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攝影 旅行 照相機 藝術 哲學 歷史 每天學點攝影技巧 2019-08-01
"

作者微博:@宋恩庭


嗨,和你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是宋恩庭。

對於喜愛旅行攝影的我們來說,最惱人的事之一就是明明手裡拿著的是同一款相機,可是拍出來的東西卻和其它人的天差地別。我也用了一樣的鏡頭啊,到了一樣的地點,可是為什麼拍出來的卻偏偏和雜誌裡看到的差怎麼多?

如果說是工具上的差異那還好解決,存錢買一個就是了,但是因為現在的設備,無論是從性能還是品質,都已經到達了一定的水準,甚至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照片也是用手機拍的,所以很難把責任歸咎於設備。

既然如此,那我們還能如何理解自己和“別人的相機”之間的差異呢?分享給你以下六個原因,讓我們能更瞭解一張好照片的由來。

原因一:缺乏獨特的個人風格


這個對於大部分的攝影者來說是最困難的,也是需要花最多時間積累的。雖然如此,但是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所以我把它列在第一位。

我甚至可以誇張一點說,縱使我們缺乏攝影技巧,如果我們拍出來的東西能讓人一眼就認出是我們的,還能讓人一直記著它,那我們就已經達到大部份人的攝影生涯所達不到的地方了。打中這一個紅心,勝過其它十個”差一點點“的嘗試

當然,這麼說不是說技巧什麼的不重要,應該是這麼理解的:有獨特個人風格的照片,通常,但不一定都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而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也不能保證這個人一定能拍出獨特風格的東西。

這不是說模仿不重要,因為模仿確實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很多人愛上攝影是因為被一些照片激發到了,自己也想能夠拍出那些照片。

這是一個很棒的動力,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在追逐現有的風格,那除了讓自己開心以外,很難能做出什麼有時間價值的東西。

追逐現有的風格,在上面花的時間不一定少,也不一定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成果好不容易出來後,大部份的命運就是被人短暫的消費了它的新鮮感,然後就被遺忘在一堆相似的作品當中,很可惜。

對我來說,這也是我最大的挑戰。既然我現在無法完全做到,我就沒有立場去告訴你該怎麼做,我只能分享我自己是如何嘗試去尋找自己的聲音。

答案就是,不要輕易妥協與於既有的風格,哪怕自己是真心喜歡的,也要為了不妥協而不妥協,同一時間不停看書、聽音樂、學習各式各樣的藝術,藉著沉澱,真正認識自己想要說的是什麼,然後最重要的:一直拍照,不停地拍。

我在這篇文章裡詳細探討了如何能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藝術狀態,讓這個狀態反射在我們所拍的每一張照片裡。


"

作者微博:@宋恩庭


嗨,和你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是宋恩庭。

對於喜愛旅行攝影的我們來說,最惱人的事之一就是明明手裡拿著的是同一款相機,可是拍出來的東西卻和其它人的天差地別。我也用了一樣的鏡頭啊,到了一樣的地點,可是為什麼拍出來的卻偏偏和雜誌裡看到的差怎麼多?

如果說是工具上的差異那還好解決,存錢買一個就是了,但是因為現在的設備,無論是從性能還是品質,都已經到達了一定的水準,甚至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照片也是用手機拍的,所以很難把責任歸咎於設備。

既然如此,那我們還能如何理解自己和“別人的相機”之間的差異呢?分享給你以下六個原因,讓我們能更瞭解一張好照片的由來。

原因一:缺乏獨特的個人風格


這個對於大部分的攝影者來說是最困難的,也是需要花最多時間積累的。雖然如此,但是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所以我把它列在第一位。

我甚至可以誇張一點說,縱使我們缺乏攝影技巧,如果我們拍出來的東西能讓人一眼就認出是我們的,還能讓人一直記著它,那我們就已經達到大部份人的攝影生涯所達不到的地方了。打中這一個紅心,勝過其它十個”差一點點“的嘗試

當然,這麼說不是說技巧什麼的不重要,應該是這麼理解的:有獨特個人風格的照片,通常,但不一定都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而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也不能保證這個人一定能拍出獨特風格的東西。

這不是說模仿不重要,因為模仿確實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很多人愛上攝影是因為被一些照片激發到了,自己也想能夠拍出那些照片。

這是一個很棒的動力,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在追逐現有的風格,那除了讓自己開心以外,很難能做出什麼有時間價值的東西。

追逐現有的風格,在上面花的時間不一定少,也不一定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成果好不容易出來後,大部份的命運就是被人短暫的消費了它的新鮮感,然後就被遺忘在一堆相似的作品當中,很可惜。

對我來說,這也是我最大的挑戰。既然我現在無法完全做到,我就沒有立場去告訴你該怎麼做,我只能分享我自己是如何嘗試去尋找自己的聲音。

答案就是,不要輕易妥協與於既有的風格,哪怕自己是真心喜歡的,也要為了不妥協而不妥協,同一時間不停看書、聽音樂、學習各式各樣的藝術,藉著沉澱,真正認識自己想要說的是什麼,然後最重要的:一直拍照,不停地拍。

我在這篇文章裡詳細探討了如何能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藝術狀態,讓這個狀態反射在我們所拍的每一張照片裡。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

作者微博:@宋恩庭


嗨,和你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是宋恩庭。

對於喜愛旅行攝影的我們來說,最惱人的事之一就是明明手裡拿著的是同一款相機,可是拍出來的東西卻和其它人的天差地別。我也用了一樣的鏡頭啊,到了一樣的地點,可是為什麼拍出來的卻偏偏和雜誌裡看到的差怎麼多?

如果說是工具上的差異那還好解決,存錢買一個就是了,但是因為現在的設備,無論是從性能還是品質,都已經到達了一定的水準,甚至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照片也是用手機拍的,所以很難把責任歸咎於設備。

既然如此,那我們還能如何理解自己和“別人的相機”之間的差異呢?分享給你以下六個原因,讓我們能更瞭解一張好照片的由來。

原因一:缺乏獨特的個人風格


這個對於大部分的攝影者來說是最困難的,也是需要花最多時間積累的。雖然如此,但是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所以我把它列在第一位。

我甚至可以誇張一點說,縱使我們缺乏攝影技巧,如果我們拍出來的東西能讓人一眼就認出是我們的,還能讓人一直記著它,那我們就已經達到大部份人的攝影生涯所達不到的地方了。打中這一個紅心,勝過其它十個”差一點點“的嘗試

當然,這麼說不是說技巧什麼的不重要,應該是這麼理解的:有獨特個人風格的照片,通常,但不一定都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而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也不能保證這個人一定能拍出獨特風格的東西。

這不是說模仿不重要,因為模仿確實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很多人愛上攝影是因為被一些照片激發到了,自己也想能夠拍出那些照片。

這是一個很棒的動力,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在追逐現有的風格,那除了讓自己開心以外,很難能做出什麼有時間價值的東西。

追逐現有的風格,在上面花的時間不一定少,也不一定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成果好不容易出來後,大部份的命運就是被人短暫的消費了它的新鮮感,然後就被遺忘在一堆相似的作品當中,很可惜。

對我來說,這也是我最大的挑戰。既然我現在無法完全做到,我就沒有立場去告訴你該怎麼做,我只能分享我自己是如何嘗試去尋找自己的聲音。

答案就是,不要輕易妥協與於既有的風格,哪怕自己是真心喜歡的,也要為了不妥協而不妥協,同一時間不停看書、聽音樂、學習各式各樣的藝術,藉著沉澱,真正認識自己想要說的是什麼,然後最重要的:一直拍照,不停地拍。

我在這篇文章裡詳細探討了如何能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藝術狀態,讓這個狀態反射在我們所拍的每一張照片裡。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二:缺乏修圖能力


是的,我知道這是一個受爭議的話題。

我們或許可以找到優秀的照片是不曾經過修圖的,但是每一張這樣的照片,就有十張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更不用說,大部份我們在雜誌上看到的照片都是經過處理的,輕則微調基本顏色和光線反差,重則什麼原本沒有的東西都可以把它P上去。

但是,我們是否要因為別人都這麼做而自己也這樣做,完全是我們自己的決定,修與不修,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先不提“修圖”的意義,就是藝術哲學中認知感覺的理論,光是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這就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論點,因為每個人對於“修”的定義,照片的目的,攝影的意義,都有不一樣的立場。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我說“缺乏修圖能力”的時候,我並不是說“缺乏修圖”,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

一個不修照片的人,不一定不懂如何去修它,因為他可能對光線、顏色、線條、故事等之間的互動已經相當熟悉,所以他在拍攝的那一刻,就已經把需要調整的元素“修”好了。因為他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如果需要,他照樣能借著後期調整出他想要的東西。

所以練習去修圖其實是一個很好迴歸攝影本質的方式,因為當我們在玩著那些奇形怪狀的按鈕的同時,也是在學習這些視覺屬性和情感之間的聯繫,讓我們對攝影時會面對的各種參數更敏感,更精準衡量一個畫面的潛力,也同時能夠更瞭解修圖的侷限,懂得如何去珍惜自然發生的事物。

我在這篇文章裡解釋了為什麼想要拍出更好的作品,可以從修圖開始。


"

作者微博:@宋恩庭


嗨,和你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是宋恩庭。

對於喜愛旅行攝影的我們來說,最惱人的事之一就是明明手裡拿著的是同一款相機,可是拍出來的東西卻和其它人的天差地別。我也用了一樣的鏡頭啊,到了一樣的地點,可是為什麼拍出來的卻偏偏和雜誌裡看到的差怎麼多?

如果說是工具上的差異那還好解決,存錢買一個就是了,但是因為現在的設備,無論是從性能還是品質,都已經到達了一定的水準,甚至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照片也是用手機拍的,所以很難把責任歸咎於設備。

既然如此,那我們還能如何理解自己和“別人的相機”之間的差異呢?分享給你以下六個原因,讓我們能更瞭解一張好照片的由來。

原因一:缺乏獨特的個人風格


這個對於大部分的攝影者來說是最困難的,也是需要花最多時間積累的。雖然如此,但是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所以我把它列在第一位。

我甚至可以誇張一點說,縱使我們缺乏攝影技巧,如果我們拍出來的東西能讓人一眼就認出是我們的,還能讓人一直記著它,那我們就已經達到大部份人的攝影生涯所達不到的地方了。打中這一個紅心,勝過其它十個”差一點點“的嘗試

當然,這麼說不是說技巧什麼的不重要,應該是這麼理解的:有獨特個人風格的照片,通常,但不一定都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而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也不能保證這個人一定能拍出獨特風格的東西。

這不是說模仿不重要,因為模仿確實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很多人愛上攝影是因為被一些照片激發到了,自己也想能夠拍出那些照片。

這是一個很棒的動力,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在追逐現有的風格,那除了讓自己開心以外,很難能做出什麼有時間價值的東西。

追逐現有的風格,在上面花的時間不一定少,也不一定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成果好不容易出來後,大部份的命運就是被人短暫的消費了它的新鮮感,然後就被遺忘在一堆相似的作品當中,很可惜。

對我來說,這也是我最大的挑戰。既然我現在無法完全做到,我就沒有立場去告訴你該怎麼做,我只能分享我自己是如何嘗試去尋找自己的聲音。

答案就是,不要輕易妥協與於既有的風格,哪怕自己是真心喜歡的,也要為了不妥協而不妥協,同一時間不停看書、聽音樂、學習各式各樣的藝術,藉著沉澱,真正認識自己想要說的是什麼,然後最重要的:一直拍照,不停地拍。

我在這篇文章裡詳細探討了如何能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藝術狀態,讓這個狀態反射在我們所拍的每一張照片裡。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二:缺乏修圖能力


是的,我知道這是一個受爭議的話題。

我們或許可以找到優秀的照片是不曾經過修圖的,但是每一張這樣的照片,就有十張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更不用說,大部份我們在雜誌上看到的照片都是經過處理的,輕則微調基本顏色和光線反差,重則什麼原本沒有的東西都可以把它P上去。

但是,我們是否要因為別人都這麼做而自己也這樣做,完全是我們自己的決定,修與不修,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先不提“修圖”的意義,就是藝術哲學中認知感覺的理論,光是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這就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論點,因為每個人對於“修”的定義,照片的目的,攝影的意義,都有不一樣的立場。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我說“缺乏修圖能力”的時候,我並不是說“缺乏修圖”,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

一個不修照片的人,不一定不懂如何去修它,因為他可能對光線、顏色、線條、故事等之間的互動已經相當熟悉,所以他在拍攝的那一刻,就已經把需要調整的元素“修”好了。因為他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如果需要,他照樣能借著後期調整出他想要的東西。

所以練習去修圖其實是一個很好迴歸攝影本質的方式,因為當我們在玩著那些奇形怪狀的按鈕的同時,也是在學習這些視覺屬性和情感之間的聯繫,讓我們對攝影時會面對的各種參數更敏感,更精準衡量一個畫面的潛力,也同時能夠更瞭解修圖的侷限,懂得如何去珍惜自然發生的事物。

我在這篇文章裡解釋了為什麼想要拍出更好的作品,可以從修圖開始。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

作者微博:@宋恩庭


嗨,和你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是宋恩庭。

對於喜愛旅行攝影的我們來說,最惱人的事之一就是明明手裡拿著的是同一款相機,可是拍出來的東西卻和其它人的天差地別。我也用了一樣的鏡頭啊,到了一樣的地點,可是為什麼拍出來的卻偏偏和雜誌裡看到的差怎麼多?

如果說是工具上的差異那還好解決,存錢買一個就是了,但是因為現在的設備,無論是從性能還是品質,都已經到達了一定的水準,甚至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照片也是用手機拍的,所以很難把責任歸咎於設備。

既然如此,那我們還能如何理解自己和“別人的相機”之間的差異呢?分享給你以下六個原因,讓我們能更瞭解一張好照片的由來。

原因一:缺乏獨特的個人風格


這個對於大部分的攝影者來說是最困難的,也是需要花最多時間積累的。雖然如此,但是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所以我把它列在第一位。

我甚至可以誇張一點說,縱使我們缺乏攝影技巧,如果我們拍出來的東西能讓人一眼就認出是我們的,還能讓人一直記著它,那我們就已經達到大部份人的攝影生涯所達不到的地方了。打中這一個紅心,勝過其它十個”差一點點“的嘗試

當然,這麼說不是說技巧什麼的不重要,應該是這麼理解的:有獨特個人風格的照片,通常,但不一定都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而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也不能保證這個人一定能拍出獨特風格的東西。

這不是說模仿不重要,因為模仿確實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很多人愛上攝影是因為被一些照片激發到了,自己也想能夠拍出那些照片。

這是一個很棒的動力,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在追逐現有的風格,那除了讓自己開心以外,很難能做出什麼有時間價值的東西。

追逐現有的風格,在上面花的時間不一定少,也不一定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成果好不容易出來後,大部份的命運就是被人短暫的消費了它的新鮮感,然後就被遺忘在一堆相似的作品當中,很可惜。

對我來說,這也是我最大的挑戰。既然我現在無法完全做到,我就沒有立場去告訴你該怎麼做,我只能分享我自己是如何嘗試去尋找自己的聲音。

答案就是,不要輕易妥協與於既有的風格,哪怕自己是真心喜歡的,也要為了不妥協而不妥協,同一時間不停看書、聽音樂、學習各式各樣的藝術,藉著沉澱,真正認識自己想要說的是什麼,然後最重要的:一直拍照,不停地拍。

我在這篇文章裡詳細探討了如何能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藝術狀態,讓這個狀態反射在我們所拍的每一張照片裡。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二:缺乏修圖能力


是的,我知道這是一個受爭議的話題。

我們或許可以找到優秀的照片是不曾經過修圖的,但是每一張這樣的照片,就有十張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更不用說,大部份我們在雜誌上看到的照片都是經過處理的,輕則微調基本顏色和光線反差,重則什麼原本沒有的東西都可以把它P上去。

但是,我們是否要因為別人都這麼做而自己也這樣做,完全是我們自己的決定,修與不修,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先不提“修圖”的意義,就是藝術哲學中認知感覺的理論,光是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這就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論點,因為每個人對於“修”的定義,照片的目的,攝影的意義,都有不一樣的立場。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我說“缺乏修圖能力”的時候,我並不是說“缺乏修圖”,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

一個不修照片的人,不一定不懂如何去修它,因為他可能對光線、顏色、線條、故事等之間的互動已經相當熟悉,所以他在拍攝的那一刻,就已經把需要調整的元素“修”好了。因為他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如果需要,他照樣能借著後期調整出他想要的東西。

所以練習去修圖其實是一個很好迴歸攝影本質的方式,因為當我們在玩著那些奇形怪狀的按鈕的同時,也是在學習這些視覺屬性和情感之間的聯繫,讓我們對攝影時會面對的各種參數更敏感,更精準衡量一個畫面的潛力,也同時能夠更瞭解修圖的侷限,懂得如何去珍惜自然發生的事物。

我在這篇文章裡解釋了為什麼想要拍出更好的作品,可以從修圖開始。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三:缺乏故事


旅行攝影最吸引我的就是故事。

好的旅行照片能帶我們從一個旅者的視角去認識他看到的事物,感受他在旅程中感受到的一切。每一個小鎮,每一條森林小道,每一片樹林,都是因為有人放了第一塊磚,走出了別人沒有走過的第一步,撒出了那第一顆種子。

背後的這些積累,這些曾經,都是有趣的故事,也是一張好的旅行照片會傳達的東西。

我們要如何陳述這些故事,而不是看到什麼就拍下什麼,是每張好的照片都會經過的思考問題。

要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我們的知識內涵和思考能力是關鍵,這就是為什麼我每天都要求自己一定要寫1500以上的字,因為透過這個看似和攝影沒什麼關係的行為,剛剛好就能鍛鍊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這和用照片說故事的能力是相通的。

另外,對一個地方的人文、歷史、語言等的瞭解,也能幫助我們在拍攝一個地方的時候更容易發現其中的靈魂。

如果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對這個地方什麼都不瞭解,那拍出的東西反射的大多就是事物的新鮮感,本身缺乏和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連接,看起來也就很容易膩,牽引不出深刻的情感。

但是如果我們能深入其中的一項去做研究,例如食物,或者建築,那我們自然就能看到許多被人看不到的東西,然後把它們記錄下來。

我在這篇文章裡提供了七種能用照片說故事的方式,讓拍出來的東西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

作者微博:@宋恩庭


嗨,和你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是宋恩庭。

對於喜愛旅行攝影的我們來說,最惱人的事之一就是明明手裡拿著的是同一款相機,可是拍出來的東西卻和其它人的天差地別。我也用了一樣的鏡頭啊,到了一樣的地點,可是為什麼拍出來的卻偏偏和雜誌裡看到的差怎麼多?

如果說是工具上的差異那還好解決,存錢買一個就是了,但是因為現在的設備,無論是從性能還是品質,都已經到達了一定的水準,甚至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照片也是用手機拍的,所以很難把責任歸咎於設備。

既然如此,那我們還能如何理解自己和“別人的相機”之間的差異呢?分享給你以下六個原因,讓我們能更瞭解一張好照片的由來。

原因一:缺乏獨特的個人風格


這個對於大部分的攝影者來說是最困難的,也是需要花最多時間積累的。雖然如此,但是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所以我把它列在第一位。

我甚至可以誇張一點說,縱使我們缺乏攝影技巧,如果我們拍出來的東西能讓人一眼就認出是我們的,還能讓人一直記著它,那我們就已經達到大部份人的攝影生涯所達不到的地方了。打中這一個紅心,勝過其它十個”差一點點“的嘗試

當然,這麼說不是說技巧什麼的不重要,應該是這麼理解的:有獨特個人風格的照片,通常,但不一定都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而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也不能保證這個人一定能拍出獨特風格的東西。

這不是說模仿不重要,因為模仿確實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很多人愛上攝影是因為被一些照片激發到了,自己也想能夠拍出那些照片。

這是一個很棒的動力,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在追逐現有的風格,那除了讓自己開心以外,很難能做出什麼有時間價值的東西。

追逐現有的風格,在上面花的時間不一定少,也不一定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成果好不容易出來後,大部份的命運就是被人短暫的消費了它的新鮮感,然後就被遺忘在一堆相似的作品當中,很可惜。

對我來說,這也是我最大的挑戰。既然我現在無法完全做到,我就沒有立場去告訴你該怎麼做,我只能分享我自己是如何嘗試去尋找自己的聲音。

答案就是,不要輕易妥協與於既有的風格,哪怕自己是真心喜歡的,也要為了不妥協而不妥協,同一時間不停看書、聽音樂、學習各式各樣的藝術,藉著沉澱,真正認識自己想要說的是什麼,然後最重要的:一直拍照,不停地拍。

我在這篇文章裡詳細探討了如何能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藝術狀態,讓這個狀態反射在我們所拍的每一張照片裡。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二:缺乏修圖能力


是的,我知道這是一個受爭議的話題。

我們或許可以找到優秀的照片是不曾經過修圖的,但是每一張這樣的照片,就有十張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更不用說,大部份我們在雜誌上看到的照片都是經過處理的,輕則微調基本顏色和光線反差,重則什麼原本沒有的東西都可以把它P上去。

但是,我們是否要因為別人都這麼做而自己也這樣做,完全是我們自己的決定,修與不修,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先不提“修圖”的意義,就是藝術哲學中認知感覺的理論,光是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這就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論點,因為每個人對於“修”的定義,照片的目的,攝影的意義,都有不一樣的立場。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我說“缺乏修圖能力”的時候,我並不是說“缺乏修圖”,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

一個不修照片的人,不一定不懂如何去修它,因為他可能對光線、顏色、線條、故事等之間的互動已經相當熟悉,所以他在拍攝的那一刻,就已經把需要調整的元素“修”好了。因為他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如果需要,他照樣能借著後期調整出他想要的東西。

所以練習去修圖其實是一個很好迴歸攝影本質的方式,因為當我們在玩著那些奇形怪狀的按鈕的同時,也是在學習這些視覺屬性和情感之間的聯繫,讓我們對攝影時會面對的各種參數更敏感,更精準衡量一個畫面的潛力,也同時能夠更瞭解修圖的侷限,懂得如何去珍惜自然發生的事物。

我在這篇文章裡解釋了為什麼想要拍出更好的作品,可以從修圖開始。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三:缺乏故事


旅行攝影最吸引我的就是故事。

好的旅行照片能帶我們從一個旅者的視角去認識他看到的事物,感受他在旅程中感受到的一切。每一個小鎮,每一條森林小道,每一片樹林,都是因為有人放了第一塊磚,走出了別人沒有走過的第一步,撒出了那第一顆種子。

背後的這些積累,這些曾經,都是有趣的故事,也是一張好的旅行照片會傳達的東西。

我們要如何陳述這些故事,而不是看到什麼就拍下什麼,是每張好的照片都會經過的思考問題。

要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我們的知識內涵和思考能力是關鍵,這就是為什麼我每天都要求自己一定要寫1500以上的字,因為透過這個看似和攝影沒什麼關係的行為,剛剛好就能鍛鍊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這和用照片說故事的能力是相通的。

另外,對一個地方的人文、歷史、語言等的瞭解,也能幫助我們在拍攝一個地方的時候更容易發現其中的靈魂。

如果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對這個地方什麼都不瞭解,那拍出的東西反射的大多就是事物的新鮮感,本身缺乏和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連接,看起來也就很容易膩,牽引不出深刻的情感。

但是如果我們能深入其中的一項去做研究,例如食物,或者建築,那我們自然就能看到許多被人看不到的東西,然後把它們記錄下來。

我在這篇文章裡提供了七種能用照片說故事的方式,讓拍出來的東西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

作者微博:@宋恩庭


嗨,和你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是宋恩庭。

對於喜愛旅行攝影的我們來說,最惱人的事之一就是明明手裡拿著的是同一款相機,可是拍出來的東西卻和其它人的天差地別。我也用了一樣的鏡頭啊,到了一樣的地點,可是為什麼拍出來的卻偏偏和雜誌裡看到的差怎麼多?

如果說是工具上的差異那還好解決,存錢買一個就是了,但是因為現在的設備,無論是從性能還是品質,都已經到達了一定的水準,甚至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照片也是用手機拍的,所以很難把責任歸咎於設備。

既然如此,那我們還能如何理解自己和“別人的相機”之間的差異呢?分享給你以下六個原因,讓我們能更瞭解一張好照片的由來。

原因一:缺乏獨特的個人風格


這個對於大部分的攝影者來說是最困難的,也是需要花最多時間積累的。雖然如此,但是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所以我把它列在第一位。

我甚至可以誇張一點說,縱使我們缺乏攝影技巧,如果我們拍出來的東西能讓人一眼就認出是我們的,還能讓人一直記著它,那我們就已經達到大部份人的攝影生涯所達不到的地方了。打中這一個紅心,勝過其它十個”差一點點“的嘗試

當然,這麼說不是說技巧什麼的不重要,應該是這麼理解的:有獨特個人風格的照片,通常,但不一定都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而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也不能保證這個人一定能拍出獨特風格的東西。

這不是說模仿不重要,因為模仿確實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很多人愛上攝影是因為被一些照片激發到了,自己也想能夠拍出那些照片。

這是一個很棒的動力,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在追逐現有的風格,那除了讓自己開心以外,很難能做出什麼有時間價值的東西。

追逐現有的風格,在上面花的時間不一定少,也不一定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成果好不容易出來後,大部份的命運就是被人短暫的消費了它的新鮮感,然後就被遺忘在一堆相似的作品當中,很可惜。

對我來說,這也是我最大的挑戰。既然我現在無法完全做到,我就沒有立場去告訴你該怎麼做,我只能分享我自己是如何嘗試去尋找自己的聲音。

答案就是,不要輕易妥協與於既有的風格,哪怕自己是真心喜歡的,也要為了不妥協而不妥協,同一時間不停看書、聽音樂、學習各式各樣的藝術,藉著沉澱,真正認識自己想要說的是什麼,然後最重要的:一直拍照,不停地拍。

我在這篇文章裡詳細探討了如何能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藝術狀態,讓這個狀態反射在我們所拍的每一張照片裡。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二:缺乏修圖能力


是的,我知道這是一個受爭議的話題。

我們或許可以找到優秀的照片是不曾經過修圖的,但是每一張這樣的照片,就有十張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更不用說,大部份我們在雜誌上看到的照片都是經過處理的,輕則微調基本顏色和光線反差,重則什麼原本沒有的東西都可以把它P上去。

但是,我們是否要因為別人都這麼做而自己也這樣做,完全是我們自己的決定,修與不修,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先不提“修圖”的意義,就是藝術哲學中認知感覺的理論,光是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這就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論點,因為每個人對於“修”的定義,照片的目的,攝影的意義,都有不一樣的立場。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我說“缺乏修圖能力”的時候,我並不是說“缺乏修圖”,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

一個不修照片的人,不一定不懂如何去修它,因為他可能對光線、顏色、線條、故事等之間的互動已經相當熟悉,所以他在拍攝的那一刻,就已經把需要調整的元素“修”好了。因為他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如果需要,他照樣能借著後期調整出他想要的東西。

所以練習去修圖其實是一個很好迴歸攝影本質的方式,因為當我們在玩著那些奇形怪狀的按鈕的同時,也是在學習這些視覺屬性和情感之間的聯繫,讓我們對攝影時會面對的各種參數更敏感,更精準衡量一個畫面的潛力,也同時能夠更瞭解修圖的侷限,懂得如何去珍惜自然發生的事物。

我在這篇文章裡解釋了為什麼想要拍出更好的作品,可以從修圖開始。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三:缺乏故事


旅行攝影最吸引我的就是故事。

好的旅行照片能帶我們從一個旅者的視角去認識他看到的事物,感受他在旅程中感受到的一切。每一個小鎮,每一條森林小道,每一片樹林,都是因為有人放了第一塊磚,走出了別人沒有走過的第一步,撒出了那第一顆種子。

背後的這些積累,這些曾經,都是有趣的故事,也是一張好的旅行照片會傳達的東西。

我們要如何陳述這些故事,而不是看到什麼就拍下什麼,是每張好的照片都會經過的思考問題。

要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我們的知識內涵和思考能力是關鍵,這就是為什麼我每天都要求自己一定要寫1500以上的字,因為透過這個看似和攝影沒什麼關係的行為,剛剛好就能鍛鍊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這和用照片說故事的能力是相通的。

另外,對一個地方的人文、歷史、語言等的瞭解,也能幫助我們在拍攝一個地方的時候更容易發現其中的靈魂。

如果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對這個地方什麼都不瞭解,那拍出的東西反射的大多就是事物的新鮮感,本身缺乏和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連接,看起來也就很容易膩,牽引不出深刻的情感。

但是如果我們能深入其中的一項去做研究,例如食物,或者建築,那我們自然就能看到許多被人看不到的東西,然後把它們記錄下來。

我在這篇文章裡提供了七種能用照片說故事的方式,讓拍出來的東西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四:不夠有耐心


專業攝影和業餘攝影之間最大的差異之一就在於兩者為了捕捉一張好的照片所願意花費的時間

一般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如果人太多,我們頂多會稍微等一下,找個能妥協的角度進行拍攝。拍完之後就趕著去下一個景點。

但是如果我們觀察任何專業的旅行攝影師,我們通常會發現,他們可以在一個點一直等,等到他們想要的那一刻。如果人太多,明天再來,如果下雨,明天再來,反正就一定要等到完美的光線,等到條件都合適了。

等到完美的光線代表什麼?

代表凌晨三點天還沒亮就要爬起準備來去拍照;代表在夕陽前兩個小時就提早到事先找到的定點等待光線的變化。

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時,我們也可以想象,為了能夠在對的時間出現在對的地方,這張照片背後是經歷了多少的等待,多大的耐心才能完成的。

我們要找尋的可能是一個新的技巧,一個我們還不知道的祕訣,或是一個神奇的地點,但是,答案往往是等待,很多的等待

下面竹林照片去過京都的人想必都不會陌生。一般來說,這裡全時間不分季節都是人滿為患的,所以為了要能拍到一條沒有人的通道,捕捉到我在竹林感受到心裡的那份幽靜,我就必須要等。

為了這張照片,我在同一個地點等了超過兩個小時。


"

作者微博:@宋恩庭


嗨,和你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是宋恩庭。

對於喜愛旅行攝影的我們來說,最惱人的事之一就是明明手裡拿著的是同一款相機,可是拍出來的東西卻和其它人的天差地別。我也用了一樣的鏡頭啊,到了一樣的地點,可是為什麼拍出來的卻偏偏和雜誌裡看到的差怎麼多?

如果說是工具上的差異那還好解決,存錢買一個就是了,但是因為現在的設備,無論是從性能還是品質,都已經到達了一定的水準,甚至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照片也是用手機拍的,所以很難把責任歸咎於設備。

既然如此,那我們還能如何理解自己和“別人的相機”之間的差異呢?分享給你以下六個原因,讓我們能更瞭解一張好照片的由來。

原因一:缺乏獨特的個人風格


這個對於大部分的攝影者來說是最困難的,也是需要花最多時間積累的。雖然如此,但是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所以我把它列在第一位。

我甚至可以誇張一點說,縱使我們缺乏攝影技巧,如果我們拍出來的東西能讓人一眼就認出是我們的,還能讓人一直記著它,那我們就已經達到大部份人的攝影生涯所達不到的地方了。打中這一個紅心,勝過其它十個”差一點點“的嘗試

當然,這麼說不是說技巧什麼的不重要,應該是這麼理解的:有獨特個人風格的照片,通常,但不一定都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而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也不能保證這個人一定能拍出獨特風格的東西。

這不是說模仿不重要,因為模仿確實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很多人愛上攝影是因為被一些照片激發到了,自己也想能夠拍出那些照片。

這是一個很棒的動力,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在追逐現有的風格,那除了讓自己開心以外,很難能做出什麼有時間價值的東西。

追逐現有的風格,在上面花的時間不一定少,也不一定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成果好不容易出來後,大部份的命運就是被人短暫的消費了它的新鮮感,然後就被遺忘在一堆相似的作品當中,很可惜。

對我來說,這也是我最大的挑戰。既然我現在無法完全做到,我就沒有立場去告訴你該怎麼做,我只能分享我自己是如何嘗試去尋找自己的聲音。

答案就是,不要輕易妥協與於既有的風格,哪怕自己是真心喜歡的,也要為了不妥協而不妥協,同一時間不停看書、聽音樂、學習各式各樣的藝術,藉著沉澱,真正認識自己想要說的是什麼,然後最重要的:一直拍照,不停地拍。

我在這篇文章裡詳細探討了如何能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藝術狀態,讓這個狀態反射在我們所拍的每一張照片裡。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二:缺乏修圖能力


是的,我知道這是一個受爭議的話題。

我們或許可以找到優秀的照片是不曾經過修圖的,但是每一張這樣的照片,就有十張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更不用說,大部份我們在雜誌上看到的照片都是經過處理的,輕則微調基本顏色和光線反差,重則什麼原本沒有的東西都可以把它P上去。

但是,我們是否要因為別人都這麼做而自己也這樣做,完全是我們自己的決定,修與不修,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先不提“修圖”的意義,就是藝術哲學中認知感覺的理論,光是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這就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論點,因為每個人對於“修”的定義,照片的目的,攝影的意義,都有不一樣的立場。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我說“缺乏修圖能力”的時候,我並不是說“缺乏修圖”,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

一個不修照片的人,不一定不懂如何去修它,因為他可能對光線、顏色、線條、故事等之間的互動已經相當熟悉,所以他在拍攝的那一刻,就已經把需要調整的元素“修”好了。因為他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如果需要,他照樣能借著後期調整出他想要的東西。

所以練習去修圖其實是一個很好迴歸攝影本質的方式,因為當我們在玩著那些奇形怪狀的按鈕的同時,也是在學習這些視覺屬性和情感之間的聯繫,讓我們對攝影時會面對的各種參數更敏感,更精準衡量一個畫面的潛力,也同時能夠更瞭解修圖的侷限,懂得如何去珍惜自然發生的事物。

我在這篇文章裡解釋了為什麼想要拍出更好的作品,可以從修圖開始。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三:缺乏故事


旅行攝影最吸引我的就是故事。

好的旅行照片能帶我們從一個旅者的視角去認識他看到的事物,感受他在旅程中感受到的一切。每一個小鎮,每一條森林小道,每一片樹林,都是因為有人放了第一塊磚,走出了別人沒有走過的第一步,撒出了那第一顆種子。

背後的這些積累,這些曾經,都是有趣的故事,也是一張好的旅行照片會傳達的東西。

我們要如何陳述這些故事,而不是看到什麼就拍下什麼,是每張好的照片都會經過的思考問題。

要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我們的知識內涵和思考能力是關鍵,這就是為什麼我每天都要求自己一定要寫1500以上的字,因為透過這個看似和攝影沒什麼關係的行為,剛剛好就能鍛鍊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這和用照片說故事的能力是相通的。

另外,對一個地方的人文、歷史、語言等的瞭解,也能幫助我們在拍攝一個地方的時候更容易發現其中的靈魂。

如果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對這個地方什麼都不瞭解,那拍出的東西反射的大多就是事物的新鮮感,本身缺乏和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連接,看起來也就很容易膩,牽引不出深刻的情感。

但是如果我們能深入其中的一項去做研究,例如食物,或者建築,那我們自然就能看到許多被人看不到的東西,然後把它們記錄下來。

我在這篇文章裡提供了七種能用照片說故事的方式,讓拍出來的東西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四:不夠有耐心


專業攝影和業餘攝影之間最大的差異之一就在於兩者為了捕捉一張好的照片所願意花費的時間

一般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如果人太多,我們頂多會稍微等一下,找個能妥協的角度進行拍攝。拍完之後就趕著去下一個景點。

但是如果我們觀察任何專業的旅行攝影師,我們通常會發現,他們可以在一個點一直等,等到他們想要的那一刻。如果人太多,明天再來,如果下雨,明天再來,反正就一定要等到完美的光線,等到條件都合適了。

等到完美的光線代表什麼?

代表凌晨三點天還沒亮就要爬起準備來去拍照;代表在夕陽前兩個小時就提早到事先找到的定點等待光線的變化。

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時,我們也可以想象,為了能夠在對的時間出現在對的地方,這張照片背後是經歷了多少的等待,多大的耐心才能完成的。

我們要找尋的可能是一個新的技巧,一個我們還不知道的祕訣,或是一個神奇的地點,但是,答案往往是等待,很多的等待

下面竹林照片去過京都的人想必都不會陌生。一般來說,這裡全時間不分季節都是人滿為患的,所以為了要能拍到一條沒有人的通道,捕捉到我在竹林感受到心裡的那份幽靜,我就必須要等。

為了這張照片,我在同一個地點等了超過兩個小時。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

作者微博:@宋恩庭


嗨,和你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是宋恩庭。

對於喜愛旅行攝影的我們來說,最惱人的事之一就是明明手裡拿著的是同一款相機,可是拍出來的東西卻和其它人的天差地別。我也用了一樣的鏡頭啊,到了一樣的地點,可是為什麼拍出來的卻偏偏和雜誌裡看到的差怎麼多?

如果說是工具上的差異那還好解決,存錢買一個就是了,但是因為現在的設備,無論是從性能還是品質,都已經到達了一定的水準,甚至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照片也是用手機拍的,所以很難把責任歸咎於設備。

既然如此,那我們還能如何理解自己和“別人的相機”之間的差異呢?分享給你以下六個原因,讓我們能更瞭解一張好照片的由來。

原因一:缺乏獨特的個人風格


這個對於大部分的攝影者來說是最困難的,也是需要花最多時間積累的。雖然如此,但是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所以我把它列在第一位。

我甚至可以誇張一點說,縱使我們缺乏攝影技巧,如果我們拍出來的東西能讓人一眼就認出是我們的,還能讓人一直記著它,那我們就已經達到大部份人的攝影生涯所達不到的地方了。打中這一個紅心,勝過其它十個”差一點點“的嘗試

當然,這麼說不是說技巧什麼的不重要,應該是這麼理解的:有獨特個人風格的照片,通常,但不一定都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而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也不能保證這個人一定能拍出獨特風格的東西。

這不是說模仿不重要,因為模仿確實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很多人愛上攝影是因為被一些照片激發到了,自己也想能夠拍出那些照片。

這是一個很棒的動力,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在追逐現有的風格,那除了讓自己開心以外,很難能做出什麼有時間價值的東西。

追逐現有的風格,在上面花的時間不一定少,也不一定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成果好不容易出來後,大部份的命運就是被人短暫的消費了它的新鮮感,然後就被遺忘在一堆相似的作品當中,很可惜。

對我來說,這也是我最大的挑戰。既然我現在無法完全做到,我就沒有立場去告訴你該怎麼做,我只能分享我自己是如何嘗試去尋找自己的聲音。

答案就是,不要輕易妥協與於既有的風格,哪怕自己是真心喜歡的,也要為了不妥協而不妥協,同一時間不停看書、聽音樂、學習各式各樣的藝術,藉著沉澱,真正認識自己想要說的是什麼,然後最重要的:一直拍照,不停地拍。

我在這篇文章裡詳細探討了如何能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藝術狀態,讓這個狀態反射在我們所拍的每一張照片裡。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二:缺乏修圖能力


是的,我知道這是一個受爭議的話題。

我們或許可以找到優秀的照片是不曾經過修圖的,但是每一張這樣的照片,就有十張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更不用說,大部份我們在雜誌上看到的照片都是經過處理的,輕則微調基本顏色和光線反差,重則什麼原本沒有的東西都可以把它P上去。

但是,我們是否要因為別人都這麼做而自己也這樣做,完全是我們自己的決定,修與不修,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先不提“修圖”的意義,就是藝術哲學中認知感覺的理論,光是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這就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論點,因為每個人對於“修”的定義,照片的目的,攝影的意義,都有不一樣的立場。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我說“缺乏修圖能力”的時候,我並不是說“缺乏修圖”,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

一個不修照片的人,不一定不懂如何去修它,因為他可能對光線、顏色、線條、故事等之間的互動已經相當熟悉,所以他在拍攝的那一刻,就已經把需要調整的元素“修”好了。因為他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如果需要,他照樣能借著後期調整出他想要的東西。

所以練習去修圖其實是一個很好迴歸攝影本質的方式,因為當我們在玩著那些奇形怪狀的按鈕的同時,也是在學習這些視覺屬性和情感之間的聯繫,讓我們對攝影時會面對的各種參數更敏感,更精準衡量一個畫面的潛力,也同時能夠更瞭解修圖的侷限,懂得如何去珍惜自然發生的事物。

我在這篇文章裡解釋了為什麼想要拍出更好的作品,可以從修圖開始。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三:缺乏故事


旅行攝影最吸引我的就是故事。

好的旅行照片能帶我們從一個旅者的視角去認識他看到的事物,感受他在旅程中感受到的一切。每一個小鎮,每一條森林小道,每一片樹林,都是因為有人放了第一塊磚,走出了別人沒有走過的第一步,撒出了那第一顆種子。

背後的這些積累,這些曾經,都是有趣的故事,也是一張好的旅行照片會傳達的東西。

我們要如何陳述這些故事,而不是看到什麼就拍下什麼,是每張好的照片都會經過的思考問題。

要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我們的知識內涵和思考能力是關鍵,這就是為什麼我每天都要求自己一定要寫1500以上的字,因為透過這個看似和攝影沒什麼關係的行為,剛剛好就能鍛鍊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這和用照片說故事的能力是相通的。

另外,對一個地方的人文、歷史、語言等的瞭解,也能幫助我們在拍攝一個地方的時候更容易發現其中的靈魂。

如果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對這個地方什麼都不瞭解,那拍出的東西反射的大多就是事物的新鮮感,本身缺乏和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連接,看起來也就很容易膩,牽引不出深刻的情感。

但是如果我們能深入其中的一項去做研究,例如食物,或者建築,那我們自然就能看到許多被人看不到的東西,然後把它們記錄下來。

我在這篇文章裡提供了七種能用照片說故事的方式,讓拍出來的東西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四:不夠有耐心


專業攝影和業餘攝影之間最大的差異之一就在於兩者為了捕捉一張好的照片所願意花費的時間

一般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如果人太多,我們頂多會稍微等一下,找個能妥協的角度進行拍攝。拍完之後就趕著去下一個景點。

但是如果我們觀察任何專業的旅行攝影師,我們通常會發現,他們可以在一個點一直等,等到他們想要的那一刻。如果人太多,明天再來,如果下雨,明天再來,反正就一定要等到完美的光線,等到條件都合適了。

等到完美的光線代表什麼?

代表凌晨三點天還沒亮就要爬起準備來去拍照;代表在夕陽前兩個小時就提早到事先找到的定點等待光線的變化。

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時,我們也可以想象,為了能夠在對的時間出現在對的地方,這張照片背後是經歷了多少的等待,多大的耐心才能完成的。

我們要找尋的可能是一個新的技巧,一個我們還不知道的祕訣,或是一個神奇的地點,但是,答案往往是等待,很多的等待

下面竹林照片去過京都的人想必都不會陌生。一般來說,這裡全時間不分季節都是人滿為患的,所以為了要能拍到一條沒有人的通道,捕捉到我在竹林感受到心裡的那份幽靜,我就必須要等。

為了這張照片,我在同一個地點等了超過兩個小時。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五:缺乏預先研究


當然,不是所有的好照片一定都要等待,都一定要花上這麼長的時間。有時候就是剛好在對的地方對的時刻,畫面就出現了,完全不需要等待。這是很幸運的,但這可遇不可求,所以更好的方式是,預先做好功課,增加好運氣發生的機率。

驚人的旅行照片通常不會偶然發生,背後都是經過大量的研究和準備,知道在什麼時候太陽的位置會在哪裡,光線的角度會是怎樣,會有什麼樣的人出現。

我們可以如何針對一個地點做研究呢?

閉上眼睛,想像我們現在準備往目的地出發,火車要坐十幾個小時。

好,這時候可能會遇到什麼選擇?我們的票買的是左邊還是右邊的位置?火車是什麼方向?海岸線在左邊還是右邊?太陽在哪面落下?

花一點時間做研究,我們就能輕易避免坐了火車卻“浪費”掉途中景色拍攝的機會。

以此類推,當我們到了一個城市的時候,我們住的地方是靠近城市的哪裡,我們旅館的窗戶有多高,面向哪裡,頂樓是否進的去等等,都是我們可以預先知道的。

有些人不喜歡計劃,覺得這樣會剝奪旅行中意外的驚喜。我就是屬於這類人,通常一本護照一個揹包就飛了,到了目的地才會考慮睡哪裡(如果抵達時間太晚了,機場內或機場附近一般都有提供住宿)。

不過那是因為我的旅行不總是為了拍照。如果我是想增加拍到好東西的機會,準備還是要有一點的。

預先研究並不代表就一定要跟著計劃走。在計劃的同時保持彈性,我們就能既把握當下,又能避免浪費時間在無謂的試錯上。


"

作者微博:@宋恩庭


嗨,和你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是宋恩庭。

對於喜愛旅行攝影的我們來說,最惱人的事之一就是明明手裡拿著的是同一款相機,可是拍出來的東西卻和其它人的天差地別。我也用了一樣的鏡頭啊,到了一樣的地點,可是為什麼拍出來的卻偏偏和雜誌裡看到的差怎麼多?

如果說是工具上的差異那還好解決,存錢買一個就是了,但是因為現在的設備,無論是從性能還是品質,都已經到達了一定的水準,甚至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照片也是用手機拍的,所以很難把責任歸咎於設備。

既然如此,那我們還能如何理解自己和“別人的相機”之間的差異呢?分享給你以下六個原因,讓我們能更瞭解一張好照片的由來。

原因一:缺乏獨特的個人風格


這個對於大部分的攝影者來說是最困難的,也是需要花最多時間積累的。雖然如此,但是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所以我把它列在第一位。

我甚至可以誇張一點說,縱使我們缺乏攝影技巧,如果我們拍出來的東西能讓人一眼就認出是我們的,還能讓人一直記著它,那我們就已經達到大部份人的攝影生涯所達不到的地方了。打中這一個紅心,勝過其它十個”差一點點“的嘗試

當然,這麼說不是說技巧什麼的不重要,應該是這麼理解的:有獨特個人風格的照片,通常,但不一定都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而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也不能保證這個人一定能拍出獨特風格的東西。

這不是說模仿不重要,因為模仿確實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很多人愛上攝影是因為被一些照片激發到了,自己也想能夠拍出那些照片。

這是一個很棒的動力,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在追逐現有的風格,那除了讓自己開心以外,很難能做出什麼有時間價值的東西。

追逐現有的風格,在上面花的時間不一定少,也不一定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成果好不容易出來後,大部份的命運就是被人短暫的消費了它的新鮮感,然後就被遺忘在一堆相似的作品當中,很可惜。

對我來說,這也是我最大的挑戰。既然我現在無法完全做到,我就沒有立場去告訴你該怎麼做,我只能分享我自己是如何嘗試去尋找自己的聲音。

答案就是,不要輕易妥協與於既有的風格,哪怕自己是真心喜歡的,也要為了不妥協而不妥協,同一時間不停看書、聽音樂、學習各式各樣的藝術,藉著沉澱,真正認識自己想要說的是什麼,然後最重要的:一直拍照,不停地拍。

我在這篇文章裡詳細探討了如何能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藝術狀態,讓這個狀態反射在我們所拍的每一張照片裡。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二:缺乏修圖能力


是的,我知道這是一個受爭議的話題。

我們或許可以找到優秀的照片是不曾經過修圖的,但是每一張這樣的照片,就有十張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更不用說,大部份我們在雜誌上看到的照片都是經過處理的,輕則微調基本顏色和光線反差,重則什麼原本沒有的東西都可以把它P上去。

但是,我們是否要因為別人都這麼做而自己也這樣做,完全是我們自己的決定,修與不修,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先不提“修圖”的意義,就是藝術哲學中認知感覺的理論,光是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這就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論點,因為每個人對於“修”的定義,照片的目的,攝影的意義,都有不一樣的立場。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我說“缺乏修圖能力”的時候,我並不是說“缺乏修圖”,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

一個不修照片的人,不一定不懂如何去修它,因為他可能對光線、顏色、線條、故事等之間的互動已經相當熟悉,所以他在拍攝的那一刻,就已經把需要調整的元素“修”好了。因為他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如果需要,他照樣能借著後期調整出他想要的東西。

所以練習去修圖其實是一個很好迴歸攝影本質的方式,因為當我們在玩著那些奇形怪狀的按鈕的同時,也是在學習這些視覺屬性和情感之間的聯繫,讓我們對攝影時會面對的各種參數更敏感,更精準衡量一個畫面的潛力,也同時能夠更瞭解修圖的侷限,懂得如何去珍惜自然發生的事物。

我在這篇文章裡解釋了為什麼想要拍出更好的作品,可以從修圖開始。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三:缺乏故事


旅行攝影最吸引我的就是故事。

好的旅行照片能帶我們從一個旅者的視角去認識他看到的事物,感受他在旅程中感受到的一切。每一個小鎮,每一條森林小道,每一片樹林,都是因為有人放了第一塊磚,走出了別人沒有走過的第一步,撒出了那第一顆種子。

背後的這些積累,這些曾經,都是有趣的故事,也是一張好的旅行照片會傳達的東西。

我們要如何陳述這些故事,而不是看到什麼就拍下什麼,是每張好的照片都會經過的思考問題。

要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我們的知識內涵和思考能力是關鍵,這就是為什麼我每天都要求自己一定要寫1500以上的字,因為透過這個看似和攝影沒什麼關係的行為,剛剛好就能鍛鍊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這和用照片說故事的能力是相通的。

另外,對一個地方的人文、歷史、語言等的瞭解,也能幫助我們在拍攝一個地方的時候更容易發現其中的靈魂。

如果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對這個地方什麼都不瞭解,那拍出的東西反射的大多就是事物的新鮮感,本身缺乏和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連接,看起來也就很容易膩,牽引不出深刻的情感。

但是如果我們能深入其中的一項去做研究,例如食物,或者建築,那我們自然就能看到許多被人看不到的東西,然後把它們記錄下來。

我在這篇文章裡提供了七種能用照片說故事的方式,讓拍出來的東西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四:不夠有耐心


專業攝影和業餘攝影之間最大的差異之一就在於兩者為了捕捉一張好的照片所願意花費的時間

一般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如果人太多,我們頂多會稍微等一下,找個能妥協的角度進行拍攝。拍完之後就趕著去下一個景點。

但是如果我們觀察任何專業的旅行攝影師,我們通常會發現,他們可以在一個點一直等,等到他們想要的那一刻。如果人太多,明天再來,如果下雨,明天再來,反正就一定要等到完美的光線,等到條件都合適了。

等到完美的光線代表什麼?

代表凌晨三點天還沒亮就要爬起準備來去拍照;代表在夕陽前兩個小時就提早到事先找到的定點等待光線的變化。

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時,我們也可以想象,為了能夠在對的時間出現在對的地方,這張照片背後是經歷了多少的等待,多大的耐心才能完成的。

我們要找尋的可能是一個新的技巧,一個我們還不知道的祕訣,或是一個神奇的地點,但是,答案往往是等待,很多的等待

下面竹林照片去過京都的人想必都不會陌生。一般來說,這裡全時間不分季節都是人滿為患的,所以為了要能拍到一條沒有人的通道,捕捉到我在竹林感受到心裡的那份幽靜,我就必須要等。

為了這張照片,我在同一個地點等了超過兩個小時。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五:缺乏預先研究


當然,不是所有的好照片一定都要等待,都一定要花上這麼長的時間。有時候就是剛好在對的地方對的時刻,畫面就出現了,完全不需要等待。這是很幸運的,但這可遇不可求,所以更好的方式是,預先做好功課,增加好運氣發生的機率。

驚人的旅行照片通常不會偶然發生,背後都是經過大量的研究和準備,知道在什麼時候太陽的位置會在哪裡,光線的角度會是怎樣,會有什麼樣的人出現。

我們可以如何針對一個地點做研究呢?

閉上眼睛,想像我們現在準備往目的地出發,火車要坐十幾個小時。

好,這時候可能會遇到什麼選擇?我們的票買的是左邊還是右邊的位置?火車是什麼方向?海岸線在左邊還是右邊?太陽在哪面落下?

花一點時間做研究,我們就能輕易避免坐了火車卻“浪費”掉途中景色拍攝的機會。

以此類推,當我們到了一個城市的時候,我們住的地方是靠近城市的哪裡,我們旅館的窗戶有多高,面向哪裡,頂樓是否進的去等等,都是我們可以預先知道的。

有些人不喜歡計劃,覺得這樣會剝奪旅行中意外的驚喜。我就是屬於這類人,通常一本護照一個揹包就飛了,到了目的地才會考慮睡哪裡(如果抵達時間太晚了,機場內或機場附近一般都有提供住宿)。

不過那是因為我的旅行不總是為了拍照。如果我是想增加拍到好東西的機會,準備還是要有一點的。

預先研究並不代表就一定要跟著計劃走。在計劃的同時保持彈性,我們就能既把握當下,又能避免浪費時間在無謂的試錯上。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

作者微博:@宋恩庭


嗨,和你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是宋恩庭。

對於喜愛旅行攝影的我們來說,最惱人的事之一就是明明手裡拿著的是同一款相機,可是拍出來的東西卻和其它人的天差地別。我也用了一樣的鏡頭啊,到了一樣的地點,可是為什麼拍出來的卻偏偏和雜誌裡看到的差怎麼多?

如果說是工具上的差異那還好解決,存錢買一個就是了,但是因為現在的設備,無論是從性能還是品質,都已經到達了一定的水準,甚至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照片也是用手機拍的,所以很難把責任歸咎於設備。

既然如此,那我們還能如何理解自己和“別人的相機”之間的差異呢?分享給你以下六個原因,讓我們能更瞭解一張好照片的由來。

原因一:缺乏獨特的個人風格


這個對於大部分的攝影者來說是最困難的,也是需要花最多時間積累的。雖然如此,但是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所以我把它列在第一位。

我甚至可以誇張一點說,縱使我們缺乏攝影技巧,如果我們拍出來的東西能讓人一眼就認出是我們的,還能讓人一直記著它,那我們就已經達到大部份人的攝影生涯所達不到的地方了。打中這一個紅心,勝過其它十個”差一點點“的嘗試

當然,這麼說不是說技巧什麼的不重要,應該是這麼理解的:有獨特個人風格的照片,通常,但不一定都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而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也不能保證這個人一定能拍出獨特風格的東西。

這不是說模仿不重要,因為模仿確實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很多人愛上攝影是因為被一些照片激發到了,自己也想能夠拍出那些照片。

這是一個很棒的動力,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在追逐現有的風格,那除了讓自己開心以外,很難能做出什麼有時間價值的東西。

追逐現有的風格,在上面花的時間不一定少,也不一定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成果好不容易出來後,大部份的命運就是被人短暫的消費了它的新鮮感,然後就被遺忘在一堆相似的作品當中,很可惜。

對我來說,這也是我最大的挑戰。既然我現在無法完全做到,我就沒有立場去告訴你該怎麼做,我只能分享我自己是如何嘗試去尋找自己的聲音。

答案就是,不要輕易妥協與於既有的風格,哪怕自己是真心喜歡的,也要為了不妥協而不妥協,同一時間不停看書、聽音樂、學習各式各樣的藝術,藉著沉澱,真正認識自己想要說的是什麼,然後最重要的:一直拍照,不停地拍。

我在這篇文章裡詳細探討了如何能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藝術狀態,讓這個狀態反射在我們所拍的每一張照片裡。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二:缺乏修圖能力


是的,我知道這是一個受爭議的話題。

我們或許可以找到優秀的照片是不曾經過修圖的,但是每一張這樣的照片,就有十張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更不用說,大部份我們在雜誌上看到的照片都是經過處理的,輕則微調基本顏色和光線反差,重則什麼原本沒有的東西都可以把它P上去。

但是,我們是否要因為別人都這麼做而自己也這樣做,完全是我們自己的決定,修與不修,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先不提“修圖”的意義,就是藝術哲學中認知感覺的理論,光是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這就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論點,因為每個人對於“修”的定義,照片的目的,攝影的意義,都有不一樣的立場。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我說“缺乏修圖能力”的時候,我並不是說“缺乏修圖”,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

一個不修照片的人,不一定不懂如何去修它,因為他可能對光線、顏色、線條、故事等之間的互動已經相當熟悉,所以他在拍攝的那一刻,就已經把需要調整的元素“修”好了。因為他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如果需要,他照樣能借著後期調整出他想要的東西。

所以練習去修圖其實是一個很好迴歸攝影本質的方式,因為當我們在玩著那些奇形怪狀的按鈕的同時,也是在學習這些視覺屬性和情感之間的聯繫,讓我們對攝影時會面對的各種參數更敏感,更精準衡量一個畫面的潛力,也同時能夠更瞭解修圖的侷限,懂得如何去珍惜自然發生的事物。

我在這篇文章裡解釋了為什麼想要拍出更好的作品,可以從修圖開始。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三:缺乏故事


旅行攝影最吸引我的就是故事。

好的旅行照片能帶我們從一個旅者的視角去認識他看到的事物,感受他在旅程中感受到的一切。每一個小鎮,每一條森林小道,每一片樹林,都是因為有人放了第一塊磚,走出了別人沒有走過的第一步,撒出了那第一顆種子。

背後的這些積累,這些曾經,都是有趣的故事,也是一張好的旅行照片會傳達的東西。

我們要如何陳述這些故事,而不是看到什麼就拍下什麼,是每張好的照片都會經過的思考問題。

要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我們的知識內涵和思考能力是關鍵,這就是為什麼我每天都要求自己一定要寫1500以上的字,因為透過這個看似和攝影沒什麼關係的行為,剛剛好就能鍛鍊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這和用照片說故事的能力是相通的。

另外,對一個地方的人文、歷史、語言等的瞭解,也能幫助我們在拍攝一個地方的時候更容易發現其中的靈魂。

如果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對這個地方什麼都不瞭解,那拍出的東西反射的大多就是事物的新鮮感,本身缺乏和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連接,看起來也就很容易膩,牽引不出深刻的情感。

但是如果我們能深入其中的一項去做研究,例如食物,或者建築,那我們自然就能看到許多被人看不到的東西,然後把它們記錄下來。

我在這篇文章裡提供了七種能用照片說故事的方式,讓拍出來的東西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四:不夠有耐心


專業攝影和業餘攝影之間最大的差異之一就在於兩者為了捕捉一張好的照片所願意花費的時間

一般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如果人太多,我們頂多會稍微等一下,找個能妥協的角度進行拍攝。拍完之後就趕著去下一個景點。

但是如果我們觀察任何專業的旅行攝影師,我們通常會發現,他們可以在一個點一直等,等到他們想要的那一刻。如果人太多,明天再來,如果下雨,明天再來,反正就一定要等到完美的光線,等到條件都合適了。

等到完美的光線代表什麼?

代表凌晨三點天還沒亮就要爬起準備來去拍照;代表在夕陽前兩個小時就提早到事先找到的定點等待光線的變化。

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時,我們也可以想象,為了能夠在對的時間出現在對的地方,這張照片背後是經歷了多少的等待,多大的耐心才能完成的。

我們要找尋的可能是一個新的技巧,一個我們還不知道的祕訣,或是一個神奇的地點,但是,答案往往是等待,很多的等待

下面竹林照片去過京都的人想必都不會陌生。一般來說,這裡全時間不分季節都是人滿為患的,所以為了要能拍到一條沒有人的通道,捕捉到我在竹林感受到心裡的那份幽靜,我就必須要等。

為了這張照片,我在同一個地點等了超過兩個小時。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五:缺乏預先研究


當然,不是所有的好照片一定都要等待,都一定要花上這麼長的時間。有時候就是剛好在對的地方對的時刻,畫面就出現了,完全不需要等待。這是很幸運的,但這可遇不可求,所以更好的方式是,預先做好功課,增加好運氣發生的機率。

驚人的旅行照片通常不會偶然發生,背後都是經過大量的研究和準備,知道在什麼時候太陽的位置會在哪裡,光線的角度會是怎樣,會有什麼樣的人出現。

我們可以如何針對一個地點做研究呢?

閉上眼睛,想像我們現在準備往目的地出發,火車要坐十幾個小時。

好,這時候可能會遇到什麼選擇?我們的票買的是左邊還是右邊的位置?火車是什麼方向?海岸線在左邊還是右邊?太陽在哪面落下?

花一點時間做研究,我們就能輕易避免坐了火車卻“浪費”掉途中景色拍攝的機會。

以此類推,當我們到了一個城市的時候,我們住的地方是靠近城市的哪裡,我們旅館的窗戶有多高,面向哪裡,頂樓是否進的去等等,都是我們可以預先知道的。

有些人不喜歡計劃,覺得這樣會剝奪旅行中意外的驚喜。我就是屬於這類人,通常一本護照一個揹包就飛了,到了目的地才會考慮睡哪裡(如果抵達時間太晚了,機場內或機場附近一般都有提供住宿)。

不過那是因為我的旅行不總是為了拍照。如果我是想增加拍到好東西的機會,準備還是要有一點的。

預先研究並不代表就一定要跟著計劃走。在計劃的同時保持彈性,我們就能既把握當下,又能避免浪費時間在無謂的試錯上。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六:太安全


在攝影這條路上會遇到很多種的瓶頸,其中一種就是陷入多年來習慣了的拍攝方式。

我們面對一個畫面,總有自己的構圖習慣,自己的相機設定數值,還有一套熟悉的後期程序。這些能增加作品產出的效率,給自己一個統一明確的風格,但也能困於舒適圈而不自知。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一個有十年的工作經驗的人,和只是用一年的經驗工作了十年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前者在十年裡在不停試錯,不停成長,而後者找到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系統以後就固化了。雖然前幾年兩個人產出東西的品質可能差不多,甚至後者還會更有效率一點,但是時間一長,前者的優勢就會越來越明顯,兩人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所以我們總是要推動自己的界限,挑戰那些“不正確”的攝影方式,冒險並嘗試用新的角度,新的技術,來讓自己成長。

不要活在過去的榮耀裡頭,因為當我們害怕失去它的時候,也是我們已經開始失去的時候,唯一的方法就是往前

我在這篇文章裡分享瞭如何讓自己不會被困在舒適圈裡頭而不自知,答案很簡單:我們如果沒有聽到足夠多的“不”,我們就無法發揮出我們潛在的價值,沒有痛苦,我們就無法的得到我們想要的。


"

作者微博:@宋恩庭


嗨,和你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是宋恩庭。

對於喜愛旅行攝影的我們來說,最惱人的事之一就是明明手裡拿著的是同一款相機,可是拍出來的東西卻和其它人的天差地別。我也用了一樣的鏡頭啊,到了一樣的地點,可是為什麼拍出來的卻偏偏和雜誌裡看到的差怎麼多?

如果說是工具上的差異那還好解決,存錢買一個就是了,但是因為現在的設備,無論是從性能還是品質,都已經到達了一定的水準,甚至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照片也是用手機拍的,所以很難把責任歸咎於設備。

既然如此,那我們還能如何理解自己和“別人的相機”之間的差異呢?分享給你以下六個原因,讓我們能更瞭解一張好照片的由來。

原因一:缺乏獨特的個人風格


這個對於大部分的攝影者來說是最困難的,也是需要花最多時間積累的。雖然如此,但是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所以我把它列在第一位。

我甚至可以誇張一點說,縱使我們缺乏攝影技巧,如果我們拍出來的東西能讓人一眼就認出是我們的,還能讓人一直記著它,那我們就已經達到大部份人的攝影生涯所達不到的地方了。打中這一個紅心,勝過其它十個”差一點點“的嘗試

當然,這麼說不是說技巧什麼的不重要,應該是這麼理解的:有獨特個人風格的照片,通常,但不一定都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而有高超的技巧和經驗,也不能保證這個人一定能拍出獨特風格的東西。

這不是說模仿不重要,因為模仿確實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很多人愛上攝影是因為被一些照片激發到了,自己也想能夠拍出那些照片。

這是一個很棒的動力,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在追逐現有的風格,那除了讓自己開心以外,很難能做出什麼有時間價值的東西。

追逐現有的風格,在上面花的時間不一定少,也不一定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成果好不容易出來後,大部份的命運就是被人短暫的消費了它的新鮮感,然後就被遺忘在一堆相似的作品當中,很可惜。

對我來說,這也是我最大的挑戰。既然我現在無法完全做到,我就沒有立場去告訴你該怎麼做,我只能分享我自己是如何嘗試去尋找自己的聲音。

答案就是,不要輕易妥協與於既有的風格,哪怕自己是真心喜歡的,也要為了不妥協而不妥協,同一時間不停看書、聽音樂、學習各式各樣的藝術,藉著沉澱,真正認識自己想要說的是什麼,然後最重要的:一直拍照,不停地拍。

我在這篇文章裡詳細探討了如何能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藝術狀態,讓這個狀態反射在我們所拍的每一張照片裡。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二:缺乏修圖能力


是的,我知道這是一個受爭議的話題。

我們或許可以找到優秀的照片是不曾經過修圖的,但是每一張這樣的照片,就有十張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更不用說,大部份我們在雜誌上看到的照片都是經過處理的,輕則微調基本顏色和光線反差,重則什麼原本沒有的東西都可以把它P上去。

但是,我們是否要因為別人都這麼做而自己也這樣做,完全是我們自己的決定,修與不修,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先不提“修圖”的意義,就是藝術哲學中認知感覺的理論,光是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這就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論點,因為每個人對於“修”的定義,照片的目的,攝影的意義,都有不一樣的立場。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我說“缺乏修圖能力”的時候,我並不是說“缺乏修圖”,這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

一個不修照片的人,不一定不懂如何去修它,因為他可能對光線、顏色、線條、故事等之間的互動已經相當熟悉,所以他在拍攝的那一刻,就已經把需要調整的元素“修”好了。因為他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如果需要,他照樣能借著後期調整出他想要的東西。

所以練習去修圖其實是一個很好迴歸攝影本質的方式,因為當我們在玩著那些奇形怪狀的按鈕的同時,也是在學習這些視覺屬性和情感之間的聯繫,讓我們對攝影時會面對的各種參數更敏感,更精準衡量一個畫面的潛力,也同時能夠更瞭解修圖的侷限,懂得如何去珍惜自然發生的事物。

我在這篇文章裡解釋了為什麼想要拍出更好的作品,可以從修圖開始。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三:缺乏故事


旅行攝影最吸引我的就是故事。

好的旅行照片能帶我們從一個旅者的視角去認識他看到的事物,感受他在旅程中感受到的一切。每一個小鎮,每一條森林小道,每一片樹林,都是因為有人放了第一塊磚,走出了別人沒有走過的第一步,撒出了那第一顆種子。

背後的這些積累,這些曾經,都是有趣的故事,也是一張好的旅行照片會傳達的東西。

我們要如何陳述這些故事,而不是看到什麼就拍下什麼,是每張好的照片都會經過的思考問題。

要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我們的知識內涵和思考能力是關鍵,這就是為什麼我每天都要求自己一定要寫1500以上的字,因為透過這個看似和攝影沒什麼關係的行為,剛剛好就能鍛鍊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這和用照片說故事的能力是相通的。

另外,對一個地方的人文、歷史、語言等的瞭解,也能幫助我們在拍攝一個地方的時候更容易發現其中的靈魂。

如果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對這個地方什麼都不瞭解,那拍出的東西反射的大多就是事物的新鮮感,本身缺乏和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連接,看起來也就很容易膩,牽引不出深刻的情感。

但是如果我們能深入其中的一項去做研究,例如食物,或者建築,那我們自然就能看到許多被人看不到的東西,然後把它們記錄下來。

我在這篇文章裡提供了七種能用照片說故事的方式,讓拍出來的東西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四:不夠有耐心


專業攝影和業餘攝影之間最大的差異之一就在於兩者為了捕捉一張好的照片所願意花費的時間

一般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如果人太多,我們頂多會稍微等一下,找個能妥協的角度進行拍攝。拍完之後就趕著去下一個景點。

但是如果我們觀察任何專業的旅行攝影師,我們通常會發現,他們可以在一個點一直等,等到他們想要的那一刻。如果人太多,明天再來,如果下雨,明天再來,反正就一定要等到完美的光線,等到條件都合適了。

等到完美的光線代表什麼?

代表凌晨三點天還沒亮就要爬起準備來去拍照;代表在夕陽前兩個小時就提早到事先找到的定點等待光線的變化。

所以當我們看到一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時,我們也可以想象,為了能夠在對的時間出現在對的地方,這張照片背後是經歷了多少的等待,多大的耐心才能完成的。

我們要找尋的可能是一個新的技巧,一個我們還不知道的祕訣,或是一個神奇的地點,但是,答案往往是等待,很多的等待

下面竹林照片去過京都的人想必都不會陌生。一般來說,這裡全時間不分季節都是人滿為患的,所以為了要能拍到一條沒有人的通道,捕捉到我在竹林感受到心裡的那份幽靜,我就必須要等。

為了這張照片,我在同一個地點等了超過兩個小時。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五:缺乏預先研究


當然,不是所有的好照片一定都要等待,都一定要花上這麼長的時間。有時候就是剛好在對的地方對的時刻,畫面就出現了,完全不需要等待。這是很幸運的,但這可遇不可求,所以更好的方式是,預先做好功課,增加好運氣發生的機率。

驚人的旅行照片通常不會偶然發生,背後都是經過大量的研究和準備,知道在什麼時候太陽的位置會在哪裡,光線的角度會是怎樣,會有什麼樣的人出現。

我們可以如何針對一個地點做研究呢?

閉上眼睛,想像我們現在準備往目的地出發,火車要坐十幾個小時。

好,這時候可能會遇到什麼選擇?我們的票買的是左邊還是右邊的位置?火車是什麼方向?海岸線在左邊還是右邊?太陽在哪面落下?

花一點時間做研究,我們就能輕易避免坐了火車卻“浪費”掉途中景色拍攝的機會。

以此類推,當我們到了一個城市的時候,我們住的地方是靠近城市的哪裡,我們旅館的窗戶有多高,面向哪裡,頂樓是否進的去等等,都是我們可以預先知道的。

有些人不喜歡計劃,覺得這樣會剝奪旅行中意外的驚喜。我就是屬於這類人,通常一本護照一個揹包就飛了,到了目的地才會考慮睡哪裡(如果抵達時間太晚了,機場內或機場附近一般都有提供住宿)。

不過那是因為我的旅行不總是為了拍照。如果我是想增加拍到好東西的機會,準備還是要有一點的。

預先研究並不代表就一定要跟著計劃走。在計劃的同時保持彈性,我們就能既把握當下,又能避免浪費時間在無謂的試錯上。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原因六:太安全


在攝影這條路上會遇到很多種的瓶頸,其中一種就是陷入多年來習慣了的拍攝方式。

我們面對一個畫面,總有自己的構圖習慣,自己的相機設定數值,還有一套熟悉的後期程序。這些能增加作品產出的效率,給自己一個統一明確的風格,但也能困於舒適圈而不自知。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一個有十年的工作經驗的人,和只是用一年的經驗工作了十年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前者在十年裡在不停試錯,不停成長,而後者找到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系統以後就固化了。雖然前幾年兩個人產出東西的品質可能差不多,甚至後者還會更有效率一點,但是時間一長,前者的優勢就會越來越明顯,兩人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所以我們總是要推動自己的界限,挑戰那些“不正確”的攝影方式,冒險並嘗試用新的角度,新的技術,來讓自己成長。

不要活在過去的榮耀裡頭,因為當我們害怕失去它的時候,也是我們已經開始失去的時候,唯一的方法就是往前

我在這篇文章裡分享瞭如何讓自己不會被困在舒適圈裡頭而不自知,答案很簡單:我們如果沒有聽到足夠多的“不”,我們就無法發揮出我們潛在的價值,沒有痛苦,我們就無法的得到我們想要的。


為什麼你的旅行照片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



總結


一張照片之所以能觸動人心,禁得起時間的考驗,裡面一定不缺乏故事和無可替代的個人風格。無論背後是堅持,是極大的耐心,是預備,還是不停督促自己前進,他們都在追求那多餘的1%。

如果大部份人都做到90%,我們就要做到91%。看似微不足道的1%,可能需要花費雙倍的耐心與執著才能完成,但這才是最難被取代的地方,它的積累造就我們的獨一無二:不要停止追求那1%。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