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讓他很憤慨:“我們有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麼自己不能幹”?

於是59歲的管彤賢依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一開始公司僅有十幾人。

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列強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於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讓他很憤慨:“我們有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麼自己不能幹”?

於是59歲的管彤賢依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一開始公司僅有十幾人。

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列強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於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然而1992年底,什麼都沒有的管彤賢果斷參與加拿大溫哥華港的競標。他借“上海港機”的名義,以報價低30%、白搭百萬美元運費,把這“第一單”搶到了手。

管彤賢認為製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國的衰退造就了我們的興旺。他自己算了筆賬,以產值計算,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只佔10%,美國佔到了30%甚至50%。同樣的產品,如果振華造價7000萬美元,美國人自己造要花1億美元。

那麼自己的報價再低,雖然利潤非常微薄,但是對於西方企業而言,是絕對百分百虧本的。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讓他很憤慨:“我們有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麼自己不能幹”?

於是59歲的管彤賢依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一開始公司僅有十幾人。

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列強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於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然而1992年底,什麼都沒有的管彤賢果斷參與加拿大溫哥華港的競標。他借“上海港機”的名義,以報價低30%、白搭百萬美元運費,把這“第一單”搶到了手。

管彤賢認為製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國的衰退造就了我們的興旺。他自己算了筆賬,以產值計算,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只佔10%,美國佔到了30%甚至50%。同樣的產品,如果振華造價7000萬美元,美國人自己造要花1億美元。

那麼自己的報價再低,雖然利潤非常微薄,但是對於西方企業而言,是絕對百分百虧本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這單雖然不怎麼賺錢,卻是樹立品牌形象的絕佳機會,所以振華全體成員,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製作產品,凡自己做不好的關鍵配套零部件,一律採用世界名牌。他們把這單的產品做得極其出彩,這也讓他們獲得了第二單的機會。

這也讓西方企業對於振華的出現非常惱怒。而讓西方企業更頭疼不已的是,振華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創新能力。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讓他很憤慨:“我們有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麼自己不能幹”?

於是59歲的管彤賢依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一開始公司僅有十幾人。

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列強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於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然而1992年底,什麼都沒有的管彤賢果斷參與加拿大溫哥華港的競標。他借“上海港機”的名義,以報價低30%、白搭百萬美元運費,把這“第一單”搶到了手。

管彤賢認為製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國的衰退造就了我們的興旺。他自己算了筆賬,以產值計算,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只佔10%,美國佔到了30%甚至50%。同樣的產品,如果振華造價7000萬美元,美國人自己造要花1億美元。

那麼自己的報價再低,雖然利潤非常微薄,但是對於西方企業而言,是絕對百分百虧本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這單雖然不怎麼賺錢,卻是樹立品牌形象的絕佳機會,所以振華全體成員,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製作產品,凡自己做不好的關鍵配套零部件,一律採用世界名牌。他們把這單的產品做得極其出彩,這也讓他們獲得了第二單的機會。

這也讓西方企業對於振華的出現非常惱怒。而讓西方企業更頭疼不已的是,振華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創新能力。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任何企業想要發展,都需要通過大量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讓自己的產品具有創新力、競爭力,這樣才可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單純的模仿組裝是無法在市場上長久的。

振華也是如此,1994年,振華進入美國市場,美國人的要求特別嚴苛,美國人不允許起重機美國人不許到港拼裝,而是要整機運送。

當年,全世界只有荷蘭一家航運公司有特種運輸船,要價一次比一次高,條件還越來越苛刻。不服氣的管彤賢自己購買了一條運煤炭的舊船,改制成“振華一號”專用運輸船。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讓他很憤慨:“我們有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麼自己不能幹”?

於是59歲的管彤賢依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一開始公司僅有十幾人。

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列強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於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然而1992年底,什麼都沒有的管彤賢果斷參與加拿大溫哥華港的競標。他借“上海港機”的名義,以報價低30%、白搭百萬美元運費,把這“第一單”搶到了手。

管彤賢認為製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國的衰退造就了我們的興旺。他自己算了筆賬,以產值計算,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只佔10%,美國佔到了30%甚至50%。同樣的產品,如果振華造價7000萬美元,美國人自己造要花1億美元。

那麼自己的報價再低,雖然利潤非常微薄,但是對於西方企業而言,是絕對百分百虧本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這單雖然不怎麼賺錢,卻是樹立品牌形象的絕佳機會,所以振華全體成員,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製作產品,凡自己做不好的關鍵配套零部件,一律採用世界名牌。他們把這單的產品做得極其出彩,這也讓他們獲得了第二單的機會。

這也讓西方企業對於振華的出現非常惱怒。而讓西方企業更頭疼不已的是,振華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創新能力。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任何企業想要發展,都需要通過大量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讓自己的產品具有創新力、競爭力,這樣才可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單純的模仿組裝是無法在市場上長久的。

振華也是如此,1994年,振華進入美國市場,美國人的要求特別嚴苛,美國人不允許起重機美國人不許到港拼裝,而是要整機運送。

當年,全世界只有荷蘭一家航運公司有特種運輸船,要價一次比一次高,條件還越來越苛刻。不服氣的管彤賢自己購買了一條運煤炭的舊船,改制成“振華一號”專用運輸船。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荷蘭公司看到管彤賢要自研運輸船,立馬該換態度,尋求合作,然而卻遭到管彤賢的拒絕,他們一怒之下將振華告上法庭,卻最終敗訴。

打贏官司後,1995年,振華就改建了我國第一、世界最大的叉裝船“振華2號”,專門用於整機裝載大型集裝箱裝卸橋,可同時裝運2~4臺。振華由此成為全球唯一能自造、自運的重型機械製造商。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讓他很憤慨:“我們有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麼自己不能幹”?

於是59歲的管彤賢依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一開始公司僅有十幾人。

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列強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於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然而1992年底,什麼都沒有的管彤賢果斷參與加拿大溫哥華港的競標。他借“上海港機”的名義,以報價低30%、白搭百萬美元運費,把這“第一單”搶到了手。

管彤賢認為製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國的衰退造就了我們的興旺。他自己算了筆賬,以產值計算,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只佔10%,美國佔到了30%甚至50%。同樣的產品,如果振華造價7000萬美元,美國人自己造要花1億美元。

那麼自己的報價再低,雖然利潤非常微薄,但是對於西方企業而言,是絕對百分百虧本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這單雖然不怎麼賺錢,卻是樹立品牌形象的絕佳機會,所以振華全體成員,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製作產品,凡自己做不好的關鍵配套零部件,一律採用世界名牌。他們把這單的產品做得極其出彩,這也讓他們獲得了第二單的機會。

這也讓西方企業對於振華的出現非常惱怒。而讓西方企業更頭疼不已的是,振華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創新能力。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任何企業想要發展,都需要通過大量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讓自己的產品具有創新力、競爭力,這樣才可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單純的模仿組裝是無法在市場上長久的。

振華也是如此,1994年,振華進入美國市場,美國人的要求特別嚴苛,美國人不允許起重機美國人不許到港拼裝,而是要整機運送。

當年,全世界只有荷蘭一家航運公司有特種運輸船,要價一次比一次高,條件還越來越苛刻。不服氣的管彤賢自己購買了一條運煤炭的舊船,改制成“振華一號”專用運輸船。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荷蘭公司看到管彤賢要自研運輸船,立馬該換態度,尋求合作,然而卻遭到管彤賢的拒絕,他們一怒之下將振華告上法庭,卻最終敗訴。

打贏官司後,1995年,振華就改建了我國第一、世界最大的叉裝船“振華2號”,專門用於整機裝載大型集裝箱裝卸橋,可同時裝運2~4臺。振華由此成為全球唯一能自造、自運的重型機械製造商。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1998年,管彤賢組織專業人員在數月內研發出能夠讓場橋和GPS協調運作的控制軟件,使原來需要司機在七八層高的駕駛室裡目測操作的場橋,能夠在僅1米的空隙中靈活穿梭,誤差不到15毫米。

而同樣在這一年,振華的市場份額達到了全球第一,才用了6年的時間。

振華的創新能力之所以這麼強,也和管彤賢的工程師出身有關,振華有數十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頂尖技術:世界首創雙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生產效率可比傳統設備提高50%以上;全自動化雙小車岸橋,高矮兩隻小車分別解決了卸船要高、裝車要矮的矛盾;世界首創的大梁升降式岸邊集裝箱起重機以及剛剛講的世界首創的採用GPS技術的集裝箱起重機,精度可以達到15毫米…..這些點子都是管彤賢想出來的。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讓他很憤慨:“我們有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麼自己不能幹”?

於是59歲的管彤賢依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一開始公司僅有十幾人。

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列強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於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然而1992年底,什麼都沒有的管彤賢果斷參與加拿大溫哥華港的競標。他借“上海港機”的名義,以報價低30%、白搭百萬美元運費,把這“第一單”搶到了手。

管彤賢認為製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國的衰退造就了我們的興旺。他自己算了筆賬,以產值計算,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只佔10%,美國佔到了30%甚至50%。同樣的產品,如果振華造價7000萬美元,美國人自己造要花1億美元。

那麼自己的報價再低,雖然利潤非常微薄,但是對於西方企業而言,是絕對百分百虧本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這單雖然不怎麼賺錢,卻是樹立品牌形象的絕佳機會,所以振華全體成員,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製作產品,凡自己做不好的關鍵配套零部件,一律採用世界名牌。他們把這單的產品做得極其出彩,這也讓他們獲得了第二單的機會。

這也讓西方企業對於振華的出現非常惱怒。而讓西方企業更頭疼不已的是,振華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創新能力。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任何企業想要發展,都需要通過大量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讓自己的產品具有創新力、競爭力,這樣才可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單純的模仿組裝是無法在市場上長久的。

振華也是如此,1994年,振華進入美國市場,美國人的要求特別嚴苛,美國人不允許起重機美國人不許到港拼裝,而是要整機運送。

當年,全世界只有荷蘭一家航運公司有特種運輸船,要價一次比一次高,條件還越來越苛刻。不服氣的管彤賢自己購買了一條運煤炭的舊船,改制成“振華一號”專用運輸船。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荷蘭公司看到管彤賢要自研運輸船,立馬該換態度,尋求合作,然而卻遭到管彤賢的拒絕,他們一怒之下將振華告上法庭,卻最終敗訴。

打贏官司後,1995年,振華就改建了我國第一、世界最大的叉裝船“振華2號”,專門用於整機裝載大型集裝箱裝卸橋,可同時裝運2~4臺。振華由此成為全球唯一能自造、自運的重型機械製造商。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1998年,管彤賢組織專業人員在數月內研發出能夠讓場橋和GPS協調運作的控制軟件,使原來需要司機在七八層高的駕駛室裡目測操作的場橋,能夠在僅1米的空隙中靈活穿梭,誤差不到15毫米。

而同樣在這一年,振華的市場份額達到了全球第一,才用了6年的時間。

振華的創新能力之所以這麼強,也和管彤賢的工程師出身有關,振華有數十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頂尖技術:世界首創雙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生產效率可比傳統設備提高50%以上;全自動化雙小車岸橋,高矮兩隻小車分別解決了卸船要高、裝車要矮的矛盾;世界首創的大梁升降式岸邊集裝箱起重機以及剛剛講的世界首創的採用GPS技術的集裝箱起重機,精度可以達到15毫米…..這些點子都是管彤賢想出來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振華自動化碼頭

比如,輪胎式集裝箱起重機過去一直使用柴油機作為動力,缺點是作業時噪音大,還要冒黑煙,不符合國際上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管彤賢首先提出用超級電容來替代柴油機。這一靈感,經過產學研攻關,終於成為現實,成為振華港機集裝箱岸橋的競爭優勢。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讓他很憤慨:“我們有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麼自己不能幹”?

於是59歲的管彤賢依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一開始公司僅有十幾人。

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列強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於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然而1992年底,什麼都沒有的管彤賢果斷參與加拿大溫哥華港的競標。他借“上海港機”的名義,以報價低30%、白搭百萬美元運費,把這“第一單”搶到了手。

管彤賢認為製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國的衰退造就了我們的興旺。他自己算了筆賬,以產值計算,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只佔10%,美國佔到了30%甚至50%。同樣的產品,如果振華造價7000萬美元,美國人自己造要花1億美元。

那麼自己的報價再低,雖然利潤非常微薄,但是對於西方企業而言,是絕對百分百虧本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這單雖然不怎麼賺錢,卻是樹立品牌形象的絕佳機會,所以振華全體成員,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製作產品,凡自己做不好的關鍵配套零部件,一律採用世界名牌。他們把這單的產品做得極其出彩,這也讓他們獲得了第二單的機會。

這也讓西方企業對於振華的出現非常惱怒。而讓西方企業更頭疼不已的是,振華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創新能力。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任何企業想要發展,都需要通過大量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讓自己的產品具有創新力、競爭力,這樣才可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單純的模仿組裝是無法在市場上長久的。

振華也是如此,1994年,振華進入美國市場,美國人的要求特別嚴苛,美國人不允許起重機美國人不許到港拼裝,而是要整機運送。

當年,全世界只有荷蘭一家航運公司有特種運輸船,要價一次比一次高,條件還越來越苛刻。不服氣的管彤賢自己購買了一條運煤炭的舊船,改制成“振華一號”專用運輸船。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荷蘭公司看到管彤賢要自研運輸船,立馬該換態度,尋求合作,然而卻遭到管彤賢的拒絕,他們一怒之下將振華告上法庭,卻最終敗訴。

打贏官司後,1995年,振華就改建了我國第一、世界最大的叉裝船“振華2號”,專門用於整機裝載大型集裝箱裝卸橋,可同時裝運2~4臺。振華由此成為全球唯一能自造、自運的重型機械製造商。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1998年,管彤賢組織專業人員在數月內研發出能夠讓場橋和GPS協調運作的控制軟件,使原來需要司機在七八層高的駕駛室裡目測操作的場橋,能夠在僅1米的空隙中靈活穿梭,誤差不到15毫米。

而同樣在這一年,振華的市場份額達到了全球第一,才用了6年的時間。

振華的創新能力之所以這麼強,也和管彤賢的工程師出身有關,振華有數十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頂尖技術:世界首創雙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生產效率可比傳統設備提高50%以上;全自動化雙小車岸橋,高矮兩隻小車分別解決了卸船要高、裝車要矮的矛盾;世界首創的大梁升降式岸邊集裝箱起重機以及剛剛講的世界首創的採用GPS技術的集裝箱起重機,精度可以達到15毫米…..這些點子都是管彤賢想出來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振華自動化碼頭

比如,輪胎式集裝箱起重機過去一直使用柴油機作為動力,缺點是作業時噪音大,還要冒黑煙,不符合國際上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管彤賢首先提出用超級電容來替代柴油機。這一靈感,經過產學研攻關,終於成為現實,成為振華港機集裝箱岸橋的競爭優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管彤賢對於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握,同時也對員工極為高標準,管彤賢平時就督促員工學習、搞培訓,勸員工學英語、練技術,甚至要求直接和工資掛鉤,員工只要過了內部考試,就獲得津貼。振華的製造隊伍,最多時有45000人,僅焊工就有7500人以上。

對員工的高標準嚴要求讓管彤賢拿下了美國舊金山新海灣大橋的訂單,這是世界橋樑史上難度最高、跨度最大的單塔自錨抗震懸索鋼橋,該橋的鋼橋項目是世界同類鋼結構橋樑中技術難度最高、造價最貴的。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讓他很憤慨:“我們有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麼自己不能幹”?

於是59歲的管彤賢依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一開始公司僅有十幾人。

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列強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於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然而1992年底,什麼都沒有的管彤賢果斷參與加拿大溫哥華港的競標。他借“上海港機”的名義,以報價低30%、白搭百萬美元運費,把這“第一單”搶到了手。

管彤賢認為製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國的衰退造就了我們的興旺。他自己算了筆賬,以產值計算,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只佔10%,美國佔到了30%甚至50%。同樣的產品,如果振華造價7000萬美元,美國人自己造要花1億美元。

那麼自己的報價再低,雖然利潤非常微薄,但是對於西方企業而言,是絕對百分百虧本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這單雖然不怎麼賺錢,卻是樹立品牌形象的絕佳機會,所以振華全體成員,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製作產品,凡自己做不好的關鍵配套零部件,一律採用世界名牌。他們把這單的產品做得極其出彩,這也讓他們獲得了第二單的機會。

這也讓西方企業對於振華的出現非常惱怒。而讓西方企業更頭疼不已的是,振華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創新能力。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任何企業想要發展,都需要通過大量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讓自己的產品具有創新力、競爭力,這樣才可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單純的模仿組裝是無法在市場上長久的。

振華也是如此,1994年,振華進入美國市場,美國人的要求特別嚴苛,美國人不允許起重機美國人不許到港拼裝,而是要整機運送。

當年,全世界只有荷蘭一家航運公司有特種運輸船,要價一次比一次高,條件還越來越苛刻。不服氣的管彤賢自己購買了一條運煤炭的舊船,改制成“振華一號”專用運輸船。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荷蘭公司看到管彤賢要自研運輸船,立馬該換態度,尋求合作,然而卻遭到管彤賢的拒絕,他們一怒之下將振華告上法庭,卻最終敗訴。

打贏官司後,1995年,振華就改建了我國第一、世界最大的叉裝船“振華2號”,專門用於整機裝載大型集裝箱裝卸橋,可同時裝運2~4臺。振華由此成為全球唯一能自造、自運的重型機械製造商。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1998年,管彤賢組織專業人員在數月內研發出能夠讓場橋和GPS協調運作的控制軟件,使原來需要司機在七八層高的駕駛室裡目測操作的場橋,能夠在僅1米的空隙中靈活穿梭,誤差不到15毫米。

而同樣在這一年,振華的市場份額達到了全球第一,才用了6年的時間。

振華的創新能力之所以這麼強,也和管彤賢的工程師出身有關,振華有數十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頂尖技術:世界首創雙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生產效率可比傳統設備提高50%以上;全自動化雙小車岸橋,高矮兩隻小車分別解決了卸船要高、裝車要矮的矛盾;世界首創的大梁升降式岸邊集裝箱起重機以及剛剛講的世界首創的採用GPS技術的集裝箱起重機,精度可以達到15毫米…..這些點子都是管彤賢想出來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振華自動化碼頭

比如,輪胎式集裝箱起重機過去一直使用柴油機作為動力,缺點是作業時噪音大,還要冒黑煙,不符合國際上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管彤賢首先提出用超級電容來替代柴油機。這一靈感,經過產學研攻關,終於成為現實,成為振華港機集裝箱岸橋的競爭優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管彤賢對於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握,同時也對員工極為高標準,管彤賢平時就督促員工學習、搞培訓,勸員工學英語、練技術,甚至要求直接和工資掛鉤,員工只要過了內部考試,就獲得津貼。振華的製造隊伍,最多時有45000人,僅焊工就有7500人以上。

對員工的高標準嚴要求讓管彤賢拿下了美國舊金山新海灣大橋的訂單,這是世界橋樑史上難度最高、跨度最大的單塔自錨抗震懸索鋼橋,該橋的鋼橋項目是世界同類鋼結構橋樑中技術難度最高、造價最貴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該項工程用到的鋼結構高達4.5萬噸,動用電焊工1000多名。而且,在美國施工,電焊工必須取得美國焊接協會的技術認證。這個對技術和語言的雙重考驗,幾乎難倒了所有競標方。

但是美國輿論和鋼鐵工會不幹了,紛紛指責承建公司不顧美國鋼鐵工人的利益,崇“中”媚外。不過跳腳之後,他們尷尬發現,全美國沒有一個企業可以接得下這項工程。。。

最讓他們尷尬的是,振華還提前5個月完成了工程,不服輸的美方派出了三個監工監督,要求100%複檢,經過1毫米、2毫米一個個點地進行復探,都高於美國焊接協會AWS D1.5的橋樑規範。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讓他很憤慨:“我們有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麼自己不能幹”?

於是59歲的管彤賢依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一開始公司僅有十幾人。

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列強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於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然而1992年底,什麼都沒有的管彤賢果斷參與加拿大溫哥華港的競標。他借“上海港機”的名義,以報價低30%、白搭百萬美元運費,把這“第一單”搶到了手。

管彤賢認為製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國的衰退造就了我們的興旺。他自己算了筆賬,以產值計算,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只佔10%,美國佔到了30%甚至50%。同樣的產品,如果振華造價7000萬美元,美國人自己造要花1億美元。

那麼自己的報價再低,雖然利潤非常微薄,但是對於西方企業而言,是絕對百分百虧本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這單雖然不怎麼賺錢,卻是樹立品牌形象的絕佳機會,所以振華全體成員,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製作產品,凡自己做不好的關鍵配套零部件,一律採用世界名牌。他們把這單的產品做得極其出彩,這也讓他們獲得了第二單的機會。

這也讓西方企業對於振華的出現非常惱怒。而讓西方企業更頭疼不已的是,振華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創新能力。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任何企業想要發展,都需要通過大量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讓自己的產品具有創新力、競爭力,這樣才可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單純的模仿組裝是無法在市場上長久的。

振華也是如此,1994年,振華進入美國市場,美國人的要求特別嚴苛,美國人不允許起重機美國人不許到港拼裝,而是要整機運送。

當年,全世界只有荷蘭一家航運公司有特種運輸船,要價一次比一次高,條件還越來越苛刻。不服氣的管彤賢自己購買了一條運煤炭的舊船,改制成“振華一號”專用運輸船。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荷蘭公司看到管彤賢要自研運輸船,立馬該換態度,尋求合作,然而卻遭到管彤賢的拒絕,他們一怒之下將振華告上法庭,卻最終敗訴。

打贏官司後,1995年,振華就改建了我國第一、世界最大的叉裝船“振華2號”,專門用於整機裝載大型集裝箱裝卸橋,可同時裝運2~4臺。振華由此成為全球唯一能自造、自運的重型機械製造商。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1998年,管彤賢組織專業人員在數月內研發出能夠讓場橋和GPS協調運作的控制軟件,使原來需要司機在七八層高的駕駛室裡目測操作的場橋,能夠在僅1米的空隙中靈活穿梭,誤差不到15毫米。

而同樣在這一年,振華的市場份額達到了全球第一,才用了6年的時間。

振華的創新能力之所以這麼強,也和管彤賢的工程師出身有關,振華有數十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頂尖技術:世界首創雙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生產效率可比傳統設備提高50%以上;全自動化雙小車岸橋,高矮兩隻小車分別解決了卸船要高、裝車要矮的矛盾;世界首創的大梁升降式岸邊集裝箱起重機以及剛剛講的世界首創的採用GPS技術的集裝箱起重機,精度可以達到15毫米…..這些點子都是管彤賢想出來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振華自動化碼頭

比如,輪胎式集裝箱起重機過去一直使用柴油機作為動力,缺點是作業時噪音大,還要冒黑煙,不符合國際上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管彤賢首先提出用超級電容來替代柴油機。這一靈感,經過產學研攻關,終於成為現實,成為振華港機集裝箱岸橋的競爭優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管彤賢對於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握,同時也對員工極為高標準,管彤賢平時就督促員工學習、搞培訓,勸員工學英語、練技術,甚至要求直接和工資掛鉤,員工只要過了內部考試,就獲得津貼。振華的製造隊伍,最多時有45000人,僅焊工就有7500人以上。

對員工的高標準嚴要求讓管彤賢拿下了美國舊金山新海灣大橋的訂單,這是世界橋樑史上難度最高、跨度最大的單塔自錨抗震懸索鋼橋,該橋的鋼橋項目是世界同類鋼結構橋樑中技術難度最高、造價最貴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該項工程用到的鋼結構高達4.5萬噸,動用電焊工1000多名。而且,在美國施工,電焊工必須取得美國焊接協會的技術認證。這個對技術和語言的雙重考驗,幾乎難倒了所有競標方。

但是美國輿論和鋼鐵工會不幹了,紛紛指責承建公司不顧美國鋼鐵工人的利益,崇“中”媚外。不過跳腳之後,他們尷尬發現,全美國沒有一個企業可以接得下這項工程。。。

最讓他們尷尬的是,振華還提前5個月完成了工程,不服輸的美方派出了三個監工監督,要求100%複檢,經過1毫米、2毫米一個個點地進行復探,都高於美國焊接協會AWS D1.5的橋樑規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在大橋上工作的振華

振華的人才機制:振華用勞動管理公司承包制代替老闆施工隊承包制,力求勞資關係的和諧,達到勞資的“雙贏”狀態。他創造了將農民工變成產業工人的傳奇,通過對農民工的培訓,建立夫妻房等激勵政策使農民工自覺地報效振華。除此,其重學歷不唯學歷,退休不按年齡劃線,為科研功臣刻雕像的系列舉措,為其培養和挽留了大量的生產、設計和管理方面的人才。

振華還擁有了自己的研發平臺。為了鼓勵科技創新,振華港機每年用5%的產值投入科研,2005年就投入近2億元;企業每年還拿出1000萬元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最高獎額100萬元;企業有一支強大的科研隊伍,全公司1500名管理人員中有600多名是研發人員;振華還重視和國內外高等院校和專業研究機構合作,調動他們幫助分析解決技術難題。

截止2018年,振華重工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上海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

振華的產品能力究竟有多強呢?巨型龍門吊的市場被中國壟斷,振華對國外企業購買龍門吊有著嚴苛的限制和維護保養條件,完全按照中國規則行事,必須購買中國的零部件,而且對購買方有著嚴格的限制,保持技術的壟斷。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讓他很憤慨:“我們有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麼自己不能幹”?

於是59歲的管彤賢依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一開始公司僅有十幾人。

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列強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於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然而1992年底,什麼都沒有的管彤賢果斷參與加拿大溫哥華港的競標。他借“上海港機”的名義,以報價低30%、白搭百萬美元運費,把這“第一單”搶到了手。

管彤賢認為製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國的衰退造就了我們的興旺。他自己算了筆賬,以產值計算,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只佔10%,美國佔到了30%甚至50%。同樣的產品,如果振華造價7000萬美元,美國人自己造要花1億美元。

那麼自己的報價再低,雖然利潤非常微薄,但是對於西方企業而言,是絕對百分百虧本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這單雖然不怎麼賺錢,卻是樹立品牌形象的絕佳機會,所以振華全體成員,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製作產品,凡自己做不好的關鍵配套零部件,一律採用世界名牌。他們把這單的產品做得極其出彩,這也讓他們獲得了第二單的機會。

這也讓西方企業對於振華的出現非常惱怒。而讓西方企業更頭疼不已的是,振華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創新能力。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任何企業想要發展,都需要通過大量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讓自己的產品具有創新力、競爭力,這樣才可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單純的模仿組裝是無法在市場上長久的。

振華也是如此,1994年,振華進入美國市場,美國人的要求特別嚴苛,美國人不允許起重機美國人不許到港拼裝,而是要整機運送。

當年,全世界只有荷蘭一家航運公司有特種運輸船,要價一次比一次高,條件還越來越苛刻。不服氣的管彤賢自己購買了一條運煤炭的舊船,改制成“振華一號”專用運輸船。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荷蘭公司看到管彤賢要自研運輸船,立馬該換態度,尋求合作,然而卻遭到管彤賢的拒絕,他們一怒之下將振華告上法庭,卻最終敗訴。

打贏官司後,1995年,振華就改建了我國第一、世界最大的叉裝船“振華2號”,專門用於整機裝載大型集裝箱裝卸橋,可同時裝運2~4臺。振華由此成為全球唯一能自造、自運的重型機械製造商。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1998年,管彤賢組織專業人員在數月內研發出能夠讓場橋和GPS協調運作的控制軟件,使原來需要司機在七八層高的駕駛室裡目測操作的場橋,能夠在僅1米的空隙中靈活穿梭,誤差不到15毫米。

而同樣在這一年,振華的市場份額達到了全球第一,才用了6年的時間。

振華的創新能力之所以這麼強,也和管彤賢的工程師出身有關,振華有數十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頂尖技術:世界首創雙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生產效率可比傳統設備提高50%以上;全自動化雙小車岸橋,高矮兩隻小車分別解決了卸船要高、裝車要矮的矛盾;世界首創的大梁升降式岸邊集裝箱起重機以及剛剛講的世界首創的採用GPS技術的集裝箱起重機,精度可以達到15毫米…..這些點子都是管彤賢想出來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振華自動化碼頭

比如,輪胎式集裝箱起重機過去一直使用柴油機作為動力,缺點是作業時噪音大,還要冒黑煙,不符合國際上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管彤賢首先提出用超級電容來替代柴油機。這一靈感,經過產學研攻關,終於成為現實,成為振華港機集裝箱岸橋的競爭優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管彤賢對於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握,同時也對員工極為高標準,管彤賢平時就督促員工學習、搞培訓,勸員工學英語、練技術,甚至要求直接和工資掛鉤,員工只要過了內部考試,就獲得津貼。振華的製造隊伍,最多時有45000人,僅焊工就有7500人以上。

對員工的高標準嚴要求讓管彤賢拿下了美國舊金山新海灣大橋的訂單,這是世界橋樑史上難度最高、跨度最大的單塔自錨抗震懸索鋼橋,該橋的鋼橋項目是世界同類鋼結構橋樑中技術難度最高、造價最貴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該項工程用到的鋼結構高達4.5萬噸,動用電焊工1000多名。而且,在美國施工,電焊工必須取得美國焊接協會的技術認證。這個對技術和語言的雙重考驗,幾乎難倒了所有競標方。

但是美國輿論和鋼鐵工會不幹了,紛紛指責承建公司不顧美國鋼鐵工人的利益,崇“中”媚外。不過跳腳之後,他們尷尬發現,全美國沒有一個企業可以接得下這項工程。。。

最讓他們尷尬的是,振華還提前5個月完成了工程,不服輸的美方派出了三個監工監督,要求100%複檢,經過1毫米、2毫米一個個點地進行復探,都高於美國焊接協會AWS D1.5的橋樑規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在大橋上工作的振華

振華的人才機制:振華用勞動管理公司承包制代替老闆施工隊承包制,力求勞資關係的和諧,達到勞資的“雙贏”狀態。他創造了將農民工變成產業工人的傳奇,通過對農民工的培訓,建立夫妻房等激勵政策使農民工自覺地報效振華。除此,其重學歷不唯學歷,退休不按年齡劃線,為科研功臣刻雕像的系列舉措,為其培養和挽留了大量的生產、設計和管理方面的人才。

振華還擁有了自己的研發平臺。為了鼓勵科技創新,振華港機每年用5%的產值投入科研,2005年就投入近2億元;企業每年還拿出1000萬元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最高獎額100萬元;企業有一支強大的科研隊伍,全公司1500名管理人員中有600多名是研發人員;振華還重視和國內外高等院校和專業研究機構合作,調動他們幫助分析解決技術難題。

截止2018年,振華重工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上海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

振華的產品能力究竟有多強呢?巨型龍門吊的市場被中國壟斷,振華對國外企業購買龍門吊有著嚴苛的限制和維護保養條件,完全按照中國規則行事,必須購買中國的零部件,而且對購買方有著嚴格的限制,保持技術的壟斷。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德國港機設備大多來自於振華

即使是這樣的嚴要求,西方依然不得不採用振華的產品,因為振華的龍門吊等產品在許多軍工研發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航母等艦艇建造。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讓他很憤慨:“我們有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麼自己不能幹”?

於是59歲的管彤賢依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一開始公司僅有十幾人。

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列強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於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然而1992年底,什麼都沒有的管彤賢果斷參與加拿大溫哥華港的競標。他借“上海港機”的名義,以報價低30%、白搭百萬美元運費,把這“第一單”搶到了手。

管彤賢認為製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國的衰退造就了我們的興旺。他自己算了筆賬,以產值計算,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只佔10%,美國佔到了30%甚至50%。同樣的產品,如果振華造價7000萬美元,美國人自己造要花1億美元。

那麼自己的報價再低,雖然利潤非常微薄,但是對於西方企業而言,是絕對百分百虧本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這單雖然不怎麼賺錢,卻是樹立品牌形象的絕佳機會,所以振華全體成員,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製作產品,凡自己做不好的關鍵配套零部件,一律採用世界名牌。他們把這單的產品做得極其出彩,這也讓他們獲得了第二單的機會。

這也讓西方企業對於振華的出現非常惱怒。而讓西方企業更頭疼不已的是,振華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創新能力。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任何企業想要發展,都需要通過大量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讓自己的產品具有創新力、競爭力,這樣才可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單純的模仿組裝是無法在市場上長久的。

振華也是如此,1994年,振華進入美國市場,美國人的要求特別嚴苛,美國人不允許起重機美國人不許到港拼裝,而是要整機運送。

當年,全世界只有荷蘭一家航運公司有特種運輸船,要價一次比一次高,條件還越來越苛刻。不服氣的管彤賢自己購買了一條運煤炭的舊船,改制成“振華一號”專用運輸船。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荷蘭公司看到管彤賢要自研運輸船,立馬該換態度,尋求合作,然而卻遭到管彤賢的拒絕,他們一怒之下將振華告上法庭,卻最終敗訴。

打贏官司後,1995年,振華就改建了我國第一、世界最大的叉裝船“振華2號”,專門用於整機裝載大型集裝箱裝卸橋,可同時裝運2~4臺。振華由此成為全球唯一能自造、自運的重型機械製造商。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1998年,管彤賢組織專業人員在數月內研發出能夠讓場橋和GPS協調運作的控制軟件,使原來需要司機在七八層高的駕駛室裡目測操作的場橋,能夠在僅1米的空隙中靈活穿梭,誤差不到15毫米。

而同樣在這一年,振華的市場份額達到了全球第一,才用了6年的時間。

振華的創新能力之所以這麼強,也和管彤賢的工程師出身有關,振華有數十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頂尖技術:世界首創雙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生產效率可比傳統設備提高50%以上;全自動化雙小車岸橋,高矮兩隻小車分別解決了卸船要高、裝車要矮的矛盾;世界首創的大梁升降式岸邊集裝箱起重機以及剛剛講的世界首創的採用GPS技術的集裝箱起重機,精度可以達到15毫米…..這些點子都是管彤賢想出來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振華自動化碼頭

比如,輪胎式集裝箱起重機過去一直使用柴油機作為動力,缺點是作業時噪音大,還要冒黑煙,不符合國際上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管彤賢首先提出用超級電容來替代柴油機。這一靈感,經過產學研攻關,終於成為現實,成為振華港機集裝箱岸橋的競爭優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管彤賢對於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握,同時也對員工極為高標準,管彤賢平時就督促員工學習、搞培訓,勸員工學英語、練技術,甚至要求直接和工資掛鉤,員工只要過了內部考試,就獲得津貼。振華的製造隊伍,最多時有45000人,僅焊工就有7500人以上。

對員工的高標準嚴要求讓管彤賢拿下了美國舊金山新海灣大橋的訂單,這是世界橋樑史上難度最高、跨度最大的單塔自錨抗震懸索鋼橋,該橋的鋼橋項目是世界同類鋼結構橋樑中技術難度最高、造價最貴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該項工程用到的鋼結構高達4.5萬噸,動用電焊工1000多名。而且,在美國施工,電焊工必須取得美國焊接協會的技術認證。這個對技術和語言的雙重考驗,幾乎難倒了所有競標方。

但是美國輿論和鋼鐵工會不幹了,紛紛指責承建公司不顧美國鋼鐵工人的利益,崇“中”媚外。不過跳腳之後,他們尷尬發現,全美國沒有一個企業可以接得下這項工程。。。

最讓他們尷尬的是,振華還提前5個月完成了工程,不服輸的美方派出了三個監工監督,要求100%複檢,經過1毫米、2毫米一個個點地進行復探,都高於美國焊接協會AWS D1.5的橋樑規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在大橋上工作的振華

振華的人才機制:振華用勞動管理公司承包制代替老闆施工隊承包制,力求勞資關係的和諧,達到勞資的“雙贏”狀態。他創造了將農民工變成產業工人的傳奇,通過對農民工的培訓,建立夫妻房等激勵政策使農民工自覺地報效振華。除此,其重學歷不唯學歷,退休不按年齡劃線,為科研功臣刻雕像的系列舉措,為其培養和挽留了大量的生產、設計和管理方面的人才。

振華還擁有了自己的研發平臺。為了鼓勵科技創新,振華港機每年用5%的產值投入科研,2005年就投入近2億元;企業每年還拿出1000萬元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最高獎額100萬元;企業有一支強大的科研隊伍,全公司1500名管理人員中有600多名是研發人員;振華還重視和國內外高等院校和專業研究機構合作,調動他們幫助分析解決技術難題。

截止2018年,振華重工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上海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

振華的產品能力究竟有多強呢?巨型龍門吊的市場被中國壟斷,振華對國外企業購買龍門吊有著嚴苛的限制和維護保養條件,完全按照中國規則行事,必須購買中國的零部件,而且對購買方有著嚴格的限制,保持技術的壟斷。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德國港機設備大多來自於振華

即使是這樣的嚴要求,西方依然不得不採用振華的產品,因為振華的龍門吊等產品在許多軍工研發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航母等艦艇建造。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美國最先進的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是美國新一代海軍驅逐艦,吊裝上層建造的吊機就採用了振華的產品。

現在所有的航母建造都是分段模塊化建造,先是在各個船場分段或大部件建造,最後到船塢內組裝,在整個航母建造過程中都需要大型起吊設備。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船塢所用的龍門吊“哥利亞”,就是英國為了建造航母,花1200萬英鎊從振華重工定購的,這是英國造船歷史上起吊重量最大設備,可以吊起1000噸的部件。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讓他很憤慨:“我們有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麼自己不能幹”?

於是59歲的管彤賢依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一開始公司僅有十幾人。

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列強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於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然而1992年底,什麼都沒有的管彤賢果斷參與加拿大溫哥華港的競標。他借“上海港機”的名義,以報價低30%、白搭百萬美元運費,把這“第一單”搶到了手。

管彤賢認為製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國的衰退造就了我們的興旺。他自己算了筆賬,以產值計算,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只佔10%,美國佔到了30%甚至50%。同樣的產品,如果振華造價7000萬美元,美國人自己造要花1億美元。

那麼自己的報價再低,雖然利潤非常微薄,但是對於西方企業而言,是絕對百分百虧本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這單雖然不怎麼賺錢,卻是樹立品牌形象的絕佳機會,所以振華全體成員,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製作產品,凡自己做不好的關鍵配套零部件,一律採用世界名牌。他們把這單的產品做得極其出彩,這也讓他們獲得了第二單的機會。

這也讓西方企業對於振華的出現非常惱怒。而讓西方企業更頭疼不已的是,振華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創新能力。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任何企業想要發展,都需要通過大量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讓自己的產品具有創新力、競爭力,這樣才可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單純的模仿組裝是無法在市場上長久的。

振華也是如此,1994年,振華進入美國市場,美國人的要求特別嚴苛,美國人不允許起重機美國人不許到港拼裝,而是要整機運送。

當年,全世界只有荷蘭一家航運公司有特種運輸船,要價一次比一次高,條件還越來越苛刻。不服氣的管彤賢自己購買了一條運煤炭的舊船,改制成“振華一號”專用運輸船。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荷蘭公司看到管彤賢要自研運輸船,立馬該換態度,尋求合作,然而卻遭到管彤賢的拒絕,他們一怒之下將振華告上法庭,卻最終敗訴。

打贏官司後,1995年,振華就改建了我國第一、世界最大的叉裝船“振華2號”,專門用於整機裝載大型集裝箱裝卸橋,可同時裝運2~4臺。振華由此成為全球唯一能自造、自運的重型機械製造商。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1998年,管彤賢組織專業人員在數月內研發出能夠讓場橋和GPS協調運作的控制軟件,使原來需要司機在七八層高的駕駛室裡目測操作的場橋,能夠在僅1米的空隙中靈活穿梭,誤差不到15毫米。

而同樣在這一年,振華的市場份額達到了全球第一,才用了6年的時間。

振華的創新能力之所以這麼強,也和管彤賢的工程師出身有關,振華有數十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頂尖技術:世界首創雙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生產效率可比傳統設備提高50%以上;全自動化雙小車岸橋,高矮兩隻小車分別解決了卸船要高、裝車要矮的矛盾;世界首創的大梁升降式岸邊集裝箱起重機以及剛剛講的世界首創的採用GPS技術的集裝箱起重機,精度可以達到15毫米…..這些點子都是管彤賢想出來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振華自動化碼頭

比如,輪胎式集裝箱起重機過去一直使用柴油機作為動力,缺點是作業時噪音大,還要冒黑煙,不符合國際上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管彤賢首先提出用超級電容來替代柴油機。這一靈感,經過產學研攻關,終於成為現實,成為振華港機集裝箱岸橋的競爭優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管彤賢對於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握,同時也對員工極為高標準,管彤賢平時就督促員工學習、搞培訓,勸員工學英語、練技術,甚至要求直接和工資掛鉤,員工只要過了內部考試,就獲得津貼。振華的製造隊伍,最多時有45000人,僅焊工就有7500人以上。

對員工的高標準嚴要求讓管彤賢拿下了美國舊金山新海灣大橋的訂單,這是世界橋樑史上難度最高、跨度最大的單塔自錨抗震懸索鋼橋,該橋的鋼橋項目是世界同類鋼結構橋樑中技術難度最高、造價最貴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該項工程用到的鋼結構高達4.5萬噸,動用電焊工1000多名。而且,在美國施工,電焊工必須取得美國焊接協會的技術認證。這個對技術和語言的雙重考驗,幾乎難倒了所有競標方。

但是美國輿論和鋼鐵工會不幹了,紛紛指責承建公司不顧美國鋼鐵工人的利益,崇“中”媚外。不過跳腳之後,他們尷尬發現,全美國沒有一個企業可以接得下這項工程。。。

最讓他們尷尬的是,振華還提前5個月完成了工程,不服輸的美方派出了三個監工監督,要求100%複檢,經過1毫米、2毫米一個個點地進行復探,都高於美國焊接協會AWS D1.5的橋樑規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在大橋上工作的振華

振華的人才機制:振華用勞動管理公司承包制代替老闆施工隊承包制,力求勞資關係的和諧,達到勞資的“雙贏”狀態。他創造了將農民工變成產業工人的傳奇,通過對農民工的培訓,建立夫妻房等激勵政策使農民工自覺地報效振華。除此,其重學歷不唯學歷,退休不按年齡劃線,為科研功臣刻雕像的系列舉措,為其培養和挽留了大量的生產、設計和管理方面的人才。

振華還擁有了自己的研發平臺。為了鼓勵科技創新,振華港機每年用5%的產值投入科研,2005年就投入近2億元;企業每年還拿出1000萬元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最高獎額100萬元;企業有一支強大的科研隊伍,全公司1500名管理人員中有600多名是研發人員;振華還重視和國內外高等院校和專業研究機構合作,調動他們幫助分析解決技術難題。

截止2018年,振華重工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上海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

振華的產品能力究竟有多強呢?巨型龍門吊的市場被中國壟斷,振華對國外企業購買龍門吊有著嚴苛的限制和維護保養條件,完全按照中國規則行事,必須購買中國的零部件,而且對購買方有著嚴格的限制,保持技術的壟斷。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德國港機設備大多來自於振華

即使是這樣的嚴要求,西方依然不得不採用振華的產品,因為振華的龍門吊等產品在許多軍工研發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航母等艦艇建造。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美國最先進的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是美國新一代海軍驅逐艦,吊裝上層建造的吊機就採用了振華的產品。

現在所有的航母建造都是分段模塊化建造,先是在各個船場分段或大部件建造,最後到船塢內組裝,在整個航母建造過程中都需要大型起吊設備。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船塢所用的龍門吊“哥利亞”,就是英國為了建造航母,花1200萬英鎊從振華重工定購的,這是英國造船歷史上起吊重量最大設備,可以吊起1000噸的部件。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印度為了建造第二艘航母,嗯,就是那艘2008年開工,9年過去了還沒造完,但是已經下水三次的航母…需要龍門吊。

但是最頂級的龍門吊製造技術由中國掌握,印度又放不下面子向中國採購龍門吊。於是印度轉而向英國購買其“哥利亞”龍門吊,誰知道這個龍門吊還是中國造的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讓他很憤慨:“我們有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麼自己不能幹”?

於是59歲的管彤賢依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一開始公司僅有十幾人。

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列強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於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然而1992年底,什麼都沒有的管彤賢果斷參與加拿大溫哥華港的競標。他借“上海港機”的名義,以報價低30%、白搭百萬美元運費,把這“第一單”搶到了手。

管彤賢認為製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國的衰退造就了我們的興旺。他自己算了筆賬,以產值計算,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只佔10%,美國佔到了30%甚至50%。同樣的產品,如果振華造價7000萬美元,美國人自己造要花1億美元。

那麼自己的報價再低,雖然利潤非常微薄,但是對於西方企業而言,是絕對百分百虧本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這單雖然不怎麼賺錢,卻是樹立品牌形象的絕佳機會,所以振華全體成員,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製作產品,凡自己做不好的關鍵配套零部件,一律採用世界名牌。他們把這單的產品做得極其出彩,這也讓他們獲得了第二單的機會。

這也讓西方企業對於振華的出現非常惱怒。而讓西方企業更頭疼不已的是,振華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創新能力。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任何企業想要發展,都需要通過大量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讓自己的產品具有創新力、競爭力,這樣才可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單純的模仿組裝是無法在市場上長久的。

振華也是如此,1994年,振華進入美國市場,美國人的要求特別嚴苛,美國人不允許起重機美國人不許到港拼裝,而是要整機運送。

當年,全世界只有荷蘭一家航運公司有特種運輸船,要價一次比一次高,條件還越來越苛刻。不服氣的管彤賢自己購買了一條運煤炭的舊船,改制成“振華一號”專用運輸船。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荷蘭公司看到管彤賢要自研運輸船,立馬該換態度,尋求合作,然而卻遭到管彤賢的拒絕,他們一怒之下將振華告上法庭,卻最終敗訴。

打贏官司後,1995年,振華就改建了我國第一、世界最大的叉裝船“振華2號”,專門用於整機裝載大型集裝箱裝卸橋,可同時裝運2~4臺。振華由此成為全球唯一能自造、自運的重型機械製造商。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1998年,管彤賢組織專業人員在數月內研發出能夠讓場橋和GPS協調運作的控制軟件,使原來需要司機在七八層高的駕駛室裡目測操作的場橋,能夠在僅1米的空隙中靈活穿梭,誤差不到15毫米。

而同樣在這一年,振華的市場份額達到了全球第一,才用了6年的時間。

振華的創新能力之所以這麼強,也和管彤賢的工程師出身有關,振華有數十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頂尖技術:世界首創雙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生產效率可比傳統設備提高50%以上;全自動化雙小車岸橋,高矮兩隻小車分別解決了卸船要高、裝車要矮的矛盾;世界首創的大梁升降式岸邊集裝箱起重機以及剛剛講的世界首創的採用GPS技術的集裝箱起重機,精度可以達到15毫米…..這些點子都是管彤賢想出來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振華自動化碼頭

比如,輪胎式集裝箱起重機過去一直使用柴油機作為動力,缺點是作業時噪音大,還要冒黑煙,不符合國際上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管彤賢首先提出用超級電容來替代柴油機。這一靈感,經過產學研攻關,終於成為現實,成為振華港機集裝箱岸橋的競爭優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管彤賢對於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握,同時也對員工極為高標準,管彤賢平時就督促員工學習、搞培訓,勸員工學英語、練技術,甚至要求直接和工資掛鉤,員工只要過了內部考試,就獲得津貼。振華的製造隊伍,最多時有45000人,僅焊工就有7500人以上。

對員工的高標準嚴要求讓管彤賢拿下了美國舊金山新海灣大橋的訂單,這是世界橋樑史上難度最高、跨度最大的單塔自錨抗震懸索鋼橋,該橋的鋼橋項目是世界同類鋼結構橋樑中技術難度最高、造價最貴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該項工程用到的鋼結構高達4.5萬噸,動用電焊工1000多名。而且,在美國施工,電焊工必須取得美國焊接協會的技術認證。這個對技術和語言的雙重考驗,幾乎難倒了所有競標方。

但是美國輿論和鋼鐵工會不幹了,紛紛指責承建公司不顧美國鋼鐵工人的利益,崇“中”媚外。不過跳腳之後,他們尷尬發現,全美國沒有一個企業可以接得下這項工程。。。

最讓他們尷尬的是,振華還提前5個月完成了工程,不服輸的美方派出了三個監工監督,要求100%複檢,經過1毫米、2毫米一個個點地進行復探,都高於美國焊接協會AWS D1.5的橋樑規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在大橋上工作的振華

振華的人才機制:振華用勞動管理公司承包制代替老闆施工隊承包制,力求勞資關係的和諧,達到勞資的“雙贏”狀態。他創造了將農民工變成產業工人的傳奇,通過對農民工的培訓,建立夫妻房等激勵政策使農民工自覺地報效振華。除此,其重學歷不唯學歷,退休不按年齡劃線,為科研功臣刻雕像的系列舉措,為其培養和挽留了大量的生產、設計和管理方面的人才。

振華還擁有了自己的研發平臺。為了鼓勵科技創新,振華港機每年用5%的產值投入科研,2005年就投入近2億元;企業每年還拿出1000萬元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最高獎額100萬元;企業有一支強大的科研隊伍,全公司1500名管理人員中有600多名是研發人員;振華還重視和國內外高等院校和專業研究機構合作,調動他們幫助分析解決技術難題。

截止2018年,振華重工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上海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

振華的產品能力究竟有多強呢?巨型龍門吊的市場被中國壟斷,振華對國外企業購買龍門吊有著嚴苛的限制和維護保養條件,完全按照中國規則行事,必須購買中國的零部件,而且對購買方有著嚴格的限制,保持技術的壟斷。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德國港機設備大多來自於振華

即使是這樣的嚴要求,西方依然不得不採用振華的產品,因為振華的龍門吊等產品在許多軍工研發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航母等艦艇建造。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美國最先進的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是美國新一代海軍驅逐艦,吊裝上層建造的吊機就採用了振華的產品。

現在所有的航母建造都是分段模塊化建造,先是在各個船場分段或大部件建造,最後到船塢內組裝,在整個航母建造過程中都需要大型起吊設備。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船塢所用的龍門吊“哥利亞”,就是英國為了建造航母,花1200萬英鎊從振華重工定購的,這是英國造船歷史上起吊重量最大設備,可以吊起1000噸的部件。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印度為了建造第二艘航母,嗯,就是那艘2008年開工,9年過去了還沒造完,但是已經下水三次的航母…需要龍門吊。

但是最頂級的龍門吊製造技術由中國掌握,印度又放不下面子向中國採購龍門吊。於是印度轉而向英國購買其“哥利亞”龍門吊,誰知道這個龍門吊還是中國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除了龍門吊,振華的產品基本上都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如世界上最先進的挖泥船,被人稱為“造島神器”的“天鯤號”;自動化碼頭;世界上最大的單臂迴旋起重船振華30以及5000米深水鋪管船,智能立體停車庫,半潛船,海洋鑽井平臺等。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讓他很憤慨:“我們有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麼自己不能幹”?

於是59歲的管彤賢依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一開始公司僅有十幾人。

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列強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於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然而1992年底,什麼都沒有的管彤賢果斷參與加拿大溫哥華港的競標。他借“上海港機”的名義,以報價低30%、白搭百萬美元運費,把這“第一單”搶到了手。

管彤賢認為製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國的衰退造就了我們的興旺。他自己算了筆賬,以產值計算,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只佔10%,美國佔到了30%甚至50%。同樣的產品,如果振華造價7000萬美元,美國人自己造要花1億美元。

那麼自己的報價再低,雖然利潤非常微薄,但是對於西方企業而言,是絕對百分百虧本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這單雖然不怎麼賺錢,卻是樹立品牌形象的絕佳機會,所以振華全體成員,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製作產品,凡自己做不好的關鍵配套零部件,一律採用世界名牌。他們把這單的產品做得極其出彩,這也讓他們獲得了第二單的機會。

這也讓西方企業對於振華的出現非常惱怒。而讓西方企業更頭疼不已的是,振華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創新能力。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任何企業想要發展,都需要通過大量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讓自己的產品具有創新力、競爭力,這樣才可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單純的模仿組裝是無法在市場上長久的。

振華也是如此,1994年,振華進入美國市場,美國人的要求特別嚴苛,美國人不允許起重機美國人不許到港拼裝,而是要整機運送。

當年,全世界只有荷蘭一家航運公司有特種運輸船,要價一次比一次高,條件還越來越苛刻。不服氣的管彤賢自己購買了一條運煤炭的舊船,改制成“振華一號”專用運輸船。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荷蘭公司看到管彤賢要自研運輸船,立馬該換態度,尋求合作,然而卻遭到管彤賢的拒絕,他們一怒之下將振華告上法庭,卻最終敗訴。

打贏官司後,1995年,振華就改建了我國第一、世界最大的叉裝船“振華2號”,專門用於整機裝載大型集裝箱裝卸橋,可同時裝運2~4臺。振華由此成為全球唯一能自造、自運的重型機械製造商。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1998年,管彤賢組織專業人員在數月內研發出能夠讓場橋和GPS協調運作的控制軟件,使原來需要司機在七八層高的駕駛室裡目測操作的場橋,能夠在僅1米的空隙中靈活穿梭,誤差不到15毫米。

而同樣在這一年,振華的市場份額達到了全球第一,才用了6年的時間。

振華的創新能力之所以這麼強,也和管彤賢的工程師出身有關,振華有數十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頂尖技術:世界首創雙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生產效率可比傳統設備提高50%以上;全自動化雙小車岸橋,高矮兩隻小車分別解決了卸船要高、裝車要矮的矛盾;世界首創的大梁升降式岸邊集裝箱起重機以及剛剛講的世界首創的採用GPS技術的集裝箱起重機,精度可以達到15毫米…..這些點子都是管彤賢想出來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振華自動化碼頭

比如,輪胎式集裝箱起重機過去一直使用柴油機作為動力,缺點是作業時噪音大,還要冒黑煙,不符合國際上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管彤賢首先提出用超級電容來替代柴油機。這一靈感,經過產學研攻關,終於成為現實,成為振華港機集裝箱岸橋的競爭優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管彤賢對於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握,同時也對員工極為高標準,管彤賢平時就督促員工學習、搞培訓,勸員工學英語、練技術,甚至要求直接和工資掛鉤,員工只要過了內部考試,就獲得津貼。振華的製造隊伍,最多時有45000人,僅焊工就有7500人以上。

對員工的高標準嚴要求讓管彤賢拿下了美國舊金山新海灣大橋的訂單,這是世界橋樑史上難度最高、跨度最大的單塔自錨抗震懸索鋼橋,該橋的鋼橋項目是世界同類鋼結構橋樑中技術難度最高、造價最貴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該項工程用到的鋼結構高達4.5萬噸,動用電焊工1000多名。而且,在美國施工,電焊工必須取得美國焊接協會的技術認證。這個對技術和語言的雙重考驗,幾乎難倒了所有競標方。

但是美國輿論和鋼鐵工會不幹了,紛紛指責承建公司不顧美國鋼鐵工人的利益,崇“中”媚外。不過跳腳之後,他們尷尬發現,全美國沒有一個企業可以接得下這項工程。。。

最讓他們尷尬的是,振華還提前5個月完成了工程,不服輸的美方派出了三個監工監督,要求100%複檢,經過1毫米、2毫米一個個點地進行復探,都高於美國焊接協會AWS D1.5的橋樑規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在大橋上工作的振華

振華的人才機制:振華用勞動管理公司承包制代替老闆施工隊承包制,力求勞資關係的和諧,達到勞資的“雙贏”狀態。他創造了將農民工變成產業工人的傳奇,通過對農民工的培訓,建立夫妻房等激勵政策使農民工自覺地報效振華。除此,其重學歷不唯學歷,退休不按年齡劃線,為科研功臣刻雕像的系列舉措,為其培養和挽留了大量的生產、設計和管理方面的人才。

振華還擁有了自己的研發平臺。為了鼓勵科技創新,振華港機每年用5%的產值投入科研,2005年就投入近2億元;企業每年還拿出1000萬元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最高獎額100萬元;企業有一支強大的科研隊伍,全公司1500名管理人員中有600多名是研發人員;振華還重視和國內外高等院校和專業研究機構合作,調動他們幫助分析解決技術難題。

截止2018年,振華重工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上海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

振華的產品能力究竟有多強呢?巨型龍門吊的市場被中國壟斷,振華對國外企業購買龍門吊有著嚴苛的限制和維護保養條件,完全按照中國規則行事,必須購買中國的零部件,而且對購買方有著嚴格的限制,保持技術的壟斷。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德國港機設備大多來自於振華

即使是這樣的嚴要求,西方依然不得不採用振華的產品,因為振華的龍門吊等產品在許多軍工研發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航母等艦艇建造。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美國最先進的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是美國新一代海軍驅逐艦,吊裝上層建造的吊機就採用了振華的產品。

現在所有的航母建造都是分段模塊化建造,先是在各個船場分段或大部件建造,最後到船塢內組裝,在整個航母建造過程中都需要大型起吊設備。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船塢所用的龍門吊“哥利亞”,就是英國為了建造航母,花1200萬英鎊從振華重工定購的,這是英國造船歷史上起吊重量最大設備,可以吊起1000噸的部件。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印度為了建造第二艘航母,嗯,就是那艘2008年開工,9年過去了還沒造完,但是已經下水三次的航母…需要龍門吊。

但是最頂級的龍門吊製造技術由中國掌握,印度又放不下面子向中國採購龍門吊。於是印度轉而向英國購買其“哥利亞”龍門吊,誰知道這個龍門吊還是中國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除了龍門吊,振華的產品基本上都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如世界上最先進的挖泥船,被人稱為“造島神器”的“天鯤號”;自動化碼頭;世界上最大的單臂迴旋起重船振華30以及5000米深水鋪管船,智能立體停車庫,半潛船,海洋鑽井平臺等。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天鯤號

管彤賢表示:振華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最難耐的是寂寞,最難拋的是榮華,從來學問欺富貴,真文章在孤燈下。

創新永遠是企業發展的動力,身為高級工程師的管彤賢不僅對於技術極為看重,還能準確把握技術的發展方向。2000多科研人員的強力配置,外加每年2%產值的科技投入,“每年至少誕生一項世界第一”,這令振華逐漸佔據了港機技術的全球制高點。

"

不可否認,中國與美國之間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中國憑藉著後發優勢,在一些領域、行業也實現了趕超美國,如無人機、無人船、特高壓電等,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國家優秀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家國企——振華重工。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關於振華重工,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2013年美國前總統在鼓勵民眾更加廣泛使用“美國製造”時,結果後方被遮住的起重機被大風一吹,露出了振華的名字,可謂結結實實打臉操作。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不過這也是無奈之舉,1000噸以上的龍門吊基本上被振華壟斷,振華佔據了全球82%的市場(2015年數據),從1998年開始,振華已經連續21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據英國權威雜誌《World Cargo News》統計)

原振華重工董事長宋海良稱,在美國從西海岸到東海岸,所有的港口集裝箱起重機,90%是由振華重工製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那麼振華重工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振華的誕生也非常傳奇,當時振華的創始人名叫管彤賢,1992年,在水運司工作的他就差一年可以退休了,像一個普通人安度晚年,但“南巡講話”卻激發了他多年的一個夢想。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在港口機械製造領域完全是被國際巨頭所把持,中國企業完全沒有話語權,管彤賢在水運司看到國內的港口起重機全部都是從國外高價進口的,還是二手貨。而當時國產港機還不如外國的淘汰貨,國外的同行和船運公司根本瞧不起中國。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讓他很憤慨:“我們有機械製造業為什麼總是進口海外的港口起重機呢?為什麼自己不能幹”?

於是59歲的管彤賢依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華港機,一開始公司僅有十幾人。

當時,三菱、三星和克虜伯等列強掌控著全球95%的市場份額,而當時中國最強的上海港機廠只能生產幾個中小型門吊和散貨機械,對於一窮二白的振華來說,連個國際招標的資格都沒有。想打入國際市場,在別人看來無異於痴人說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然而1992年底,什麼都沒有的管彤賢果斷參與加拿大溫哥華港的競標。他借“上海港機”的名義,以報價低30%、白搭百萬美元運費,把這“第一單”搶到了手。

管彤賢認為製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外國的衰退造就了我們的興旺。他自己算了筆賬,以產值計算,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只佔10%,美國佔到了30%甚至50%。同樣的產品,如果振華造價7000萬美元,美國人自己造要花1億美元。

那麼自己的報價再低,雖然利潤非常微薄,但是對於西方企業而言,是絕對百分百虧本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這單雖然不怎麼賺錢,卻是樹立品牌形象的絕佳機會,所以振華全體成員,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製作產品,凡自己做不好的關鍵配套零部件,一律採用世界名牌。他們把這單的產品做得極其出彩,這也讓他們獲得了第二單的機會。

這也讓西方企業對於振華的出現非常惱怒。而讓西方企業更頭疼不已的是,振華還具有非常強大的創新能力。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任何企業想要發展,都需要通過大量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讓自己的產品具有創新力、競爭力,這樣才可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單純的模仿組裝是無法在市場上長久的。

振華也是如此,1994年,振華進入美國市場,美國人的要求特別嚴苛,美國人不允許起重機美國人不許到港拼裝,而是要整機運送。

當年,全世界只有荷蘭一家航運公司有特種運輸船,要價一次比一次高,條件還越來越苛刻。不服氣的管彤賢自己購買了一條運煤炭的舊船,改制成“振華一號”專用運輸船。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當時荷蘭公司看到管彤賢要自研運輸船,立馬該換態度,尋求合作,然而卻遭到管彤賢的拒絕,他們一怒之下將振華告上法庭,卻最終敗訴。

打贏官司後,1995年,振華就改建了我國第一、世界最大的叉裝船“振華2號”,專門用於整機裝載大型集裝箱裝卸橋,可同時裝運2~4臺。振華由此成為全球唯一能自造、自運的重型機械製造商。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1998年,管彤賢組織專業人員在數月內研發出能夠讓場橋和GPS協調運作的控制軟件,使原來需要司機在七八層高的駕駛室裡目測操作的場橋,能夠在僅1米的空隙中靈活穿梭,誤差不到15毫米。

而同樣在這一年,振華的市場份額達到了全球第一,才用了6年的時間。

振華的創新能力之所以這麼強,也和管彤賢的工程師出身有關,振華有數十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頂尖技術:世界首創雙40英尺集裝箱起重機,生產效率可比傳統設備提高50%以上;全自動化雙小車岸橋,高矮兩隻小車分別解決了卸船要高、裝車要矮的矛盾;世界首創的大梁升降式岸邊集裝箱起重機以及剛剛講的世界首創的採用GPS技術的集裝箱起重機,精度可以達到15毫米…..這些點子都是管彤賢想出來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振華自動化碼頭

比如,輪胎式集裝箱起重機過去一直使用柴油機作為動力,缺點是作業時噪音大,還要冒黑煙,不符合國際上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管彤賢首先提出用超級電容來替代柴油機。這一靈感,經過產學研攻關,終於成為現實,成為振華港機集裝箱岸橋的競爭優勢。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管彤賢對於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握,同時也對員工極為高標準,管彤賢平時就督促員工學習、搞培訓,勸員工學英語、練技術,甚至要求直接和工資掛鉤,員工只要過了內部考試,就獲得津貼。振華的製造隊伍,最多時有45000人,僅焊工就有7500人以上。

對員工的高標準嚴要求讓管彤賢拿下了美國舊金山新海灣大橋的訂單,這是世界橋樑史上難度最高、跨度最大的單塔自錨抗震懸索鋼橋,該橋的鋼橋項目是世界同類鋼結構橋樑中技術難度最高、造價最貴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而且該項工程用到的鋼結構高達4.5萬噸,動用電焊工1000多名。而且,在美國施工,電焊工必須取得美國焊接協會的技術認證。這個對技術和語言的雙重考驗,幾乎難倒了所有競標方。

但是美國輿論和鋼鐵工會不幹了,紛紛指責承建公司不顧美國鋼鐵工人的利益,崇“中”媚外。不過跳腳之後,他們尷尬發現,全美國沒有一個企業可以接得下這項工程。。。

最讓他們尷尬的是,振華還提前5個月完成了工程,不服輸的美方派出了三個監工監督,要求100%複檢,經過1毫米、2毫米一個個點地進行復探,都高於美國焊接協會AWS D1.5的橋樑規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在大橋上工作的振華

振華的人才機制:振華用勞動管理公司承包制代替老闆施工隊承包制,力求勞資關係的和諧,達到勞資的“雙贏”狀態。他創造了將農民工變成產業工人的傳奇,通過對農民工的培訓,建立夫妻房等激勵政策使農民工自覺地報效振華。除此,其重學歷不唯學歷,退休不按年齡劃線,為科研功臣刻雕像的系列舉措,為其培養和挽留了大量的生產、設計和管理方面的人才。

振華還擁有了自己的研發平臺。為了鼓勵科技創新,振華港機每年用5%的產值投入科研,2005年就投入近2億元;企業每年還拿出1000萬元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最高獎額100萬元;企業有一支強大的科研隊伍,全公司1500名管理人員中有600多名是研發人員;振華還重視和國內外高等院校和專業研究機構合作,調動他們幫助分析解決技術難題。

截止2018年,振華重工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上海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

振華的產品能力究竟有多強呢?巨型龍門吊的市場被中國壟斷,振華對國外企業購買龍門吊有著嚴苛的限制和維護保養條件,完全按照中國規則行事,必須購買中國的零部件,而且對購買方有著嚴格的限制,保持技術的壟斷。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德國港機設備大多來自於振華

即使是這樣的嚴要求,西方依然不得不採用振華的產品,因為振華的龍門吊等產品在許多軍工研發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航母等艦艇建造。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美國最先進的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是美國新一代海軍驅逐艦,吊裝上層建造的吊機就採用了振華的產品。

現在所有的航母建造都是分段模塊化建造,先是在各個船場分段或大部件建造,最後到船塢內組裝,在整個航母建造過程中都需要大型起吊設備。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船塢所用的龍門吊“哥利亞”,就是英國為了建造航母,花1200萬英鎊從振華重工定購的,這是英國造船歷史上起吊重量最大設備,可以吊起1000噸的部件。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印度為了建造第二艘航母,嗯,就是那艘2008年開工,9年過去了還沒造完,但是已經下水三次的航母…需要龍門吊。

但是最頂級的龍門吊製造技術由中國掌握,印度又放不下面子向中國採購龍門吊。於是印度轉而向英國購買其“哥利亞”龍門吊,誰知道這個龍門吊還是中國造的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除了龍門吊,振華的產品基本上都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如世界上最先進的挖泥船,被人稱為“造島神器”的“天鯤號”;自動化碼頭;世界上最大的單臂迴旋起重船振華30以及5000米深水鋪管船,智能立體停車庫,半潛船,海洋鑽井平臺等。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天鯤號

管彤賢表示:振華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最難耐的是寂寞,最難拋的是榮華,從來學問欺富貴,真文章在孤燈下。

創新永遠是企業發展的動力,身為高級工程師的管彤賢不僅對於技術極為看重,還能準確把握技術的發展方向。2000多科研人員的強力配置,外加每年2%產值的科技投入,“每年至少誕生一項世界第一”,這令振華逐漸佔據了港機技術的全球制高點。

他59歲創業,企業壟斷全球82%市場,英美造艦艇都需要他的產品

退休之後,80多歲依然在工作的管彤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