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

""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

2019年第16期《中國經濟週刊》封面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郭芳|北京報道

責編:張偉

編審:姚冬琴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9年第16期)

"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

2019年第16期《中國經濟週刊》封面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郭芳|北京報道

責編:張偉

編審:姚冬琴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9年第16期)

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

深圳,2012年7月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 攝)

2019年,深圳再次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邁向全球標杆城市。

她將是中國模式重要的樣板。

而此時的香港仍在為“止暴制亂、恢復秩序”而努力。

這是歷史轉折中的深圳和香港。

1979年,深圳經濟總量僅為1.97億元,人均GDP 606元,不足香港的1%。2018年,深圳經濟總量高達2.42萬億,首次超越了2.4萬億的香港。

深圳最大的地理優勢當然是毗鄰香港,過去是,未來依然還是。

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香港和深圳是兩個脣齒相依的城市,沒有香港的昨天,就沒有深圳的今天;沒有深圳的今天,也就可能沒有香港的明天。

假以時日,深圳必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將得到鞏固和提升。香港的金融輻射能力,加上深圳的科技實力,必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而深圳的科技企業,加上香港的融資市場,也能促進整個大灣區高新科技產業鏈的形成。

港、深兩城有望成為世界級的雙子星大都會。

"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

2019年第16期《中國經濟週刊》封面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郭芳|北京報道

責編:張偉

編審:姚冬琴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9年第16期)

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

深圳,2012年7月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 攝)

2019年,深圳再次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邁向全球標杆城市。

她將是中國模式重要的樣板。

而此時的香港仍在為“止暴制亂、恢復秩序”而努力。

這是歷史轉折中的深圳和香港。

1979年,深圳經濟總量僅為1.97億元,人均GDP 606元,不足香港的1%。2018年,深圳經濟總量高達2.42萬億,首次超越了2.4萬億的香港。

深圳最大的地理優勢當然是毗鄰香港,過去是,未來依然還是。

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香港和深圳是兩個脣齒相依的城市,沒有香港的昨天,就沒有深圳的今天;沒有深圳的今天,也就可能沒有香港的明天。

假以時日,深圳必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將得到鞏固和提升。香港的金融輻射能力,加上深圳的科技實力,必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而深圳的科技企業,加上香港的融資市場,也能促進整個大灣區高新科技產業鏈的形成。

港、深兩城有望成為世界級的雙子星大都會。

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

2018 年5 月20 日,深圳。

39年前的8月26日,毗鄰香港的小漁村深圳被正式委以重任,以經濟特區的身份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全新探索。

39年後的8月18日,已經蛻變為超級城市的深圳再次承載國家意志,獲得最高規格的政策禮遇,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邁向全球標杆城市。

這來自一份重磅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印發。

根據這份文件,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將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第二步,到2035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典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意見》給未來深圳的戰略定位是: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

那將是中國模式重要的樣板。

蛻變

這是繼上海之後,第二個承載國家意志參與角逐全球經濟中心地位的城市。

而僅僅在半年前,深圳在中央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的定位還只是“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

坊間有分析認為,深圳地位的陡然上升,或是因為香港風波。

但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博鰲亞洲論壇原祕書長龍永圖強調說,“先行示範區”這個決定出來以後,很多人認為是針對香港目前出現的一些情況,認為先行示範區的提出,似乎就是要以深圳替代香港,成為創新中心或者金融中心,這完全是誤讀和誤解。“深圳的命運和香港的命運是緊緊相連的,大家不要以為香港出了問題,深圳的機會來了。香港出了問題,深圳必然會受拖累。”

事實上,經濟學家張五常在較早之前就曾預測——深圳有可能成為世界的經濟中心。他雖沒有展開詳細的論述,但他認為地理的形勢非常好當然是深圳發展得有看頭的一個重要因素。

深圳最大的地理優勢當然是毗鄰香港,過去是,未來依然還是。

龍永圖說,深圳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為有香港,到現在依然如此。

1979年,深圳經濟總量僅為1.97億元,人均GDP 606元,不足香港的1%。2018年,深圳經濟總量高達2.42萬億,首次超越了2.4萬億的香港,成為經濟總量居亞洲前五位的城市。

與當年的“逃港潮”形成對比的是,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如今選擇在深圳創業定居。如今人們談論深圳,早已不再是“三來一補”“貼牌加工”“模擬仿製”,而是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平均每天有51件發明專利獲得授權、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超過4%……

“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實踐是經濟特區。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範莫過於‘深圳奇蹟’。”英國《經濟學人》曾這樣評價。

深圳用近40年的時間完成了由一個邊陲小鎮向超級城市的蛻變。

這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中央寄希望於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向世界展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性。

從這個角度看,中央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也就不覺意外。

絕對優勢

深圳奇蹟最令人豔羨的還不是GDP體量,而是數量龐大的高科技企業,那是深圳的基石。

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爆紅網絡的最牛街道——深圳南山區粵海街道提供了觀察深圳的窗口。

僅有14平方公里的粵海街道,創造了不少於2509億元的GDP,其經濟體量已超越了大多數的中國城市。那裡集聚了中國的高新技術產業,人工智能、大數據、雲服務、量子通信、生物醫藥等,走出了華為、中興、大疆等那樣令美國忌憚的硬核企業,誕生了騰訊等那樣的互聯網科技巨頭,還產生了80多家上市公司以及逾千家等待上市的公司,這令絕大部分中西部省份望塵莫及。

最為關鍵的是,那裡創新的主導力量是極富活力、充滿生機的民營企業。

粵海街道是深圳的縮影。

"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

2019年第16期《中國經濟週刊》封面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郭芳|北京報道

責編:張偉

編審:姚冬琴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9年第16期)

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

深圳,2012年7月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 攝)

2019年,深圳再次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邁向全球標杆城市。

她將是中國模式重要的樣板。

而此時的香港仍在為“止暴制亂、恢復秩序”而努力。

這是歷史轉折中的深圳和香港。

1979年,深圳經濟總量僅為1.97億元,人均GDP 606元,不足香港的1%。2018年,深圳經濟總量高達2.42萬億,首次超越了2.4萬億的香港。

深圳最大的地理優勢當然是毗鄰香港,過去是,未來依然還是。

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香港和深圳是兩個脣齒相依的城市,沒有香港的昨天,就沒有深圳的今天;沒有深圳的今天,也就可能沒有香港的明天。

假以時日,深圳必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將得到鞏固和提升。香港的金融輻射能力,加上深圳的科技實力,必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而深圳的科技企業,加上香港的融資市場,也能促進整個大灣區高新科技產業鏈的形成。

港、深兩城有望成為世界級的雙子星大都會。

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

2018 年5 月20 日,深圳。

39年前的8月26日,毗鄰香港的小漁村深圳被正式委以重任,以經濟特區的身份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全新探索。

39年後的8月18日,已經蛻變為超級城市的深圳再次承載國家意志,獲得最高規格的政策禮遇,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邁向全球標杆城市。

這來自一份重磅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印發。

根據這份文件,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將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第二步,到2035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典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意見》給未來深圳的戰略定位是: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

那將是中國模式重要的樣板。

蛻變

這是繼上海之後,第二個承載國家意志參與角逐全球經濟中心地位的城市。

而僅僅在半年前,深圳在中央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的定位還只是“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

坊間有分析認為,深圳地位的陡然上升,或是因為香港風波。

但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博鰲亞洲論壇原祕書長龍永圖強調說,“先行示範區”這個決定出來以後,很多人認為是針對香港目前出現的一些情況,認為先行示範區的提出,似乎就是要以深圳替代香港,成為創新中心或者金融中心,這完全是誤讀和誤解。“深圳的命運和香港的命運是緊緊相連的,大家不要以為香港出了問題,深圳的機會來了。香港出了問題,深圳必然會受拖累。”

事實上,經濟學家張五常在較早之前就曾預測——深圳有可能成為世界的經濟中心。他雖沒有展開詳細的論述,但他認為地理的形勢非常好當然是深圳發展得有看頭的一個重要因素。

深圳最大的地理優勢當然是毗鄰香港,過去是,未來依然還是。

龍永圖說,深圳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為有香港,到現在依然如此。

1979年,深圳經濟總量僅為1.97億元,人均GDP 606元,不足香港的1%。2018年,深圳經濟總量高達2.42萬億,首次超越了2.4萬億的香港,成為經濟總量居亞洲前五位的城市。

與當年的“逃港潮”形成對比的是,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如今選擇在深圳創業定居。如今人們談論深圳,早已不再是“三來一補”“貼牌加工”“模擬仿製”,而是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平均每天有51件發明專利獲得授權、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超過4%……

“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實踐是經濟特區。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範莫過於‘深圳奇蹟’。”英國《經濟學人》曾這樣評價。

深圳用近40年的時間完成了由一個邊陲小鎮向超級城市的蛻變。

這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中央寄希望於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向世界展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性。

從這個角度看,中央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也就不覺意外。

絕對優勢

深圳奇蹟最令人豔羨的還不是GDP體量,而是數量龐大的高科技企業,那是深圳的基石。

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爆紅網絡的最牛街道——深圳南山區粵海街道提供了觀察深圳的窗口。

僅有14平方公里的粵海街道,創造了不少於2509億元的GDP,其經濟體量已超越了大多數的中國城市。那裡集聚了中國的高新技術產業,人工智能、大數據、雲服務、量子通信、生物醫藥等,走出了華為、中興、大疆等那樣令美國忌憚的硬核企業,誕生了騰訊等那樣的互聯網科技巨頭,還產生了80多家上市公司以及逾千家等待上市的公司,這令絕大部分中西部省份望塵莫及。

最為關鍵的是,那裡創新的主導力量是極富活力、充滿生機的民營企業。

粵海街道是深圳的縮影。

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 攝)

作為高新技術產業最為發達的城市,深圳無論是國際專利(PCT)數量還是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均遙遙領先於其他城市。

據相關數據顯示,深圳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4件,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二(僅次於北京市);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多年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深圳所擁有的高新技術企業數也僅次於北京。

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佈的2018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PCT)排名中,中國8家企業進入全球TOP50,其中的華為技術、中興通訊、騰訊科技和大疆創新均來自深圳。華為技術以5405項高居榜首,大疆創新全球排名第29,總量排名躍升56位,申請總數為9128項。

華為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擁有最多的5G專利技術和5G訂單規模,也在通信、雲服務、人工智能等多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如今的深圳,已經被打上“中國智造”的標籤,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分工、最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和最多的科技創新成果。這也是為什麼深圳能誕生那麼多高新技術創新企業的原因。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大浪潮的競逐中,深圳的優勢亦在於此。

毫無意外,在《意見》中,“高質量發展高地”成為深圳的第一個戰略定位,相當長的篇幅均著墨於此。中央在文件中明確支持深圳建設5G、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實驗室等重大創新載體,探索建設國際科技信息中心和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

有分析認為,深圳要實現第三步的目標——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可能性較大的路徑是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較量中,爭奪新的戰略支柱產業的控制權。

"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

2019年第16期《中國經濟週刊》封面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郭芳|北京報道

責編:張偉

編審:姚冬琴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9年第16期)

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

深圳,2012年7月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 攝)

2019年,深圳再次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邁向全球標杆城市。

她將是中國模式重要的樣板。

而此時的香港仍在為“止暴制亂、恢復秩序”而努力。

這是歷史轉折中的深圳和香港。

1979年,深圳經濟總量僅為1.97億元,人均GDP 606元,不足香港的1%。2018年,深圳經濟總量高達2.42萬億,首次超越了2.4萬億的香港。

深圳最大的地理優勢當然是毗鄰香港,過去是,未來依然還是。

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香港和深圳是兩個脣齒相依的城市,沒有香港的昨天,就沒有深圳的今天;沒有深圳的今天,也就可能沒有香港的明天。

假以時日,深圳必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將得到鞏固和提升。香港的金融輻射能力,加上深圳的科技實力,必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而深圳的科技企業,加上香港的融資市場,也能促進整個大灣區高新科技產業鏈的形成。

港、深兩城有望成為世界級的雙子星大都會。

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

2018 年5 月20 日,深圳。

39年前的8月26日,毗鄰香港的小漁村深圳被正式委以重任,以經濟特區的身份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全新探索。

39年後的8月18日,已經蛻變為超級城市的深圳再次承載國家意志,獲得最高規格的政策禮遇,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邁向全球標杆城市。

這來自一份重磅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印發。

根據這份文件,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將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第二步,到2035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典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意見》給未來深圳的戰略定位是: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

那將是中國模式重要的樣板。

蛻變

這是繼上海之後,第二個承載國家意志參與角逐全球經濟中心地位的城市。

而僅僅在半年前,深圳在中央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的定位還只是“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

坊間有分析認為,深圳地位的陡然上升,或是因為香港風波。

但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博鰲亞洲論壇原祕書長龍永圖強調說,“先行示範區”這個決定出來以後,很多人認為是針對香港目前出現的一些情況,認為先行示範區的提出,似乎就是要以深圳替代香港,成為創新中心或者金融中心,這完全是誤讀和誤解。“深圳的命運和香港的命運是緊緊相連的,大家不要以為香港出了問題,深圳的機會來了。香港出了問題,深圳必然會受拖累。”

事實上,經濟學家張五常在較早之前就曾預測——深圳有可能成為世界的經濟中心。他雖沒有展開詳細的論述,但他認為地理的形勢非常好當然是深圳發展得有看頭的一個重要因素。

深圳最大的地理優勢當然是毗鄰香港,過去是,未來依然還是。

龍永圖說,深圳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為有香港,到現在依然如此。

1979年,深圳經濟總量僅為1.97億元,人均GDP 606元,不足香港的1%。2018年,深圳經濟總量高達2.42萬億,首次超越了2.4萬億的香港,成為經濟總量居亞洲前五位的城市。

與當年的“逃港潮”形成對比的是,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如今選擇在深圳創業定居。如今人們談論深圳,早已不再是“三來一補”“貼牌加工”“模擬仿製”,而是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平均每天有51件發明專利獲得授權、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超過4%……

“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實踐是經濟特區。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範莫過於‘深圳奇蹟’。”英國《經濟學人》曾這樣評價。

深圳用近40年的時間完成了由一個邊陲小鎮向超級城市的蛻變。

這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中央寄希望於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向世界展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性。

從這個角度看,中央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也就不覺意外。

絕對優勢

深圳奇蹟最令人豔羨的還不是GDP體量,而是數量龐大的高科技企業,那是深圳的基石。

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爆紅網絡的最牛街道——深圳南山區粵海街道提供了觀察深圳的窗口。

僅有14平方公里的粵海街道,創造了不少於2509億元的GDP,其經濟體量已超越了大多數的中國城市。那裡集聚了中國的高新技術產業,人工智能、大數據、雲服務、量子通信、生物醫藥等,走出了華為、中興、大疆等那樣令美國忌憚的硬核企業,誕生了騰訊等那樣的互聯網科技巨頭,還產生了80多家上市公司以及逾千家等待上市的公司,這令絕大部分中西部省份望塵莫及。

最為關鍵的是,那裡創新的主導力量是極富活力、充滿生機的民營企業。

粵海街道是深圳的縮影。

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 攝)

作為高新技術產業最為發達的城市,深圳無論是國際專利(PCT)數量還是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均遙遙領先於其他城市。

據相關數據顯示,深圳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4件,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二(僅次於北京市);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多年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深圳所擁有的高新技術企業數也僅次於北京。

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佈的2018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PCT)排名中,中國8家企業進入全球TOP50,其中的華為技術、中興通訊、騰訊科技和大疆創新均來自深圳。華為技術以5405項高居榜首,大疆創新全球排名第29,總量排名躍升56位,申請總數為9128項。

華為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擁有最多的5G專利技術和5G訂單規模,也在通信、雲服務、人工智能等多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如今的深圳,已經被打上“中國智造”的標籤,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分工、最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和最多的科技創新成果。這也是為什麼深圳能誕生那麼多高新技術創新企業的原因。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大浪潮的競逐中,深圳的優勢亦在於此。

毫無意外,在《意見》中,“高質量發展高地”成為深圳的第一個戰略定位,相當長的篇幅均著墨於此。中央在文件中明確支持深圳建設5G、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實驗室等重大創新載體,探索建設國際科技信息中心和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

有分析認為,深圳要實現第三步的目標——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可能性較大的路徑是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較量中,爭奪新的戰略支柱產業的控制權。

深圳:再創中國模式的奇蹟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 攝)

短板

當然,除卻經濟實力,目前的深圳距離全球一流城市還有相當的距離。

GaWC發佈的《世界城市名冊》被認為是全球最權威的世界城市排名榜單。根據《世界城市名冊2018》,被列入全球一流(Alpha++)的城市只有倫敦和紐約。深圳位於全球城市的第四檔(Alpha-),排名全球第55位。其他的中國城市,香港、北京、上海位於第二檔(Alpha+),分別位於全球第3、4、6位。

在這份榜單中,除了經濟實力,深圳的強項並不多,在國際交往便利度、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現代服務業、國際航線、國際會展資源、使領館、高等教育方面和其他世界一線城市仍有較大差距;在城市對國際事務的影響方面仍處劣勢地位,如國際性的傳媒集團、國際性體育社群的影響力、國際性的文化機構等項,都還是深圳的短板所在。

提升深圳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這一次,中央在《意見》中提出了很多實招:例如,推動更多國際組織和機構落戶深圳,舉辦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和文化交流活動,承辦重大主場外交活動。

有分析人士認為,深圳作為一個城市,2018年經濟總量基本實現了趕超亞洲四小龍的目標,但在法治環境、社會治理等方面和新加坡、香港還有一定的差距。這是深圳建設國際化現代化城市的主要短板之一。

中央在《意見》中給予了深圳“法治城市示範”的戰略定位,要求“用法治規範政府和市場邊界,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

這是目前為止,中央第一次對一個城市提出“法治城市”的定位,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核心內涵之一。

當然,深圳最大的短板,被認為是教育和醫療。在中國的一線大城市中,深圳是唯一沒有985、211大學,也沒有“雙一流”大學的城市。中小學及幼兒園教育資源緊缺,教育水平亦無法與北上廣相比。以幼兒園為例,有數據顯示,目前深圳各類幼兒園1771所,公辦幼兒園只有68所,佔比僅為3.8%。而北上廣的這一佔比數據分別為63%、62%、30%。

深圳的醫療資源也極為緊缺。深圳目前只有16家三級甲等醫院,數量達不到大多省會城市水平,甚至落後於個別三線城市。

在與一流城市的競逐中,深圳在公共服務方面的短板顯而易見,距離“民生幸福標杆”更是遙遠。如若不能提供與之匹配的公共服務,那麼這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也會下降。

針對教育的短板,《意見》明確,支持深圳在教育體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高標準辦好學前教育,擴大中小學教育規模,高質量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創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針對醫療資源緊缺的痛點,《意見》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在深圳先行先試國際前沿醫療技術,在深圳放寬境外醫師到內地執業限制,建設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

房價是另一痛點。深圳的平均房價已經達到了5萬多,關內房價甚至超過了6萬,高於倫敦、紐約、東京的均價。這無疑令創業和居住的成本高企。

深圳在努力避免重蹈香港被“房地產綁架”的覆轍。在2018年推出的第二次房改新政中,深圳重塑了整個住房供應體系,在未來的住房供應,40%是商品房,其他60%都是人才房、安居房、公共租賃房,以解決年輕人的居住問題。

而在這次的中央文件中,則再次強調了“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與人才住房制度”,實現“住有宜居”。

儘管有短板和痛點,但深圳依然是對年輕人充滿了吸引力的城市。深圳人口的平均年齡為33歲,那些來自全國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依然源源不斷地奔赴這座城市,每年新增人口接近50萬。

年輕而富有活力,是他們的優勢。深圳的下一個奇蹟將由他們書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