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安處是故鄉:河南省原副省長張廣智寫給豫東的一封情書

吾心安處是故鄉:河南省原副省長張廣智寫給豫東的一封情書

文丨穀雨(方塘傳媒《重新發現商丘》主編)

中國曆代文人對於故鄉的描述總是充滿了深情和期待。“月是故鄉明”、“低頭思故鄉”表達了遊子對於故鄉的眷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抒發了離鄉多年,再回鄉已經老矣的無限感慨,“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強烈的鄉思莫過於碰到家鄉人,詢問一二。

故鄉,這是讓人心牽夢繞的字眼,任歲月滄桑,遊子對於故鄉的感念不曾改變,無論古今,皆然,尤其是當下,“故鄉”、“鄉愁”成為大家討論的熱詞。其實,之所以能夠成為當下的話題,是因為中國幾十年翻天覆地的變革、變遷、變化,讓人們擁有了充足富裕的物質生活,然而,很多人依然心心念想的還是多年前那個生長、玩耍留下美好回憶的故鄉。

近日,從《豫東豫東》這本書中,深刻感受到一個農村走出來的歷經務農、生產隊、恢復高考後首批大學考試、求學、執教、從政的逆襲者對故鄉的熱情,可以說文中處處能夠嗅到故鄉的氣息,通過對家鄉趣事、兒時遊戲、家鄉美食、人文歷史、故鄉的人和事、行走遊記等描述,來反應中國的大變革歷程以及在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三農”問題,尤其是作者親歷親為的歷史回顧和現身說法,讓人不禁看到一幅幅大時代下的城鄉生活面貌和芸芸眾生相。進而引發觀者的無限遐思,人人都有故鄉情結,很容易觸動讀者的心境,行走世界的同時,一定要記得回鄉之路,哪怕是客居他鄉多年,抬望眼,不經意想起故鄉來,也可能會被故鄉曾經的往事所打動;甚至有些人對故鄉的印象漸漸模糊,對故鄉的變化之大唏噓,嘆不能目睹故鄉之變,他鄉已是故鄉,不禁發出“我心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的感慨。

吾心安處是故鄉:河南省原副省長張廣智寫給豫東的一封情書

這是一本讀來十分輕鬆愉悅的散文集,文中記事風趣幽默,雖然作者是50年代的人,但是文中所記述的人和事就像讀者自己也曾經歷過一樣,毫無違和感及年代隔閡。當然,這是因為作者的經歷是有著同樣農村生活經驗的人最容易產生共鳴的,“鬥雞”、“打陀螺”、“放風箏”、“蟋蟀和蟈蟈”在曾經的農村甚至現在的城市裡還可以找到這些兒童遊戲的影子,只不過那個年代的遊戲工具更像是天然的具有創作力的流行,參與感很強,從遊戲工具的製作到三五孩童參與玩耍以及遊戲規則等,無不體現出來一種農村固有的鄉土味,而這種味道可以永葆生機。

作者是地道的商丘人,在做總序時,表現出商丘人特有的低調,關於豫東區域簡述時,最後講商丘。在作者看來,商丘歷史人文底蘊厚重,舊石器時代燧人氏鑽木取火,誕生中華文明第一火;新石器時代炎帝朱襄氏、顓頊、帝嚳在商丘建都;商丘是宋國微子啟的封地;漢代商丘是漢景帝胞弟劉武的封地,三百里梁園至今流傳;唐時商丘稱睢陽,睢陽乃江淮屏障,安史之亂有張巡、許遠將軍的奮死守城阻遏了叛軍南犯;商丘是宋朝的龍興之地,趙匡胤定國號為宋,彼時開封為東京,商丘為南京;南宋第一任皇帝趙構也是在商丘登基之後,再南下;明時,商丘為歸德府,“七大家八大戶”、歸德四尚書,遠近聞名。豫東豫東,是作者魂牽夢繞的地方。

吾心安處是故鄉:河南省原副省長張廣智寫給豫東的一封情書

更確切的說,作者是柘城人,柘城才是他的家鄉,農業上,“三櫻椒”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具有唯一性;工業上,金剛石產業佔全國總產量70%以上,佔全國總出口量的46%以上。如果沒有如此數據統計,我們很難相信柘城的金剛石產業具有如此輝煌的成績,據悉,該產業當中有些企業,可能很快要在資本市場上嶄露頭角了,這無不是商丘工業經濟的未來。

其實,作者很多章節挖掘了縣史、縣誌、村史、村志當中對於鄉村、河道、廟宇、名人的記載,對於鄉村振興的當下,這是一項具有意義的事情,對歷史中的人和事的研究和重現,一方面讓當地人對屬地高度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利於鄉村知名度的推廣。當然,本書作者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具有歷史厚度的柘城農村的某些切面,想感受現實中的美麗,那就去柘城吧。

吾心安處是故鄉:河南省原副省長張廣智寫給豫東的一封情書

美食也是逃不開的話題,因為作者的經歷豐富,從農村生活到都市生活轉變當中,他最青睞的還是家鄉美食,綠豆丸子、紅薯、大蒜、辣椒,淳樸的美食原料,硬是讓作者吃出了鄉愁。當然,在他大部分時間的城市生活當中,鄭州燴麵可能更合他意,這也是眾多河南人的口味,燴麵配一兩小菜,賽過海蔘魷魚,當年最火的要數鄭州的合記燴麵,就是現在燴麵也是受大多數河南人歡迎的美食。文中也有記述毛血旺、徽菜、三蝦面、得莫利燉魚,有些是作者差旅途中品味的美食,有些在河南本地就可以見到。因為河南是中原腹地,包容性特別強,什麼川菜、湘菜、粵菜在鄭州都可以找到專門的飯館。

吾心安處是故鄉:河南省原副省長張廣智寫給豫東的一封情書

與其說在書中看作者家鄉的人和事,不如說也是自己被作者帶動,讓讀者自己回憶起來關於兒時、求學時、工作時的人和事,兒時玩伴、家族親情、同窗好友、授業恩師、同事領導等等以時間串聯起來的這些人和事,不就是我們自己的過去、現在所經歷的嗎?不管處於什麼位置、什麼時間,我們對夥伴、親情、朋友、老師、同事、領導,都應該心懷感恩之情,感念這一世的相遇,並祝願這情誼永恆不變。

彈指一揮間,已是半生。人生的走走停停之間,在外出行片刻,總是會睹物思情,看到外面世界美好的同時,心生改變故鄉,使之更加美好的初心隱現。旅居也好、公務調研也罷,總能通過作者在外面的所見所聞所想,映射到故鄉的一物一景。

最後,作者對故鄉的樹種進行了分類講述,柘樹的稀有,楊數的固沙,柳樹的招魂,折柳的送別,香椿的美味......可以看出作者對故鄉愛的多麼的深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昔日的教育工作者,作者同樣關切故鄉的教育事業,現在,讀書、上學仍然是不變的改變自身命運的路徑,不管在哪裡,多讀書、讀好書。

吾心安處是故鄉:河南省原副省長張廣智寫給豫東的一封情書

通讀《豫東豫東》這本散文集,可以感受到作者引經據典的妙處,發自肺腑的赤子之情,每一個小節讀來很閒適,既可以一氣呵成式閱讀,也可以隨機單節閱讀,文字優美,情感真實,是一本通過鄉土、城鄉生活之變來反應當下生活的不易,以及在變革時代當中,我們應該固守的是自己的價值觀。

誠如,方塘智庫創始人葉一劍所提出的“我們行走世界,只為找一條回家的路”,在不安和惶恐的時候,家永遠是你的心靈泊靠的港灣,在功成名就的時刻,家是你最想回饋的殿堂。

注:《豫東豫東》作者張廣智,男,河南柘城人,1974年高中畢業回鄉務農,1977年考入河南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河南省教育廳工作。歷任河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河南省農業廳廳長,安陽市委書記,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河南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等職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