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造成它口碑上的滑鐵盧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造成它口碑上的滑鐵盧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過度致敬


作為一部承載二十年情懷的作品,不得不說新版《獅子王》開頭部分做得不錯:

風吹大地,百獸齊賀,小鳥坐在大象的牙齒上,狒狒高舉剛出生的辛巴迎接曙光……這一切與1994年的《獅子王》開頭一般無二。

用類似情景將老電影中的橋段再現,影迷們通常稱之為“致敬”,新版《獅子王》的開頭致敬就挺不賴,彷彿昨日重現,充分調動起粉絲們的心懷。


"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造成它口碑上的滑鐵盧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過度致敬


作為一部承載二十年情懷的作品,不得不說新版《獅子王》開頭部分做得不錯:

風吹大地,百獸齊賀,小鳥坐在大象的牙齒上,狒狒高舉剛出生的辛巴迎接曙光……這一切與1994年的《獅子王》開頭一般無二。

用類似情景將老電影中的橋段再現,影迷們通常稱之為“致敬”,新版《獅子王》的開頭致敬就挺不賴,彷彿昨日重現,充分調動起粉絲們的心懷。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在短暫的致敬過後我隨即便發覺不對勁:

怎麼後面全是“致敬”?從刀疤抓老鼠到犀鳥報信,再到獅王示威,其情景、心態甚至連臺詞都如出一轍,便讓我感覺,這是否“致敬”過頭了呢?

實際上,向老片致敬這在好萊塢並不少見,如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要有個斷手戲,以此向《星球大戰》致敬;《玩具總動員》系列更甚,譬如第二部中直接讓反派喊出“巴斯,我才是你父親”,不由得讓人想到黑武士對天行者·盧克的那句“I am your father”,從而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


"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造成它口碑上的滑鐵盧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過度致敬


作為一部承載二十年情懷的作品,不得不說新版《獅子王》開頭部分做得不錯:

風吹大地,百獸齊賀,小鳥坐在大象的牙齒上,狒狒高舉剛出生的辛巴迎接曙光……這一切與1994年的《獅子王》開頭一般無二。

用類似情景將老電影中的橋段再現,影迷們通常稱之為“致敬”,新版《獅子王》的開頭致敬就挺不賴,彷彿昨日重現,充分調動起粉絲們的心懷。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在短暫的致敬過後我隨即便發覺不對勁:

怎麼後面全是“致敬”?從刀疤抓老鼠到犀鳥報信,再到獅王示威,其情景、心態甚至連臺詞都如出一轍,便讓我感覺,這是否“致敬”過頭了呢?

實際上,向老片致敬這在好萊塢並不少見,如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要有個斷手戲,以此向《星球大戰》致敬;《玩具總動員》系列更甚,譬如第二部中直接讓反派喊出“巴斯,我才是你父親”,不由得讓人想到黑武士對天行者·盧克的那句“I am your father”,從而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致敬”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佔用時長。

商業電影向來重視時長,不會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互動環節,因此許多電影、戲曲中的致敬,往往會把該梗融入進劇情中,在講述劇情的時候順帶一提似得向老片致以敬意。

比如《復仇者聯盟4》便在制定穿越計劃時提及《回到未來》,但在穿越過後這個梗就停下了,《回到未來》就沒再討論了,因為只要有一兩個老片的梗在新片裡重現,只要有一兩個點能夠讓觀眾想起那部老片,那麼致敬的效果就已經達到了,新片就可以繼續講述新的故事而不必一再重複老片梗、一再還原老片段。

但是新版《獅子王》似乎無視了這個常識,從開頭的辛巴洗禮到木法沙遇害到刀疤前一句叫辛巴跑後一句叫鬣狗追再到辛巴跟著彭彭、丁滿一邊走路一邊長大再到與娜娜重逢再到挑戰刀疤直到最後刀疤偷襲辛巴被反殺的結局……

其中的大框架、小細節、臺詞、動作都與原版《獅子王》一般無二,如果說1%的還原是對經典致敬,那麼100%的還原又叫什麼呢?過度的還原不叫致敬,而叫複製粘貼。

新《獅子王》將老電影的劇本全部照搬過來,情節、臺詞、人物塑造幾乎看不到一絲新的,叫人難以想象這電影竟有五個編劇,難道他們來劇組都只是蹭盒飯的嗎?


"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造成它口碑上的滑鐵盧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過度致敬


作為一部承載二十年情懷的作品,不得不說新版《獅子王》開頭部分做得不錯:

風吹大地,百獸齊賀,小鳥坐在大象的牙齒上,狒狒高舉剛出生的辛巴迎接曙光……這一切與1994年的《獅子王》開頭一般無二。

用類似情景將老電影中的橋段再現,影迷們通常稱之為“致敬”,新版《獅子王》的開頭致敬就挺不賴,彷彿昨日重現,充分調動起粉絲們的心懷。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在短暫的致敬過後我隨即便發覺不對勁:

怎麼後面全是“致敬”?從刀疤抓老鼠到犀鳥報信,再到獅王示威,其情景、心態甚至連臺詞都如出一轍,便讓我感覺,這是否“致敬”過頭了呢?

實際上,向老片致敬這在好萊塢並不少見,如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要有個斷手戲,以此向《星球大戰》致敬;《玩具總動員》系列更甚,譬如第二部中直接讓反派喊出“巴斯,我才是你父親”,不由得讓人想到黑武士對天行者·盧克的那句“I am your father”,從而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致敬”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佔用時長。

商業電影向來重視時長,不會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互動環節,因此許多電影、戲曲中的致敬,往往會把該梗融入進劇情中,在講述劇情的時候順帶一提似得向老片致以敬意。

比如《復仇者聯盟4》便在制定穿越計劃時提及《回到未來》,但在穿越過後這個梗就停下了,《回到未來》就沒再討論了,因為只要有一兩個老片的梗在新片裡重現,只要有一兩個點能夠讓觀眾想起那部老片,那麼致敬的效果就已經達到了,新片就可以繼續講述新的故事而不必一再重複老片梗、一再還原老片段。

但是新版《獅子王》似乎無視了這個常識,從開頭的辛巴洗禮到木法沙遇害到刀疤前一句叫辛巴跑後一句叫鬣狗追再到辛巴跟著彭彭、丁滿一邊走路一邊長大再到與娜娜重逢再到挑戰刀疤直到最後刀疤偷襲辛巴被反殺的結局……

其中的大框架、小細節、臺詞、動作都與原版《獅子王》一般無二,如果說1%的還原是對經典致敬,那麼100%的還原又叫什麼呢?過度的還原不叫致敬,而叫複製粘貼。

新《獅子王》將老電影的劇本全部照搬過來,情節、臺詞、人物塑造幾乎看不到一絲新的,叫人難以想象這電影竟有五個編劇,難道他們來劇組都只是蹭盒飯的嗎?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也許有人會說,本來就是根據原版動畫改編的呀,劇本少去改動無妨吧?

實際上,“改編”二字從來不是對即成作品的複製粘貼,舊版《獅子王》改編自《哈姆雷特》,但除了都是“王子復仇記”外並無多少相似性;而《哈姆雷特》亦非莎士比亞首創,它也是作者根據《丹麥史話》《歷史悲劇》等前人作品改編而來。

優秀的改編有時會比原型更為出色,這種現象在古今中外的許多藝術作品都有體現,譬如關漢卿的《竇娥冤》改編自《東海孝婦》,但其藝術水平、影響力遠在後者之上。

回到我們這部新版《獅子王》上來,導演陷入了追尋特效的怪圈,只沉迷於讓觀眾看到驚豔視覺效果卻缺乏一份塑造經典的野心,對角色內心變化、觀眾的情緒把控棄之不顧,只盲目地照搬原先的劇本,把即成的電影用一流的特效給它“山寨”一遍。

與其說新版《獅子王》是對老電影的翻拍,毋寧說這只是藉著辛巴的名頭舉辦的一場特效展覽會。


"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造成它口碑上的滑鐵盧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過度致敬


作為一部承載二十年情懷的作品,不得不說新版《獅子王》開頭部分做得不錯:

風吹大地,百獸齊賀,小鳥坐在大象的牙齒上,狒狒高舉剛出生的辛巴迎接曙光……這一切與1994年的《獅子王》開頭一般無二。

用類似情景將老電影中的橋段再現,影迷們通常稱之為“致敬”,新版《獅子王》的開頭致敬就挺不賴,彷彿昨日重現,充分調動起粉絲們的心懷。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在短暫的致敬過後我隨即便發覺不對勁:

怎麼後面全是“致敬”?從刀疤抓老鼠到犀鳥報信,再到獅王示威,其情景、心態甚至連臺詞都如出一轍,便讓我感覺,這是否“致敬”過頭了呢?

實際上,向老片致敬這在好萊塢並不少見,如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要有個斷手戲,以此向《星球大戰》致敬;《玩具總動員》系列更甚,譬如第二部中直接讓反派喊出“巴斯,我才是你父親”,不由得讓人想到黑武士對天行者·盧克的那句“I am your father”,從而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致敬”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佔用時長。

商業電影向來重視時長,不會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互動環節,因此許多電影、戲曲中的致敬,往往會把該梗融入進劇情中,在講述劇情的時候順帶一提似得向老片致以敬意。

比如《復仇者聯盟4》便在制定穿越計劃時提及《回到未來》,但在穿越過後這個梗就停下了,《回到未來》就沒再討論了,因為只要有一兩個老片的梗在新片裡重現,只要有一兩個點能夠讓觀眾想起那部老片,那麼致敬的效果就已經達到了,新片就可以繼續講述新的故事而不必一再重複老片梗、一再還原老片段。

但是新版《獅子王》似乎無視了這個常識,從開頭的辛巴洗禮到木法沙遇害到刀疤前一句叫辛巴跑後一句叫鬣狗追再到辛巴跟著彭彭、丁滿一邊走路一邊長大再到與娜娜重逢再到挑戰刀疤直到最後刀疤偷襲辛巴被反殺的結局……

其中的大框架、小細節、臺詞、動作都與原版《獅子王》一般無二,如果說1%的還原是對經典致敬,那麼100%的還原又叫什麼呢?過度的還原不叫致敬,而叫複製粘貼。

新《獅子王》將老電影的劇本全部照搬過來,情節、臺詞、人物塑造幾乎看不到一絲新的,叫人難以想象這電影竟有五個編劇,難道他們來劇組都只是蹭盒飯的嗎?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也許有人會說,本來就是根據原版動畫改編的呀,劇本少去改動無妨吧?

實際上,“改編”二字從來不是對即成作品的複製粘貼,舊版《獅子王》改編自《哈姆雷特》,但除了都是“王子復仇記”外並無多少相似性;而《哈姆雷特》亦非莎士比亞首創,它也是作者根據《丹麥史話》《歷史悲劇》等前人作品改編而來。

優秀的改編有時會比原型更為出色,這種現象在古今中外的許多藝術作品都有體現,譬如關漢卿的《竇娥冤》改編自《東海孝婦》,但其藝術水平、影響力遠在後者之上。

回到我們這部新版《獅子王》上來,導演陷入了追尋特效的怪圈,只沉迷於讓觀眾看到驚豔視覺效果卻缺乏一份塑造經典的野心,對角色內心變化、觀眾的情緒把控棄之不顧,只盲目地照搬原先的劇本,把即成的電影用一流的特效給它“山寨”一遍。

與其說新版《獅子王》是對老電影的翻拍,毋寧說這只是藉著辛巴的名頭舉辦的一場特效展覽會。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歌舞違和


《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有這麼一段臺詞:“現代戲雖好,但佈景太實。京戲講究的是一個情境,唱唸做打都是在這個情景裡面。”

不僅在民國年代,即便到如今戲迷圈當中也有許多人只喜歡看古裝戲卻對現代戲提不起興趣,總覺得現代戲的穿扮佈景都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一個樣,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有人說著說著就唱起來呢?


"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造成它口碑上的滑鐵盧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過度致敬


作為一部承載二十年情懷的作品,不得不說新版《獅子王》開頭部分做得不錯:

風吹大地,百獸齊賀,小鳥坐在大象的牙齒上,狒狒高舉剛出生的辛巴迎接曙光……這一切與1994年的《獅子王》開頭一般無二。

用類似情景將老電影中的橋段再現,影迷們通常稱之為“致敬”,新版《獅子王》的開頭致敬就挺不賴,彷彿昨日重現,充分調動起粉絲們的心懷。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在短暫的致敬過後我隨即便發覺不對勁:

怎麼後面全是“致敬”?從刀疤抓老鼠到犀鳥報信,再到獅王示威,其情景、心態甚至連臺詞都如出一轍,便讓我感覺,這是否“致敬”過頭了呢?

實際上,向老片致敬這在好萊塢並不少見,如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要有個斷手戲,以此向《星球大戰》致敬;《玩具總動員》系列更甚,譬如第二部中直接讓反派喊出“巴斯,我才是你父親”,不由得讓人想到黑武士對天行者·盧克的那句“I am your father”,從而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致敬”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佔用時長。

商業電影向來重視時長,不會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互動環節,因此許多電影、戲曲中的致敬,往往會把該梗融入進劇情中,在講述劇情的時候順帶一提似得向老片致以敬意。

比如《復仇者聯盟4》便在制定穿越計劃時提及《回到未來》,但在穿越過後這個梗就停下了,《回到未來》就沒再討論了,因為只要有一兩個老片的梗在新片裡重現,只要有一兩個點能夠讓觀眾想起那部老片,那麼致敬的效果就已經達到了,新片就可以繼續講述新的故事而不必一再重複老片梗、一再還原老片段。

但是新版《獅子王》似乎無視了這個常識,從開頭的辛巴洗禮到木法沙遇害到刀疤前一句叫辛巴跑後一句叫鬣狗追再到辛巴跟著彭彭、丁滿一邊走路一邊長大再到與娜娜重逢再到挑戰刀疤直到最後刀疤偷襲辛巴被反殺的結局……

其中的大框架、小細節、臺詞、動作都與原版《獅子王》一般無二,如果說1%的還原是對經典致敬,那麼100%的還原又叫什麼呢?過度的還原不叫致敬,而叫複製粘貼。

新《獅子王》將老電影的劇本全部照搬過來,情節、臺詞、人物塑造幾乎看不到一絲新的,叫人難以想象這電影竟有五個編劇,難道他們來劇組都只是蹭盒飯的嗎?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也許有人會說,本來就是根據原版動畫改編的呀,劇本少去改動無妨吧?

實際上,“改編”二字從來不是對即成作品的複製粘貼,舊版《獅子王》改編自《哈姆雷特》,但除了都是“王子復仇記”外並無多少相似性;而《哈姆雷特》亦非莎士比亞首創,它也是作者根據《丹麥史話》《歷史悲劇》等前人作品改編而來。

優秀的改編有時會比原型更為出色,這種現象在古今中外的許多藝術作品都有體現,譬如關漢卿的《竇娥冤》改編自《東海孝婦》,但其藝術水平、影響力遠在後者之上。

回到我們這部新版《獅子王》上來,導演陷入了追尋特效的怪圈,只沉迷於讓觀眾看到驚豔視覺效果卻缺乏一份塑造經典的野心,對角色內心變化、觀眾的情緒把控棄之不顧,只盲目地照搬原先的劇本,把即成的電影用一流的特效給它“山寨”一遍。

與其說新版《獅子王》是對老電影的翻拍,毋寧說這只是藉著辛巴的名頭舉辦的一場特效展覽會。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歌舞違和


《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有這麼一段臺詞:“現代戲雖好,但佈景太實。京戲講究的是一個情境,唱唸做打都是在這個情景裡面。”

不僅在民國年代,即便到如今戲迷圈當中也有許多人只喜歡看古裝戲卻對現代戲提不起興趣,總覺得現代戲的穿扮佈景都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一個樣,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有人說著說著就唱起來呢?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程蝶衣關於“情境”的說法不僅適用於戲曲,即便在影視領域這個道理也是能夠成立的。

比如真人電影與動畫片,它們一項顯著的不同之處,在於動畫片可以上一秒大哭下一秒大笑,角色可以像橡皮泥一樣被揉成各種形狀再轉眼復原,因而比起真人電影,動畫更具誇張效果,它能塑造一個獨特的情境,許多現實中違和的事物在這個情景裡都能顯得十分自然。

原版《獅子王》中的百獸歌舞片段在動畫裡算是極為精彩的一幕,然而到新版《獅子王》裡就顯得比較違和了。

新版《獅子王》打著“真人”的旗號,其畫風都是參照現實製作而成的,力圖把故事背景由一個二次元的動畫世界帶入到現實世界。

但這麼一來,就脫離了動畫的那種“情境”,一旦脫離這個情境,那麼歌舞就會顯得不那麼自然。小辛巴開口對犀鳥歌唱時,我頓時就有一種好像導演把歌舞當廣告來植入的感覺;而到刀疤對鬣狗們宣佈暗殺計劃的時候,這本是一個很陰暗、很嚴肅的場景,結果刀疤這麼一唱,好端端的一個暗殺計劃愣是被演成了rap。

實際上,即便在原版的《獅子王》動畫中,歌舞也不是張口就來的。在辛巴準備歌唱之前,導演就安排了音樂前奏,背景也隨之一變,不再是藍天白雲,而是五彩斑斕的一片炫燈效果,從而進一步渲染情境。

而新版《獅子王》上來就唱,缺乏一個情境的支持,所呈現的效果自然不如原版。


"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造成它口碑上的滑鐵盧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過度致敬


作為一部承載二十年情懷的作品,不得不說新版《獅子王》開頭部分做得不錯:

風吹大地,百獸齊賀,小鳥坐在大象的牙齒上,狒狒高舉剛出生的辛巴迎接曙光……這一切與1994年的《獅子王》開頭一般無二。

用類似情景將老電影中的橋段再現,影迷們通常稱之為“致敬”,新版《獅子王》的開頭致敬就挺不賴,彷彿昨日重現,充分調動起粉絲們的心懷。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在短暫的致敬過後我隨即便發覺不對勁:

怎麼後面全是“致敬”?從刀疤抓老鼠到犀鳥報信,再到獅王示威,其情景、心態甚至連臺詞都如出一轍,便讓我感覺,這是否“致敬”過頭了呢?

實際上,向老片致敬這在好萊塢並不少見,如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要有個斷手戲,以此向《星球大戰》致敬;《玩具總動員》系列更甚,譬如第二部中直接讓反派喊出“巴斯,我才是你父親”,不由得讓人想到黑武士對天行者·盧克的那句“I am your father”,從而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致敬”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佔用時長。

商業電影向來重視時長,不會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互動環節,因此許多電影、戲曲中的致敬,往往會把該梗融入進劇情中,在講述劇情的時候順帶一提似得向老片致以敬意。

比如《復仇者聯盟4》便在制定穿越計劃時提及《回到未來》,但在穿越過後這個梗就停下了,《回到未來》就沒再討論了,因為只要有一兩個老片的梗在新片裡重現,只要有一兩個點能夠讓觀眾想起那部老片,那麼致敬的效果就已經達到了,新片就可以繼續講述新的故事而不必一再重複老片梗、一再還原老片段。

但是新版《獅子王》似乎無視了這個常識,從開頭的辛巴洗禮到木法沙遇害到刀疤前一句叫辛巴跑後一句叫鬣狗追再到辛巴跟著彭彭、丁滿一邊走路一邊長大再到與娜娜重逢再到挑戰刀疤直到最後刀疤偷襲辛巴被反殺的結局……

其中的大框架、小細節、臺詞、動作都與原版《獅子王》一般無二,如果說1%的還原是對經典致敬,那麼100%的還原又叫什麼呢?過度的還原不叫致敬,而叫複製粘貼。

新《獅子王》將老電影的劇本全部照搬過來,情節、臺詞、人物塑造幾乎看不到一絲新的,叫人難以想象這電影竟有五個編劇,難道他們來劇組都只是蹭盒飯的嗎?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也許有人會說,本來就是根據原版動畫改編的呀,劇本少去改動無妨吧?

實際上,“改編”二字從來不是對即成作品的複製粘貼,舊版《獅子王》改編自《哈姆雷特》,但除了都是“王子復仇記”外並無多少相似性;而《哈姆雷特》亦非莎士比亞首創,它也是作者根據《丹麥史話》《歷史悲劇》等前人作品改編而來。

優秀的改編有時會比原型更為出色,這種現象在古今中外的許多藝術作品都有體現,譬如關漢卿的《竇娥冤》改編自《東海孝婦》,但其藝術水平、影響力遠在後者之上。

回到我們這部新版《獅子王》上來,導演陷入了追尋特效的怪圈,只沉迷於讓觀眾看到驚豔視覺效果卻缺乏一份塑造經典的野心,對角色內心變化、觀眾的情緒把控棄之不顧,只盲目地照搬原先的劇本,把即成的電影用一流的特效給它“山寨”一遍。

與其說新版《獅子王》是對老電影的翻拍,毋寧說這只是藉著辛巴的名頭舉辦的一場特效展覽會。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歌舞違和


《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有這麼一段臺詞:“現代戲雖好,但佈景太實。京戲講究的是一個情境,唱唸做打都是在這個情景裡面。”

不僅在民國年代,即便到如今戲迷圈當中也有許多人只喜歡看古裝戲卻對現代戲提不起興趣,總覺得現代戲的穿扮佈景都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一個樣,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有人說著說著就唱起來呢?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程蝶衣關於“情境”的說法不僅適用於戲曲,即便在影視領域這個道理也是能夠成立的。

比如真人電影與動畫片,它們一項顯著的不同之處,在於動畫片可以上一秒大哭下一秒大笑,角色可以像橡皮泥一樣被揉成各種形狀再轉眼復原,因而比起真人電影,動畫更具誇張效果,它能塑造一個獨特的情境,許多現實中違和的事物在這個情景裡都能顯得十分自然。

原版《獅子王》中的百獸歌舞片段在動畫裡算是極為精彩的一幕,然而到新版《獅子王》裡就顯得比較違和了。

新版《獅子王》打著“真人”的旗號,其畫風都是參照現實製作而成的,力圖把故事背景由一個二次元的動畫世界帶入到現實世界。

但這麼一來,就脫離了動畫的那種“情境”,一旦脫離這個情境,那麼歌舞就會顯得不那麼自然。小辛巴開口對犀鳥歌唱時,我頓時就有一種好像導演把歌舞當廣告來植入的感覺;而到刀疤對鬣狗們宣佈暗殺計劃的時候,這本是一個很陰暗、很嚴肅的場景,結果刀疤這麼一唱,好端端的一個暗殺計劃愣是被演成了rap。

實際上,即便在原版的《獅子王》動畫中,歌舞也不是張口就來的。在辛巴準備歌唱之前,導演就安排了音樂前奏,背景也隨之一變,不再是藍天白雲,而是五彩斑斕的一片炫燈效果,從而進一步渲染情境。

而新版《獅子王》上來就唱,缺乏一個情境的支持,所呈現的效果自然不如原版。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兩年前我受邀參加浙江省新農村小戲劇本寫作活動,我雖然會聽戲,但戲曲的劇本卻從未觸碰過。也便因此,在寫到唱詞部分時,總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往往在一些用不著唱的地方強行植入。當時一個有著三十年婺劇表演經驗的前輩就對我說:“你要是不知道在哪寫唱詞的話,那就找找看什麼地方用對白說不下去,你就在那個地方加入唱詞。”這話就像醍醐灌頂一樣,嘗試過後覺得他說得非常在理!

唱詞與對白的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於唱詞多了一個類似於旁白的功能。

我們日常對話得遵循一個語言邏輯,人物之間一來一往都得按部就班地來,而唱詞可以跳過我們日常對話的邏輯束縛,可以自由自在地講述許多華美誇張的字句,可以把一兩個字能說清的擴展成三五句話,也可以把三言兩語難以解釋、說多了還顯冗長的對話簡潔地給概括出來,尤其是面對一些抽象的情緒上更能有效地表達出來。

比如文學作品中寫兩個人愛上對方很容易,直接一串旁白就能交代清楚“那一刻,他新潮澎湃,她心神盪漾,兩人胸口的兩隻小鹿彭彭直跳,他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溫暖,她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那一刻,他倆不約而同地愛上對方”可是到了影視劇中呢?

如果沒有旁白那麼這種抽象的感覺就很難表露出來。而唱詞的引入可以有效解決這個麻煩,比如原版《獅子王》中娜娜與辛巴重逢後,一段唱詞響起,唱著各種愛來愛去的字句,與此同時畫面則只是播放一些他倆一下爬山一下游泳的日常瑣事,就足以向觀眾宣佈他們戀愛了。

前不久的《阿拉丁》裡男主與公主坐著魔毯在月色下遨遊,配合著音樂,觀眾也能感受到他們此刻的甜蜜。而新版《獅子王》非但沒能塑造好情境,甚至連歌舞的切入點也沒找到。


"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造成它口碑上的滑鐵盧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過度致敬


作為一部承載二十年情懷的作品,不得不說新版《獅子王》開頭部分做得不錯:

風吹大地,百獸齊賀,小鳥坐在大象的牙齒上,狒狒高舉剛出生的辛巴迎接曙光……這一切與1994年的《獅子王》開頭一般無二。

用類似情景將老電影中的橋段再現,影迷們通常稱之為“致敬”,新版《獅子王》的開頭致敬就挺不賴,彷彿昨日重現,充分調動起粉絲們的心懷。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在短暫的致敬過後我隨即便發覺不對勁:

怎麼後面全是“致敬”?從刀疤抓老鼠到犀鳥報信,再到獅王示威,其情景、心態甚至連臺詞都如出一轍,便讓我感覺,這是否“致敬”過頭了呢?

實際上,向老片致敬這在好萊塢並不少見,如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要有個斷手戲,以此向《星球大戰》致敬;《玩具總動員》系列更甚,譬如第二部中直接讓反派喊出“巴斯,我才是你父親”,不由得讓人想到黑武士對天行者·盧克的那句“I am your father”,從而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致敬”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佔用時長。

商業電影向來重視時長,不會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互動環節,因此許多電影、戲曲中的致敬,往往會把該梗融入進劇情中,在講述劇情的時候順帶一提似得向老片致以敬意。

比如《復仇者聯盟4》便在制定穿越計劃時提及《回到未來》,但在穿越過後這個梗就停下了,《回到未來》就沒再討論了,因為只要有一兩個老片的梗在新片裡重現,只要有一兩個點能夠讓觀眾想起那部老片,那麼致敬的效果就已經達到了,新片就可以繼續講述新的故事而不必一再重複老片梗、一再還原老片段。

但是新版《獅子王》似乎無視了這個常識,從開頭的辛巴洗禮到木法沙遇害到刀疤前一句叫辛巴跑後一句叫鬣狗追再到辛巴跟著彭彭、丁滿一邊走路一邊長大再到與娜娜重逢再到挑戰刀疤直到最後刀疤偷襲辛巴被反殺的結局……

其中的大框架、小細節、臺詞、動作都與原版《獅子王》一般無二,如果說1%的還原是對經典致敬,那麼100%的還原又叫什麼呢?過度的還原不叫致敬,而叫複製粘貼。

新《獅子王》將老電影的劇本全部照搬過來,情節、臺詞、人物塑造幾乎看不到一絲新的,叫人難以想象這電影竟有五個編劇,難道他們來劇組都只是蹭盒飯的嗎?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也許有人會說,本來就是根據原版動畫改編的呀,劇本少去改動無妨吧?

實際上,“改編”二字從來不是對即成作品的複製粘貼,舊版《獅子王》改編自《哈姆雷特》,但除了都是“王子復仇記”外並無多少相似性;而《哈姆雷特》亦非莎士比亞首創,它也是作者根據《丹麥史話》《歷史悲劇》等前人作品改編而來。

優秀的改編有時會比原型更為出色,這種現象在古今中外的許多藝術作品都有體現,譬如關漢卿的《竇娥冤》改編自《東海孝婦》,但其藝術水平、影響力遠在後者之上。

回到我們這部新版《獅子王》上來,導演陷入了追尋特效的怪圈,只沉迷於讓觀眾看到驚豔視覺效果卻缺乏一份塑造經典的野心,對角色內心變化、觀眾的情緒把控棄之不顧,只盲目地照搬原先的劇本,把即成的電影用一流的特效給它“山寨”一遍。

與其說新版《獅子王》是對老電影的翻拍,毋寧說這只是藉著辛巴的名頭舉辦的一場特效展覽會。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歌舞違和


《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有這麼一段臺詞:“現代戲雖好,但佈景太實。京戲講究的是一個情境,唱唸做打都是在這個情景裡面。”

不僅在民國年代,即便到如今戲迷圈當中也有許多人只喜歡看古裝戲卻對現代戲提不起興趣,總覺得現代戲的穿扮佈景都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一個樣,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有人說著說著就唱起來呢?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程蝶衣關於“情境”的說法不僅適用於戲曲,即便在影視領域這個道理也是能夠成立的。

比如真人電影與動畫片,它們一項顯著的不同之處,在於動畫片可以上一秒大哭下一秒大笑,角色可以像橡皮泥一樣被揉成各種形狀再轉眼復原,因而比起真人電影,動畫更具誇張效果,它能塑造一個獨特的情境,許多現實中違和的事物在這個情景裡都能顯得十分自然。

原版《獅子王》中的百獸歌舞片段在動畫裡算是極為精彩的一幕,然而到新版《獅子王》裡就顯得比較違和了。

新版《獅子王》打著“真人”的旗號,其畫風都是參照現實製作而成的,力圖把故事背景由一個二次元的動畫世界帶入到現實世界。

但這麼一來,就脫離了動畫的那種“情境”,一旦脫離這個情境,那麼歌舞就會顯得不那麼自然。小辛巴開口對犀鳥歌唱時,我頓時就有一種好像導演把歌舞當廣告來植入的感覺;而到刀疤對鬣狗們宣佈暗殺計劃的時候,這本是一個很陰暗、很嚴肅的場景,結果刀疤這麼一唱,好端端的一個暗殺計劃愣是被演成了rap。

實際上,即便在原版的《獅子王》動畫中,歌舞也不是張口就來的。在辛巴準備歌唱之前,導演就安排了音樂前奏,背景也隨之一變,不再是藍天白雲,而是五彩斑斕的一片炫燈效果,從而進一步渲染情境。

而新版《獅子王》上來就唱,缺乏一個情境的支持,所呈現的效果自然不如原版。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兩年前我受邀參加浙江省新農村小戲劇本寫作活動,我雖然會聽戲,但戲曲的劇本卻從未觸碰過。也便因此,在寫到唱詞部分時,總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往往在一些用不著唱的地方強行植入。當時一個有著三十年婺劇表演經驗的前輩就對我說:“你要是不知道在哪寫唱詞的話,那就找找看什麼地方用對白說不下去,你就在那個地方加入唱詞。”這話就像醍醐灌頂一樣,嘗試過後覺得他說得非常在理!

唱詞與對白的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於唱詞多了一個類似於旁白的功能。

我們日常對話得遵循一個語言邏輯,人物之間一來一往都得按部就班地來,而唱詞可以跳過我們日常對話的邏輯束縛,可以自由自在地講述許多華美誇張的字句,可以把一兩個字能說清的擴展成三五句話,也可以把三言兩語難以解釋、說多了還顯冗長的對話簡潔地給概括出來,尤其是面對一些抽象的情緒上更能有效地表達出來。

比如文學作品中寫兩個人愛上對方很容易,直接一串旁白就能交代清楚“那一刻,他新潮澎湃,她心神盪漾,兩人胸口的兩隻小鹿彭彭直跳,他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溫暖,她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那一刻,他倆不約而同地愛上對方”可是到了影視劇中呢?

如果沒有旁白那麼這種抽象的感覺就很難表露出來。而唱詞的引入可以有效解決這個麻煩,比如原版《獅子王》中娜娜與辛巴重逢後,一段唱詞響起,唱著各種愛來愛去的字句,與此同時畫面則只是播放一些他倆一下爬山一下游泳的日常瑣事,就足以向觀眾宣佈他們戀愛了。

前不久的《阿拉丁》裡男主與公主坐著魔毯在月色下遨遊,配合著音樂,觀眾也能感受到他們此刻的甜蜜。而新版《獅子王》非但沒能塑造好情境,甚至連歌舞的切入點也沒找到。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造成它口碑上的滑鐵盧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過度致敬


作為一部承載二十年情懷的作品,不得不說新版《獅子王》開頭部分做得不錯:

風吹大地,百獸齊賀,小鳥坐在大象的牙齒上,狒狒高舉剛出生的辛巴迎接曙光……這一切與1994年的《獅子王》開頭一般無二。

用類似情景將老電影中的橋段再現,影迷們通常稱之為“致敬”,新版《獅子王》的開頭致敬就挺不賴,彷彿昨日重現,充分調動起粉絲們的心懷。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在短暫的致敬過後我隨即便發覺不對勁:

怎麼後面全是“致敬”?從刀疤抓老鼠到犀鳥報信,再到獅王示威,其情景、心態甚至連臺詞都如出一轍,便讓我感覺,這是否“致敬”過頭了呢?

實際上,向老片致敬這在好萊塢並不少見,如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要有個斷手戲,以此向《星球大戰》致敬;《玩具總動員》系列更甚,譬如第二部中直接讓反派喊出“巴斯,我才是你父親”,不由得讓人想到黑武士對天行者·盧克的那句“I am your father”,從而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致敬”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佔用時長。

商業電影向來重視時長,不會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互動環節,因此許多電影、戲曲中的致敬,往往會把該梗融入進劇情中,在講述劇情的時候順帶一提似得向老片致以敬意。

比如《復仇者聯盟4》便在制定穿越計劃時提及《回到未來》,但在穿越過後這個梗就停下了,《回到未來》就沒再討論了,因為只要有一兩個老片的梗在新片裡重現,只要有一兩個點能夠讓觀眾想起那部老片,那麼致敬的效果就已經達到了,新片就可以繼續講述新的故事而不必一再重複老片梗、一再還原老片段。

但是新版《獅子王》似乎無視了這個常識,從開頭的辛巴洗禮到木法沙遇害到刀疤前一句叫辛巴跑後一句叫鬣狗追再到辛巴跟著彭彭、丁滿一邊走路一邊長大再到與娜娜重逢再到挑戰刀疤直到最後刀疤偷襲辛巴被反殺的結局……

其中的大框架、小細節、臺詞、動作都與原版《獅子王》一般無二,如果說1%的還原是對經典致敬,那麼100%的還原又叫什麼呢?過度的還原不叫致敬,而叫複製粘貼。

新《獅子王》將老電影的劇本全部照搬過來,情節、臺詞、人物塑造幾乎看不到一絲新的,叫人難以想象這電影竟有五個編劇,難道他們來劇組都只是蹭盒飯的嗎?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也許有人會說,本來就是根據原版動畫改編的呀,劇本少去改動無妨吧?

實際上,“改編”二字從來不是對即成作品的複製粘貼,舊版《獅子王》改編自《哈姆雷特》,但除了都是“王子復仇記”外並無多少相似性;而《哈姆雷特》亦非莎士比亞首創,它也是作者根據《丹麥史話》《歷史悲劇》等前人作品改編而來。

優秀的改編有時會比原型更為出色,這種現象在古今中外的許多藝術作品都有體現,譬如關漢卿的《竇娥冤》改編自《東海孝婦》,但其藝術水平、影響力遠在後者之上。

回到我們這部新版《獅子王》上來,導演陷入了追尋特效的怪圈,只沉迷於讓觀眾看到驚豔視覺效果卻缺乏一份塑造經典的野心,對角色內心變化、觀眾的情緒把控棄之不顧,只盲目地照搬原先的劇本,把即成的電影用一流的特效給它“山寨”一遍。

與其說新版《獅子王》是對老電影的翻拍,毋寧說這只是藉著辛巴的名頭舉辦的一場特效展覽會。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歌舞違和


《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有這麼一段臺詞:“現代戲雖好,但佈景太實。京戲講究的是一個情境,唱唸做打都是在這個情景裡面。”

不僅在民國年代,即便到如今戲迷圈當中也有許多人只喜歡看古裝戲卻對現代戲提不起興趣,總覺得現代戲的穿扮佈景都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一個樣,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有人說著說著就唱起來呢?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程蝶衣關於“情境”的說法不僅適用於戲曲,即便在影視領域這個道理也是能夠成立的。

比如真人電影與動畫片,它們一項顯著的不同之處,在於動畫片可以上一秒大哭下一秒大笑,角色可以像橡皮泥一樣被揉成各種形狀再轉眼復原,因而比起真人電影,動畫更具誇張效果,它能塑造一個獨特的情境,許多現實中違和的事物在這個情景裡都能顯得十分自然。

原版《獅子王》中的百獸歌舞片段在動畫裡算是極為精彩的一幕,然而到新版《獅子王》裡就顯得比較違和了。

新版《獅子王》打著“真人”的旗號,其畫風都是參照現實製作而成的,力圖把故事背景由一個二次元的動畫世界帶入到現實世界。

但這麼一來,就脫離了動畫的那種“情境”,一旦脫離這個情境,那麼歌舞就會顯得不那麼自然。小辛巴開口對犀鳥歌唱時,我頓時就有一種好像導演把歌舞當廣告來植入的感覺;而到刀疤對鬣狗們宣佈暗殺計劃的時候,這本是一個很陰暗、很嚴肅的場景,結果刀疤這麼一唱,好端端的一個暗殺計劃愣是被演成了rap。

實際上,即便在原版的《獅子王》動畫中,歌舞也不是張口就來的。在辛巴準備歌唱之前,導演就安排了音樂前奏,背景也隨之一變,不再是藍天白雲,而是五彩斑斕的一片炫燈效果,從而進一步渲染情境。

而新版《獅子王》上來就唱,缺乏一個情境的支持,所呈現的效果自然不如原版。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兩年前我受邀參加浙江省新農村小戲劇本寫作活動,我雖然會聽戲,但戲曲的劇本卻從未觸碰過。也便因此,在寫到唱詞部分時,總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往往在一些用不著唱的地方強行植入。當時一個有著三十年婺劇表演經驗的前輩就對我說:“你要是不知道在哪寫唱詞的話,那就找找看什麼地方用對白說不下去,你就在那個地方加入唱詞。”這話就像醍醐灌頂一樣,嘗試過後覺得他說得非常在理!

唱詞與對白的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於唱詞多了一個類似於旁白的功能。

我們日常對話得遵循一個語言邏輯,人物之間一來一往都得按部就班地來,而唱詞可以跳過我們日常對話的邏輯束縛,可以自由自在地講述許多華美誇張的字句,可以把一兩個字能說清的擴展成三五句話,也可以把三言兩語難以解釋、說多了還顯冗長的對話簡潔地給概括出來,尤其是面對一些抽象的情緒上更能有效地表達出來。

比如文學作品中寫兩個人愛上對方很容易,直接一串旁白就能交代清楚“那一刻,他新潮澎湃,她心神盪漾,兩人胸口的兩隻小鹿彭彭直跳,他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溫暖,她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那一刻,他倆不約而同地愛上對方”可是到了影視劇中呢?

如果沒有旁白那麼這種抽象的感覺就很難表露出來。而唱詞的引入可以有效解決這個麻煩,比如原版《獅子王》中娜娜與辛巴重逢後,一段唱詞響起,唱著各種愛來愛去的字句,與此同時畫面則只是播放一些他倆一下爬山一下游泳的日常瑣事,就足以向觀眾宣佈他們戀愛了。

前不久的《阿拉丁》裡男主與公主坐著魔毯在月色下遨遊,配合著音樂,觀眾也能感受到他們此刻的甜蜜。而新版《獅子王》非但沒能塑造好情境,甚至連歌舞的切入點也沒找到。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流浪


如果說一部電影既包含成長又包含奇幻色彩的話,那麼流浪往往會成為這部片子裡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比如《雷神1》裡面,索爾原先是一個好戰喜功的衝動青年,當他因一次犯錯被奧丁消除神力貶落凡間時,他的流浪之旅開始了。

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面對一系列毫不熟悉的事物,身邊陪伴的又都是一群陌生人,沒有一件熟悉的東西,沒有一個熟悉的朋友,人物處於這樣一個獨特的環境裡,彷彿與從前的一切都斷絕了聯繫,在這個新環境裡感受到新的生活體驗,從而使人物的內心產生變化。在《雷神1》的結尾,經過流浪之旅的索爾就學會了愛與和平,變得比開頭要溫和得多。


"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造成它口碑上的滑鐵盧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過度致敬


作為一部承載二十年情懷的作品,不得不說新版《獅子王》開頭部分做得不錯:

風吹大地,百獸齊賀,小鳥坐在大象的牙齒上,狒狒高舉剛出生的辛巴迎接曙光……這一切與1994年的《獅子王》開頭一般無二。

用類似情景將老電影中的橋段再現,影迷們通常稱之為“致敬”,新版《獅子王》的開頭致敬就挺不賴,彷彿昨日重現,充分調動起粉絲們的心懷。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在短暫的致敬過後我隨即便發覺不對勁:

怎麼後面全是“致敬”?從刀疤抓老鼠到犀鳥報信,再到獅王示威,其情景、心態甚至連臺詞都如出一轍,便讓我感覺,這是否“致敬”過頭了呢?

實際上,向老片致敬這在好萊塢並不少見,如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要有個斷手戲,以此向《星球大戰》致敬;《玩具總動員》系列更甚,譬如第二部中直接讓反派喊出“巴斯,我才是你父親”,不由得讓人想到黑武士對天行者·盧克的那句“I am your father”,從而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致敬”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佔用時長。

商業電影向來重視時長,不會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互動環節,因此許多電影、戲曲中的致敬,往往會把該梗融入進劇情中,在講述劇情的時候順帶一提似得向老片致以敬意。

比如《復仇者聯盟4》便在制定穿越計劃時提及《回到未來》,但在穿越過後這個梗就停下了,《回到未來》就沒再討論了,因為只要有一兩個老片的梗在新片裡重現,只要有一兩個點能夠讓觀眾想起那部老片,那麼致敬的效果就已經達到了,新片就可以繼續講述新的故事而不必一再重複老片梗、一再還原老片段。

但是新版《獅子王》似乎無視了這個常識,從開頭的辛巴洗禮到木法沙遇害到刀疤前一句叫辛巴跑後一句叫鬣狗追再到辛巴跟著彭彭、丁滿一邊走路一邊長大再到與娜娜重逢再到挑戰刀疤直到最後刀疤偷襲辛巴被反殺的結局……

其中的大框架、小細節、臺詞、動作都與原版《獅子王》一般無二,如果說1%的還原是對經典致敬,那麼100%的還原又叫什麼呢?過度的還原不叫致敬,而叫複製粘貼。

新《獅子王》將老電影的劇本全部照搬過來,情節、臺詞、人物塑造幾乎看不到一絲新的,叫人難以想象這電影竟有五個編劇,難道他們來劇組都只是蹭盒飯的嗎?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也許有人會說,本來就是根據原版動畫改編的呀,劇本少去改動無妨吧?

實際上,“改編”二字從來不是對即成作品的複製粘貼,舊版《獅子王》改編自《哈姆雷特》,但除了都是“王子復仇記”外並無多少相似性;而《哈姆雷特》亦非莎士比亞首創,它也是作者根據《丹麥史話》《歷史悲劇》等前人作品改編而來。

優秀的改編有時會比原型更為出色,這種現象在古今中外的許多藝術作品都有體現,譬如關漢卿的《竇娥冤》改編自《東海孝婦》,但其藝術水平、影響力遠在後者之上。

回到我們這部新版《獅子王》上來,導演陷入了追尋特效的怪圈,只沉迷於讓觀眾看到驚豔視覺效果卻缺乏一份塑造經典的野心,對角色內心變化、觀眾的情緒把控棄之不顧,只盲目地照搬原先的劇本,把即成的電影用一流的特效給它“山寨”一遍。

與其說新版《獅子王》是對老電影的翻拍,毋寧說這只是藉著辛巴的名頭舉辦的一場特效展覽會。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歌舞違和


《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有這麼一段臺詞:“現代戲雖好,但佈景太實。京戲講究的是一個情境,唱唸做打都是在這個情景裡面。”

不僅在民國年代,即便到如今戲迷圈當中也有許多人只喜歡看古裝戲卻對現代戲提不起興趣,總覺得現代戲的穿扮佈景都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一個樣,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有人說著說著就唱起來呢?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程蝶衣關於“情境”的說法不僅適用於戲曲,即便在影視領域這個道理也是能夠成立的。

比如真人電影與動畫片,它們一項顯著的不同之處,在於動畫片可以上一秒大哭下一秒大笑,角色可以像橡皮泥一樣被揉成各種形狀再轉眼復原,因而比起真人電影,動畫更具誇張效果,它能塑造一個獨特的情境,許多現實中違和的事物在這個情景裡都能顯得十分自然。

原版《獅子王》中的百獸歌舞片段在動畫裡算是極為精彩的一幕,然而到新版《獅子王》裡就顯得比較違和了。

新版《獅子王》打著“真人”的旗號,其畫風都是參照現實製作而成的,力圖把故事背景由一個二次元的動畫世界帶入到現實世界。

但這麼一來,就脫離了動畫的那種“情境”,一旦脫離這個情境,那麼歌舞就會顯得不那麼自然。小辛巴開口對犀鳥歌唱時,我頓時就有一種好像導演把歌舞當廣告來植入的感覺;而到刀疤對鬣狗們宣佈暗殺計劃的時候,這本是一個很陰暗、很嚴肅的場景,結果刀疤這麼一唱,好端端的一個暗殺計劃愣是被演成了rap。

實際上,即便在原版的《獅子王》動畫中,歌舞也不是張口就來的。在辛巴準備歌唱之前,導演就安排了音樂前奏,背景也隨之一變,不再是藍天白雲,而是五彩斑斕的一片炫燈效果,從而進一步渲染情境。

而新版《獅子王》上來就唱,缺乏一個情境的支持,所呈現的效果自然不如原版。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兩年前我受邀參加浙江省新農村小戲劇本寫作活動,我雖然會聽戲,但戲曲的劇本卻從未觸碰過。也便因此,在寫到唱詞部分時,總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往往在一些用不著唱的地方強行植入。當時一個有著三十年婺劇表演經驗的前輩就對我說:“你要是不知道在哪寫唱詞的話,那就找找看什麼地方用對白說不下去,你就在那個地方加入唱詞。”這話就像醍醐灌頂一樣,嘗試過後覺得他說得非常在理!

唱詞與對白的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於唱詞多了一個類似於旁白的功能。

我們日常對話得遵循一個語言邏輯,人物之間一來一往都得按部就班地來,而唱詞可以跳過我們日常對話的邏輯束縛,可以自由自在地講述許多華美誇張的字句,可以把一兩個字能說清的擴展成三五句話,也可以把三言兩語難以解釋、說多了還顯冗長的對話簡潔地給概括出來,尤其是面對一些抽象的情緒上更能有效地表達出來。

比如文學作品中寫兩個人愛上對方很容易,直接一串旁白就能交代清楚“那一刻,他新潮澎湃,她心神盪漾,兩人胸口的兩隻小鹿彭彭直跳,他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溫暖,她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那一刻,他倆不約而同地愛上對方”可是到了影視劇中呢?

如果沒有旁白那麼這種抽象的感覺就很難表露出來。而唱詞的引入可以有效解決這個麻煩,比如原版《獅子王》中娜娜與辛巴重逢後,一段唱詞響起,唱著各種愛來愛去的字句,與此同時畫面則只是播放一些他倆一下爬山一下游泳的日常瑣事,就足以向觀眾宣佈他們戀愛了。

前不久的《阿拉丁》裡男主與公主坐著魔毯在月色下遨遊,配合著音樂,觀眾也能感受到他們此刻的甜蜜。而新版《獅子王》非但沒能塑造好情境,甚至連歌舞的切入點也沒找到。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流浪


如果說一部電影既包含成長又包含奇幻色彩的話,那麼流浪往往會成為這部片子裡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比如《雷神1》裡面,索爾原先是一個好戰喜功的衝動青年,當他因一次犯錯被奧丁消除神力貶落凡間時,他的流浪之旅開始了。

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面對一系列毫不熟悉的事物,身邊陪伴的又都是一群陌生人,沒有一件熟悉的東西,沒有一個熟悉的朋友,人物處於這樣一個獨特的環境裡,彷彿與從前的一切都斷絕了聯繫,在這個新環境裡感受到新的生活體驗,從而使人物的內心產生變化。在《雷神1》的結尾,經過流浪之旅的索爾就學會了愛與和平,變得比開頭要溫和得多。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流浪的橋段不僅適用於真人電影,在許多動畫片中也很出彩。比如我小時候喜歡看的一部動畫片叫《貓咪小貝流浪記》,講的是一個貓媽媽生下了一隻小黑貓和一隻小白貓。

黑貓叫小寶,健壯有力;白貓叫小貝,瘦小孱弱。一次偶然的意外,白貓小貝被人帶到了離家很遠的荒山野嶺,徹底和它的媽媽、哥哥失去聯繫。它在野外遇到了許多野生動物,從蛤蟆那裡學到了生存常識,從鼯鼠那裡學會了滑翔,接著又拯救猞猁、勇鬥餓狼,歷經千難萬險。

與此同時,貓媽媽因為擔心再失去唯一的孩子,對小黑貓格外寵溺,等到結尾小貝終於回到了家中,大夥兒都不由得感嘆:小貝長大了、勇敢了、強壯了。這部動畫片後來還拿到了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


"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造成它口碑上的滑鐵盧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過度致敬


作為一部承載二十年情懷的作品,不得不說新版《獅子王》開頭部分做得不錯:

風吹大地,百獸齊賀,小鳥坐在大象的牙齒上,狒狒高舉剛出生的辛巴迎接曙光……這一切與1994年的《獅子王》開頭一般無二。

用類似情景將老電影中的橋段再現,影迷們通常稱之為“致敬”,新版《獅子王》的開頭致敬就挺不賴,彷彿昨日重現,充分調動起粉絲們的心懷。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在短暫的致敬過後我隨即便發覺不對勁:

怎麼後面全是“致敬”?從刀疤抓老鼠到犀鳥報信,再到獅王示威,其情景、心態甚至連臺詞都如出一轍,便讓我感覺,這是否“致敬”過頭了呢?

實際上,向老片致敬這在好萊塢並不少見,如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要有個斷手戲,以此向《星球大戰》致敬;《玩具總動員》系列更甚,譬如第二部中直接讓反派喊出“巴斯,我才是你父親”,不由得讓人想到黑武士對天行者·盧克的那句“I am your father”,從而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致敬”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佔用時長。

商業電影向來重視時長,不會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互動環節,因此許多電影、戲曲中的致敬,往往會把該梗融入進劇情中,在講述劇情的時候順帶一提似得向老片致以敬意。

比如《復仇者聯盟4》便在制定穿越計劃時提及《回到未來》,但在穿越過後這個梗就停下了,《回到未來》就沒再討論了,因為只要有一兩個老片的梗在新片裡重現,只要有一兩個點能夠讓觀眾想起那部老片,那麼致敬的效果就已經達到了,新片就可以繼續講述新的故事而不必一再重複老片梗、一再還原老片段。

但是新版《獅子王》似乎無視了這個常識,從開頭的辛巴洗禮到木法沙遇害到刀疤前一句叫辛巴跑後一句叫鬣狗追再到辛巴跟著彭彭、丁滿一邊走路一邊長大再到與娜娜重逢再到挑戰刀疤直到最後刀疤偷襲辛巴被反殺的結局……

其中的大框架、小細節、臺詞、動作都與原版《獅子王》一般無二,如果說1%的還原是對經典致敬,那麼100%的還原又叫什麼呢?過度的還原不叫致敬,而叫複製粘貼。

新《獅子王》將老電影的劇本全部照搬過來,情節、臺詞、人物塑造幾乎看不到一絲新的,叫人難以想象這電影竟有五個編劇,難道他們來劇組都只是蹭盒飯的嗎?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也許有人會說,本來就是根據原版動畫改編的呀,劇本少去改動無妨吧?

實際上,“改編”二字從來不是對即成作品的複製粘貼,舊版《獅子王》改編自《哈姆雷特》,但除了都是“王子復仇記”外並無多少相似性;而《哈姆雷特》亦非莎士比亞首創,它也是作者根據《丹麥史話》《歷史悲劇》等前人作品改編而來。

優秀的改編有時會比原型更為出色,這種現象在古今中外的許多藝術作品都有體現,譬如關漢卿的《竇娥冤》改編自《東海孝婦》,但其藝術水平、影響力遠在後者之上。

回到我們這部新版《獅子王》上來,導演陷入了追尋特效的怪圈,只沉迷於讓觀眾看到驚豔視覺效果卻缺乏一份塑造經典的野心,對角色內心變化、觀眾的情緒把控棄之不顧,只盲目地照搬原先的劇本,把即成的電影用一流的特效給它“山寨”一遍。

與其說新版《獅子王》是對老電影的翻拍,毋寧說這只是藉著辛巴的名頭舉辦的一場特效展覽會。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歌舞違和


《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有這麼一段臺詞:“現代戲雖好,但佈景太實。京戲講究的是一個情境,唱唸做打都是在這個情景裡面。”

不僅在民國年代,即便到如今戲迷圈當中也有許多人只喜歡看古裝戲卻對現代戲提不起興趣,總覺得現代戲的穿扮佈景都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一個樣,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有人說著說著就唱起來呢?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程蝶衣關於“情境”的說法不僅適用於戲曲,即便在影視領域這個道理也是能夠成立的。

比如真人電影與動畫片,它們一項顯著的不同之處,在於動畫片可以上一秒大哭下一秒大笑,角色可以像橡皮泥一樣被揉成各種形狀再轉眼復原,因而比起真人電影,動畫更具誇張效果,它能塑造一個獨特的情境,許多現實中違和的事物在這個情景裡都能顯得十分自然。

原版《獅子王》中的百獸歌舞片段在動畫裡算是極為精彩的一幕,然而到新版《獅子王》裡就顯得比較違和了。

新版《獅子王》打著“真人”的旗號,其畫風都是參照現實製作而成的,力圖把故事背景由一個二次元的動畫世界帶入到現實世界。

但這麼一來,就脫離了動畫的那種“情境”,一旦脫離這個情境,那麼歌舞就會顯得不那麼自然。小辛巴開口對犀鳥歌唱時,我頓時就有一種好像導演把歌舞當廣告來植入的感覺;而到刀疤對鬣狗們宣佈暗殺計劃的時候,這本是一個很陰暗、很嚴肅的場景,結果刀疤這麼一唱,好端端的一個暗殺計劃愣是被演成了rap。

實際上,即便在原版的《獅子王》動畫中,歌舞也不是張口就來的。在辛巴準備歌唱之前,導演就安排了音樂前奏,背景也隨之一變,不再是藍天白雲,而是五彩斑斕的一片炫燈效果,從而進一步渲染情境。

而新版《獅子王》上來就唱,缺乏一個情境的支持,所呈現的效果自然不如原版。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兩年前我受邀參加浙江省新農村小戲劇本寫作活動,我雖然會聽戲,但戲曲的劇本卻從未觸碰過。也便因此,在寫到唱詞部分時,總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往往在一些用不著唱的地方強行植入。當時一個有著三十年婺劇表演經驗的前輩就對我說:“你要是不知道在哪寫唱詞的話,那就找找看什麼地方用對白說不下去,你就在那個地方加入唱詞。”這話就像醍醐灌頂一樣,嘗試過後覺得他說得非常在理!

唱詞與對白的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於唱詞多了一個類似於旁白的功能。

我們日常對話得遵循一個語言邏輯,人物之間一來一往都得按部就班地來,而唱詞可以跳過我們日常對話的邏輯束縛,可以自由自在地講述許多華美誇張的字句,可以把一兩個字能說清的擴展成三五句話,也可以把三言兩語難以解釋、說多了還顯冗長的對話簡潔地給概括出來,尤其是面對一些抽象的情緒上更能有效地表達出來。

比如文學作品中寫兩個人愛上對方很容易,直接一串旁白就能交代清楚“那一刻,他新潮澎湃,她心神盪漾,兩人胸口的兩隻小鹿彭彭直跳,他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溫暖,她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那一刻,他倆不約而同地愛上對方”可是到了影視劇中呢?

如果沒有旁白那麼這種抽象的感覺就很難表露出來。而唱詞的引入可以有效解決這個麻煩,比如原版《獅子王》中娜娜與辛巴重逢後,一段唱詞響起,唱著各種愛來愛去的字句,與此同時畫面則只是播放一些他倆一下爬山一下游泳的日常瑣事,就足以向觀眾宣佈他們戀愛了。

前不久的《阿拉丁》裡男主與公主坐著魔毯在月色下遨遊,配合著音樂,觀眾也能感受到他們此刻的甜蜜。而新版《獅子王》非但沒能塑造好情境,甚至連歌舞的切入點也沒找到。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流浪


如果說一部電影既包含成長又包含奇幻色彩的話,那麼流浪往往會成為這部片子裡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比如《雷神1》裡面,索爾原先是一個好戰喜功的衝動青年,當他因一次犯錯被奧丁消除神力貶落凡間時,他的流浪之旅開始了。

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面對一系列毫不熟悉的事物,身邊陪伴的又都是一群陌生人,沒有一件熟悉的東西,沒有一個熟悉的朋友,人物處於這樣一個獨特的環境裡,彷彿與從前的一切都斷絕了聯繫,在這個新環境裡感受到新的生活體驗,從而使人物的內心產生變化。在《雷神1》的結尾,經過流浪之旅的索爾就學會了愛與和平,變得比開頭要溫和得多。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流浪的橋段不僅適用於真人電影,在許多動畫片中也很出彩。比如我小時候喜歡看的一部動畫片叫《貓咪小貝流浪記》,講的是一個貓媽媽生下了一隻小黑貓和一隻小白貓。

黑貓叫小寶,健壯有力;白貓叫小貝,瘦小孱弱。一次偶然的意外,白貓小貝被人帶到了離家很遠的荒山野嶺,徹底和它的媽媽、哥哥失去聯繫。它在野外遇到了許多野生動物,從蛤蟆那裡學到了生存常識,從鼯鼠那裡學會了滑翔,接著又拯救猞猁、勇鬥餓狼,歷經千難萬險。

與此同時,貓媽媽因為擔心再失去唯一的孩子,對小黑貓格外寵溺,等到結尾小貝終於回到了家中,大夥兒都不由得感嘆:小貝長大了、勇敢了、強壯了。這部動畫片後來還拿到了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此外像《納尼亞傳奇》《寶蓮燈》《千與千尋》這類奇幻電影,以及《金剛狼3》《人在囧途》《心花路放》等一系列公路片中,這種流浪情節都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電影《獅子王》當中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浪情節,就是辛巴離開獅群,被疣豬和獴收留,從此與他們一併兒生活。


"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造成它口碑上的滑鐵盧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過度致敬


作為一部承載二十年情懷的作品,不得不說新版《獅子王》開頭部分做得不錯:

風吹大地,百獸齊賀,小鳥坐在大象的牙齒上,狒狒高舉剛出生的辛巴迎接曙光……這一切與1994年的《獅子王》開頭一般無二。

用類似情景將老電影中的橋段再現,影迷們通常稱之為“致敬”,新版《獅子王》的開頭致敬就挺不賴,彷彿昨日重現,充分調動起粉絲們的心懷。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在短暫的致敬過後我隨即便發覺不對勁:

怎麼後面全是“致敬”?從刀疤抓老鼠到犀鳥報信,再到獅王示威,其情景、心態甚至連臺詞都如出一轍,便讓我感覺,這是否“致敬”過頭了呢?

實際上,向老片致敬這在好萊塢並不少見,如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要有個斷手戲,以此向《星球大戰》致敬;《玩具總動員》系列更甚,譬如第二部中直接讓反派喊出“巴斯,我才是你父親”,不由得讓人想到黑武士對天行者·盧克的那句“I am your father”,從而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致敬”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佔用時長。

商業電影向來重視時長,不會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互動環節,因此許多電影、戲曲中的致敬,往往會把該梗融入進劇情中,在講述劇情的時候順帶一提似得向老片致以敬意。

比如《復仇者聯盟4》便在制定穿越計劃時提及《回到未來》,但在穿越過後這個梗就停下了,《回到未來》就沒再討論了,因為只要有一兩個老片的梗在新片裡重現,只要有一兩個點能夠讓觀眾想起那部老片,那麼致敬的效果就已經達到了,新片就可以繼續講述新的故事而不必一再重複老片梗、一再還原老片段。

但是新版《獅子王》似乎無視了這個常識,從開頭的辛巴洗禮到木法沙遇害到刀疤前一句叫辛巴跑後一句叫鬣狗追再到辛巴跟著彭彭、丁滿一邊走路一邊長大再到與娜娜重逢再到挑戰刀疤直到最後刀疤偷襲辛巴被反殺的結局……

其中的大框架、小細節、臺詞、動作都與原版《獅子王》一般無二,如果說1%的還原是對經典致敬,那麼100%的還原又叫什麼呢?過度的還原不叫致敬,而叫複製粘貼。

新《獅子王》將老電影的劇本全部照搬過來,情節、臺詞、人物塑造幾乎看不到一絲新的,叫人難以想象這電影竟有五個編劇,難道他們來劇組都只是蹭盒飯的嗎?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也許有人會說,本來就是根據原版動畫改編的呀,劇本少去改動無妨吧?

實際上,“改編”二字從來不是對即成作品的複製粘貼,舊版《獅子王》改編自《哈姆雷特》,但除了都是“王子復仇記”外並無多少相似性;而《哈姆雷特》亦非莎士比亞首創,它也是作者根據《丹麥史話》《歷史悲劇》等前人作品改編而來。

優秀的改編有時會比原型更為出色,這種現象在古今中外的許多藝術作品都有體現,譬如關漢卿的《竇娥冤》改編自《東海孝婦》,但其藝術水平、影響力遠在後者之上。

回到我們這部新版《獅子王》上來,導演陷入了追尋特效的怪圈,只沉迷於讓觀眾看到驚豔視覺效果卻缺乏一份塑造經典的野心,對角色內心變化、觀眾的情緒把控棄之不顧,只盲目地照搬原先的劇本,把即成的電影用一流的特效給它“山寨”一遍。

與其說新版《獅子王》是對老電影的翻拍,毋寧說這只是藉著辛巴的名頭舉辦的一場特效展覽會。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歌舞違和


《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有這麼一段臺詞:“現代戲雖好,但佈景太實。京戲講究的是一個情境,唱唸做打都是在這個情景裡面。”

不僅在民國年代,即便到如今戲迷圈當中也有許多人只喜歡看古裝戲卻對現代戲提不起興趣,總覺得現代戲的穿扮佈景都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一個樣,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有人說著說著就唱起來呢?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程蝶衣關於“情境”的說法不僅適用於戲曲,即便在影視領域這個道理也是能夠成立的。

比如真人電影與動畫片,它們一項顯著的不同之處,在於動畫片可以上一秒大哭下一秒大笑,角色可以像橡皮泥一樣被揉成各種形狀再轉眼復原,因而比起真人電影,動畫更具誇張效果,它能塑造一個獨特的情境,許多現實中違和的事物在這個情景裡都能顯得十分自然。

原版《獅子王》中的百獸歌舞片段在動畫裡算是極為精彩的一幕,然而到新版《獅子王》裡就顯得比較違和了。

新版《獅子王》打著“真人”的旗號,其畫風都是參照現實製作而成的,力圖把故事背景由一個二次元的動畫世界帶入到現實世界。

但這麼一來,就脫離了動畫的那種“情境”,一旦脫離這個情境,那麼歌舞就會顯得不那麼自然。小辛巴開口對犀鳥歌唱時,我頓時就有一種好像導演把歌舞當廣告來植入的感覺;而到刀疤對鬣狗們宣佈暗殺計劃的時候,這本是一個很陰暗、很嚴肅的場景,結果刀疤這麼一唱,好端端的一個暗殺計劃愣是被演成了rap。

實際上,即便在原版的《獅子王》動畫中,歌舞也不是張口就來的。在辛巴準備歌唱之前,導演就安排了音樂前奏,背景也隨之一變,不再是藍天白雲,而是五彩斑斕的一片炫燈效果,從而進一步渲染情境。

而新版《獅子王》上來就唱,缺乏一個情境的支持,所呈現的效果自然不如原版。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兩年前我受邀參加浙江省新農村小戲劇本寫作活動,我雖然會聽戲,但戲曲的劇本卻從未觸碰過。也便因此,在寫到唱詞部分時,總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往往在一些用不著唱的地方強行植入。當時一個有著三十年婺劇表演經驗的前輩就對我說:“你要是不知道在哪寫唱詞的話,那就找找看什麼地方用對白說不下去,你就在那個地方加入唱詞。”這話就像醍醐灌頂一樣,嘗試過後覺得他說得非常在理!

唱詞與對白的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於唱詞多了一個類似於旁白的功能。

我們日常對話得遵循一個語言邏輯,人物之間一來一往都得按部就班地來,而唱詞可以跳過我們日常對話的邏輯束縛,可以自由自在地講述許多華美誇張的字句,可以把一兩個字能說清的擴展成三五句話,也可以把三言兩語難以解釋、說多了還顯冗長的對話簡潔地給概括出來,尤其是面對一些抽象的情緒上更能有效地表達出來。

比如文學作品中寫兩個人愛上對方很容易,直接一串旁白就能交代清楚“那一刻,他新潮澎湃,她心神盪漾,兩人胸口的兩隻小鹿彭彭直跳,他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溫暖,她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那一刻,他倆不約而同地愛上對方”可是到了影視劇中呢?

如果沒有旁白那麼這種抽象的感覺就很難表露出來。而唱詞的引入可以有效解決這個麻煩,比如原版《獅子王》中娜娜與辛巴重逢後,一段唱詞響起,唱著各種愛來愛去的字句,與此同時畫面則只是播放一些他倆一下爬山一下游泳的日常瑣事,就足以向觀眾宣佈他們戀愛了。

前不久的《阿拉丁》裡男主與公主坐著魔毯在月色下遨遊,配合著音樂,觀眾也能感受到他們此刻的甜蜜。而新版《獅子王》非但沒能塑造好情境,甚至連歌舞的切入點也沒找到。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流浪


如果說一部電影既包含成長又包含奇幻色彩的話,那麼流浪往往會成為這部片子裡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比如《雷神1》裡面,索爾原先是一個好戰喜功的衝動青年,當他因一次犯錯被奧丁消除神力貶落凡間時,他的流浪之旅開始了。

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面對一系列毫不熟悉的事物,身邊陪伴的又都是一群陌生人,沒有一件熟悉的東西,沒有一個熟悉的朋友,人物處於這樣一個獨特的環境裡,彷彿與從前的一切都斷絕了聯繫,在這個新環境裡感受到新的生活體驗,從而使人物的內心產生變化。在《雷神1》的結尾,經過流浪之旅的索爾就學會了愛與和平,變得比開頭要溫和得多。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流浪的橋段不僅適用於真人電影,在許多動畫片中也很出彩。比如我小時候喜歡看的一部動畫片叫《貓咪小貝流浪記》,講的是一個貓媽媽生下了一隻小黑貓和一隻小白貓。

黑貓叫小寶,健壯有力;白貓叫小貝,瘦小孱弱。一次偶然的意外,白貓小貝被人帶到了離家很遠的荒山野嶺,徹底和它的媽媽、哥哥失去聯繫。它在野外遇到了許多野生動物,從蛤蟆那裡學到了生存常識,從鼯鼠那裡學會了滑翔,接著又拯救猞猁、勇鬥餓狼,歷經千難萬險。

與此同時,貓媽媽因為擔心再失去唯一的孩子,對小黑貓格外寵溺,等到結尾小貝終於回到了家中,大夥兒都不由得感嘆:小貝長大了、勇敢了、強壯了。這部動畫片後來還拿到了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此外像《納尼亞傳奇》《寶蓮燈》《千與千尋》這類奇幻電影,以及《金剛狼3》《人在囧途》《心花路放》等一系列公路片中,這種流浪情節都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電影《獅子王》當中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浪情節,就是辛巴離開獅群,被疣豬和獴收留,從此與他們一併兒生活。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避開了王權爭鬥的世外田園對辛巴來說是非常愜意的生活,而在原版《獅子王》裡,田園生活帶給辛巴的僅僅是自由快樂,並沒有體現出這對他的心靈成長有什麼明顯幫助。

然而,正是因為原版在這一方面的空缺,才給了新版發揮的空間,新版大可以縮短先前在獅群中的戲份,把重點戲放在辛巴的流浪之旅上,講述它在和疣豬、獴的生活中學會了什麼、成長了多少。比如獴在收留辛巴的時候就曾考慮,如果有隻獅子站在他們這一邊這會對自己有很大幫助。這“幫助”指什麼呢?不外乎遇到大動物欺負他們的時候可以有個厲害的幫手。

那麼,為什麼不把欺負他們的大動物拍出來呢?刀疤即位後,他實施了一系列不得民心的暴政,但不論舊版新版,電影中他的暴政都不夠明顯,並沒有呈現出太多民不聊生的情景。

所以新版如若要改編,大可以對刀疤的暴政著重刻畫,讓他的鬣狗把狩獵圈擴散至各地,直到有一天辛巴隱居的地方也遭到了侵犯,它方知刀疤的罪行,於是奮起反抗。這樣一來,既能體現刀疤的惡,又能體現流浪對辛巴的成長,豈非一舉兩得?可惜的是導演只顧照本宣科,既沒能汲取原作的精髓,又未能完善原作的不足。


"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造成它口碑上的滑鐵盧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過度致敬


作為一部承載二十年情懷的作品,不得不說新版《獅子王》開頭部分做得不錯:

風吹大地,百獸齊賀,小鳥坐在大象的牙齒上,狒狒高舉剛出生的辛巴迎接曙光……這一切與1994年的《獅子王》開頭一般無二。

用類似情景將老電影中的橋段再現,影迷們通常稱之為“致敬”,新版《獅子王》的開頭致敬就挺不賴,彷彿昨日重現,充分調動起粉絲們的心懷。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在短暫的致敬過後我隨即便發覺不對勁:

怎麼後面全是“致敬”?從刀疤抓老鼠到犀鳥報信,再到獅王示威,其情景、心態甚至連臺詞都如出一轍,便讓我感覺,這是否“致敬”過頭了呢?

實際上,向老片致敬這在好萊塢並不少見,如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要有個斷手戲,以此向《星球大戰》致敬;《玩具總動員》系列更甚,譬如第二部中直接讓反派喊出“巴斯,我才是你父親”,不由得讓人想到黑武士對天行者·盧克的那句“I am your father”,從而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致敬”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佔用時長。

商業電影向來重視時長,不會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互動環節,因此許多電影、戲曲中的致敬,往往會把該梗融入進劇情中,在講述劇情的時候順帶一提似得向老片致以敬意。

比如《復仇者聯盟4》便在制定穿越計劃時提及《回到未來》,但在穿越過後這個梗就停下了,《回到未來》就沒再討論了,因為只要有一兩個老片的梗在新片裡重現,只要有一兩個點能夠讓觀眾想起那部老片,那麼致敬的效果就已經達到了,新片就可以繼續講述新的故事而不必一再重複老片梗、一再還原老片段。

但是新版《獅子王》似乎無視了這個常識,從開頭的辛巴洗禮到木法沙遇害到刀疤前一句叫辛巴跑後一句叫鬣狗追再到辛巴跟著彭彭、丁滿一邊走路一邊長大再到與娜娜重逢再到挑戰刀疤直到最後刀疤偷襲辛巴被反殺的結局……

其中的大框架、小細節、臺詞、動作都與原版《獅子王》一般無二,如果說1%的還原是對經典致敬,那麼100%的還原又叫什麼呢?過度的還原不叫致敬,而叫複製粘貼。

新《獅子王》將老電影的劇本全部照搬過來,情節、臺詞、人物塑造幾乎看不到一絲新的,叫人難以想象這電影竟有五個編劇,難道他們來劇組都只是蹭盒飯的嗎?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也許有人會說,本來就是根據原版動畫改編的呀,劇本少去改動無妨吧?

實際上,“改編”二字從來不是對即成作品的複製粘貼,舊版《獅子王》改編自《哈姆雷特》,但除了都是“王子復仇記”外並無多少相似性;而《哈姆雷特》亦非莎士比亞首創,它也是作者根據《丹麥史話》《歷史悲劇》等前人作品改編而來。

優秀的改編有時會比原型更為出色,這種現象在古今中外的許多藝術作品都有體現,譬如關漢卿的《竇娥冤》改編自《東海孝婦》,但其藝術水平、影響力遠在後者之上。

回到我們這部新版《獅子王》上來,導演陷入了追尋特效的怪圈,只沉迷於讓觀眾看到驚豔視覺效果卻缺乏一份塑造經典的野心,對角色內心變化、觀眾的情緒把控棄之不顧,只盲目地照搬原先的劇本,把即成的電影用一流的特效給它“山寨”一遍。

與其說新版《獅子王》是對老電影的翻拍,毋寧說這只是藉著辛巴的名頭舉辦的一場特效展覽會。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歌舞違和


《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有這麼一段臺詞:“現代戲雖好,但佈景太實。京戲講究的是一個情境,唱唸做打都是在這個情景裡面。”

不僅在民國年代,即便到如今戲迷圈當中也有許多人只喜歡看古裝戲卻對現代戲提不起興趣,總覺得現代戲的穿扮佈景都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一個樣,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有人說著說著就唱起來呢?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程蝶衣關於“情境”的說法不僅適用於戲曲,即便在影視領域這個道理也是能夠成立的。

比如真人電影與動畫片,它們一項顯著的不同之處,在於動畫片可以上一秒大哭下一秒大笑,角色可以像橡皮泥一樣被揉成各種形狀再轉眼復原,因而比起真人電影,動畫更具誇張效果,它能塑造一個獨特的情境,許多現實中違和的事物在這個情景裡都能顯得十分自然。

原版《獅子王》中的百獸歌舞片段在動畫裡算是極為精彩的一幕,然而到新版《獅子王》裡就顯得比較違和了。

新版《獅子王》打著“真人”的旗號,其畫風都是參照現實製作而成的,力圖把故事背景由一個二次元的動畫世界帶入到現實世界。

但這麼一來,就脫離了動畫的那種“情境”,一旦脫離這個情境,那麼歌舞就會顯得不那麼自然。小辛巴開口對犀鳥歌唱時,我頓時就有一種好像導演把歌舞當廣告來植入的感覺;而到刀疤對鬣狗們宣佈暗殺計劃的時候,這本是一個很陰暗、很嚴肅的場景,結果刀疤這麼一唱,好端端的一個暗殺計劃愣是被演成了rap。

實際上,即便在原版的《獅子王》動畫中,歌舞也不是張口就來的。在辛巴準備歌唱之前,導演就安排了音樂前奏,背景也隨之一變,不再是藍天白雲,而是五彩斑斕的一片炫燈效果,從而進一步渲染情境。

而新版《獅子王》上來就唱,缺乏一個情境的支持,所呈現的效果自然不如原版。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兩年前我受邀參加浙江省新農村小戲劇本寫作活動,我雖然會聽戲,但戲曲的劇本卻從未觸碰過。也便因此,在寫到唱詞部分時,總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往往在一些用不著唱的地方強行植入。當時一個有著三十年婺劇表演經驗的前輩就對我說:“你要是不知道在哪寫唱詞的話,那就找找看什麼地方用對白說不下去,你就在那個地方加入唱詞。”這話就像醍醐灌頂一樣,嘗試過後覺得他說得非常在理!

唱詞與對白的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於唱詞多了一個類似於旁白的功能。

我們日常對話得遵循一個語言邏輯,人物之間一來一往都得按部就班地來,而唱詞可以跳過我們日常對話的邏輯束縛,可以自由自在地講述許多華美誇張的字句,可以把一兩個字能說清的擴展成三五句話,也可以把三言兩語難以解釋、說多了還顯冗長的對話簡潔地給概括出來,尤其是面對一些抽象的情緒上更能有效地表達出來。

比如文學作品中寫兩個人愛上對方很容易,直接一串旁白就能交代清楚“那一刻,他新潮澎湃,她心神盪漾,兩人胸口的兩隻小鹿彭彭直跳,他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溫暖,她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那一刻,他倆不約而同地愛上對方”可是到了影視劇中呢?

如果沒有旁白那麼這種抽象的感覺就很難表露出來。而唱詞的引入可以有效解決這個麻煩,比如原版《獅子王》中娜娜與辛巴重逢後,一段唱詞響起,唱著各種愛來愛去的字句,與此同時畫面則只是播放一些他倆一下爬山一下游泳的日常瑣事,就足以向觀眾宣佈他們戀愛了。

前不久的《阿拉丁》裡男主與公主坐著魔毯在月色下遨遊,配合著音樂,觀眾也能感受到他們此刻的甜蜜。而新版《獅子王》非但沒能塑造好情境,甚至連歌舞的切入點也沒找到。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流浪


如果說一部電影既包含成長又包含奇幻色彩的話,那麼流浪往往會成為這部片子裡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比如《雷神1》裡面,索爾原先是一個好戰喜功的衝動青年,當他因一次犯錯被奧丁消除神力貶落凡間時,他的流浪之旅開始了。

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面對一系列毫不熟悉的事物,身邊陪伴的又都是一群陌生人,沒有一件熟悉的東西,沒有一個熟悉的朋友,人物處於這樣一個獨特的環境裡,彷彿與從前的一切都斷絕了聯繫,在這個新環境裡感受到新的生活體驗,從而使人物的內心產生變化。在《雷神1》的結尾,經過流浪之旅的索爾就學會了愛與和平,變得比開頭要溫和得多。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流浪的橋段不僅適用於真人電影,在許多動畫片中也很出彩。比如我小時候喜歡看的一部動畫片叫《貓咪小貝流浪記》,講的是一個貓媽媽生下了一隻小黑貓和一隻小白貓。

黑貓叫小寶,健壯有力;白貓叫小貝,瘦小孱弱。一次偶然的意外,白貓小貝被人帶到了離家很遠的荒山野嶺,徹底和它的媽媽、哥哥失去聯繫。它在野外遇到了許多野生動物,從蛤蟆那裡學到了生存常識,從鼯鼠那裡學會了滑翔,接著又拯救猞猁、勇鬥餓狼,歷經千難萬險。

與此同時,貓媽媽因為擔心再失去唯一的孩子,對小黑貓格外寵溺,等到結尾小貝終於回到了家中,大夥兒都不由得感嘆:小貝長大了、勇敢了、強壯了。這部動畫片後來還拿到了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此外像《納尼亞傳奇》《寶蓮燈》《千與千尋》這類奇幻電影,以及《金剛狼3》《人在囧途》《心花路放》等一系列公路片中,這種流浪情節都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電影《獅子王》當中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浪情節,就是辛巴離開獅群,被疣豬和獴收留,從此與他們一併兒生活。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避開了王權爭鬥的世外田園對辛巴來說是非常愜意的生活,而在原版《獅子王》裡,田園生活帶給辛巴的僅僅是自由快樂,並沒有體現出這對他的心靈成長有什麼明顯幫助。

然而,正是因為原版在這一方面的空缺,才給了新版發揮的空間,新版大可以縮短先前在獅群中的戲份,把重點戲放在辛巴的流浪之旅上,講述它在和疣豬、獴的生活中學會了什麼、成長了多少。比如獴在收留辛巴的時候就曾考慮,如果有隻獅子站在他們這一邊這會對自己有很大幫助。這“幫助”指什麼呢?不外乎遇到大動物欺負他們的時候可以有個厲害的幫手。

那麼,為什麼不把欺負他們的大動物拍出來呢?刀疤即位後,他實施了一系列不得民心的暴政,但不論舊版新版,電影中他的暴政都不夠明顯,並沒有呈現出太多民不聊生的情景。

所以新版如若要改編,大可以對刀疤的暴政著重刻畫,讓他的鬣狗把狩獵圈擴散至各地,直到有一天辛巴隱居的地方也遭到了侵犯,它方知刀疤的罪行,於是奮起反抗。這樣一來,既能體現刀疤的惡,又能體現流浪對辛巴的成長,豈非一舉兩得?可惜的是導演只顧照本宣科,既沒能汲取原作的精髓,又未能完善原作的不足。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人物魅力


前任獅王木法沙勇敢善良、威猛雄健,不論是戲內的角色還是戲外的觀眾都會喜愛他的男子氣概;

繼任國王刀疤凶狠惡毒、詭計多端,他和木法沙就像洛基和雷神一樣,其智商和野心都得到充分的體現;

娜娜智勇雙全,當所有人懾於刀疤的淫威不敢反抗時,娜娜是他們當中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

疣豬和獴一個憨厚老實,一個機靈可愛,這對活寶給電影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


"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造成它口碑上的滑鐵盧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過度致敬


作為一部承載二十年情懷的作品,不得不說新版《獅子王》開頭部分做得不錯:

風吹大地,百獸齊賀,小鳥坐在大象的牙齒上,狒狒高舉剛出生的辛巴迎接曙光……這一切與1994年的《獅子王》開頭一般無二。

用類似情景將老電影中的橋段再現,影迷們通常稱之為“致敬”,新版《獅子王》的開頭致敬就挺不賴,彷彿昨日重現,充分調動起粉絲們的心懷。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在短暫的致敬過後我隨即便發覺不對勁:

怎麼後面全是“致敬”?從刀疤抓老鼠到犀鳥報信,再到獅王示威,其情景、心態甚至連臺詞都如出一轍,便讓我感覺,這是否“致敬”過頭了呢?

實際上,向老片致敬這在好萊塢並不少見,如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要有個斷手戲,以此向《星球大戰》致敬;《玩具總動員》系列更甚,譬如第二部中直接讓反派喊出“巴斯,我才是你父親”,不由得讓人想到黑武士對天行者·盧克的那句“I am your father”,從而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致敬”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佔用時長。

商業電影向來重視時長,不會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互動環節,因此許多電影、戲曲中的致敬,往往會把該梗融入進劇情中,在講述劇情的時候順帶一提似得向老片致以敬意。

比如《復仇者聯盟4》便在制定穿越計劃時提及《回到未來》,但在穿越過後這個梗就停下了,《回到未來》就沒再討論了,因為只要有一兩個老片的梗在新片裡重現,只要有一兩個點能夠讓觀眾想起那部老片,那麼致敬的效果就已經達到了,新片就可以繼續講述新的故事而不必一再重複老片梗、一再還原老片段。

但是新版《獅子王》似乎無視了這個常識,從開頭的辛巴洗禮到木法沙遇害到刀疤前一句叫辛巴跑後一句叫鬣狗追再到辛巴跟著彭彭、丁滿一邊走路一邊長大再到與娜娜重逢再到挑戰刀疤直到最後刀疤偷襲辛巴被反殺的結局……

其中的大框架、小細節、臺詞、動作都與原版《獅子王》一般無二,如果說1%的還原是對經典致敬,那麼100%的還原又叫什麼呢?過度的還原不叫致敬,而叫複製粘貼。

新《獅子王》將老電影的劇本全部照搬過來,情節、臺詞、人物塑造幾乎看不到一絲新的,叫人難以想象這電影竟有五個編劇,難道他們來劇組都只是蹭盒飯的嗎?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也許有人會說,本來就是根據原版動畫改編的呀,劇本少去改動無妨吧?

實際上,“改編”二字從來不是對即成作品的複製粘貼,舊版《獅子王》改編自《哈姆雷特》,但除了都是“王子復仇記”外並無多少相似性;而《哈姆雷特》亦非莎士比亞首創,它也是作者根據《丹麥史話》《歷史悲劇》等前人作品改編而來。

優秀的改編有時會比原型更為出色,這種現象在古今中外的許多藝術作品都有體現,譬如關漢卿的《竇娥冤》改編自《東海孝婦》,但其藝術水平、影響力遠在後者之上。

回到我們這部新版《獅子王》上來,導演陷入了追尋特效的怪圈,只沉迷於讓觀眾看到驚豔視覺效果卻缺乏一份塑造經典的野心,對角色內心變化、觀眾的情緒把控棄之不顧,只盲目地照搬原先的劇本,把即成的電影用一流的特效給它“山寨”一遍。

與其說新版《獅子王》是對老電影的翻拍,毋寧說這只是藉著辛巴的名頭舉辦的一場特效展覽會。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歌舞違和


《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有這麼一段臺詞:“現代戲雖好,但佈景太實。京戲講究的是一個情境,唱唸做打都是在這個情景裡面。”

不僅在民國年代,即便到如今戲迷圈當中也有許多人只喜歡看古裝戲卻對現代戲提不起興趣,總覺得現代戲的穿扮佈景都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一個樣,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有人說著說著就唱起來呢?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程蝶衣關於“情境”的說法不僅適用於戲曲,即便在影視領域這個道理也是能夠成立的。

比如真人電影與動畫片,它們一項顯著的不同之處,在於動畫片可以上一秒大哭下一秒大笑,角色可以像橡皮泥一樣被揉成各種形狀再轉眼復原,因而比起真人電影,動畫更具誇張效果,它能塑造一個獨特的情境,許多現實中違和的事物在這個情景裡都能顯得十分自然。

原版《獅子王》中的百獸歌舞片段在動畫裡算是極為精彩的一幕,然而到新版《獅子王》裡就顯得比較違和了。

新版《獅子王》打著“真人”的旗號,其畫風都是參照現實製作而成的,力圖把故事背景由一個二次元的動畫世界帶入到現實世界。

但這麼一來,就脫離了動畫的那種“情境”,一旦脫離這個情境,那麼歌舞就會顯得不那麼自然。小辛巴開口對犀鳥歌唱時,我頓時就有一種好像導演把歌舞當廣告來植入的感覺;而到刀疤對鬣狗們宣佈暗殺計劃的時候,這本是一個很陰暗、很嚴肅的場景,結果刀疤這麼一唱,好端端的一個暗殺計劃愣是被演成了rap。

實際上,即便在原版的《獅子王》動畫中,歌舞也不是張口就來的。在辛巴準備歌唱之前,導演就安排了音樂前奏,背景也隨之一變,不再是藍天白雲,而是五彩斑斕的一片炫燈效果,從而進一步渲染情境。

而新版《獅子王》上來就唱,缺乏一個情境的支持,所呈現的效果自然不如原版。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兩年前我受邀參加浙江省新農村小戲劇本寫作活動,我雖然會聽戲,但戲曲的劇本卻從未觸碰過。也便因此,在寫到唱詞部分時,總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往往在一些用不著唱的地方強行植入。當時一個有著三十年婺劇表演經驗的前輩就對我說:“你要是不知道在哪寫唱詞的話,那就找找看什麼地方用對白說不下去,你就在那個地方加入唱詞。”這話就像醍醐灌頂一樣,嘗試過後覺得他說得非常在理!

唱詞與對白的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於唱詞多了一個類似於旁白的功能。

我們日常對話得遵循一個語言邏輯,人物之間一來一往都得按部就班地來,而唱詞可以跳過我們日常對話的邏輯束縛,可以自由自在地講述許多華美誇張的字句,可以把一兩個字能說清的擴展成三五句話,也可以把三言兩語難以解釋、說多了還顯冗長的對話簡潔地給概括出來,尤其是面對一些抽象的情緒上更能有效地表達出來。

比如文學作品中寫兩個人愛上對方很容易,直接一串旁白就能交代清楚“那一刻,他新潮澎湃,她心神盪漾,兩人胸口的兩隻小鹿彭彭直跳,他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溫暖,她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那一刻,他倆不約而同地愛上對方”可是到了影視劇中呢?

如果沒有旁白那麼這種抽象的感覺就很難表露出來。而唱詞的引入可以有效解決這個麻煩,比如原版《獅子王》中娜娜與辛巴重逢後,一段唱詞響起,唱著各種愛來愛去的字句,與此同時畫面則只是播放一些他倆一下爬山一下游泳的日常瑣事,就足以向觀眾宣佈他們戀愛了。

前不久的《阿拉丁》裡男主與公主坐著魔毯在月色下遨遊,配合著音樂,觀眾也能感受到他們此刻的甜蜜。而新版《獅子王》非但沒能塑造好情境,甚至連歌舞的切入點也沒找到。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流浪


如果說一部電影既包含成長又包含奇幻色彩的話,那麼流浪往往會成為這部片子裡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比如《雷神1》裡面,索爾原先是一個好戰喜功的衝動青年,當他因一次犯錯被奧丁消除神力貶落凡間時,他的流浪之旅開始了。

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面對一系列毫不熟悉的事物,身邊陪伴的又都是一群陌生人,沒有一件熟悉的東西,沒有一個熟悉的朋友,人物處於這樣一個獨特的環境裡,彷彿與從前的一切都斷絕了聯繫,在這個新環境裡感受到新的生活體驗,從而使人物的內心產生變化。在《雷神1》的結尾,經過流浪之旅的索爾就學會了愛與和平,變得比開頭要溫和得多。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流浪的橋段不僅適用於真人電影,在許多動畫片中也很出彩。比如我小時候喜歡看的一部動畫片叫《貓咪小貝流浪記》,講的是一個貓媽媽生下了一隻小黑貓和一隻小白貓。

黑貓叫小寶,健壯有力;白貓叫小貝,瘦小孱弱。一次偶然的意外,白貓小貝被人帶到了離家很遠的荒山野嶺,徹底和它的媽媽、哥哥失去聯繫。它在野外遇到了許多野生動物,從蛤蟆那裡學到了生存常識,從鼯鼠那裡學會了滑翔,接著又拯救猞猁、勇鬥餓狼,歷經千難萬險。

與此同時,貓媽媽因為擔心再失去唯一的孩子,對小黑貓格外寵溺,等到結尾小貝終於回到了家中,大夥兒都不由得感嘆:小貝長大了、勇敢了、強壯了。這部動畫片後來還拿到了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此外像《納尼亞傳奇》《寶蓮燈》《千與千尋》這類奇幻電影,以及《金剛狼3》《人在囧途》《心花路放》等一系列公路片中,這種流浪情節都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電影《獅子王》當中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浪情節,就是辛巴離開獅群,被疣豬和獴收留,從此與他們一併兒生活。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避開了王權爭鬥的世外田園對辛巴來說是非常愜意的生活,而在原版《獅子王》裡,田園生活帶給辛巴的僅僅是自由快樂,並沒有體現出這對他的心靈成長有什麼明顯幫助。

然而,正是因為原版在這一方面的空缺,才給了新版發揮的空間,新版大可以縮短先前在獅群中的戲份,把重點戲放在辛巴的流浪之旅上,講述它在和疣豬、獴的生活中學會了什麼、成長了多少。比如獴在收留辛巴的時候就曾考慮,如果有隻獅子站在他們這一邊這會對自己有很大幫助。這“幫助”指什麼呢?不外乎遇到大動物欺負他們的時候可以有個厲害的幫手。

那麼,為什麼不把欺負他們的大動物拍出來呢?刀疤即位後,他實施了一系列不得民心的暴政,但不論舊版新版,電影中他的暴政都不夠明顯,並沒有呈現出太多民不聊生的情景。

所以新版如若要改編,大可以對刀疤的暴政著重刻畫,讓他的鬣狗把狩獵圈擴散至各地,直到有一天辛巴隱居的地方也遭到了侵犯,它方知刀疤的罪行,於是奮起反抗。這樣一來,既能體現刀疤的惡,又能體現流浪對辛巴的成長,豈非一舉兩得?可惜的是導演只顧照本宣科,既沒能汲取原作的精髓,又未能完善原作的不足。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人物魅力


前任獅王木法沙勇敢善良、威猛雄健,不論是戲內的角色還是戲外的觀眾都會喜愛他的男子氣概;

繼任國王刀疤凶狠惡毒、詭計多端,他和木法沙就像洛基和雷神一樣,其智商和野心都得到充分的體現;

娜娜智勇雙全,當所有人懾於刀疤的淫威不敢反抗時,娜娜是他們當中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

疣豬和獴一個憨厚老實,一個機靈可愛,這對活寶給電影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還有辛巴什麼事兒呢?

打架不如娜娜,智商不如刀疤,氣概不如木法沙,搞笑不如疣豬和獴,電影中對他的表現都體現在小時候犯二被叔叔坑騙,長大了照樣只長肌肉不長腦子,被刀疤哄得團團轉。

就這麼一個只有黑點沒有亮點的主角,請問他得靠什麼征服觀眾?既然辛巴這個角色如此缺乏特色,那麼何不以木法沙為主角拍個前傳,講講上一輩的故事?

我不是開玩笑,而是認真地這麼想。在這部新版《獅子王》中有一個地方改編得好,那就是王后莎拉碧被寫成刀疤和木法沙爭奪過的對象,這使她的存在感比原版高得多,同時也給刀疤之所以憎恨木法沙又多加了條理由。

在我眼巴巴盼著王后能夠發揮出與原版不同的作用時,結果電影就結束了,王后從頭到尾啥事兒沒幹!我不免感嘆,既然導演都想到要加新設定了,為什麼不好好發掘它?也便因此,我更覺得這電影還真不如就拍成前傳來得好。像《猩球崛起》不也是《人猿星球》的前傳嗎?拍得就挺好。


"

請恕我標題不願用“真人版”作前綴。因為人不是真的,獅子也不是真的,這些都是用CG技術對現實事物的高度模仿,因此不論“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這兩種說法都欠妥當。


1994年,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獅子王》席捲全球,成為當年無數兒童的心頭好,獅子王辛巴這一形象也為影史留下一道難以抹去的光彩。

時隔25年,這部經典動畫由《鋼鐵俠》《奇幻森林》導演喬恩·費儒進行“真人化”的處理和改編,再次呈現到大銀幕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備受期待的影片,上映之後其口碑廣受爭議,豆瓣上由原先的8.2分跌至7.9分再跌至7.7分,截止撰稿日評分已經跌至7.5分;

而在它的老家北美口碑也是不佳,甚至比國內差評更多,爛番茄網上的好評率從原先的67%下滑到59%,作為一部投資高達2.5億美金,被觀眾寄予厚望的電影,它顯然是不夠成功的。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究竟是為什麼造成它口碑上的滑鐵盧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過度致敬


作為一部承載二十年情懷的作品,不得不說新版《獅子王》開頭部分做得不錯:

風吹大地,百獸齊賀,小鳥坐在大象的牙齒上,狒狒高舉剛出生的辛巴迎接曙光……這一切與1994年的《獅子王》開頭一般無二。

用類似情景將老電影中的橋段再現,影迷們通常稱之為“致敬”,新版《獅子王》的開頭致敬就挺不賴,彷彿昨日重現,充分調動起粉絲們的心懷。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在短暫的致敬過後我隨即便發覺不對勁:

怎麼後面全是“致敬”?從刀疤抓老鼠到犀鳥報信,再到獅王示威,其情景、心態甚至連臺詞都如出一轍,便讓我感覺,這是否“致敬”過頭了呢?

實際上,向老片致敬這在好萊塢並不少見,如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要有個斷手戲,以此向《星球大戰》致敬;《玩具總動員》系列更甚,譬如第二部中直接讓反派喊出“巴斯,我才是你父親”,不由得讓人想到黑武士對天行者·盧克的那句“I am your father”,從而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然而“致敬”有一個副作用,那就是佔用時長。

商業電影向來重視時長,不會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互動環節,因此許多電影、戲曲中的致敬,往往會把該梗融入進劇情中,在講述劇情的時候順帶一提似得向老片致以敬意。

比如《復仇者聯盟4》便在制定穿越計劃時提及《回到未來》,但在穿越過後這個梗就停下了,《回到未來》就沒再討論了,因為只要有一兩個老片的梗在新片裡重現,只要有一兩個點能夠讓觀眾想起那部老片,那麼致敬的效果就已經達到了,新片就可以繼續講述新的故事而不必一再重複老片梗、一再還原老片段。

但是新版《獅子王》似乎無視了這個常識,從開頭的辛巴洗禮到木法沙遇害到刀疤前一句叫辛巴跑後一句叫鬣狗追再到辛巴跟著彭彭、丁滿一邊走路一邊長大再到與娜娜重逢再到挑戰刀疤直到最後刀疤偷襲辛巴被反殺的結局……

其中的大框架、小細節、臺詞、動作都與原版《獅子王》一般無二,如果說1%的還原是對經典致敬,那麼100%的還原又叫什麼呢?過度的還原不叫致敬,而叫複製粘貼。

新《獅子王》將老電影的劇本全部照搬過來,情節、臺詞、人物塑造幾乎看不到一絲新的,叫人難以想象這電影竟有五個編劇,難道他們來劇組都只是蹭盒飯的嗎?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也許有人會說,本來就是根據原版動畫改編的呀,劇本少去改動無妨吧?

實際上,“改編”二字從來不是對即成作品的複製粘貼,舊版《獅子王》改編自《哈姆雷特》,但除了都是“王子復仇記”外並無多少相似性;而《哈姆雷特》亦非莎士比亞首創,它也是作者根據《丹麥史話》《歷史悲劇》等前人作品改編而來。

優秀的改編有時會比原型更為出色,這種現象在古今中外的許多藝術作品都有體現,譬如關漢卿的《竇娥冤》改編自《東海孝婦》,但其藝術水平、影響力遠在後者之上。

回到我們這部新版《獅子王》上來,導演陷入了追尋特效的怪圈,只沉迷於讓觀眾看到驚豔視覺效果卻缺乏一份塑造經典的野心,對角色內心變化、觀眾的情緒把控棄之不顧,只盲目地照搬原先的劇本,把即成的電影用一流的特效給它“山寨”一遍。

與其說新版《獅子王》是對老電影的翻拍,毋寧說這只是藉著辛巴的名頭舉辦的一場特效展覽會。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歌舞違和


《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有這麼一段臺詞:“現代戲雖好,但佈景太實。京戲講究的是一個情境,唱唸做打都是在這個情景裡面。”

不僅在民國年代,即便到如今戲迷圈當中也有許多人只喜歡看古裝戲卻對現代戲提不起興趣,總覺得現代戲的穿扮佈景都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一個樣,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有人說著說著就唱起來呢?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程蝶衣關於“情境”的說法不僅適用於戲曲,即便在影視領域這個道理也是能夠成立的。

比如真人電影與動畫片,它們一項顯著的不同之處,在於動畫片可以上一秒大哭下一秒大笑,角色可以像橡皮泥一樣被揉成各種形狀再轉眼復原,因而比起真人電影,動畫更具誇張效果,它能塑造一個獨特的情境,許多現實中違和的事物在這個情景裡都能顯得十分自然。

原版《獅子王》中的百獸歌舞片段在動畫裡算是極為精彩的一幕,然而到新版《獅子王》裡就顯得比較違和了。

新版《獅子王》打著“真人”的旗號,其畫風都是參照現實製作而成的,力圖把故事背景由一個二次元的動畫世界帶入到現實世界。

但這麼一來,就脫離了動畫的那種“情境”,一旦脫離這個情境,那麼歌舞就會顯得不那麼自然。小辛巴開口對犀鳥歌唱時,我頓時就有一種好像導演把歌舞當廣告來植入的感覺;而到刀疤對鬣狗們宣佈暗殺計劃的時候,這本是一個很陰暗、很嚴肅的場景,結果刀疤這麼一唱,好端端的一個暗殺計劃愣是被演成了rap。

實際上,即便在原版的《獅子王》動畫中,歌舞也不是張口就來的。在辛巴準備歌唱之前,導演就安排了音樂前奏,背景也隨之一變,不再是藍天白雲,而是五彩斑斕的一片炫燈效果,從而進一步渲染情境。

而新版《獅子王》上來就唱,缺乏一個情境的支持,所呈現的效果自然不如原版。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兩年前我受邀參加浙江省新農村小戲劇本寫作活動,我雖然會聽戲,但戲曲的劇本卻從未觸碰過。也便因此,在寫到唱詞部分時,總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往往在一些用不著唱的地方強行植入。當時一個有著三十年婺劇表演經驗的前輩就對我說:“你要是不知道在哪寫唱詞的話,那就找找看什麼地方用對白說不下去,你就在那個地方加入唱詞。”這話就像醍醐灌頂一樣,嘗試過後覺得他說得非常在理!

唱詞與對白的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於唱詞多了一個類似於旁白的功能。

我們日常對話得遵循一個語言邏輯,人物之間一來一往都得按部就班地來,而唱詞可以跳過我們日常對話的邏輯束縛,可以自由自在地講述許多華美誇張的字句,可以把一兩個字能說清的擴展成三五句話,也可以把三言兩語難以解釋、說多了還顯冗長的對話簡潔地給概括出來,尤其是面對一些抽象的情緒上更能有效地表達出來。

比如文學作品中寫兩個人愛上對方很容易,直接一串旁白就能交代清楚“那一刻,他新潮澎湃,她心神盪漾,兩人胸口的兩隻小鹿彭彭直跳,他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溫暖,她感到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那一刻,他倆不約而同地愛上對方”可是到了影視劇中呢?

如果沒有旁白那麼這種抽象的感覺就很難表露出來。而唱詞的引入可以有效解決這個麻煩,比如原版《獅子王》中娜娜與辛巴重逢後,一段唱詞響起,唱著各種愛來愛去的字句,與此同時畫面則只是播放一些他倆一下爬山一下游泳的日常瑣事,就足以向觀眾宣佈他們戀愛了。

前不久的《阿拉丁》裡男主與公主坐著魔毯在月色下遨遊,配合著音樂,觀眾也能感受到他們此刻的甜蜜。而新版《獅子王》非但沒能塑造好情境,甚至連歌舞的切入點也沒找到。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流浪


如果說一部電影既包含成長又包含奇幻色彩的話,那麼流浪往往會成為這部片子裡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比如《雷神1》裡面,索爾原先是一個好戰喜功的衝動青年,當他因一次犯錯被奧丁消除神力貶落凡間時,他的流浪之旅開始了。

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面對一系列毫不熟悉的事物,身邊陪伴的又都是一群陌生人,沒有一件熟悉的東西,沒有一個熟悉的朋友,人物處於這樣一個獨特的環境裡,彷彿與從前的一切都斷絕了聯繫,在這個新環境裡感受到新的生活體驗,從而使人物的內心產生變化。在《雷神1》的結尾,經過流浪之旅的索爾就學會了愛與和平,變得比開頭要溫和得多。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流浪的橋段不僅適用於真人電影,在許多動畫片中也很出彩。比如我小時候喜歡看的一部動畫片叫《貓咪小貝流浪記》,講的是一個貓媽媽生下了一隻小黑貓和一隻小白貓。

黑貓叫小寶,健壯有力;白貓叫小貝,瘦小孱弱。一次偶然的意外,白貓小貝被人帶到了離家很遠的荒山野嶺,徹底和它的媽媽、哥哥失去聯繫。它在野外遇到了許多野生動物,從蛤蟆那裡學到了生存常識,從鼯鼠那裡學會了滑翔,接著又拯救猞猁、勇鬥餓狼,歷經千難萬險。

與此同時,貓媽媽因為擔心再失去唯一的孩子,對小黑貓格外寵溺,等到結尾小貝終於回到了家中,大夥兒都不由得感嘆:小貝長大了、勇敢了、強壯了。這部動畫片後來還拿到了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提名。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此外像《納尼亞傳奇》《寶蓮燈》《千與千尋》這類奇幻電影,以及《金剛狼3》《人在囧途》《心花路放》等一系列公路片中,這種流浪情節都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電影《獅子王》當中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浪情節,就是辛巴離開獅群,被疣豬和獴收留,從此與他們一併兒生活。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避開了王權爭鬥的世外田園對辛巴來說是非常愜意的生活,而在原版《獅子王》裡,田園生活帶給辛巴的僅僅是自由快樂,並沒有體現出這對他的心靈成長有什麼明顯幫助。

然而,正是因為原版在這一方面的空缺,才給了新版發揮的空間,新版大可以縮短先前在獅群中的戲份,把重點戲放在辛巴的流浪之旅上,講述它在和疣豬、獴的生活中學會了什麼、成長了多少。比如獴在收留辛巴的時候就曾考慮,如果有隻獅子站在他們這一邊這會對自己有很大幫助。這“幫助”指什麼呢?不外乎遇到大動物欺負他們的時候可以有個厲害的幫手。

那麼,為什麼不把欺負他們的大動物拍出來呢?刀疤即位後,他實施了一系列不得民心的暴政,但不論舊版新版,電影中他的暴政都不夠明顯,並沒有呈現出太多民不聊生的情景。

所以新版如若要改編,大可以對刀疤的暴政著重刻畫,讓他的鬣狗把狩獵圈擴散至各地,直到有一天辛巴隱居的地方也遭到了侵犯,它方知刀疤的罪行,於是奮起反抗。這樣一來,既能體現刀疤的惡,又能體現流浪對辛巴的成長,豈非一舉兩得?可惜的是導演只顧照本宣科,既沒能汲取原作的精髓,又未能完善原作的不足。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人物魅力


前任獅王木法沙勇敢善良、威猛雄健,不論是戲內的角色還是戲外的觀眾都會喜愛他的男子氣概;

繼任國王刀疤凶狠惡毒、詭計多端,他和木法沙就像洛基和雷神一樣,其智商和野心都得到充分的體現;

娜娜智勇雙全,當所有人懾於刀疤的淫威不敢反抗時,娜娜是他們當中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

疣豬和獴一個憨厚老實,一個機靈可愛,這對活寶給電影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那麼,還有辛巴什麼事兒呢?

打架不如娜娜,智商不如刀疤,氣概不如木法沙,搞笑不如疣豬和獴,電影中對他的表現都體現在小時候犯二被叔叔坑騙,長大了照樣只長肌肉不長腦子,被刀疤哄得團團轉。

就這麼一個只有黑點沒有亮點的主角,請問他得靠什麼征服觀眾?既然辛巴這個角色如此缺乏特色,那麼何不以木法沙為主角拍個前傳,講講上一輩的故事?

我不是開玩笑,而是認真地這麼想。在這部新版《獅子王》中有一個地方改編得好,那就是王后莎拉碧被寫成刀疤和木法沙爭奪過的對象,這使她的存在感比原版高得多,同時也給刀疤之所以憎恨木法沙又多加了條理由。

在我眼巴巴盼著王后能夠發揮出與原版不同的作用時,結果電影就結束了,王后從頭到尾啥事兒沒幹!我不免感嘆,既然導演都想到要加新設定了,為什麼不好好發掘它?也便因此,我更覺得這電影還真不如就拍成前傳來得好。像《猩球崛起》不也是《人猿星球》的前傳嗎?拍得就挺好。


我為什麼不喜歡新版《獅子王》



拍成前傳可講的內容就多了,比如木法沙如何成為一名偉大的國王、刀疤臉上的刀疤又是如何而來、兄弟倆為了一頭母獅相愛相殺、辛巴出生……這些都可以作為看點,如果票房好的話甚至還能再拍續集,講述木法沙被害死辛巴為父報仇。

然而一個連臺詞都懶得重新寫,全程照搬老劇本的劇組,我們又怎麼能指望他們有那份野心和勤快勁兒,去拍一個全新的故事出來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