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刀下去 癱瘓兩年的患者可以起床走路了'

""他一刀下去 癱瘓兩年的患者可以起床走路了

龐清江 記者孫美星攝

中共黨員,博士畢業,35歲破格獲得正高職稱,他是寧波一號工程引進的骨科專家;剛來寧波的一年多裡,他開展了七八項寧波乃至全省首例骨科手術,成為寧波骨科高難度手術的拓荒者之一;骨科每天常規有三四十臺手術,他帶領團隊堅持學習,骨科中心規模在寧波首屈一指……

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骨科中心主任龐清江,骨科學科帶頭人,從齊魯大地來到甬城紮根的骨科專家。他常說,骨科醫生做手術,就像飛行員,把患者帶到手術室,最後還要毫髮無傷地平安落地,容不得一絲馬虎。

看好寧波引才誠意和發展空間

他選擇來甬實現事業二次騰飛

龐清江是山東博興縣人,醫學院畢業後分配到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骨科工作。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考研考博不如現在這麼熱門。龐清江在美國學習的時候,發現當地的醫學人才都是高起點培養,因此堅定了“要做好一個臨床醫生需要有更好知識儲備”的理念。

此後,龐清江考研、考博,碩士3年,博士3年,一邊讀書一邊在臨床學習。一有空就泡在病房裡,一有手術就跟著上臺,錘鍊出一身本領。

“記得當時我們附屬醫院骨科病房的值班室床位是最搶手的,很多同學都搶著去睡,就為了多一些機會上手術。”讀博士期間,龐清江還完成了課題“牛精漿中純化的神經生長因子對周圍神經再生的影響”,這種神經生長因子對骨科患者的神經恢復有一定的效果,但之前國內沒有提取方法。龐清江看到國外雜誌報道從小鼠的頜下腺中可以提取這種物質,他在牛精漿中嘗試提取成功,如今這項課題已經應用到了臨床。這個科研項目,也獲得了衛生部醫學科技創新三等獎。

35歲那年,龐清江被破格提升為主任醫師,像他這樣的,當時整個山東省只有兩人。

2000年,求賢若渴的寧波醫學界向遠在山東的龐清江拋出了“橄欖枝”。同樣,上海的醫院也向他發出了邀請,調檔函都發到了他手裡。感受到寧波對高端醫學人才的渴望和誠意,看好這裡的醫院建設和設想,龐清江最終選擇了寧波,成為寧波一號工程引進的專家,來到了寧波市第二醫院骨科。

來寧波後,因為老單位不放人,一時他成了“三無”人員,後來所有檔案都在寧波重建。

開展多項填補空白的手術

讓癱瘓兩年的老人恢復自如行走

來到寧波後,龐清江全身心投入工作,手術檯成了他最得心應手發揮所長的大舞臺。

一名採石工在工作中頸椎被砸傷,很多醫院都感覺治療有困難,龐清江為他做了頸椎後路螺釘內固定術,填補了寧波市該項手術的空白;一名62歲患者胸椎骨轉移,如果不做手術可能癱瘓在床,龐清江為他做了胸椎體置換手術,歷時5小時,同樣是全市首例;一名42歲的患者患上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症,腰都直不起來,龐清江為他做了椎間盤置換手術,患者最終挺起了“人工脊樑”,該手術是全省首例;為81歲老人成功置換雙膝關節,創下國內同類手術患者中年齡最大的紀錄……一疊泛黃的舊報紙,忠實地記錄了他來寧波以後工作中取得的每一個進展。

從2000年6月到2001年12月,來寧波才1年多,龐清江開展了十幾例全市乃至全省首例的手術。一時間,寧波市第二醫院的骨科技術得到快速提升。2002年,他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

讓龐清江印象最深的手術,患者是一名來自鎮海的70歲離休幹部。他因為患上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曾請了上海的專家來做手術,但效果還是不太理想,症狀加重,癱瘓在床兩年多。聽說市二院來了一位博士骨科專家,家人推著老人找到了龐清江。

脊柱手術是骨科手術裡難度比較大的,脊柱結構複雜,隱藏在其中的脊神經脆弱得像豆腐,還和脊柱大血管緊挨著,就算是第一次手術難度也已經不小。而這名患者是二次手術,第一次手術後解剖結構已經破壞,手術想要做好,談何容易。

拒絕,很容易,畢竟上海的專家也來過了。但藝高人膽大的龐清江看著患者家屬渴望的眼神,決定試一試。手術完成後,老人癱瘓的雙腳恢復了知覺,10天后竟然可以下地行走了,此事曾轟動一時。

去德國進修人工關節翻修技術

希望未來能在疾病預防方面多做貢獻

如今,龐清江帶領的骨科團隊已經成為國科大華美醫院規模最大的科室,四層樓近200張病床,每天手術量三四十臺。

學無止境,在骨科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要緊跟國際最新前沿技術,需要不斷充電學習。來寧波以後,龐清江多次外出學習充電,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德國學習人工關節的翻修手術。

龐清江說,寧波從2000年起開展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但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加上人工關節有一定的壽命,有不少患者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的翻修,也就是更新。在德國最大的人工關節置換中心,他每天觀摩或參與4-5例翻修手術,一個月後,收穫滿滿。回國後,龐清江開展了多例難度較高的人工關節翻修手術,包括膝關節、髖關節等。就在上個月,他還為一名96歲的老人成功實施了髖關節置換手術。

“做一個很高級、很厲害的手術,只能說明你這個醫生厲害,只能拯救個體的患者。但如果能做好全民預防工作,就能惠及更多的百姓。”這是龐清江在幾十年臨床工作中的感悟。

幾年前,他帶領團隊開展了“華美骨科公益課堂”,利用業餘時間從事健康科普工作,特別是幫助老年人學會預防骨質疏鬆併發症,減少因此導致的骨折和死傷。

從治病到防病,龐清江認為,醫生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