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長在肚子外,長大了才會塞回去”

【溫馨提示:本文閱讀大約需要12分鐘】

“其實,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長在肚子外,長大了才會塞回去”

因為生病,可愛的羅梓燊無法享受眼前這頓美食。

他看上去就和別的孩子沒有區別。父母給他穿上寬大的衣服,這樣可以遮住他腹部的造瘻。

在過去的日子裡,爸爸媽媽一直在對年幼的羅梓燊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在肚子外,長大了腸子就會塞回去。

不諳世事的羅梓燊對此深信不疑。

那些由於身體的“異樣”所帶來的痛苦、焦慮與不安被這個美麗的謊言所稀釋和沖淡,它使暗淡的經歷鍍上了珍貴的色彩,使人對未來產生了新的期許。

去年10月,今日頭條感光計劃發佈了羅梓燊的故事,兩天時間,閱讀量超過317萬次,推薦量2500萬次,2萬餘名頭條網友為羅梓燊捐款超78萬元,當月底成功移植骨髓,今年1月8日,醫生宣佈,羅梓燊的先天性粒細胞缺乏症已經治癒。再過三個月,到時候,醫院會對羅梓燊做二次評估。順利的話,他就可以做造口回納手術。這項手術將幫助他修復腹部的三個造瘻,再之後,他就可以和別的孩子一樣,吃普通的東西、正常排洩,再也不用羨慕那些有雞腿吃的小孩。


4歲的羅梓燊喜歡玩水。他有一口白色的小臉盆,爸爸羅偉南幫他往裡面裝上半盆水,然後,羅梓燊的玩偶們就要一一登場了。羅梓燊將玩偶們放入水中,他們漂浮在水面上——這是在游泳。游完泳,羅梓燊還要幫他們一一清洗身體。

“其實,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長在肚子外,長大了才會塞回去”

河北燕郊,羅梓燊在給自己的玩具洗澡。

但羅梓燊自己不能與水有過於親密的接觸。他身上有三個造瘻,必須小心翼翼地防止感染。從一歲多起,他就再也沒有完整地洗過澡了。每天,媽媽樑寶玲幫他擦拭身體,為造瘻附近的皮膚消毒。造瘻上掛著糞袋,糞袋裡掛著他的迴腸和結腸。是紅紅的一段,最長的一段有10釐米。羅梓燊的糞便就從腸子裡掉到糞袋上,第一次見到的人都會覺得觸目驚心。

羅梓燊患的是一種被稱為“先天性粒細胞缺乏症”的罕見病。因為缺少人體內免疫力最重要的中性粒細胞,他對細菌的抵抗力幾乎為零。因此,從羅梓燊出生一個月起,各種名目的病就找上他了。感冒、肺炎、中耳炎、發高燒,腸子潰瘍、壞死,併發症不斷。

唯一的根治方法是骨髓移植。

在過去4年中,羅梓燊前後做過4次手術。一家人輾轉廣州、上海,終於去年秋天,在河北一家醫院,羅梓燊進行了骨髓移植。

“其實,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長在肚子外,長大了才會塞回去”

2018年10月8日,河北的一家醫院,在接受治療的羅梓燊。圖片來自@我是馬小馬

2019年1月8日,羅梓燊出院了。他和爸爸媽媽住進醫院附近的出租屋,他們暫時還沒敢回老家廣東佛山,即便過年也不例外。因為羅梓燊總要去醫院複查,原先是一週一次,後來,各項指標趨於穩定,複查也就改成兩週一次。可依舊馬虎不得,一旦他嘔吐、拉肚子了,就得立刻住院。但羅偉南總算鬆了一口氣,畢竟,過去,羅梓燊一住院就要在醫院待上五六個月,現在還好,“每次就住兩三天”。

再過三個月,一家人就在河北呆滿一年了。到時候,醫院會對羅梓燊做二次評估。順利的話,他就可以做造口回納手術。這項手術將幫助他修復腹部的三個造瘻,再之後,他就可以和別的孩子一樣,吃普通的東西、正常排洩,再也不用羨慕那些有雞腿吃的小孩。

“其實,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長在肚子外,長大了才會塞回去”

羅梓燊光著小腳跑動著。

從外表很難察覺羅梓燊與普通孩子有什麼不同。他精力旺盛、眼睛又大又亮,一雙結實的小腳在光滑的地板上“叭叭”地跑,從客廳一路跑回房間,再“哐當”一聲把門帶上,力氣不小。說話聲音也響亮,能靈敏地與媽媽樑寶玲用粵語討價還價。

總之,他身上沒有病童常見的孱弱。

但靠他近一些,再仔細一點,還是能夠發現他的不同。羅梓燊的皮膚不像其他孩子那樣白潔、細嫩,它暗沉、偏黑,這是移植帶來的不可避免的代價。肚子附近的衣服鼓鼓的,掀開來,兩個醒目的糞袋墜在那兒,裹著他露在肚子外的腸子。

直到現在,羅偉南和樑寶玲都對羅梓燊講述一個善意的謊言: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在肚子外,爸爸媽媽也是這樣,長大了,腸子塞回去了,就能正常吃東西了。羅梓燊信以為真。

脆弱的腸道袒露在外,必須小心翼翼地呵護,防止感染。每天,羅梓燊只能吃用純淨水煮的營養粉,必須用高壓鍋煮,以保證無菌。營養粉不便宜,羅梓燊一天至少吃四頓。一個月下來,光在吃上,羅梓燊就要花掉1萬多塊錢。

糞袋裡的排洩物要及時清理。一天至少要更換8次。更換前,要戴上手套,將袋子摘下,對腸道進行擦拭和消毒,再為周圍的肌膚塗上藥膏——否則,它們很可能潰爛。這些敷料也不便宜,3000塊錢的量夠用10天。這樣下來,一個月又是1萬多。

“其實,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長在肚子外,長大了才會塞回去”

揭開寬大的衣服,媽媽正在給羅梓燊更換肚子上的排糞袋。

此外,屋子裡的一切細節都要留意。羅偉南和樑寶玲每天戴著口罩,常常洗手,洗完手還要再用消毒液消毒,所有餐具每天都要高溫消毒,等到他睡了,他們就要開始清理衛生,將房子的各個角落徹底弄乾淨。

羅梓燊精力旺盛,一個人在家也能瘋玩,因此,羅偉南和樑寶玲就要寸步不離地盯著他,防止意外發生,要順著他的脾性。否則,孩子一激動,腸子就會不可抑制地腫脹,排洩物甚至會飛濺出來。

“其實,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長在肚子外,長大了才會塞回去”

在河北燕郊的出租房裡,活潑可愛的羅梓燊,看不出和別的同齡孩子有什麼不同。羅梓燊媽媽供圖。

為照顧羅梓燊,外出工作已成為奢侈。睡覺、吃飯也是奢侈。每天,他們只能抽空吃飯——有時一天只吃一頓,還不能光明正大地吃,要躲在廚房低矮的方桌邊,關起門來吃,一旦羅梓燊找,他們就擦擦嘴巴,假裝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4歲的孩子漸漸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有時在外面,看見別的小孩有雞腿吃,羅梓燊口水都流下來了。但他想了想,又自己跟媽媽說:“我真的特別想吃,但是我不能吃,吃了就要受罪,要扎針了。”那些高深的醫學術語,孩子自然不明白,但直覺的反應是生病了就要去醫院,就有人會用小剪子在他的肚子上來回擺弄,那樣他就要受罪了。

還有些時候,他實在饞不過,就指明要媽媽買些便宜的餅乾、麵包或饅頭,讓他帶回家玩,“媽媽,我不吃,就玩。”

“其實,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長在肚子外,長大了才會塞回去”

羅梓燊的食慾很好,但只能吃用純淨水煮的營養粉,必須用高壓鍋煮,以保證無菌。羅梓燊媽媽供圖。

他真不吃。這天下午,樑寶玲幫他更換糞袋,他要羅偉南給他拿來兩塊餅,一手捏著一塊,但從未嘗試將它們放進嘴裡。過會兒,他來到客廳,自己坐在角落,將餅放進一口黑色的迷你鍋,輕輕地撕開它們,玩一種名為“煮飯”的遊戲。

羅梓燊的生活是從一週歲生日那天開始改變的。

生日那天,羅梓燊高燒不退。夫妻倆連忙將他送去佛山的醫院。當地的醫院說看不了,他們又將孩子送去廣州。在廣州的醫院,羅梓燊住了7天院,用了7天抗生素,高燒還是不見退。他們又去了另一家醫院,醫生建議做骨穿,這才確診,羅梓燊所患的是先天性粒細胞缺乏症。

先天性粒細胞缺乏症主要由先天性基因突變導致。起病急驟、症狀嚴重,感染部位分佈在口腔、直腸、肛門等不同部位。病情十分罕見。就連那位為羅梓燊確診的醫生也說,在他過去20年的從醫經歷中,加上羅梓燊,也不過只碰到兩例。

從那時起,羅偉南和樑寶玲夫婦就開始帶著羅梓燊輾轉不同城市的醫院求醫了。羅梓燊前後做了四次手術。兩次將壞死的腸子切除,在腹部開造瘻。兩次移植——第一次移植是在上海做的,移植失敗了,25萬塊錢就那樣打了水漂。

可錢怎麼能與生命相提並論。第二次,夫妻倆帶著羅梓燊到河北。2018年9月22日,羅梓燊再次進入移植倉。這次,移植終於成功,在80多天凶險的排異期後,2019年,醫生宣佈,羅梓燊的先天性粒細胞缺乏症已治癒,父母高興地接他出院,在出租屋內迎來新的一年。

四次手術都格外凶險,哪怕成年人也未必能承受。腹部開孔手術後,羅梓燊的傷口出現感染,每天都必須給傷口換藥,用剪刀剪掉腐肉。有段時間,羅梓燊一看到醫生、護士就默不作聲。護士問樑寶玲怎麼了,樑寶玲告訴他們,因為羅梓燊害怕他們再動他的肚子。

他一度虛弱、消瘦,併發症不斷。移植過後重新開始發燒,每天清醒的時間不超過5小時。但他很少哭。每次,羅梓燊都挺過來了。羅偉南和樑寶玲就想,孩子都能撐下去,大人更不能放棄。

幾乎每一次手術前,醫生都要委婉地問他們:“你們還有沒有其他孩子?”意思說,羅梓燊的病有可能治不好,讓他們做好心理準備。

羅偉南算了一下,危重病人家屬通知書,他起碼簽過五六次。他開玩笑說,自己現在都麻木了。可是怎麼可能麻木呢,不過是哭也沒用,還是要想辦法解決問題。

夫妻倆很堅決。“全國併發症最嚴重的就是他。雖然是賭命,起碼有治癒的希望”,樑寶玲說,生下羅梓燊,讓他受了這麼多苦,不能再不救他。

“其實,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長在肚子外,長大了才會塞回去”

羅梓燊在出租屋玩耍,父親在一旁照看。沉重的負擔給這個家庭帶來了陰影。

但眼前的困難是實實在在的。孩子要與病魔纏鬥,大人們要付出時間與金錢。時間還好,夫妻倆都辭了職,輪流照看他,樑寶玲開了一家小網店,“有錢掙就掙,沒錢就管好孩子”,她說,孩子重要,不能為了錢不管孩子。

可是經濟上的壓力重重地壓垮了他們。治療與養護是深不可測的無底洞,僅有的積蓄很快用光。2017年年底,前往上海之前,夫妻倆把婚房賣了。因為著急用錢,房子賣得很著急,均價1萬多的房子,他們8000元就出手了。

賣房所得的40萬,壓根經不起折騰,做一次移植,花掉了一大半。離開上海前往河北時,這筆錢只剩7萬。醫生催他們儘快準備錢,越多越好。移植手術起碼要35萬,後續住院,也需要大筆錢。然而,親戚能借的早就借了。

去年10月,公益攝影師@我是馬小馬 通過今日頭條的感光計劃,發佈了羅梓燊的故事,兩天時間,閱讀量超過317萬次,推薦量2500萬次,2萬餘名頭條網友為羅梓燊捐款超78萬元。籌款的金額與進度都遠遠超出羅偉南意料。在他的設想中,“能有10萬元就不錯了”。這筆錢幫助羅梓燊成功移植了骨髓。

移植成功後,羅梓燊又經歷了長達80多天的排異期。雖出現輕微的肝排、皮排,但有愛心捐款作支撐,總算有驚無險。

不少愛心人士找到樑寶玲,加了她的微信,常常關心孩子的恢復情況。家裡的玩具幾乎都是他們送的,讓長時間不能出門的羅梓燊在家也能自娛自樂。

“其實,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長在肚子外,長大了才會塞回去”

在樓下,羅梓燊飛快地奔跑,騎上小木馬,用力搖擺。不同的是他隨時帶著口罩,顯得有點孤獨。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羅梓燊都不能出門。戶外充滿不確定性,可能導致感染的因素太多了,現在,距離移植成功過去8個月,樑寶玲終於能帶著他出門,他對外面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地上的積水、路邊的樹木、形形色色的人。

每次出門,羅偉南和樑寶玲都要帶上一口小袋子,裡面裝上一包溼紙巾、幹紙巾、一瓶純淨水。萬一羅梓燊的糞袋漏了,就給他及時更換。出門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以免意外發生。

事實上,即便有父母善意的謊言,羅梓燊也能敏感地察覺到自己與別的孩子不太一樣。曾有一次,在醫院,羅梓燊獨自跑出病房去找其他小朋友玩,不慎將糞袋扯漏,異味散發出來,小朋友們捂著鼻子跑開了。羅梓燊哭著回來找媽媽。

因此,他喜歡穿寬大的長衣服,因為這樣的衣服可以遮住他腹部的造瘻。只要他小心一點,他看上去就和別的孩子沒有區別。

“其實,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長在肚子外,長大了才會塞回去”

羅梓燊正在乖乖地等媽媽給他更換肚子上的排糞袋。

他的確在變得和別的孩子越來越相同。移植帶來的暗沉膚色正在慢慢變白,身體漸漸恢復,精神狀態也在好轉。他不再是病怏怏的羅梓燊,甚至會做些無傷大雅的惡作劇。

現在,只要等到9月,移植期滿一年,檢查各項指標,做造口回納手術,將腸子重新放回肚子裡,他與其他孩子最大的區別就要消失了。儘管這一過程充滿了未知和風險,儘管等待與治療依然需要很多錢——特殊的飲食和日常護理的敷料都是大開銷,此外還要防止突發狀況,做造口回納手術也是一筆錢。

“其實,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長在肚子外,長大了才會塞回去”

孩子暗沉膚色正在慢慢變白,媽媽的頭髮也在慢慢變白。

道路依舊漫長,好在看到了希望。過去,樑寶玲常常流淚,心疼這麼點兒大的孩子就要遭受折磨。她一度顧不上照顧自己,直到白髮爬上了頭,因為內分泌失調,從100斤不到漲到145斤。她再沒心思打扮自己,有時看到身材消瘦的女孩,她也會想起過去,羨慕地說:“我原來跟她一樣瘦,真的。”

按羅梓燊的年紀,他本來應該在上幼兒園小班了。對幼兒園模糊的概念來自一次母子散步。在小區樓下,羅梓燊看到有一群小朋友在一起唱歌、跳舞,那是與他截然不同的孩子,一群群聚在一起,看上去快樂極了,他問樑寶玲:“那是什麼?”

樑寶玲就告訴他:“那是幼兒園。”

“裡面是不是可以唱歌?”

“做什麼都可以。”樑寶玲回答。

“其實,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長在肚子外,長大了才會塞回去”

羅梓燊一家三口在租住的樓下合影。

羅梓燊並不知道,在他來到這個世界以前,樑寶玲一直在幼兒園工作。她見過太多孩子了。懷孕時,她對羅梓燊的成長有過各種各樣的憧憬,她要讓他讀書,要培養他的興趣愛好,像她見過的無數健康、活潑的幼兒園孩子一樣。

但生活給了這一家人重擊。好在,經歷低谷後,她依然對生活抱有憧憬。她想,等到羅梓燊病好了,一定要快點帶他去幼兒園,讓他與同齡孩子一起玩耍,也一定要培養他的興趣愛好,讓他在正常的人生軌道中行進。

“其實,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長在肚子外,長大了才會塞回去”

5月24日,河北燕郊出租屋裡,羅梓燊玩鬧中打起瞌睡,他的夢裡,有一個完美的肚子麼?

方也/文 謝匡時/攝影


如果您想關注羅梓燊更多信息,請在今日頭條客戶端關注“感光計劃”瞭解更多後續。

如果您願意支持羅梓燊後續的治療可掃一掃二維碼進行捐助,感謝您的愛心捐助和每一次轉發[心][心]。

“其實,小時候,所有人的腸子都長在肚子外,長大了才會塞回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