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藏美·首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舉辦

手工藝 蔡寧 賽龍舟 傢俱 中國文明網 2017-06-12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天涯海角景區、海棠區北山村委會被授予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基地”

“天涯藏美·首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舉辦

6月10日上午,在“天涯藏美·首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上,傳統手工藝景泰藍絲畫製作吸引了嘉賓和遊客的目光。 三亞日報記者 袁永東 攝

傳承文化遺產,添彩美麗三亞。6月10日是我國第一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旅遊委指導,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主辦的“天涯藏美·首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在天涯海角景區開幕。活動分為圖片展覽、非遺精品展示、非遺項目展演三個板塊,展出了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錦”、崖州“龍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崖州民歌”抄本,黎族藤竹器、海南黃花梨明清古傢俱等罕見器物,向海內外遊客展示了蘊藏在古崖州大地的文明之魅、文化之美。

從今年起,我國把每年6月份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此增強人們對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全面認知。

據悉,三亞2004年開始進行“非遺”普查,目前已有1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入選名錄。其中,崖州民歌、黎族打柴舞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海螺姑娘傳說、疍歌、苗族盤皇舞、回族傳統婚禮等9項列入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鑽木取火技藝列入三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保護工作取得可喜成果。三亞的海水煮鹽技藝、崖州的賽龍舟習俗等傳統民間文化遺產仍等待人們去挖掘、發現、保護及傳承。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霍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非遺”保護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近年來,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然而,如何把握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如何擴大傳承人群體系,如何讓“非遺”活起來、傳下去,仍需要我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感,繼續做好三亞乃至海南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各項工作。

開幕式上,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天涯海角景區、三亞市海棠區北山村委會被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基地”,袁金華、李是亨、周長徵、容族新、蔡寧、王秀芹等一批為保護和傳承“非遺”作出重大貢獻的收藏家榮獲“特殊貢獻獎”。

(三亞日報 記者 蘇隱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