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今綸

"

作者:今綸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深圳和香港的關係這一段時間都是熱點。

那麼,歷史上深圳和香港是一種什麼關係?深圳在未來還需要學習香港嗎?更犀利一點說,深圳可以完全取代香港嗎

上週,我寫了一篇關於廣州和深圳的文章《廣州VS深圳:遼闊大海中的蛟龍與鯨魚》,引起較多的線下線上討論,在今日頭條的抱朴財經賬號也獲得了超過10萬的點擊量和超過700條的跟帖。


"

作者:今綸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深圳和香港的關係這一段時間都是熱點。

那麼,歷史上深圳和香港是一種什麼關係?深圳在未來還需要學習香港嗎?更犀利一點說,深圳可以完全取代香港嗎

上週,我寫了一篇關於廣州和深圳的文章《廣州VS深圳:遼闊大海中的蛟龍與鯨魚》,引起較多的線下線上討論,在今日頭條的抱朴財經賬號也獲得了超過10萬的點擊量和超過700條的跟帖。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香港商界曾助力蛇口突破

最近,我在認真閱讀關於袁庚的傳記,裡面的一些故事和細節讓人唏噓:

當時,袁庚很想突破落後的體制在蛇口做點事情,但總是遭遇來自內部的阻撓或者刁難。比如工業區外有一條7公里的道路快竣工的時候,施工單位故意留了200米不鋪瀝青路面,雨天的時候泥濘難行。袁庚上門拜訪施工單位的處長,處長卻上山打獵去了,而且留下話勒索更多財物,把袁庚氣得夠嗆。後來,這位處長被拿下,24小時後,200米的公路就鋪上了瀝青路面,蛇口工業區通往區外的道路終於通了。


"

作者:今綸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深圳和香港的關係這一段時間都是熱點。

那麼,歷史上深圳和香港是一種什麼關係?深圳在未來還需要學習香港嗎?更犀利一點說,深圳可以完全取代香港嗎

上週,我寫了一篇關於廣州和深圳的文章《廣州VS深圳:遼闊大海中的蛟龍與鯨魚》,引起較多的線下線上討論,在今日頭條的抱朴財經賬號也獲得了超過10萬的點擊量和超過700條的跟帖。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香港商界曾助力蛇口突破

最近,我在認真閱讀關於袁庚的傳記,裡面的一些故事和細節讓人唏噓:

當時,袁庚很想突破落後的體制在蛇口做點事情,但總是遭遇來自內部的阻撓或者刁難。比如工業區外有一條7公里的道路快竣工的時候,施工單位故意留了200米不鋪瀝青路面,雨天的時候泥濘難行。袁庚上門拜訪施工單位的處長,處長卻上山打獵去了,而且留下話勒索更多財物,把袁庚氣得夠嗆。後來,這位處長被拿下,24小時後,200米的公路就鋪上了瀝青路面,蛇口工業區通往區外的道路終於通了。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蛇口開發初期

做生意搞建設需要有可以從蛇口經過深圳直撥香港的電話,郵電部門卻堅持通訊設施由特區出資建設,但經營管理權屬郵電部門,電話費必須由郵電部門收,長途電話和香港通話必須經長途局,不能直撥。袁庚當面和有關部門的處長們溝通,也是無果而終。最後是獲高層特批,蛇口才獲得電話直撥香港的“特權”。

這些事在如今看來都是荒謬的,上不了檯面的,不過,確實真實發生過的。

在蛇口向前突破的階段,香港商界是袁庚重要的推動力之一。1982年,港商陳惠娟在蛇口投資50萬元,開設了全國首家外幣購物中心——蛇口購物中心,開業當天銷售一空。同年,香港開達實業有限公司掌門人丁熊照的公子丁鶴壽在蛇口開辦了凱達玩具廠。

蛇口逐漸從困境中走出來,袁庚漸次破除了很多懷疑,香港商人的大膽助力是“自下而上”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當然不是唯一因素。在荒山野嶺的蛇口砸下真金白銀的港商們萬萬沒想到,他們是在協助一位有理想的開拓者推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他們也註定會在史冊上留名。

港人與內地人的汗水混合在一起,中國醒來,而且是以跳躍騰飛的姿態醒來。


"

作者:今綸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深圳和香港的關係這一段時間都是熱點。

那麼,歷史上深圳和香港是一種什麼關係?深圳在未來還需要學習香港嗎?更犀利一點說,深圳可以完全取代香港嗎

上週,我寫了一篇關於廣州和深圳的文章《廣州VS深圳:遼闊大海中的蛟龍與鯨魚》,引起較多的線下線上討論,在今日頭條的抱朴財經賬號也獲得了超過10萬的點擊量和超過700條的跟帖。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香港商界曾助力蛇口突破

最近,我在認真閱讀關於袁庚的傳記,裡面的一些故事和細節讓人唏噓:

當時,袁庚很想突破落後的體制在蛇口做點事情,但總是遭遇來自內部的阻撓或者刁難。比如工業區外有一條7公里的道路快竣工的時候,施工單位故意留了200米不鋪瀝青路面,雨天的時候泥濘難行。袁庚上門拜訪施工單位的處長,處長卻上山打獵去了,而且留下話勒索更多財物,把袁庚氣得夠嗆。後來,這位處長被拿下,24小時後,200米的公路就鋪上了瀝青路面,蛇口工業區通往區外的道路終於通了。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蛇口開發初期

做生意搞建設需要有可以從蛇口經過深圳直撥香港的電話,郵電部門卻堅持通訊設施由特區出資建設,但經營管理權屬郵電部門,電話費必須由郵電部門收,長途電話和香港通話必須經長途局,不能直撥。袁庚當面和有關部門的處長們溝通,也是無果而終。最後是獲高層特批,蛇口才獲得電話直撥香港的“特權”。

這些事在如今看來都是荒謬的,上不了檯面的,不過,確實真實發生過的。

在蛇口向前突破的階段,香港商界是袁庚重要的推動力之一。1982年,港商陳惠娟在蛇口投資50萬元,開設了全國首家外幣購物中心——蛇口購物中心,開業當天銷售一空。同年,香港開達實業有限公司掌門人丁熊照的公子丁鶴壽在蛇口開辦了凱達玩具廠。

蛇口逐漸從困境中走出來,袁庚漸次破除了很多懷疑,香港商人的大膽助力是“自下而上”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當然不是唯一因素。在荒山野嶺的蛇口砸下真金白銀的港商們萬萬沒想到,他們是在協助一位有理想的開拓者推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他們也註定會在史冊上留名。

港人與內地人的汗水混合在一起,中國醒來,而且是以跳躍騰飛的姿態醒來。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李嘉誠、霍英東等一大批香港企業家訪問蛇口工業區

1981年,李嘉誠等13名香港商人受邀前去參觀蛇口工業區,李嘉誠問能否讓港商入股參與蛇口的建設,袁庚很慎重,只說“不敢連累各位”。不過,香港的商業力量、管理經驗此後如潮水一般湧向蛇口、深圳、廣東。

據2017年6月13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自1985年至2016年底,內地已審批的外來投資項目中,44.7%與香港有關。來自香港的實際使用金額累計達9137億美元,佔全國總額51.8%。

深圳是首當其衝的受益者,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依賴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出口優勢贏得巨大經濟發展,但人力和土地成本實在太高。港商把車間遷移到深圳,形成“前店後廠”的模式。

深圳完成了第一次產業轉型,即由建築業和貿易業為支柱產業的經濟,轉型為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外向型傳統輕工業品製造經濟。沒有香港這個鄰居,深圳的第一次產業轉型恐怕沒那麼容易。即使是早期的貿易繁盛,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香港這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國際港來實現的。

港人在蛇口、深圳起步之初,就深深嵌入特區的發展肌理之中,逐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雙向交流格局。這一階段,香港在諸多方面遙遙領先,深圳在發力追趕。


1999年是深港分水嶺

1999年,此時距離深圳主政者喊出“四個難以為繼”(土地、資源、人口和環境)只有六年的時間,深圳已經感到了再次轉型升級的迫切性。“前店後廠”的模式在當時實際上已經不能適應深圳的發展。

1999年10月5日,深圳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這是深港城市發展的分水嶺。

馬化騰在高交會上拿到了第一筆風險投資。深圳在高科技領域開始發力,但引起的爭議也不小,深圳本來希望和香港協同發展高科技,但是香港忙於應付樓市下跌以及諸多金融危機後遺症,錯過了這一次可能的發展機會。此後,香港在金融業和房地業的發展上繼續高歌猛進,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可能錯過了一個超大的城市發展“風口”。

深圳的資源承載力達到極限,只能從高科技方向“殺出一條血路”,同時,因為深交所以及毗鄰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之都的原因,深圳的金融業也獲得了先天的發展優勢。

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汪滔創辦了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從香港進入深圳創業、工作的大批精英人士實質上推動了深圳的發展,尤其是在科技、金融方向,香港與深圳的交流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

作者:今綸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深圳和香港的關係這一段時間都是熱點。

那麼,歷史上深圳和香港是一種什麼關係?深圳在未來還需要學習香港嗎?更犀利一點說,深圳可以完全取代香港嗎

上週,我寫了一篇關於廣州和深圳的文章《廣州VS深圳:遼闊大海中的蛟龍與鯨魚》,引起較多的線下線上討論,在今日頭條的抱朴財經賬號也獲得了超過10萬的點擊量和超過700條的跟帖。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香港商界曾助力蛇口突破

最近,我在認真閱讀關於袁庚的傳記,裡面的一些故事和細節讓人唏噓:

當時,袁庚很想突破落後的體制在蛇口做點事情,但總是遭遇來自內部的阻撓或者刁難。比如工業區外有一條7公里的道路快竣工的時候,施工單位故意留了200米不鋪瀝青路面,雨天的時候泥濘難行。袁庚上門拜訪施工單位的處長,處長卻上山打獵去了,而且留下話勒索更多財物,把袁庚氣得夠嗆。後來,這位處長被拿下,24小時後,200米的公路就鋪上了瀝青路面,蛇口工業區通往區外的道路終於通了。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蛇口開發初期

做生意搞建設需要有可以從蛇口經過深圳直撥香港的電話,郵電部門卻堅持通訊設施由特區出資建設,但經營管理權屬郵電部門,電話費必須由郵電部門收,長途電話和香港通話必須經長途局,不能直撥。袁庚當面和有關部門的處長們溝通,也是無果而終。最後是獲高層特批,蛇口才獲得電話直撥香港的“特權”。

這些事在如今看來都是荒謬的,上不了檯面的,不過,確實真實發生過的。

在蛇口向前突破的階段,香港商界是袁庚重要的推動力之一。1982年,港商陳惠娟在蛇口投資50萬元,開設了全國首家外幣購物中心——蛇口購物中心,開業當天銷售一空。同年,香港開達實業有限公司掌門人丁熊照的公子丁鶴壽在蛇口開辦了凱達玩具廠。

蛇口逐漸從困境中走出來,袁庚漸次破除了很多懷疑,香港商人的大膽助力是“自下而上”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當然不是唯一因素。在荒山野嶺的蛇口砸下真金白銀的港商們萬萬沒想到,他們是在協助一位有理想的開拓者推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他們也註定會在史冊上留名。

港人與內地人的汗水混合在一起,中國醒來,而且是以跳躍騰飛的姿態醒來。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李嘉誠、霍英東等一大批香港企業家訪問蛇口工業區

1981年,李嘉誠等13名香港商人受邀前去參觀蛇口工業區,李嘉誠問能否讓港商入股參與蛇口的建設,袁庚很慎重,只說“不敢連累各位”。不過,香港的商業力量、管理經驗此後如潮水一般湧向蛇口、深圳、廣東。

據2017年6月13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自1985年至2016年底,內地已審批的外來投資項目中,44.7%與香港有關。來自香港的實際使用金額累計達9137億美元,佔全國總額51.8%。

深圳是首當其衝的受益者,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依賴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出口優勢贏得巨大經濟發展,但人力和土地成本實在太高。港商把車間遷移到深圳,形成“前店後廠”的模式。

深圳完成了第一次產業轉型,即由建築業和貿易業為支柱產業的經濟,轉型為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外向型傳統輕工業品製造經濟。沒有香港這個鄰居,深圳的第一次產業轉型恐怕沒那麼容易。即使是早期的貿易繁盛,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香港這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國際港來實現的。

港人在蛇口、深圳起步之初,就深深嵌入特區的發展肌理之中,逐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雙向交流格局。這一階段,香港在諸多方面遙遙領先,深圳在發力追趕。


1999年是深港分水嶺

1999年,此時距離深圳主政者喊出“四個難以為繼”(土地、資源、人口和環境)只有六年的時間,深圳已經感到了再次轉型升級的迫切性。“前店後廠”的模式在當時實際上已經不能適應深圳的發展。

1999年10月5日,深圳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這是深港城市發展的分水嶺。

馬化騰在高交會上拿到了第一筆風險投資。深圳在高科技領域開始發力,但引起的爭議也不小,深圳本來希望和香港協同發展高科技,但是香港忙於應付樓市下跌以及諸多金融危機後遺症,錯過了這一次可能的發展機會。此後,香港在金融業和房地業的發展上繼續高歌猛進,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可能錯過了一個超大的城市發展“風口”。

深圳的資源承載力達到極限,只能從高科技方向“殺出一條血路”,同時,因為深交所以及毗鄰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之都的原因,深圳的金融業也獲得了先天的發展優勢。

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汪滔創辦了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從香港進入深圳創業、工作的大批精英人士實質上推動了深圳的發展,尤其是在科技、金融方向,香港與深圳的交流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從香港元朗方向眺望深圳


如果說1999年之前,香港給深圳輸入的更多是管理經驗、資金以及工廠訂單的話。1999年之後,香港給深圳輸入更多的是人才和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的很多成果,當然,金融方面的一些業務渠道在深港之間也更加豐富起來。

香港的基礎研究水平,香港的大學資源都是深圳望塵莫及的,深圳人在這個階段說“向香港學習”是真心實意,不帶任何扭捏和勉強的。

深港的關係越來越緊密:2007年5月,一個由深港兩地政府與民間力量共同促成的“深港創新圈”落地,目的是匯聚雙城創新資源、產業鏈以及創新系統,形成一個跨城市、高聚集的區域創新體系及產業聚集帶。


GDP反超,深圳仍喊“向香港學習”

2010年,深圳再次轉型,前海被國家確立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財經國家週刊》 在當年9月以《深圳前海:特區中的特區 向香港學習的新試驗田》為題對此進行了報道,前海被定義為“不僅僅是經濟體制上深圳向香港進一步靠近與接軌的試驗區,也是在機制體制上深圳向香港學習的一個緩衝與試驗區。作為深圳第二次改革謀篇佈局的一個棋子,前海有可能承載30年前蛇口的角色,承擔今天突破機制體制壁壘的重擔。”

香港之於深圳的意義可見一斑。

從成立蛇口工業區的1979年到深圳已經嶄露頭角的2010年,風吹浪打的三十年過去了,深圳仍然在學習香港的路上。正是因為這種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深圳才從諸多特區中突圍而出,成為一座傳奇城市,成為一座對標國際先進城市的科創之都。

然而,深圳有遺憾,蛇口有遺憾。袁庚晚年回憶自己當年拒絕李嘉誠等人入股蛇口的要求,曾言:“如果當時把這一批人搞進來的話,蛇口早就大變樣了”。深圳踏浪而來,背後的強大推動力之一就是香港。

即使到了2018年1月,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在廣州參加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時,他也在深圳代表團指出,深圳的發展在諸多方面得益於香港,深圳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深港合作史。在新一輪的深港合作中,深圳仍然要學習香港、對標香港。

彼時,深圳在GDP總量上已經連續超過香港、廣州,成為中國GDP總量第三城,科創、金融領域大放光芒,但是對於香港在金融業、公共管理、法治、科技基礎研究等諸多領域的優勢,深圳仍有差距,深圳人對此心知肚明。

中新社香港2018年12月21日的消息顯示:截至12月18日,2018年共有209家公司到香港上市,融資總額約2800億港元,香港市場的新股融資額榮膺全球榜首,其中,新經濟公司的新股發行成為主力。


龍永圖狠批錯誤觀念

時間來到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開發布,這份綱領性文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佈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規劃。

香港的定位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深圳的定位是“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而且香港的排名在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首,香港的城市地位得到了高度的重視。

後來香港發生了一系列各方都不願意看到的事件,在這個過程中,深圳收穫先行示範區的大禮包,於是各種解讀就開始出現。不過,我提醒大家注意:《人民日報》的官方微博23日發佈主題為《你好,我的香港朋友!》的博文和漫畫,25日又發起“別給所有香港青年打上廢青標籤”的話題。

8月25日,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原博鰲亞洲論壇祕書長龍永圖在深圳一次新聞發佈會上發表演講,中心意思是:深圳要成為“先行示範區”離不開香港!

龍永圖說:“‘先行示範區’這個決定出來以後,很多人認為是針對香港目前出現的一些情況,認為先行示範區的提出,似乎就是要以深圳替代香港,成為創新中心或者金融中心,我認為這完全是誤讀和誤解。深圳的命運和香港的命運是緊緊相連的,不要因為今天香港出現了一些問題,就是深圳的機會,這是一個極端錯誤的觀念”。

龍永圖甚至提到:“深圳將來能不能像中央期待的那樣成為一個先行示範區,很多程度取決於香港是不是能夠儘快的恢復穩定和團結,大家一定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深圳的發展不可能以其他任何城市的犧牲作為代價。”

香港還有領域哪些領先深圳?別的不說,只提兩點,香港作為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短期內是無法撼動的。在今年3月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中,紐約、倫敦、香港位列前三,深圳排名第14位。


"

作者:今綸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深圳和香港的關係這一段時間都是熱點。

那麼,歷史上深圳和香港是一種什麼關係?深圳在未來還需要學習香港嗎?更犀利一點說,深圳可以完全取代香港嗎

上週,我寫了一篇關於廣州和深圳的文章《廣州VS深圳:遼闊大海中的蛟龍與鯨魚》,引起較多的線下線上討論,在今日頭條的抱朴財經賬號也獲得了超過10萬的點擊量和超過700條的跟帖。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香港商界曾助力蛇口突破

最近,我在認真閱讀關於袁庚的傳記,裡面的一些故事和細節讓人唏噓:

當時,袁庚很想突破落後的體制在蛇口做點事情,但總是遭遇來自內部的阻撓或者刁難。比如工業區外有一條7公里的道路快竣工的時候,施工單位故意留了200米不鋪瀝青路面,雨天的時候泥濘難行。袁庚上門拜訪施工單位的處長,處長卻上山打獵去了,而且留下話勒索更多財物,把袁庚氣得夠嗆。後來,這位處長被拿下,24小時後,200米的公路就鋪上了瀝青路面,蛇口工業區通往區外的道路終於通了。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蛇口開發初期

做生意搞建設需要有可以從蛇口經過深圳直撥香港的電話,郵電部門卻堅持通訊設施由特區出資建設,但經營管理權屬郵電部門,電話費必須由郵電部門收,長途電話和香港通話必須經長途局,不能直撥。袁庚當面和有關部門的處長們溝通,也是無果而終。最後是獲高層特批,蛇口才獲得電話直撥香港的“特權”。

這些事在如今看來都是荒謬的,上不了檯面的,不過,確實真實發生過的。

在蛇口向前突破的階段,香港商界是袁庚重要的推動力之一。1982年,港商陳惠娟在蛇口投資50萬元,開設了全國首家外幣購物中心——蛇口購物中心,開業當天銷售一空。同年,香港開達實業有限公司掌門人丁熊照的公子丁鶴壽在蛇口開辦了凱達玩具廠。

蛇口逐漸從困境中走出來,袁庚漸次破除了很多懷疑,香港商人的大膽助力是“自下而上”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當然不是唯一因素。在荒山野嶺的蛇口砸下真金白銀的港商們萬萬沒想到,他們是在協助一位有理想的開拓者推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他們也註定會在史冊上留名。

港人與內地人的汗水混合在一起,中國醒來,而且是以跳躍騰飛的姿態醒來。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李嘉誠、霍英東等一大批香港企業家訪問蛇口工業區

1981年,李嘉誠等13名香港商人受邀前去參觀蛇口工業區,李嘉誠問能否讓港商入股參與蛇口的建設,袁庚很慎重,只說“不敢連累各位”。不過,香港的商業力量、管理經驗此後如潮水一般湧向蛇口、深圳、廣東。

據2017年6月13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自1985年至2016年底,內地已審批的外來投資項目中,44.7%與香港有關。來自香港的實際使用金額累計達9137億美元,佔全國總額51.8%。

深圳是首當其衝的受益者,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依賴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出口優勢贏得巨大經濟發展,但人力和土地成本實在太高。港商把車間遷移到深圳,形成“前店後廠”的模式。

深圳完成了第一次產業轉型,即由建築業和貿易業為支柱產業的經濟,轉型為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外向型傳統輕工業品製造經濟。沒有香港這個鄰居,深圳的第一次產業轉型恐怕沒那麼容易。即使是早期的貿易繁盛,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香港這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國際港來實現的。

港人在蛇口、深圳起步之初,就深深嵌入特區的發展肌理之中,逐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雙向交流格局。這一階段,香港在諸多方面遙遙領先,深圳在發力追趕。


1999年是深港分水嶺

1999年,此時距離深圳主政者喊出“四個難以為繼”(土地、資源、人口和環境)只有六年的時間,深圳已經感到了再次轉型升級的迫切性。“前店後廠”的模式在當時實際上已經不能適應深圳的發展。

1999年10月5日,深圳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這是深港城市發展的分水嶺。

馬化騰在高交會上拿到了第一筆風險投資。深圳在高科技領域開始發力,但引起的爭議也不小,深圳本來希望和香港協同發展高科技,但是香港忙於應付樓市下跌以及諸多金融危機後遺症,錯過了這一次可能的發展機會。此後,香港在金融業和房地業的發展上繼續高歌猛進,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可能錯過了一個超大的城市發展“風口”。

深圳的資源承載力達到極限,只能從高科技方向“殺出一條血路”,同時,因為深交所以及毗鄰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之都的原因,深圳的金融業也獲得了先天的發展優勢。

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汪滔創辦了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從香港進入深圳創業、工作的大批精英人士實質上推動了深圳的發展,尤其是在科技、金融方向,香港與深圳的交流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從香港元朗方向眺望深圳


如果說1999年之前,香港給深圳輸入的更多是管理經驗、資金以及工廠訂單的話。1999年之後,香港給深圳輸入更多的是人才和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的很多成果,當然,金融方面的一些業務渠道在深港之間也更加豐富起來。

香港的基礎研究水平,香港的大學資源都是深圳望塵莫及的,深圳人在這個階段說“向香港學習”是真心實意,不帶任何扭捏和勉強的。

深港的關係越來越緊密:2007年5月,一個由深港兩地政府與民間力量共同促成的“深港創新圈”落地,目的是匯聚雙城創新資源、產業鏈以及創新系統,形成一個跨城市、高聚集的區域創新體系及產業聚集帶。


GDP反超,深圳仍喊“向香港學習”

2010年,深圳再次轉型,前海被國家確立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財經國家週刊》 在當年9月以《深圳前海:特區中的特區 向香港學習的新試驗田》為題對此進行了報道,前海被定義為“不僅僅是經濟體制上深圳向香港進一步靠近與接軌的試驗區,也是在機制體制上深圳向香港學習的一個緩衝與試驗區。作為深圳第二次改革謀篇佈局的一個棋子,前海有可能承載30年前蛇口的角色,承擔今天突破機制體制壁壘的重擔。”

香港之於深圳的意義可見一斑。

從成立蛇口工業區的1979年到深圳已經嶄露頭角的2010年,風吹浪打的三十年過去了,深圳仍然在學習香港的路上。正是因為這種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深圳才從諸多特區中突圍而出,成為一座傳奇城市,成為一座對標國際先進城市的科創之都。

然而,深圳有遺憾,蛇口有遺憾。袁庚晚年回憶自己當年拒絕李嘉誠等人入股蛇口的要求,曾言:“如果當時把這一批人搞進來的話,蛇口早就大變樣了”。深圳踏浪而來,背後的強大推動力之一就是香港。

即使到了2018年1月,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在廣州參加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時,他也在深圳代表團指出,深圳的發展在諸多方面得益於香港,深圳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深港合作史。在新一輪的深港合作中,深圳仍然要學習香港、對標香港。

彼時,深圳在GDP總量上已經連續超過香港、廣州,成為中國GDP總量第三城,科創、金融領域大放光芒,但是對於香港在金融業、公共管理、法治、科技基礎研究等諸多領域的優勢,深圳仍有差距,深圳人對此心知肚明。

中新社香港2018年12月21日的消息顯示:截至12月18日,2018年共有209家公司到香港上市,融資總額約2800億港元,香港市場的新股融資額榮膺全球榜首,其中,新經濟公司的新股發行成為主力。


龍永圖狠批錯誤觀念

時間來到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開發布,這份綱領性文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佈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規劃。

香港的定位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深圳的定位是“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而且香港的排名在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首,香港的城市地位得到了高度的重視。

後來香港發生了一系列各方都不願意看到的事件,在這個過程中,深圳收穫先行示範區的大禮包,於是各種解讀就開始出現。不過,我提醒大家注意:《人民日報》的官方微博23日發佈主題為《你好,我的香港朋友!》的博文和漫畫,25日又發起“別給所有香港青年打上廢青標籤”的話題。

8月25日,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原博鰲亞洲論壇祕書長龍永圖在深圳一次新聞發佈會上發表演講,中心意思是:深圳要成為“先行示範區”離不開香港!

龍永圖說:“‘先行示範區’這個決定出來以後,很多人認為是針對香港目前出現的一些情況,認為先行示範區的提出,似乎就是要以深圳替代香港,成為創新中心或者金融中心,我認為這完全是誤讀和誤解。深圳的命運和香港的命運是緊緊相連的,不要因為今天香港出現了一些問題,就是深圳的機會,這是一個極端錯誤的觀念”。

龍永圖甚至提到:“深圳將來能不能像中央期待的那樣成為一個先行示範區,很多程度取決於香港是不是能夠儘快的恢復穩定和團結,大家一定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深圳的發展不可能以其他任何城市的犧牲作為代價。”

香港還有領域哪些領先深圳?別的不說,只提兩點,香港作為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短期內是無法撼動的。在今年3月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中,紐約、倫敦、香港位列前三,深圳排名第14位。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香港的高等教育資源也是深圳在短期內難以匹敵的:香港八所大學,其中有三所世界名校——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40年前,袁庚經常從香港乘船到蛇口,他在蛇口披荊斬棘,他在蛇口劈波斬浪,最後終老於蛇口。一代改革者的奮鬥與謝幕,值得後來者懷念。40年來,千千萬萬的深圳人、香港人通過六個陸路口岸和兩個水路口岸織就了雙城之間的經貿往來、技術交流、文化交往,深圳之突圍與崛起,香港功不可沒,如果深圳失去香港的援手,這對於深圳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深港攜手向前,深圳的過去和未來都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這對大灣區最為璀璨的雙子星城應該有機會創造更大的城市奇蹟,借用袁庚的一句話祝福深圳祝福香港:“向前走,莫回頭”。


"

作者:今綸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深圳和香港的關係這一段時間都是熱點。

那麼,歷史上深圳和香港是一種什麼關係?深圳在未來還需要學習香港嗎?更犀利一點說,深圳可以完全取代香港嗎

上週,我寫了一篇關於廣州和深圳的文章《廣州VS深圳:遼闊大海中的蛟龍與鯨魚》,引起較多的線下線上討論,在今日頭條的抱朴財經賬號也獲得了超過10萬的點擊量和超過700條的跟帖。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香港商界曾助力蛇口突破

最近,我在認真閱讀關於袁庚的傳記,裡面的一些故事和細節讓人唏噓:

當時,袁庚很想突破落後的體制在蛇口做點事情,但總是遭遇來自內部的阻撓或者刁難。比如工業區外有一條7公里的道路快竣工的時候,施工單位故意留了200米不鋪瀝青路面,雨天的時候泥濘難行。袁庚上門拜訪施工單位的處長,處長卻上山打獵去了,而且留下話勒索更多財物,把袁庚氣得夠嗆。後來,這位處長被拿下,24小時後,200米的公路就鋪上了瀝青路面,蛇口工業區通往區外的道路終於通了。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蛇口開發初期

做生意搞建設需要有可以從蛇口經過深圳直撥香港的電話,郵電部門卻堅持通訊設施由特區出資建設,但經營管理權屬郵電部門,電話費必須由郵電部門收,長途電話和香港通話必須經長途局,不能直撥。袁庚當面和有關部門的處長們溝通,也是無果而終。最後是獲高層特批,蛇口才獲得電話直撥香港的“特權”。

這些事在如今看來都是荒謬的,上不了檯面的,不過,確實真實發生過的。

在蛇口向前突破的階段,香港商界是袁庚重要的推動力之一。1982年,港商陳惠娟在蛇口投資50萬元,開設了全國首家外幣購物中心——蛇口購物中心,開業當天銷售一空。同年,香港開達實業有限公司掌門人丁熊照的公子丁鶴壽在蛇口開辦了凱達玩具廠。

蛇口逐漸從困境中走出來,袁庚漸次破除了很多懷疑,香港商人的大膽助力是“自下而上”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當然不是唯一因素。在荒山野嶺的蛇口砸下真金白銀的港商們萬萬沒想到,他們是在協助一位有理想的開拓者推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他們也註定會在史冊上留名。

港人與內地人的汗水混合在一起,中國醒來,而且是以跳躍騰飛的姿態醒來。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李嘉誠、霍英東等一大批香港企業家訪問蛇口工業區

1981年,李嘉誠等13名香港商人受邀前去參觀蛇口工業區,李嘉誠問能否讓港商入股參與蛇口的建設,袁庚很慎重,只說“不敢連累各位”。不過,香港的商業力量、管理經驗此後如潮水一般湧向蛇口、深圳、廣東。

據2017年6月13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自1985年至2016年底,內地已審批的外來投資項目中,44.7%與香港有關。來自香港的實際使用金額累計達9137億美元,佔全國總額51.8%。

深圳是首當其衝的受益者,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依賴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出口優勢贏得巨大經濟發展,但人力和土地成本實在太高。港商把車間遷移到深圳,形成“前店後廠”的模式。

深圳完成了第一次產業轉型,即由建築業和貿易業為支柱產業的經濟,轉型為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外向型傳統輕工業品製造經濟。沒有香港這個鄰居,深圳的第一次產業轉型恐怕沒那麼容易。即使是早期的貿易繁盛,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香港這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國際港來實現的。

港人在蛇口、深圳起步之初,就深深嵌入特區的發展肌理之中,逐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雙向交流格局。這一階段,香港在諸多方面遙遙領先,深圳在發力追趕。


1999年是深港分水嶺

1999年,此時距離深圳主政者喊出“四個難以為繼”(土地、資源、人口和環境)只有六年的時間,深圳已經感到了再次轉型升級的迫切性。“前店後廠”的模式在當時實際上已經不能適應深圳的發展。

1999年10月5日,深圳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這是深港城市發展的分水嶺。

馬化騰在高交會上拿到了第一筆風險投資。深圳在高科技領域開始發力,但引起的爭議也不小,深圳本來希望和香港協同發展高科技,但是香港忙於應付樓市下跌以及諸多金融危機後遺症,錯過了這一次可能的發展機會。此後,香港在金融業和房地業的發展上繼續高歌猛進,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可能錯過了一個超大的城市發展“風口”。

深圳的資源承載力達到極限,只能從高科技方向“殺出一條血路”,同時,因為深交所以及毗鄰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之都的原因,深圳的金融業也獲得了先天的發展優勢。

2006年,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汪滔創辦了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從香港進入深圳創業、工作的大批精英人士實質上推動了深圳的發展,尤其是在科技、金融方向,香港與深圳的交流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從香港元朗方向眺望深圳


如果說1999年之前,香港給深圳輸入的更多是管理經驗、資金以及工廠訂單的話。1999年之後,香港給深圳輸入更多的是人才和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的很多成果,當然,金融方面的一些業務渠道在深港之間也更加豐富起來。

香港的基礎研究水平,香港的大學資源都是深圳望塵莫及的,深圳人在這個階段說“向香港學習”是真心實意,不帶任何扭捏和勉強的。

深港的關係越來越緊密:2007年5月,一個由深港兩地政府與民間力量共同促成的“深港創新圈”落地,目的是匯聚雙城創新資源、產業鏈以及創新系統,形成一個跨城市、高聚集的區域創新體系及產業聚集帶。


GDP反超,深圳仍喊“向香港學習”

2010年,深圳再次轉型,前海被國家確立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

《財經國家週刊》 在當年9月以《深圳前海:特區中的特區 向香港學習的新試驗田》為題對此進行了報道,前海被定義為“不僅僅是經濟體制上深圳向香港進一步靠近與接軌的試驗區,也是在機制體制上深圳向香港學習的一個緩衝與試驗區。作為深圳第二次改革謀篇佈局的一個棋子,前海有可能承載30年前蛇口的角色,承擔今天突破機制體制壁壘的重擔。”

香港之於深圳的意義可見一斑。

從成立蛇口工業區的1979年到深圳已經嶄露頭角的2010年,風吹浪打的三十年過去了,深圳仍然在學習香港的路上。正是因為這種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深圳才從諸多特區中突圍而出,成為一座傳奇城市,成為一座對標國際先進城市的科創之都。

然而,深圳有遺憾,蛇口有遺憾。袁庚晚年回憶自己當年拒絕李嘉誠等人入股蛇口的要求,曾言:“如果當時把這一批人搞進來的話,蛇口早就大變樣了”。深圳踏浪而來,背後的強大推動力之一就是香港。

即使到了2018年1月,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在廣州參加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時,他也在深圳代表團指出,深圳的發展在諸多方面得益於香港,深圳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深港合作史。在新一輪的深港合作中,深圳仍然要學習香港、對標香港。

彼時,深圳在GDP總量上已經連續超過香港、廣州,成為中國GDP總量第三城,科創、金融領域大放光芒,但是對於香港在金融業、公共管理、法治、科技基礎研究等諸多領域的優勢,深圳仍有差距,深圳人對此心知肚明。

中新社香港2018年12月21日的消息顯示:截至12月18日,2018年共有209家公司到香港上市,融資總額約2800億港元,香港市場的新股融資額榮膺全球榜首,其中,新經濟公司的新股發行成為主力。


龍永圖狠批錯誤觀念

時間來到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開發布,這份綱領性文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佈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規劃。

香港的定位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深圳的定位是“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而且香港的排名在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首,香港的城市地位得到了高度的重視。

後來香港發生了一系列各方都不願意看到的事件,在這個過程中,深圳收穫先行示範區的大禮包,於是各種解讀就開始出現。不過,我提醒大家注意:《人民日報》的官方微博23日發佈主題為《你好,我的香港朋友!》的博文和漫畫,25日又發起“別給所有香港青年打上廢青標籤”的話題。

8月25日,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原博鰲亞洲論壇祕書長龍永圖在深圳一次新聞發佈會上發表演講,中心意思是:深圳要成為“先行示範區”離不開香港!

龍永圖說:“‘先行示範區’這個決定出來以後,很多人認為是針對香港目前出現的一些情況,認為先行示範區的提出,似乎就是要以深圳替代香港,成為創新中心或者金融中心,我認為這完全是誤讀和誤解。深圳的命運和香港的命運是緊緊相連的,不要因為今天香港出現了一些問題,就是深圳的機會,這是一個極端錯誤的觀念”。

龍永圖甚至提到:“深圳將來能不能像中央期待的那樣成為一個先行示範區,很多程度取決於香港是不是能夠儘快的恢復穩定和團結,大家一定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深圳的發展不可能以其他任何城市的犧牲作為代價。”

香港還有領域哪些領先深圳?別的不說,只提兩點,香港作為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短期內是無法撼動的。在今年3月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中,紐約、倫敦、香港位列前三,深圳排名第14位。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香港的高等教育資源也是深圳在短期內難以匹敵的:香港八所大學,其中有三所世界名校——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40年前,袁庚經常從香港乘船到蛇口,他在蛇口披荊斬棘,他在蛇口劈波斬浪,最後終老於蛇口。一代改革者的奮鬥與謝幕,值得後來者懷念。40年來,千千萬萬的深圳人、香港人通過六個陸路口岸和兩個水路口岸織就了雙城之間的經貿往來、技術交流、文化交往,深圳之突圍與崛起,香港功不可沒,如果深圳失去香港的援手,這對於深圳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深港攜手向前,深圳的過去和未來都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這對大灣區最為璀璨的雙子星城應該有機會創造更大的城市奇蹟,借用袁庚的一句話祝福深圳祝福香港:“向前走,莫回頭”。


深圳需要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