新一變”主張:新的結構、新的筆意、新的氣勢、新的面目、一生求變。

題寫《西遊記》片頭書法的陳叔亮題寫《西遊記》片頭書法的陳叔亮

86版《西遊記》片頭題字

陳叔亮三十年代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曾任中、小學教員。“七·七”事變後,帶領一些愛國青年赴延安。1938年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教,曾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1946年任山東《海濱畫報》社長,1951年任華東文化部藝術處副處長,文化部藝術局美術處處長,藝術教育司副司長,1958年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院長等職。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二、三、四屆理事 ,1981年5月任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屆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擅長中國畫、版畫、書法。

題寫《西遊記》片頭書法的陳叔亮

“七七事變”發生,懷著追求真理、獻身中華的滿腔熱情,陳叔亮決心投奔延安。他說服妻子、安頓好孩子們的生活,於1938年秋,帶著三個進步青年學生一路輾轉千里迢迢來到了中國人民革命和抗戰的聖地—延安。

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任教的8年當中,陳叔亮不僅創作了相當數量的木刻作品,出版過《新美術運動及其它》論文集,並做了近千幅反映延安軍民生活的速寫。如他本人在回憶錄中所說:“在魯藝先後8年多,我始終帶著自已的速寫本子,出入於廣大群眾之中,面對著周圍的生活圖景,畫下了大量的速寫畫稿,稱之為《西行漫畫》”。這部《西行漫畫》得到了毛主席的親筆題簽和題詞。

題寫《西遊記》片頭書法的陳叔亮

1951年,陳叔亮被調往北京任職。先後擔任中央文化部藝術局美術處處長,中央文化部藝術教育處處長,及中央文化部藝術教育司副司長。並於此間出席了第二屆文代會並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肩挑行政工作重擔的他再無時間進行美術創作,而是廢寢忘食於一名美術工作領導者的責任。

1957年,陳叔亮調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黨支部(1961年改為黨委)書記、副院長,直至1982年正式離休,他在工藝美院的領導崗位上整整工作25年。在他主持領導學院工作期間,儘管政治運動的風雨不曾間斷,但他都能在堅持原則的同時注意保護和發揮廣大師生的教學積極性,領導著學院在風雨中曲折前進。

題寫《西遊記》片頭書法的陳叔亮

實踐證明,陳叔亮是一位懂得教育規律的工藝美術教育家,他在工藝美術教育方面的見解和辦法,是建立在對社會主義工藝美術事業的深刻理解之上的。正是他正確的教育思想與方針,形成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特有的優良校風和傳統。

由於晚年過度的工作操勞,陳叔亮於1986年臥病,於1991年辭世。遵照他的生前遺願,家人將他個人全部書畫作品捐獻給了他的家鄉—黃岩。

概括來說,他的藝術主張就是四個字——“創新求變”。

題寫《西遊記》片頭書法的陳叔亮

在書法創作上,“他反對‘言必稱二王’、‘筆筆有出處’的教條主義,而主張廣泛地向歷代名家的長處學習。同時強調‘貴在師心、病在師跡’,明確提出書法“四新一變”主張:新的結構、新的筆意、新的氣勢、新的面目、一生求變。並以實踐鮮明地體現這種追求。一方面,虛心地拜古人為師,堅持讀碑、臨池的日課。另一方面,“入古出新”,追尋揣摩屬於自己一家的、新鮮的藝術風格和形式,反對手法上的“一招靈”和麵目上的“固定化”。憑藉著這樣的藝術主張與不懈追求,陳叔亮的書法日見爐火純青,特別是草書,在當代書壇可謂獨樹一幟,“多能不獨張顛草,滿紙雲煙見性真”(趙樸初先生評價)。

題寫《西遊記》片頭書法的陳叔亮

擴展閱讀

中書協副主席的素描作品怎樣?大家感受一下

本期責任編輯:cjr97783701(←長按複製)

戳“閱讀原文”,進入微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