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新動能 邁向高質量——山東踏上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徵程'

山東 劉家義 經濟 投資 龔正 文化 技術 新華網客戶端 2019-07-17
"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 題:發掘新動能 邁向高質量——山東踏上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徵程

新華社記者於佳欣、王志

2018年的生產總值是1952年全年的344.4倍;外商投資企業由1981年的1家發展到1.5萬多家;三年累計脫貧251.6萬人……70年來,有著1億人口的製造業和農業大省山東發生巨大變化。

國務院新聞辦16日舉行新中國成立70週年省(區、市)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山東省人民政府省長龔正講述了山東發生鉅變背後的故事。

質量之變:傳統產業大省實現鳳凰涅槃

近些年,“山東在變”成為不少人的明顯感受。在劉家義看來,變化之一就是發展質量在變。

作為經濟大省,山東經濟呈現出兩個“70%”的特點,即全省傳統產業佔工業比重70%左右,重化工產業佔傳統產業比重70%左右。這樣的經濟結構給邁向高質量發展提出挑戰。

“動能不轉,沒有出路。”劉家義說。去年,國家批覆山東建設全國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山東確定了“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總體部署。

據劉家義介紹,近兩年,山東關停了散亂汙及落後產能企業近十萬家。去年壓減粗鋼、煤炭產能分別達355萬噸、495萬噸,並關停違法違規的電解鋁產能322萬噸。

山東還規劃建設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等“十強”產業集群。三產結構實現了由1952年的“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新技術、新產業等新經濟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43.9%。新動能創造的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39%提升到48%。

在騰籠換鳥中,通過一系列節能降耗措施,山東也換來了生態環境的改善。據龔正介紹,2006年至2018年,全省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47.5%,重汙染天氣從2013年的60.8天,減到了去年的9.9天。

生活之變: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去年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79%,城鎮新增就業連續15年實現“過百萬”,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達到39549元、16297元,分別比1952年增長326倍、270倍……人民生活水平之變,是山東的又一大變化。

在國新辦發佈會展示現場,來自山東費縣手繡非遺傳承人卞成飛正在展示手繡荷包、枕頭、虎頭鞋等。通過製作手工藝品,她帶動居家婦女、殘疾人等500餘人就業,部分村民足不出戶就能每月增收一兩千元。

“緊盯‘黃河灘’、聚焦‘沂蒙山’、鎖定‘老病殘’,山東三年累計脫貧251.6萬人,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劉家義說。

為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山東省出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及相關工作方案,選擇10個縣、100個鄉鎮、1000個村實施“十百千”示範創建工程,開展美麗村居建設4大風貌區、10條風貌帶、300個示範村“四一三”行動。

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方面,山東加快推進農村改路、改電、改校、改房、改廁、改水、改暖“七改”工程。目前,99%的村通達客車,行政村實現光纖全覆蓋。

環境之變: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讓山東這個向海而生的省份,不斷煥發新的活力。

在劉家義看來,山東的另一明顯變化是營商環境在變。“老百姓辦事和企業辦事方便程度大大改善,到山東來投資創業的人員大幅度增加,人才迴流態勢加速形成。”他說,今年一季度,山東人才留存率比2018年四季度上升了13.7%。

堅持深化改革,市場活力不斷激發——

通過“放管服”改革,山東基本實現新企業開辦不超過3個工作日、不動產登記不超過5個工作日、新項目從立項到投資開工不超過45個工作日的“3545”目標。2018年底,全省各類市場主體實有905.6萬戶,註冊資本20.5萬億元,分別是1980年的35.2倍和756.3倍。

堅持擴大開放,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外商投資企業由1981年的1家發展到1.5萬多家。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由1980年的300萬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2923.9億美元,年均增長35.3%。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2018年“齊魯號”歐亞班列首發以來,累計開行班次602列。

劉家義說,山東正在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產業、文化旅遊產業等產業的“引進來”“走出去”,力爭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實現雙贏、互利、共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