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以後關中地區就沒有被任何王朝選做都城?

十幾年前,陝西電視臺有一個記錄片的宣傳詞曾經這樣描述道,“如果您是一位外國人,要看一百年的中國,就去上海;如果要看五百年的中國,就去北京;如果看千年的中國,那就去西安”。

略為通俗的話語,卻形象的揭示了陝西西安在中國古代王朝社會發展的核心地位。

為什麼唐以後關中地區就沒有被任何王朝選做都城?

西安鐘樓

說起中國古代歷史,長安以及所在的關中地區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地理區域。作為關中地區的精華核心所在,西安自然也就成為了串聯中國歷史記憶的一座名城。時至今日,西安仍然是中國中西部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引領著西部經濟的進步,是定海神針一般的存在。

長安多次為都城,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不過自唐以後,就再也沒有任何統一的王朝在關中地區建都,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二公主將這一問題發佈在悟空問答,大V廁讀大歷史認為,以下三個原因導致關中地區自唐之後衰落,再未出現都城。

為什麼唐以後關中地區就沒有被任何王朝選做都城?

第一、經濟重心南移,政治中心北移。

中國歷史上每一次大動亂,都會造成人口的大規模流動。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北方總打仗,人口自然向南方流動,南方無主地很多,自然稟賦和物候條件也適合農業發展,所以可以容納大量移民。經過數代人的接力開發,戰爭較少的南方的經濟超越了北方。

從唐中後期開始,統一王朝的威脅都來自北方,或者本身就來自北方,為了彈壓北方的環境,一般就建都在長安以北的地方。

為什麼唐以後關中地區就沒有被任何王朝選做都城?

第二、自然稟賦被破壞,環境承載力下降。

關中地區是最早的天府之國,東西貫通的渭河平原極度肥沃,北部渭北高原植被茂盛,南部又是堪稱自然寶庫的秦嶺,可以說是文明崛起少有的神級出生地。但就是因為環境好,歷朝歷代過度開發,最終破壞了自然資源的復原能力。比如每一個王朝都要營建宮殿,而中國宮殿又都是木質結構的,需要大量優質木材,於是渭北高原就被砍光了,本來植被覆蓋率挺高的森林成了黃土高原。

關中地區雖然農業條件好,但限於面積有限,無法支持大量人口同時生活。放現在的農業技術手段,陝西中部自種自吃養活幾千萬人沒問題,在古代的話,關中平原養活1千萬都力有不逮,何況長安城百萬人口很大一部分並不種地。這就需要外部的糧食調運。

為什麼唐以後關中地區就沒有被任何王朝選做都城?

第三、漕運系統的崩潰與重建。

隋唐時期,人口快速增加,為了解決關中地區的吃飯問題,要組織大量漕運船隊逆黃河西進,把糧食運到關中。不過這樣的活動耗費太大,效率又低,無法解決關中的糧食危機,所以唐朝多次出現皇帝帶著大臣“就食”洛陽的情況。

因為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江大河都向東流,而關中在中部靠西的地方,逆著水流搞漕運划不來,不如直接就把都城建在漕運相對容易的地方,比如南北二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