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大灣區|新田東昇農場每天近20噸鮮貨運抵粵港澳

編者的話:

讓對接粵港澳的大道越走越寬敞

有人說,永州人的眼睛是敏銳的,永州人的思維是超前的,永州人的智慧是多贏的。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剛剛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永州人就發現了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和發展潛力。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利用對方騰籠換鳥的機遇,大力承接產業轉移,促進永州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利用“永州之野”的天然優勢,打造粵港澳的“後花園”,豐富大灣區的“菜籃子”,就成了市委、市政府的果斷決策。

4月15日至17日,市委書記嚴華率隊參加湖南——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貿易洽談周,市長何錄春則在調研商務和海關時提出,永州要把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作為重中之重。5月8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永州配送分中心建設在道縣啟動,成為全國首批設立的6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配送分中心之一,與廣州、廣東梅州等地同步啟動。

為了進一步促進這一戰略的實施,永州市委宣傳部與農業農村局聯合組織了這次體驗式的採訪報道,多媒體記者從永州的田間地頭到粵港澳的市場餐桌,見證每一個環節,發現更多的細節,讓生產者更加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也讓消費者更多看見生產者的過程,增進互信,促進發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有理由相信,永州作為長江以南第一個、全國第四個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市,這先行的步履,必將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讓永州對接粵港澳的大道越走越寬敞。

【直通粵港澳大灣區】(一)

60後農民企業家:為菜籃子提供放心菜是我的初心

今日永州訊(記者 楊永玲)六月上旬,氣溫32攝氏度。穿著長衣長褲,一邊忍受著悶熱,一邊淋著太陽雨……在新田縣東昇農場,這就是現代菜農的生活寫照。

綠色有機菜心是東昇農場的熱銷蔬菜。在這裡,菜心的生長過程是不能施化肥,也不能噴灑農藥的。要想蔬菜長勢好,就必須及時除去地裡的雜草和菜蟲。在種植菜心的大棚內,記者光著腳丫子,與菜農一起彎著腰體驗拔草,一蹲就是半個小時,頭上沁出了細密的汗珠。

對接大灣區|新田東昇農場每天近20噸鮮貨運抵粵港澳

劉道忠在大棚內除草

和記者一起清除雜草的是新田東昇秀峰富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道忠,他今年53歲,身材高挑,皮膚黝黑。上世紀八十年代,劉道忠南下廣東闖蕩,1995年回鄉創業。“最開始是養豬,虧了。後來就種蔬菜,沒想到種出的小南瓜竟然打開了市場。”於是,一發不可收!

如今,劉道忠的“菜園子”佔地六千畝,除了小南瓜,還種了菜心、辣椒、甜玉米等20多個品種,每天近20噸農產品從這裡運往粵港澳地區。

市場上的蔬菜多如牛毛,什麼樣的產品才能獲得消費者青睞?這其中又有哪些門道呢?

對接大灣區|新田東昇農場每天近20噸鮮貨運抵粵港澳

從地裡採摘出來的新鮮蔬菜

劉道忠說:“我們的綠色有機蔬菜,連採摘時間也大有講究。沒有露水的天氣,早上七點就可以採摘,有露水的時候就要等到十點。夏天溫度超過35℃不能摘,要等到下午五點半以後。這樣採回來的菜又甜又新鮮,才能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新鮮的蔬菜從田間採摘回來,馬上就被稱重包裝放進了冷庫降溫。冷庫工作人員等這些蔬菜的“體溫”降到5℃時,再開始進行精細包裝。

對接大灣區|新田東昇農場每天近20噸鮮貨運抵粵港澳

工作人員給冷庫出來的蔬菜稱重包裝

除去老葉、蟲葉,250克菜心整整齊齊的被裝進了包裝袋中,再集中裝上卡車。接下來就要連夜趕路,450公里,7個小時的長途運輸,被送往廣州、香港的批發市場和超市,第二天早上就能擺上當地人的餐桌。

採摘完菜心,劉道忠興致勃勃地帶著記者去看水果玉米。“這個玉米也是綠色有機的,掰下來就可以直接吃。”劉道忠一邊說一邊從玉米地裡掰下一隻飽滿的玉米,除去外皮,遞給記者品嚐,自己也掰下一隻,直接啃了起來。

對接大灣區|新田東昇農場每天近20噸鮮貨運抵粵港澳

採摘回來的水果玉米

因為有良好的土壤和水源,再加之堅持不用化肥和農藥,從這裡出去的甜玉米已經得到了消費者的充分認可。消費者說,“也不知道為什麼,永州的甜玉米就是好吃一些。”

從玉米地裡出來,時間已經到了下午六點多。劉道忠有個習慣,每天都要開著他的皮卡車將蔬菜基地“巡視”一遍。記者索性坐在他身旁,聽他講著一路的見聞。

“這個是我的員工家的土坯房,他現在每年有八九萬的收入,旁邊這棟新樓房就是他家新蓋的。”

“這個六十平方的廢棄廠房是我剛開始創業時的冷庫,現在我們基地有12個冷庫,庫容可以達到6000立方。”

“我們的菜地都做了編號管理,哪一株菜在市場上銷售出了問題,我們都可以跟蹤到,並且及時對出問題的菜地進行封地處理。”

......

劉道忠心直口快,語氣裡滿是自信。他說,為菜籃子提供放心菜是我的初心。自己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子、孫子輩接下這個接力棒,生產出更多優質的農產品銷往粵港澳,讓大灣區的人們吃到放心的富硒蔬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