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佈局大變革?全面電動化已來臨

石油是戰略資源,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而作為貧油國,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石油是中國一個巨大的軟肋,中國化解這一威脅的推手是全面電動化。

買油

最近,美國在推動委內瑞拉國內發動政變,美國副總統彭斯第一時間公開支持政變方。美國在聯合國發起投票,支持新政府,但中國和俄羅斯投了反對票。

委內瑞拉近些年經濟基本處於崩潰狀態,經常出現在中國的新聞中,是因為欠中國大額貸款並還想繼續借款,美國為什麼突然有興趣要引領這個鳥不拉屎的南美國家的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呢?

一切皆是因為原油,委內瑞拉原本是世界重要石油生產與出口國之一,中國的借款是要求委方以原油來償還債務的,而美國想在委內瑞拉樹立個傀儡,也是想委內瑞拉成為美國石油陣營的小弟。

石油是大宗商品之王,是通脹之源,是戰略資源,是有時候花錢也買不到的。

產業鏈佈局大變革?全面電動化已來臨


而中國恰恰是個貧油國,據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佈的數據,2018年中國石油淨進口量4.4億噸,同比增長11%,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69.8%,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預計2019年對外依存度將達到71.7%。

有些人總認為國內油價貴,那是隻看了原油的市場價格,而對委內瑞拉的借款,對非洲的援助,建設的龐大的海軍、空軍,建設巴基斯坦的港口,這所有成本都該算到買油的成本上。

沒有這些,可能特殊時期,中國就買不到石油,買到了也運不回來,國內所有用油的設備,屆時都將變成一堆廢鐵。

不要認為這是危言聳聽,這種事曾經真真切切的發生過在日本身上。

當前,美國石油儲備能正常供應三個月以上,日本石油儲備能供應四到五個月,而中國在七八年前也開始建設石油儲備,樂觀估計現在的儲備量夠供應一兩個月。

這些儲備保證的是戰略安全,中國的石油儲備規模必然將繼續加大,最終應該要超過六個月,這就要不停的建造巨型儲油罐,不停的買原油灌進去,平時可以用以調節市場供需,平穩國際原油價格,緊急時用以保護國家戰略安全。

安全

美國已成為最大產油國,也將成為石油最大出口國,其頁岩油開採成本已經降到40美元/桶,對比中東財政平衡的70美元/桶,已佔據絕對優勢。

在油價不停的漲漲跌跌的過程中,美國會不斷的擴大市場份額,並最後靠打壓OPEC取得石油配額分配權和定價權。

石油將成為未來美國的重要戰略武器,其威力僅次於美元,甚至強於美軍。

產業鏈佈局大變革?全面電動化已來臨


其對美國有三方面意義:

其一,靠賣油來逐步填補貿易逆差,修復國內的資產負債表,清除美元世界貨幣地位的最大潛在風險點。

其二,全球原油的結算將與美元綁定的更緊密,被征服的委內瑞拉或中東小弟們,再也不敢輕易說石油以歐元或者人民幣結算,有利於穩固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

其三,便於美國操縱石油價格,當前特朗普發個twitter就能讓油價晃三晃,等成為了第一大產油國和出口國,掌握了石油配額分配權,有一堆唯命是從的小弟後,石油的定價權將落入美國手中。石油價格波動對各國利率水平和資產價格的衝擊比美元更具穿透力,美元收割世界將如虎添翼,指哪打哪。

屆時,中國將被強迫從美國購買大量的石油,作為對衝貿易逆差的手段,而美國稍一不樂意,就能卡住中國的脖子,世界也只有一個霸主,另一個再強悍也只能是霸主的小弟。

電動化

中國經歷過西方世界長期的經濟封鎖,對自身是貧油國和石油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解決石油這一軟肋成了中國重要的安全戰略。

交通行業是最喝油的行業,飛機、輪船、火車、汽車都是燒油的,不論民用還是軍用。

中國選擇了電動化作為突破口,一方面可以減輕對石油的依賴,一方面通過大量的前期投入和政策引導,形成拉動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實現技術和產業的彎道超車。

產業鏈佈局大變革?全面電動化已來臨


首先推進了鐵路的電氣化改造,不僅培育出了高鐵產業,隨著高速重載運輸的成型和大宗商品強制鐵路運輸的推進,鐵路在貨運的比例會逐步提高,全社會物流成本將繼續下降,並長期拉動鐵路基建建設。

其次正在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全世界對新能源汽車技術最積極的是中日歐,都是石油進口國。而中國在氫能源、鋰電池和石墨烯等諸多新能源技術中選擇了鋰電池作為主要技術方向。

也不是說鋰電池較其他技術多先進,但中國以國內汽車需求為依託,選擇了鋰電池之後,鋰電池技術必將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主流技術。

技術發展的快慢,只要沒有先天缺陷,就只跟研發投入有關係了。中國推進鋰電池汽車戰略之後,歐洲人快速跟進,日本人雖然在不停的吆喝著豐田的氫能源,也得被迫不斷的加大對鋰電池的投入,因為在鋰電池技術上失敗了,就等於失去了中國市場,也就意味著將被全球汽車產業淘汰。

而每個企業能投入的研發費用是有限的,投入到了鋰電池,就沒有太多錢推動另一尚沒大量市場需求的新能源技術的研發。

至於技術先進性,中國在鋰電池上已經砸進去這麼多錢,才初步取得了在電機、電傳、電池等核心產業的不落後,隨著繼續大規模投入,鋰電池汽車的性能將不斷提升,製造成本將快速下降,其他新能源技術註定只能成為配角,中國也決不允許其他新能源技術成為主流。

推進鋰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一方面讓中國解決了長期在發動機和變速器等傳統汽車產業中不能突破的軟肋,另一方面通過強制新能源汽車發展,為國內汽車產業鏈企業爭取到了技術變革的先手。

汽車新能源技術對中國而言可謂“一箭三雕”,最後一雕可能會有利於中國獲得更先進的高端機床產品,畢竟沒了發動機和變速器的市場需求,高端機床產業是受衝擊最大的一個產業。

而另一箇中國不太宣傳的技術,是核電小型化技術,等技術成熟和安全性無憂的那天,可能所有大型船舶都將變成核動力。

只要對石油的依賴有了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石油就將成為一種普通商品,不再是戰略資源。

這也是美國人看到的未來,所以才有了美國石油戰略的大轉向,從進口國到出口國,抓緊把自己的石油資源變成真金白銀。

佈局

最後,聊聊幾個關聯的事情吧。

三元鋰電池主要需要鎳、鋰、鈷三種原材料,鎳是製作不鏽鋼的主要原材料,供應充足。

2012年,一個位於四川省射洪縣的民營上市企業天齊鋰業,在自身總資產只有15億的情況下,在開行和口行等國內金融機構的支持下,以50多億的併購金額收購了全球品質最好的澳大利亞泰利森鋰業。中國政府在此項併購案中開啟了“綠色通道”,各層級的監管部門,包括國家層級和四川省級發改委、商務部、外管局等助力天齊在兩個月的時間內走完國內全部的審批程序。

2016年,上市公司洛陽鉬業以2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位於剛果金的全球最大銅鈷伴生礦Tenke的56%股份,並於2019年1月以11.4億美元的價格按照之前優先購買權的約定收購了其24%的股份,實現了80%的控股,其餘20%股份為剛果金的國有企業持有。從而洛陽鉬業成為全球僅次於嘉能可的第二大鈷礦生產商。

說這兩個企業,並非推薦投資,只是說中國在整個產業鏈上的佈局,這都是中國砸下去的真金白銀,為的是避免鐵礦石上的悲劇再現。

另外,有一個實驗室已經成熟的技術,無線充電技術,已經可以距離二十米實現無接觸充電,手機的無線充電技術便是其初代產品。這也是鋰電池未來較氫能源先進的一個地方,也許未來某一天,所有的路燈杆都是充電器,電動汽車也就無需刻意充電了。

這樣思考問題,是不是就等於用宏觀戰略來指導個人投資分析啊。

銀行必將成為金融供給側改革的買單者,這對銀行股而言是未來兩三年週期的一個大利空。

文章來自:鬆二先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