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創業,產品銷往整個非洲!他是這樣把小作坊變成金鳳凰

從簡陋的石棉瓦棚手工作坊,到現代化機械廠房,從年銷售30多萬元到上億元,如今產品將銷往整個非洲!50歲開始創業的他是如何依靠“知識產權”,渡過了經營的寒冬?


50歲創業,產品銷往整個非洲!他是這樣把小作坊變成金鳳凰


50歲創業,遭遇連續失敗打擊

2000年,國營機械廠倒閉,年近五旬的張志剛一下失了業。他和幾個工人一起,租用縣菸草局倒閉企業的破廠房,開始搗鼓著企業原來就生產的打麥機。

第一年市場反響很好,產品供不應求,他掙了30多萬元。但是第二年,市場被更先進的小麥聯合收割機佔領,剛賺的30多萬,又全部賠了進去。

當時,食品企業發展如火如荼,他轉而研發牛奶灌裝機,生意正要有所起色,可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接踵而至,奶製品行業幾乎全部摧毀,他的產品又沒了銷路。

接連的創業失敗,讓他開始思考,市場到底需要什麼?他疑惑了起來。

張志剛設計第一臺“抓草機”

他的家鄉臨潁縣,身處中原腹地,作為黃淮平原的一部分,一馬平川的地勢盛產小麥,造紙用的麥秸稈主要靠人力在麥田裡,用麥叉往載拖拉機上挑裝,效率低下。

夏天灼熱的陽光,也讓這個工作苦不堪言。有人請他幫忙設計生產一個抓麥秸稈的機器。

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挑戰,他用小型拖拉機進行改裝,前面加上抓臂、抓頭、液壓管,改裝了輪胎、油缸等部分,調試三個多月,終於生產出了第一臺抓麥秸稈的機器,把它命名為抓草機。

這臺抓草機的生產效率驚人:載重7-8噸的拖拉機,一天能裝8車,相當於以前60多個人的勞動力,一天的人工費節約近四五千元!”


50歲創業,產品銷往整個非洲!他是這樣把小作坊變成金鳳凰


抓草機讓他“一戰成名”。“要說我的抓草機火到啥程度?當時內蒙、山東、新疆的客戶,為了能搶到機器,甚至抱著被子、揹著現金住在廠裡排隊一個多月...

慢慢的,他們靠抓草機都掙到了錢,以前他們都是坐長途車、火車來臨潁縣訂貨,現在都是自己開著轎車來訂貨。

但是,當時他的工廠一年僅能生產30臺抓草機。企業要擴大,必須有資金,他沒有能夠用於質押的土地,廠房也是三家企業合租的舊場院,無法從銀行拿到貸款。

如何籌集資金,成了張志剛的一塊“心病”。

“知本”變“資本”,專利質押貸款200萬

天無絕人之路,2012年,當地的知識產權局的工作人員深入企業調研時,發現潁機機械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便幫助張志剛整理企業資料,邀請中國銀行漯河分行來考察。

他們認為穎機機械專利多、產品應用廣、客市場需求量大,在與張志剛的接觸過程中,也被張志剛敢想敢幹、鍥而不捨的創業精神打動。當年,潁機機械以1項發明專利質押獲得中國銀行漯河分行200萬元項目貸款。

200萬元貸款,讓潁機機械“大開拳腳”,他們購買了工裝和數控設備。之後的4年,利用專利質押貸款來的資金,潁機機械的硬件生產“裝備”繼續升級,產品遠銷河南、河北、內蒙、新疆等10多個省區,一躍成為中國農用抓草機的龍頭企業。

截至目前,張志剛共擁有專利97件,僅發明專利就有17件。

2017年4月,穎機機械的抓草機系列產品受到贊比亞投資商的青睞,邀請他們在贊比亞建立工廠,把產品銷往整個非洲。

就這樣,從簡陋的石棉瓦棚手工作坊,到現代化機械廠房,從年銷售30多萬元到上億元,50歲的張志剛是依靠“知識產權質押”渡過了經營的寒冬。

事實上,近年來專利權質押已經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之一。據知識產權局最新數據顯示,僅僅在2017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專利權質押項目數1493項,質押融資金額達到318億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