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樓市埋下“一粒種子”,今年結出“苦果”!購房者早準備'

"

房地產市場是存在記憶的,每次出現漲跌波動,都讓人感到似曾相識。

比如,今年3-6月份,出現了所謂的“樓市小陽春”,房貸利率下降、房企融資環境寬鬆,地王隨之產生,蘇州、南京、寧波、重慶、瀋陽、鄭州,各大熱點城市,都成了開發商集中競爭的區域,尤其是那些房價倒掛明顯的城市,購房者蜂擁而至,開盤即清盤的現象不在少數。

這種情形,與2018上半年如出一轍。

有心人還記得,去年前幾個月,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愈演愈烈,落戶的條件和門檻一降再降,尤其是西安、成都、武漢、杭州等地,出現了所謂的“搶房潮”,售樓部門前排幾公里,頂著大太陽也有大把的購房者接盤。

到了2019下半年,尤其是最近兩個月,隨著調控次數驟然加快,土地流怕、房企降價促銷更是如影隨形,從樓市走勢來看,幾乎與去年7-9月份一模一樣。

事實上,今年之所以樓市結出了“苦澀果實”,源於5年前樓市埋下的“一粒種子”:三四線樓市水漲船高。

"

房地產市場是存在記憶的,每次出現漲跌波動,都讓人感到似曾相識。

比如,今年3-6月份,出現了所謂的“樓市小陽春”,房貸利率下降、房企融資環境寬鬆,地王隨之產生,蘇州、南京、寧波、重慶、瀋陽、鄭州,各大熱點城市,都成了開發商集中競爭的區域,尤其是那些房價倒掛明顯的城市,購房者蜂擁而至,開盤即清盤的現象不在少數。

這種情形,與2018上半年如出一轍。

有心人還記得,去年前幾個月,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愈演愈烈,落戶的條件和門檻一降再降,尤其是西安、成都、武漢、杭州等地,出現了所謂的“搶房潮”,售樓部門前排幾公里,頂著大太陽也有大把的購房者接盤。

到了2019下半年,尤其是最近兩個月,隨著調控次數驟然加快,土地流怕、房企降價促銷更是如影隨形,從樓市走勢來看,幾乎與去年7-9月份一模一樣。

事實上,今年之所以樓市結出了“苦澀果實”,源於5年前樓市埋下的“一粒種子”:三四線樓市水漲船高。

5年前,樓市埋下“一粒種子”,今年結出“苦果”!購房者早準備

具體而言,有以下三個特徵。

第一,5年前開始,中小城市房價漲幅極快。

在2008-2013年,城鎮化進程推動下,人口紅利持續釋放,房價即便上漲,波及的範圍、躥升的幅度也不會太離譜,婚房、剛需改善房、學區房這些概念,正是在這個時期出現萌芽。

此時,買房要趁早、要果斷,人們買房不是為了炒作,而是為了提升自身居住需求。

然而,從2014年開始,棚改貨幣化安置助推,各大龍頭房企爭相下沉中小城市,普漲格局來臨,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3382元每平,同比增長達8%,如果剔除一線、二線城市的數據,三線及以下城市均價高達10885元每平。

第二,三四線樓市崛起的結構不合理。

何為“結構不合理”?即城區擴張速度與人口增速不匹配。

前兩天,筆者看到一則消息,武漢一個已建成多年的商場,人流車流都非常稀少,商戶稀缺,無獨有偶,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稱上海與深圳的寫字樓空置率創出了十年以來的新高。

"

房地產市場是存在記憶的,每次出現漲跌波動,都讓人感到似曾相識。

比如,今年3-6月份,出現了所謂的“樓市小陽春”,房貸利率下降、房企融資環境寬鬆,地王隨之產生,蘇州、南京、寧波、重慶、瀋陽、鄭州,各大熱點城市,都成了開發商集中競爭的區域,尤其是那些房價倒掛明顯的城市,購房者蜂擁而至,開盤即清盤的現象不在少數。

這種情形,與2018上半年如出一轍。

有心人還記得,去年前幾個月,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愈演愈烈,落戶的條件和門檻一降再降,尤其是西安、成都、武漢、杭州等地,出現了所謂的“搶房潮”,售樓部門前排幾公里,頂著大太陽也有大把的購房者接盤。

到了2019下半年,尤其是最近兩個月,隨著調控次數驟然加快,土地流怕、房企降價促銷更是如影隨形,從樓市走勢來看,幾乎與去年7-9月份一模一樣。

事實上,今年之所以樓市結出了“苦澀果實”,源於5年前樓市埋下的“一粒種子”:三四線樓市水漲船高。

5年前,樓市埋下“一粒種子”,今年結出“苦果”!購房者早準備

具體而言,有以下三個特徵。

第一,5年前開始,中小城市房價漲幅極快。

在2008-2013年,城鎮化進程推動下,人口紅利持續釋放,房價即便上漲,波及的範圍、躥升的幅度也不會太離譜,婚房、剛需改善房、學區房這些概念,正是在這個時期出現萌芽。

此時,買房要趁早、要果斷,人們買房不是為了炒作,而是為了提升自身居住需求。

然而,從2014年開始,棚改貨幣化安置助推,各大龍頭房企爭相下沉中小城市,普漲格局來臨,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3382元每平,同比增長達8%,如果剔除一線、二線城市的數據,三線及以下城市均價高達10885元每平。

第二,三四線樓市崛起的結構不合理。

何為“結構不合理”?即城區擴張速度與人口增速不匹配。

前兩天,筆者看到一則消息,武漢一個已建成多年的商場,人流車流都非常稀少,商戶稀缺,無獨有偶,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稱上海與深圳的寫字樓空置率創出了十年以來的新高。

5年前,樓市埋下“一粒種子”,今年結出“苦果”!購房者早準備

各位可以想一下,連上海、深圳這樣的超級大都市,都面臨人口填充與商圈發展不協調的情況,更不用說遍地都是新城區、CBD、商業中心的中小城市了。

反過來說三四線城市,我國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擴張速度遠高於城區人口增速,是之前中小城市房價一直未大漲的主因。但是,從2014年開始,因為棚改、新城區擴張、房企扎堆開工卻未交房等因素,小城市房屋的供給短期大量減少,由此造成了供需失衡,才有了後來的房價躥升。

第三,5年前開始,人口加速向大城市轉移,三四線樓市出現“人房背離”。

數據顯示,在2013年,我國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達到10.06億的最高點後,已經連續5年出現負增長,平均每年減少近200萬。

根據經濟學家樑中華的測算,2014到2019的5年中,每年勞動力減少200萬。2019到2024這5年,將減少300萬。增幅高達30%,10年後減少1000萬,相比於過去5年,增幅高達5倍!

勞動力減少的同時,我們看到省際淨遷入人口主要集中在廣東(1165萬人)、長三角地區(465萬人)、京津地區(221萬人),三者合計佔87.1%。

"

房地產市場是存在記憶的,每次出現漲跌波動,都讓人感到似曾相識。

比如,今年3-6月份,出現了所謂的“樓市小陽春”,房貸利率下降、房企融資環境寬鬆,地王隨之產生,蘇州、南京、寧波、重慶、瀋陽、鄭州,各大熱點城市,都成了開發商集中競爭的區域,尤其是那些房價倒掛明顯的城市,購房者蜂擁而至,開盤即清盤的現象不在少數。

這種情形,與2018上半年如出一轍。

有心人還記得,去年前幾個月,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愈演愈烈,落戶的條件和門檻一降再降,尤其是西安、成都、武漢、杭州等地,出現了所謂的“搶房潮”,售樓部門前排幾公里,頂著大太陽也有大把的購房者接盤。

到了2019下半年,尤其是最近兩個月,隨著調控次數驟然加快,土地流怕、房企降價促銷更是如影隨形,從樓市走勢來看,幾乎與去年7-9月份一模一樣。

事實上,今年之所以樓市結出了“苦澀果實”,源於5年前樓市埋下的“一粒種子”:三四線樓市水漲船高。

5年前,樓市埋下“一粒種子”,今年結出“苦果”!購房者早準備

具體而言,有以下三個特徵。

第一,5年前開始,中小城市房價漲幅極快。

在2008-2013年,城鎮化進程推動下,人口紅利持續釋放,房價即便上漲,波及的範圍、躥升的幅度也不會太離譜,婚房、剛需改善房、學區房這些概念,正是在這個時期出現萌芽。

此時,買房要趁早、要果斷,人們買房不是為了炒作,而是為了提升自身居住需求。

然而,從2014年開始,棚改貨幣化安置助推,各大龍頭房企爭相下沉中小城市,普漲格局來臨,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3382元每平,同比增長達8%,如果剔除一線、二線城市的數據,三線及以下城市均價高達10885元每平。

第二,三四線樓市崛起的結構不合理。

何為“結構不合理”?即城區擴張速度與人口增速不匹配。

前兩天,筆者看到一則消息,武漢一個已建成多年的商場,人流車流都非常稀少,商戶稀缺,無獨有偶,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稱上海與深圳的寫字樓空置率創出了十年以來的新高。

5年前,樓市埋下“一粒種子”,今年結出“苦果”!購房者早準備

各位可以想一下,連上海、深圳這樣的超級大都市,都面臨人口填充與商圈發展不協調的情況,更不用說遍地都是新城區、CBD、商業中心的中小城市了。

反過來說三四線城市,我國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擴張速度遠高於城區人口增速,是之前中小城市房價一直未大漲的主因。但是,從2014年開始,因為棚改、新城區擴張、房企扎堆開工卻未交房等因素,小城市房屋的供給短期大量減少,由此造成了供需失衡,才有了後來的房價躥升。

第三,5年前開始,人口加速向大城市轉移,三四線樓市出現“人房背離”。

數據顯示,在2013年,我國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達到10.06億的最高點後,已經連續5年出現負增長,平均每年減少近200萬。

根據經濟學家樑中華的測算,2014到2019的5年中,每年勞動力減少200萬。2019到2024這5年,將減少300萬。增幅高達30%,10年後減少1000萬,相比於過去5年,增幅高達5倍!

勞動力減少的同時,我們看到省際淨遷入人口主要集中在廣東(1165萬人)、長三角地區(465萬人)、京津地區(221萬人),三者合計佔87.1%。

5年前,樓市埋下“一粒種子”,今年結出“苦果”!購房者早準備

人走了,房價卻漲了,這就是中小城市“人房分離”的特徵,背後揭示的原理也很簡單:非理性的投機性因素佔主導。

這三個特徵,是5年前三四線樓市崛起的重要“祕密”,但是,正因為漲幅過快、新建樓盤過多、人口流失過多,才造成了今年樓市“小陽春”轉瞬即逝。

道理很簡單,熱點城市可以火一時,但在大部分三線以下城市房價已經高企的情況下,已經很難像以往那樣再“拉昇一波”了,樓市就像一個大舞臺,個別城市引領的上漲“獨角戲”終究很短暫。

面對這種情況,購房者要早做準備。

第一,轉變觀念,以後房子的差價會被“抹平”。

回顧過往的樓市走勢,購房者總能找到所謂的“價值窪地”,一線不行就去二線省會,大城市調控了就去地市和縣城,總有炒作房價的理由。

"

房地產市場是存在記憶的,每次出現漲跌波動,都讓人感到似曾相識。

比如,今年3-6月份,出現了所謂的“樓市小陽春”,房貸利率下降、房企融資環境寬鬆,地王隨之產生,蘇州、南京、寧波、重慶、瀋陽、鄭州,各大熱點城市,都成了開發商集中競爭的區域,尤其是那些房價倒掛明顯的城市,購房者蜂擁而至,開盤即清盤的現象不在少數。

這種情形,與2018上半年如出一轍。

有心人還記得,去年前幾個月,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愈演愈烈,落戶的條件和門檻一降再降,尤其是西安、成都、武漢、杭州等地,出現了所謂的“搶房潮”,售樓部門前排幾公里,頂著大太陽也有大把的購房者接盤。

到了2019下半年,尤其是最近兩個月,隨著調控次數驟然加快,土地流怕、房企降價促銷更是如影隨形,從樓市走勢來看,幾乎與去年7-9月份一模一樣。

事實上,今年之所以樓市結出了“苦澀果實”,源於5年前樓市埋下的“一粒種子”:三四線樓市水漲船高。

5年前,樓市埋下“一粒種子”,今年結出“苦果”!購房者早準備

具體而言,有以下三個特徵。

第一,5年前開始,中小城市房價漲幅極快。

在2008-2013年,城鎮化進程推動下,人口紅利持續釋放,房價即便上漲,波及的範圍、躥升的幅度也不會太離譜,婚房、剛需改善房、學區房這些概念,正是在這個時期出現萌芽。

此時,買房要趁早、要果斷,人們買房不是為了炒作,而是為了提升自身居住需求。

然而,從2014年開始,棚改貨幣化安置助推,各大龍頭房企爭相下沉中小城市,普漲格局來臨,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3382元每平,同比增長達8%,如果剔除一線、二線城市的數據,三線及以下城市均價高達10885元每平。

第二,三四線樓市崛起的結構不合理。

何為“結構不合理”?即城區擴張速度與人口增速不匹配。

前兩天,筆者看到一則消息,武漢一個已建成多年的商場,人流車流都非常稀少,商戶稀缺,無獨有偶,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稱上海與深圳的寫字樓空置率創出了十年以來的新高。

5年前,樓市埋下“一粒種子”,今年結出“苦果”!購房者早準備

各位可以想一下,連上海、深圳這樣的超級大都市,都面臨人口填充與商圈發展不協調的情況,更不用說遍地都是新城區、CBD、商業中心的中小城市了。

反過來說三四線城市,我國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擴張速度遠高於城區人口增速,是之前中小城市房價一直未大漲的主因。但是,從2014年開始,因為棚改、新城區擴張、房企扎堆開工卻未交房等因素,小城市房屋的供給短期大量減少,由此造成了供需失衡,才有了後來的房價躥升。

第三,5年前開始,人口加速向大城市轉移,三四線樓市出現“人房背離”。

數據顯示,在2013年,我國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達到10.06億的最高點後,已經連續5年出現負增長,平均每年減少近200萬。

根據經濟學家樑中華的測算,2014到2019的5年中,每年勞動力減少200萬。2019到2024這5年,將減少300萬。增幅高達30%,10年後減少1000萬,相比於過去5年,增幅高達5倍!

勞動力減少的同時,我們看到省際淨遷入人口主要集中在廣東(1165萬人)、長三角地區(465萬人)、京津地區(221萬人),三者合計佔87.1%。

5年前,樓市埋下“一粒種子”,今年結出“苦果”!購房者早準備

人走了,房價卻漲了,這就是中小城市“人房分離”的特徵,背後揭示的原理也很簡單:非理性的投機性因素佔主導。

這三個特徵,是5年前三四線樓市崛起的重要“祕密”,但是,正因為漲幅過快、新建樓盤過多、人口流失過多,才造成了今年樓市“小陽春”轉瞬即逝。

道理很簡單,熱點城市可以火一時,但在大部分三線以下城市房價已經高企的情況下,已經很難像以往那樣再“拉昇一波”了,樓市就像一個大舞臺,個別城市引領的上漲“獨角戲”終究很短暫。

面對這種情況,購房者要早做準備。

第一,轉變觀念,以後房子的差價會被“抹平”。

回顧過往的樓市走勢,購房者總能找到所謂的“價值窪地”,一線不行就去二線省會,大城市調控了就去地市和縣城,總有炒作房價的理由。

5年前,樓市埋下“一粒種子”,今年結出“苦果”!購房者早準備

但是,9月之後,如同去年一樣,樓市面臨流拍和降價兩大壓力的困境,各城市房價的估值水平會逐步趨同,不會存在所謂低估的城市,該漲的都已經漲上去了,沒有漲的地方,也不具備房價上揚的基礎,指望買房賺差價已經不可能。

第二,牢記樓市“長期看人口”。

每個城市的人口存量結構不同,湧入的常住人口也不同,北上廣也有人煙罕至的遠郊區域,地級市也有核心地帶,關鍵在於,把時間軸放大到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級別去看,一個城市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有多少。

人口越密集,未來樓市的表現就越堅挺,不管在哪個城市,購房者都應當迴避那些“房比人多”的地方。對自住的人來說,房價如何變動不重要,只要自己居住的城市有活力,年輕人“居者有其屋”,生活與工作更愜意,便是最大的收穫。

對寄託於房產長期投資的人來說,以後買房不光是個技術活,在樓市嚐到“苦果”之後,因為房產稅、租售並舉、農地入市、房貸利率參考LPR變動等因素,絕大部分城市、絕大部分購房者都會面對長期持有房產賠本的現實問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