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無名氏的詞,卻讓柳永讚不絕口,讓皇帝下旨尋人

詩歌 柳永 宋徽宗 晏幾道 老文說 老文說 2017-09-09

這首無名氏的詞,卻讓柳永讚不絕口,讓皇帝下旨尋人

蹙破眉峰碧。纖手還重執。鎮日相看未足時,忍便使、鴛鴦只!

薄暮投村驛。風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

——宋 / 無名氏 / 眉峰碧

有的人,苦於自己的作品老是不出名,而有的人,作品出名了,卻不知道作者是誰,這或許也是不同的悲哀吧,比如今天要說的這首不知作者為何人的詞,那可真是充滿了傳奇色彩,而且,就詞作本身而言,乍看一般,再看有味,細品妙極。

這首詞大概作於北宋仁宗年間,當然也喲可能更早。後來,到了詩詞書畫皆精的宋徽宗趙佶在位時,這位酷愛文學的皇帝,最喜歡做的一件事的就是自己謄抄一遍流傳於世的好詩詞,徽宗的書法被後世稱為瘦金體,造詣很深,所以,自然就有個專門幫他蒐集好作品的人,不管是柳永、晏幾道這樣的大家散落的作品,還是青樓中的才子歌姬偶然留下的佳作,都會蒐羅上報。

這首無名氏的詞,卻讓柳永讚不絕口,讓皇帝下旨尋人

這一日,有人又給宋徽宗送來了幾首詩詞,其中便有這首《眉峰碧》,徽宗皇帝讀完,有些不解,這樣平庸的作品怎麼也送來了,可再看下面的一行小字,徽宗皇帝就有些詫異了,只見下面有一行這樣的備註:“該作流傳於坊間,柳永曾親書於牆上,反覆揣摩,謂之妙極!並據此而作《雨霖鈴》。”

這一下,徽宗皇帝不得不重新審視這首作品,柳永他是知道的,婉約詞宗,前輩詞人裡的頂尖人物,他的《雨霖鈴》更是絕世名篇,自己都謄抄過三次的,居然卻是源自於這首詞?這能讓柳永誇讚不已還自己抄到牆上反覆琢磨的,那絕對是上乘佳作!看來是自己走眼了。

這首無名氏的詞,卻讓柳永讚不絕口,讓皇帝下旨尋人

徽宗皇帝不得不靜下心來重新品讀這首詞,一遍兩遍三遍,徽宗皇帝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臉上開始洋溢出笑容,手拍書案輕聲吟唱一番,不由得點頭稱讚道:“妙啊,果然妙極。”而後,便提筆謄抄,可到落款的時候卻發現這詞的作者不知道是誰,於是在之前送來的抄本上寫道:“此詞甚佳,不知何人作,查明奏來!”

這一下,皇帝御筆親書,等於是下了聖旨,下面的人哪裡還敢怠慢,立刻四處尋訪這是何人所作,可惜,查訪了一個月也沒有消息,據說柳永也是從別人口中聽來的,張榜一月,也沒人認得,無奈之下,只得回覆徽宗皇帝,查不到何人所作,徽宗皇帝只好找出自己之前謄抄的作品,在作者那裡寫下了“無名氏”三個字。

這首無名氏的詞,卻讓柳永讚不絕口,讓皇帝下旨尋人

說完故事,還是來看看詞作本身妙在何處。這是一首書寫離別的詞作,開頭,寫的是兩個愛人久別重逢卻馬上又要分別的場景,作者再次握著女子的手,看見她傷心的眉眼皺成了一團,才剛剛相處了幾日,都還沒看夠呢,怎麼就忍心又呀分離,就好像讓至死不渝的鴛鴦形單影隻一般。這上闋,寫的是作者在旅途中對發生於不久前分別情景的回憶。

下闋就回到了現實,傍晚投宿到野外的鄉村驛站,卻一整夜的風雨交加,讓作者越發愁苦的失眠了一整夜,最後便是全詩的點睛之筆,窗外的芭蕉和窗裡的人是多麼相似啊,芭蕉書被連綿不盡的雨絲不斷擊打,而窗裡的人,卻被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反覆襲上心頭,這一滴滴打在芭蕉葉上的雨滴,分明就是敲打在心頭啊!

這首無名氏的詞,卻讓柳永讚不絕口,讓皇帝下旨尋人

全詞要表現的,就是一個“愁”字,為什麼愁,怎麼個愁法,到底愁到什麼地步,這是層層推進,也是互相映襯的,這詞好就好在,上闋寥寥數語,便清楚的寫明瞭乍聚還離時,男女雙方的表情,心情,離情,著墨不多,卻很深刻,就像一個煽情的電影片段呈現在眼前。而下闋,也僅用了一個比喻,便將內心的千愁萬緒清楚的放到了讀者的面前,就好似營造出了一個虛幻場景,你不深入進去,感受不明顯,一旦進去了,就會讓你一起跟著難受,跟著嘆息。

當然,這首詞到底有多好,能讓柳永和徽宗皇帝這樣的鑑賞大家都讚不絕口,恕老文我才疏學淺,也只能略知這一二,其它的,還需要各位自己去細細品讀體會了!

——老文(文俊壹)——老文說詩

這首無名氏的詞,卻讓柳永讚不絕口,讓皇帝下旨尋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