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四步,從0到1系統搭建企業內容營銷體系'

"

對於一般的企業到底如何搭建內容營銷體系,如何有效的實現內容的有效傳播?其實通過四個步驟就可以有效地實現系統的搭建。

"

對於一般的企業到底如何搭建內容營銷體系,如何有效的實現內容的有效傳播?其實通過四個步驟就可以有效地實現系統的搭建。

輕鬆四步,從0到1系統搭建企業內容營銷體系

說到內容營銷,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有點人云亦云,只知道名字而不知道到底是個什麼。

其實“內容營銷”的第一步應該是包含內容和營銷兩部分,“內容”是我們的企業、品牌、產品本身;而“營銷”就是有目的、有策略地包裝分發。所以“內容營銷”其實就是,有目的、有策略、有節奏地對企業、品牌、產品進行包裝分發,進而讓靜態的企業、品牌、產品形成動態的有效傳播和消費者認知。而內容營銷的目的就是實現讓受眾從知道到了解、認可的過程。

但是長久以來,很多企業在內容營銷上面是存在很多誤區和片面的,內容營銷的方法不是創造內容,而是挖掘延伸內容;而對於受眾來說,由於個人興趣、社交場景、工作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導致獲取的相關信息也是片面的。所以,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就需要系統性統籌規劃,進而消除雙方的壁壘。

那麼對於一般的企業到底如何搭建內容營銷體系,如何有效的實現內容的有效傳播,其實通過四個步驟就可以有效地實現系統的搭建。

挖掘梳理“內容”

一般來說,企業的營銷部門應該是最瞭解企業信息,那麼到底瞭解多少呢?

實際上,營銷的內容應該包三部分,即企業、品牌、產品,而這三個部分在內容的輸出上應該對應的是:社會責任、品類代表以及流量增長。而今天,我們暫時不討論輸出的部分,主要是挖掘的部分。

首先我們說“企業內容”,企業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1. 企業基本信息:企業定位、企業戰略、企業願景、企業產品及服務、企業經營情況;
  2. 企業文化信息:企業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團隊建設、領頭羊形象等。
  3. 企業形象信息:企業對外的展示形象、企業對內的展示形象等。

其次是“品牌內容”,品牌內容主要包括:

  1. 品牌的由來;
  2. 品牌的價值主張(企業倡導社會性主張、產品倡導功能性主張);
  3. 品牌戰略;
  4. 品牌利益;
  5. 品牌關係;
  6. 品牌個性;
  7. 品牌寫真。

最後是“產品內容”,這裡的產品主要指的是助力品牌產品,主要包括:

  1. 產品的基礎價值-賣點:模式、功能、技術、服務項;
  2. 產品的使用價值-買點:客戶利益、體驗感、便捷度;
  3. 產品的情感價值-關聯度:產品與消費者的情感連接點、產品代表哪一類社會群體,產品的體驗和應用的場景等。

當然,在對自身內容進行深度挖掘之後,還需要對自己所處的行業、行業地位以及競爭對手在哪裡,從而更加有效地進行內容的提煉與挖掘,這裡就不展開說明。

簡單來講主要包括四個部分:

  1. 行業信息:現階段行業的發展水平、行業熱議的話題、行業的主流內容、行業大V的焦點內容等。
  2. 競爭對手信息:競爭對手在做的內容、主推的產品及系列、他們的市場環境如何等。
  3. 市場信息:企業以及主推產品的市場容量、市場的關鍵信息、市場未來的發展空間等。
  4. 用戶信息:用戶在哪來、用戶的興趣點、用戶的話題點以及用戶的。

所以,其實內容的挖掘也是內容數據庫的建立,建立企業常態化的內容庫,所有對外的創意、設計、落地需要從數據庫出發,不斷強化用戶統一性識別。

找尋創作內容“生產者”

內容的梳理和挖掘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但是所有梳理挖掘出來的內容都只是個未經加工的原始素材,對於內容營銷來講是沒有任何價值,所以需要對已挖掘的素材進二次加工,即需要尋找創作生產“內容者”。

對於內容的生產加工,很多企業都是寄希望於新媒體編輯、市場文案能夠寫出一篇爆文。實際上,內容的創作是一個持續輸出的過程,更是集體的智慧與力量。所以,內容的生產是由四個視角的四類人共同完成。

第一類人:工作者

工作者,說的簡單一點是企業品牌營銷部門的文案、小編和員工,他們對公司、品牌、產品有著清晰的認識和了解,站在內部視角輸出和傳達自己想傳達的信息。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第三方廣告公司也算工作者,因為多數情況下他們的視角也會以甲方的視角為主。所以這一類人的主要的創作內容就是企業、品牌或者產品想向受眾傳播的內容。

第二類人:創作者

創作者,是企業、品牌或者產品所在行業的記者或者內容領袖,他們對所處的市場、行業有著深度的認知和理解。所以他們的內容創作主要集中在行業的解讀、模式的分析等各方面。而這一類人相對中立,內容的創作則主要集中在企業、產品或者品牌在行業的價值、影響力、專業度等方面,形成行業或者品類的代名詞。

第三類人:體驗者

體驗者,更多還是從產品層面來說,首當其衝的就是消費者,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滿足或者超越預期需求的正面評價和擁護,沒有滿足或者差強人意的進行適度的攻擊和放棄,他們的內容創作就會集中在產品的使用體驗評價、測評、互動等方面。

而對於企業而言,體驗者更大程度上是員工、員工家屬,他們是企業內容的最直接感知者,所以他們創作的是企業的幸福感與歸屬感,相對創作者而言更加感性和直接。

第四類人:旁觀者

旁觀者可能是對於產品或者企業、品牌有一定的接觸和認識,但是並沒有形成消費體驗,而是處於觀望的狀態,所以通常這類人是遊走於各個問題與答案之間,他們創作的內容是從產品功能體驗、包裝到企業實力等各類問題。

所以綜合來講:

  • 工作者輸出主觀性的功能、價值、故事等;
  • 創作者輸出行業的影響力、地位、模式等;
  • 體驗者輸出感受、感悟、使用技巧等;
  • 旁觀則輸出問題、疑慮等,再由以上三類進行回覆。

構建內容分發“機制”

基於內容生產者的創作差異和受眾獲取信息和內容不同,需要匹配對應的傳播渠道,這在品牌上又叫做接觸點的應用。

對於工作者而言,分發主要集中在官方媒體、自媒體、付費媒體三個版塊。

  1. 官方媒體:官方網站、官方宣傳手冊、官方宣傳片、官方空間以及企業工作人員。
  2. 自媒體:微信公眾號、微博、今日頭條、抖音、網易號、搜狐號、百度百家、企鵝號、UC大魚號等。
  3. 付費媒體:付費媒體就不展開來說,理論上,能夠看到的所有接觸點都可以成為付費媒體,只不過是價格的高低以及持有者會不會將它作為媒體銷售而已。

對於創作者,則主要為:行業媒體、門戶媒體、功能媒體。

  1. 行業媒體:比如房地產行業、汽車行業、大數據、AI、創業、B端、C端,等各類媒體,分類方法多樣。
  2. 門戶媒體:如搜狐、網易、騰訊、鳳凰以及各類官方的紙媒、視頻網站等。
  3. 功能媒體:服務不同用戶崗職類的媒體平臺,如營銷、產品、運營等媒體。

對於體驗者,則主要為:自建互動社區、第三方社區等分發渠道。

  • 自建互動社區:小米、華為等消費類產品等論壇;
  • 第三方社區:比如豆瓣、知乎、貼吧、小紅書等,當然也會涉及行業的屬性,所以根據不同的行業應該是有不同的區分的。

對於旁觀者,主要的陣地其實也在社區。

不過,還有一個主陣地:搜索引擎,旁觀者通過關鍵詞搜索,藉助官方媒體和行業媒體瞭解企業、產品及品牌。所以也就有了SEO和SEM。

所以,不同的用戶和內容生產者性質決定了不同的渠道,而不用的渠道調性和特點也決定了內容生產者的構成生態。

生成內容表現

對於內容表現來說,又會接著渠道,不同渠道特色、調性匯聚不同受眾,不同受眾享受不同的內容表現。但是,個人認為內容表現應該包含五類,即文字、音頻、圖片、視頻、活動

這個排序,其實也是按照聯想度由重到輕排序。文字的聯想度最高,比如“一百個人眼裡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就是這個道理,因為看到一篇文字需要大腦發揮想象力,聯想人物、場景、形象、聲音、現場感受等等。而視頻和活動則是聯想度最低,全部的內容呈現在眼前,活動更是能夠身處其中直觀感受。

這也是為什麼短視頻火的一部分原因,低聯想、淺思考、忽略時間概念,大腦的最舒服疲軟狀態。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內容營銷的最佳表現形式應該首選活動、視頻、圖片、音頻、文字。但是為什麼很多企業不選擇這樣的排序呢。

其實,這個過程中就涉及到了時間、精力、人力、物力等成本,文字的成本最低,然後是圖片、音頻、視頻,活動的成本最高。所以,日常工作當中選擇內容表現的時候,又會按照先文字、圖片、視頻、活動的順序,音頻一般會被忽略,但其實也是很好的一種內容表現形式。

以上四個步驟基本完成了內容營銷體系的搭建,但是應該還有內容風格和輸出頻率的問題,但是這兩個都是依託於以上四個部分,所以不展開來說,對於內容風格,每個企業、品牌或者產品在建設規劃之初都基本會做定型。

節奏的話,可以按照文字天更或者兩天更。圖片三天更或者周更,音頻半月更。視頻半月更或者月更甚至季更,小視頻可以做到日更。小活動月更,大活動季更。

寫在最後

做好企業的內容營銷不是簡單的做好公眾號、寫幾篇爆款文章,而是需要系統性的思考和統籌,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本文由 @貳念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