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煙臺市第十三次黨代會: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社會保險 經濟 農村 農業 水母網 2017-03-29

水母網3月18日訊(YMG記者 候召溪)煙臺的發展正更有“溫度”,民生幸福將更有“質感”。

“聚力突出共建共享,使煙臺人民的生活再有新改善。”“要堅持以人為本惠民生。”“讓人民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中增強獲得感。”

昨日,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分組討論現場,代表們圍繞如何更好地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各抒已見、暢所欲言。“要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成為大家的共識。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必須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踐行群眾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惠及群眾。”在代表們看來,這是過去五年我市取得輝煌成就的“法寶”之一。

五年來,全市上下倍加講民生增福祉,把民生優先原則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切實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滿意。一組沉甸甸的民生財政數據溫暖人心:全市財政累計用於民生領域支出2240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4%和10.7%,累計減少貧困人口13.4萬人。

常琳代表認為,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必須以更大力度增進群眾福祉。實現率先走在前列打造成功城市的宏偉目標,要聚力突出共建共享,使煙臺人民的生活再有新改善。代表們一致認為,要實現這一發展願景,就要做到堅持以人為本惠民生,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積極順應人民新期待,盡心竭力解難題、辦實事、做好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中增強獲得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民生,給百姓帶來更多獲得感。”代表們認為,這就要求我們把民生優先原則貫徹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實施決策以增進群眾福祉為出發點,推進改革以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落腳點,調整產業結構以企業增效、職工增利、財政增效為目標,城鄉建設以便民利民為核心,公共財政優先保障民生投入並逐年增加,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呼應群眾普遍關切

幸福很簡單,又很具體。就業、教育、醫療、養老、居住等民生熱點問題,直接連著民心,是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些問題的妥善解決,關乎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數,這也正是代表們所關注的。

回望過去五年,煙臺交上了一份溫暖的“民生”答卷。教育方面,我市獲批山東省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5所學校列入省職業院校現代學徒制試點,數量居全省首位;解決大班額新建改擴建學校136所,全面改薄建設樓舍326棟;煙臺格羅寧根大學籌建加快推進,將成為江北第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生院正式簽約。就業方面,僅去年全市就新增城鎮就業14.3萬人,完成年計劃的110%,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2.6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2萬人,全面完成年度計劃。醫療方面,全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均有新提升,成為首批國家健康城市試點城市和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住房方面,在省內率先推行“三房合一、租補分離”住房保障模式,至2016年底市中心區備案登記住房保障家庭2.45萬戶,其中1.54萬戶家庭獲得保障資格,在保租賃補貼家庭10282戶,全年累計發放租賃補貼3891萬元。

代表們認為,過去五年我市民生事業取得的新成績充分印證: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就必須抓住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增福祉。“群眾關切的問題,有呼應,有解決,這樣的民生保障實打實,把黨的關心送到了百姓心坎上。” 王建勝代表來自基層一線,體會頗深。

如何抓住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增福祉?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代表們認為,要著眼勞有所得,深入實施“四增計劃”,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確保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左右。

教育當優先發展。徐英俊代表認為,要著眼學有所教,辦好更高水平的義務教育,發展適應產業需求的職業教育,建設走向國際化的高等教育,推動各種類型、各個學段教育全面均衡發展。

健康連著百姓冷暖,直抵最柔軟的內心。如何更好地改善百姓醫療條件?代表們認為,要著眼病有所醫,全面抓好“健康煙臺”建設,認真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優化醫療衛生資源佈局,大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事業,不斷提高全民醫保水平,努力讓人民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也是代表們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要著眼老有所養,建立健全家庭、社區和機構養老相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展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事業,抓好以基本養老為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著眼住有所居,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區存量棚戶區改造任務,積極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等群體的住房困難。

保障困難群體需求

“在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困難群眾的民生保障一定要掛在心上,不能讓他們落隊。”於偉章代表的發言引發了大家的共鳴。代表們認為,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要突出保障困難群體的基本需求解民憂。對各類困難群眾,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時刻把他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關心他們的疾苦,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使更多的人過得好、讓所有人過得去。”去年以來,我市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全市駐村聯戶幹部深入扶貧陣地,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整合資源、協同作戰、科學施策、構建了多元化脫貧路徑。 至年底,全市超額完成了省下達的年度減貧任務,實現脫貧攻堅年度戰役首戰首勝,為順利完成“先於全國3年、全省1年”奮鬥目標奠定了堅實穩固基礎。

如今,依託更好的優惠政策、更多的扶貧資金、更適宜的產業項目,一幅脫貧致富、共奔小康的美好畫卷正在煙臺大地上徐徐展開。代表們認為,打好脫貧攻堅戰,要堅持精準扶貧“摘貧帽”,實施產業扶貧“拔窮根”,確保今年底省定重點村全部脫貧,貧困戶、貧困人口全部“銷號”,並建立起科學規範的扶貧脫貧長效機制。

“保障困難群體需求,要努力構築更可靠的社會保障。”邢勝軍代表認為,情繫困難群體,幸福路上一個不能少。2016年,全市再次調整了城鄉低保對象和農村五保對象保障標準,縣市區農村低保標準全部達到省定扶貧線標準,實現“兩線合一”;擴大五保供養服務機構集約化建設試點範圍,124處鄉鎮敬老院完成法人登記,全部達到國家星級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標準;將患有醫保統籌大病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其他城鄉居民納入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範圍,累計醫療救助困難群眾12447人次,支出救助金2150萬元,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等困難群體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救助比例達到70%以上;全面建立並落實城鎮“三無”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孤兒和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80週歲以上低保老年人高齡津貼、特困老年人護理補貼以及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等社會福利保障制度。

社會保障安全網要越織越密、越織越牢。代表們認為,保障困難群體的基本需求,要發展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重點的社會福利事業,努力把幸福帶到每個人身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