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年間發生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農民大起義——太平天國運動。這個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雖然在清政府的鎮壓下失敗了,但給清廷以致命的打擊,使其從此走向衰亡之路。在太平天國中,有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就是創始人之一的翼王石達開。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主要領導人和叱吒風雲的戰將,在影視及文學作品中多被描寫成正面人物,但在史學界卻頗受爭議。爭論中,有的說他功大於過,有的說他過大於功,還有說他功過參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對於石達開的功過是非,筆者認為,應該遵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採取“其功不擴大,其過不加重”的方法,客觀而又實事求是的進行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公正合理,不失公允。下面讓我們就通過太平天國的發展,和石達開一生的作為來進行分析,對他做出正確的評價。

被曾國藩和左宗棠認為能力超群的石達開,為何結局如此悲慘

圖1 石達開(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今貴港市港北區

石達開,道光十一年(1831年)出生在廣西貴縣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他從小讀書兼做買賣,在當地算是一個有文化的青年。石達開喜歡習文練武,交結四方豪傑,1847年,他結識了來廣西傳教的洪秀全、馮雲山等人,萌發了反清思想並參加了“拜上帝會”。三年後,石達開率領四千多農民參加了“金田起義”,成為“左軍主將”。在同清軍作戰中,石達開身先士卒、英勇機智,立下赫赫戰功,“永安建制”時被封為“翼王五千歲”,晉升為太平軍的主要領導人。

1853年太平軍攻佔金陵(今南京),改名“天京”建立“太平天國”,石達開留京協助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管理政務和軍事。1854年太平天國為徹底推翻清政府,同時打通長江中下游水道,鞏固天京,進行了北伐和西征,石達開為西征軍主將。他不負眾望,多次戰勝清軍,佔領了安慶、九江、等要塞,為太平天國開闢了西線通道。1855年西征軍因缺少戰船,不能與“湘軍”正面交戰,石達開採用“引魚入網”和“分割圍殲”的戰術,大敗湘軍水師於江西湖口,致湘軍首領曾國藩投水自盡,被部下救起,免於一死。從此石達開名聲大噪,其軍隊從一萬多人發展到十萬之眾,太平天國西部軍事進入了全盛時期。

被曾國藩和左宗棠認為能力超群的石達開,為何結局如此悲慘

圖2 太平天國首邑南京天王府

1856年天京被清軍包圍,情況十分緊急,洪秀全急調石達開回京勤王,他星夜兼程來京,一舉搗毀了清軍的“江南大營”,使天京轉危為安。石達開離開西線,曾國藩得以喘息,他捲土重來又撲向太平軍。天京解圍後,石達開又回到西線安慶,抵禦湘軍東進,取到了節節勝利,進而又佔領了江西七府四十七縣。太平天國在其他戰場上也取得了輝煌戰果,進入了鼎盛時期。

同年9月,天京發生事變(史稱“天京內訌”),洪秀全命北王韋昌輝誅殺專橫跋扈的東王楊秀清。韋早對楊懷有仇恨,藉機大開殺戒,三萬多太平軍將士死於他手。洪秀全難以控制局面,立飭石達開回京戡亂。石達開回京後斥責韋昌輝濫殺無辜,韋以石“對東王袒護,欲殺之。”石達開聞信隻身逃離天京,在京的一家老小全部遇難。石達開同將士聯名呈奏天王,要求誅殺韋昌輝以平民憤。洪秀全為籠絡石達開,逐下令殺了韋昌輝,又宣石達開回京“提理政務”,並封為“聖神電通軍主將”。在石達開精心治理下,天京的秩序又逐漸恢復了正常。洪秀全見石達開深得人心,思生疑忌,恐再出楊秀清事件,逐封他的兩個哥哥為王,來節制石達開。史書記載:洪對石“終疑之,不授兵事,留城中不使出。”甚至“陰圖戕害之意”。

被曾國藩和左宗棠認為能力超群的石達開,為何結局如此悲慘

圖3 拜上帝會在玉璽中的體現

石達開得不到洪秀全的信任,於1857年5月“避難離京”,前往安慶。

9月,天王遣使召石達開回京,被他拒絕,但他還是派青年將領陳玉成、李秀成、韋俊等回京增援,自己帶領二十萬太平軍(一說是幾千人)離開安慶,另起鍋灶。

石達開離開安徽之後,仍然打著太平天國的旗號,隊伍逐漸擴大。他先進入江西,輾轉浙江、福建後又回到江西,所到之處都沒有建立可靠的根據地,與清軍流動作戰。1859年石達開進入湖南發動“寶慶會戰”,沒有成功,這使部下產生了動搖,逐紛紛離開他,回到了天京。石達開部隊減員嚴重,已不能同清軍大部隊作戰。

1861年石達開自廣西入湘,輾轉湘、黔、川三省,渡過金沙江後來到大渡河南岸的紫達地,準備北上佔領成都,稱霸四川。此時大渡河北岸還沒有清兵把守,尾追的清軍也沒有趕到。第二天天降大雨,三日不停,河水猛漲,無法渡河(一說因石為生子慶賀延誤渡河時間)。這時四川總督駱秉章已在對岸佈置好兵力,追兵也到達,形成包圍之勢。石達開幾次搶渡不成,糧草用盡,陷入絕境,他決定以保全剩餘將士的生命為條件與清軍談判(一說是詐降,圖東山再起)。駱秉章同意,先把四千太平軍遣散。6月27日,石達開帶領二千多將士去清營談判,駱秉章立馬變卦,先囚禁石達開,然後將二千多太平軍將士全部殺害。

被曾國藩和左宗棠認為能力超群的石達開,為何結局如此悲慘

圖4 太平天國的“天王詔書”

石達開押往成都受審,他慷慨陳詞,大義凜然,然後凌遲處死,英勇就義,時年三十二歲。石達開臨刑時“辭色不卑不亢,不做搖尾乞憐之語。”觀者嘆為“奇男子”,為後人所敬佩。

對於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其所處的時代和政治背景,客觀而又一分為二進行評價。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文過飾非。縱觀石達開的歷史,他在太平天國前、中期算得上是一位功勳卓著,政績斐然的忠臣良將,為太平天國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得到了史學界的肯定和公眾的認可。在曾國藩、左宗棠給清廷的奏摺中也可得到證實,“伏查賊渠以石……為最悍”。“石逆狡悍著聞,素得群賊之心,其才智出諸賊之上。”

被曾國藩和左宗棠認為能力超群的石達開,為何結局如此悲慘

圖5 太平天國官兵、士兵的圖像

然而,對於石達開1857年帶領部分太平軍脫離“天國”,另立山頭的做法仍存爭議。筆者認為,他出走後雖然打著太平天國的旗幟,標榜自己“吾當遠征報國,待異日成功歸林,已表愚忠耳。”這實際上已分裂和削弱了太平軍的力量,給太平天國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為其滅亡埋下了重大隱患。從這一點看,石達開應是太平天國的分裂者,甚至是“叛逆”。當然,石達開最後同清軍談判時“捨命保三軍”的做法雖然幼稚,乃不失大義之舉,應當予以肯定。

經過上述分析,我們對石達開的功過是非可以做出公正評判,因此對他“功過參半”的評價,筆者是頗有同感的。

文:穆炳森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