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文中我們說到了秦,提到秦我們就不得不說起同時代的另一個國家-楚,這兩個國家算是先秦時期相生相剋的兩個兄弟,劉向的《戰國策序》有這樣的描述“橫則秦帝,縱則楚王”,這就是說秦楚當時都是爭霸的種子選手,實力超群,不是你稱王就是我稱霸。雖然楚後來被秦所滅,但楚國也發出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吶喊。如果把秦國比作努力爭取壟斷的上市公司,那麼楚國就可以算得上是追夢少年,楚國於公元前1042年正式建國,到公元前223年楚國滅國,享國800餘年,而這800年間的故事有太多太多,筆者在這裡就聊聊春秋時期楚國的故事。

一、顛沛流離、流亡至楚

在先秦時期,中國南方開發並不好,很多地方都還是原始森林,經濟文化也相對落後,所以中原王朝的人一直把南方的部落看做是蠻夷,不禁有人會問,那當時統治南方的楚國也就是蠻夷咯?還別說,真不是,楚人的祖先是地地道道的中原人,火師祝融(火神祝融是神話故事,記載中祝融是炎帝的火師)的後裔,所以後來屈原在《離騷》中開篇就寫到“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那楚人的先祖又怎麼會去到楚地呢?這還要追溯到商朝,相傳楚人的先祖和商王朝不對付,於是商朝就派軍隊攻打楚人的先祖,楚人先祖打不過,就只能開始流亡,商朝的軍隊就一直追,一直追到荊山附近,商朝軍隊一看都把他們趕到這麼偏遠的地方了也就不在追了,楚人的祖先也就在這裡落了腳。至於為什麼稱之為楚,歷史上說法有挺多,有種說法是當時荊山一帶因為人煙稀少,所以到處都長滿荊條,荊條在古時被稱為楚,故楚人的先祖便以此為名,自稱楚人,楚人羋姓熊氏,很火的《羋月傳》中的羋月也就來自於楚,不過裡面有的情節就有待商榷了。總之楚人的先祖在商王朝的追趕下,顛沛流離,最終在楚地安頓下來。

楚國八百年之追夢少年


二、不被認可、心灰意冷

在楚地安頓下來的楚人,雖身處所謂的蠻夷之地,但他們內心還是很堅定自己是中原人,歷經數代都心口相傳,他們也一直渴望被中原王朝所認可,他們在楚地蟄伏,等待機會。終於在商朝末年機會來了,商紂王時期天下民不聊生,周文王便打起了推翻商紂的大旗,廣邀各個地方的部落參與,當時楚部落的首領鬻(yu)熊也在邀請名單之中,得到這個機會的楚人欣喜如狂,一來可以向原來追趕自己的商王朝復仇;二來能被中原部落邀請,有機會融入中原,所以楚國人立刻就集結了人馬,北上協助文王伐商。最後楚部落的首領鬻熊還死在了為周王朝效力的路上,可見當時楚人是有多麼賣力。後來的周王朝成功奪得了天下,周武王分封天下,信心滿滿的楚人心想,我立了這麼多功,分封總得有我的份吧,但事與願違,當宣讀詔書的大臣讀完之後,被分封的71國裡怎麼也沒找到楚的影子,楚人失望之極。直到周武王之子成王時期,成王在回想以前大臣功績的時候,才想起楚人來,於是封鬻熊的曾孫熊繹為子爵,建國楚居於丹陽,公侯伯子男,子爵居於下等,封地也才僅僅50裡,但這也足以讓楚人激動不已,畢竟得到了中原王室的承認,夢是要實現了麼。結果楚人還沒高興多久,一件事情的發生讓楚人徹底失望,周成王邀請各地諸侯前往鎬京開會,熊繹也在受邀之列,於是熊繹開心的上了路,但到了開會當天,周成王卻不讓熊繹上殿,只是命他為火師,在大殿外面燒火,陪他一起的還有鮮卑之君,這樣熊繹徹底心寒,原來自己在周王朝的眼中是那麼不堪,也從未被承認過,他們還是把自己當成蠻夷,這讓楚人心灰意冷。

三、矛盾激化、奮發圖強

直到熊繹死,楚國也沒能被周朝真正認可,於是後面楚人對周王朝的態度也不在那麼恭敬,本該年年前去朝貢的儀式也漸漸不去了,這樣一來,算是把周王激怒了,於是周昭王親率六軍前往楚地討伐楚國,也不知是天意還是楚人同仇敵愾,周昭王本以為輕輕鬆鬆能解決楚國的戰爭,卻整整打了8年,到最後周昭王自己還命喪於漢江之濱,這是當時所有人都沒想到的。就這樣楚國和中原這些國家的矛盾越來越激化。到後來齊桓公稱霸的時候,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而楚國也被當成蠻夷,並要出兵攻打楚國,後來楚國主動承認錯誤,繼續朝貢,齊桓公這才罷了,這也是春秋打戰和戰國時期打戰不同的一個地方,很多時候並不是要滅了一個國家,而是隻要對方承認錯誤,知錯就改就好了。就在楚國和中原各國漸行漸遠的時候,楚國國內也開始秣兵歷馬,四處攻伐,先後消滅了周圍的隨、權、申、呂等眾多諸侯國,經過幾代楚國君王的奮發圖強,楚國慢慢成了一個南方的大國,這個少年正茁壯成長,向著自己的夢前進。


楚國八百年之追夢少年


四、王圖霸業、問鼎中原

楚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雖然已經是一個十分強大的國家,但它的政治、文化一直得不到中原諸侯國的認可,還是被當做蠻夷,直到一個不世的強者-楚莊王的出現,這種局面才得以扭轉。楚莊王即位之前,楚國在和晉國的爭霸中落敗(城濮之戰,晉文公大敗楚成王),許多年都沒能染指中原。直到楚莊王上臺之後,情況才慢慢改變。歷史上有關楚莊王的記載有很多,甚至有不少成語也從他而來。《史記 楚世家》記載,楚莊王當國君的前三年,天天是吃喝玩樂,不理朝政,有一個叫伍舉(伍子胥的爺爺)的大臣便來勸誡,說土山上有隻大鳥,三年了不叫也不飛,不知為何?莊王一聽就知道說的是自己,便答道:“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這也就是後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來由。楚莊王當然不是吹牛,一開始他是假裝糊塗,實則韜光養晦,暗中觀察國內、國際局勢,時機成熟之時,楚莊王乘叛亂之際,一舉滅了庸國,並把權力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中。到他即位的第八年,北上攻打陸渾戎(一個少數民族),滅了陸渾戎之後,莊王又順勢把軍隊開進到洛(東周的都城),這還不算,原來周朝不是一直看不起楚國麼,於是楚莊王還皮了一下,在洛邑的郊外搞軍事演習,此時楚莊王心裡是無比的暢快,楚國多年的積怨一下子釋放了。楚莊王是快活了,但把周定王嚇得半死,連忙派大臣王孫滿去犒勞楚軍,莊王藉機便問周朝九鼎的大小重量,這小小一問中凸顯了楚莊王想取而代之的心,因為鼎在古代是祭祀所用,而周朝的九鼎更是從夏朝傳下來的國之重器,所以這就有了問鼎中原這個成語,而王孫滿的回答也是充滿智慧,答曰:“在德不在鼎”,就是告訴莊王周治理天下靠的是德行而不是鼎,這給了莊王很大的震撼,後來便率軍回國了。回國之後的楚莊王任用公孫敖為相,大力發展生產力,同時推廣學習中原文化,經濟文化同時發展,一時間楚國風光無二。後來又先後伐陳國和鄭國,雖都打敗了他們,但卻沒有滅國,只是讓他們承認錯誤,這就和其他中原國家的行為無二了,所以得到了當時不少中原國家的認可,最後楚國和當時中原的老大晉國在邲打了一戰,楚國大勝,諸侯國紛紛承認了楚國的霸主地位,就這樣楚國站在了中原王朝的頂點,實現了幾百年前的夢想,融入到了中原王朝中,所以我們看後來戰國時期,戰國七雄都是中原稱霸,楚國再也不是蠻夷了。莊王終於實現了楚國人幾百年來的夢想-王圖霸業,問鼎中原,這個追夢少年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楚國八百年之追夢少年


五、少年不在、夢斷章華

自從楚莊王將楚國帶到頂點之後,追夢少年也完成了自己的夢,被中原文明接納以後,好處是經濟文化發展的更加迅速,但與此同時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很大,中原貴族的那種奢華生活讓楚國貴族們很快沉淪,忘掉了以前的那種艱苦奮鬥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沉醉於紙醉金迷之中,以前“蠻夷”身上的那種好戰之心也被酒色消磨殆盡,當初的那個追夢少年早已不在,有的只是一個貪圖享樂的浪蕩公子。甚至在楚靈王當政期間,還營造了號稱天下第一臺的章華臺,王公大臣和國君在宮殿內夜夜笙歌。與此同時楚國的百姓卻不得不承擔高額的賦稅,艱難的活著。凡事都是有代價的,就在楚國貴族們貪圖享樂的同時,楚國的鄰居吳國卻在努力發展自身實力,最後在吳王闔閭手中,吳軍一舉攻破楚國的都城-郢(ying)都,楚國差點亡國,當初稱王稱霸的夢也隨著那華美的章華臺漸行漸遠,少年已不在,夢斷於章華。

楚國八百年之追夢少年

楚國八百年之追夢少年

楚國八百年之追夢少年

結語

從楚國的發展看,從篳路藍縷一無所有,到滿懷鬥志奮勇拼搏,靠著鬥志和夢想,楚國打出一片天,但當楚人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的時候,危險也隨之而來,我們個人也是如此,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一顆學習的心,努力向前,以前不值一提,未來可遇可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