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達旦做手術,這個“新同事”真牛'

""通宵達旦做手術,這個“新同事”真牛

醫生在達芬奇機器人的輔助下,為患者實施手術。

"通宵達旦做手術,這個“新同事”真牛

醫生在達芬奇機器人的輔助下,為患者實施手術。

通宵達旦做手術,這個“新同事”真牛

婦科醫生藉助機器人進行微創手術。

自從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落戶哈醫大四院後,小機器人瞬間成了“名人”,患者們排隊預約,機器人經常通宵達旦地做手術。為了能讓患者早日康復,醫生們也放棄了休息時間,與機器人一起加班,默契配合,完成了多臺高難度手術,創造了全國多個“第一”。

無法耐受開放式手術的人群有了治療機會

“人家都說倒開花肯定不是啥好病,再拉個大口子做手術,我這糖尿病的身體真夠嗆能撐得過去,還好哈醫大四院有了機器人做微創手術,不然我都不想做了。”74歲的唐女士說。

唐女士10天前發現陰道流血,早已絕經的她感覺到恐慌,於是來到哈醫大四院婦科二病房,找到趙宏輝主任。經過宮腔鏡檢查,趙主任發現唐女士的宮腔里長了一個小菜花樣的腫物,隨後確診為子宮內膜癌,需要手術治療。

而唐女士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加大了手術難度。她自己也擔心年紀大了,身體承受不住大手術,於是決定藉助手術機器人來進行微創手術。

經過多學科會診後,趙宏輝主任為唐女士進行機器人輔助下的腹腔鏡子宮內膜癌根治術,手術非常順利,術後6天,唐女士就康復出院了。

機器人可化繁為簡 提高手術安全性

年近八旬的姜女士因反覆尿血到醫院檢查,CT檢查發現她的左側輸尿管被腫瘤“堵”住了。

輸尿管癌根治術是目前輸尿管腫瘤的最佳手術方式。由於患者腹腔粘連嚴重,大大增加了手術難度,“每一刀、每一針”都是對醫生技術的考驗。

哈醫大四院泌尿外科徐萬海教授團隊在全面細緻地評估了患者的手術指徵之後,決定為患者實施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輸尿管癌根治術。

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Xi系統是目前全國範圍內最先進的微創外科手術系統。應用達芬奇Xi系統,醫生可以加強外科手術器械的靈活性和操控性,更精確地進行手術操作,可開展更復雜的手術,減少了患者手術出血量,降低了手術併發症。

在機器人的輔助下,姜女士的手術化繁為簡,“達芬奇”的手術刀遊刃有餘,手術順利完成。

手術機器人在冰城創造多個“全國第一”

4個月前的一次體檢,讓五大連池27歲的小卓(化名)心情跌落谷底。他的頸部出現一個腫物,當地醫院診斷為“甲狀腺佔位”,需進行手術治療。

得知傳統手術可能會造成頸部一條永久性的瘢痕後,小卓慕名來到哈醫大四院就診,找到普外五病區陳之顯主任。“我在網上搜索了很多關於機器人手術的介紹,還知道陳主任在黑龍江省內的甲狀腺微創手術方面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所以我想讓陳主任用達芬奇機器人為我做甲狀腺手術。”

在陳之顯主任及其團隊一個多小時的努力下,手術順利完成。當小卓從全身麻醉甦醒過來後,看著鏡子中的自己,表示很滿意。小卓手術完畢回到病房後,立即開心地向病友介紹,自己的手術是“機器人完成的”。小卓發音無嘶啞,與術前無任何差別,頸部早期即可活動,並且疼痛感極輕,術後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據達芬奇機器人總工程師孫杰介紹,這是我國第一例達芬奇Xi機器人甲狀腺切除術,這臺手術的順利完成,標誌著哈醫大四院機器人微創甲狀腺手術在全國處於先進行列。

機器人日夜不停歇 醫生陪它一起加班

慕名來找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患者實在太多,專家們放棄了節假日休息時間,陪著機器人一起加班,讓患者早日康復。上個週末,哈醫大四院腫瘤肝膽外科徐力善教授團隊就為兩位患者完成了高難度手術。

75歲的趙女士因發現皮膚和鞏膜黃染住院,完善檢查後發現,十二指腸乳頭的腫瘤阻塞了膽管,需要立即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該手術難度之高,是外科最複雜的手術之一。趙女士家人瞭解到哈醫大四院引進的最新一代達芬奇機器人,可以進行更加精準微創的手術,因此寄希望於“達芬奇”。

徐力善教授綜合評估後,在達芬奇機器人的輔助下成功為患者實施了手術。手術用時4小時,僅少量出血,目前患者正在順利恢復中。

71歲的欒女士,因腹瀉、便血到醫院檢查,經腸鏡及病理檢查確診為乙狀結腸癌。欒女士和家人聽說了達芬奇機器人的手術優勢後,找到腫瘤肝膽外科徐力善教授請求預約機器人手術。

經過充分術前準備後,徐力善教授團隊術中發現患者腫瘤大、腸壁水腫明顯,比預想的手術難度大。幸運的是,有了達芬奇機器人高分辨率的3D鏡頭和穩定細緻的機械臂操作系統,醫生們準確進入解剖層次,順利地完成了手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