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子秤真的方便嗎?免費背後你不知道的生意經!

站在共享電子秤上,打開微信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一個頁面跳出,請求關注某某微信公眾號或服務號,點擊關注,頁面跳轉至公眾號或服務號首頁,點擊查看,獲得自身體重信息。下午五點,銅鑼灣廣場負一樓超市旁,市民周女士按照屏幕上的操作指南,使用共享電子秤免費稱量了自身體重。

近年來,共享經濟持續發展,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共享設備充斥著大街小巷。共享電子秤也開始湧現在南昌市區內各大商場、美食街和藥店。與其他共享設備不同的是,共享電子秤主打方便市民的同時,還打著免費的旗號,使用者只需微信掃碼,就能免費使用該電子秤稱量體重。

然而,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看似免費的掃碼使用背後,是使用者被當作流量進行販賣的大生意:運營方以極低的成本,獲得了使用者的個人信息和關注,同時憑藉龐大的流量吸引加盟、投放廣告,賺取加盟費和廣告費。

方便嗎?既要授權,又要關注

下午五點,記者來到銅鑼灣廣場負一樓,試用了這臺電子秤: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隨後會有一個小程序要求獲得微信授權,並跳出一個服務號要求關注,其中包括記者的微信暱稱、頭像、地區與性別信息,當記者點擊授權並關注後,頁面上出現一組數字,再次點擊確認後,會跳轉至剛才關注的服務號主頁面,在該頁面輸入之前的那組數字後,微信服務號回覆裡會有“點擊查看”的鏈接,點擊該鏈接後,記者終於看到了自己的體重信息。整個操作流程下來,記者一共花了超過1分鐘才完成稱重。

在紅谷灘萬達廣場的一家商店門口,記者發現了另外一個品牌的一臺共享電子秤,操作過程基本相同,唯一不同之處就是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之後,會直接跳出一個公眾號的關注頁面,關注這個公眾號後,就能查看體重信息,記者重複操作了三次發現,跳轉到的公眾號每次都是不一樣的。

賺錢嗎?你掃碼,機器運營方四頭掙錢

記者探訪發現,運營方經營的並不是賠本買賣,因為免費背後藏著利益鏈條。

記者聯絡了某品牌電子秤的招商人員,以有意加盟為由,獲取了其盈利模式的詳細介紹資料。“所有掃碼使用者都是潛在的粉絲和流量,機器運營方按照區域、性別、場所、手機型號等信息將使用者精準分發給各種公眾號、服務號,幫助它們增加點擊、粉絲、下載量,你可以從中獲得收入。”該品牌招商人員告訴記者,這樣精準匹配的粉絲,價格在每個2元到3元之間甚至更高。

同時,機器運營方會在全國各地徵集代理,構建服務商、合夥人的兩級代理網絡,服務商、合夥人以每臺2000元的價格向運營方購買,一次性購買數量夠高還會有每臺便宜100元至300元的優惠。

“對於商店老闆而已,共享電子秤可以吸引顧客。在商店門口放置共享電子秤後,會額外吸引到一些顧客,就算顧客沒有當場買東西,只要顧客使用了共享電子秤,就會對其公眾號或者服務號進行關注,商店老闆只要提前將自己的公眾號、服務號錄進去就好了。”該品牌招商人員說,與商店老闆達成共贏後,還能與商鋪老闆協商相應的返點。

此外,一臺共享稱每月還能獲得150元到300元的屏幕廣告收入。“總而言之,加盟商賺取微信小程序等流量費、商店老闆的返點以及廣告費的分成,我們機器運營方在這個基礎上,再外多賺加盟商的加盟費跟機器費。”該品牌招商人員總結道。

安全嗎?掃碼的同時,應提高警惕性

使用共享電子秤,從而讓小程序取得自己個人信息,還關注了一些服務號或者公眾號。記者走訪發現,市民們對此事態度不一。

市民王先生認為這事兒有點因小失大:“貪一次便宜,圖一時方便卻將個人信息授權給不知名的程序,很容易洩露個人信息,我覺得得不償失。加上還得關注一些根本用不到的服務號,每天推送大量廣告。”

而周女士則表示,使用完之後,再把公眾號取關也是可以的,並不會造成實際損失。

江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熊茵表示,掃碼免費稱體重作為一種營銷手段,在消費者免費體驗的同時,商家完成一次低成本、高利潤的營銷,這種行為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商家在取得了個人信息授權之後,極有可能會在後臺備存,就算消費者在使用完之後取關,個人信息也已經洩露。

熊茵表示,消費者在掃碼使用的同時,應該提高警惕性,判斷掃碼後看到的廣告信息是否真實有效,關注的公眾號、服務號是否真的對自己有所幫助,謹防上當受騙。

記者 楊小勇 胡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