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文 | 殷智賢

如果信仰、自然、政治、經濟、文化、民俗、時尚……這些對設計有著深刻影響的力量沒有被深入瞭解,設計所潛藏的蓬勃的創造力就無法充分發揮。在完成了物質上的算術級的積累後,實現由審美、創意、觀念等維度生成的價值,正是當下產業升級和生活品質升級的空間。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王澍設計建築作品——中國美術學院 象山校區

今日的中國,在其他地方奏效的邏輯、規律,在這裡似乎都不適用,我們面對的是有著無限可能性的存在——我們敢做別人不敢做的嘗試,用盡能夠想到的方法,快速地建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然而,一路狂飆後,我們是否會如菲茨傑拉德所慨嘆的那樣:“我們繼續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後推,直至回到往昔歲月?”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1990年與2018年浦東新區照片對比

我們不能不看到今日的中國在爆發了驚人的創造力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破壞力——當發展變得不惜代價時,對環境的破壞和對人心的扭曲就變成了必要的手段而不會受到節制,傳承和詩意都是可以被忽視的價值,積累了物質的、直觀的、可測量的東西成了衡量發展的至上準則,那些為心靈、愛、審美等良性的互動和抽象的價值投入時間和金錢的方式遇到了諸多反向的挑戰。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秉著“簡單粗暴”的設計理念,耗時多年建成,位於河北省內的金鱉館,一度成為網絡上熱議的“奇葩建築”話題。在大眾對此類“審醜”建築和設計作品群起而嘲之的同時,真正的好設計卻沒有那麼媒體報道,從而也甚少有人會關注。我們在“審醜”上往往能取得共識,但是在“美”的層面大眾卻還很難產生共鳴,設計需要以消費者為導向,為了博人眼球的“奇葩建築”便層出不窮,彷彿一個惡循環怪圈。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一南一北遙相呼應,位於蘇州的大閘蟹生態館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位於河北石家莊市的長城文創園內的“天壇白宮祈年殿”,因為版權原因園區方並不承認左側的建築體來源於白宮,而稱之為“西洋亭子”,這樣的建築雖能博人一笑,但卻毫無設計價值。

那麼,我們所尋求的發展怎樣才能走出過度物化的陷阱?怎樣開拓通往更寬廣境界的途徑?在被以工業文明為代表的西方文化衝擊後,我們能否在瀰漫於亞洲的“西方文化斯德哥爾摩綜合徵”中找回文化自信?能否在食古不化的陳舊觀念中保持清醒,勇敢地擁抱未來,從而找到一條真正適合中國同時又能給全世界帶來福祉的道路?


在這場探索中,中國不僅需要解決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問題,以中國目前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需要看到中國模式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意義重大。肩負著這樣的大國使命,我們呈現出的價值觀、行為方式、審美標準和器物產品能夠給人類帶來什麼有益的、可持續的啟發?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張永和設計——四川安仁橋館,12年更名為“十年大事記館”。張永和老師選擇了在那10年對中國建築設計影響頗深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風格,從外觀喚起人們對於那個時代的記憶。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呂敬人裝幀設計——《中國記憶》書籍,09年榮獲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授予的“世界最美的書”稱號,呂敬人老師希望能用設計體現東方書卷的藝術審美價值並反映中華五千年文化瑰寶的尊貴氣質。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呂敬人裝幀設計書籍《懷袖雅物》,曾榮獲中國最美的書獎

修養是物質之上的維度,是我們發揮精神價值的一種能力。


有什麼樣修養的國民,就會孕育出什麼樣品質的社會。時下,無論個人還是國家,如果視野和思維停留在製造業階段,只著意積累有形價值,其實已經舉步維艱了。

突破口只能產生在無形價值的創造上!

需要正視的現實是,我們的現代生活經驗還處在初級階段,由於消費經驗和生活體驗存在著明顯的城鄉差異、階層差異乃至時代差異,對一個產品的設計價值達成共識的社會機制尚在逐步形成的過程中,而這種無法達成共識的現狀會使“設計要為誰服務”“什麼才叫圓滿地完成設計任務”“動用多少資源、採用什麼手段才是合理的”這些問題的答案變得飄忽不定,這不僅不利於催生品質優良的設計,反而給劣質的設計提供了大行其道的機會。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韓家英為故宮冰窖餐廳所做的視覺設計。將傳統的中國漢字以新的形式作以呈現,既有中國文化的韻味,有有西方設計的跳躍性。這樣的設計,既可以吸引各層消費者,又體現了設計的巧思。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韓家英為曾梵志展覽所做的視覺設計,既要傳遞內容信息又需要與周圍景觀融為一體,不成為視覺汙染源是一種設計的操守。

提高設計修養,具備對更高階價值的認知與信心,這不僅是為了使我們個體具備超越一般物質的眼界和高度,更是為了整個社會能夠做出更符合長遠利益和公眾利益的判斷。從這個意義上說,提高設計的修養不是一場風花雪月,而是整個社會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升級的一個突破口,是我們在什麼高度上去生活的一種選擇。


除了產品的功能升級,設計如何創造新的技術,如何更新使用方式,如何塑造能帶來審美愉悅的視覺形象,如何保障人們的安全和健康,如何生髮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環境的友善關係,如何提供更豐富的生命體驗,等等,都是設計可以實現的高階價值,也是我們品評設計水準的諸多維度。


三年多前,當我辭職後,曾下決心讓自己什麼都不做,好好享受一個長假。在一次旅行中,我的朋友艾伯特·帕拉維問我:“以後你有什麼打算?”我說:“還沒想好,也不想馬上做決定。這個世界正處在又一輪的轉型期,很多東西都不明朗,需要看清方向才知道什麼是未來。” 艾伯特說:“現在全世界都高度關注中國,中國有那麼深厚的歷史積累,那麼豐富的文化,你是中國人,應該有很多機會做事。中國人現在有錢了,但還不夠美,我們沒有辦法從很多中國人身上看到,他們來自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傳承的國家。”


那時正值黃昏,山岡蒼翠,夕陽悠然地與我們告別,不做盤桓。我忽然覺得,每一個文明的光輝亦如這夕陽,有璀璨,也會有黯淡。沒有哪個民族能幸運到一直都被歷史垂青,如果在下一個清晨到來前,我們還沒有醒來,便會錯過又一次日出。


人類雖然一直要為生存而戰,但不能僅僅為了生存而戰,有別於動物層面的生存是:人活著還需要精神。


設計作為一種兼顧物質與精神雙重價值的人類活動,有其獨特的存世使命。設計的修養是由價值觀、見識、專業知識和生活經驗共同完成的。對於今日的中國,這是一項亟待開啟也需要各方人士積極推動的事業。

在時尚媒體工作二十餘年的經歷,使我有機緣接觸很多設計領域裡的優秀人士,他們關於設計的思考和實踐令我覺得應該與大家分享。

下一個生活高度:審美就是生產力

《設計的修養》全書從採寫到成書歷時兩年半的時間,感謝呂敬人、張永和、王澍、韓家英、俞孔堅、呂永中、滕菲、萬宏、樑子、楊明潔、劉斐、上官喆各位嘉賓貢獻的見地與作品。書中所有受訪嘉賓在聽到我的選題後,都懷著誠摯的善意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他們拿出各自積累的精華和大家分享。這裡面有反思,有啟發,有批判,有展望。希望凝結了這麼多人心血的著作,可以帶給大家有益的啟發。

(圖片來源於《設計的修養》一書,部分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