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第二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教育創新論壇:如何培養全球影視創制人才”舉行。

不同於通常教育論壇請來一群教育學者來談教育話題,此次的金爵論壇受邀參與討論的都是行業者,直接從他們的需求出發談對人才的需求,從而反推到作為教育者,該如何培養人才。這也是本場論壇的合作主辦方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所倡導的 “入學即入行”的教育理念。

《被解救的探戈》《永不妥協》《低俗小說》等影片的製片人邁克爾·山姆伯特(Michael Shamberg),奧斯卡最佳聲音設計得主雷斯爾·普克萊(Resul Pookutty),《流浪地球》製片人龔格爾,追光動畫聯合創始人袁野等嘉賓分別就工業化體系的構建及人才培養的問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隨後,製片人、奧斯卡最佳音效設計得主理查德·安德森,《雲圖》製片人李少偉,阿里巴巴文娛集團大優酷事業群副總裁幹超,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藝術總監陳大明等則參與圓桌對話,與主持人、上海溫哥華電影院學院執行長蔣為民一起,探討工業化時代,電影人才的教育與培養問題。

上海電影節丨電影教育論壇:行業需要什麼樣的電影人才

論壇現場 圖片來自:上海國際電影節

懂得從觀眾角度出發,熱愛是一切的基礎

在邁克爾·山姆伯特看來,要想在電影行業中發揮自身的價值,有三點基本素養很關鍵:第一,要有找到好故事的熱情,第二,有對好故事的堅持。第三,有很強的執行力。他同時還強調,對於從事電影工作的人,不論在工業化體系中擔任怎樣的角色,都要有觀眾視角的思維。“如果自己不從觀眾的角度做一個作品創作,你是沒有辦法提供一個他們所滿意的作品。”山姆伯特說。

面對即將要進入電影行業的新人,各位現場專家都認為,絕對的熱愛是進入這個行業的基礎。因為從事電影的工作的確非常的艱辛。

《流浪地球》在製作過程中面臨了不少挑戰。龔格爾透露,在拍攝期間,劇組每天的工作時間達到18個小時,而導演郭帆在拍攝的145天中每天只有30分鐘到1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如果你不熱愛,恐怕很難堅持下去。”龔格爾說。

雷斯爾·普克萊同樣談到了熱愛的重要性。他表示,印度電影的競爭非常激烈,每年200部電影中可能只有15部可以在電影票房方面取得成功,但仍然有源源不斷地電影創作誕生,電影的數量也在持續上升。普克萊指出,這背後的動力還是對電影的熱愛。“你想讓你的故事成為經典,就必須要有一種非常瘋狂的精神。”

憑藉《白蛇:緣起》獲得好評的製片人袁野所在的追光動畫,深耕動畫領域多年,公司之前的作品也常常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但追光多年來一直秉持著做國內一流動畫公司的初心。袁野表示,動畫本身的製作特性,已自然地推動中國的動畫製作遵循工業化體系。而就目前整體來看,投身行業的人基本還是靠熱愛驅動。“一方面,動畫製作流程非常繁複和細節,另一方面,中國在動畫教育方面專業設定的缺位,使得人才的培養需要持續靠一線的實踐積累,所以除了動畫相關的專業技能,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創作能力也很重要,“這就對綜合能力提出要求。” 同時,袁野也提出,動畫行業對人才的需要要跳出專業本身吸納更廣義的技術人才,“國內可能跨出電影以外和傳統的計算機、圖形學、圖象學相關聯的這些東西結合,這些專業也是在三維動畫電影公司,以及視效公司非常重要的人才儲備環節。”

工業體系化人才的培養應注重基礎實踐

圓桌對話環節,蔣為民提到,目前中國的影視類的院校近三百多所,重點大學達到了30所,每一年影視類的專業報考人數也在不斷攀升,但很多名牌院校的畢業生進入社會以後,卻很難進入行業。

針對電影人才普遍的產學脫節問題,安德森表示,電影學院的教育的確可以幫助個人觸及到電影的方方面面,“我們可以從基層開始學習,開始做起。從實踐當中學習慢慢往上走,如果沒有拍過16毫米膠捲,沒當過攝影師,你可能就不知道拍電影真正是怎麼樣的,你不瞭解這樣的專業知識,就不知道如何做出很好的作品,也就是做電影什麼都要懂一點。”安德森說,但想要深入到行業中,適應工業化體系的運轉,就應該從基層做起。“好萊塢體系開始運轉的時候,是沒有專業的電影學院的。”

陳大明認為,對於學習電影的人來說,真正的努力不是在學校裡而是在學校以外。在學校學到的只是基本知識,要在行業立足,還是要通過各種嘗試,尋找到自己的定位。

李少偉同樣鼓勵學生走出電影學院。他直言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就可以工作。他認為,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瞭解行業到底在發生什麼,將來才能在機會到來時,有能力去選擇。

山姆伯特認為學生應該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我們也在尋找一些人才,他們有著創新的精神,有著主動性,他們會自己去規劃一些事情,而不是別人教育他們應當怎麼做。”

在強調要儘早主動參與行業實踐的同時,與會嘉賓也對電影人才的教育現狀發表了看法。

幹超指出,當下的電影人才培養存在專業分工不明確,專業不夠聚焦的問題。

對此,安德森提出,一些大的製片廠,可以與電影學院加強合作,創立如醫學生培訓這樣有章可循的培訓體系,這樣也會使得學校的教育更加具備針對性,專業人才的培養更加聚焦,所匹配的工種更加多元化。

除了專業進一步細分化,袁野和李少偉都提及了要進行審美意識的培養。“在真正進到製作環節後,基本的製作技術和技巧都是可以學習的,但審美才是決定你能夠往前走,能夠變成一個優秀的人才必不可少的。”袁野表示,應充分利用在學校的時間多做探索。李少偉則表示,“電影這個技術我覺得大家都同一時間去學都是差不多的了。最重要還是自己個人對審美眼光的培養。”

最後,蔣為民總結,“無論是美國、印度還是中國,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熱愛電影、腳踏實地,具有多元知識結構、有審美素養、同時能夠不斷去學習和創新的人才。這樣的人才才符合全世界真正需要的影視創制人才的標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