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第一,豬最後,生肖文化的歷史淵源!

在我國古代除了用天干地支記載年、月、日、時以外,還有用地支和十二種動物相配合,作為記出生年份的習慣,如“子”為鼠、“醜”為牛、“寅”為虎、“亥”為豬,統稱為“十二屬相”,十二年一循環。

老鼠第一,豬最後,生肖文化的歷史淵源!

其實,翻開歷史來看,以動物紀年法,最早流行於我國北方遊牧少數民族,他們採用以鼠、牛、虎、兔之類的動物來紀年。後來北方少數民族南下,有的地方與漢人混居。方將這種紀年法傳給漢族。漢族又以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相配的“干支紀年法”與少數民族的動物紀年法相結合,便產生了流行至今的十二生肖。

還有一種說法,生肖是起源於圖騰崇拜,由於生肖中包含著的動物許多都是家畜,某些圖騰都是日常生活生產中常見的事物,是由於這些事物在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佔據重要的位置。生肖中許多家畜,正是符合了我國自古以來是農業大國,以農業為基礎的狀況。而農業生產又伴隨著許多跟農事有關係的民俗事像產生,如歲時節日,原初時就是符合遠古農耕文明而生的,生肖中的家畜存在亦是此理。

老鼠第一,豬最後,生肖文化的歷史淵源!

而生肖中另一些動物的出現,則也是符合圖騰崇拜論的另一個基本觀點,古人們相信自己是某種動植物的後裔,血脈中還有這種動植物的特性,比如虎的勇猛,蛇的精明等等,。龍作為生肖中唯一不真正存在的動物,看似很有特殊性,但事實上也無法脫開這個道理。中國人自古以來自認是龍的傳人,古時天子,號稱是真龍化身,龍圖騰崇拜在中國是擁有著超乎尋常的地位。因此,龍在生肖中也是可以說得通的。而這一切圖騰崇拜所包含的深層次奧祕,就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於生活生存的美好理想和吉祥願望。

十二生肖所選用的動物,一是家養的牛、馬、羊、雞、狗、豬六畜,二是野生的老虎、猴子、兔子;三是被人們視為神話中的吉祥物的龍和龍的化身蛇,這些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令人費解的是古代人為什麼將那老鼠,居然也排上了,並且高居十二相之首。因此,許多人都在找依據,試圖對此作出解釋。

老鼠第一,豬最後,生肖文化的歷史淵源!

洪巽在他的《陽谷漫錄》中解釋說:“子、寅、辰、午、申、戌俱陽(即陽性地支),故取屬相之奇數以為名,鼠、虎、龍、猴、狗皆五趾(老鼠前足四趾),而馬皆單蹄也;醜、卯、巳、未、酉、亥皆俱陰(即陰性地支),故取屬相之偶數以為名,牛、羊、雞、豬皆四趾,兔兩趾、蛇兩舌也。”由此說明,十二生肖是根據這些動物足趾的單雙(奇偶)而人選排列的。它們的次序是:牛(四趾)、虎(五趾)、兔(兩趾)、龍(五趾)、蛇(無趾雙舌)、馬(單蹄)、羊(四趾)、猴(五趾)、雞(四趾)、狗(五趾)、豬(四趾)。唯獨老鼠是前足四趾,後足五趾。因其特殊,故排行在十二生肖之首。

然而,明・郎瑛在他的《七修類稿》中則認為:古代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古人根據動物出沒活動的時間規律,選出了上述十二種動物配十二時辰。子時,老鼠最活躍,子就同鼠搭配;丑時,牛吃足了草,正在睡眠待耕,醜就同牛搭配;寅時,老虎最凶猛,寅就同虎相配;卯時,清晨五點後,月亮還在照耀大地,所以卯就同神話中的玉兔相配了;辰時,正是群龍行雨的時候,辰就與龍相配了;巳時,蛇不再在路上游動傷人,巳就同蛇相配;午時,太陽正當空照耀,由於馬屬“陽類”動物,午就屬馬了;未時,正是羊喜歡吃草的時候,未就屬羊;申時,猴子喜歡啼叫,所以猴就同申相配;酉時,雞開始歸窩,酉就同雞聯繫在了一起;亥時,萬簌俱寂,豬入圈憩息:所以亥就同豬相配。

老鼠第一,豬最後,生肖文化的歷史淵源!

關於生肖在歷史上引起的種種禁忌,且不說是老百姓,就連身為萬乘之尊的封建帝王也無法超越,他們甚至利用手中的權力,蠻橫地發號施令。如宋徽宗生肖屬狗,便令國人不得屠犬。元仁宗生肖屬雞,便在都城大施“禁雞”令,令國人不得倒提雞,違者有罪。明武宗朱厚照屬豬,便於正得十四年(公元1518年)發佈命令,嚴禁畜豬:“即將豕牲不許餵養及易賣宰殺,如有故違,本犯並當房家小,發極邊遠充軍。”這道命令發佈之後,幾乎使全國豬崽斷種,翌年清明要用豬來祭祀時,競連豬頭也找不到了。後來,在朝廷文武大臣及眾百姓的竭力反對之下,明武宗才不得不把這道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謬的詔令廢除。

老鼠第一,豬最後,生肖文化的歷史淵源!

今年就是豬年,豬是在十二生肖中排行最後的一位,與十二地支配屬“亥”,所以一天十二時辰的“亥時”,也就是晚上九點至十一點,稱“豬時”。在古代人心目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生肖豬被人們賦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讓亥豬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靈性吉祥之物。 關於生肖豬,還有一個頗為有趣的故事。

話說古時有個員外,家財萬貫,良田萬頃,只是膝下無子。誰知年近花甲之時,卻得了一子。闔家歡喜,親朋共賀,員外更是大擺宴席,慶祝後繼有人。宴慶之時,一位相士來到孩子面前,見這孩子寬額大臉,耳闊有輪,天庭飽滿,又白又胖,便斷言這孩子必是大福大貴之人。

老鼠第一,豬最後,生肖文化的歷史淵源!

成人之後,父母去世,家道衰落,田產典賣,家僕四散。這胖小子仍然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最後終於餓死在房中。

這胖小子死後陰魂不散,到陰曹地府的閻王那裡告狀,說自己天生富貴之相,不能如此慘淡而死。閻王將這陰魂帶到天上玉帝面前,請玉帝公斷。玉帝召來人間灶神,問及這個一臉富貴相的人怎麼會餓死房中,灶神便將這胖小子不思學業、不務農事、坐吃山空的行為一一稟告。玉帝一聽大怒,令差官聽旨,要胖小子聽候發落。玉帝道:“你命相雖好,卻懶惰成性,今罰你為豬,去吃粗糠。”這段時間恰逢天宮在挑選屬相,這天宮差官把“吃粗糠”聽成了“當屬相”。當即把這胖小子帶下人間。從此,胖小子成為一豬,既吃粗糠,又進入了生肖。

老鼠第一,豬最後,生肖文化的歷史淵源!

故事很有趣,在漢語言文化中,豬被稱作“金豬”、“烏金”,正如俗語所說“豬是家中寶,糞是地裡金。”現代漢語的“家”字是會意字,它與豬也有著直接的淵源。“家”字上半部分為“宀”,下面半部分為“豕”,“豕”即為豬。在我國古代,豬被稱為“豕”,古有“無冢不成家”之說,豬是家庭中重要的一部分,古人以養豬維持家計,豬是家庭財產積累的主要來源,因而豬被視為一種財富的象徵。

古語有云“豬入門,百福臻”,人們用豬寄託吉祥和運氣,希望豬能幫他們實現美好的願望。在民俗文化中,豬作為吉祥如意的象徵,民間至今還流傳著殺年豬祭灶神的習俗,用以祈求來年吉祥如意、五穀豐收、人畜興旺。

老鼠第一,豬最後,生肖文化的歷史淵源!

有人認為12生肖只有中國才有。其實12生肖來源甚古。據佛教典籍《阿婆縛紗》載:有12位神將各駕一獸,鼠、牛、獅、兔、龍、蛇、馬、羊、猴、金翅鳥、狗、豬,都直接來源於神話傳說。所以說生肖並不僅僅存在與中國,在其他許多地區亦有,只不過叫法不同而已,四大文明古國都有生肖紀年法,並且彼此間十分接近,但各國的生肖紀年法應該都是獨立形成的,不存在由某個輻射源先行產生,而後輻射到周邊國家的道理。

比如日本,日本的十二生肖源於中國,但其中的亥豬形象卻存在差別,中國是家豬,日本是野豬,從根本上來說,這與野豬在兩國被馴化成家豬的歷史不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同時,由於中日兩國社會文化、宗教信仰的不同,兩種動物在人們的生活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兩國人民對它們的情感認識也存在區別。

老鼠第一,豬最後,生肖文化的歷史淵源!

家豬是由野豬馴化而來,野豬在中國被馴化的歷史要遠早於日本。中國的養豬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中期。據史書記載,在漢代以前,豬主要以放牧的方式飼養,隨後逐漸演變成放牧與舍飼相結合的飼養方式。在古代,隨著中國農業社會的發展,養豬不僅可以食用,也可以為農田積肥,所以豬作為六畜之一,受到人們的喜愛。到隋唐時期,我國古代的養豬業日益發達,養豬成為農民維持家計、增加收益的一種重要手段,豬肉也逐漸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肉食來源之一。所以,自野豬被馴化成家豬以來,豬一直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老鼠第一,豬最後,生肖文化的歷史淵源!

在日本,野豬被馴化成家豬並被飼養的歷史要遠遠落後於中國,但日本人與野豬接觸的歷史卻可以追溯到繩文時代,當時人們以採集、捕撈、狩獵為生,而野豬、野鹿成為他們經常捕獵的對象。自彌生時代初期開始,隨著水稻種植技術的傳入,日本進入農耕社會,糧食和蔬菜可以充分自給,作為動物性蛋白的攝取,日本人依然喜歡通過捕撈魚蝦、捕獵野獸的方式獲取,而不願去將野豬馴化成家豬飼養。這是因為日本作為一個面積狹小的島國,四面環海,氣候潮溼,一方面不太適合牧養家豬,另一方面因臨近海域,漁業發達,水產豐富,所以日本人更樂於食用水產品。此外,受佛教文化的影響,675年天武天皇頒佈了禁止殺生的昭令,禁止食用牛、馬、狗、猴、雞的肉,但野豬、野鹿卻排除在外,這種飲食習慣一直延續到1872年,近千年食用野豬肉的習慣,讓日本人與野豬的關係更加親近。所以,相比家豬,日本人與野豬的歷史淵源更為悠久。

老鼠第一,豬最後,生肖文化的歷史淵源!

而我國自古以來主要以農業立國,豬作為六畜之一,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與中國相比,日本從事農業生產活動要相對晚一些,豬的飼養歷史也比較短,日本人對豬的認識及情感並不那麼深刻。相比起豬,日本人與野豬更有歷史淵源,與野豬的關係也更加親近。所以中日兩國的生肖亥豬不僅形象不同,其所被賦予的寓意和文化內涵也存在差異。

老鼠第一,豬最後,生肖文化的歷史淵源!

生肖從原初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於屬相、星座之類的問題依然津津樂道。可以說,由於其悠久的歷史和通俗的含義,生肖文化早已深入人心,成為各國民間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