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序》中說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

宋詞與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雙壁,詞也被稱為詩餘,可以看作是詩的一部分,但是詞還是有著自己的一些特色。

一、歌詞與詩、詞

老街曾經寫過一篇《詩是歌 歌是歌 為什麼經常叫做詩歌?》。我們最早的歌起源於勞動號子,原都是一些簡單的感嘆詞:啊、哦等,隨著人類智力的而發展,感情越來越豐富,於是多了一些詞加進去。人們用一些容易記住的這些歌來記憶和傳播知識,這就是詩和歌結合的雛形。

文字出現以後,文字書寫的"歌"就包括兩個部分,音樂和歌詞,歌詞就是最早的詩。詩的特點是言志,而後來出現的詞雖然也是歌詞之詞,但是以婉約言情為主,這是詩歌與詞的區別之一。

詩詞創作小知識

二、唐宋詞與宴樂

真正的詞是伴隨著宴樂出現的,宴樂也稱為燕樂,宋朝人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先王之樂為雅樂,前世新聲為清樂,合胡部為燕樂。宋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一說:"蓋隋以來,今之所謂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

古代最早的燕樂是酒宴間流行的助興音樂,演奏和歌唱者皆為文化素質不高的下層樂工、歌妓,所以詞常常被稱為"伶工之詞"

詩與詞的區別在於,詞是根據燕樂填寫的歌詞。唐朝的白居易、李白等人都有詞傳世,但是數量很少,到了晚唐有溫庭筠、韋莊數量才多一些。大部分的詞還是一些下里巴人的作品,我們現在看到的《敦煌曲子詞集》收錄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從盛唐到唐末五代的這些底層民間歌曲。

詩詞創作小知識

三、《敦煌曲子詞集》與唐宋詞

最早的詞是"伶工之詞",是一些受教於不高的下層從業者的歌詞,從《敦煌曲子詞集》中可以看出,宋朝柳永的詞風於此很像,因此柳永被當時的士大夫認為格調不高。

我們看幾首《敦煌曲子詞集》中的作品:

1、《敦煌曲子詞集》竹枝子

羅幌塵生,帡幃悄悄,笙簧無緒理,恨小郎遊蕩經年。

不施紅粉鏡臺前,只是焚香禱祝天。垂珠淚滴,點點滴成班。

待伊來敬共伊言,須改往來段卻顛。

2、《敦煌曲子詞集》洞仙歌

華燭光輝,深下帡幃,恨徵人久鎮邊夷。酒醒後多風醋,少年夫婿,向淥窗下左偎右倚。

擬鋪鴛被,把人尤泥。須索琵琶重理。曲中彈到,想夫憐處。轉相愛幾多恩意。卻再敘衷鴛衾枕,願長與今宵相似。

3、柳永的《定風波·自春來》比較一下: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李清照也在《詞論》中指責柳永"詞語塵下",晏殊也嘲諷柳永道:"殊雖作曲子,不曾道:'針線慵拈伴伊坐。'"意思是我晏殊雖然也填詞,但是我和你不是一路人,我不會寫出"針線慵拈伴伊坐"這種粗俗的語言。我們可以看看白居易的文人之詞: 《憶江南 》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詩詞創作小知識

四、晚唐五代的《花間集》是文人之詞

五代時的《花間集》是中國第一部文人詞總集,因書中作品多寫貴婦美人生活和裝飾容貌而得名,故稱"花間"。

花間集多描寫男女之間的戀情,呈現出婉約綿纏、嫵麗香豔的主要風格特徵 。其中的著名詞人有:溫庭筠、皇甫鬆、和凝、韋莊、歐陽炯等人。他們雖然也寫這些美人生活之詞,但其中仍舊有寫優秀的作品,可以看出文人的底蘊,比起《敦煌曲子詞集》來要文雅得多。如溫庭筠《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嫋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

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花間詞的特點是作者都是用名有姓的文人官員,不同與以前的"伶工",但是思想內容上沒有太多的變化。不過其中也有風格不同的好作品,例如鹿虔扆的【臨江仙】,有南宋豪放一派的詞風。

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看到這首詞時,不知道問什麼,我總是不由自主想起南宋陳與義的這首《臨江仙》,不同之處在於,陳與義更有些向上的正能量,鹿虔扆更多一些晚唐和南宋末期的頹靡: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詩詞創作小知識

五、南唐後主李煜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這句話來自於王國維,原話是: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為顛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金荃》《浣花》,能有此氣象耶?

上面介紹了鹿虔扆 的《臨江仙》抒發"暗傷亡國"之情,到了李後主亡國被俘以後,李煜的詞風也為之一變,不在描寫男女之情,變為"士大夫之詞",充滿了對於故國的懷念,《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詞這種問題,一直不被文人所重視,士大夫以詩言志為正體,把詞當作消遣的一種文學形式。一直到了蘇軾,才有些變化。

六、一代之文學 兩宋詞

李煜的詞風對於宋人影響極大。入宋以後,宋詞基本分為兩大派,柳永、晏殊、張先、歐陽修、李清照、姜夔等人繼承了詞風婉約的特點,蘇軾一出, "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豪放詞開始分庭抗禮。

靖康之變宋室南渡,詞的內容更加廣泛,思想內容更加深刻,朱敦儒、李清朝等人在南渡前後詞風都有不少的變化。在張元幹、辛棄疾、張孝祥、劉過等豪放詞派的作品裡,充滿了的愛國情懷。

北宋後期的周邦彥, 被稱為詞中老杜、集大成者,他對於南宋文人的雅詞的繁榮與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姜夔、吳文英等人是這一類風雅詞派的代表人物。

詞至南宋後期,王沂孫、蔣竹山、周密、張炎並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有寄託與故國之哀思,造語奇巧風格多樣, 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

詩詞創作小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