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需要感悟

書法 藝術 王獻之 顏真卿 王羲之 張旭 鍾繇 衛鑠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2019-04-06

無論是寫字還是搞書法,都需要感悟。

感悟是一個人在書寫過程中的一種感受和悟性,不論寫了多長時間,寫得有多好,如果沒有感悟,寫出來的字都是沒有靈性的。

悟性不是一種單純理解,它是一個人對世界觀、人生觀的綜合體悟。

書法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是人的修養、閱歷、悟性、感受的綜合素質的反映,從作品中可以反映出人的這些特徵。

書法需要感悟

日常學習中,我們都有一種感受,寫字或是臨帖中,惟妙惟肖的時候,人的心情也是很興奮的,這樣的心情如果一直保持下去,將會越寫越好,但如果寫不好的時候,會越來越沮喪,也會越來越寫不好。這就是人的感受。

也有一種情況,那些寫的好的人,會越寫越好,這是因為他們打通了人的悟性,他們會從工作中悟到人生,會從人生中悟到書法,又從書法中悟到人生,可見,悟性是連接所有問題的一個紐帶。

從上面的說法中,什麼是感受,什麼是悟性,怎麼理解它們,怎麼去實踐?

書法需要感悟

說到底,感受和悟性在某種程度上都是一個道理,就是人的見識和學養。從這一點上來說,搞書法的人都必須要有素養。

素養就是素質的養成。這是最簡單的理解,往深一點說,素養就是人從一開始的教養,是家庭的教養,學校的教養,社會的教養,說到底是個人的素質培養。書法中的這個教養從境界上會表現出來的,你的字好不好,作品怎麼樣,觀看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他看到的最後,也就是你的素養。

書法需要感悟

素養怎麼來?人們在生活中都呼喚一種正能量,這是人性的正常要求,“人之初,性本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試想一下,每個幼小的孩子時,家庭都對這個孩子進行“真、善、美”的教育,只不過,隨著時間和情境的變化,這些最初的目標也發生了變化,有的繼續前行,有的卻發生了變化。書法也是一樣,剛開始大家都在臨帖,後來,有的人放棄了,有的人在堅持,不管是放棄還是堅持,這實際上是對人的素養的考驗。

書法需要感悟

感悟也要變革。古代書法大家之所以能引領書法之路,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等人,都是在追求藝術,而且他們善於變革,王羲之在繼承鍾繇書法、衛夫人書法的基礎上,大膽變革,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王獻之作為王氏家庭的繼承人,他始終沒有忘記創新,提出了“妙有餘姿”的藝術思想,成為“一筆書”的創始人,顏真卿逐追古人,師法古人,從張旭與懷素處得到“筆法”,為自己的書寫找到了“痕”與“跡”。

書法需要感悟

感悟還要有真性情。所謂真性情,就是指人的內心的真實感情,這種感情是真實的,但真實的感情也有境界之分,縱使感情再豐富,如果沒有高的境界,也是枉然的,而高的境界,是建立在對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看法之基礎之上的。

學習書法,貴在感悟,沒有感受和悟性,書法也就走不遠,走不高!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平臺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