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1879 年秋天,有一名西班牙貴族帶著女兒開始了一次小小的探險。他的領地位於西班牙北部坎塔布里亞地區的聖米格爾橋,離那裡不遠有一個叫作“阿爾塔米拉”的巖洞。

“阿爾塔米拉”的意思就是“史前穴居人”或者“亞當之前的人類”的居住地,因為之前在那裡發現過史前遺蹟。

這位貴族叫作馬塞利諾·桑斯·德·索圖歐拉(Marcelino Sanz de Sautuola),他的女兒瑪利亞當時還不到10 歲。

德·索圖歐拉是一名十分敏銳的考古愛好者,他很有信心在阿爾塔米拉巖洞裡發現些什麼。也許是散落四處的奇怪的動物骨頭,或者很久以前燒火的痕跡。小心仔細,再加上點兒運氣,一定會發現一些原始工具之類的東西。

"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1879 年秋天,有一名西班牙貴族帶著女兒開始了一次小小的探險。他的領地位於西班牙北部坎塔布里亞地區的聖米格爾橋,離那裡不遠有一個叫作“阿爾塔米拉”的巖洞。

“阿爾塔米拉”的意思就是“史前穴居人”或者“亞當之前的人類”的居住地,因為之前在那裡發現過史前遺蹟。

這位貴族叫作馬塞利諾·桑斯·德·索圖歐拉(Marcelino Sanz de Sautuola),他的女兒瑪利亞當時還不到10 歲。

德·索圖歐拉是一名十分敏銳的考古愛好者,他很有信心在阿爾塔米拉巖洞裡發現些什麼。也許是散落四處的奇怪的動物骨頭,或者很久以前燒火的痕跡。小心仔細,再加上點兒運氣,一定會發現一些原始工具之類的東西。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德·索圖歐拉與瑪利亞一起進入巖洞之後,他趴在地上藉著燈籠的亮光開始仔細查看。巖洞裡雖然又溼又冷,但是相當寬敞。

當父親在地上東戳戳、西刮刮的時候,瑪利亞開始了自己的小小探險。不久之後,阿爾塔米拉巖洞的黑暗被孩子驚訝的叫喊聲劃破。

“看啊,爸爸,公牛!”

這個小女孩是看見阿爾塔米拉巖洞史前巖畫的第一個現代人。

"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1879 年秋天,有一名西班牙貴族帶著女兒開始了一次小小的探險。他的領地位於西班牙北部坎塔布里亞地區的聖米格爾橋,離那裡不遠有一個叫作“阿爾塔米拉”的巖洞。

“阿爾塔米拉”的意思就是“史前穴居人”或者“亞當之前的人類”的居住地,因為之前在那裡發現過史前遺蹟。

這位貴族叫作馬塞利諾·桑斯·德·索圖歐拉(Marcelino Sanz de Sautuola),他的女兒瑪利亞當時還不到10 歲。

德·索圖歐拉是一名十分敏銳的考古愛好者,他很有信心在阿爾塔米拉巖洞裡發現些什麼。也許是散落四處的奇怪的動物骨頭,或者很久以前燒火的痕跡。小心仔細,再加上點兒運氣,一定會發現一些原始工具之類的東西。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德·索圖歐拉與瑪利亞一起進入巖洞之後,他趴在地上藉著燈籠的亮光開始仔細查看。巖洞裡雖然又溼又冷,但是相當寬敞。

當父親在地上東戳戳、西刮刮的時候,瑪利亞開始了自己的小小探險。不久之後,阿爾塔米拉巖洞的黑暗被孩子驚訝的叫喊聲劃破。

“看啊,爸爸,公牛!”

這個小女孩是看見阿爾塔米拉巖洞史前巖畫的第一個現代人。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巖壁上畫的動物其實是原牛,一種已經滅絕了數千年的野牛。巖畫中成群的原牛,或站或臥,或駐足凝視,或撒蹄奔跑。原牛旁邊還有其他四足野獸:馬、羊,還有野豬。

德·索圖歐拉盯著女兒發現的巖畫,一時之間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的直覺告訴自己這些巖畫非常古老。不過他也不只是依賴直覺:之前在巖洞裡發現的東西都屬於石器時代,或者用考古學術語來說,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35000—10000 年前)。

這位紳士沒有浪費一點兒時間,立刻把他的發現公之於世。消息轟動一時,我們現在也應該想象得到當時的盛況。

為了更好地保護巖畫,現在參觀者只能夠進入後來複製的巖洞。注視著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巖畫,參觀者很快就會發現“繪畫”一詞顯然不足以形容它們。岩石不平整的曲面微妙地與畫面融為一體,呈現出質感十足、相當立體的動物形象。野牛寬大的肩膀在幽暗的光線中隱隱浮現。

雖然巖畫中的野牛已經滅絕,我們無從知曉它們真正的樣子,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驚歎當時的“藝術家”觀察之仔細。它們在草原上如何站立,如何躺倒,或者受傷之時如何倒下——我們必須說,阿爾塔米拉巖畫非常令人歎服。

"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1879 年秋天,有一名西班牙貴族帶著女兒開始了一次小小的探險。他的領地位於西班牙北部坎塔布里亞地區的聖米格爾橋,離那裡不遠有一個叫作“阿爾塔米拉”的巖洞。

“阿爾塔米拉”的意思就是“史前穴居人”或者“亞當之前的人類”的居住地,因為之前在那裡發現過史前遺蹟。

這位貴族叫作馬塞利諾·桑斯·德·索圖歐拉(Marcelino Sanz de Sautuola),他的女兒瑪利亞當時還不到10 歲。

德·索圖歐拉是一名十分敏銳的考古愛好者,他很有信心在阿爾塔米拉巖洞裡發現些什麼。也許是散落四處的奇怪的動物骨頭,或者很久以前燒火的痕跡。小心仔細,再加上點兒運氣,一定會發現一些原始工具之類的東西。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德·索圖歐拉與瑪利亞一起進入巖洞之後,他趴在地上藉著燈籠的亮光開始仔細查看。巖洞裡雖然又溼又冷,但是相當寬敞。

當父親在地上東戳戳、西刮刮的時候,瑪利亞開始了自己的小小探險。不久之後,阿爾塔米拉巖洞的黑暗被孩子驚訝的叫喊聲劃破。

“看啊,爸爸,公牛!”

這個小女孩是看見阿爾塔米拉巖洞史前巖畫的第一個現代人。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巖壁上畫的動物其實是原牛,一種已經滅絕了數千年的野牛。巖畫中成群的原牛,或站或臥,或駐足凝視,或撒蹄奔跑。原牛旁邊還有其他四足野獸:馬、羊,還有野豬。

德·索圖歐拉盯著女兒發現的巖畫,一時之間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的直覺告訴自己這些巖畫非常古老。不過他也不只是依賴直覺:之前在巖洞裡發現的東西都屬於石器時代,或者用考古學術語來說,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35000—10000 年前)。

這位紳士沒有浪費一點兒時間,立刻把他的發現公之於世。消息轟動一時,我們現在也應該想象得到當時的盛況。

為了更好地保護巖畫,現在參觀者只能夠進入後來複製的巖洞。注視著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巖畫,參觀者很快就會發現“繪畫”一詞顯然不足以形容它們。岩石不平整的曲面微妙地與畫面融為一體,呈現出質感十足、相當立體的動物形象。野牛寬大的肩膀在幽暗的光線中隱隱浮現。

雖然巖畫中的野牛已經滅絕,我們無從知曉它們真正的樣子,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驚歎當時的“藝術家”觀察之仔細。它們在草原上如何站立,如何躺倒,或者受傷之時如何倒下——我們必須說,阿爾塔米拉巖畫非常令人歎服。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巖畫局部細節,約公元前11000 年

巖畫的色彩也令人難忘:主要是紅色和黑色,但色調的變化也包括了褐色、紫色、黃色、粉色和白色。由各種天然礦物成分構成的鮮豔顏料為畫面賦予了張力十足的質樸內涵。

總而言之,這些巖畫實在太好了,簡直不能相信它們真的來自石器時代。

據當時的考古學家所知,還沒有任何其他史前遺蹟可以匹敵阿爾塔米拉巖畫的規模和精美程度。有一種說法出現了,認為這些巖畫是羅馬帝國佔領伊比利亞半島的時候完成的。一年之後,更為惡毒的流言甚囂塵上。有人說看見過一名藝術家走進巖洞(德·索圖歐拉曾經委託他把洞頂的巖畫複製下來),那些巖畫是他畫的。

無論在自己的家鄉還是在海外,德·索圖歐拉發現自己被當成騙子,人們嘲弄他,指責他一手策劃了整個騙局。他在1888年去世的時候幾乎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失望至極。

阿爾塔米拉巖畫顏料的放射性碳年代測定的結果表明瑪利亞和德·索圖歐拉發現的巖畫距今大約13300 到14900 年,或多或少證明了德·索圖歐拉在1879年對巖畫的年代做出的估計。然而,對巖畫感到驚訝是可以理解的,但當時大家為什麼不願意相信他?

答案是,阿爾塔米拉巖畫不符合當時大眾普遍接受的關於人類起源和發展的科學觀點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進化論——該過程通常被總結為“適者生存”,如果進化確實遵循“適者生存”的進程,那麼人類應當是沿著不斷上升的發展軌跡瞭解並掌握世界的,順理成章的推論就是在數千年前的人類——一定先天愚昧、無知、落後。

在發現阿爾塔米拉巖畫的那個年代,大多數人想象中的典型“洞穴人”是某種毛髮蓬蓬、前額塌陷的生物,指關節成天在地上磨蹭,手像是粗笨的木頭疙瘩。

"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1879 年秋天,有一名西班牙貴族帶著女兒開始了一次小小的探險。他的領地位於西班牙北部坎塔布里亞地區的聖米格爾橋,離那裡不遠有一個叫作“阿爾塔米拉”的巖洞。

“阿爾塔米拉”的意思就是“史前穴居人”或者“亞當之前的人類”的居住地,因為之前在那裡發現過史前遺蹟。

這位貴族叫作馬塞利諾·桑斯·德·索圖歐拉(Marcelino Sanz de Sautuola),他的女兒瑪利亞當時還不到10 歲。

德·索圖歐拉是一名十分敏銳的考古愛好者,他很有信心在阿爾塔米拉巖洞裡發現些什麼。也許是散落四處的奇怪的動物骨頭,或者很久以前燒火的痕跡。小心仔細,再加上點兒運氣,一定會發現一些原始工具之類的東西。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德·索圖歐拉與瑪利亞一起進入巖洞之後,他趴在地上藉著燈籠的亮光開始仔細查看。巖洞裡雖然又溼又冷,但是相當寬敞。

當父親在地上東戳戳、西刮刮的時候,瑪利亞開始了自己的小小探險。不久之後,阿爾塔米拉巖洞的黑暗被孩子驚訝的叫喊聲劃破。

“看啊,爸爸,公牛!”

這個小女孩是看見阿爾塔米拉巖洞史前巖畫的第一個現代人。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巖壁上畫的動物其實是原牛,一種已經滅絕了數千年的野牛。巖畫中成群的原牛,或站或臥,或駐足凝視,或撒蹄奔跑。原牛旁邊還有其他四足野獸:馬、羊,還有野豬。

德·索圖歐拉盯著女兒發現的巖畫,一時之間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的直覺告訴自己這些巖畫非常古老。不過他也不只是依賴直覺:之前在巖洞裡發現的東西都屬於石器時代,或者用考古學術語來說,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35000—10000 年前)。

這位紳士沒有浪費一點兒時間,立刻把他的發現公之於世。消息轟動一時,我們現在也應該想象得到當時的盛況。

為了更好地保護巖畫,現在參觀者只能夠進入後來複製的巖洞。注視著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巖畫,參觀者很快就會發現“繪畫”一詞顯然不足以形容它們。岩石不平整的曲面微妙地與畫面融為一體,呈現出質感十足、相當立體的動物形象。野牛寬大的肩膀在幽暗的光線中隱隱浮現。

雖然巖畫中的野牛已經滅絕,我們無從知曉它們真正的樣子,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驚歎當時的“藝術家”觀察之仔細。它們在草原上如何站立,如何躺倒,或者受傷之時如何倒下——我們必須說,阿爾塔米拉巖畫非常令人歎服。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巖畫局部細節,約公元前11000 年

巖畫的色彩也令人難忘:主要是紅色和黑色,但色調的變化也包括了褐色、紫色、黃色、粉色和白色。由各種天然礦物成分構成的鮮豔顏料為畫面賦予了張力十足的質樸內涵。

總而言之,這些巖畫實在太好了,簡直不能相信它們真的來自石器時代。

據當時的考古學家所知,還沒有任何其他史前遺蹟可以匹敵阿爾塔米拉巖畫的規模和精美程度。有一種說法出現了,認為這些巖畫是羅馬帝國佔領伊比利亞半島的時候完成的。一年之後,更為惡毒的流言甚囂塵上。有人說看見過一名藝術家走進巖洞(德·索圖歐拉曾經委託他把洞頂的巖畫複製下來),那些巖畫是他畫的。

無論在自己的家鄉還是在海外,德·索圖歐拉發現自己被當成騙子,人們嘲弄他,指責他一手策劃了整個騙局。他在1888年去世的時候幾乎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失望至極。

阿爾塔米拉巖畫顏料的放射性碳年代測定的結果表明瑪利亞和德·索圖歐拉發現的巖畫距今大約13300 到14900 年,或多或少證明了德·索圖歐拉在1879年對巖畫的年代做出的估計。然而,對巖畫感到驚訝是可以理解的,但當時大家為什麼不願意相信他?

答案是,阿爾塔米拉巖畫不符合當時大眾普遍接受的關於人類起源和發展的科學觀點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進化論——該過程通常被總結為“適者生存”,如果進化確實遵循“適者生存”的進程,那麼人類應當是沿著不斷上升的發展軌跡瞭解並掌握世界的,順理成章的推論就是在數千年前的人類——一定先天愚昧、無知、落後。

在發現阿爾塔米拉巖畫的那個年代,大多數人想象中的典型“洞穴人”是某種毛髮蓬蓬、前額塌陷的生物,指關節成天在地上磨蹭,手像是粗笨的木頭疙瘩。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這種野蠻人或許會為了填飽肚子追獵野牛,但肯定不會以嫻熟的手法描繪它們,更何況還在畫面中表露出細緻而又敏銳的氣息——這麼高級的審美能力豈不是顛覆了之前對於野蠻人的想象?

這就是正統觀點的邏輯。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巖畫——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法國巖洞巖畫——被發現,即使是最頑固不化的人也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觀點了。比如,1901 年,在佩裡戈爾地區萊塞濟附近發現的兩個重要遺址——萊斯孔巴萊勒巖洞和豐德高姆巖洞——都被證明是真的。

當年夏天,卡爾塔伊克與同在蒙託邦參加一個科學研討會的代表們一起參觀了那裡的幾個巖洞。他們達成了一致意見:史前時期確實存在藝術,對它的科學性探索才剛剛開始。

在法國發現的巖洞中不但有巖畫,而且還有浮雕。1909 年在萊塞濟附近的“白角”巖洞發現了雕刻著動物形象的“飾帶”,在比利牛斯山蒂多杜貝爾一處很深的洞穴的盡頭還發現了兩件野牛的泥塑。

發現巖洞的過程大都頗具戲劇性。1940 年,在蒙蒂尼亞克附近的拉斯科,幾名小男生為了尋找一條丟失的狗發現了巖洞裡描繪獸群的壯觀巖畫。

"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1879 年秋天,有一名西班牙貴族帶著女兒開始了一次小小的探險。他的領地位於西班牙北部坎塔布里亞地區的聖米格爾橋,離那裡不遠有一個叫作“阿爾塔米拉”的巖洞。

“阿爾塔米拉”的意思就是“史前穴居人”或者“亞當之前的人類”的居住地,因為之前在那裡發現過史前遺蹟。

這位貴族叫作馬塞利諾·桑斯·德·索圖歐拉(Marcelino Sanz de Sautuola),他的女兒瑪利亞當時還不到10 歲。

德·索圖歐拉是一名十分敏銳的考古愛好者,他很有信心在阿爾塔米拉巖洞裡發現些什麼。也許是散落四處的奇怪的動物骨頭,或者很久以前燒火的痕跡。小心仔細,再加上點兒運氣,一定會發現一些原始工具之類的東西。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德·索圖歐拉與瑪利亞一起進入巖洞之後,他趴在地上藉著燈籠的亮光開始仔細查看。巖洞裡雖然又溼又冷,但是相當寬敞。

當父親在地上東戳戳、西刮刮的時候,瑪利亞開始了自己的小小探險。不久之後,阿爾塔米拉巖洞的黑暗被孩子驚訝的叫喊聲劃破。

“看啊,爸爸,公牛!”

這個小女孩是看見阿爾塔米拉巖洞史前巖畫的第一個現代人。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巖壁上畫的動物其實是原牛,一種已經滅絕了數千年的野牛。巖畫中成群的原牛,或站或臥,或駐足凝視,或撒蹄奔跑。原牛旁邊還有其他四足野獸:馬、羊,還有野豬。

德·索圖歐拉盯著女兒發現的巖畫,一時之間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的直覺告訴自己這些巖畫非常古老。不過他也不只是依賴直覺:之前在巖洞裡發現的東西都屬於石器時代,或者用考古學術語來說,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35000—10000 年前)。

這位紳士沒有浪費一點兒時間,立刻把他的發現公之於世。消息轟動一時,我們現在也應該想象得到當時的盛況。

為了更好地保護巖畫,現在參觀者只能夠進入後來複製的巖洞。注視著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巖畫,參觀者很快就會發現“繪畫”一詞顯然不足以形容它們。岩石不平整的曲面微妙地與畫面融為一體,呈現出質感十足、相當立體的動物形象。野牛寬大的肩膀在幽暗的光線中隱隱浮現。

雖然巖畫中的野牛已經滅絕,我們無從知曉它們真正的樣子,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驚歎當時的“藝術家”觀察之仔細。它們在草原上如何站立,如何躺倒,或者受傷之時如何倒下——我們必須說,阿爾塔米拉巖畫非常令人歎服。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巖畫局部細節,約公元前11000 年

巖畫的色彩也令人難忘:主要是紅色和黑色,但色調的變化也包括了褐色、紫色、黃色、粉色和白色。由各種天然礦物成分構成的鮮豔顏料為畫面賦予了張力十足的質樸內涵。

總而言之,這些巖畫實在太好了,簡直不能相信它們真的來自石器時代。

據當時的考古學家所知,還沒有任何其他史前遺蹟可以匹敵阿爾塔米拉巖畫的規模和精美程度。有一種說法出現了,認為這些巖畫是羅馬帝國佔領伊比利亞半島的時候完成的。一年之後,更為惡毒的流言甚囂塵上。有人說看見過一名藝術家走進巖洞(德·索圖歐拉曾經委託他把洞頂的巖畫複製下來),那些巖畫是他畫的。

無論在自己的家鄉還是在海外,德·索圖歐拉發現自己被當成騙子,人們嘲弄他,指責他一手策劃了整個騙局。他在1888年去世的時候幾乎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失望至極。

阿爾塔米拉巖畫顏料的放射性碳年代測定的結果表明瑪利亞和德·索圖歐拉發現的巖畫距今大約13300 到14900 年,或多或少證明了德·索圖歐拉在1879年對巖畫的年代做出的估計。然而,對巖畫感到驚訝是可以理解的,但當時大家為什麼不願意相信他?

答案是,阿爾塔米拉巖畫不符合當時大眾普遍接受的關於人類起源和發展的科學觀點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進化論——該過程通常被總結為“適者生存”,如果進化確實遵循“適者生存”的進程,那麼人類應當是沿著不斷上升的發展軌跡瞭解並掌握世界的,順理成章的推論就是在數千年前的人類——一定先天愚昧、無知、落後。

在發現阿爾塔米拉巖畫的那個年代,大多數人想象中的典型“洞穴人”是某種毛髮蓬蓬、前額塌陷的生物,指關節成天在地上磨蹭,手像是粗笨的木頭疙瘩。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這種野蠻人或許會為了填飽肚子追獵野牛,但肯定不會以嫻熟的手法描繪它們,更何況還在畫面中表露出細緻而又敏銳的氣息——這麼高級的審美能力豈不是顛覆了之前對於野蠻人的想象?

這就是正統觀點的邏輯。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巖畫——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法國巖洞巖畫——被發現,即使是最頑固不化的人也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觀點了。比如,1901 年,在佩裡戈爾地區萊塞濟附近發現的兩個重要遺址——萊斯孔巴萊勒巖洞和豐德高姆巖洞——都被證明是真的。

當年夏天,卡爾塔伊克與同在蒙託邦參加一個科學研討會的代表們一起參觀了那裡的幾個巖洞。他們達成了一致意見:史前時期確實存在藝術,對它的科學性探索才剛剛開始。

在法國發現的巖洞中不但有巖畫,而且還有浮雕。1909 年在萊塞濟附近的“白角”巖洞發現了雕刻著動物形象的“飾帶”,在比利牛斯山蒂多杜貝爾一處很深的洞穴的盡頭還發現了兩件野牛的泥塑。

發現巖洞的過程大都頗具戲劇性。1940 年,在蒙蒂尼亞克附近的拉斯科,幾名小男生為了尋找一條丟失的狗發現了巖洞裡描繪獸群的壯觀巖畫。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法國蒙蒂尼亞克附近的拉斯科巖洞的“野牛沙龍”的局部細節,約公元前18000年

20 世紀最傑出的藝術家畢加索可能在1941 年去過當時剛剛被發現的拉斯科巖洞。後來他心懷敬畏甚至有些懊惱地評論道:“我們這麼多年什麼都沒學到!”

因為石器時代拉斯科的佚名繪畫者已經神奇地“預見”到了現代“文明”社會藝術的目標和成就。

更為離奇的是(在畢加索看來),拉斯科巖畫裡最顯眼的動物就是公牛。畢加索喜歡畫公牛,他童年最早的畫裡就有一幅畫的是公牛。此外,有一些拉斯科巖畫運用粗黑的輪廓線突出了動物的形象。

我們都會有畢加索那樣的感受。我們也許無法識別出巖畫中的野牛、羊或者猛獁的確切種屬,然而就像身處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小瑪利亞一樣,我們可以毫不困難地領會到遠古藝術家所要傳達的東西。

因此我們自然而然地想要為人類最早的藝術家的創作賦予更多的意義,假設他們的目的是追求畫畫的純粹快樂。

"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1879 年秋天,有一名西班牙貴族帶著女兒開始了一次小小的探險。他的領地位於西班牙北部坎塔布里亞地區的聖米格爾橋,離那裡不遠有一個叫作“阿爾塔米拉”的巖洞。

“阿爾塔米拉”的意思就是“史前穴居人”或者“亞當之前的人類”的居住地,因為之前在那裡發現過史前遺蹟。

這位貴族叫作馬塞利諾·桑斯·德·索圖歐拉(Marcelino Sanz de Sautuola),他的女兒瑪利亞當時還不到10 歲。

德·索圖歐拉是一名十分敏銳的考古愛好者,他很有信心在阿爾塔米拉巖洞裡發現些什麼。也許是散落四處的奇怪的動物骨頭,或者很久以前燒火的痕跡。小心仔細,再加上點兒運氣,一定會發現一些原始工具之類的東西。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德·索圖歐拉與瑪利亞一起進入巖洞之後,他趴在地上藉著燈籠的亮光開始仔細查看。巖洞裡雖然又溼又冷,但是相當寬敞。

當父親在地上東戳戳、西刮刮的時候,瑪利亞開始了自己的小小探險。不久之後,阿爾塔米拉巖洞的黑暗被孩子驚訝的叫喊聲劃破。

“看啊,爸爸,公牛!”

這個小女孩是看見阿爾塔米拉巖洞史前巖畫的第一個現代人。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巖壁上畫的動物其實是原牛,一種已經滅絕了數千年的野牛。巖畫中成群的原牛,或站或臥,或駐足凝視,或撒蹄奔跑。原牛旁邊還有其他四足野獸:馬、羊,還有野豬。

德·索圖歐拉盯著女兒發現的巖畫,一時之間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的直覺告訴自己這些巖畫非常古老。不過他也不只是依賴直覺:之前在巖洞裡發現的東西都屬於石器時代,或者用考古學術語來說,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35000—10000 年前)。

這位紳士沒有浪費一點兒時間,立刻把他的發現公之於世。消息轟動一時,我們現在也應該想象得到當時的盛況。

為了更好地保護巖畫,現在參觀者只能夠進入後來複製的巖洞。注視著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巖畫,參觀者很快就會發現“繪畫”一詞顯然不足以形容它們。岩石不平整的曲面微妙地與畫面融為一體,呈現出質感十足、相當立體的動物形象。野牛寬大的肩膀在幽暗的光線中隱隱浮現。

雖然巖畫中的野牛已經滅絕,我們無從知曉它們真正的樣子,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驚歎當時的“藝術家”觀察之仔細。它們在草原上如何站立,如何躺倒,或者受傷之時如何倒下——我們必須說,阿爾塔米拉巖畫非常令人歎服。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巖畫局部細節,約公元前11000 年

巖畫的色彩也令人難忘:主要是紅色和黑色,但色調的變化也包括了褐色、紫色、黃色、粉色和白色。由各種天然礦物成分構成的鮮豔顏料為畫面賦予了張力十足的質樸內涵。

總而言之,這些巖畫實在太好了,簡直不能相信它們真的來自石器時代。

據當時的考古學家所知,還沒有任何其他史前遺蹟可以匹敵阿爾塔米拉巖畫的規模和精美程度。有一種說法出現了,認為這些巖畫是羅馬帝國佔領伊比利亞半島的時候完成的。一年之後,更為惡毒的流言甚囂塵上。有人說看見過一名藝術家走進巖洞(德·索圖歐拉曾經委託他把洞頂的巖畫複製下來),那些巖畫是他畫的。

無論在自己的家鄉還是在海外,德·索圖歐拉發現自己被當成騙子,人們嘲弄他,指責他一手策劃了整個騙局。他在1888年去世的時候幾乎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失望至極。

阿爾塔米拉巖畫顏料的放射性碳年代測定的結果表明瑪利亞和德·索圖歐拉發現的巖畫距今大約13300 到14900 年,或多或少證明了德·索圖歐拉在1879年對巖畫的年代做出的估計。然而,對巖畫感到驚訝是可以理解的,但當時大家為什麼不願意相信他?

答案是,阿爾塔米拉巖畫不符合當時大眾普遍接受的關於人類起源和發展的科學觀點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進化論——該過程通常被總結為“適者生存”,如果進化確實遵循“適者生存”的進程,那麼人類應當是沿著不斷上升的發展軌跡瞭解並掌握世界的,順理成章的推論就是在數千年前的人類——一定先天愚昧、無知、落後。

在發現阿爾塔米拉巖畫的那個年代,大多數人想象中的典型“洞穴人”是某種毛髮蓬蓬、前額塌陷的生物,指關節成天在地上磨蹭,手像是粗笨的木頭疙瘩。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這種野蠻人或許會為了填飽肚子追獵野牛,但肯定不會以嫻熟的手法描繪它們,更何況還在畫面中表露出細緻而又敏銳的氣息——這麼高級的審美能力豈不是顛覆了之前對於野蠻人的想象?

這就是正統觀點的邏輯。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巖畫——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法國巖洞巖畫——被發現,即使是最頑固不化的人也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觀點了。比如,1901 年,在佩裡戈爾地區萊塞濟附近發現的兩個重要遺址——萊斯孔巴萊勒巖洞和豐德高姆巖洞——都被證明是真的。

當年夏天,卡爾塔伊克與同在蒙託邦參加一個科學研討會的代表們一起參觀了那裡的幾個巖洞。他們達成了一致意見:史前時期確實存在藝術,對它的科學性探索才剛剛開始。

在法國發現的巖洞中不但有巖畫,而且還有浮雕。1909 年在萊塞濟附近的“白角”巖洞發現了雕刻著動物形象的“飾帶”,在比利牛斯山蒂多杜貝爾一處很深的洞穴的盡頭還發現了兩件野牛的泥塑。

發現巖洞的過程大都頗具戲劇性。1940 年,在蒙蒂尼亞克附近的拉斯科,幾名小男生為了尋找一條丟失的狗發現了巖洞裡描繪獸群的壯觀巖畫。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法國蒙蒂尼亞克附近的拉斯科巖洞的“野牛沙龍”的局部細節,約公元前18000年

20 世紀最傑出的藝術家畢加索可能在1941 年去過當時剛剛被發現的拉斯科巖洞。後來他心懷敬畏甚至有些懊惱地評論道:“我們這麼多年什麼都沒學到!”

因為石器時代拉斯科的佚名繪畫者已經神奇地“預見”到了現代“文明”社會藝術的目標和成就。

更為離奇的是(在畢加索看來),拉斯科巖畫裡最顯眼的動物就是公牛。畢加索喜歡畫公牛,他童年最早的畫裡就有一幅畫的是公牛。此外,有一些拉斯科巖畫運用粗黑的輪廓線突出了動物的形象。

我們都會有畢加索那樣的感受。我們也許無法識別出巖畫中的野牛、羊或者猛獁的確切種屬,然而就像身處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小瑪利亞一樣,我們可以毫不困難地領會到遠古藝術家所要傳達的東西。

因此我們自然而然地想要為人類最早的藝術家的創作賦予更多的意義,假設他們的目的是追求畫畫的純粹快樂。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古希臘哲學家認為這種快樂是人類“喜愛模仿”的天性的顯著特徵之一——享受再現的每一步過程以及每一個結果:如果真的靠近一頭獅子或者一條蛇,我們會害怕,但是栩栩如生的獅子或者蛇的圖畫帶給我們的卻是愉悅。為什麼要假設舊石器時代的祖先與我們會有不同的感受呢?

“巖畫是為了藝術而藝術的結果”,這種簡單明瞭的說法相當有魅力。

因此可以把拉斯科巖洞想象為畫廊或者沙龍,它就是觀賞技藝高超的藝人的作品的場所。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測舊石器時代歐洲的日常生活並不十分艱難,充裕的食物唾手可得,這樣藝人才有閒暇從事創作。

然而,這個理論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大量的考古發現——包括世界各地數不清的無法確定年代的巖畫——表明巖畫的題材對象非常有限。巖畫中反覆出現的就是那幾種動物。

很少出現人的形象,即使有,也很少像動物那樣受到相同的對待。舊石器時代的藝術家只是選擇呈現周遭環境中的美好事物嗎?那麼,為什麼沒有留下主題更加多樣的巖畫呢?例如樹木、花朵、太陽、星辰。

“為藝術而藝術”的理論遇到的更大問題在於很大比例的舊石器時代巖畫看起來並不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其中出現了幾何形狀,還有點和線組成的圖案。

這些記號不但獨立或者重複出現在特定的某些石壁上,而且還散佈在具體形象更為明確的畫面裡。

法國洛特地區壯觀的佩什梅爾勒巖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具有舊石器時代風格的動物形象,例如一對肚子圓滾滾的馬。然而,在它們的輪廓線條周圍還有許多深色的點。馬的形象已經夠完善了,這些看似多餘的點和線到底代表著什麼呢?

"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1879 年秋天,有一名西班牙貴族帶著女兒開始了一次小小的探險。他的領地位於西班牙北部坎塔布里亞地區的聖米格爾橋,離那裡不遠有一個叫作“阿爾塔米拉”的巖洞。

“阿爾塔米拉”的意思就是“史前穴居人”或者“亞當之前的人類”的居住地,因為之前在那裡發現過史前遺蹟。

這位貴族叫作馬塞利諾·桑斯·德·索圖歐拉(Marcelino Sanz de Sautuola),他的女兒瑪利亞當時還不到10 歲。

德·索圖歐拉是一名十分敏銳的考古愛好者,他很有信心在阿爾塔米拉巖洞裡發現些什麼。也許是散落四處的奇怪的動物骨頭,或者很久以前燒火的痕跡。小心仔細,再加上點兒運氣,一定會發現一些原始工具之類的東西。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德·索圖歐拉與瑪利亞一起進入巖洞之後,他趴在地上藉著燈籠的亮光開始仔細查看。巖洞裡雖然又溼又冷,但是相當寬敞。

當父親在地上東戳戳、西刮刮的時候,瑪利亞開始了自己的小小探險。不久之後,阿爾塔米拉巖洞的黑暗被孩子驚訝的叫喊聲劃破。

“看啊,爸爸,公牛!”

這個小女孩是看見阿爾塔米拉巖洞史前巖畫的第一個現代人。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巖壁上畫的動物其實是原牛,一種已經滅絕了數千年的野牛。巖畫中成群的原牛,或站或臥,或駐足凝視,或撒蹄奔跑。原牛旁邊還有其他四足野獸:馬、羊,還有野豬。

德·索圖歐拉盯著女兒發現的巖畫,一時之間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的直覺告訴自己這些巖畫非常古老。不過他也不只是依賴直覺:之前在巖洞裡發現的東西都屬於石器時代,或者用考古學術語來說,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35000—10000 年前)。

這位紳士沒有浪費一點兒時間,立刻把他的發現公之於世。消息轟動一時,我們現在也應該想象得到當時的盛況。

為了更好地保護巖畫,現在參觀者只能夠進入後來複製的巖洞。注視著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巖畫,參觀者很快就會發現“繪畫”一詞顯然不足以形容它們。岩石不平整的曲面微妙地與畫面融為一體,呈現出質感十足、相當立體的動物形象。野牛寬大的肩膀在幽暗的光線中隱隱浮現。

雖然巖畫中的野牛已經滅絕,我們無從知曉它們真正的樣子,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驚歎當時的“藝術家”觀察之仔細。它們在草原上如何站立,如何躺倒,或者受傷之時如何倒下——我們必須說,阿爾塔米拉巖畫非常令人歎服。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巖畫局部細節,約公元前11000 年

巖畫的色彩也令人難忘:主要是紅色和黑色,但色調的變化也包括了褐色、紫色、黃色、粉色和白色。由各種天然礦物成分構成的鮮豔顏料為畫面賦予了張力十足的質樸內涵。

總而言之,這些巖畫實在太好了,簡直不能相信它們真的來自石器時代。

據當時的考古學家所知,還沒有任何其他史前遺蹟可以匹敵阿爾塔米拉巖畫的規模和精美程度。有一種說法出現了,認為這些巖畫是羅馬帝國佔領伊比利亞半島的時候完成的。一年之後,更為惡毒的流言甚囂塵上。有人說看見過一名藝術家走進巖洞(德·索圖歐拉曾經委託他把洞頂的巖畫複製下來),那些巖畫是他畫的。

無論在自己的家鄉還是在海外,德·索圖歐拉發現自己被當成騙子,人們嘲弄他,指責他一手策劃了整個騙局。他在1888年去世的時候幾乎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失望至極。

阿爾塔米拉巖畫顏料的放射性碳年代測定的結果表明瑪利亞和德·索圖歐拉發現的巖畫距今大約13300 到14900 年,或多或少證明了德·索圖歐拉在1879年對巖畫的年代做出的估計。然而,對巖畫感到驚訝是可以理解的,但當時大家為什麼不願意相信他?

答案是,阿爾塔米拉巖畫不符合當時大眾普遍接受的關於人類起源和發展的科學觀點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進化論——該過程通常被總結為“適者生存”,如果進化確實遵循“適者生存”的進程,那麼人類應當是沿著不斷上升的發展軌跡瞭解並掌握世界的,順理成章的推論就是在數千年前的人類——一定先天愚昧、無知、落後。

在發現阿爾塔米拉巖畫的那個年代,大多數人想象中的典型“洞穴人”是某種毛髮蓬蓬、前額塌陷的生物,指關節成天在地上磨蹭,手像是粗笨的木頭疙瘩。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這種野蠻人或許會為了填飽肚子追獵野牛,但肯定不會以嫻熟的手法描繪它們,更何況還在畫面中表露出細緻而又敏銳的氣息——這麼高級的審美能力豈不是顛覆了之前對於野蠻人的想象?

這就是正統觀點的邏輯。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巖畫——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法國巖洞巖畫——被發現,即使是最頑固不化的人也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觀點了。比如,1901 年,在佩裡戈爾地區萊塞濟附近發現的兩個重要遺址——萊斯孔巴萊勒巖洞和豐德高姆巖洞——都被證明是真的。

當年夏天,卡爾塔伊克與同在蒙託邦參加一個科學研討會的代表們一起參觀了那裡的幾個巖洞。他們達成了一致意見:史前時期確實存在藝術,對它的科學性探索才剛剛開始。

在法國發現的巖洞中不但有巖畫,而且還有浮雕。1909 年在萊塞濟附近的“白角”巖洞發現了雕刻著動物形象的“飾帶”,在比利牛斯山蒂多杜貝爾一處很深的洞穴的盡頭還發現了兩件野牛的泥塑。

發現巖洞的過程大都頗具戲劇性。1940 年,在蒙蒂尼亞克附近的拉斯科,幾名小男生為了尋找一條丟失的狗發現了巖洞裡描繪獸群的壯觀巖畫。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法國蒙蒂尼亞克附近的拉斯科巖洞的“野牛沙龍”的局部細節,約公元前18000年

20 世紀最傑出的藝術家畢加索可能在1941 年去過當時剛剛被發現的拉斯科巖洞。後來他心懷敬畏甚至有些懊惱地評論道:“我們這麼多年什麼都沒學到!”

因為石器時代拉斯科的佚名繪畫者已經神奇地“預見”到了現代“文明”社會藝術的目標和成就。

更為離奇的是(在畢加索看來),拉斯科巖畫裡最顯眼的動物就是公牛。畢加索喜歡畫公牛,他童年最早的畫裡就有一幅畫的是公牛。此外,有一些拉斯科巖畫運用粗黑的輪廓線突出了動物的形象。

我們都會有畢加索那樣的感受。我們也許無法識別出巖畫中的野牛、羊或者猛獁的確切種屬,然而就像身處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小瑪利亞一樣,我們可以毫不困難地領會到遠古藝術家所要傳達的東西。

因此我們自然而然地想要為人類最早的藝術家的創作賦予更多的意義,假設他們的目的是追求畫畫的純粹快樂。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古希臘哲學家認為這種快樂是人類“喜愛模仿”的天性的顯著特徵之一——享受再現的每一步過程以及每一個結果:如果真的靠近一頭獅子或者一條蛇,我們會害怕,但是栩栩如生的獅子或者蛇的圖畫帶給我們的卻是愉悅。為什麼要假設舊石器時代的祖先與我們會有不同的感受呢?

“巖畫是為了藝術而藝術的結果”,這種簡單明瞭的說法相當有魅力。

因此可以把拉斯科巖洞想象為畫廊或者沙龍,它就是觀賞技藝高超的藝人的作品的場所。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測舊石器時代歐洲的日常生活並不十分艱難,充裕的食物唾手可得,這樣藝人才有閒暇從事創作。

然而,這個理論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大量的考古發現——包括世界各地數不清的無法確定年代的巖畫——表明巖畫的題材對象非常有限。巖畫中反覆出現的就是那幾種動物。

很少出現人的形象,即使有,也很少像動物那樣受到相同的對待。舊石器時代的藝術家只是選擇呈現周遭環境中的美好事物嗎?那麼,為什麼沒有留下主題更加多樣的巖畫呢?例如樹木、花朵、太陽、星辰。

“為藝術而藝術”的理論遇到的更大問題在於很大比例的舊石器時代巖畫看起來並不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其中出現了幾何形狀,還有點和線組成的圖案。

這些記號不但獨立或者重複出現在特定的某些石壁上,而且還散佈在具體形象更為明確的畫面裡。

法國洛特地區壯觀的佩什梅爾勒巖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具有舊石器時代風格的動物形象,例如一對肚子圓滾滾的馬。然而,在它們的輪廓線條周圍還有許多深色的點。馬的形象已經夠完善了,這些看似多餘的點和線到底代表著什麼呢?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法國佩什梅爾勒巖洞的“斑點馬”,約公元前20000 年

此外還有地點的問題。

阿爾塔米拉巖洞和拉斯科巖洞或許可以被認為是地下畫廊,但其中許多巖畫所在的位置實在不方便觀賞。狹窄的凹角和裂隙甚至對於當時的“藝術家”來說也很難到達,更別說想欣賞作品的人了。

此外,貝佐梅爾巖洞附近的勒康貝爾巖洞只能通過一道狹窄的石縫擠進去,然後匍匐前進;洞中根本沒有空間可以讓人舒舒服服地欣賞巖畫。


那麼,藝術究竟是如何起源、發展的呢?

9月11日晚,中國國家地理圖書副總編輯、資深出版人、《藝術創世記》策劃人 王瑞智,將在中信商學院,與我們一起聊聊藝術的祕密。詳解貫穿起人類想象力與創造力的一個個神奇瞬間,幫助我們深入理解,人類如何創造藝術,藝術又是如何塑造人類的。你將聽到:

一、藝術是怎麼“誕生”的?

1、一位中國先賢的“倡議”

2、案例:良渚、日本等

二、“東方寫意抽象,西方寫實具體”,是這樣的嗎?

1、古希臘雕塑的“不真實”:青銅A&B

2、宋徽宗的“寫實”:花鳥魚蟲

3、“褒衣博帶”的哥特Style

三、“授人與漁”的《藝術創世記》

"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1879 年秋天,有一名西班牙貴族帶著女兒開始了一次小小的探險。他的領地位於西班牙北部坎塔布里亞地區的聖米格爾橋,離那裡不遠有一個叫作“阿爾塔米拉”的巖洞。

“阿爾塔米拉”的意思就是“史前穴居人”或者“亞當之前的人類”的居住地,因為之前在那裡發現過史前遺蹟。

這位貴族叫作馬塞利諾·桑斯·德·索圖歐拉(Marcelino Sanz de Sautuola),他的女兒瑪利亞當時還不到10 歲。

德·索圖歐拉是一名十分敏銳的考古愛好者,他很有信心在阿爾塔米拉巖洞裡發現些什麼。也許是散落四處的奇怪的動物骨頭,或者很久以前燒火的痕跡。小心仔細,再加上點兒運氣,一定會發現一些原始工具之類的東西。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德·索圖歐拉與瑪利亞一起進入巖洞之後,他趴在地上藉著燈籠的亮光開始仔細查看。巖洞裡雖然又溼又冷,但是相當寬敞。

當父親在地上東戳戳、西刮刮的時候,瑪利亞開始了自己的小小探險。不久之後,阿爾塔米拉巖洞的黑暗被孩子驚訝的叫喊聲劃破。

“看啊,爸爸,公牛!”

這個小女孩是看見阿爾塔米拉巖洞史前巖畫的第一個現代人。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巖壁上畫的動物其實是原牛,一種已經滅絕了數千年的野牛。巖畫中成群的原牛,或站或臥,或駐足凝視,或撒蹄奔跑。原牛旁邊還有其他四足野獸:馬、羊,還有野豬。

德·索圖歐拉盯著女兒發現的巖畫,一時之間激動得說不出話來。他的直覺告訴自己這些巖畫非常古老。不過他也不只是依賴直覺:之前在巖洞裡發現的東西都屬於石器時代,或者用考古學術語來說,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35000—10000 年前)。

這位紳士沒有浪費一點兒時間,立刻把他的發現公之於世。消息轟動一時,我們現在也應該想象得到當時的盛況。

為了更好地保護巖畫,現在參觀者只能夠進入後來複製的巖洞。注視著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巖畫,參觀者很快就會發現“繪畫”一詞顯然不足以形容它們。岩石不平整的曲面微妙地與畫面融為一體,呈現出質感十足、相當立體的動物形象。野牛寬大的肩膀在幽暗的光線中隱隱浮現。

雖然巖畫中的野牛已經滅絕,我們無從知曉它們真正的樣子,但這並不妨礙我們驚歎當時的“藝術家”觀察之仔細。它們在草原上如何站立,如何躺倒,或者受傷之時如何倒下——我們必須說,阿爾塔米拉巖畫非常令人歎服。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巖畫局部細節,約公元前11000 年

巖畫的色彩也令人難忘:主要是紅色和黑色,但色調的變化也包括了褐色、紫色、黃色、粉色和白色。由各種天然礦物成分構成的鮮豔顏料為畫面賦予了張力十足的質樸內涵。

總而言之,這些巖畫實在太好了,簡直不能相信它們真的來自石器時代。

據當時的考古學家所知,還沒有任何其他史前遺蹟可以匹敵阿爾塔米拉巖畫的規模和精美程度。有一種說法出現了,認為這些巖畫是羅馬帝國佔領伊比利亞半島的時候完成的。一年之後,更為惡毒的流言甚囂塵上。有人說看見過一名藝術家走進巖洞(德·索圖歐拉曾經委託他把洞頂的巖畫複製下來),那些巖畫是他畫的。

無論在自己的家鄉還是在海外,德·索圖歐拉發現自己被當成騙子,人們嘲弄他,指責他一手策劃了整個騙局。他在1888年去世的時候幾乎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失望至極。

阿爾塔米拉巖畫顏料的放射性碳年代測定的結果表明瑪利亞和德·索圖歐拉發現的巖畫距今大約13300 到14900 年,或多或少證明了德·索圖歐拉在1879年對巖畫的年代做出的估計。然而,對巖畫感到驚訝是可以理解的,但當時大家為什麼不願意相信他?

答案是,阿爾塔米拉巖畫不符合當時大眾普遍接受的關於人類起源和發展的科學觀點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進化論——該過程通常被總結為“適者生存”,如果進化確實遵循“適者生存”的進程,那麼人類應當是沿著不斷上升的發展軌跡瞭解並掌握世界的,順理成章的推論就是在數千年前的人類——一定先天愚昧、無知、落後。

在發現阿爾塔米拉巖畫的那個年代,大多數人想象中的典型“洞穴人”是某種毛髮蓬蓬、前額塌陷的生物,指關節成天在地上磨蹭,手像是粗笨的木頭疙瘩。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這種野蠻人或許會為了填飽肚子追獵野牛,但肯定不會以嫻熟的手法描繪它們,更何況還在畫面中表露出細緻而又敏銳的氣息——這麼高級的審美能力豈不是顛覆了之前對於野蠻人的想象?

這就是正統觀點的邏輯。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巖畫——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法國巖洞巖畫——被發現,即使是最頑固不化的人也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觀點了。比如,1901 年,在佩裡戈爾地區萊塞濟附近發現的兩個重要遺址——萊斯孔巴萊勒巖洞和豐德高姆巖洞——都被證明是真的。

當年夏天,卡爾塔伊克與同在蒙託邦參加一個科學研討會的代表們一起參觀了那裡的幾個巖洞。他們達成了一致意見:史前時期確實存在藝術,對它的科學性探索才剛剛開始。

在法國發現的巖洞中不但有巖畫,而且還有浮雕。1909 年在萊塞濟附近的“白角”巖洞發現了雕刻著動物形象的“飾帶”,在比利牛斯山蒂多杜貝爾一處很深的洞穴的盡頭還發現了兩件野牛的泥塑。

發現巖洞的過程大都頗具戲劇性。1940 年,在蒙蒂尼亞克附近的拉斯科,幾名小男生為了尋找一條丟失的狗發現了巖洞裡描繪獸群的壯觀巖畫。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法國蒙蒂尼亞克附近的拉斯科巖洞的“野牛沙龍”的局部細節,約公元前18000年

20 世紀最傑出的藝術家畢加索可能在1941 年去過當時剛剛被發現的拉斯科巖洞。後來他心懷敬畏甚至有些懊惱地評論道:“我們這麼多年什麼都沒學到!”

因為石器時代拉斯科的佚名繪畫者已經神奇地“預見”到了現代“文明”社會藝術的目標和成就。

更為離奇的是(在畢加索看來),拉斯科巖畫裡最顯眼的動物就是公牛。畢加索喜歡畫公牛,他童年最早的畫裡就有一幅畫的是公牛。此外,有一些拉斯科巖畫運用粗黑的輪廓線突出了動物的形象。

我們都會有畢加索那樣的感受。我們也許無法識別出巖畫中的野牛、羊或者猛獁的確切種屬,然而就像身處阿爾塔米拉巖洞的小瑪利亞一樣,我們可以毫不困難地領會到遠古藝術家所要傳達的東西。

因此我們自然而然地想要為人類最早的藝術家的創作賦予更多的意義,假設他們的目的是追求畫畫的純粹快樂。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古希臘哲學家認為這種快樂是人類“喜愛模仿”的天性的顯著特徵之一——享受再現的每一步過程以及每一個結果:如果真的靠近一頭獅子或者一條蛇,我們會害怕,但是栩栩如生的獅子或者蛇的圖畫帶給我們的卻是愉悅。為什麼要假設舊石器時代的祖先與我們會有不同的感受呢?

“巖畫是為了藝術而藝術的結果”,這種簡單明瞭的說法相當有魅力。

因此可以把拉斯科巖洞想象為畫廊或者沙龍,它就是觀賞技藝高超的藝人的作品的場所。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測舊石器時代歐洲的日常生活並不十分艱難,充裕的食物唾手可得,這樣藝人才有閒暇從事創作。

然而,這個理論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大量的考古發現——包括世界各地數不清的無法確定年代的巖畫——表明巖畫的題材對象非常有限。巖畫中反覆出現的就是那幾種動物。

很少出現人的形象,即使有,也很少像動物那樣受到相同的對待。舊石器時代的藝術家只是選擇呈現周遭環境中的美好事物嗎?那麼,為什麼沒有留下主題更加多樣的巖畫呢?例如樹木、花朵、太陽、星辰。

“為藝術而藝術”的理論遇到的更大問題在於很大比例的舊石器時代巖畫看起來並不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其中出現了幾何形狀,還有點和線組成的圖案。

這些記號不但獨立或者重複出現在特定的某些石壁上,而且還散佈在具體形象更為明確的畫面裡。

法國洛特地區壯觀的佩什梅爾勒巖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具有舊石器時代風格的動物形象,例如一對肚子圓滾滾的馬。然而,在它們的輪廓線條周圍還有許多深色的點。馬的形象已經夠完善了,這些看似多餘的點和線到底代表著什麼呢?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法國佩什梅爾勒巖洞的“斑點馬”,約公元前20000 年

此外還有地點的問題。

阿爾塔米拉巖洞和拉斯科巖洞或許可以被認為是地下畫廊,但其中許多巖畫所在的位置實在不方便觀賞。狹窄的凹角和裂隙甚至對於當時的“藝術家”來說也很難到達,更別說想欣賞作品的人了。

此外,貝佐梅爾巖洞附近的勒康貝爾巖洞只能通過一道狹窄的石縫擠進去,然後匍匐前進;洞中根本沒有空間可以讓人舒舒服服地欣賞巖畫。


那麼,藝術究竟是如何起源、發展的呢?

9月11日晚,中國國家地理圖書副總編輯、資深出版人、《藝術創世記》策劃人 王瑞智,將在中信商學院,與我們一起聊聊藝術的祕密。詳解貫穿起人類想象力與創造力的一個個神奇瞬間,幫助我們深入理解,人類如何創造藝術,藝術又是如何塑造人類的。你將聽到:

一、藝術是怎麼“誕生”的?

1、一位中國先賢的“倡議”

2、案例:良渚、日本等

二、“東方寫意抽象,西方寫實具體”,是這樣的嗎?

1、古希臘雕塑的“不真實”:青銅A&B

2、宋徽宗的“寫實”:花鳥魚蟲

3、“褒衣博帶”的哥特Style

三、“授人與漁”的《藝術創世記》

來自遠古的衝擊:兩萬年前的壁畫,太精緻了

掃碼立即預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