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古國——缶國,其部族擅長“搗泥製坯”,對王室時叛時服

商代有缶(Fǒu)方,是殷商一期卜辭中出境率較高的方國,武丁時期從臣服到反叛,再到歸順,經歷了一個較為漫長而繁複的過程。卜辭中得知,武丁為了徹底降服缶方,動用了子商、雀國等方國勢力進行討伐。迫於強大的壓勢,缶方往往一時稱臣,之後重新選擇反叛。卜辭中多有商王向缶方索要貢物的記載,這可能是缶方對商王朝權衡不定的原因,也從一個側面反映缶方是個物質豐庶之地。缶方的地理位置不確,根據卜辭:“辛卯卜,內貞:子商載基方、缶。”基方位於殷西,曾與商王朝作對,被商王征服。卜辭中商王對基方、缶方同時實施征伐,可見兩地為鄰,關係較好,缶方應該也在殷西一帶。另據卜辭:“丁卯卜,殻,貞王敦缶於郇。”郇地在山西臨猗縣境內,也是殷西之境,商王征伐缶方時曾到過郇地,可見商代缶方就在這個方向。

殷商古國——缶國,其部族擅長“搗泥製坯”,對王室時叛時服

“缶”是一種盛器,常用來汲水或盛酒,可能是最早的一種器皿,《說文解字》:缶,瓦器。除此之外,它還可以作為樂器,用來敲打,《詩經·宛丘》:“坎其擊缶,宛丘之道。”擊缶,就是缶器上用棒子敲打,據說秦人擅擊缶,常鼓之(缶)以節歌。《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著一則關於“擊缶”的著名故事:戰國秦趙“澠池之會”,席間秦王欲戲弄趙王,令趙王鼓瑟,並由史官記錄。藺相如為了挽回趙國尊嚴,上前說趙王聽說秦王善擊缶,請秦王擊缶,以相娛樂。秦王一開始不願意,藺相如近前跪請,並以人身安全相威脅。為了盟會的順利進行,無奈的秦王只得為趙王擊缶,藺相如同樣令史官記錄造冊。不過,缶作為樂器應該是後來的事,其實“缶”的甲骨文上面是一根“杵棒”,下面一個“土坑”,是“搗泥製坯”的象形。缶的本義是“搗泥製坯”的過程,也有可能是一種制缶的裝置,而它作為盛器也叫“缻”。早缶部族可能是個擅長製作瓦器的部族。

殷商古國——缶國,其部族擅長“搗泥製坯”,對王室時叛時服

缶的甲骨文

缶國一出場時與商王的關係是較為友善的,卜辭中有不少商王令缶捕獵野豬的記載,比如:“缶不其獲豕,十月。”商王貞問缶有沒有抓到野豬。商王為何頻頻關心缶抓捕野豬的事?我們知道,臣服國要定期向王室進貢物品,缶地多出野豬,成為商王室野豬等犧牲品的重要來源,如果某地有商王的農業基地,那麼商王則會頻頻貞問該地氣候或收成等狀況。大約武丁中期以後,卜辭中出現了大量征伐缶方的記錄。這說明缶方與王室的關係已經鬧僵了。根據卜辭分析,這可能跟商王向缶方大量索取貢物有關,使得缶方不堪重壓,導致對王室失了信心。卜辭:“己未卜,殻貞:缶其來見王?”、“己未卜,殻貞:缶不其來見王?”這組卜辭是在貞問缶為何不來見商王?說明此時的缶方已無視商王召令,開始有了反叛跡象。

殷商古國——缶國,其部族擅長“搗泥製坯”,對王室時叛時服

小臣缶方鼎

缶方應該知道反叛的結果,武丁即將對它採取軍事行為,所以缶方果斷與附近的基方達成聯盟。基方是殷西部的一個強國,缶方之所以敢於背叛商王估計也源於與基方聯盟的底氣。卜辭:“辛卯卜,殻,貞基方、缶作墉,不祟,弗囗?”作墉:築城。基方與缶方聯盟後,為了抵禦商王朝的進攻,他們一起築城建郭作好防禦部署。西部邊疆擁有眾多成員國的商王不可能不知這一情況,於是商王開啟了征伐缶方的軍事戰略。“呼我伐缶”、“……追缶?”、“辛巳卜,令雀囗其敦缶?”、“庚申卜,王貞:雀弗其獲缶?”從“伐缶”、“追缶”、到“敦缶”、“獲缶”,這是商王對缶國用兵初始到圍剿攻擊,再到征服的全過程。缶方最終又拜倒在武丁的腳下。卜辭“甲寅卜,殻,呼子汰(酉加三撇)缶於D。”甲骨文中(酉加三撇)這個字多作祭名,這裡的意思是商王呼子汰在D地用缶俘作人祭。

殷商古國——缶國,其部族擅長“搗泥製坯”,對王室時叛時服

小臣缶方鼎銘文

缶國在武丁中期後遭征伐被迫臣服,之後不見蹤跡,直到第四期(武乙、文丁)時期再次出現,但此時的缶國仍然與商王室處於敵對狀態,缶國再次受到征伐。而這一次缶國可能被商滅掉,遣其宗室,而後將缶地封給了子姓宗族。清宮舊藏商代晚期“小臣缶方鼎”估計是缶國器物。其銘文記載:“王易(賜)小臣缶渪,積五年,缶用,作享太子乙家,祀(尊)。父乙。”積:即委積,指禾米薪芻之類;太子乙,可能是小臣缶的父親或祖父。大意為商王賞賜小臣缶五年的委積,小臣缶因此作此鼎,用來祭祀父祖太子乙。從銘文可以得知,小臣缶是商王室的子姓族人,而這個小臣缶很有可能來自缶方。

文/堰風

殷商古國——湔國,湔族人流行“足浴”,因反叛被武丁鐵腕鎮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