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古國——目國,族人崇拜眼睛,殷商西南部最大軍事駐地'

"

殷商王朝為了固鞏王畿重地,掌握王畿外圍勢力,會在畿外四周設立各個軍事防禦,其中西南部的軍事重地就在本文要講的目國。目國不是因為族大勢強族人擅戰,而是地理位置的顯要。殷商為了控制這塊區域,曾對目國大肆征伐,一期卜辭中被記錄下來。武丁時期,目國被征服,成為商王朝西南防禦根據地。商王在此配備一支常備軍,卜辭中叫“目師”,與附近的“寧師”、“(癸殳)師”等構成了一道三角防線。殷商後期,這塊西南防線對於鞏固殷商統治、防禦外敵入侵、臣國反叛,對商王掌控西南戰爭形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相關目國銅器有《商周金文集成》所錄“目爵”。

"

殷商王朝為了固鞏王畿重地,掌握王畿外圍勢力,會在畿外四周設立各個軍事防禦,其中西南部的軍事重地就在本文要講的目國。目國不是因為族大勢強族人擅戰,而是地理位置的顯要。殷商為了控制這塊區域,曾對目國大肆征伐,一期卜辭中被記錄下來。武丁時期,目國被征服,成為商王朝西南防禦根據地。商王在此配備一支常備軍,卜辭中叫“目師”,與附近的“寧師”、“(癸殳)師”等構成了一道三角防線。殷商後期,這塊西南防線對於鞏固殷商統治、防禦外敵入侵、臣國反叛,對商王掌控西南戰爭形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相關目國銅器有《商周金文集成》所錄“目爵”。

殷商古國——目國,族人崇拜眼睛,殷商西南部最大軍事駐地

目爵

目國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那麼它到底在哪?根據卜辭“王其田(癸殳)至於目北”,可以得知,目國與(癸殳)相鄰,(癸殳)在目國的北面,目國在(癸殳)地的南面。要搞清目國的地理位置,必須先理清(癸殳)地的所在地。“(癸殳)”,商代方國,卜辭中有“戍執圍(癸殳)方”的記載,戍,即戍邊,這裡跟征伐有關,商王曾派這支戍邊軍隊圍剿過(癸殳)方。而上述卜辭中記為“王其田(癸殳)”,說明(癸殳)地闢有商王的聖田,(癸殳)方已經成為商的附屬。學者認為,(癸殳)即“鄈”,《水經注·沁水》:“丹水又東南出山,逕鄈城西,城在山際。《郡國志》曰:山偶有鄈城。京相璠曰:河內山偶東北六十里有鄈城。《竹書紀年》載:梁惠王成王元年趙成侯偃、韓懿侯若伐我鄈,即此城也。”河內,即河內縣,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沁陽市,鄈城{(癸殳)地}就在沁陽東北六十里方圓,即今天位於太行山南麓的博愛縣清化鎮一帶。有說法認為,“鄈地”夏時就已存在,地名的來歷跟夏朝末代君主帝癸有關,帝癸就是赫赫有名的暴君夏桀。照此推斷,“(癸殳)至於目北”,商代目國的地理位置當在博愛與沁陽之間。

"

殷商王朝為了固鞏王畿重地,掌握王畿外圍勢力,會在畿外四周設立各個軍事防禦,其中西南部的軍事重地就在本文要講的目國。目國不是因為族大勢強族人擅戰,而是地理位置的顯要。殷商為了控制這塊區域,曾對目國大肆征伐,一期卜辭中被記錄下來。武丁時期,目國被征服,成為商王朝西南防禦根據地。商王在此配備一支常備軍,卜辭中叫“目師”,與附近的“寧師”、“(癸殳)師”等構成了一道三角防線。殷商後期,這塊西南防線對於鞏固殷商統治、防禦外敵入侵、臣國反叛,對商王掌控西南戰爭形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相關目國銅器有《商周金文集成》所錄“目爵”。

殷商古國——目國,族人崇拜眼睛,殷商西南部最大軍事駐地

目爵

目國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那麼它到底在哪?根據卜辭“王其田(癸殳)至於目北”,可以得知,目國與(癸殳)相鄰,(癸殳)在目國的北面,目國在(癸殳)地的南面。要搞清目國的地理位置,必須先理清(癸殳)地的所在地。“(癸殳)”,商代方國,卜辭中有“戍執圍(癸殳)方”的記載,戍,即戍邊,這裡跟征伐有關,商王曾派這支戍邊軍隊圍剿過(癸殳)方。而上述卜辭中記為“王其田(癸殳)”,說明(癸殳)地闢有商王的聖田,(癸殳)方已經成為商的附屬。學者認為,(癸殳)即“鄈”,《水經注·沁水》:“丹水又東南出山,逕鄈城西,城在山際。《郡國志》曰:山偶有鄈城。京相璠曰:河內山偶東北六十里有鄈城。《竹書紀年》載:梁惠王成王元年趙成侯偃、韓懿侯若伐我鄈,即此城也。”河內,即河內縣,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沁陽市,鄈城{(癸殳)地}就在沁陽東北六十里方圓,即今天位於太行山南麓的博愛縣清化鎮一帶。有說法認為,“鄈地”夏時就已存在,地名的來歷跟夏朝末代君主帝癸有關,帝癸就是赫赫有名的暴君夏桀。照此推斷,“(癸殳)至於目北”,商代目國的地理位置當在博愛與沁陽之間。

殷商古國——目國,族人崇拜眼睛,殷商西南部最大軍事駐地

目的甲骨文

“目”的甲骨文是一隻“眼睛”,眼眶、眼珠、眼瞳具備,但這並不一定來自人的眼睛,也有可能是某種動物的眼睛。既然幾千年前有這麼一個民族以“目”來命名自己的國族,必定有著特殊的意義。眼睛是身體裡唯一能透光的器官,像日月星辰一樣,代表著物體的靈動和生機,故五行中眼睛屬火,火主神明。古人認為,眼睛與光明直接掛勾,是通向外界的密鑰,能賦予一種超自然的神祕力量。對巫人來說,它能通天窺神,甚至與神靈對話,傳達神靈的旨意,它象徵著與黑暗(邪惡)對立的光明(正義)。據說眼睛是古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共同信仰,從三星堆出土文物“銅縱目面具”誇張的眼球造型可以證明,原始先人對眼睛的頂禮膜拜。而這種崇拜又跟祭祀脫離不了關係,這個以“目”命名的國族很有可能跟這種信仰和祭祀有關。

"

殷商王朝為了固鞏王畿重地,掌握王畿外圍勢力,會在畿外四周設立各個軍事防禦,其中西南部的軍事重地就在本文要講的目國。目國不是因為族大勢強族人擅戰,而是地理位置的顯要。殷商為了控制這塊區域,曾對目國大肆征伐,一期卜辭中被記錄下來。武丁時期,目國被征服,成為商王朝西南防禦根據地。商王在此配備一支常備軍,卜辭中叫“目師”,與附近的“寧師”、“(癸殳)師”等構成了一道三角防線。殷商後期,這塊西南防線對於鞏固殷商統治、防禦外敵入侵、臣國反叛,對商王掌控西南戰爭形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相關目國銅器有《商周金文集成》所錄“目爵”。

殷商古國——目國,族人崇拜眼睛,殷商西南部最大軍事駐地

目爵

目國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那麼它到底在哪?根據卜辭“王其田(癸殳)至於目北”,可以得知,目國與(癸殳)相鄰,(癸殳)在目國的北面,目國在(癸殳)地的南面。要搞清目國的地理位置,必須先理清(癸殳)地的所在地。“(癸殳)”,商代方國,卜辭中有“戍執圍(癸殳)方”的記載,戍,即戍邊,這裡跟征伐有關,商王曾派這支戍邊軍隊圍剿過(癸殳)方。而上述卜辭中記為“王其田(癸殳)”,說明(癸殳)地闢有商王的聖田,(癸殳)方已經成為商的附屬。學者認為,(癸殳)即“鄈”,《水經注·沁水》:“丹水又東南出山,逕鄈城西,城在山際。《郡國志》曰:山偶有鄈城。京相璠曰:河內山偶東北六十里有鄈城。《竹書紀年》載:梁惠王成王元年趙成侯偃、韓懿侯若伐我鄈,即此城也。”河內,即河內縣,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沁陽市,鄈城{(癸殳)地}就在沁陽東北六十里方圓,即今天位於太行山南麓的博愛縣清化鎮一帶。有說法認為,“鄈地”夏時就已存在,地名的來歷跟夏朝末代君主帝癸有關,帝癸就是赫赫有名的暴君夏桀。照此推斷,“(癸殳)至於目北”,商代目國的地理位置當在博愛與沁陽之間。

殷商古國——目國,族人崇拜眼睛,殷商西南部最大軍事駐地

目的甲骨文

“目”的甲骨文是一隻“眼睛”,眼眶、眼珠、眼瞳具備,但這並不一定來自人的眼睛,也有可能是某種動物的眼睛。既然幾千年前有這麼一個民族以“目”來命名自己的國族,必定有著特殊的意義。眼睛是身體裡唯一能透光的器官,像日月星辰一樣,代表著物體的靈動和生機,故五行中眼睛屬火,火主神明。古人認為,眼睛與光明直接掛勾,是通向外界的密鑰,能賦予一種超自然的神祕力量。對巫人來說,它能通天窺神,甚至與神靈對話,傳達神靈的旨意,它象徵著與黑暗(邪惡)對立的光明(正義)。據說眼睛是古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共同信仰,從三星堆出土文物“銅縱目面具”誇張的眼球造型可以證明,原始先人對眼睛的頂禮膜拜。而這種崇拜又跟祭祀脫離不了關係,這個以“目”命名的國族很有可能跟這種信仰和祭祀有關。

殷商古國——目國,族人崇拜眼睛,殷商西南部最大軍事駐地

銅縱目面具

目國在一期卜辭中受到商朝的征伐,“貞:呼雀圍目。”商王藉助宗室力量雀國的軍隊去圍剿目國,從以後的卜辭來看,這次圍剿目國被征服了,併成為商的附屬國,聽命於商王,並向商王屢行朝貢的義務。卜辭“貞……甲申用目來羌自……”這是商王用目國進貢的俘虜(羌)作犧牲來祭祀。目國被征服後,商王對目地進行了置奠。“令彈祟奠目。”商王命令一個叫“彈祟”的親信去目地進行置奠儀式。一期卜辭中有“師目”字樣,說明被置奠後,商王在目地成立了一支目軍,來替商王戍守邊疆。目國在殷商西南部,離商王畿較遠,是商王畿通向西部或西南部的必經之地,在此設立目軍,等於控制了西南一帶其它國族入侵商畿的咽喉之地。之前提到過商代寧國,在今河南修武縣一帶,位於目國的東北面。寧國曾作為商朝抗擊西南敵寇的重要門戶,商王專門配有“寧師”。據古籍記載,武王克商即從此入,可見目地和寧地一樣,其地緣位置直接關係著商王朝的興衰存亡。

"

殷商王朝為了固鞏王畿重地,掌握王畿外圍勢力,會在畿外四周設立各個軍事防禦,其中西南部的軍事重地就在本文要講的目國。目國不是因為族大勢強族人擅戰,而是地理位置的顯要。殷商為了控制這塊區域,曾對目國大肆征伐,一期卜辭中被記錄下來。武丁時期,目國被征服,成為商王朝西南防禦根據地。商王在此配備一支常備軍,卜辭中叫“目師”,與附近的“寧師”、“(癸殳)師”等構成了一道三角防線。殷商後期,這塊西南防線對於鞏固殷商統治、防禦外敵入侵、臣國反叛,對商王掌控西南戰爭形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相關目國銅器有《商周金文集成》所錄“目爵”。

殷商古國——目國,族人崇拜眼睛,殷商西南部最大軍事駐地

目爵

目國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那麼它到底在哪?根據卜辭“王其田(癸殳)至於目北”,可以得知,目國與(癸殳)相鄰,(癸殳)在目國的北面,目國在(癸殳)地的南面。要搞清目國的地理位置,必須先理清(癸殳)地的所在地。“(癸殳)”,商代方國,卜辭中有“戍執圍(癸殳)方”的記載,戍,即戍邊,這裡跟征伐有關,商王曾派這支戍邊軍隊圍剿過(癸殳)方。而上述卜辭中記為“王其田(癸殳)”,說明(癸殳)地闢有商王的聖田,(癸殳)方已經成為商的附屬。學者認為,(癸殳)即“鄈”,《水經注·沁水》:“丹水又東南出山,逕鄈城西,城在山際。《郡國志》曰:山偶有鄈城。京相璠曰:河內山偶東北六十里有鄈城。《竹書紀年》載:梁惠王成王元年趙成侯偃、韓懿侯若伐我鄈,即此城也。”河內,即河內縣,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沁陽市,鄈城{(癸殳)地}就在沁陽東北六十里方圓,即今天位於太行山南麓的博愛縣清化鎮一帶。有說法認為,“鄈地”夏時就已存在,地名的來歷跟夏朝末代君主帝癸有關,帝癸就是赫赫有名的暴君夏桀。照此推斷,“(癸殳)至於目北”,商代目國的地理位置當在博愛與沁陽之間。

殷商古國——目國,族人崇拜眼睛,殷商西南部最大軍事駐地

目的甲骨文

“目”的甲骨文是一隻“眼睛”,眼眶、眼珠、眼瞳具備,但這並不一定來自人的眼睛,也有可能是某種動物的眼睛。既然幾千年前有這麼一個民族以“目”來命名自己的國族,必定有著特殊的意義。眼睛是身體裡唯一能透光的器官,像日月星辰一樣,代表著物體的靈動和生機,故五行中眼睛屬火,火主神明。古人認為,眼睛與光明直接掛勾,是通向外界的密鑰,能賦予一種超自然的神祕力量。對巫人來說,它能通天窺神,甚至與神靈對話,傳達神靈的旨意,它象徵著與黑暗(邪惡)對立的光明(正義)。據說眼睛是古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共同信仰,從三星堆出土文物“銅縱目面具”誇張的眼球造型可以證明,原始先人對眼睛的頂禮膜拜。而這種崇拜又跟祭祀脫離不了關係,這個以“目”命名的國族很有可能跟這種信仰和祭祀有關。

殷商古國——目國,族人崇拜眼睛,殷商西南部最大軍事駐地

銅縱目面具

目國在一期卜辭中受到商朝的征伐,“貞:呼雀圍目。”商王藉助宗室力量雀國的軍隊去圍剿目國,從以後的卜辭來看,這次圍剿目國被征服了,併成為商的附屬國,聽命於商王,並向商王屢行朝貢的義務。卜辭“貞……甲申用目來羌自……”這是商王用目國進貢的俘虜(羌)作犧牲來祭祀。目國被征服後,商王對目地進行了置奠。“令彈祟奠目。”商王命令一個叫“彈祟”的親信去目地進行置奠儀式。一期卜辭中有“師目”字樣,說明被置奠後,商王在目地成立了一支目軍,來替商王戍守邊疆。目國在殷商西南部,離商王畿較遠,是商王畿通向西部或西南部的必經之地,在此設立目軍,等於控制了西南一帶其它國族入侵商畿的咽喉之地。之前提到過商代寧國,在今河南修武縣一帶,位於目國的東北面。寧國曾作為商朝抗擊西南敵寇的重要門戶,商王專門配有“寧師”。據古籍記載,武王克商即從此入,可見目地和寧地一樣,其地緣位置直接關係著商王朝的興衰存亡。

殷商古國——目國,族人崇拜眼睛,殷商西南部最大軍事駐地

一般來說,軍事和田獵是相對應的,有軍隊的地方必有田獵,商王去該地檢閱軍事情況往往會用狩獵的方式,並會親自參與到其中去。在三期卜辭中,目地確實出現了田獵區,比如“惟目田,亡災。”、“……惟目麋逐。”、“……其田目,擒有鹿。”、“王其田目,亡災。吉。”等等,這些零碎卜辭告訴我們,商王貞問目地的吉凶情況,並時常前往目地進行狩獵,追逐麋鹿,還擒獲了一頭鹿。目地和前面提到的(癸殳)地一樣都有商王的田獵區,商王會對這些區域同時占卜吉凶、收成等情況。卜辭:“惟王令侯歸,惟王令目歸。”這是商王命令駐目地目師的首領回去,從“侯歸”來看,當時的目國還是侯爵。

目國不見五期卜辭,目國的結局也就不得而知了。史籍記載商末武王伐紂屯兵寧地(修武),照此推測,武王必路經目地。目地是商王朝重要的軍事據點,武王要在寧地屯兵,必須先解決目師,目國當為武王所滅。

文/堰風

殷商古國——長國,出土銅器遍佈各地,長安地名可能跟它有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