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不完美媽媽 Kimi 林志穎 幼兒園 服裝 郎朗 文章 朗朗育兒課堂 2019-09-03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時下很多家長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由此衍生出來的是強勢的掌控。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時下很多家長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由此衍生出來的是強勢的掌控。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時下普遍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們對孩子的關心也更加的細緻,但是卻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對父母依賴感強的效果。當家長希望孩子少犯錯而傾向於絕對掌控的教育方式時,也不妨反思一下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也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朋友對孩子的照顧很周到,可以說孩子身上的一件小事也會引起朋友極大的關注。比如說孩子早飯吃的少,朋友就會覺得孩子缺少營養,會想方設法的在晚飯上下功夫,希望幫孩子把營養補回來。除了飲食以外,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朋友的干預。比如說孩子想要自己洗衣服,朋友會擔心孩子弄溼衣服,就會搶過來自己洗。孩子想要獨自寫作業也遭到了朋友的反對,朋友認為只有自己的監管孩子才能少走彎路。但是朋友無死角的監管卻讓孩子很有壓力,孩子在日記裡寫下“媽媽我愛你,但是當你的孩子真累!”

父母的監管使得孩子沒有自己的空間,雖然看起來孩子犯的錯少了,但是獨立性以及自理能力也會因缺少鍛鍊的機會而受到限制。父母適當的放手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信任,同時放手也並不等同於放任不管,家長的預見性使得孩子更加能夠穩步前行。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時下很多家長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由此衍生出來的是強勢的掌控。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時下普遍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們對孩子的關心也更加的細緻,但是卻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對父母依賴感強的效果。當家長希望孩子少犯錯而傾向於絕對掌控的教育方式時,也不妨反思一下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也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朋友對孩子的照顧很周到,可以說孩子身上的一件小事也會引起朋友極大的關注。比如說孩子早飯吃的少,朋友就會覺得孩子缺少營養,會想方設法的在晚飯上下功夫,希望幫孩子把營養補回來。除了飲食以外,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朋友的干預。比如說孩子想要自己洗衣服,朋友會擔心孩子弄溼衣服,就會搶過來自己洗。孩子想要獨自寫作業也遭到了朋友的反對,朋友認為只有自己的監管孩子才能少走彎路。但是朋友無死角的監管卻讓孩子很有壓力,孩子在日記裡寫下“媽媽我愛你,但是當你的孩子真累!”

父母的監管使得孩子沒有自己的空間,雖然看起來孩子犯的錯少了,但是獨立性以及自理能力也會因缺少鍛鍊的機會而受到限制。父母適當的放手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信任,同時放手也並不等同於放任不管,家長的預見性使得孩子更加能夠穩步前行。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1、為什麼非獨生子女的獨立能力比較強?

閨蜜家的孩子是獨生子女,可以說是集結了全家人的喜愛於一身。爺爺奶奶對孩子的寵溺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孩子早上不願意起床,奶奶就把洗臉水端到孩子眼前,用溫毛巾給孩子完成洗漱,就為了讓孩子可以多睡一會兒。孩子雖然上幼兒園了,但是還不會繫鞋帶,因為每次都是爺爺親自給孩子繫鞋帶,完全不用孩子自己動手。

① 非獨生子女有更多的鍛鍊機會

因為父母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非獨生子女的鍛鍊機會更多,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理能力得到提升,遇到問題傾向於自己解決,而不是等待父母的幫助,或者過多了的依賴父母的掌控。

② 父母的管控相對沒有那麼嚴密

非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管控會相對寬鬆一些,這使得孩子可以有空間自己處理一些狀況。父母也更加傾向於在大的方向上對孩子進行管教,對一些生活中的細節也願意讓孩子獨立解決,也因此孩子更加獨立有主見。

③ 與兄弟姐妹作參考

非獨生子女可以有兄弟姐妹作為參考,在行為表現上更加積極,即使沒有父母的監管,孩子的行為表達也因為具可有參照性更加具備主觀能動性。非獨生子女兄弟姐妹間的比較也使得孩子更加獨立。

歸根結底非獨生子女更獨立的原因是擁有更為寬鬆、自主的成長環境。當家長的干預較少時,孩子反而容易在行為表達上更加的具有主動性,並且從中獲得的成就感對孩子自身的成長形成了正向的激勵。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時下很多家長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由此衍生出來的是強勢的掌控。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時下普遍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們對孩子的關心也更加的細緻,但是卻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對父母依賴感強的效果。當家長希望孩子少犯錯而傾向於絕對掌控的教育方式時,也不妨反思一下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也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朋友對孩子的照顧很周到,可以說孩子身上的一件小事也會引起朋友極大的關注。比如說孩子早飯吃的少,朋友就會覺得孩子缺少營養,會想方設法的在晚飯上下功夫,希望幫孩子把營養補回來。除了飲食以外,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朋友的干預。比如說孩子想要自己洗衣服,朋友會擔心孩子弄溼衣服,就會搶過來自己洗。孩子想要獨自寫作業也遭到了朋友的反對,朋友認為只有自己的監管孩子才能少走彎路。但是朋友無死角的監管卻讓孩子很有壓力,孩子在日記裡寫下“媽媽我愛你,但是當你的孩子真累!”

父母的監管使得孩子沒有自己的空間,雖然看起來孩子犯的錯少了,但是獨立性以及自理能力也會因缺少鍛鍊的機會而受到限制。父母適當的放手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信任,同時放手也並不等同於放任不管,家長的預見性使得孩子更加能夠穩步前行。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1、為什麼非獨生子女的獨立能力比較強?

閨蜜家的孩子是獨生子女,可以說是集結了全家人的喜愛於一身。爺爺奶奶對孩子的寵溺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孩子早上不願意起床,奶奶就把洗臉水端到孩子眼前,用溫毛巾給孩子完成洗漱,就為了讓孩子可以多睡一會兒。孩子雖然上幼兒園了,但是還不會繫鞋帶,因為每次都是爺爺親自給孩子繫鞋帶,完全不用孩子自己動手。

① 非獨生子女有更多的鍛鍊機會

因為父母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非獨生子女的鍛鍊機會更多,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理能力得到提升,遇到問題傾向於自己解決,而不是等待父母的幫助,或者過多了的依賴父母的掌控。

② 父母的管控相對沒有那麼嚴密

非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管控會相對寬鬆一些,這使得孩子可以有空間自己處理一些狀況。父母也更加傾向於在大的方向上對孩子進行管教,對一些生活中的細節也願意讓孩子獨立解決,也因此孩子更加獨立有主見。

③ 與兄弟姐妹作參考

非獨生子女可以有兄弟姐妹作為參考,在行為表現上更加積極,即使沒有父母的監管,孩子的行為表達也因為具可有參照性更加具備主觀能動性。非獨生子女兄弟姐妹間的比較也使得孩子更加獨立。

歸根結底非獨生子女更獨立的原因是擁有更為寬鬆、自主的成長環境。當家長的干預較少時,孩子反而容易在行為表達上更加的具有主動性,並且從中獲得的成就感對孩子自身的成長形成了正向的激勵。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2、為什麼乖孩子再長大後獨立能力普遍偏弱?

趙姐家的孩子很懂事,對趙姐的話言聽計從,只要是趙姐安排好的事情孩子都會配合。從小時候的興趣班再到上學後的輔導班通通都是由趙姐決定的,即使和孩子的想法不同,孩子也會順從媽媽的建議。需要孩子做決定的時候,趙姐傾向於幫孩子做決定,並認為這樣孩子會更加受益。但是事實並非如趙姐所想的那般順利。比如說在興趣班的選擇上,孩子喜歡畫畫,但是為了順從趙姐的想法,孩子去學了鋼琴,但是因為缺乏興趣,孩子在鋼琴上的提升很慢,經常是付出了很多的時間但是提升的效果不明顯。而且孩子的獨立能力很弱,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也時常拿不定主意,比如說孩子的喜好,當有人問孩子喜歡什麼的時候,孩子會說“你問我媽媽吧,她知道!”

① 對父母的依賴明顯

孩子對父母的話完全聽從,在很多家長眼裡是好孩子的表現,但是其背後卻隱藏著孩子對父母過分依賴的事實。這種依賴感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發展,以及獨立意識的形成。

② 對自身能力的不自信

孩子過於聽話,也是對自身能力的不確定,這種不自信的表現使得孩子不敢自己做出選擇。父母只要求孩子聽話,卻沒有引導孩子如何去獨立思考。父母的不信任使得孩子對自身的認知有誤差。

③ 缺少自己做決定的經驗

父母替孩子做決定使得孩子缺少自己的做決定的經驗,因此在長大後也因為這方面經驗的不充足,使得孩子會在獨立性方面表現得有些吃力,不能夠從容的應對獨立的環境。

父母替孩子做決定看似是非常穩妥的教育方式,可以規避很多不必要的錯誤,但是孩子就是在各種犯錯中得到成長的。父母規避了孩子犯錯的可能,同時也造成了孩子自由成長的最大阻礙。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時下很多家長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由此衍生出來的是強勢的掌控。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時下普遍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們對孩子的關心也更加的細緻,但是卻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對父母依賴感強的效果。當家長希望孩子少犯錯而傾向於絕對掌控的教育方式時,也不妨反思一下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也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朋友對孩子的照顧很周到,可以說孩子身上的一件小事也會引起朋友極大的關注。比如說孩子早飯吃的少,朋友就會覺得孩子缺少營養,會想方設法的在晚飯上下功夫,希望幫孩子把營養補回來。除了飲食以外,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朋友的干預。比如說孩子想要自己洗衣服,朋友會擔心孩子弄溼衣服,就會搶過來自己洗。孩子想要獨自寫作業也遭到了朋友的反對,朋友認為只有自己的監管孩子才能少走彎路。但是朋友無死角的監管卻讓孩子很有壓力,孩子在日記裡寫下“媽媽我愛你,但是當你的孩子真累!”

父母的監管使得孩子沒有自己的空間,雖然看起來孩子犯的錯少了,但是獨立性以及自理能力也會因缺少鍛鍊的機會而受到限制。父母適當的放手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信任,同時放手也並不等同於放任不管,家長的預見性使得孩子更加能夠穩步前行。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1、為什麼非獨生子女的獨立能力比較強?

閨蜜家的孩子是獨生子女,可以說是集結了全家人的喜愛於一身。爺爺奶奶對孩子的寵溺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孩子早上不願意起床,奶奶就把洗臉水端到孩子眼前,用溫毛巾給孩子完成洗漱,就為了讓孩子可以多睡一會兒。孩子雖然上幼兒園了,但是還不會繫鞋帶,因為每次都是爺爺親自給孩子繫鞋帶,完全不用孩子自己動手。

① 非獨生子女有更多的鍛鍊機會

因為父母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非獨生子女的鍛鍊機會更多,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理能力得到提升,遇到問題傾向於自己解決,而不是等待父母的幫助,或者過多了的依賴父母的掌控。

② 父母的管控相對沒有那麼嚴密

非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管控會相對寬鬆一些,這使得孩子可以有空間自己處理一些狀況。父母也更加傾向於在大的方向上對孩子進行管教,對一些生活中的細節也願意讓孩子獨立解決,也因此孩子更加獨立有主見。

③ 與兄弟姐妹作參考

非獨生子女可以有兄弟姐妹作為參考,在行為表現上更加積極,即使沒有父母的監管,孩子的行為表達也因為具可有參照性更加具備主觀能動性。非獨生子女兄弟姐妹間的比較也使得孩子更加獨立。

歸根結底非獨生子女更獨立的原因是擁有更為寬鬆、自主的成長環境。當家長的干預較少時,孩子反而容易在行為表達上更加的具有主動性,並且從中獲得的成就感對孩子自身的成長形成了正向的激勵。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2、為什麼乖孩子再長大後獨立能力普遍偏弱?

趙姐家的孩子很懂事,對趙姐的話言聽計從,只要是趙姐安排好的事情孩子都會配合。從小時候的興趣班再到上學後的輔導班通通都是由趙姐決定的,即使和孩子的想法不同,孩子也會順從媽媽的建議。需要孩子做決定的時候,趙姐傾向於幫孩子做決定,並認為這樣孩子會更加受益。但是事實並非如趙姐所想的那般順利。比如說在興趣班的選擇上,孩子喜歡畫畫,但是為了順從趙姐的想法,孩子去學了鋼琴,但是因為缺乏興趣,孩子在鋼琴上的提升很慢,經常是付出了很多的時間但是提升的效果不明顯。而且孩子的獨立能力很弱,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也時常拿不定主意,比如說孩子的喜好,當有人問孩子喜歡什麼的時候,孩子會說“你問我媽媽吧,她知道!”

① 對父母的依賴明顯

孩子對父母的話完全聽從,在很多家長眼裡是好孩子的表現,但是其背後卻隱藏著孩子對父母過分依賴的事實。這種依賴感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發展,以及獨立意識的形成。

② 對自身能力的不自信

孩子過於聽話,也是對自身能力的不確定,這種不自信的表現使得孩子不敢自己做出選擇。父母只要求孩子聽話,卻沒有引導孩子如何去獨立思考。父母的不信任使得孩子對自身的認知有誤差。

③ 缺少自己做決定的經驗

父母替孩子做決定使得孩子缺少自己的做決定的經驗,因此在長大後也因為這方面經驗的不充足,使得孩子會在獨立性方面表現得有些吃力,不能夠從容的應對獨立的環境。

父母替孩子做決定看似是非常穩妥的教育方式,可以規避很多不必要的錯誤,但是孩子就是在各種犯錯中得到成長的。父母規避了孩子犯錯的可能,同時也造成了孩子自由成長的最大阻礙。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3、家長適當的放手能讓孩子的獨立能力更強

在某熱播綜藝中,林志穎父子的互動讓很多網友動容,可以說林志穎對孩子的照顧很貼心,也因此KIMI會很粘爸爸。一切發生改變是在雲南的一起節目中,林志穎與KIMI分開,讓KIMI自己做任務,孩子之前很不獨立,但是在這次行動的表現中卻很勇敢,自己獨立要到了食材,並且沒有放棄堅持要找到爸爸,可以說林志穎的“狠心”放手反而看到了小KIMI的成長。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時下很多家長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由此衍生出來的是強勢的掌控。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時下普遍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們對孩子的關心也更加的細緻,但是卻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對父母依賴感強的效果。當家長希望孩子少犯錯而傾向於絕對掌控的教育方式時,也不妨反思一下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也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朋友對孩子的照顧很周到,可以說孩子身上的一件小事也會引起朋友極大的關注。比如說孩子早飯吃的少,朋友就會覺得孩子缺少營養,會想方設法的在晚飯上下功夫,希望幫孩子把營養補回來。除了飲食以外,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朋友的干預。比如說孩子想要自己洗衣服,朋友會擔心孩子弄溼衣服,就會搶過來自己洗。孩子想要獨自寫作業也遭到了朋友的反對,朋友認為只有自己的監管孩子才能少走彎路。但是朋友無死角的監管卻讓孩子很有壓力,孩子在日記裡寫下“媽媽我愛你,但是當你的孩子真累!”

父母的監管使得孩子沒有自己的空間,雖然看起來孩子犯的錯少了,但是獨立性以及自理能力也會因缺少鍛鍊的機會而受到限制。父母適當的放手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信任,同時放手也並不等同於放任不管,家長的預見性使得孩子更加能夠穩步前行。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1、為什麼非獨生子女的獨立能力比較強?

閨蜜家的孩子是獨生子女,可以說是集結了全家人的喜愛於一身。爺爺奶奶對孩子的寵溺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孩子早上不願意起床,奶奶就把洗臉水端到孩子眼前,用溫毛巾給孩子完成洗漱,就為了讓孩子可以多睡一會兒。孩子雖然上幼兒園了,但是還不會繫鞋帶,因為每次都是爺爺親自給孩子繫鞋帶,完全不用孩子自己動手。

① 非獨生子女有更多的鍛鍊機會

因為父母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非獨生子女的鍛鍊機會更多,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理能力得到提升,遇到問題傾向於自己解決,而不是等待父母的幫助,或者過多了的依賴父母的掌控。

② 父母的管控相對沒有那麼嚴密

非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管控會相對寬鬆一些,這使得孩子可以有空間自己處理一些狀況。父母也更加傾向於在大的方向上對孩子進行管教,對一些生活中的細節也願意讓孩子獨立解決,也因此孩子更加獨立有主見。

③ 與兄弟姐妹作參考

非獨生子女可以有兄弟姐妹作為參考,在行為表現上更加積極,即使沒有父母的監管,孩子的行為表達也因為具可有參照性更加具備主觀能動性。非獨生子女兄弟姐妹間的比較也使得孩子更加獨立。

歸根結底非獨生子女更獨立的原因是擁有更為寬鬆、自主的成長環境。當家長的干預較少時,孩子反而容易在行為表達上更加的具有主動性,並且從中獲得的成就感對孩子自身的成長形成了正向的激勵。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2、為什麼乖孩子再長大後獨立能力普遍偏弱?

趙姐家的孩子很懂事,對趙姐的話言聽計從,只要是趙姐安排好的事情孩子都會配合。從小時候的興趣班再到上學後的輔導班通通都是由趙姐決定的,即使和孩子的想法不同,孩子也會順從媽媽的建議。需要孩子做決定的時候,趙姐傾向於幫孩子做決定,並認為這樣孩子會更加受益。但是事實並非如趙姐所想的那般順利。比如說在興趣班的選擇上,孩子喜歡畫畫,但是為了順從趙姐的想法,孩子去學了鋼琴,但是因為缺乏興趣,孩子在鋼琴上的提升很慢,經常是付出了很多的時間但是提升的效果不明顯。而且孩子的獨立能力很弱,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也時常拿不定主意,比如說孩子的喜好,當有人問孩子喜歡什麼的時候,孩子會說“你問我媽媽吧,她知道!”

① 對父母的依賴明顯

孩子對父母的話完全聽從,在很多家長眼裡是好孩子的表現,但是其背後卻隱藏著孩子對父母過分依賴的事實。這種依賴感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發展,以及獨立意識的形成。

② 對自身能力的不自信

孩子過於聽話,也是對自身能力的不確定,這種不自信的表現使得孩子不敢自己做出選擇。父母只要求孩子聽話,卻沒有引導孩子如何去獨立思考。父母的不信任使得孩子對自身的認知有誤差。

③ 缺少自己做決定的經驗

父母替孩子做決定使得孩子缺少自己的做決定的經驗,因此在長大後也因為這方面經驗的不充足,使得孩子會在獨立性方面表現得有些吃力,不能夠從容的應對獨立的環境。

父母替孩子做決定看似是非常穩妥的教育方式,可以規避很多不必要的錯誤,但是孩子就是在各種犯錯中得到成長的。父母規避了孩子犯錯的可能,同時也造成了孩子自由成長的最大阻礙。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3、家長適當的放手能讓孩子的獨立能力更強

在某熱播綜藝中,林志穎父子的互動讓很多網友動容,可以說林志穎對孩子的照顧很貼心,也因此KIMI會很粘爸爸。一切發生改變是在雲南的一起節目中,林志穎與KIMI分開,讓KIMI自己做任務,孩子之前很不獨立,但是在這次行動的表現中卻很勇敢,自己獨立要到了食材,並且沒有放棄堅持要找到爸爸,可以說林志穎的“狠心”放手反而看到了小KIMI的成長。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① 家長放手是對孩子的激勵

當孩子處於父母的無死角保護下,孩子很少有得到鍛鍊的機會,當家長適當的放手時,孩子才會受到激勵,在行為表現上有更多出人意料的驚喜。

② 家長放手是對孩子的認同

父母願意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贊同,這種信任使得孩子更加積極主動的應對自己不熟悉的狀況。也可以增強孩子內心的自我認同感,在行為表達上因為獲得父母的支持而更加自信。

③ 家長放手讓孩子更勇敢

當父母吐槽孩子不勇敢時,不妨反思一下自己對孩子的照顧是否過於周到。適當的放手使得孩子能夠因為沒有依賴而更加勇敢的面對。

可見,雖然父母很難做到放手,但是適當的放手卻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家長對孩子的管控使得家長在育兒方面擁有更多的安全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也限制了孩子自由發展的多種可能。當然放手也需要注意一些細節和方法,那麼家長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該怎麼做呢?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時下很多家長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由此衍生出來的是強勢的掌控。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時下普遍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們對孩子的關心也更加的細緻,但是卻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對父母依賴感強的效果。當家長希望孩子少犯錯而傾向於絕對掌控的教育方式時,也不妨反思一下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也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朋友對孩子的照顧很周到,可以說孩子身上的一件小事也會引起朋友極大的關注。比如說孩子早飯吃的少,朋友就會覺得孩子缺少營養,會想方設法的在晚飯上下功夫,希望幫孩子把營養補回來。除了飲食以外,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朋友的干預。比如說孩子想要自己洗衣服,朋友會擔心孩子弄溼衣服,就會搶過來自己洗。孩子想要獨自寫作業也遭到了朋友的反對,朋友認為只有自己的監管孩子才能少走彎路。但是朋友無死角的監管卻讓孩子很有壓力,孩子在日記裡寫下“媽媽我愛你,但是當你的孩子真累!”

父母的監管使得孩子沒有自己的空間,雖然看起來孩子犯的錯少了,但是獨立性以及自理能力也會因缺少鍛鍊的機會而受到限制。父母適當的放手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信任,同時放手也並不等同於放任不管,家長的預見性使得孩子更加能夠穩步前行。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1、為什麼非獨生子女的獨立能力比較強?

閨蜜家的孩子是獨生子女,可以說是集結了全家人的喜愛於一身。爺爺奶奶對孩子的寵溺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孩子早上不願意起床,奶奶就把洗臉水端到孩子眼前,用溫毛巾給孩子完成洗漱,就為了讓孩子可以多睡一會兒。孩子雖然上幼兒園了,但是還不會繫鞋帶,因為每次都是爺爺親自給孩子繫鞋帶,完全不用孩子自己動手。

① 非獨生子女有更多的鍛鍊機會

因為父母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非獨生子女的鍛鍊機會更多,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理能力得到提升,遇到問題傾向於自己解決,而不是等待父母的幫助,或者過多了的依賴父母的掌控。

② 父母的管控相對沒有那麼嚴密

非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管控會相對寬鬆一些,這使得孩子可以有空間自己處理一些狀況。父母也更加傾向於在大的方向上對孩子進行管教,對一些生活中的細節也願意讓孩子獨立解決,也因此孩子更加獨立有主見。

③ 與兄弟姐妹作參考

非獨生子女可以有兄弟姐妹作為參考,在行為表現上更加積極,即使沒有父母的監管,孩子的行為表達也因為具可有參照性更加具備主觀能動性。非獨生子女兄弟姐妹間的比較也使得孩子更加獨立。

歸根結底非獨生子女更獨立的原因是擁有更為寬鬆、自主的成長環境。當家長的干預較少時,孩子反而容易在行為表達上更加的具有主動性,並且從中獲得的成就感對孩子自身的成長形成了正向的激勵。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2、為什麼乖孩子再長大後獨立能力普遍偏弱?

趙姐家的孩子很懂事,對趙姐的話言聽計從,只要是趙姐安排好的事情孩子都會配合。從小時候的興趣班再到上學後的輔導班通通都是由趙姐決定的,即使和孩子的想法不同,孩子也會順從媽媽的建議。需要孩子做決定的時候,趙姐傾向於幫孩子做決定,並認為這樣孩子會更加受益。但是事實並非如趙姐所想的那般順利。比如說在興趣班的選擇上,孩子喜歡畫畫,但是為了順從趙姐的想法,孩子去學了鋼琴,但是因為缺乏興趣,孩子在鋼琴上的提升很慢,經常是付出了很多的時間但是提升的效果不明顯。而且孩子的獨立能力很弱,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也時常拿不定主意,比如說孩子的喜好,當有人問孩子喜歡什麼的時候,孩子會說“你問我媽媽吧,她知道!”

① 對父母的依賴明顯

孩子對父母的話完全聽從,在很多家長眼裡是好孩子的表現,但是其背後卻隱藏著孩子對父母過分依賴的事實。這種依賴感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發展,以及獨立意識的形成。

② 對自身能力的不自信

孩子過於聽話,也是對自身能力的不確定,這種不自信的表現使得孩子不敢自己做出選擇。父母只要求孩子聽話,卻沒有引導孩子如何去獨立思考。父母的不信任使得孩子對自身的認知有誤差。

③ 缺少自己做決定的經驗

父母替孩子做決定使得孩子缺少自己的做決定的經驗,因此在長大後也因為這方面經驗的不充足,使得孩子會在獨立性方面表現得有些吃力,不能夠從容的應對獨立的環境。

父母替孩子做決定看似是非常穩妥的教育方式,可以規避很多不必要的錯誤,但是孩子就是在各種犯錯中得到成長的。父母規避了孩子犯錯的可能,同時也造成了孩子自由成長的最大阻礙。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3、家長適當的放手能讓孩子的獨立能力更強

在某熱播綜藝中,林志穎父子的互動讓很多網友動容,可以說林志穎對孩子的照顧很貼心,也因此KIMI會很粘爸爸。一切發生改變是在雲南的一起節目中,林志穎與KIMI分開,讓KIMI自己做任務,孩子之前很不獨立,但是在這次行動的表現中卻很勇敢,自己獨立要到了食材,並且沒有放棄堅持要找到爸爸,可以說林志穎的“狠心”放手反而看到了小KIMI的成長。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① 家長放手是對孩子的激勵

當孩子處於父母的無死角保護下,孩子很少有得到鍛鍊的機會,當家長適當的放手時,孩子才會受到激勵,在行為表現上有更多出人意料的驚喜。

② 家長放手是對孩子的認同

父母願意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贊同,這種信任使得孩子更加積極主動的應對自己不熟悉的狀況。也可以增強孩子內心的自我認同感,在行為表達上因為獲得父母的支持而更加自信。

③ 家長放手讓孩子更勇敢

當父母吐槽孩子不勇敢時,不妨反思一下自己對孩子的照顧是否過於周到。適當的放手使得孩子能夠因為沒有依賴而更加勇敢的面對。

可見,雖然父母很難做到放手,但是適當的放手卻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家長對孩子的管控使得家長在育兒方面擁有更多的安全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也限制了孩子自由發展的多種可能。當然放手也需要注意一些細節和方法,那麼家長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該怎麼做呢?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三、生活中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呢?

1為孩子創造安全狀況下的獨立機會

家長為孩子提供適當的自己應對的機會可以使孩子的能力得到鍛鍊,但是這個過程中家長要確保環境的安全性,避免危險狀況的發生。比如說廚房中的活動,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2適當的鼓勵孩子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對於一些孩子可以應付的事情,家長應該儘量鼓勵孩子自己去完成。當孩子存在懶惰的心理時,家長的鼓勵就是最好的驅動力,可以促使孩子克服懶惰的心理,積極的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3不害怕孩子犯錯

很多家長過於害怕孩子犯錯,但是事實上一些生活中的小錯無傷大雅,孩子也可以從中得到能力的鍛鍊。孩子犯錯後家長適時地提醒和引導反而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當父母感慨現在的孩子獨立性越來越差的時候,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是自己為孩子設限過多。當家長阻止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也是在打擾孩子對這件事情的好奇。家長對孩子的容錯率低,也使得孩子畏首畏尾很難做到勇敢的面對。相比之下,家長適當的方式更加能夠獲得看得見的驚喜。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時下很多家長願意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由此衍生出來的是強勢的掌控。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時下普遍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們對孩子的關心也更加的細緻,但是卻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對父母依賴感強的效果。當家長希望孩子少犯錯而傾向於絕對掌控的教育方式時,也不妨反思一下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也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朋友對孩子的照顧很周到,可以說孩子身上的一件小事也會引起朋友極大的關注。比如說孩子早飯吃的少,朋友就會覺得孩子缺少營養,會想方設法的在晚飯上下功夫,希望幫孩子把營養補回來。除了飲食以外,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朋友的干預。比如說孩子想要自己洗衣服,朋友會擔心孩子弄溼衣服,就會搶過來自己洗。孩子想要獨自寫作業也遭到了朋友的反對,朋友認為只有自己的監管孩子才能少走彎路。但是朋友無死角的監管卻讓孩子很有壓力,孩子在日記裡寫下“媽媽我愛你,但是當你的孩子真累!”

父母的監管使得孩子沒有自己的空間,雖然看起來孩子犯的錯少了,但是獨立性以及自理能力也會因缺少鍛鍊的機會而受到限制。父母適當的放手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信任,同時放手也並不等同於放任不管,家長的預見性使得孩子更加能夠穩步前行。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1、為什麼非獨生子女的獨立能力比較強?

閨蜜家的孩子是獨生子女,可以說是集結了全家人的喜愛於一身。爺爺奶奶對孩子的寵溺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孩子早上不願意起床,奶奶就把洗臉水端到孩子眼前,用溫毛巾給孩子完成洗漱,就為了讓孩子可以多睡一會兒。孩子雖然上幼兒園了,但是還不會繫鞋帶,因為每次都是爺爺親自給孩子繫鞋帶,完全不用孩子自己動手。

① 非獨生子女有更多的鍛鍊機會

因為父母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非獨生子女的鍛鍊機會更多,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理能力得到提升,遇到問題傾向於自己解決,而不是等待父母的幫助,或者過多了的依賴父母的掌控。

② 父母的管控相對沒有那麼嚴密

非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對孩子管控會相對寬鬆一些,這使得孩子可以有空間自己處理一些狀況。父母也更加傾向於在大的方向上對孩子進行管教,對一些生活中的細節也願意讓孩子獨立解決,也因此孩子更加獨立有主見。

③ 與兄弟姐妹作參考

非獨生子女可以有兄弟姐妹作為參考,在行為表現上更加積極,即使沒有父母的監管,孩子的行為表達也因為具可有參照性更加具備主觀能動性。非獨生子女兄弟姐妹間的比較也使得孩子更加獨立。

歸根結底非獨生子女更獨立的原因是擁有更為寬鬆、自主的成長環境。當家長的干預較少時,孩子反而容易在行為表達上更加的具有主動性,並且從中獲得的成就感對孩子自身的成長形成了正向的激勵。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2、為什麼乖孩子再長大後獨立能力普遍偏弱?

趙姐家的孩子很懂事,對趙姐的話言聽計從,只要是趙姐安排好的事情孩子都會配合。從小時候的興趣班再到上學後的輔導班通通都是由趙姐決定的,即使和孩子的想法不同,孩子也會順從媽媽的建議。需要孩子做決定的時候,趙姐傾向於幫孩子做決定,並認為這樣孩子會更加受益。但是事實並非如趙姐所想的那般順利。比如說在興趣班的選擇上,孩子喜歡畫畫,但是為了順從趙姐的想法,孩子去學了鋼琴,但是因為缺乏興趣,孩子在鋼琴上的提升很慢,經常是付出了很多的時間但是提升的效果不明顯。而且孩子的獨立能力很弱,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也時常拿不定主意,比如說孩子的喜好,當有人問孩子喜歡什麼的時候,孩子會說“你問我媽媽吧,她知道!”

① 對父母的依賴明顯

孩子對父母的話完全聽從,在很多家長眼裡是好孩子的表現,但是其背後卻隱藏著孩子對父母過分依賴的事實。這種依賴感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發展,以及獨立意識的形成。

② 對自身能力的不自信

孩子過於聽話,也是對自身能力的不確定,這種不自信的表現使得孩子不敢自己做出選擇。父母只要求孩子聽話,卻沒有引導孩子如何去獨立思考。父母的不信任使得孩子對自身的認知有誤差。

③ 缺少自己做決定的經驗

父母替孩子做決定使得孩子缺少自己的做決定的經驗,因此在長大後也因為這方面經驗的不充足,使得孩子會在獨立性方面表現得有些吃力,不能夠從容的應對獨立的環境。

父母替孩子做決定看似是非常穩妥的教育方式,可以規避很多不必要的錯誤,但是孩子就是在各種犯錯中得到成長的。父母規避了孩子犯錯的可能,同時也造成了孩子自由成長的最大阻礙。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3、家長適當的放手能讓孩子的獨立能力更強

在某熱播綜藝中,林志穎父子的互動讓很多網友動容,可以說林志穎對孩子的照顧很貼心,也因此KIMI會很粘爸爸。一切發生改變是在雲南的一起節目中,林志穎與KIMI分開,讓KIMI自己做任務,孩子之前很不獨立,但是在這次行動的表現中卻很勇敢,自己獨立要到了食材,並且沒有放棄堅持要找到爸爸,可以說林志穎的“狠心”放手反而看到了小KIMI的成長。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① 家長放手是對孩子的激勵

當孩子處於父母的無死角保護下,孩子很少有得到鍛鍊的機會,當家長適當的放手時,孩子才會受到激勵,在行為表現上有更多出人意料的驚喜。

② 家長放手是對孩子的認同

父母願意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贊同,這種信任使得孩子更加積極主動的應對自己不熟悉的狀況。也可以增強孩子內心的自我認同感,在行為表達上因為獲得父母的支持而更加自信。

③ 家長放手讓孩子更勇敢

當父母吐槽孩子不勇敢時,不妨反思一下自己對孩子的照顧是否過於周到。適當的放手使得孩子能夠因為沒有依賴而更加勇敢的面對。

可見,雖然父母很難做到放手,但是適當的放手卻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家長對孩子的管控使得家長在育兒方面擁有更多的安全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也限制了孩子自由發展的多種可能。當然放手也需要注意一些細節和方法,那麼家長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該怎麼做呢?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三、生活中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呢?

1為孩子創造安全狀況下的獨立機會

家長為孩子提供適當的自己應對的機會可以使孩子的能力得到鍛鍊,但是這個過程中家長要確保環境的安全性,避免危險狀況的發生。比如說廚房中的活動,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2適當的鼓勵孩子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對於一些孩子可以應付的事情,家長應該儘量鼓勵孩子自己去完成。當孩子存在懶惰的心理時,家長的鼓勵就是最好的驅動力,可以促使孩子克服懶惰的心理,積極的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3不害怕孩子犯錯

很多家長過於害怕孩子犯錯,但是事實上一些生活中的小錯無傷大雅,孩子也可以從中得到能力的鍛鍊。孩子犯錯後家長適時地提醒和引導反而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當父母感慨現在的孩子獨立性越來越差的時候,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是自己為孩子設限過多。當家長阻止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也是在打擾孩子對這件事情的好奇。家長對孩子的容錯率低,也使得孩子畏首畏尾很難做到勇敢的面對。相比之下,家長適當的方式更加能夠獲得看得見的驚喜。

為什麼小時候孩子越乖,長大後“獨立能力”越差?家長可得反思了

如今孩子的獨立性普遍存在不足的狀況,家長對孩子的關注過多反而造成了對孩子的過度管控,對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大家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有哪些見解呢?歡迎分享。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多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