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講法四

◎凡事都要緣分,我們學東西如果沒有機緣,一輩子都遇不到善知識。

◎‘五濁惡世’在從前還不是很明顯,但是在現前社會是處處可見。現代人生活很苦,不是物質上缺乏,而是精神上的苦悶。每個人都沒有安全感,這是社會動亂的根源,大家不斷的造五逆十惡,種三惡道因:嗔恚心重的將來墮地獄;貪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墮餓鬼道;對於邪正善惡、是非利害沒有能力辨別的墮畜生道;造的惡業愈深重,生活就會覺得愈苦悶。

◎學任何事情都要下真功夫,不能只求表面好看、在文字上拼命鑽研,要真正深入身體力行,深入境界。

◎真正念佛人,的確不會老、不會死也不生病。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心中只有佛,佛沒有病,自然不生病。如果一個人很健康,一天到晚想病,也會真的生病,所以要真正相信佛法,才能夠得到殊勝利益。我們不念苦、不想病,日子過得幸福健康又快樂;即使往生極樂世界,也是活著走的,沒有死苦。所以中國人說‘返老還童’,我們真正懂得佛法的理論、方法、境界,自然不難作到。

◎‘無量壽經’具不可思議的殊勝功德,是有道理的。從今以後,一直到佛法滅盡,這部經會救度許許多多的眾生,因為它最契末法時代一切眾生的根機,無論是性、相、理、事、因、果,都講得非常圓滿。只要能夠熟讀、深思、依教奉行,功夫一定會得力。如果修學其他法門、大乘經論,一定要先斷煩惱,才能夠入門。仔細想想,見思、塵沙,無明煩惱,誰有能力斷盡?如果不能斷煩惱,研學大乘經論,就容易流為學術研究,增長所知障,這點我們一定要冷靜思考。

◎‘阿彌陀經’的文字雖然淺顯,但是義理非常深奧、很難理解,只有善根非常深厚的人,雖然不求解,也能夠深信不疑、信願持名,獲得真實利益。

◎現在全世界的氣候異常,顯示人心不正常,我們要在共業中修別業,真正的唸佛人,必定能夠在大災難中,得到三寶的加持護佑。

◎出家人萬萬不可自大自狂,對於真正有修行的在家人,要虛心求教。佛法唯‘道’是尊,誰有‘道’就向誰學,淺的向深的學習。佛陀時代,舍利弗、目犍連對維摩詰居士的禮敬跟對佛是一樣的;玄奘大師在印度求學時有兩位老師,一位是出家人,一位是在家人。

◎出家應當求一切眾生的福報、佛教團體的福報,所以四弘誓願的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如果還有‘我厭惡的眾生’這就錯了。四弘誓願是我們自性的流露,如果違背自性、只求自己現前福報,那就真的錯了。

◎出家人墮落得很重,單是虛耗十方善信的恭敬供養,就是極大的罪過。一定要認真修行,才能夠消業障。講經講得再多、聽經聽得再多,不肯依教奉行,業障還是不能消除。

◎出家人一心修道、弘法利生,對於權勢、名利、欲塵毫無貪染,才能夠與道相應。

◎一心念佛、清淨修道,是出家人的本分。凡事過得去就好,不必太計較,只要是為大眾的真實利益,功德都圓滿。凡事隨緣而不攀緣;不管錢、不管人、不管事,這是出家人的‘清福’。

◎要真正發心‘內養五德,外修六和’,建立和合的僧團。大家互相尊重,建立共識,這是六和的第一條‘見和同解’。‘共識’就是大家都依照無量壽經的教導修行。

◎真正愛護一個和合僧團,如果自己與大眾知見不同,就離開道場,絕對不破壞僧團。人各有志,法門平等,這樣的人有大福報,諸佛菩薩必定護念。

◎真正修五德、六和,就是續佛慧命。

◎自古以來,家庭、社會、國家、團體,想要興盛、長久,必須遵守兩個原則:‘見和同解’以求人和,‘利和同均’使大家生活水準差距不大。

◎佛門道場最重要的是‘五德、六和’,大家都依教奉行,這就是社會中最尊貴的團體。如果四眾弟子不能夠和睦相處,不但自己本身受害,而且是毀滅佛教、破和合僧。

◎世、出世間法都應該以‘五德、六和’為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兩個人住在一起都會鬥爭,即使一人獨居也不免自生煩惱。

◎‘和合僧團’為什麼難得?要四個人共修六和敬實在不容易,因為大家都有自己的意見,有意見就不可能和敬。所以佛陀教我們把一切知見統統放下,大家都捨棄自己的意見,自然就會見和同解。

◎今生我們一定要有把握,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才不枉費這一生遇聞佛法,修學淨土法門。

◎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我們學佛都走錯了方向;只有這一世走對了。能夠遇聞‘大乘無量壽經’,是第一稀有的大福報。夏老居士說對於這個法門,能夠真正認識,專修、專弘,真正是億萬人中難得有一、二個。遇到而不能夠深信,專修專弘的,也算是有福報,只是還沒有成熟而已。大家要珍惜這個殊勝稀有的因緣,認真修學。

◎提供優良的讀書環境,幫助讀書人安心求學,這是為國家培育人才,真正的大善。

◎修行的根本是‘觀念’,觀是看法,念是想法。我們的想法、看法有錯誤,把它修正過來,這就是修行。可是一個人,要真正知道自己的過失,非常不容易。中國古人說,唯有大聖賢,才能知道自己的錯誤,我們天天對照經本,都不能找出自己的毛病,染汙非常深重,所以修行,一定要把自己身心的汙染,點點滴滴都去除乾淨。

◎佛法講‘精進’,進就是進步、不落人後,真正的佛法,永遠走在時代尖端,絕對沒有跟著時代走的。因為如果不能走在時代尖端,佛法就不能做到契機契理,眾生也得不到真實利益。

◎佛法修學的綱領是覺、正、淨,也就是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不但是修學的綱領,也是修學的次第。平等的心一定清淨,但是心清淨不一定平等。換句話說,心地清淨雖然可以開智慧,但是不圓滿,一直要到平等心現前,智慧才會究竟圓滿,也就是成佛。

◎往生的標準,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簡單的說,就是專想專念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不夾雜,不間斷。不但不能想世間法,想斷煩惱,想一心不亂、想度眾生都是妄想。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是正念,除了一句佛號,其餘都是妄想。

◎‘信為道源功德母’,文殊菩薩是七尊佛的老師,信心第一,‘七’代表圓滿,正是說明一切諸佛都是以信心為根本。世、出世間法成就的第一個條件,都是要有堅定的信心,所以六種信心當中,‘自信’最重要,而一個人成就的大小,也一定跟他自信的深淺成正比例。

◎孔子三十而立,‘立’就是立定志向,一個人沒有志向,成天醉生夢死,一輩子都不會有成就。我們唸佛求生淨土,這是世出世間的第一大願,也是最究竟圓滿的大志願。

◎佛的心清淨平等,菩薩心是修行六度,聲聞修四諦,緣覺修十二因緣,天道修上品十善和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人道修中品十善及清淨五戒,修羅道修下品十善,但是嗔嫉心重。餓鬼道的主因是貪心,畜生道是愚痴,墮地獄最重要的因素是嗔嫉心。由此可知,十法界眾生都有他的因緣,我們仔細反省,就會曉得自己屬於那一道。想要出離六道、超越十法界,唯有唸佛求生淨土一個方法而已。

◎淨宗修行的宗旨、目標,都在無量壽經的經題上,目標是‘大乘、無量壽、莊嚴’,宗旨是‘清淨、平等、覺’。‘無量’是指圓滿的性德,在一切無量之中,以壽命為代表,表示才能、智慧、德行、相好光明等等,統統都無量;‘莊嚴’是說外相具足真、善、美、慧。只要我們依照‘淨而不染、正而不邪、覺而不迷’的宗旨努力修行,前面的目標一定能夠達到。修行的方法是‘唸佛’,無論用觀想、觀像、持名都可以,重要的是不違背修學宗旨,如果唸佛很認真,心裡還是迷、邪、染,這樣唸佛一定有偏差。

◎‘改進’,要把自己的毛病習氣改掉才會有進步。

◎自行、化他不相妨礙。化他是盡心盡力幫助別人,幫助他覺悟、看破、放下,幫助他對淨土生起信心,唸佛求生淨土。自己修行是為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對於自己的修行也會有利益。

◎世間人過年是喜事,歡欣鼓舞,覺悟的人卻覺得很悲哀,正如普賢菩薩所說的‘是日已過,命亦隨減’,距離死亡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近,一年比一年近,那來的快樂?這是覺悟的看法。所以學佛要時常保持高度的警覺心,瞭解事實真相,用高度的智慧解決問題。世間人只看眼前,眼光短淺;只有覺悟的人,眼光遠大,才能看到事實真相。

◎佛菩薩告訴我們,眼前有福,將來沒有福,這個福報是假的;眼前快樂,將來不快樂,這個樂也不是真的。所以一般人看修行很苦,覺悟的人很明白,只有修行成就才是真實永恆的快樂。

◎世間人的慈悲多半是感情用事,佛菩薩的慈悲,則是建立在理智、智慧的基礎上。沒有智慧,慈悲多禍害。

◎道場有教化眾生的使命,教化眾生不一定是講經說法,法門無量無邊,領眾修行與講經說法的功德都是一樣。而能夠作到身心清淨,起心動念都如法,當眾人的表率,這是真正的教化眾生。

◎淨宗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菩提心,最重要的就是知道生死事大,輪迴路險。真正相信極樂世界,所以要捨棄輪迴、求生淨土,這是無上的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二六時中以一句佛號代替一切妄念,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念念都是極樂世界。

◎佛法就是學‘覺悟’,破除眾生的迷情、執著。迷惑的人雜念多、妄想多,處處分別執著。覺悟的人,心地清淨,沒有妄念。所以迷惑的人事情很多,覺悟的人什麼事都沒有,天天都是天下太平。

◎真正願意放棄經教、老實唸佛的有兩種人,一種是澈底覺悟,一種是善根非常深厚。這兩種人,都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成就。如果不是這兩種人,就會有疑惑,‘疑’是菩薩的最大障礙。真正相信淨土法門的人,一句佛號已經足夠,金剛經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以淨土法門來講,則是信心清淨,得理一心不亂,成就念佛三昧。

◎佛法修行在形式上有在家、出家。實質上都是以‘三福’為根本,‘孝親尊師’是根本中的根本。

◎出家認真修行,培養自己的品德學問,教化眾生,就是孝養父母。

◎修行最高的目標是‘清淨’,心地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表現在外面,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落實在生活層面上,則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和十大願王。

◎我們修學的標準是‘無量壽經’,它的內容不僅包括戒定慧三學和三歸依,同時也具足眾戒。尤其是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更是我們日常生活起心動念、言行舉止的準則,其中三十五品就是佛陀為我們正授五戒法,這是我們真正的歸依處。

◎參禪可以得定而很難明心見性,是隻有身戒清淨,心戒不易清淨,換句話說,殺、盜、淫、妄的念頭如果沒斷,所以不能開悟。我們唸佛得不到一心不亂,持咒不能夠三密相應,問題都在這裡。所以戒律是修行的根本,‘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沒有根本,修行想要成就非常困難。

◎學佛發心了脫生死,應該認真遵守五戒十善,如果真正持戒修善,一天雖然只念十聲佛號,也決定往生;否則就算一天念十萬聲,也不能往生。可見得修行不在表面功夫,要真正從心地上,把煩惱、無明統統放下、完全舍離,修行才能成就。

◎大乘佛法雖然多,而以‘佈施’為中心。佈施就是舍、放下。在菩薩六度裡面,持戒、忍辱屬於無畏佈施,精進、禪定、般若屬於法佈施,所以整個佛法,自始至終就是教我們‘舍’,能夠捨得乾乾淨淨,就是成佛。

◎佛所說的無量法門,都是教我們去除妄想和執著。‘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所以修學的樞紐是‘禪定’,戒律可以幫助我們心地清淨、得禪定,只有禪定能夠克服煩惱執著。心清淨到一定程度,自然就心開意解,自性智慧顯露。

◎‘戒’是規矩、威儀。佛的行住坐臥,言行舉止,自然都合規矩,我們學戒,就是學習佛陀一切的行為。

◎從清淨心生出的慈悲,沒有分別執著,一切平等,所以稱作‘大慈大悲’。清淨和慈悲,是一體的兩面。從大慈悲中能夠顯露清淨心,由清淨心中,才能生出大慈悲心,二者是相輔相成。

◎‘修行’是改正我們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凡夫不知道自己錯在那裡,所以要讀經,用經典教訓來對照心行,把自己的思想言行,與經典不相應的地方,加以修正,才叫做修行。

◎‘燃香’的意義,是表以身心奉獻,供養三寶、供養眾生,發願留下這幾炷香疤,時時提醒自己要盡心盡力幫助眾生,犧牲奉獻。

◎世尊教出家人要時常摸摸頭,提醒自己為眾生、為弘揚正法認真修持,犧牲奉獻。所以佛教我們燃身、燃臂供佛,這都是比喻,並不是真的把身體、手臂都燒掉。觀世音菩薩都需要千手千眼廣度眾生,凡夫只有兩隻手,幫助眾生都來不及,怎麼說還要燃掉呢?

◎‘行菩薩道’,就是過菩薩的生活,菩薩是覺悟的人,我們凡夫迷惑顛倒,所以要學覺悟。修學的方法是首先要讀誦經典,然後認真求解,把經典的教訓,作為自己思想、言行的標準,跟自己的生活融合成一片,這樣就是‘行菩薩道’。

◎‘禮’的精神,不外乎‘自卑而尊人’。在日常生活中,與大眾相處,能夠使別人不討厭自己,這就是‘禮’。

◎修福要把握機緣,不需要等待,譬如舍財,有多少就舍多少,如果要想等錢多的時候再做,往往會喪失機會。但是修福要有智慧,知道什麼是真善,什麼是假善,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大乘人的心地清淨,沒有分別執著,所以看起來豁達又灑脫。有的人外表看起來很灑脫,但是心裡一點也不清淨,這樣子不能稱為大乘人。

◎學佛最重要的是‘願解如來真實義’,如果把佛的意思錯解、曲解,是絕對得不到利益的。

◎華嚴經上說:‘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所以普賢行是佛法裡面最殊勝的行門。無量壽經上說:‘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可見得極樂世界就是純一普賢菩薩的法界。我們既然發心求生極樂世界,對於普賢行應該要用心學習。

◎普賢行是什麼?整部華嚴經,就是普賢行的典範,裡面有圓滿的理論、詳細的方法、還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表演給我們看。普賢行的特色,是廣大、平等的心行,只要遠離一切分別執著,無論是聖人、凡夫,所有的生活行為,都可以稱為普賢行。所以它的內容多彩多姿,非常豐富,裡面沒有善惡、是非、邪正的分別,一切平等恭敬。凡是有相對、對立的想法和作法,都不是普賢行,都不能圓成佛道。因此,普賢行不能做表面功夫,一定要從內心修起。

◎無量壽經從經題開始‘清淨、平等、覺’就是教我們修普賢行。我們心裡還有很多的標準和等差,這些都是煩惱的根源,換言之,心不清淨、不平等,這就是業障。

◎諸佛菩薩修學的原則是清淨、平等、覺,但是在日常生活、待人處世的表現,卻是千變萬化。所以菩薩講求權智‘中道’,中道就是懂得順應環境,善巧方便,把事情處理得很圓滿。我們凡夫心不清淨,在複雜的環境裡看不清楚,於是就胡思亂想,事情愈作愈糟糕。諸佛菩薩心地清淨、平等,所以有智慧,人、事、物樣樣都處理得很圓滿。

◎普賢、文殊是華嚴會上的二大菩薩,普賢菩薩代表‘實踐’,教我們如何把佛法運用到日常生活;運用佛法一定要有智慧,所以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智慧和實踐是一體的兩面,相輔相成,如果分開來看就會有偏差。

◎現代人心從‘根本’上壞,根本就是孝敬。一切大乘經典都告訴我們,‘孝’不僅是對父母,還要擴展到對老師、對三寶,以及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它涵蓋一切的宇宙人生。我們現在待人處世,對於喜歡的貪愛,不喜歡、不滿意就起嗔恚心,無量壽經上說的清淨、平等,我們一絲毫都沒有做到,這就是從根本上壞。

◎十方諸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十方諸佛,這個事實在理上講得通,事相上也是如此。但是為什麼諸佛都勸我們專念阿彌陀佛,而不念其他佛的名號?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無論修學任何法門,最重要的原則都是‘專精’,所以世尊教我們專念一尊佛,才會成就。二、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講緣分,沒有緣分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願度十方一切眾生,跟眾生結的緣最深、最廣,所以諸佛都勸我們專念阿彌陀佛。

◎眾生看一切事想法都不同,因為他用的是‘妄心’;每個人的妄心都不一樣,有生有滅,所以看一切法,都是生滅法。諸佛用‘真心’,真心每個人都一樣,所以看一切事物,想法都一樣;因為真心不生不滅,看一切法自然也沒有生滅。

◎我們看佛經的文字、段落、層次都非常嚴整,真正做到增減一字都不可以的境界,其實這正是我們每個人自性本有的規則,有條不紊,所謂‘法爾自然’也。

◎大乘菩薩的生活瀟灑、有情趣,一切言語動作、行為舉止,都可以啟發眾生的善心善行,絕對沒有戲論。所謂‘戲論’,只要是對眾生沒有益處的言行,無論作得再好、再嚴肅,都稱為‘戲論’。

◎佛經常說‘一經通,一切經通’,通就是通達自性,諸佛所說的一切經,都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我們專學一部、通達自性以後,其餘的經典,那有不通達的道理。所以現代人的毛病,都在不能‘專精’而已。

◎經典的真實意義,不在語言文字之間,而是在真如本性裡面。我們應當知道,佛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的,只要我們能夠破迷開悟,就是見到真實的義理,換言之,如果只是在語言文字上面打轉,恐怕永遠不能開悟。

◎起心動念都要放下,真如本性裡面,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無明,轉真如本性為八識。

◎佛在吉凶經上講得很清楚:‘為佛弟子,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所以我們弘法的工作要做,但是不能‘有心’做,有心做就是世間意。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任何事情都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絕對不會有障礙。

◎彌陀經上‘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就在於‘聞是經’、‘聞諸佛名受持者’,佛名包括阿彌陀佛及十方一切諸佛的名號。我們現在雖然已經聽到佛的名號,但是沒有真正的受持,也就是沒有做到‘淨念相繼’的標準,所以不能稱為善男子女人。‘淨念’是接受,‘相繼’是保持,換句話說,真正發願往生、淨念相繼的人,才是彌陀經上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

◎口唸佛有兩種意義:一個是提醒自己心裡唸佛,心口如一;第二是幫助眾生種善根,不管他接不接受,只要聽到一句阿彌陀佛,阿賴耶識種下金剛種子,將來因緣成熟,他也會念佛求生淨土。所以唸佛是自行化他,功德圓滿。

◎我們每天讀經不叫做‘持經’,真正的持經,是心裡面信願往生的念頭,從來沒有間斷過。

◎我念佛,佛也念我,因為眾生心跟佛心,是一不是二,所以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正如彌陀經上所說的:‘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果唸佛功夫得力、心地清淨,一切事情雖然不去想也會作得好,因為清淨心能夠‘照見’,面對一切人事,心裡非常清楚,處理起來不會有差錯,這是真實智慧的流露。世間人總是費盡心思、設計籌畫,不知道只有清淨心才可以真正解決問題。

◎佛的名號,就是現階段佛法教學的宗旨,如果不能認真去做,就很難獲得殊勝利益。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是能仁,‘牟尼’是寂滅,寂淨、滅煩惱,合起來說就是慈悲清淨的意思。世尊教我們心地慈悲,但是要有理性、有善巧,懂得委曲宛轉,才能夠把一切人事處理得恰到好處。事相上樣樣都做,但是心裡面沒有一點汙染,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沒有一點分別執著,自度度他的功德統統圓滿。

◎三毒煩惱中,以‘痴’最嚴重,愚痴是知見錯誤、善惡不分、賢愚不明,佛法常說:‘破戒可救,破見不可救’,一切違背理性的造作,都是愚痴所帶來的。

◎知見要正,心地要清淨。知見錯誤的人,雖然持戒,只有福報;如果知見正確,持戒是功德,可以幫助我們得到清淨心。雖然說福報大的人,可以開智慧,但是要注意,知見正確開的是正智慧,知見錯誤開的就是邪智慧,危害更大,將來墮落得更深。

◎佛光普照,絕對沒有分別,問題只在於眾生是不是‘有緣’;換句話說,願不願接受佛光的注照而已,願意接受的人,都可以感應諸佛的加持。

◎大乘佛法‘正定’與‘邪定’的區分,就在於有沒有明心見性。四禪八定只是世間禪定,不能出三界,所以屬於‘邪定’,所以小乘阿羅漢雖然證得九次第定,已經超出六道輪迴,但是沒有明心見性,世尊在楞嚴會上仍然批評他是‘邪定’。

◎無論修學任何法門,只要有成就,也就是得到‘三昧’,而且能夠迴向極樂世界,都可以往生。這就是慈舟法師在無量壽經上說的‘一心三輩’。

◎我們的心跟佛心一樣,相貌就會跟佛一樣;我們的心純淨善良,相貌自然也會純淨善良,這就是‘相隨心轉’。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都是心所變現出來的。

◎佛想念眾生,生生世世從來不間斷,一直要到眾生成佛,佛的願望才算圓滿;眾生還沒有成佛之前,佛總是一直想念著我們。眾生怎麼樣才能成佛?唸佛就會成佛。

◎魔示現的瑞相,與經典上講的一定不契合,或者跟我們修學的本尊不一樣。例如念阿彌陀佛的人,如果有藥師如來,或者地藏菩薩現相,那一定是魔來擾亂,我們還是要一心念佛,不被境界轉動。

◎佛菩薩示現瑞相,通常有兩種情形:一種是鼓勵初學,另一種是考驗我們的定力。如果我們修學到某種程度,看到佛菩薩示現瑞相,還會起心動念,被境界所轉,這個考試就不及格。

◎有福的人才能修大福報,沒有福的人,即使修善因,得的果報還是很少,因為他的心術不正。心術不正的人,不能改造命運,不能平息動亂。

◎大乘根性的人心量廣大,不僅為自己,還要為一切眾生著想。我們應該多問問自己,有沒有時常想到利益眾生?自己得到佛法的好處,也能夠盡心盡力把正法介紹給別人,有這種心量的就是大乘人。至於能力是不是能夠作到,這需要靠福報,只要盡心盡力,即使沒有能力,或者做得很少,功德也是同樣圓滿。所以佛門講‘圓滿功德’,是每個人都可以修的。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中心是孝道,帝王以孝治天下,是人民行孝、盡孝的好榜樣。在古禮中,‘祭禮’最重要,祭祀祖先就是弘揚孝道、慎終追遠,身為一國君王,其他典禮可以請大臣代理,只有祭祀祖先一定要親自主祭。帝王在祭祀的前三天,先要齋戒沐浴,就像佛門閉關一樣,把所有的人、事、物,統統放下,一心一意想念祖先的德行、功業,希望在三天之內,能夠請祖先來接受祭祀,所謂‘誠則靈’,心地真誠就會有感應,所以舉行祭禮絕對不是空泛的形式,真的是‘祭神如神在’。

◎佛法也是以‘孝道’為基礎,沒有一尊佛菩薩不孝順父母。佛陀告訴我們,修學大乘佛法,要以‘三福’為基礎,三福的第一句,就是孝親尊師,如果我們對父母師長不恭敬,縱使一天念十萬聲佛號,跟佛的心願不相應,也不能夠成就。

◎中國自古以來的教育目的,就是論語所說的‘思無邪’,佛法所說的‘正知正見’。由此可知,儒、佛教育的根本都是正知正見,有智慧就可以破除愚痴,貪愛、嗔恚,煩惱自然就減少。

◎我們心裡除一句‘阿彌陀佛’以外,都是為眾生著想,這樣往生一定沒有障礙。如果還有私心、妄想,縱使一天唸佛十萬聲,還是很難成就。

◎佛門裡麵點蠟燭和油燈,都是提醒我們要‘捨己為人’|燃燒自己,照耀別人。眾生之所以生生世世輪迴六道,都是因為‘我執’太重,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正好提醒我們要犧牲自己,成就大眾,能夠長時間的熏習,我執自然會愈來愈淡。

◎受戒燃香,跟點蠟燭的意義相同,也就是發願要以智慧、才藝、體力和所有的一切,盡心盡力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積財傷道,佈施是真正的儲蓄,真正的保值。

◎‘素食’是培養我們的大慈悲心,不與一切眾生結冤仇。

◎我們唸佛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才是真正的尊敬佛。不僅是對佛,在日常生活中對待一切人、事、物也要用同樣的恭敬心。

◎佛教的興衰,與國運關係很密切,這點我們只要留心歷史就可以知道,一般人觀念錯誤,以為誦經拜佛就可以消災,其實不然,‘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是教我們要遵守佛陀的教誨,如法修行,自然能夠有求必應,祈福消災是果報,所以要認真修因才能夠得到果報。

◎‘緣’很重要,世出世間法都在一個‘緣’字,能夠認識緣,一切法就不會有障礙,這是佛法常講的‘觀機’。能夠真正把‘緣’字參透,世出世法自然得到大自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