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遭會員瘋狂退卡,這次可不怪\'國民素質低\''

"

來源:每日怡見

世界零售業第二大巨頭Costco,今年在上海開出了它的第一家中國門店,然而這個位處郊區、要299會員費才能購物的賣場,開業當天竟然是這樣的場景:

這和前段時間黃牛搶貨的陣勢一模一樣,彷彿喪屍圍城,不知道的人還以為Costco裡面買東西不要錢呢......一些湊熱鬧的人也想去看看,結果連車都停不進去了。

"

來源:每日怡見

世界零售業第二大巨頭Costco,今年在上海開出了它的第一家中國門店,然而這個位處郊區、要299會員費才能購物的賣場,開業當天竟然是這樣的場景:

這和前段時間黃牛搶貨的陣勢一模一樣,彷彿喪屍圍城,不知道的人還以為Costco裡面買東西不要錢呢......一些湊熱鬧的人也想去看看,結果連車都停不進去了。

Costco遭會員瘋狂退卡,這次可不怪'國民素質低'

見識過了拼夕夕和阿里巴巴的低價策略,也經歷過"百團大戰"的燒錢補貼,甚至坐擁著“世界工廠”的中國人,難道還至於為了買點東西不要命似的往裡擠嗎?

真的至於。Costco開業那幾天,媒體紛紛刷屏式報道上海人的瘋狂,平時最精明的上海大爺大媽,竟然把這家大店擠爆到暫停營業了。

因為這家Costco的經營風格,是「質優價廉」。你之前可能覺得奇怪,很多海外代購的東西怎麼扣除了關稅還是比國內便宜很多,一種可能是你買到假貨了,另一種可能,就是代購從美國的Costco進的貨。

Costco這家公司最變態的一點就是,它想盡了辦法給消費者省錢。

零售業是一個極其殘酷的商業戰場,其他行業都有偏科生異軍突起的可能,但它不行。

比如時裝行業,某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設計師,如果新款被楊冪穿了,可能第二天就會迎來爆發式增長,他的衣服質量好不好,出貨快不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款式夠時尚夠熱門。

但零售業不同,就算你家的可口可樂永遠比別的店便宜1塊,烤雞永遠比別的店鮮香一分,你也不可能打破市場格局做到異軍突起,零售業的巨頭,一定是在商品性價比、供應鏈管理、銷售管理、售後等等所有環節做到極致,才可能從若干個環節分別摳出一點錢,變成利潤。

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Costco殺出來的一條路,是幫用戶精選優質商品,然後殺價到利潤“貼地滑行”,從而賺用戶一點會員費、周邊商品消費。

我們比較熟悉的沃爾瑪已經夠便宜了,但是沃爾瑪的平均毛利率還有25%,這25%要拿去支付銷售、管理和財務費用,算下來淨利潤已經非常低。但是Costco更變態,它的毛利率就只有15%覆蓋運營都夠嗆,只算賣貨可能還要小虧。

有人調侃瑞幸咖啡是個好企業,它去誆外國投資者的錢,來燒錢補貼中國人喝咖啡,真是絕佳愛國企業。按這個標準的話,Costco也不像是賺錢來的,更像是千里迢迢來和中國人交個朋友......

我們回顧下Costco2018年的財報,去年總營收高達1416億美元,淨利潤31億美元,而會員費收入剛好也是31億美元。

這個數據不是巧合,你再往前翻幾年,Costco幾乎每年的淨利潤都和收的會員費差不多。而前面說賣貨利潤太薄覆蓋不了運營,Costco靠的是美國500多家門店旁邊還附帶加油站、餐廳、醫療服務來賺點錢補貼賣貨。

一家賣場,核心盈利方式不在賣貨,而是靠划算的商品把客人請進來,你說它不吸引人,誰吸引人呢?

然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Costco賴以生存的會員續費,在美國續費率是90%,到了加拿大隻剩85%了,再到韓國這樣東亞文化的國家,就更低了,至於在中國......


"

來源:每日怡見

世界零售業第二大巨頭Costco,今年在上海開出了它的第一家中國門店,然而這個位處郊區、要299會員費才能購物的賣場,開業當天竟然是這樣的場景:

這和前段時間黃牛搶貨的陣勢一模一樣,彷彿喪屍圍城,不知道的人還以為Costco裡面買東西不要錢呢......一些湊熱鬧的人也想去看看,結果連車都停不進去了。

Costco遭會員瘋狂退卡,這次可不怪'國民素質低'

見識過了拼夕夕和阿里巴巴的低價策略,也經歷過"百團大戰"的燒錢補貼,甚至坐擁著“世界工廠”的中國人,難道還至於為了買點東西不要命似的往裡擠嗎?

真的至於。Costco開業那幾天,媒體紛紛刷屏式報道上海人的瘋狂,平時最精明的上海大爺大媽,竟然把這家大店擠爆到暫停營業了。

因為這家Costco的經營風格,是「質優價廉」。你之前可能覺得奇怪,很多海外代購的東西怎麼扣除了關稅還是比國內便宜很多,一種可能是你買到假貨了,另一種可能,就是代購從美國的Costco進的貨。

Costco這家公司最變態的一點就是,它想盡了辦法給消費者省錢。

零售業是一個極其殘酷的商業戰場,其他行業都有偏科生異軍突起的可能,但它不行。

比如時裝行業,某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設計師,如果新款被楊冪穿了,可能第二天就會迎來爆發式增長,他的衣服質量好不好,出貨快不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款式夠時尚夠熱門。

但零售業不同,就算你家的可口可樂永遠比別的店便宜1塊,烤雞永遠比別的店鮮香一分,你也不可能打破市場格局做到異軍突起,零售業的巨頭,一定是在商品性價比、供應鏈管理、銷售管理、售後等等所有環節做到極致,才可能從若干個環節分別摳出一點錢,變成利潤。

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Costco殺出來的一條路,是幫用戶精選優質商品,然後殺價到利潤“貼地滑行”,從而賺用戶一點會員費、周邊商品消費。

我們比較熟悉的沃爾瑪已經夠便宜了,但是沃爾瑪的平均毛利率還有25%,這25%要拿去支付銷售、管理和財務費用,算下來淨利潤已經非常低。但是Costco更變態,它的毛利率就只有15%覆蓋運營都夠嗆,只算賣貨可能還要小虧。

有人調侃瑞幸咖啡是個好企業,它去誆外國投資者的錢,來燒錢補貼中國人喝咖啡,真是絕佳愛國企業。按這個標準的話,Costco也不像是賺錢來的,更像是千里迢迢來和中國人交個朋友......

我們回顧下Costco2018年的財報,去年總營收高達1416億美元,淨利潤31億美元,而會員費收入剛好也是31億美元。

這個數據不是巧合,你再往前翻幾年,Costco幾乎每年的淨利潤都和收的會員費差不多。而前面說賣貨利潤太薄覆蓋不了運營,Costco靠的是美國500多家門店旁邊還附帶加油站、餐廳、醫療服務來賺點錢補貼賣貨。

一家賣場,核心盈利方式不在賣貨,而是靠划算的商品把客人請進來,你說它不吸引人,誰吸引人呢?

然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Costco賴以生存的會員續費,在美國續費率是90%,到了加拿大隻剩85%了,再到韓國這樣東亞文化的國家,就更低了,至於在中國......


Costco遭會員瘋狂退卡,這次可不怪'國民素質低'


上海Costco的三天促銷期結束後,不加價的茅臺被下架了,促銷價919元的五糧液也漲了150元,回到了市場正常水平。


於是,上海大爺大媽的態度反轉不要更快,3天前還擠破了頭要去購物,3天后就排起了長龍般的隊伍要去退卡。

要不怎麼說中國人算數最好,而上海人又是中國人中非常精明的呢?這些上海市民賬算得清楚,薅了羊毛就撤,臨走還不忘把會員卡給退了,一分油水也不留給遠道而來的美國商家。

最佳樣本就是下面這個搶茅臺的普通家庭,成本只有30元,半天時間盈利12000元。

"

來源:每日怡見

世界零售業第二大巨頭Costco,今年在上海開出了它的第一家中國門店,然而這個位處郊區、要299會員費才能購物的賣場,開業當天竟然是這樣的場景:

這和前段時間黃牛搶貨的陣勢一模一樣,彷彿喪屍圍城,不知道的人還以為Costco裡面買東西不要錢呢......一些湊熱鬧的人也想去看看,結果連車都停不進去了。

Costco遭會員瘋狂退卡,這次可不怪'國民素質低'

見識過了拼夕夕和阿里巴巴的低價策略,也經歷過"百團大戰"的燒錢補貼,甚至坐擁著“世界工廠”的中國人,難道還至於為了買點東西不要命似的往裡擠嗎?

真的至於。Costco開業那幾天,媒體紛紛刷屏式報道上海人的瘋狂,平時最精明的上海大爺大媽,竟然把這家大店擠爆到暫停營業了。

因為這家Costco的經營風格,是「質優價廉」。你之前可能覺得奇怪,很多海外代購的東西怎麼扣除了關稅還是比國內便宜很多,一種可能是你買到假貨了,另一種可能,就是代購從美國的Costco進的貨。

Costco這家公司最變態的一點就是,它想盡了辦法給消費者省錢。

零售業是一個極其殘酷的商業戰場,其他行業都有偏科生異軍突起的可能,但它不行。

比如時裝行業,某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設計師,如果新款被楊冪穿了,可能第二天就會迎來爆發式增長,他的衣服質量好不好,出貨快不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款式夠時尚夠熱門。

但零售業不同,就算你家的可口可樂永遠比別的店便宜1塊,烤雞永遠比別的店鮮香一分,你也不可能打破市場格局做到異軍突起,零售業的巨頭,一定是在商品性價比、供應鏈管理、銷售管理、售後等等所有環節做到極致,才可能從若干個環節分別摳出一點錢,變成利潤。

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Costco殺出來的一條路,是幫用戶精選優質商品,然後殺價到利潤“貼地滑行”,從而賺用戶一點會員費、周邊商品消費。

我們比較熟悉的沃爾瑪已經夠便宜了,但是沃爾瑪的平均毛利率還有25%,這25%要拿去支付銷售、管理和財務費用,算下來淨利潤已經非常低。但是Costco更變態,它的毛利率就只有15%覆蓋運營都夠嗆,只算賣貨可能還要小虧。

有人調侃瑞幸咖啡是個好企業,它去誆外國投資者的錢,來燒錢補貼中國人喝咖啡,真是絕佳愛國企業。按這個標準的話,Costco也不像是賺錢來的,更像是千里迢迢來和中國人交個朋友......

我們回顧下Costco2018年的財報,去年總營收高達1416億美元,淨利潤31億美元,而會員費收入剛好也是31億美元。

這個數據不是巧合,你再往前翻幾年,Costco幾乎每年的淨利潤都和收的會員費差不多。而前面說賣貨利潤太薄覆蓋不了運營,Costco靠的是美國500多家門店旁邊還附帶加油站、餐廳、醫療服務來賺點錢補貼賣貨。

一家賣場,核心盈利方式不在賣貨,而是靠划算的商品把客人請進來,你說它不吸引人,誰吸引人呢?

然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Costco賴以生存的會員續費,在美國續費率是90%,到了加拿大隻剩85%了,再到韓國這樣東亞文化的國家,就更低了,至於在中國......


Costco遭會員瘋狂退卡,這次可不怪'國民素質低'


上海Costco的三天促銷期結束後,不加價的茅臺被下架了,促銷價919元的五糧液也漲了150元,回到了市場正常水平。


於是,上海大爺大媽的態度反轉不要更快,3天前還擠破了頭要去購物,3天后就排起了長龍般的隊伍要去退卡。

要不怎麼說中國人算數最好,而上海人又是中國人中非常精明的呢?這些上海市民賬算得清楚,薅了羊毛就撤,臨走還不忘把會員卡給退了,一分油水也不留給遠道而來的美國商家。

最佳樣本就是下面這個搶茅臺的普通家庭,成本只有30元,半天時間盈利12000元。

Costco遭會員瘋狂退卡,這次可不怪'國民素質低'

不知道Costco該笑還是該哭,雖然進中國促銷一場確實讓很多人認識了它,但是貼錢賺吆喝,如果以後沒有平價茅臺了,沒有賠本的折扣了,又還有多少中國人會跑去郊區光顧它呢?

大賣場的模式,世界巨頭們在中國不是沒有試過。家樂福來過,高峰期坐擁超過1萬家商場,但是因為賺不到錢水土不服,最近把大部分股權轉讓給了蘇寧,潦草收尾。

英國老牌零售商樂購(Tesco)也來過,帶著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進口商品,雄赳赳氣昂昂地來了中國,然而新鮮歸新鮮,消費者不買賬,最終商樂購的業務被華潤集團收購,慘淡結局。

這些國際大佬們就像來中國市場試錯的,用真金白銀的撞壁經歷,來提醒中國創業者,消費者到底要什麼。

實際上,我們在擁有阿里巴巴的那一年,就已經跨過了一眾老牌商業模式,走向了互聯網商業的浪尖。

在美國,你開車幾十公里都找不到商場,而中國大城市,往往幾公里內就有不止一家商業摩爾城,吃喝玩樂全包括,這是人口密度的巨大差異決定的。

正是在這樣的土壤上,我們從遠到海外、一千公里外的城市、本地到3公里範圍、1公里範圍,都孕育了各型各色的零售商業模式。

在美國人只能自己開車去沃爾瑪或Costco,一次採購半個月的生活用品時,幸福的中國人已經可以享受外賣小哥日夜送餐、果蔬生鮮30分鐘上門的服務,高端點的海鮮有盒馬生鮮,普通的水果蔬菜有每日優鮮等各種生鮮團購......


"

來源:每日怡見

世界零售業第二大巨頭Costco,今年在上海開出了它的第一家中國門店,然而這個位處郊區、要299會員費才能購物的賣場,開業當天竟然是這樣的場景:

這和前段時間黃牛搶貨的陣勢一模一樣,彷彿喪屍圍城,不知道的人還以為Costco裡面買東西不要錢呢......一些湊熱鬧的人也想去看看,結果連車都停不進去了。

Costco遭會員瘋狂退卡,這次可不怪'國民素質低'

見識過了拼夕夕和阿里巴巴的低價策略,也經歷過"百團大戰"的燒錢補貼,甚至坐擁著“世界工廠”的中國人,難道還至於為了買點東西不要命似的往裡擠嗎?

真的至於。Costco開業那幾天,媒體紛紛刷屏式報道上海人的瘋狂,平時最精明的上海大爺大媽,竟然把這家大店擠爆到暫停營業了。

因為這家Costco的經營風格,是「質優價廉」。你之前可能覺得奇怪,很多海外代購的東西怎麼扣除了關稅還是比國內便宜很多,一種可能是你買到假貨了,另一種可能,就是代購從美國的Costco進的貨。

Costco這家公司最變態的一點就是,它想盡了辦法給消費者省錢。

零售業是一個極其殘酷的商業戰場,其他行業都有偏科生異軍突起的可能,但它不行。

比如時裝行業,某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設計師,如果新款被楊冪穿了,可能第二天就會迎來爆發式增長,他的衣服質量好不好,出貨快不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款式夠時尚夠熱門。

但零售業不同,就算你家的可口可樂永遠比別的店便宜1塊,烤雞永遠比別的店鮮香一分,你也不可能打破市場格局做到異軍突起,零售業的巨頭,一定是在商品性價比、供應鏈管理、銷售管理、售後等等所有環節做到極致,才可能從若干個環節分別摳出一點錢,變成利潤。

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Costco殺出來的一條路,是幫用戶精選優質商品,然後殺價到利潤“貼地滑行”,從而賺用戶一點會員費、周邊商品消費。

我們比較熟悉的沃爾瑪已經夠便宜了,但是沃爾瑪的平均毛利率還有25%,這25%要拿去支付銷售、管理和財務費用,算下來淨利潤已經非常低。但是Costco更變態,它的毛利率就只有15%覆蓋運營都夠嗆,只算賣貨可能還要小虧。

有人調侃瑞幸咖啡是個好企業,它去誆外國投資者的錢,來燒錢補貼中國人喝咖啡,真是絕佳愛國企業。按這個標準的話,Costco也不像是賺錢來的,更像是千里迢迢來和中國人交個朋友......

我們回顧下Costco2018年的財報,去年總營收高達1416億美元,淨利潤31億美元,而會員費收入剛好也是31億美元。

這個數據不是巧合,你再往前翻幾年,Costco幾乎每年的淨利潤都和收的會員費差不多。而前面說賣貨利潤太薄覆蓋不了運營,Costco靠的是美國500多家門店旁邊還附帶加油站、餐廳、醫療服務來賺點錢補貼賣貨。

一家賣場,核心盈利方式不在賣貨,而是靠划算的商品把客人請進來,你說它不吸引人,誰吸引人呢?

然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Costco賴以生存的會員續費,在美國續費率是90%,到了加拿大隻剩85%了,再到韓國這樣東亞文化的國家,就更低了,至於在中國......


Costco遭會員瘋狂退卡,這次可不怪'國民素質低'


上海Costco的三天促銷期結束後,不加價的茅臺被下架了,促銷價919元的五糧液也漲了150元,回到了市場正常水平。


於是,上海大爺大媽的態度反轉不要更快,3天前還擠破了頭要去購物,3天后就排起了長龍般的隊伍要去退卡。

要不怎麼說中國人算數最好,而上海人又是中國人中非常精明的呢?這些上海市民賬算得清楚,薅了羊毛就撤,臨走還不忘把會員卡給退了,一分油水也不留給遠道而來的美國商家。

最佳樣本就是下面這個搶茅臺的普通家庭,成本只有30元,半天時間盈利12000元。

Costco遭會員瘋狂退卡,這次可不怪'國民素質低'

不知道Costco該笑還是該哭,雖然進中國促銷一場確實讓很多人認識了它,但是貼錢賺吆喝,如果以後沒有平價茅臺了,沒有賠本的折扣了,又還有多少中國人會跑去郊區光顧它呢?

大賣場的模式,世界巨頭們在中國不是沒有試過。家樂福來過,高峰期坐擁超過1萬家商場,但是因為賺不到錢水土不服,最近把大部分股權轉讓給了蘇寧,潦草收尾。

英國老牌零售商樂購(Tesco)也來過,帶著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進口商品,雄赳赳氣昂昂地來了中國,然而新鮮歸新鮮,消費者不買賬,最終商樂購的業務被華潤集團收購,慘淡結局。

這些國際大佬們就像來中國市場試錯的,用真金白銀的撞壁經歷,來提醒中國創業者,消費者到底要什麼。

實際上,我們在擁有阿里巴巴的那一年,就已經跨過了一眾老牌商業模式,走向了互聯網商業的浪尖。

在美國,你開車幾十公里都找不到商場,而中國大城市,往往幾公里內就有不止一家商業摩爾城,吃喝玩樂全包括,這是人口密度的巨大差異決定的。

正是在這樣的土壤上,我們從遠到海外、一千公里外的城市、本地到3公里範圍、1公里範圍,都孕育了各型各色的零售商業模式。

在美國人只能自己開車去沃爾瑪或Costco,一次採購半個月的生活用品時,幸福的中國人已經可以享受外賣小哥日夜送餐、果蔬生鮮30分鐘上門的服務,高端點的海鮮有盒馬生鮮,普通的水果蔬菜有每日優鮮等各種生鮮團購......


Costco遭會員瘋狂退卡,這次可不怪'國民素質低'


你說還有日用品?從衣服到清潔用品,淘寶正常物流3天到家,京東自營次日到家,可以在家坐等收貨,為什麼要自己去賣場運回來呢?

除了日常所需品外,互聯網商業還孕育了小紅書、抖音、淘寶直播給人們“種草”,潛在的需求也被挖掘殆盡,怕的不是買不到,而是錢包受不了。

Costco長期以來算的賬,是美國人算數不好,購物又不方便,想要的商品買了,說不定還心血來潮帶些東西回家,但這點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我們的購物已經足夠方便了,賣場擺放再考究,也比不過李佳琦“OMG”的帶貨能力。

而美國賣場順便附帶加油、餐廳、醫療服務賺錢,在中國就更行不通了,你說自營加油站?中石油中石化不答應啊。

你說附帶小門診看病?我們不缺社區醫院,我們只是缺三甲大醫院的名醫而已。

那就只剩餐廳了。Costco在美國的餐廳極其便宜,一隻烤雞才4.99美元,35人民幣,超級低價。有留學生說,買一隻烤雞,雞翅雞腿直接吃,雞架煮泡麵,雞肉切絲炒菜,半個星期的伙食就解決了。

不少美國消費者都感慨,去Costco能買到這麼便宜又量大味美的烤雞,幸福感爆棚,前面買了幾百美金商品的負罪感都消除了......

然而,之所以可以把烤雞的價格做得這麼低,是因為Costco在美國有500多家門店,規模效應很強,這麼大規模的銷量,他們一方面可以和供應商大刀闊斧地砍價,另一方面,自己做自營產品也能盈利。

所以,Costco就在美國自己開了養雞場,直接把養雞的錢也賺了,順便把烤雞打造成王牌產品吸引消費者。

但是在中國,不好意思,一家門店開不起養雞場,而且中國的肉類價格已經不高了,壓價也無法形成吸引力。

Costco能否在上海活下去,還要看它中高端商品的性價比能否抓住上海中產的心,做成山姆會員店的模式也並非不行,但是想大紅大紫,擴大規模賺飽利潤估計不可能了。

這次可真不怪退卡的中國人“國民素質低”,君不見美國Costco退貨的大有人在呢,甚至還有人把拆封的牛排紅酒送去退貨。既然規則允許退貨退卡,按規則辦事就沒有錯。

要說Costco來中國吃了虧對我們最大的影響,或許是讓老百姓看到,美國人最喜歡的商業模式也不過如此,我們已經擁有遠遠多過他們的便利,遠比他們複雜和成熟的互聯網商業,我們才是應該驕傲和感恩的人。

移動支付,零售互聯網,未來的社會生活畫卷,就將從這片中國大地徐徐展開,你我都會是見證者和享受者。要說素質,同情商人才不是素質的體現,只有真實反映消費者精明的答案,才是給美國商人上了一課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