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上的 “巧裁縫”

手工藝 社會 正北方網 2017-04-20
列車上的 “巧裁縫”

工作中的劉笑紅

列車上的 “巧裁縫”

工作中的劉笑紅

一根大號的縫紉針、幾卷深色的加粗尼龍線、一把小剪刀、一個筆記本和一個打火機——這就是劉笑紅的小布包裡最常帶的工具。日常工作中,劉笑紅要用這些工具完成列車上諸多縫補工作。

28歲的劉笑紅是包頭車輛段檢修車間加修組唯一的女職工,也是呼鐵局唯一一名“列車裁縫”,負責全局1800餘輛配屬列車的座椅、鋪位和書報欄網袋的縫補、編織工作。

4月14日早晨,在包頭車輛段檢修車間,記者見到了劉笑紅。此時,她正在一輛待修的車廂裡工作著。沒有照明的車廂內,只有劉笑紅忙碌的身影。劉笑紅手裡拿著頭燈,用燈光掃過上中下3個鋪位。接縫處的破損,有時是用肉眼看不到的,需要用手摸,她憑手感就能判斷出哪裡需要縫補。鋪位的破損比較容易發現,除了經常磨損的邊角處,旅客用利器劃的一字型和十字形的口子,也是常見的。

發現破損處後,她要用針線進行縫補。不同形狀的破損要使用不同的縫補方法,才能達到美觀的效果。工作之初,她對縫紉沒有任何經驗,經過實際工作的不斷摸索,她的技巧越來越嫻熟。工作中,她要不停地爬高鑽低,完全就是個女漢子。經過旅客使用後的鋪位、座椅經常會出現破損,

由於拆卸不便,從破洞到幾釐米長的口子,她都要進行手工縫補。“有的列車座椅是厚皮革,帶著頂針都穿不進去,只能用錐子扎,常常會把手扎出血。”劉笑紅告訴記者,為此,她的工具包內還時常揹著應急所需的錐子和頂針。除了縫補鋪位和座椅厚皮革,她還要對每節車廂內的書報欄網袋進行編織,她的編織方法是受到班組裡愛釣魚的老師傅啟發,自己琢磨出來的。

每天上午,劉笑紅平均要檢查縫補5節車廂。下午,她則要在工作間裡縫製座位和床鋪套。超過10釐米的破損處就不宜縫補了,為了美觀需要重新做外套。用縫紉機和裁剪的手藝,也是她自己摸索的。

劉笑紅所在的車間,實在不適合一個女孩子工作。夏天,悶熱得像個蒸籠。若是遇上調試暖氣,更是讓人熱得快要窒息;冬天,在車間停放了一晚的車廂又像冰窟一般寒冷,工作一會兒手就會凍得沒有知覺了。一年四季,車間裡都瀰漫著油漆的味道和巨大的噪音。這些都絲毫沒有影響她對這份職業的執著,熟練的手法、精巧的針腳,她處理過的地方几乎看不出痕跡。

2011年,從黑龍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畢業的劉笑紅通過考試來到了呼鐵局包頭車輛段。沒想到分配給她的工作,竟是在車間裡做“列車裁縫”。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女孩離開家鄉到一個陌生城市工作,整日在車間裡跟修理列車的工人們一起工作,其間的甘苦只有劉笑紅自己知道。但是,在這個崗位上,她一干就是6年。

劉笑紅說,工作時她感到很快樂。因為,縫補就像在給列車做“軟包裝”,能讓旅客享受到舒適的席位,也是一份責任和喜悅。只要崗位需要,她會一直堅守在這裡。

(稿源:大草原融媒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