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

書法 藝術 米芾 董其昌 中國書法網 2017-07-16
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

漸修 • 頓證

——王漸鳴的書法實踐

龍 友

快雨初霽的北京,澄澈的藍天好生可愛。一陣清風被層疊的新柳切成如絲的暖流,真是“薰風解慍,晝景清和”的好光景。我想起兩年前的這個時候,一場夜雨將桃花紛紛碾落泥塵,正是懷鄉之時,在花家地與漸鳴兄偶遇,攜手酒肆,共飲數杯。當日連床夜語,直至中宵,互相傾吐,一澆塊壘。

沉湎往事之際,忽然,對面樓窗反射的一道斜陽打斷了我的思緒。

它直直地投向書架,正照著碼放好的字帖。順著光,我抽出王羲之尺牘集,倚坐在沙發上慵懶地看起來。是啊,大多關心書法的人打開它,無不對其瀟灑的襟度和完備的技法傾慕至極。多少人朝夕悟對,廢紙三千,在一次次激動、迷茫之中,跨入未知的世界,一如庾肩吾那樣,由少及長,留心是藝,最後卻依然慨嘆:蕺山之扇不能因字而增價!痴心書法的人們,駕著心中的一葉扁舟,在無邊的大海里向著聖殿航行,這聖殿卻又如須彌山那樣千重萬重。隨風而來的陣陣浪潮,將這葉扁舟推到陌生的海域,隨時可能擱淺。清醒的人們發現,來時所設定的目標似乎僅僅是刻畫在船舷上的一道道標記。

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

既然如此,或許可以掉頭而行,隨意找一座海島,享受著迷人的陽光和雨露。而漸鳴兄不甘如此,決意與無邊的大海和狂肆的風浪掙扎!他堅信:入古必能出新,即使是過度開採的礦區,照樣可以考掘出寶藏。

早年醉心“二王”法帖,頗有成績的他,已經小有名氣。近年兩次負笈北遊,得遇明師,可謂獲得了“翻悟”的良機。於是胸襟由此一開,不論魏晉名士或是近代巨擘,都未曾逃過他的視野。那些優秀的書寫元素在他筆下隨意遣調,在他的每一件作品中,似乎都能閃現出古代經典的光芒。一般來說,寫“像”古人已非易事,更不消說古人的風華在筆下隨意流動,而漸鳴兄的這種能力一直令我感嘆。我曾問他:這樣深信不疑地規模古人,行嗎?他答道:我年尚輕,還是亦步亦趨地練得手上功夫,再圖他年破壁。一開始我不以為然,認為傳統必須加以批判而後接受,才可能新創。但俟後一想,卻為他的回答所感動。他以經典為依託,從不同的角度來考察古人的書寫,從而對自己做出準確的定位:深植於傳統的土壤,並試圖從中培育出新的枝葉。支撐這一切的,是他對各種傳統風格的直接體驗,及其對當下創作理念的深刻理解。

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

一件完美的作品,背後是無數次艱辛的磨礪。書法創作,更要求書寫者對自身身體的充分認知,練就高超的“手上功夫”,並通過它將豐富的情感凝結於每一道筆痕之中。 鋼琴演奏家古爾德,對其身體機能的狀態極度敏感,能在完美的演奏中感覺到手指肌肉的細微運動,並精確把握樂曲。他討厭談論技巧,甚至因這方面的提問而感到手足無措。當他演奏完旁人認為無法完成的高難度曲目時,卻說:這曲子太平庸。天資與訓練早已讓他超越了身體控制的問題,暗自把技巧與情感之間的溝壑渾而不覺地消解了。他曾說:“依靠想象的內心耳朵要比任何外在的聲音都更加強有力。”他越過身體以及一切物質性的東西,將放置在心靈深處的情感隨音樂隨意揮灑。手和相關物質既是通向音樂的途徑和橋樑,卻又終將在樂曲的光芒中退盡,融化成一個個鮮活的音符。或許這正是漸鳴兄所謂的“功夫”,雖然並非僅僅因勤奮便能獲得。作為橋樑的“手”,既為人所塑造,同時也塑造人,就像“心靈支配手,手支配心靈”一樣。樂於書寫的人,必須面臨一個問題:如何通過訓練,將自己的手塑造得更加完美。同時卻不能忽視一項更加艱鉅的任務——時刻警惕積習的出現。漸鳴兄在不同的古典風格技法中優遊涵養,正是時刻關注自己的“手”,通過訓練、改造,必欲讓它成為通向揮灑情感的橋樑。

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

當然,將優秀的古典技法轉化為流暢自然的書寫,是一個漫長的調試過程,古人未也嘗不因此而竭盡全力。米芾“壯歲未能立家”,耗費大量時間,遍取古人長處“總而成之”,最終融會、鍛鍊成“不知何祖”的新形式。猶如《滕王閣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與孤無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原非王勃的獨創,而是建立在已有的傳統基底之上。因為,這樣的句式在之前的詞賦中屢屢可見,早在庾信《射馬賦》中就已經成型:“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然而,傳統遺留給我們的可貴資源,並不是直接讓我們輕鬆地享用。王勃將生活中的感性體驗和創造性靈感融匯到傳統的表現模式,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入古出新”的可靠途徑,雖然執行起來並非輕而易舉。漸鳴兄給五十歲以前的自己制定計劃:即以集古字為業。他以無數次循環往復的訓練,作為深入傳統的路徑,直至使“書寫”成為自然而然的活動。

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

當年,袁宗道問董其昌,近代畫家如文徵明、唐寅及沈周等人的畫是否頗有故意。董其昌回答道:“近代高手,無一筆不肖古人者。夫無不肖,即無肖也,謂之無畫可也。”太過拘泥於古人,或者僅求外形的相似,便不如不似,現在我愈來愈相信這種說法。我們今天必須抵抗正在蔓延的喪失了靈魂的機械式“復古”。這種以標準化、概念化的“機械節奏”闡釋古典精神的模式,將要成為傳統風格的書法創作在當代推進的障礙。我曾問漸鳴兄預備以什麼方式來應對這樣的潮流。他說:

近年學蘇欲得筆厚,學黃欲得骨立,學鄭欲得勢開。雖不敢說融匯一爐,但三家學過後有通會之感。目前一是要再次系統地重臨經典,錘鍊技法,發現新機。二是想拈畫筆,體味書畫互證之道。三是讀書,潤澤心靈,啟迪思想,在漸修中期頓悟。

不斷否定既成的自我,從二王到宋四家,再到鄭孝胥,他始終在和已然“成熟”的“自我”抵抗、掙扎,就像扁舟在大海里掙扎一樣。重臨經典、書畫互證以及讀書,這些都是看似平常而又艱辛的工作。但這些工作確實是“漸修”的過程,在這背後,自然是無數次累積起來的具體而微的實踐,也是對外界和自己反覆的細緻傾聽。

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

漸鳴兄寫得一手優美的散文,又善作古體詩,既深諳格律,也能揮霍縱橫。去年,他 在“箋上詩情”自作詩書法小品微展中,展示了十數首近作古體詩。他的詩多取材於生活、交遊,語真意切,絕無誇飾,既非因人之尙,也未忘己之實,“樂則歌之,憂則懷之”。書法多用蘇軾筆意,自然流轉,元氣充盈。他好蓄古物,而又不同於一般的古董家,沒有一夜成為“大藏家”的預想。他在臥室的南窗下,專設賞玩古物的書案,每日臨睡或早起時,必要摩挲一番。他一心要放慢節奏,去感受那些什物的氣息,透過歷久積沉的包漿去觸碰其中深刻而永恆的生命,正像試圖傾聽書法經典中我們今天亟須聽見的,無聲的聲音。他的生活,就這樣和“古典”悄悄地融為一體。就像此刻,那一道金燦燦的斜陽和書本散發的特殊味道一樣,融為一體。

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

近來看到的《敝帚自珍集冊》,是他把平日“稍可玩味”的單字一一剪取連綴而成的書寫集錦,是無數次筆下探索的剪影。飽滿生動的筆畫和精準優美的結字,把時間和情性凝縮在一個個精彩的瞬間,一個“通達而精勤者”的身影逐漸從冊頁中浮現出來。

克爾凱郭爾在《基督徒的激情》裡談信仰時說:

不要以為你為信仰付出的過於昂貴,信仰就會失去:你付出的愈昂貴,你就愈幸福。假使可能的話,以一個低的代價,一個可笑的代價買來最高者,這是令人沮喪與慚愧的;但以最高的代價得到他它,確是幸福的。

董其昌自跋帖雲:“抑餘二十餘年時書此帖,茲對真跡,豁然有會,蓋漸修頓證,非一朝夕。假令當時力能致之,不經苦心懸念,未必契真。”漸鳴兄正是效仿古人“苦心懸念”,決意以數十年“集古字”為代價,希冀在六十歲後能“下筆有我,自合古人矩度”。做出如此規劃,須要充分的勇氣和信心。在這理想面前,過去收穫的成績,不過是一次次攀越山峰的標記。他將循向所志,尋繹出臻極的通途。

2017年5月7日於望京

(作者為中央美術學院書法博士)

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

王漸鳴,號硯溪,齋名鄰蕉館,1979年6月生,江西省峽江縣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先後進修於北京大學書畫名家(陳忠康)工作室、中央美院首屆蘭亭書法班。曾獲江西省第六屆書法篆刻展一等獎,入展第九屆、十一屆全國書法展、第二屆全國青年書法展、首屆全國行書展、手卷展,第七、八屆全國楹聯展等。詩歌散文和書法評論散見於各報刊,出版有書法散文集《書如其人——宋朝那些人和字》(中信美術出版集團),連續四屆榮獲“白鷺洲文學獎”。

作品欣賞

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漸修 頓證——王漸鳴的書法實踐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歡迎聯繫,加入盛世藝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樂!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