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傳承

除了書籍還有建築

高樓林立的各大城市

本身就是一座露天的建築博物院

以一種特殊的語言

訴說著城市浪漫典雅的過去

聖彼得堡是世界上最早按照統一風格規劃建造的城市之一。在規劃中幾乎包括了十八到二十世紀世界各國及俄羅斯所有基本的建築風格。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資料,世界上最受旅遊者歡迎的城市中,聖彼得堡名列第八位。

聖彼得堡: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院

這主要是由於該城有1000多處保存完好的名勝古蹟,包括548座宮殿、庭院和大型建築物,32座紀念碑,137座藝術園林,此外還有大量的橋樑、塑像等等。聖彼得堡位於俄羅斯西北部,市區面積606平方公里。

聖彼得堡: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院

隨著聖彼得堡市的建造,人工運河在市內縱橫交錯,這些運河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開鑿,以舒緩因芬蘭灣水淺而倒灌進入聖彼得堡的海水。聖彼得堡共有42個小島,由423座橋樑連接。 聖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許多俄國著名詩人及作家,比如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從事創作。

聖彼得堡: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院

城市的歷史中心和相關歷史古蹟以及市郊的宮殿花園建築等36個項目共計4000餘個建築、歷史和文化遺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聖彼得堡有264家博物館,其中有冬宮、夏宮、康斯坦丁宮、葉卡捷琳娜宮、巴甫洛夫斯克宮、尤蘇波夫宮、斯莫爾尼宮、彼得保羅要塞、伊薩基亞大教堂、俄羅斯博物館久負盛名。

其建築整體風格受到歐洲文藝復興後期的建築風格影響, 主要為巴洛克式與洛可可式建築風格,其餘還有一部分拜占庭式與古羅馬式建築風格。

聖彼得堡滴血大教堂

聖彼得堡: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院

聖彼得堡滴血大教堂,被譽為世界上最華美的教堂。也是聖彼得堡為數不多的傳統東正教堂,堂上五光十色的洋蔥頭頂反映了俄國十六和十七世紀的典型的東正教教堂建築風格。教堂高度約81米,寬闊的外形,美麗的輪廓,一幅幅鑲嵌複雜、顏色豔麗的影像圖案,豐富的彩色瓷磚、搪瓷青銅板裝飾,使其外貌格外奪目迷人。整個建築沒有正面、反面和側面之分,從任何角度看過去,充斥視野的都是豐富的色彩、奇異的線條和繁複的圖案。

冬宮

聖彼得堡: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院

冬宮,最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之一。冬宮由意大利著名建築師巴託洛米奧·拉斯特雷利設計,是18世紀中葉俄國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傑出典範。冬宮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呈封閉式長方形,佔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裡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這座聖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物,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裝潢豐富,窗上飾框及浮雕裝飾精美,圓柱有規律的排列,牆表面由白、綠色相間,使冬宮長長的外觀清新靚麗,生動多彩。

斯莫爾尼宮

聖彼得堡: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院

斯莫爾尼宮,在1806~1808年期間由意大利建築師拉斯特列裡設計建成。斯莫爾尼宮位於聖彼得堡市的東北部,在涅瓦河轉彎的地方,是一座外觀典雅的三層建築,原為貴族女子學院。 整體色彩和皇村的葉卡捷琳娜宮的色彩相同,為拜占庭藍白相間,是巴洛克風格和拜占庭風格的融合,在聖彼得堡的諸多宮殿裡具有相當高的代表性。斯莫爾尼宮正面長300米,主體建築的兩翼伸出,每翼各長40米組成宮中的主要庭院。20世紀60年代又在正門增建了8根圓柱和7個拱形門廊。

伊薩基輔大教堂

聖彼得堡: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院

伊薩基輔大教堂,於1818 年破土動工,由蒙弗朗擔任大教堂的設計師,耗時40年,1858年竣工。 作為世界四大圓頂大教堂之一,在總體結構和裝飾細節上反映了19世紀俄國建築晚期古典主義的特徵,同時兼具文藝復興巴洛克藝術的印記。其高為101.5米,長111.3米,寬97.6米,圓頂外直徑25.8米,內直徑21.8米;外部共有112根整塊深玫瑰色和斑環花崗岩圓柱,其中四面48根廊柱每個高17米,直徑2米,重114噸。圓頂直徑為22.15 米。用橡木製成的3 扇巨門,每扇門面積為42 平方米,重達20 噸。整座建築物重30 萬噸,裡面可容納1.4萬人。

彼得保羅要塞

聖彼得堡: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院

彼得保羅要塞,於1703年5月16日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島上奠基,它與聖彼得堡城市同齡,聖彼得堡城市是在要塞的保護下誕生和發展的,彼得保羅要塞是作為俄國同瑞典進行北方戰爭的前哨陣地創造的。幾經擴建,建成這座六稜體的古堡。古堡的牆高12米,厚 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長700米。環繞要塞的後城牆高12米、寬達2.5~4米,另外還有6個稜堡。其中一個稜堡——面向涅瓦河的納富什金稜堡,每天正午時分會向空中發射一枚空炮彈,以向全城居民報時。

彼得大帝夏宮

聖彼得堡: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院

彼得大帝夏宮,夏宮有“噴泉之都”、“噴泉王國”的美稱, 有37座金色雕像,29座潛浮雕,150個小雕像,64個噴泉及2座梯形瀑布,150座噴泉,2000多個噴柱。

俄羅斯博物館

聖彼得堡: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院

俄羅斯博物館,除了俄羅斯博物館裡的展品,博物館本身也是一個展品。它是俄羅斯第一座國家級的造型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上俄羅斯藝術作品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

斯特羅加諾夫宮

聖彼得堡: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院

斯特羅加諾夫宮,由意大利建築師拉斯特雷利於18世紀中期建造,堪稱俄羅斯巴洛克式的代表。該景點位於涅瓦大街17號,是俄羅斯美術館的分館。

馬林斯基大劇院

聖彼得堡: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院

1886年皇家芭蕾舞團和皇家歌劇團全部轉到馬林斯基劇院,《睡美人》(1890年)、《胡桃夾子》(1892年)、《天鵝湖》(1895年)全部是在馬林斯基劇院首演的。

葉卡捷琳娜宮

聖彼得堡: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院

葉卡捷琳娜宮,最著名的要屬宮殿裡的琥珀屋,琥珀屋內牆面鑲嵌有6噸多的琥珀和名貴珠寶,閃耀著從檸檬黃到金紅色,人類可以想象的黃色系中一切的色彩,輝煌得令人窒息,被列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康斯坦丁宮

聖彼得堡: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院

康斯坦丁宮,在彼得大帝時期,彼得大帝就夢想著把康斯坦丁宮建成“俄羅斯的凡爾賽”、俄羅斯外交上的“歐洲窗口”。 時隔百年這個夢想終於實現了, 2013年全球G20 峰會在這裡召開。

巴甫洛夫斯克宮

聖彼得堡: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院

歷史上,這一帶曾是皇室的狩獵場,為方便他們從皇村宮殿外出遊玩而設。1774年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為慶祝保羅皇子喜得長子,便將這一塊土地贈送給他,這才有了這座巴浦洛夫斯克宮。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

聖彼得堡: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院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修道院的名人公墓的墓碑都是由俄國著名雕刻師雕刻而成,每塊都是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因此,該修道院的藝術墓碑聞名於世。

建築是摸得著看得見的歷史

是人類文明進程的刻碑

每個城市都有它自己

專屬的建築標籤

我們應該保留和保護這種

城市的獨特性和特殊性

編輯:楊懷、吳詩琦

來源:綜合於網絡

城市觀察者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