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採銅法則”教會你,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時間管理者

前蘇聯時期有一位享譽世界的大師,叫做柳比歇夫。他是前蘇聯的昆蟲學家、哲學家、數學家,一生髮布了70餘部學術著作,從分散分析、生物分類學到昆蟲學等。業餘時間研究地蚤的分類,還寫過不少科學回憶錄、各種各樣的論文和專著,還應用數學方法來研究生物分類學。

但是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在26歲給自己發明的時間記錄法,讓他每天忠實地記錄下每一天自己所做的所有事情花費的時間,由此成為了一個卓越的時間管理者,得以騰出這麼多的時間做這麼多的事情。

讓“採銅法則”教會你,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時間管理者

很多人歎服他的偉大,但是很少有人有勇氣和毅力去嘗試他的記錄方法。

所以總是有很多人,哀嘆自己的生活一團糟糕,時間要麼就是不夠用,要麼就是不知道如何度過自己的時間,和時間的關係一團亂麻,對待時間的態度差到了極點。

《精進》一書的作者採銅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採銅法則”,就一句話:儘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解決了大部分人的時間問題。

讓“採銅法則”教會你,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時間管理者

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時間管理者,不妨瞭解一下這個實用的採銅法則。

一.管理時間是每個人終身的任務,但鮮有人可以處理好

從生到死,每個人的一生就是和時間共處的一生,每個人的時間是公平的,但是每個人如何利用每分每秒卻決定了人和人之間的差別。這差別,有時候可以大到超乎人們的想想。

01 目標定得太遠,容易一事無成

上大學的時候,有個老師有一次問我們,將來打算幹什麼?

不同系的同學聚在一起上課,回答千奇百怪。有一個人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他說他十年後打算成為一名心理學家。

現在好多年過去了,這位同學的工作和心理學並沒有什麼關係。倒是當初有一位說畢業後要當程序員的同學得償所願,一直在為了自己的目標前行。

那位想當心理學家的同學說,自己雖然想當心理學家,但是十年時間太長,每天都感覺有必須要做的事情,所以時間一直在流逝,但是自己的目標並沒有更近一些。

02 把時間花在了最無效的地方

同學小A是個手機控,每天有八個小時都花在看手機上,每天要打開微博無數次,而且特別喜歡在評論裡面和陌生的網友爭論,經常時不時就掀起一場網絡罵戰。如果沒有人和他對戰,那麼就漫無目的地刷著微博,不時看一下朋友圈有什麼新動態了。

讓“採銅法則”教會你,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時間管理者

如今他已經工作了4年了,和他同期進公司的人們都有所發展了,要不就是跳槽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只有他,沉浸在微博的虛擬世界中,無法自拔。

在小A身上,我看到的是無效的時間流逝。

03 過度的時間管理反而讓人痛苦不堪

朋友小B是一個重度時間控,手機上光是時間管理的APP就有好幾個,每天嚴守著自己的時間安排,恪守自己定下的規定。

讓“採銅法則”教會你,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時間管理者

可是有一天他和我說,工作中經常有突發事情要處理,自己的計劃經常不能很好地完成。時間管理到現在可能讓自己的時間利用效率高了一些,但是他反而變得更加痛苦了。

二.和時間交朋友,而非管理時間

時間是我們一生的朋友,一個真正的時間精英,應當和時間交朋友,企圖管理時間為己所用的人,很容易陷入另一個極端。

01 十年的時間太長,堅持太難

很多人會給自己定下人生目標,比如那位打算十年後成為心理學家的同學。

但是十年的時間,變數太大。而且在做遠景規劃的時候,人們通常會著重考慮目標的價值和意義,所以這些目標的設定往往會缺乏可行性。在這麼長的時間段中,人很容易遇到未知的困難,最終偏離了自己的目標,或者是永遠到達不了自己的終點。

也有的人會定下短期的目標,比如一年之內學會某種技能,但是這樣子的做法,雖然是有了腳踏實地的滿足感,但是缺乏長期目標的約束,會容易陷入戰術上的勤奮陷阱。

02 沉迷“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

採銅用兩個尺度把所有的事情分成了四個類別:高收益長半衰期、高收益短半衰期、低收益長半衰期、低收益短半衰期。

所謂半衰期,就是一件事物帶來的好處可以持續多久。比如看一場精彩的綜藝節目,看的時候在當期可以感受到很高的開心程度,但是看完之後往往很快就拋之腦後,留存在記憶中的事物往往忽略不計,是一件很典型的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情。

讓“採銅法則”教會你,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時間管理者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陷入低收益值、低半衰期的事情中,比如參與活著挑起一場網絡掐架、漫無目的地刷著社交媒體工具、或者用社交工具去窺探陌生的人的隱私。

這些事情佔用了大量的時間,但是對自己毫無用處。

03 過度的時間管理有時候是種壓力

在當代社會,時間管理無疑是一門顯學,學會時間管理的人,總是被視為在工作生活中更勝一籌。

但是很多人劍走偏鋒,路走極端,把時間管理推到了一個極致,那就是追求更高的效率,更快的速度。

現在熱議的996工作制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個畸形產物。我們把工作和生活混為一談,讓工作的公領域無情侵佔了生活的私領域,最終我們疲憊不堪。

三.讓“採銅法則”教你時間管理

01 向五年後的自己提問

浙江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兩年、三年太短了,八年、十年變數又太大,你很難看清楚。最好的時間是五年。

五年的時間,往往足夠人和人進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正如之前說過的那樣,長期目標容易讓人迷路,而短期目標又容易讓人隨波逐流。所以五年的時間是最理想的目標期。

但是把五年作為目標期,也就意味著你需要忍受頭幾年的挫敗、煎熬和孤獨,乃至別人的誤解、嘲笑和攻擊。這個世界上多的是短平快、付出馬上就有回報的立竿見影的事,也多的是需要長期投入、靠矢志不渝的堅持才有大成的事。

在選擇目標時,選擇用遠期視角和短期視角結合的方法來看,一切就會更加清晰一些。

02 學會採銅法則

採銅法則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句話:儘量少做“短半衰期[FS3] ”的事情。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如果能夠執行這句話,就可以很好地處理大部分的時間衝突。

這句話其實隱含著兩個意思:

1.收益值的高低無關緊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這個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儘管去做。

2. 不要只盯著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只要對你有長期的益處,仍舊可以去做。

這就像是一把時間之尺一樣,可以丈量出具有長期價值的東西,如此一來,我們就會在刷微博之前問問自己,這樣做對自己有多高的半衰期?對自己未來是否有好處?可以提醒我們避免沉迷於對短暫慾望的追逐之中。

03 學會在慢與快之間切換

有一條著名皮爾森第一定律:工作會自動膨脹,直至佔滿所有可用的時間。

時間管理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原本就是因為太快,無瑕享受生活而感到痛苦,但是時間管理卻在教導我們如何變得更快。

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你需要區分開工作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區分開快與慢的界限。

朱光潛曾經說:“做學問,做事業,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樁事。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生機’。假若為學問為事業而忘卻生活,那種學問和事業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義與價值。”

讓“採銅法則”教會你,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時間管理者

這番話,可以說是意味深長,值得人深思。

我們的工作是為了生活得更好,但是如果一味地為了工作而工作,扔掉生活,那我們的生活就失去了意義。

明白了這點,我們就需要告訴自己,工作中儘可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但是在生活中,無論多麼慢也是值得的,比如與家人共度的美好時光、比如抽出時間欣賞藝術作品、再比如進行思考等等。這些事情,都應該儘可能地慢下來。

與時間交朋友,並不難,有三點要務必謹記心頭:

第一, 制定五年計劃並時刻提醒自己;

第二, 多做長半衰期的事情;

第三, 分清生活中的快與慢。

如此,人人皆可享受生活,成為真正的時間達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