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產業鏈下游:國內以燃料電池商用車為突破口,下游需求有保障

商用車 電動汽車 東方電氣 技術 成都 投資迷航記 2019-07-05

目前燃料電池汽車的主流技術為燃料電池與二次電池“電-電”混合模式。平穩運行時 依靠燃料電池提供動力;需要高功率輸出時,燃料電池與二次電池共同供電;在低載或 怠速工況,燃料電池在提供驅動動力的同時,給二次電池充電。這種“電-電”混合模式, 可使燃料電池輸出功率相對穩定,有利於燃料電池壽命的提升。

3. 產業鏈下游:國內以燃料電池商用車為突破口,下游需求有保障

相較於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具有續航里程長、充能時間短等優勢,但也存能 量轉換效率低,使用成本高等劣勢。但由於目前國內電堆技術尚不成熟,且未形成規模 效應,所以製造成本高,實際能量轉換效率也不及純電動汽車。另外,國內氫能源鏈尚 不完善,導致氫氣售價偏高,造成燃料電池汽車的使用成本高於純電動汽車。

2018 年為國內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運營元年,2019 年燃料電池汽車加速擴張。2017 年為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元年,全國燃料電池車產量首次破千,達到 1272 輛。2018 年為國內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運營元年,產量達到 1619 輛。按照規劃,燃料電池補貼至 2020 年不退坡,在財政補貼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國內燃料電池車開啟內生性增長。

3. 產業鏈下游:國內以燃料電池商用車為突破口,下游需求有保障

全國以富氫優勢、棄電較多或者產業領先為代表的地區重視燃料電池發展,多地市 興建氫能產業園區,氫能小鎮和產業集群等,推動燃料電池公交、物流車示範運營。目 前全國已經有超過 20 個省市明確推動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預計 2020 年全國燃料電池 汽車數量可達到 5 萬輛,電堆需求達 150 萬 Kw。

3. 產業鏈下游:國內以燃料電池商用車為突破口,下游需求有保障

商業模式明朗,公交與物流車有望率先放量。燃料電池公交的發展得益於地方政府 的支持,蜀都牌 CDK6900 型號燃料電池城市客車在成都開始運營,該車由中國東方電氣 集團有限公司和成都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製,每百公里耗氫 3.8 公斤左右,最高車 速 69 公里/小時,續航里程達 500 公里。相比於鋰動力電池物流車,燃料電池物流車具 有高續航、高載重和加氫時間快等優勢;相比於燃油物流車,其具有路權和環境友好優 勢。在目前燃料電池汽車補貼和氫氣售價 40 元/kg 情況下,燃料電池物流車全壽命週期 經濟性更佳。目前京東、申通等企業已經開始採用燃料電池物流車運輸,該批車輛載重 達 3.5 噸,配載 3 瓶組車載供氫系統,一次加氫時間 5-10 分鐘,續航里程可達 400 公里。

宜家、郵政的物流供應商等也在考慮引進燃料電池車輛。國內燃料電池公交 車與物流車有望率先放量,最終形成電動車與燃料電池車的互補佈局態勢,電動車主打 中短途運輸需求,燃料電池車主攻中長距離運輸需求。

(來源:中金公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