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與這片故土相依相伴了53個春秋,他們將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奉獻給了國家軍馬事業。如今,新一代牧馬人依然在草原上譜寫著新的牧歌,經歷著馬場轉制後的陣痛。

一場大雪之後,我走入了皚皚白雪中的焉支山腳下,去尋覓神駿飄逸的馬群,感受了牧馬人如詩如歌的草原生活。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與這片故土相依相伴了53個春秋,他們將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奉獻給了國家軍馬事業。如今,新一代牧馬人依然在草原上譜寫著新的牧歌,經歷著馬場轉制後的陣痛。

一場大雪之後,我走入了皚皚白雪中的焉支山腳下,去尋覓神駿飄逸的馬群,感受了牧馬人如詩如歌的草原生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夜色中踏進牧馬人的故鄉

2002年11月19日,我從山丹縣城乘車,向雪霽後的祁連山深處走去。莽莽蒼蒼的原野上閃動著耀眼的雪光,牧羊人趕著白雲般的羊群走向溫暖的山坡。偶然看到幾匹黑馬站立在潔白的雪地裡,給這片厚重的土地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山丹馬場總場,在工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驅車駛向了寒氣逼人的草原深處,去尋找嚮往已久的馬群。這時,天色已近黃昏焉支山下,空曠寂靜的草原上漫生著一望無際的牧草,在雪色映村下顯得枯黃乾澀,但卻頑強地在寒風中挺立著。汽車在冰天雪地的草原公路上疾馳,偶然有趕著驢車的牧人從我們身邊靜靜地過,很快又消失在茫茫雪原上。同行的人告訴我,冬天的牧場很荒涼,如果是夏秋季節,這裡碧草連天,菜花金黃,天高雲淡,馬群遊動景色十分美麗迷人。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與這片故土相依相伴了53個春秋,他們將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奉獻給了國家軍馬事業。如今,新一代牧馬人依然在草原上譜寫著新的牧歌,經歷著馬場轉制後的陣痛。

一場大雪之後,我走入了皚皚白雪中的焉支山腳下,去尋覓神駿飄逸的馬群,感受了牧馬人如詩如歌的草原生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夜色中踏進牧馬人的故鄉

2002年11月19日,我從山丹縣城乘車,向雪霽後的祁連山深處走去。莽莽蒼蒼的原野上閃動著耀眼的雪光,牧羊人趕著白雲般的羊群走向溫暖的山坡。偶然看到幾匹黑馬站立在潔白的雪地裡,給這片厚重的土地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山丹馬場總場,在工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驅車駛向了寒氣逼人的草原深處,去尋找嚮往已久的馬群。這時,天色已近黃昏焉支山下,空曠寂靜的草原上漫生著一望無際的牧草,在雪色映村下顯得枯黃乾澀,但卻頑強地在寒風中挺立著。汽車在冰天雪地的草原公路上疾馳,偶然有趕著驢車的牧人從我們身邊靜靜地過,很快又消失在茫茫雪原上。同行的人告訴我,冬天的牧場很荒涼,如果是夏秋季節,這裡碧草連天,菜花金黃,天高雲淡,馬群遊動景色十分美麗迷人。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車至一片樓群時,牧馬人的雕塑進入我的視線,馬背上的牧人揚鞭縱馬,駿馬前蹄騰空,仰天長嘯,象徵著牧馬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行車途中,我在馬場的菜籽油加工廠和酒業公司稍事休息片刻,沁人的油香和濃濃的酒香浸潤著草原冬日的寒氣。

落霞在祁連群山巔乍現,暮雲籠罩著整個草原,夕陽的餘輝斑斑點點,牧人的住房在蒼茫遼闊的天地間寂靜安詳。這時,我走到了馬場二場二隊,來到了牧馬人的家,也看到了在草地上悠閒遊動著的馬群。

匹匹高大的駿馬匆匆地向我們走來,在落滿白雪生著長草的大地上時隱時現,像一個個黑色的精靈,讓草原的夜色充滿了神祕。幾匹馬看見我拿起相機抓拍鏡頭,便昂著站立,仰天長鳴,似向我極力表現自己的神武英氣。漸漸地,它們向遠處游去,漫成了一片黑色,消失在焉支山腳下。

我走進了牧人老何的家裡,他的老伴告訴我,老何去放牧了,還沒有回來。他的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女主人已經將晚飯做得差不多了,臊子面的味道飄在小屋裡,平常人家的溫暖和諧淡淡地勾起了我的思家心情。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與這片故土相依相伴了53個春秋,他們將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奉獻給了國家軍馬事業。如今,新一代牧馬人依然在草原上譜寫著新的牧歌,經歷著馬場轉制後的陣痛。

一場大雪之後,我走入了皚皚白雪中的焉支山腳下,去尋覓神駿飄逸的馬群,感受了牧馬人如詩如歌的草原生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夜色中踏進牧馬人的故鄉

2002年11月19日,我從山丹縣城乘車,向雪霽後的祁連山深處走去。莽莽蒼蒼的原野上閃動著耀眼的雪光,牧羊人趕著白雲般的羊群走向溫暖的山坡。偶然看到幾匹黑馬站立在潔白的雪地裡,給這片厚重的土地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山丹馬場總場,在工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驅車駛向了寒氣逼人的草原深處,去尋找嚮往已久的馬群。這時,天色已近黃昏焉支山下,空曠寂靜的草原上漫生著一望無際的牧草,在雪色映村下顯得枯黃乾澀,但卻頑強地在寒風中挺立著。汽車在冰天雪地的草原公路上疾馳,偶然有趕著驢車的牧人從我們身邊靜靜地過,很快又消失在茫茫雪原上。同行的人告訴我,冬天的牧場很荒涼,如果是夏秋季節,這裡碧草連天,菜花金黃,天高雲淡,馬群遊動景色十分美麗迷人。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車至一片樓群時,牧馬人的雕塑進入我的視線,馬背上的牧人揚鞭縱馬,駿馬前蹄騰空,仰天長嘯,象徵著牧馬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行車途中,我在馬場的菜籽油加工廠和酒業公司稍事休息片刻,沁人的油香和濃濃的酒香浸潤著草原冬日的寒氣。

落霞在祁連群山巔乍現,暮雲籠罩著整個草原,夕陽的餘輝斑斑點點,牧人的住房在蒼茫遼闊的天地間寂靜安詳。這時,我走到了馬場二場二隊,來到了牧馬人的家,也看到了在草地上悠閒遊動著的馬群。

匹匹高大的駿馬匆匆地向我們走來,在落滿白雪生著長草的大地上時隱時現,像一個個黑色的精靈,讓草原的夜色充滿了神祕。幾匹馬看見我拿起相機抓拍鏡頭,便昂著站立,仰天長鳴,似向我極力表現自己的神武英氣。漸漸地,它們向遠處游去,漫成了一片黑色,消失在焉支山腳下。

我走進了牧人老何的家裡,他的老伴告訴我,老何去放牧了,還沒有回來。他的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女主人已經將晚飯做得差不多了,臊子面的味道飄在小屋裡,平常人家的溫暖和諧淡淡地勾起了我的思家心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正好,我碰上了二隊隊長韓其新,他決意讓我留下來吃晚飯。在他簡陋的辦公地點,我跟他聊了起來。他說,他是馬場子弟,父輩們是牧馬人,在軍隊保障時期,他們隊上三四百匹馬,高峰時達到1000匹,牧工們都要背上皮襖在冬夜裡去放牧,現在隊上都是家庭牧場,60%的人家養羊,有的養些牛,種點油菜。

飯菜端了上來,青稞酒斟滿了大杯子,熱情豪爽的牧馬人坐了大圈,把我當作稀客招待,每人先敬了我兩大杯,不勝酒力的我醉在了草原上。陪同我採訪的馬場總場工會工作人員即興唱起了草原牧歌,悠揚的歌聲飄蕩在草原的夜空,激發著我對草原的熱愛,感受著草原人的那份純樸之情。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與這片故土相依相伴了53個春秋,他們將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奉獻給了國家軍馬事業。如今,新一代牧馬人依然在草原上譜寫著新的牧歌,經歷著馬場轉制後的陣痛。

一場大雪之後,我走入了皚皚白雪中的焉支山腳下,去尋覓神駿飄逸的馬群,感受了牧馬人如詩如歌的草原生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夜色中踏進牧馬人的故鄉

2002年11月19日,我從山丹縣城乘車,向雪霽後的祁連山深處走去。莽莽蒼蒼的原野上閃動著耀眼的雪光,牧羊人趕著白雲般的羊群走向溫暖的山坡。偶然看到幾匹黑馬站立在潔白的雪地裡,給這片厚重的土地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山丹馬場總場,在工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驅車駛向了寒氣逼人的草原深處,去尋找嚮往已久的馬群。這時,天色已近黃昏焉支山下,空曠寂靜的草原上漫生著一望無際的牧草,在雪色映村下顯得枯黃乾澀,但卻頑強地在寒風中挺立著。汽車在冰天雪地的草原公路上疾馳,偶然有趕著驢車的牧人從我們身邊靜靜地過,很快又消失在茫茫雪原上。同行的人告訴我,冬天的牧場很荒涼,如果是夏秋季節,這裡碧草連天,菜花金黃,天高雲淡,馬群遊動景色十分美麗迷人。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車至一片樓群時,牧馬人的雕塑進入我的視線,馬背上的牧人揚鞭縱馬,駿馬前蹄騰空,仰天長嘯,象徵著牧馬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行車途中,我在馬場的菜籽油加工廠和酒業公司稍事休息片刻,沁人的油香和濃濃的酒香浸潤著草原冬日的寒氣。

落霞在祁連群山巔乍現,暮雲籠罩著整個草原,夕陽的餘輝斑斑點點,牧人的住房在蒼茫遼闊的天地間寂靜安詳。這時,我走到了馬場二場二隊,來到了牧馬人的家,也看到了在草地上悠閒遊動著的馬群。

匹匹高大的駿馬匆匆地向我們走來,在落滿白雪生著長草的大地上時隱時現,像一個個黑色的精靈,讓草原的夜色充滿了神祕。幾匹馬看見我拿起相機抓拍鏡頭,便昂著站立,仰天長鳴,似向我極力表現自己的神武英氣。漸漸地,它們向遠處游去,漫成了一片黑色,消失在焉支山腳下。

我走進了牧人老何的家裡,他的老伴告訴我,老何去放牧了,還沒有回來。他的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女主人已經將晚飯做得差不多了,臊子面的味道飄在小屋裡,平常人家的溫暖和諧淡淡地勾起了我的思家心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正好,我碰上了二隊隊長韓其新,他決意讓我留下來吃晚飯。在他簡陋的辦公地點,我跟他聊了起來。他說,他是馬場子弟,父輩們是牧馬人,在軍隊保障時期,他們隊上三四百匹馬,高峰時達到1000匹,牧工們都要背上皮襖在冬夜裡去放牧,現在隊上都是家庭牧場,60%的人家養羊,有的養些牛,種點油菜。

飯菜端了上來,青稞酒斟滿了大杯子,熱情豪爽的牧馬人坐了大圈,把我當作稀客招待,每人先敬了我兩大杯,不勝酒力的我醉在了草原上。陪同我採訪的馬場總場工會工作人員即興唱起了草原牧歌,悠揚的歌聲飄蕩在草原的夜空,激發著我對草原的熱愛,感受著草原人的那份純樸之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酩酊中,二隊的徐錫俊書記握手向我道別,踏著草原深沉的夜色,我又走進了72歲老牧工楊生輝的家中。他19歲就開始在草原上放牧,和他一起放牧的人後來走的都走掉了,在艱苦的條件下他一直堅持了50多年,是馬場變遷中的見證人。他告訴我,放牧要跟狼群作鬥爭,他還套住過兩隻狼,有時天下著瓢潑大雨,他三天三夜不回家,坐在馬背上守護著馬群。聽著他許許多多的放牧故事,我不由得對眼前這位老牧工肅然起敬。

“雪山啊,光茫萬丈;雄鷹啊,展翅飛翔……”汽車裡悠悠的歌曲伴著醉意中的我,一路疾馳,穿行在茫茫夜幕下的草原上,大地竟如此的讓人神魂飄逸。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與這片故土相依相伴了53個春秋,他們將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奉獻給了國家軍馬事業。如今,新一代牧馬人依然在草原上譜寫著新的牧歌,經歷著馬場轉制後的陣痛。

一場大雪之後,我走入了皚皚白雪中的焉支山腳下,去尋覓神駿飄逸的馬群,感受了牧馬人如詩如歌的草原生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夜色中踏進牧馬人的故鄉

2002年11月19日,我從山丹縣城乘車,向雪霽後的祁連山深處走去。莽莽蒼蒼的原野上閃動著耀眼的雪光,牧羊人趕著白雲般的羊群走向溫暖的山坡。偶然看到幾匹黑馬站立在潔白的雪地裡,給這片厚重的土地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山丹馬場總場,在工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驅車駛向了寒氣逼人的草原深處,去尋找嚮往已久的馬群。這時,天色已近黃昏焉支山下,空曠寂靜的草原上漫生著一望無際的牧草,在雪色映村下顯得枯黃乾澀,但卻頑強地在寒風中挺立著。汽車在冰天雪地的草原公路上疾馳,偶然有趕著驢車的牧人從我們身邊靜靜地過,很快又消失在茫茫雪原上。同行的人告訴我,冬天的牧場很荒涼,如果是夏秋季節,這裡碧草連天,菜花金黃,天高雲淡,馬群遊動景色十分美麗迷人。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車至一片樓群時,牧馬人的雕塑進入我的視線,馬背上的牧人揚鞭縱馬,駿馬前蹄騰空,仰天長嘯,象徵著牧馬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行車途中,我在馬場的菜籽油加工廠和酒業公司稍事休息片刻,沁人的油香和濃濃的酒香浸潤著草原冬日的寒氣。

落霞在祁連群山巔乍現,暮雲籠罩著整個草原,夕陽的餘輝斑斑點點,牧人的住房在蒼茫遼闊的天地間寂靜安詳。這時,我走到了馬場二場二隊,來到了牧馬人的家,也看到了在草地上悠閒遊動著的馬群。

匹匹高大的駿馬匆匆地向我們走來,在落滿白雪生著長草的大地上時隱時現,像一個個黑色的精靈,讓草原的夜色充滿了神祕。幾匹馬看見我拿起相機抓拍鏡頭,便昂著站立,仰天長鳴,似向我極力表現自己的神武英氣。漸漸地,它們向遠處游去,漫成了一片黑色,消失在焉支山腳下。

我走進了牧人老何的家裡,他的老伴告訴我,老何去放牧了,還沒有回來。他的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女主人已經將晚飯做得差不多了,臊子面的味道飄在小屋裡,平常人家的溫暖和諧淡淡地勾起了我的思家心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正好,我碰上了二隊隊長韓其新,他決意讓我留下來吃晚飯。在他簡陋的辦公地點,我跟他聊了起來。他說,他是馬場子弟,父輩們是牧馬人,在軍隊保障時期,他們隊上三四百匹馬,高峰時達到1000匹,牧工們都要背上皮襖在冬夜裡去放牧,現在隊上都是家庭牧場,60%的人家養羊,有的養些牛,種點油菜。

飯菜端了上來,青稞酒斟滿了大杯子,熱情豪爽的牧馬人坐了大圈,把我當作稀客招待,每人先敬了我兩大杯,不勝酒力的我醉在了草原上。陪同我採訪的馬場總場工會工作人員即興唱起了草原牧歌,悠揚的歌聲飄蕩在草原的夜空,激發著我對草原的熱愛,感受著草原人的那份純樸之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酩酊中,二隊的徐錫俊書記握手向我道別,踏著草原深沉的夜色,我又走進了72歲老牧工楊生輝的家中。他19歲就開始在草原上放牧,和他一起放牧的人後來走的都走掉了,在艱苦的條件下他一直堅持了50多年,是馬場變遷中的見證人。他告訴我,放牧要跟狼群作鬥爭,他還套住過兩隻狼,有時天下著瓢潑大雨,他三天三夜不回家,坐在馬背上守護著馬群。聽著他許許多多的放牧故事,我不由得對眼前這位老牧工肅然起敬。

“雪山啊,光茫萬丈;雄鷹啊,展翅飛翔……”汽車裡悠悠的歌曲伴著醉意中的我,一路疾馳,穿行在茫茫夜幕下的草原上,大地竟如此的讓人神魂飄逸。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軍轉民”

山丹馬場地跨甘肅、青海兩省,毗鄰三地六縣,總面積329.54萬畝,其中草原184.54萬畝,耕地40.3萬畝,林地80萬畝。這裡水草豐美,碧野疊翠,既有遼闊壯觀的北國風光,又有秀美婉約的南國景色。

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高,軍馬需求量急劇減少。根據總後勤部的指示,馬場人審時度勢,開始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大力壓縮軍馬養殖規模,馬匹數量由1971年頂峰時期的2萬多匹縮減到3000匹左右,軍馬生產的主要任務轉向“山丹馬”的保種改良為中心,馬、牛、羊並舉,兼養鹿、狐、藏獒等特種動物的畜牧業格局,實現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建場以來,累計出場軍用、民用馬騾15.2萬匹,僅1976年唐山大地震,就一次性向災區無償援助馬騾4000。現馬牛羊存欄數穩定在12萬個單位左右,年出欄500多匹,生產犛牛、藏羊肉125萬多公斤,成為河西走廊重要的肉食品供應基地。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與這片故土相依相伴了53個春秋,他們將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奉獻給了國家軍馬事業。如今,新一代牧馬人依然在草原上譜寫著新的牧歌,經歷著馬場轉制後的陣痛。

一場大雪之後,我走入了皚皚白雪中的焉支山腳下,去尋覓神駿飄逸的馬群,感受了牧馬人如詩如歌的草原生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夜色中踏進牧馬人的故鄉

2002年11月19日,我從山丹縣城乘車,向雪霽後的祁連山深處走去。莽莽蒼蒼的原野上閃動著耀眼的雪光,牧羊人趕著白雲般的羊群走向溫暖的山坡。偶然看到幾匹黑馬站立在潔白的雪地裡,給這片厚重的土地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山丹馬場總場,在工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驅車駛向了寒氣逼人的草原深處,去尋找嚮往已久的馬群。這時,天色已近黃昏焉支山下,空曠寂靜的草原上漫生著一望無際的牧草,在雪色映村下顯得枯黃乾澀,但卻頑強地在寒風中挺立著。汽車在冰天雪地的草原公路上疾馳,偶然有趕著驢車的牧人從我們身邊靜靜地過,很快又消失在茫茫雪原上。同行的人告訴我,冬天的牧場很荒涼,如果是夏秋季節,這裡碧草連天,菜花金黃,天高雲淡,馬群遊動景色十分美麗迷人。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車至一片樓群時,牧馬人的雕塑進入我的視線,馬背上的牧人揚鞭縱馬,駿馬前蹄騰空,仰天長嘯,象徵著牧馬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行車途中,我在馬場的菜籽油加工廠和酒業公司稍事休息片刻,沁人的油香和濃濃的酒香浸潤著草原冬日的寒氣。

落霞在祁連群山巔乍現,暮雲籠罩著整個草原,夕陽的餘輝斑斑點點,牧人的住房在蒼茫遼闊的天地間寂靜安詳。這時,我走到了馬場二場二隊,來到了牧馬人的家,也看到了在草地上悠閒遊動著的馬群。

匹匹高大的駿馬匆匆地向我們走來,在落滿白雪生著長草的大地上時隱時現,像一個個黑色的精靈,讓草原的夜色充滿了神祕。幾匹馬看見我拿起相機抓拍鏡頭,便昂著站立,仰天長鳴,似向我極力表現自己的神武英氣。漸漸地,它們向遠處游去,漫成了一片黑色,消失在焉支山腳下。

我走進了牧人老何的家裡,他的老伴告訴我,老何去放牧了,還沒有回來。他的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女主人已經將晚飯做得差不多了,臊子面的味道飄在小屋裡,平常人家的溫暖和諧淡淡地勾起了我的思家心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正好,我碰上了二隊隊長韓其新,他決意讓我留下來吃晚飯。在他簡陋的辦公地點,我跟他聊了起來。他說,他是馬場子弟,父輩們是牧馬人,在軍隊保障時期,他們隊上三四百匹馬,高峰時達到1000匹,牧工們都要背上皮襖在冬夜裡去放牧,現在隊上都是家庭牧場,60%的人家養羊,有的養些牛,種點油菜。

飯菜端了上來,青稞酒斟滿了大杯子,熱情豪爽的牧馬人坐了大圈,把我當作稀客招待,每人先敬了我兩大杯,不勝酒力的我醉在了草原上。陪同我採訪的馬場總場工會工作人員即興唱起了草原牧歌,悠揚的歌聲飄蕩在草原的夜空,激發著我對草原的熱愛,感受著草原人的那份純樸之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酩酊中,二隊的徐錫俊書記握手向我道別,踏著草原深沉的夜色,我又走進了72歲老牧工楊生輝的家中。他19歲就開始在草原上放牧,和他一起放牧的人後來走的都走掉了,在艱苦的條件下他一直堅持了50多年,是馬場變遷中的見證人。他告訴我,放牧要跟狼群作鬥爭,他還套住過兩隻狼,有時天下著瓢潑大雨,他三天三夜不回家,坐在馬背上守護著馬群。聽著他許許多多的放牧故事,我不由得對眼前這位老牧工肅然起敬。

“雪山啊,光茫萬丈;雄鷹啊,展翅飛翔……”汽車裡悠悠的歌曲伴著醉意中的我,一路疾馳,穿行在茫茫夜幕下的草原上,大地竟如此的讓人神魂飄逸。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軍轉民”

山丹馬場地跨甘肅、青海兩省,毗鄰三地六縣,總面積329.54萬畝,其中草原184.54萬畝,耕地40.3萬畝,林地80萬畝。這裡水草豐美,碧野疊翠,既有遼闊壯觀的北國風光,又有秀美婉約的南國景色。

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高,軍馬需求量急劇減少。根據總後勤部的指示,馬場人審時度勢,開始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大力壓縮軍馬養殖規模,馬匹數量由1971年頂峰時期的2萬多匹縮減到3000匹左右,軍馬生產的主要任務轉向“山丹馬”的保種改良為中心,馬、牛、羊並舉,兼養鹿、狐、藏獒等特種動物的畜牧業格局,實現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建場以來,累計出場軍用、民用馬騾15.2萬匹,僅1976年唐山大地震,就一次性向災區無償援助馬騾4000。現馬牛羊存欄數穩定在12萬個單位左右,年出欄500多匹,生產犛牛、藏羊肉125萬多公斤,成為河西走廊重要的肉食品供應基地。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建場53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牧馬人走出了一條艱辛曲折的創業之路,先後經歷了7次大的建制變更。2001年9月10日,按照關於軍隊保障型企業調整改革的重大決策,山丹馬場整體無償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更名為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現轄一、二、三、四場及機械廠、化肥廠、電力、酒業公司、牧業公司等11個二級企業,總人口18341人。

山丹馬場移交後的首任書記兼總經理許吉設曾告訴職工,山丹馬場軍轉民,是馬場兒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似乎在那短短的一瞬,山丹馬走出神祕,走向市場,但由於多種原因,馬場經營舉步維艱。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與這片故土相依相伴了53個春秋,他們將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奉獻給了國家軍馬事業。如今,新一代牧馬人依然在草原上譜寫著新的牧歌,經歷著馬場轉制後的陣痛。

一場大雪之後,我走入了皚皚白雪中的焉支山腳下,去尋覓神駿飄逸的馬群,感受了牧馬人如詩如歌的草原生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夜色中踏進牧馬人的故鄉

2002年11月19日,我從山丹縣城乘車,向雪霽後的祁連山深處走去。莽莽蒼蒼的原野上閃動著耀眼的雪光,牧羊人趕著白雲般的羊群走向溫暖的山坡。偶然看到幾匹黑馬站立在潔白的雪地裡,給這片厚重的土地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山丹馬場總場,在工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驅車駛向了寒氣逼人的草原深處,去尋找嚮往已久的馬群。這時,天色已近黃昏焉支山下,空曠寂靜的草原上漫生著一望無際的牧草,在雪色映村下顯得枯黃乾澀,但卻頑強地在寒風中挺立著。汽車在冰天雪地的草原公路上疾馳,偶然有趕著驢車的牧人從我們身邊靜靜地過,很快又消失在茫茫雪原上。同行的人告訴我,冬天的牧場很荒涼,如果是夏秋季節,這裡碧草連天,菜花金黃,天高雲淡,馬群遊動景色十分美麗迷人。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車至一片樓群時,牧馬人的雕塑進入我的視線,馬背上的牧人揚鞭縱馬,駿馬前蹄騰空,仰天長嘯,象徵著牧馬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行車途中,我在馬場的菜籽油加工廠和酒業公司稍事休息片刻,沁人的油香和濃濃的酒香浸潤著草原冬日的寒氣。

落霞在祁連群山巔乍現,暮雲籠罩著整個草原,夕陽的餘輝斑斑點點,牧人的住房在蒼茫遼闊的天地間寂靜安詳。這時,我走到了馬場二場二隊,來到了牧馬人的家,也看到了在草地上悠閒遊動著的馬群。

匹匹高大的駿馬匆匆地向我們走來,在落滿白雪生著長草的大地上時隱時現,像一個個黑色的精靈,讓草原的夜色充滿了神祕。幾匹馬看見我拿起相機抓拍鏡頭,便昂著站立,仰天長鳴,似向我極力表現自己的神武英氣。漸漸地,它們向遠處游去,漫成了一片黑色,消失在焉支山腳下。

我走進了牧人老何的家裡,他的老伴告訴我,老何去放牧了,還沒有回來。他的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女主人已經將晚飯做得差不多了,臊子面的味道飄在小屋裡,平常人家的溫暖和諧淡淡地勾起了我的思家心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正好,我碰上了二隊隊長韓其新,他決意讓我留下來吃晚飯。在他簡陋的辦公地點,我跟他聊了起來。他說,他是馬場子弟,父輩們是牧馬人,在軍隊保障時期,他們隊上三四百匹馬,高峰時達到1000匹,牧工們都要背上皮襖在冬夜裡去放牧,現在隊上都是家庭牧場,60%的人家養羊,有的養些牛,種點油菜。

飯菜端了上來,青稞酒斟滿了大杯子,熱情豪爽的牧馬人坐了大圈,把我當作稀客招待,每人先敬了我兩大杯,不勝酒力的我醉在了草原上。陪同我採訪的馬場總場工會工作人員即興唱起了草原牧歌,悠揚的歌聲飄蕩在草原的夜空,激發著我對草原的熱愛,感受著草原人的那份純樸之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酩酊中,二隊的徐錫俊書記握手向我道別,踏著草原深沉的夜色,我又走進了72歲老牧工楊生輝的家中。他19歲就開始在草原上放牧,和他一起放牧的人後來走的都走掉了,在艱苦的條件下他一直堅持了50多年,是馬場變遷中的見證人。他告訴我,放牧要跟狼群作鬥爭,他還套住過兩隻狼,有時天下著瓢潑大雨,他三天三夜不回家,坐在馬背上守護著馬群。聽著他許許多多的放牧故事,我不由得對眼前這位老牧工肅然起敬。

“雪山啊,光茫萬丈;雄鷹啊,展翅飛翔……”汽車裡悠悠的歌曲伴著醉意中的我,一路疾馳,穿行在茫茫夜幕下的草原上,大地竟如此的讓人神魂飄逸。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軍轉民”

山丹馬場地跨甘肅、青海兩省,毗鄰三地六縣,總面積329.54萬畝,其中草原184.54萬畝,耕地40.3萬畝,林地80萬畝。這裡水草豐美,碧野疊翠,既有遼闊壯觀的北國風光,又有秀美婉約的南國景色。

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高,軍馬需求量急劇減少。根據總後勤部的指示,馬場人審時度勢,開始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大力壓縮軍馬養殖規模,馬匹數量由1971年頂峰時期的2萬多匹縮減到3000匹左右,軍馬生產的主要任務轉向“山丹馬”的保種改良為中心,馬、牛、羊並舉,兼養鹿、狐、藏獒等特種動物的畜牧業格局,實現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建場以來,累計出場軍用、民用馬騾15.2萬匹,僅1976年唐山大地震,就一次性向災區無償援助馬騾4000。現馬牛羊存欄數穩定在12萬個單位左右,年出欄500多匹,生產犛牛、藏羊肉125萬多公斤,成為河西走廊重要的肉食品供應基地。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建場53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牧馬人走出了一條艱辛曲折的創業之路,先後經歷了7次大的建制變更。2001年9月10日,按照關於軍隊保障型企業調整改革的重大決策,山丹馬場整體無償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更名為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現轄一、二、三、四場及機械廠、化肥廠、電力、酒業公司、牧業公司等11個二級企業,總人口18341人。

山丹馬場移交後的首任書記兼總經理許吉設曾告訴職工,山丹馬場軍轉民,是馬場兒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似乎在那短短的一瞬,山丹馬走出神祕,走向市場,但由於多種原因,馬場經營舉步維艱。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是馬場一代精英和無數牧馬人花費了30多年的時間,精心培育出的優良軍馬,它以方正的體姿、溫順的稟性和善走耐久的習性成為大馬營草原上生生不息的活力,為我國軍馬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為培育市場需求的賽馬新品種,從1997年開始的阿拉伯馬相配,山丹馬已經過五年的雜交繁育,現已繁活“阿丹馬”雜一代101匹,其成果獲得世界華人發明創造博覽會金獎。“阿丹馬”在2001年中國西部首屆少數民族賽馬節上亮相,成為賽馬場上的佼佼者。

掀開山丹馬場的歷史,猶如翻閱一部雄渾壯觀的大型史詩,她飽嘗過多少歲月的滄桑,又目睹過多少盛衰榮辱的變遷。這裡的血這裡的水、這裡的草原可以佐證。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與這片故土相依相伴了53個春秋,他們將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奉獻給了國家軍馬事業。如今,新一代牧馬人依然在草原上譜寫著新的牧歌,經歷著馬場轉制後的陣痛。

一場大雪之後,我走入了皚皚白雪中的焉支山腳下,去尋覓神駿飄逸的馬群,感受了牧馬人如詩如歌的草原生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夜色中踏進牧馬人的故鄉

2002年11月19日,我從山丹縣城乘車,向雪霽後的祁連山深處走去。莽莽蒼蒼的原野上閃動著耀眼的雪光,牧羊人趕著白雲般的羊群走向溫暖的山坡。偶然看到幾匹黑馬站立在潔白的雪地裡,給這片厚重的土地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山丹馬場總場,在工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驅車駛向了寒氣逼人的草原深處,去尋找嚮往已久的馬群。這時,天色已近黃昏焉支山下,空曠寂靜的草原上漫生著一望無際的牧草,在雪色映村下顯得枯黃乾澀,但卻頑強地在寒風中挺立著。汽車在冰天雪地的草原公路上疾馳,偶然有趕著驢車的牧人從我們身邊靜靜地過,很快又消失在茫茫雪原上。同行的人告訴我,冬天的牧場很荒涼,如果是夏秋季節,這裡碧草連天,菜花金黃,天高雲淡,馬群遊動景色十分美麗迷人。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車至一片樓群時,牧馬人的雕塑進入我的視線,馬背上的牧人揚鞭縱馬,駿馬前蹄騰空,仰天長嘯,象徵著牧馬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行車途中,我在馬場的菜籽油加工廠和酒業公司稍事休息片刻,沁人的油香和濃濃的酒香浸潤著草原冬日的寒氣。

落霞在祁連群山巔乍現,暮雲籠罩著整個草原,夕陽的餘輝斑斑點點,牧人的住房在蒼茫遼闊的天地間寂靜安詳。這時,我走到了馬場二場二隊,來到了牧馬人的家,也看到了在草地上悠閒遊動著的馬群。

匹匹高大的駿馬匆匆地向我們走來,在落滿白雪生著長草的大地上時隱時現,像一個個黑色的精靈,讓草原的夜色充滿了神祕。幾匹馬看見我拿起相機抓拍鏡頭,便昂著站立,仰天長鳴,似向我極力表現自己的神武英氣。漸漸地,它們向遠處游去,漫成了一片黑色,消失在焉支山腳下。

我走進了牧人老何的家裡,他的老伴告訴我,老何去放牧了,還沒有回來。他的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女主人已經將晚飯做得差不多了,臊子面的味道飄在小屋裡,平常人家的溫暖和諧淡淡地勾起了我的思家心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正好,我碰上了二隊隊長韓其新,他決意讓我留下來吃晚飯。在他簡陋的辦公地點,我跟他聊了起來。他說,他是馬場子弟,父輩們是牧馬人,在軍隊保障時期,他們隊上三四百匹馬,高峰時達到1000匹,牧工們都要背上皮襖在冬夜裡去放牧,現在隊上都是家庭牧場,60%的人家養羊,有的養些牛,種點油菜。

飯菜端了上來,青稞酒斟滿了大杯子,熱情豪爽的牧馬人坐了大圈,把我當作稀客招待,每人先敬了我兩大杯,不勝酒力的我醉在了草原上。陪同我採訪的馬場總場工會工作人員即興唱起了草原牧歌,悠揚的歌聲飄蕩在草原的夜空,激發著我對草原的熱愛,感受著草原人的那份純樸之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酩酊中,二隊的徐錫俊書記握手向我道別,踏著草原深沉的夜色,我又走進了72歲老牧工楊生輝的家中。他19歲就開始在草原上放牧,和他一起放牧的人後來走的都走掉了,在艱苦的條件下他一直堅持了50多年,是馬場變遷中的見證人。他告訴我,放牧要跟狼群作鬥爭,他還套住過兩隻狼,有時天下著瓢潑大雨,他三天三夜不回家,坐在馬背上守護著馬群。聽著他許許多多的放牧故事,我不由得對眼前這位老牧工肅然起敬。

“雪山啊,光茫萬丈;雄鷹啊,展翅飛翔……”汽車裡悠悠的歌曲伴著醉意中的我,一路疾馳,穿行在茫茫夜幕下的草原上,大地竟如此的讓人神魂飄逸。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軍轉民”

山丹馬場地跨甘肅、青海兩省,毗鄰三地六縣,總面積329.54萬畝,其中草原184.54萬畝,耕地40.3萬畝,林地80萬畝。這裡水草豐美,碧野疊翠,既有遼闊壯觀的北國風光,又有秀美婉約的南國景色。

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高,軍馬需求量急劇減少。根據總後勤部的指示,馬場人審時度勢,開始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大力壓縮軍馬養殖規模,馬匹數量由1971年頂峰時期的2萬多匹縮減到3000匹左右,軍馬生產的主要任務轉向“山丹馬”的保種改良為中心,馬、牛、羊並舉,兼養鹿、狐、藏獒等特種動物的畜牧業格局,實現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建場以來,累計出場軍用、民用馬騾15.2萬匹,僅1976年唐山大地震,就一次性向災區無償援助馬騾4000。現馬牛羊存欄數穩定在12萬個單位左右,年出欄500多匹,生產犛牛、藏羊肉125萬多公斤,成為河西走廊重要的肉食品供應基地。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建場53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牧馬人走出了一條艱辛曲折的創業之路,先後經歷了7次大的建制變更。2001年9月10日,按照關於軍隊保障型企業調整改革的重大決策,山丹馬場整體無償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更名為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現轄一、二、三、四場及機械廠、化肥廠、電力、酒業公司、牧業公司等11個二級企業,總人口18341人。

山丹馬場移交後的首任書記兼總經理許吉設曾告訴職工,山丹馬場軍轉民,是馬場兒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似乎在那短短的一瞬,山丹馬走出神祕,走向市場,但由於多種原因,馬場經營舉步維艱。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是馬場一代精英和無數牧馬人花費了30多年的時間,精心培育出的優良軍馬,它以方正的體姿、溫順的稟性和善走耐久的習性成為大馬營草原上生生不息的活力,為我國軍馬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為培育市場需求的賽馬新品種,從1997年開始的阿拉伯馬相配,山丹馬已經過五年的雜交繁育,現已繁活“阿丹馬”雜一代101匹,其成果獲得世界華人發明創造博覽會金獎。“阿丹馬”在2001年中國西部首屆少數民族賽馬節上亮相,成為賽馬場上的佼佼者。

掀開山丹馬場的歷史,猶如翻閱一部雄渾壯觀的大型史詩,她飽嘗過多少歲月的滄桑,又目睹過多少盛衰榮辱的變遷。這裡的血這裡的水、這裡的草原可以佐證。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古代官方養馬之地

山丹馬場歷史悠久,史志典籍多有記載。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培育良驥駿馬的天然牧場。

據《資治通鑑·漢紀十一》載:“(元狩二年)霍去病為驃騎將軍,過焉支山千餘里。”驅逐匈奴後,即在漢陽大草灘(即今大馬營草一山丹馬場)開始大量電兵養馬。這是中國官方設營養馬的開始。從此,河西走廊就成了歷代皇家養馬的基地之一。

《五涼志·沿革》載:漢陽大草灘東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樂永固堡,南屏祁連,北據胭脂(即焉支山)。山丹馬場正處祁連、胭脂兩山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據史料載,漢初在西北邊郡設牧苑36所,養馬30萬匹。北魏曾把河西作為它的廣大牧場,“以河西水草美,乃以為放牧基地,畜產滋息,馬至二百萬匹”。那時,河西經常保持軍馬10萬匹左右,以備京都軍事警衛之需。隋煬帝時,以山丹大馬營為中心,牧放官馬10萬匹。至7世紀唐朝初期,在西北設八坊,坊下又設牧監若干,每監養馬3000至5000匹,僅在河西一帶養馬就達70餘萬匹。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與這片故土相依相伴了53個春秋,他們將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奉獻給了國家軍馬事業。如今,新一代牧馬人依然在草原上譜寫著新的牧歌,經歷著馬場轉制後的陣痛。

一場大雪之後,我走入了皚皚白雪中的焉支山腳下,去尋覓神駿飄逸的馬群,感受了牧馬人如詩如歌的草原生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夜色中踏進牧馬人的故鄉

2002年11月19日,我從山丹縣城乘車,向雪霽後的祁連山深處走去。莽莽蒼蒼的原野上閃動著耀眼的雪光,牧羊人趕著白雲般的羊群走向溫暖的山坡。偶然看到幾匹黑馬站立在潔白的雪地裡,給這片厚重的土地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山丹馬場總場,在工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驅車駛向了寒氣逼人的草原深處,去尋找嚮往已久的馬群。這時,天色已近黃昏焉支山下,空曠寂靜的草原上漫生著一望無際的牧草,在雪色映村下顯得枯黃乾澀,但卻頑強地在寒風中挺立著。汽車在冰天雪地的草原公路上疾馳,偶然有趕著驢車的牧人從我們身邊靜靜地過,很快又消失在茫茫雪原上。同行的人告訴我,冬天的牧場很荒涼,如果是夏秋季節,這裡碧草連天,菜花金黃,天高雲淡,馬群遊動景色十分美麗迷人。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車至一片樓群時,牧馬人的雕塑進入我的視線,馬背上的牧人揚鞭縱馬,駿馬前蹄騰空,仰天長嘯,象徵著牧馬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行車途中,我在馬場的菜籽油加工廠和酒業公司稍事休息片刻,沁人的油香和濃濃的酒香浸潤著草原冬日的寒氣。

落霞在祁連群山巔乍現,暮雲籠罩著整個草原,夕陽的餘輝斑斑點點,牧人的住房在蒼茫遼闊的天地間寂靜安詳。這時,我走到了馬場二場二隊,來到了牧馬人的家,也看到了在草地上悠閒遊動著的馬群。

匹匹高大的駿馬匆匆地向我們走來,在落滿白雪生著長草的大地上時隱時現,像一個個黑色的精靈,讓草原的夜色充滿了神祕。幾匹馬看見我拿起相機抓拍鏡頭,便昂著站立,仰天長鳴,似向我極力表現自己的神武英氣。漸漸地,它們向遠處游去,漫成了一片黑色,消失在焉支山腳下。

我走進了牧人老何的家裡,他的老伴告訴我,老何去放牧了,還沒有回來。他的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女主人已經將晚飯做得差不多了,臊子面的味道飄在小屋裡,平常人家的溫暖和諧淡淡地勾起了我的思家心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正好,我碰上了二隊隊長韓其新,他決意讓我留下來吃晚飯。在他簡陋的辦公地點,我跟他聊了起來。他說,他是馬場子弟,父輩們是牧馬人,在軍隊保障時期,他們隊上三四百匹馬,高峰時達到1000匹,牧工們都要背上皮襖在冬夜裡去放牧,現在隊上都是家庭牧場,60%的人家養羊,有的養些牛,種點油菜。

飯菜端了上來,青稞酒斟滿了大杯子,熱情豪爽的牧馬人坐了大圈,把我當作稀客招待,每人先敬了我兩大杯,不勝酒力的我醉在了草原上。陪同我採訪的馬場總場工會工作人員即興唱起了草原牧歌,悠揚的歌聲飄蕩在草原的夜空,激發著我對草原的熱愛,感受著草原人的那份純樸之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酩酊中,二隊的徐錫俊書記握手向我道別,踏著草原深沉的夜色,我又走進了72歲老牧工楊生輝的家中。他19歲就開始在草原上放牧,和他一起放牧的人後來走的都走掉了,在艱苦的條件下他一直堅持了50多年,是馬場變遷中的見證人。他告訴我,放牧要跟狼群作鬥爭,他還套住過兩隻狼,有時天下著瓢潑大雨,他三天三夜不回家,坐在馬背上守護著馬群。聽著他許許多多的放牧故事,我不由得對眼前這位老牧工肅然起敬。

“雪山啊,光茫萬丈;雄鷹啊,展翅飛翔……”汽車裡悠悠的歌曲伴著醉意中的我,一路疾馳,穿行在茫茫夜幕下的草原上,大地竟如此的讓人神魂飄逸。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軍轉民”

山丹馬場地跨甘肅、青海兩省,毗鄰三地六縣,總面積329.54萬畝,其中草原184.54萬畝,耕地40.3萬畝,林地80萬畝。這裡水草豐美,碧野疊翠,既有遼闊壯觀的北國風光,又有秀美婉約的南國景色。

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高,軍馬需求量急劇減少。根據總後勤部的指示,馬場人審時度勢,開始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大力壓縮軍馬養殖規模,馬匹數量由1971年頂峰時期的2萬多匹縮減到3000匹左右,軍馬生產的主要任務轉向“山丹馬”的保種改良為中心,馬、牛、羊並舉,兼養鹿、狐、藏獒等特種動物的畜牧業格局,實現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建場以來,累計出場軍用、民用馬騾15.2萬匹,僅1976年唐山大地震,就一次性向災區無償援助馬騾4000。現馬牛羊存欄數穩定在12萬個單位左右,年出欄500多匹,生產犛牛、藏羊肉125萬多公斤,成為河西走廊重要的肉食品供應基地。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建場53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牧馬人走出了一條艱辛曲折的創業之路,先後經歷了7次大的建制變更。2001年9月10日,按照關於軍隊保障型企業調整改革的重大決策,山丹馬場整體無償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更名為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現轄一、二、三、四場及機械廠、化肥廠、電力、酒業公司、牧業公司等11個二級企業,總人口18341人。

山丹馬場移交後的首任書記兼總經理許吉設曾告訴職工,山丹馬場軍轉民,是馬場兒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似乎在那短短的一瞬,山丹馬走出神祕,走向市場,但由於多種原因,馬場經營舉步維艱。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是馬場一代精英和無數牧馬人花費了30多年的時間,精心培育出的優良軍馬,它以方正的體姿、溫順的稟性和善走耐久的習性成為大馬營草原上生生不息的活力,為我國軍馬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為培育市場需求的賽馬新品種,從1997年開始的阿拉伯馬相配,山丹馬已經過五年的雜交繁育,現已繁活“阿丹馬”雜一代101匹,其成果獲得世界華人發明創造博覽會金獎。“阿丹馬”在2001年中國西部首屆少數民族賽馬節上亮相,成為賽馬場上的佼佼者。

掀開山丹馬場的歷史,猶如翻閱一部雄渾壯觀的大型史詩,她飽嘗過多少歲月的滄桑,又目睹過多少盛衰榮辱的變遷。這裡的血這裡的水、這裡的草原可以佐證。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古代官方養馬之地

山丹馬場歷史悠久,史志典籍多有記載。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培育良驥駿馬的天然牧場。

據《資治通鑑·漢紀十一》載:“(元狩二年)霍去病為驃騎將軍,過焉支山千餘里。”驅逐匈奴後,即在漢陽大草灘(即今大馬營草一山丹馬場)開始大量電兵養馬。這是中國官方設營養馬的開始。從此,河西走廊就成了歷代皇家養馬的基地之一。

《五涼志·沿革》載:漢陽大草灘東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樂永固堡,南屏祁連,北據胭脂(即焉支山)。山丹馬場正處祁連、胭脂兩山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據史料載,漢初在西北邊郡設牧苑36所,養馬30萬匹。北魏曾把河西作為它的廣大牧場,“以河西水草美,乃以為放牧基地,畜產滋息,馬至二百萬匹”。那時,河西經常保持軍馬10萬匹左右,以備京都軍事警衛之需。隋煬帝時,以山丹大馬營為中心,牧放官馬10萬匹。至7世紀唐朝初期,在西北設八坊,坊下又設牧監若干,每監養馬3000至5000匹,僅在河西一帶養馬就達70餘萬匹。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徵西將軍馮勝攻佔河西后,在大草灘修築了馬營堡(現稱大馬營堡),並以此為中心,重建多處烽墩,向南至白蛇口(祁連山口,現稱白石崖口),設7個墩臺(十里墩);向東至高固城(現永昌縣境),設7個墩臺(五里一墩);自大馬營西行設有5個墩臺。這些烽墩縱橫呼應,勢成犄角,一且有警,守望相助,以利鎮守。

據甘肅通志載,漢宣帝遣趙充國屯邊而建烽墩是史籍中關於烽火臺的最早記錄。馬場區烽墩始建於漢代,後經歷代增設、修葺,至明代時成今日之規模,一墩舉火,四望皆警,形成以大馬營為中心的軍事報警系統。1989年,山丹縣公佈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馬場區17處烽燧名列其中。

清嘉慶六年(1801年),大馬營草灘孽生馬1.8萬餘匹。至晚清時,時局動盪,馬政衰微,大馬營草灘僅有馬數百匹。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與這片故土相依相伴了53個春秋,他們將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奉獻給了國家軍馬事業。如今,新一代牧馬人依然在草原上譜寫著新的牧歌,經歷著馬場轉制後的陣痛。

一場大雪之後,我走入了皚皚白雪中的焉支山腳下,去尋覓神駿飄逸的馬群,感受了牧馬人如詩如歌的草原生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夜色中踏進牧馬人的故鄉

2002年11月19日,我從山丹縣城乘車,向雪霽後的祁連山深處走去。莽莽蒼蒼的原野上閃動著耀眼的雪光,牧羊人趕著白雲般的羊群走向溫暖的山坡。偶然看到幾匹黑馬站立在潔白的雪地裡,給這片厚重的土地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山丹馬場總場,在工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驅車駛向了寒氣逼人的草原深處,去尋找嚮往已久的馬群。這時,天色已近黃昏焉支山下,空曠寂靜的草原上漫生著一望無際的牧草,在雪色映村下顯得枯黃乾澀,但卻頑強地在寒風中挺立著。汽車在冰天雪地的草原公路上疾馳,偶然有趕著驢車的牧人從我們身邊靜靜地過,很快又消失在茫茫雪原上。同行的人告訴我,冬天的牧場很荒涼,如果是夏秋季節,這裡碧草連天,菜花金黃,天高雲淡,馬群遊動景色十分美麗迷人。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車至一片樓群時,牧馬人的雕塑進入我的視線,馬背上的牧人揚鞭縱馬,駿馬前蹄騰空,仰天長嘯,象徵著牧馬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行車途中,我在馬場的菜籽油加工廠和酒業公司稍事休息片刻,沁人的油香和濃濃的酒香浸潤著草原冬日的寒氣。

落霞在祁連群山巔乍現,暮雲籠罩著整個草原,夕陽的餘輝斑斑點點,牧人的住房在蒼茫遼闊的天地間寂靜安詳。這時,我走到了馬場二場二隊,來到了牧馬人的家,也看到了在草地上悠閒遊動著的馬群。

匹匹高大的駿馬匆匆地向我們走來,在落滿白雪生著長草的大地上時隱時現,像一個個黑色的精靈,讓草原的夜色充滿了神祕。幾匹馬看見我拿起相機抓拍鏡頭,便昂著站立,仰天長鳴,似向我極力表現自己的神武英氣。漸漸地,它們向遠處游去,漫成了一片黑色,消失在焉支山腳下。

我走進了牧人老何的家裡,他的老伴告訴我,老何去放牧了,還沒有回來。他的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女主人已經將晚飯做得差不多了,臊子面的味道飄在小屋裡,平常人家的溫暖和諧淡淡地勾起了我的思家心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正好,我碰上了二隊隊長韓其新,他決意讓我留下來吃晚飯。在他簡陋的辦公地點,我跟他聊了起來。他說,他是馬場子弟,父輩們是牧馬人,在軍隊保障時期,他們隊上三四百匹馬,高峰時達到1000匹,牧工們都要背上皮襖在冬夜裡去放牧,現在隊上都是家庭牧場,60%的人家養羊,有的養些牛,種點油菜。

飯菜端了上來,青稞酒斟滿了大杯子,熱情豪爽的牧馬人坐了大圈,把我當作稀客招待,每人先敬了我兩大杯,不勝酒力的我醉在了草原上。陪同我採訪的馬場總場工會工作人員即興唱起了草原牧歌,悠揚的歌聲飄蕩在草原的夜空,激發著我對草原的熱愛,感受著草原人的那份純樸之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酩酊中,二隊的徐錫俊書記握手向我道別,踏著草原深沉的夜色,我又走進了72歲老牧工楊生輝的家中。他19歲就開始在草原上放牧,和他一起放牧的人後來走的都走掉了,在艱苦的條件下他一直堅持了50多年,是馬場變遷中的見證人。他告訴我,放牧要跟狼群作鬥爭,他還套住過兩隻狼,有時天下著瓢潑大雨,他三天三夜不回家,坐在馬背上守護著馬群。聽著他許許多多的放牧故事,我不由得對眼前這位老牧工肅然起敬。

“雪山啊,光茫萬丈;雄鷹啊,展翅飛翔……”汽車裡悠悠的歌曲伴著醉意中的我,一路疾馳,穿行在茫茫夜幕下的草原上,大地竟如此的讓人神魂飄逸。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軍轉民”

山丹馬場地跨甘肅、青海兩省,毗鄰三地六縣,總面積329.54萬畝,其中草原184.54萬畝,耕地40.3萬畝,林地80萬畝。這裡水草豐美,碧野疊翠,既有遼闊壯觀的北國風光,又有秀美婉約的南國景色。

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高,軍馬需求量急劇減少。根據總後勤部的指示,馬場人審時度勢,開始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大力壓縮軍馬養殖規模,馬匹數量由1971年頂峰時期的2萬多匹縮減到3000匹左右,軍馬生產的主要任務轉向“山丹馬”的保種改良為中心,馬、牛、羊並舉,兼養鹿、狐、藏獒等特種動物的畜牧業格局,實現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建場以來,累計出場軍用、民用馬騾15.2萬匹,僅1976年唐山大地震,就一次性向災區無償援助馬騾4000。現馬牛羊存欄數穩定在12萬個單位左右,年出欄500多匹,生產犛牛、藏羊肉125萬多公斤,成為河西走廊重要的肉食品供應基地。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建場53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牧馬人走出了一條艱辛曲折的創業之路,先後經歷了7次大的建制變更。2001年9月10日,按照關於軍隊保障型企業調整改革的重大決策,山丹馬場整體無償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更名為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現轄一、二、三、四場及機械廠、化肥廠、電力、酒業公司、牧業公司等11個二級企業,總人口18341人。

山丹馬場移交後的首任書記兼總經理許吉設曾告訴職工,山丹馬場軍轉民,是馬場兒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似乎在那短短的一瞬,山丹馬走出神祕,走向市場,但由於多種原因,馬場經營舉步維艱。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是馬場一代精英和無數牧馬人花費了30多年的時間,精心培育出的優良軍馬,它以方正的體姿、溫順的稟性和善走耐久的習性成為大馬營草原上生生不息的活力,為我國軍馬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為培育市場需求的賽馬新品種,從1997年開始的阿拉伯馬相配,山丹馬已經過五年的雜交繁育,現已繁活“阿丹馬”雜一代101匹,其成果獲得世界華人發明創造博覽會金獎。“阿丹馬”在2001年中國西部首屆少數民族賽馬節上亮相,成為賽馬場上的佼佼者。

掀開山丹馬場的歷史,猶如翻閱一部雄渾壯觀的大型史詩,她飽嘗過多少歲月的滄桑,又目睹過多少盛衰榮辱的變遷。這裡的血這裡的水、這裡的草原可以佐證。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古代官方養馬之地

山丹馬場歷史悠久,史志典籍多有記載。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培育良驥駿馬的天然牧場。

據《資治通鑑·漢紀十一》載:“(元狩二年)霍去病為驃騎將軍,過焉支山千餘里。”驅逐匈奴後,即在漢陽大草灘(即今大馬營草一山丹馬場)開始大量電兵養馬。這是中國官方設營養馬的開始。從此,河西走廊就成了歷代皇家養馬的基地之一。

《五涼志·沿革》載:漢陽大草灘東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樂永固堡,南屏祁連,北據胭脂(即焉支山)。山丹馬場正處祁連、胭脂兩山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據史料載,漢初在西北邊郡設牧苑36所,養馬30萬匹。北魏曾把河西作為它的廣大牧場,“以河西水草美,乃以為放牧基地,畜產滋息,馬至二百萬匹”。那時,河西經常保持軍馬10萬匹左右,以備京都軍事警衛之需。隋煬帝時,以山丹大馬營為中心,牧放官馬10萬匹。至7世紀唐朝初期,在西北設八坊,坊下又設牧監若干,每監養馬3000至5000匹,僅在河西一帶養馬就達70餘萬匹。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徵西將軍馮勝攻佔河西后,在大草灘修築了馬營堡(現稱大馬營堡),並以此為中心,重建多處烽墩,向南至白蛇口(祁連山口,現稱白石崖口),設7個墩臺(十里墩);向東至高固城(現永昌縣境),設7個墩臺(五里一墩);自大馬營西行設有5個墩臺。這些烽墩縱橫呼應,勢成犄角,一且有警,守望相助,以利鎮守。

據甘肅通志載,漢宣帝遣趙充國屯邊而建烽墩是史籍中關於烽火臺的最早記錄。馬場區烽墩始建於漢代,後經歷代增設、修葺,至明代時成今日之規模,一墩舉火,四望皆警,形成以大馬營為中心的軍事報警系統。1989年,山丹縣公佈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馬場區17處烽燧名列其中。

清嘉慶六年(1801年),大馬營草灘孽生馬1.8萬餘匹。至晚清時,時局動盪,馬政衰微,大馬營草灘僅有馬數百匹。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征服“世界屋脊

民國8年(1919年),政府派人經營馬場,並於次年定名為甘肅種馬牧場。後因戰事頻仍,馬場歷經浮沉,於民國18年為馬步芳、馬步青見弟的私人牧場。直至民國29年,才復歸政府經營。幾經周折,組建為山丹軍牧場。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完整無缺地將大馬營軍馬場接收下來。正式接管山丹軍牧場時,有官兵605人,馬匹9763匹。從這時起,古老的大馬營草灘成了人民軍隊的養馬基地。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與這片故土相依相伴了53個春秋,他們將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奉獻給了國家軍馬事業。如今,新一代牧馬人依然在草原上譜寫著新的牧歌,經歷著馬場轉制後的陣痛。

一場大雪之後,我走入了皚皚白雪中的焉支山腳下,去尋覓神駿飄逸的馬群,感受了牧馬人如詩如歌的草原生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夜色中踏進牧馬人的故鄉

2002年11月19日,我從山丹縣城乘車,向雪霽後的祁連山深處走去。莽莽蒼蒼的原野上閃動著耀眼的雪光,牧羊人趕著白雲般的羊群走向溫暖的山坡。偶然看到幾匹黑馬站立在潔白的雪地裡,給這片厚重的土地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山丹馬場總場,在工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驅車駛向了寒氣逼人的草原深處,去尋找嚮往已久的馬群。這時,天色已近黃昏焉支山下,空曠寂靜的草原上漫生著一望無際的牧草,在雪色映村下顯得枯黃乾澀,但卻頑強地在寒風中挺立著。汽車在冰天雪地的草原公路上疾馳,偶然有趕著驢車的牧人從我們身邊靜靜地過,很快又消失在茫茫雪原上。同行的人告訴我,冬天的牧場很荒涼,如果是夏秋季節,這裡碧草連天,菜花金黃,天高雲淡,馬群遊動景色十分美麗迷人。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車至一片樓群時,牧馬人的雕塑進入我的視線,馬背上的牧人揚鞭縱馬,駿馬前蹄騰空,仰天長嘯,象徵著牧馬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行車途中,我在馬場的菜籽油加工廠和酒業公司稍事休息片刻,沁人的油香和濃濃的酒香浸潤著草原冬日的寒氣。

落霞在祁連群山巔乍現,暮雲籠罩著整個草原,夕陽的餘輝斑斑點點,牧人的住房在蒼茫遼闊的天地間寂靜安詳。這時,我走到了馬場二場二隊,來到了牧馬人的家,也看到了在草地上悠閒遊動著的馬群。

匹匹高大的駿馬匆匆地向我們走來,在落滿白雪生著長草的大地上時隱時現,像一個個黑色的精靈,讓草原的夜色充滿了神祕。幾匹馬看見我拿起相機抓拍鏡頭,便昂著站立,仰天長鳴,似向我極力表現自己的神武英氣。漸漸地,它們向遠處游去,漫成了一片黑色,消失在焉支山腳下。

我走進了牧人老何的家裡,他的老伴告訴我,老何去放牧了,還沒有回來。他的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女主人已經將晚飯做得差不多了,臊子面的味道飄在小屋裡,平常人家的溫暖和諧淡淡地勾起了我的思家心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正好,我碰上了二隊隊長韓其新,他決意讓我留下來吃晚飯。在他簡陋的辦公地點,我跟他聊了起來。他說,他是馬場子弟,父輩們是牧馬人,在軍隊保障時期,他們隊上三四百匹馬,高峰時達到1000匹,牧工們都要背上皮襖在冬夜裡去放牧,現在隊上都是家庭牧場,60%的人家養羊,有的養些牛,種點油菜。

飯菜端了上來,青稞酒斟滿了大杯子,熱情豪爽的牧馬人坐了大圈,把我當作稀客招待,每人先敬了我兩大杯,不勝酒力的我醉在了草原上。陪同我採訪的馬場總場工會工作人員即興唱起了草原牧歌,悠揚的歌聲飄蕩在草原的夜空,激發著我對草原的熱愛,感受著草原人的那份純樸之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酩酊中,二隊的徐錫俊書記握手向我道別,踏著草原深沉的夜色,我又走進了72歲老牧工楊生輝的家中。他19歲就開始在草原上放牧,和他一起放牧的人後來走的都走掉了,在艱苦的條件下他一直堅持了50多年,是馬場變遷中的見證人。他告訴我,放牧要跟狼群作鬥爭,他還套住過兩隻狼,有時天下著瓢潑大雨,他三天三夜不回家,坐在馬背上守護著馬群。聽著他許許多多的放牧故事,我不由得對眼前這位老牧工肅然起敬。

“雪山啊,光茫萬丈;雄鷹啊,展翅飛翔……”汽車裡悠悠的歌曲伴著醉意中的我,一路疾馳,穿行在茫茫夜幕下的草原上,大地竟如此的讓人神魂飄逸。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軍轉民”

山丹馬場地跨甘肅、青海兩省,毗鄰三地六縣,總面積329.54萬畝,其中草原184.54萬畝,耕地40.3萬畝,林地80萬畝。這裡水草豐美,碧野疊翠,既有遼闊壯觀的北國風光,又有秀美婉約的南國景色。

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高,軍馬需求量急劇減少。根據總後勤部的指示,馬場人審時度勢,開始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大力壓縮軍馬養殖規模,馬匹數量由1971年頂峰時期的2萬多匹縮減到3000匹左右,軍馬生產的主要任務轉向“山丹馬”的保種改良為中心,馬、牛、羊並舉,兼養鹿、狐、藏獒等特種動物的畜牧業格局,實現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建場以來,累計出場軍用、民用馬騾15.2萬匹,僅1976年唐山大地震,就一次性向災區無償援助馬騾4000。現馬牛羊存欄數穩定在12萬個單位左右,年出欄500多匹,生產犛牛、藏羊肉125萬多公斤,成為河西走廊重要的肉食品供應基地。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建場53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牧馬人走出了一條艱辛曲折的創業之路,先後經歷了7次大的建制變更。2001年9月10日,按照關於軍隊保障型企業調整改革的重大決策,山丹馬場整體無償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更名為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現轄一、二、三、四場及機械廠、化肥廠、電力、酒業公司、牧業公司等11個二級企業,總人口18341人。

山丹馬場移交後的首任書記兼總經理許吉設曾告訴職工,山丹馬場軍轉民,是馬場兒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似乎在那短短的一瞬,山丹馬走出神祕,走向市場,但由於多種原因,馬場經營舉步維艱。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是馬場一代精英和無數牧馬人花費了30多年的時間,精心培育出的優良軍馬,它以方正的體姿、溫順的稟性和善走耐久的習性成為大馬營草原上生生不息的活力,為我國軍馬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為培育市場需求的賽馬新品種,從1997年開始的阿拉伯馬相配,山丹馬已經過五年的雜交繁育,現已繁活“阿丹馬”雜一代101匹,其成果獲得世界華人發明創造博覽會金獎。“阿丹馬”在2001年中國西部首屆少數民族賽馬節上亮相,成為賽馬場上的佼佼者。

掀開山丹馬場的歷史,猶如翻閱一部雄渾壯觀的大型史詩,她飽嘗過多少歲月的滄桑,又目睹過多少盛衰榮辱的變遷。這裡的血這裡的水、這裡的草原可以佐證。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古代官方養馬之地

山丹馬場歷史悠久,史志典籍多有記載。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培育良驥駿馬的天然牧場。

據《資治通鑑·漢紀十一》載:“(元狩二年)霍去病為驃騎將軍,過焉支山千餘里。”驅逐匈奴後,即在漢陽大草灘(即今大馬營草一山丹馬場)開始大量電兵養馬。這是中國官方設營養馬的開始。從此,河西走廊就成了歷代皇家養馬的基地之一。

《五涼志·沿革》載:漢陽大草灘東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樂永固堡,南屏祁連,北據胭脂(即焉支山)。山丹馬場正處祁連、胭脂兩山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據史料載,漢初在西北邊郡設牧苑36所,養馬30萬匹。北魏曾把河西作為它的廣大牧場,“以河西水草美,乃以為放牧基地,畜產滋息,馬至二百萬匹”。那時,河西經常保持軍馬10萬匹左右,以備京都軍事警衛之需。隋煬帝時,以山丹大馬營為中心,牧放官馬10萬匹。至7世紀唐朝初期,在西北設八坊,坊下又設牧監若干,每監養馬3000至5000匹,僅在河西一帶養馬就達70餘萬匹。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徵西將軍馮勝攻佔河西后,在大草灘修築了馬營堡(現稱大馬營堡),並以此為中心,重建多處烽墩,向南至白蛇口(祁連山口,現稱白石崖口),設7個墩臺(十里墩);向東至高固城(現永昌縣境),設7個墩臺(五里一墩);自大馬營西行設有5個墩臺。這些烽墩縱橫呼應,勢成犄角,一且有警,守望相助,以利鎮守。

據甘肅通志載,漢宣帝遣趙充國屯邊而建烽墩是史籍中關於烽火臺的最早記錄。馬場區烽墩始建於漢代,後經歷代增設、修葺,至明代時成今日之規模,一墩舉火,四望皆警,形成以大馬營為中心的軍事報警系統。1989年,山丹縣公佈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馬場區17處烽燧名列其中。

清嘉慶六年(1801年),大馬營草灘孽生馬1.8萬餘匹。至晚清時,時局動盪,馬政衰微,大馬營草灘僅有馬數百匹。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征服“世界屋脊

民國8年(1919年),政府派人經營馬場,並於次年定名為甘肅種馬牧場。後因戰事頻仍,馬場歷經浮沉,於民國18年為馬步芳、馬步青見弟的私人牧場。直至民國29年,才復歸政府經營。幾經周折,組建為山丹軍牧場。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完整無缺地將大馬營軍馬場接收下來。正式接管山丹軍牧場時,有官兵605人,馬匹9763匹。從這時起,古老的大馬營草灘成了人民軍隊的養馬基地。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建制經歷了幾次大的變更:1950年至1957年2月為山丹軍牧場(後期改稱為第一軍馬場面丹軍馬場)時期,先後歸西北軍區和總後勤部管轄;1957年3月至1961年5月為國營山丹牧場時期,歸農墾部管轄;1961年6月至1966年9月恢復為總後勤部山丹軍馬場;1966年10月為總後勤部青藏辦事處軍馬局和西安辦事處軍馬局時期;1976年1月,改為蘭州軍區軍馬總場;1986年12月至2001年9月9日為蘭州軍區後勤部馬場管理局;2001年9月10日,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為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從建場至今,山丹馬場都離不開“養馬”這一重任。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與這片故土相依相伴了53個春秋,他們將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奉獻給了國家軍馬事業。如今,新一代牧馬人依然在草原上譜寫著新的牧歌,經歷著馬場轉制後的陣痛。

一場大雪之後,我走入了皚皚白雪中的焉支山腳下,去尋覓神駿飄逸的馬群,感受了牧馬人如詩如歌的草原生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夜色中踏進牧馬人的故鄉

2002年11月19日,我從山丹縣城乘車,向雪霽後的祁連山深處走去。莽莽蒼蒼的原野上閃動著耀眼的雪光,牧羊人趕著白雲般的羊群走向溫暖的山坡。偶然看到幾匹黑馬站立在潔白的雪地裡,給這片厚重的土地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山丹馬場總場,在工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驅車駛向了寒氣逼人的草原深處,去尋找嚮往已久的馬群。這時,天色已近黃昏焉支山下,空曠寂靜的草原上漫生著一望無際的牧草,在雪色映村下顯得枯黃乾澀,但卻頑強地在寒風中挺立著。汽車在冰天雪地的草原公路上疾馳,偶然有趕著驢車的牧人從我們身邊靜靜地過,很快又消失在茫茫雪原上。同行的人告訴我,冬天的牧場很荒涼,如果是夏秋季節,這裡碧草連天,菜花金黃,天高雲淡,馬群遊動景色十分美麗迷人。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車至一片樓群時,牧馬人的雕塑進入我的視線,馬背上的牧人揚鞭縱馬,駿馬前蹄騰空,仰天長嘯,象徵著牧馬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行車途中,我在馬場的菜籽油加工廠和酒業公司稍事休息片刻,沁人的油香和濃濃的酒香浸潤著草原冬日的寒氣。

落霞在祁連群山巔乍現,暮雲籠罩著整個草原,夕陽的餘輝斑斑點點,牧人的住房在蒼茫遼闊的天地間寂靜安詳。這時,我走到了馬場二場二隊,來到了牧馬人的家,也看到了在草地上悠閒遊動著的馬群。

匹匹高大的駿馬匆匆地向我們走來,在落滿白雪生著長草的大地上時隱時現,像一個個黑色的精靈,讓草原的夜色充滿了神祕。幾匹馬看見我拿起相機抓拍鏡頭,便昂著站立,仰天長鳴,似向我極力表現自己的神武英氣。漸漸地,它們向遠處游去,漫成了一片黑色,消失在焉支山腳下。

我走進了牧人老何的家裡,他的老伴告訴我,老何去放牧了,還沒有回來。他的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女主人已經將晚飯做得差不多了,臊子面的味道飄在小屋裡,平常人家的溫暖和諧淡淡地勾起了我的思家心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正好,我碰上了二隊隊長韓其新,他決意讓我留下來吃晚飯。在他簡陋的辦公地點,我跟他聊了起來。他說,他是馬場子弟,父輩們是牧馬人,在軍隊保障時期,他們隊上三四百匹馬,高峰時達到1000匹,牧工們都要背上皮襖在冬夜裡去放牧,現在隊上都是家庭牧場,60%的人家養羊,有的養些牛,種點油菜。

飯菜端了上來,青稞酒斟滿了大杯子,熱情豪爽的牧馬人坐了大圈,把我當作稀客招待,每人先敬了我兩大杯,不勝酒力的我醉在了草原上。陪同我採訪的馬場總場工會工作人員即興唱起了草原牧歌,悠揚的歌聲飄蕩在草原的夜空,激發著我對草原的熱愛,感受著草原人的那份純樸之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酩酊中,二隊的徐錫俊書記握手向我道別,踏著草原深沉的夜色,我又走進了72歲老牧工楊生輝的家中。他19歲就開始在草原上放牧,和他一起放牧的人後來走的都走掉了,在艱苦的條件下他一直堅持了50多年,是馬場變遷中的見證人。他告訴我,放牧要跟狼群作鬥爭,他還套住過兩隻狼,有時天下著瓢潑大雨,他三天三夜不回家,坐在馬背上守護著馬群。聽著他許許多多的放牧故事,我不由得對眼前這位老牧工肅然起敬。

“雪山啊,光茫萬丈;雄鷹啊,展翅飛翔……”汽車裡悠悠的歌曲伴著醉意中的我,一路疾馳,穿行在茫茫夜幕下的草原上,大地竟如此的讓人神魂飄逸。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軍轉民”

山丹馬場地跨甘肅、青海兩省,毗鄰三地六縣,總面積329.54萬畝,其中草原184.54萬畝,耕地40.3萬畝,林地80萬畝。這裡水草豐美,碧野疊翠,既有遼闊壯觀的北國風光,又有秀美婉約的南國景色。

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高,軍馬需求量急劇減少。根據總後勤部的指示,馬場人審時度勢,開始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大力壓縮軍馬養殖規模,馬匹數量由1971年頂峰時期的2萬多匹縮減到3000匹左右,軍馬生產的主要任務轉向“山丹馬”的保種改良為中心,馬、牛、羊並舉,兼養鹿、狐、藏獒等特種動物的畜牧業格局,實現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建場以來,累計出場軍用、民用馬騾15.2萬匹,僅1976年唐山大地震,就一次性向災區無償援助馬騾4000。現馬牛羊存欄數穩定在12萬個單位左右,年出欄500多匹,生產犛牛、藏羊肉125萬多公斤,成為河西走廊重要的肉食品供應基地。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建場53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牧馬人走出了一條艱辛曲折的創業之路,先後經歷了7次大的建制變更。2001年9月10日,按照關於軍隊保障型企業調整改革的重大決策,山丹馬場整體無償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更名為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現轄一、二、三、四場及機械廠、化肥廠、電力、酒業公司、牧業公司等11個二級企業,總人口18341人。

山丹馬場移交後的首任書記兼總經理許吉設曾告訴職工,山丹馬場軍轉民,是馬場兒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似乎在那短短的一瞬,山丹馬走出神祕,走向市場,但由於多種原因,馬場經營舉步維艱。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是馬場一代精英和無數牧馬人花費了30多年的時間,精心培育出的優良軍馬,它以方正的體姿、溫順的稟性和善走耐久的習性成為大馬營草原上生生不息的活力,為我國軍馬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為培育市場需求的賽馬新品種,從1997年開始的阿拉伯馬相配,山丹馬已經過五年的雜交繁育,現已繁活“阿丹馬”雜一代101匹,其成果獲得世界華人發明創造博覽會金獎。“阿丹馬”在2001年中國西部首屆少數民族賽馬節上亮相,成為賽馬場上的佼佼者。

掀開山丹馬場的歷史,猶如翻閱一部雄渾壯觀的大型史詩,她飽嘗過多少歲月的滄桑,又目睹過多少盛衰榮辱的變遷。這裡的血這裡的水、這裡的草原可以佐證。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古代官方養馬之地

山丹馬場歷史悠久,史志典籍多有記載。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培育良驥駿馬的天然牧場。

據《資治通鑑·漢紀十一》載:“(元狩二年)霍去病為驃騎將軍,過焉支山千餘里。”驅逐匈奴後,即在漢陽大草灘(即今大馬營草一山丹馬場)開始大量電兵養馬。這是中國官方設營養馬的開始。從此,河西走廊就成了歷代皇家養馬的基地之一。

《五涼志·沿革》載:漢陽大草灘東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樂永固堡,南屏祁連,北據胭脂(即焉支山)。山丹馬場正處祁連、胭脂兩山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據史料載,漢初在西北邊郡設牧苑36所,養馬30萬匹。北魏曾把河西作為它的廣大牧場,“以河西水草美,乃以為放牧基地,畜產滋息,馬至二百萬匹”。那時,河西經常保持軍馬10萬匹左右,以備京都軍事警衛之需。隋煬帝時,以山丹大馬營為中心,牧放官馬10萬匹。至7世紀唐朝初期,在西北設八坊,坊下又設牧監若干,每監養馬3000至5000匹,僅在河西一帶養馬就達70餘萬匹。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徵西將軍馮勝攻佔河西后,在大草灘修築了馬營堡(現稱大馬營堡),並以此為中心,重建多處烽墩,向南至白蛇口(祁連山口,現稱白石崖口),設7個墩臺(十里墩);向東至高固城(現永昌縣境),設7個墩臺(五里一墩);自大馬營西行設有5個墩臺。這些烽墩縱橫呼應,勢成犄角,一且有警,守望相助,以利鎮守。

據甘肅通志載,漢宣帝遣趙充國屯邊而建烽墩是史籍中關於烽火臺的最早記錄。馬場區烽墩始建於漢代,後經歷代增設、修葺,至明代時成今日之規模,一墩舉火,四望皆警,形成以大馬營為中心的軍事報警系統。1989年,山丹縣公佈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馬場區17處烽燧名列其中。

清嘉慶六年(1801年),大馬營草灘孽生馬1.8萬餘匹。至晚清時,時局動盪,馬政衰微,大馬營草灘僅有馬數百匹。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征服“世界屋脊

民國8年(1919年),政府派人經營馬場,並於次年定名為甘肅種馬牧場。後因戰事頻仍,馬場歷經浮沉,於民國18年為馬步芳、馬步青見弟的私人牧場。直至民國29年,才復歸政府經營。幾經周折,組建為山丹軍牧場。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完整無缺地將大馬營軍馬場接收下來。正式接管山丹軍牧場時,有官兵605人,馬匹9763匹。從這時起,古老的大馬營草灘成了人民軍隊的養馬基地。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建制經歷了幾次大的變更:1950年至1957年2月為山丹軍牧場(後期改稱為第一軍馬場面丹軍馬場)時期,先後歸西北軍區和總後勤部管轄;1957年3月至1961年5月為國營山丹牧場時期,歸農墾部管轄;1961年6月至1966年9月恢復為總後勤部山丹軍馬場;1966年10月為總後勤部青藏辦事處軍馬局和西安辦事處軍馬局時期;1976年1月,改為蘭州軍區軍馬總場;1986年12月至2001年9月9日為蘭州軍區後勤部馬場管理局;2001年9月10日,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為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從建場至今,山丹馬場都離不開“養馬”這一重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參戰的“山丹馬”有2000匹,充分顯示了它的優異性能,受到參戰部隊的一致好評。

1991年8月,《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通訊,題為《走馬天涯》,文中講述了南京鐵道學院的一名職工吳舒裡與蒙古族戰士白乙拉共同從1988年12月開始至1990年7月,行程1.6萬公里,歷時一年零八個月,騎馬環遊祖國。他們騎著山丹馬,從內蒙古五原縣出發,開始了日復一日的跋山涉水,穿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翻

越了唐古拉山埡口海拔5231米的高度,而馬的自存極限是海拔3800米,因征服了“世界屋脊”,從而創造了世界最高海拔騎馬的記錄。“山丹馬”隨著主人,跨過戈壁沙漠,穿過高原冰川,越過叢林峽谷最後到達廣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與這片故土相依相伴了53個春秋,他們將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奉獻給了國家軍馬事業。如今,新一代牧馬人依然在草原上譜寫著新的牧歌,經歷著馬場轉制後的陣痛。

一場大雪之後,我走入了皚皚白雪中的焉支山腳下,去尋覓神駿飄逸的馬群,感受了牧馬人如詩如歌的草原生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夜色中踏進牧馬人的故鄉

2002年11月19日,我從山丹縣城乘車,向雪霽後的祁連山深處走去。莽莽蒼蒼的原野上閃動著耀眼的雪光,牧羊人趕著白雲般的羊群走向溫暖的山坡。偶然看到幾匹黑馬站立在潔白的雪地裡,給這片厚重的土地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山丹馬場總場,在工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驅車駛向了寒氣逼人的草原深處,去尋找嚮往已久的馬群。這時,天色已近黃昏焉支山下,空曠寂靜的草原上漫生著一望無際的牧草,在雪色映村下顯得枯黃乾澀,但卻頑強地在寒風中挺立著。汽車在冰天雪地的草原公路上疾馳,偶然有趕著驢車的牧人從我們身邊靜靜地過,很快又消失在茫茫雪原上。同行的人告訴我,冬天的牧場很荒涼,如果是夏秋季節,這裡碧草連天,菜花金黃,天高雲淡,馬群遊動景色十分美麗迷人。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車至一片樓群時,牧馬人的雕塑進入我的視線,馬背上的牧人揚鞭縱馬,駿馬前蹄騰空,仰天長嘯,象徵著牧馬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行車途中,我在馬場的菜籽油加工廠和酒業公司稍事休息片刻,沁人的油香和濃濃的酒香浸潤著草原冬日的寒氣。

落霞在祁連群山巔乍現,暮雲籠罩著整個草原,夕陽的餘輝斑斑點點,牧人的住房在蒼茫遼闊的天地間寂靜安詳。這時,我走到了馬場二場二隊,來到了牧馬人的家,也看到了在草地上悠閒遊動著的馬群。

匹匹高大的駿馬匆匆地向我們走來,在落滿白雪生著長草的大地上時隱時現,像一個個黑色的精靈,讓草原的夜色充滿了神祕。幾匹馬看見我拿起相機抓拍鏡頭,便昂著站立,仰天長鳴,似向我極力表現自己的神武英氣。漸漸地,它們向遠處游去,漫成了一片黑色,消失在焉支山腳下。

我走進了牧人老何的家裡,他的老伴告訴我,老何去放牧了,還沒有回來。他的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女主人已經將晚飯做得差不多了,臊子面的味道飄在小屋裡,平常人家的溫暖和諧淡淡地勾起了我的思家心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正好,我碰上了二隊隊長韓其新,他決意讓我留下來吃晚飯。在他簡陋的辦公地點,我跟他聊了起來。他說,他是馬場子弟,父輩們是牧馬人,在軍隊保障時期,他們隊上三四百匹馬,高峰時達到1000匹,牧工們都要背上皮襖在冬夜裡去放牧,現在隊上都是家庭牧場,60%的人家養羊,有的養些牛,種點油菜。

飯菜端了上來,青稞酒斟滿了大杯子,熱情豪爽的牧馬人坐了大圈,把我當作稀客招待,每人先敬了我兩大杯,不勝酒力的我醉在了草原上。陪同我採訪的馬場總場工會工作人員即興唱起了草原牧歌,悠揚的歌聲飄蕩在草原的夜空,激發著我對草原的熱愛,感受著草原人的那份純樸之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酩酊中,二隊的徐錫俊書記握手向我道別,踏著草原深沉的夜色,我又走進了72歲老牧工楊生輝的家中。他19歲就開始在草原上放牧,和他一起放牧的人後來走的都走掉了,在艱苦的條件下他一直堅持了50多年,是馬場變遷中的見證人。他告訴我,放牧要跟狼群作鬥爭,他還套住過兩隻狼,有時天下著瓢潑大雨,他三天三夜不回家,坐在馬背上守護著馬群。聽著他許許多多的放牧故事,我不由得對眼前這位老牧工肅然起敬。

“雪山啊,光茫萬丈;雄鷹啊,展翅飛翔……”汽車裡悠悠的歌曲伴著醉意中的我,一路疾馳,穿行在茫茫夜幕下的草原上,大地竟如此的讓人神魂飄逸。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軍轉民”

山丹馬場地跨甘肅、青海兩省,毗鄰三地六縣,總面積329.54萬畝,其中草原184.54萬畝,耕地40.3萬畝,林地80萬畝。這裡水草豐美,碧野疊翠,既有遼闊壯觀的北國風光,又有秀美婉約的南國景色。

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高,軍馬需求量急劇減少。根據總後勤部的指示,馬場人審時度勢,開始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大力壓縮軍馬養殖規模,馬匹數量由1971年頂峰時期的2萬多匹縮減到3000匹左右,軍馬生產的主要任務轉向“山丹馬”的保種改良為中心,馬、牛、羊並舉,兼養鹿、狐、藏獒等特種動物的畜牧業格局,實現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建場以來,累計出場軍用、民用馬騾15.2萬匹,僅1976年唐山大地震,就一次性向災區無償援助馬騾4000。現馬牛羊存欄數穩定在12萬個單位左右,年出欄500多匹,生產犛牛、藏羊肉125萬多公斤,成為河西走廊重要的肉食品供應基地。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建場53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牧馬人走出了一條艱辛曲折的創業之路,先後經歷了7次大的建制變更。2001年9月10日,按照關於軍隊保障型企業調整改革的重大決策,山丹馬場整體無償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更名為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現轄一、二、三、四場及機械廠、化肥廠、電力、酒業公司、牧業公司等11個二級企業,總人口18341人。

山丹馬場移交後的首任書記兼總經理許吉設曾告訴職工,山丹馬場軍轉民,是馬場兒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似乎在那短短的一瞬,山丹馬走出神祕,走向市場,但由於多種原因,馬場經營舉步維艱。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是馬場一代精英和無數牧馬人花費了30多年的時間,精心培育出的優良軍馬,它以方正的體姿、溫順的稟性和善走耐久的習性成為大馬營草原上生生不息的活力,為我國軍馬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為培育市場需求的賽馬新品種,從1997年開始的阿拉伯馬相配,山丹馬已經過五年的雜交繁育,現已繁活“阿丹馬”雜一代101匹,其成果獲得世界華人發明創造博覽會金獎。“阿丹馬”在2001年中國西部首屆少數民族賽馬節上亮相,成為賽馬場上的佼佼者。

掀開山丹馬場的歷史,猶如翻閱一部雄渾壯觀的大型史詩,她飽嘗過多少歲月的滄桑,又目睹過多少盛衰榮辱的變遷。這裡的血這裡的水、這裡的草原可以佐證。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古代官方養馬之地

山丹馬場歷史悠久,史志典籍多有記載。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培育良驥駿馬的天然牧場。

據《資治通鑑·漢紀十一》載:“(元狩二年)霍去病為驃騎將軍,過焉支山千餘里。”驅逐匈奴後,即在漢陽大草灘(即今大馬營草一山丹馬場)開始大量電兵養馬。這是中國官方設營養馬的開始。從此,河西走廊就成了歷代皇家養馬的基地之一。

《五涼志·沿革》載:漢陽大草灘東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樂永固堡,南屏祁連,北據胭脂(即焉支山)。山丹馬場正處祁連、胭脂兩山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據史料載,漢初在西北邊郡設牧苑36所,養馬30萬匹。北魏曾把河西作為它的廣大牧場,“以河西水草美,乃以為放牧基地,畜產滋息,馬至二百萬匹”。那時,河西經常保持軍馬10萬匹左右,以備京都軍事警衛之需。隋煬帝時,以山丹大馬營為中心,牧放官馬10萬匹。至7世紀唐朝初期,在西北設八坊,坊下又設牧監若干,每監養馬3000至5000匹,僅在河西一帶養馬就達70餘萬匹。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徵西將軍馮勝攻佔河西后,在大草灘修築了馬營堡(現稱大馬營堡),並以此為中心,重建多處烽墩,向南至白蛇口(祁連山口,現稱白石崖口),設7個墩臺(十里墩);向東至高固城(現永昌縣境),設7個墩臺(五里一墩);自大馬營西行設有5個墩臺。這些烽墩縱橫呼應,勢成犄角,一且有警,守望相助,以利鎮守。

據甘肅通志載,漢宣帝遣趙充國屯邊而建烽墩是史籍中關於烽火臺的最早記錄。馬場區烽墩始建於漢代,後經歷代增設、修葺,至明代時成今日之規模,一墩舉火,四望皆警,形成以大馬營為中心的軍事報警系統。1989年,山丹縣公佈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馬場區17處烽燧名列其中。

清嘉慶六年(1801年),大馬營草灘孽生馬1.8萬餘匹。至晚清時,時局動盪,馬政衰微,大馬營草灘僅有馬數百匹。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征服“世界屋脊

民國8年(1919年),政府派人經營馬場,並於次年定名為甘肅種馬牧場。後因戰事頻仍,馬場歷經浮沉,於民國18年為馬步芳、馬步青見弟的私人牧場。直至民國29年,才復歸政府經營。幾經周折,組建為山丹軍牧場。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完整無缺地將大馬營軍馬場接收下來。正式接管山丹軍牧場時,有官兵605人,馬匹9763匹。從這時起,古老的大馬營草灘成了人民軍隊的養馬基地。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建制經歷了幾次大的變更:1950年至1957年2月為山丹軍牧場(後期改稱為第一軍馬場面丹軍馬場)時期,先後歸西北軍區和總後勤部管轄;1957年3月至1961年5月為國營山丹牧場時期,歸農墾部管轄;1961年6月至1966年9月恢復為總後勤部山丹軍馬場;1966年10月為總後勤部青藏辦事處軍馬局和西安辦事處軍馬局時期;1976年1月,改為蘭州軍區軍馬總場;1986年12月至2001年9月9日為蘭州軍區後勤部馬場管理局;2001年9月10日,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為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從建場至今,山丹馬場都離不開“養馬”這一重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參戰的“山丹馬”有2000匹,充分顯示了它的優異性能,受到參戰部隊的一致好評。

1991年8月,《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通訊,題為《走馬天涯》,文中講述了南京鐵道學院的一名職工吳舒裡與蒙古族戰士白乙拉共同從1988年12月開始至1990年7月,行程1.6萬公里,歷時一年零八個月,騎馬環遊祖國。他們騎著山丹馬,從內蒙古五原縣出發,開始了日復一日的跋山涉水,穿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翻

越了唐古拉山埡口海拔5231米的高度,而馬的自存極限是海拔3800米,因征服了“世界屋脊”,從而創造了世界最高海拔騎馬的記錄。“山丹馬”隨著主人,跨過戈壁沙漠,穿過高原冰川,越過叢林峽谷最後到達廣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三十多部影片在馬場

山丹馬場風光秀美,富有特色。這裡南有“馬上望祁連,連峰直插天”的青松皚雪;北有“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焉支山人文景緻;東有神祕瑰麗的窟窿峽自然景觀;中部是一望無際的大馬營草原。極目遠眺,巍巍祁連,鬆雪碧嶺,清秀素潔。茫茫大草原廣袤雄渾,丹馬馳騁。悠悠大河水,清流急湍,映帶左右。窟窿峽、大黃溝、平羌口等自然景觀,山環水曲,峰崖奇秀。古城堡、明烽燧悽然聳立,令人回味悠遠。這幅優美的畫卷吸引了無數遊客來馬場欣賞千里勝景,領略馬場獨有的放牧情趣,不覺使人心曠神怡。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與這片故土相依相伴了53個春秋,他們將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奉獻給了國家軍馬事業。如今,新一代牧馬人依然在草原上譜寫著新的牧歌,經歷著馬場轉制後的陣痛。

一場大雪之後,我走入了皚皚白雪中的焉支山腳下,去尋覓神駿飄逸的馬群,感受了牧馬人如詩如歌的草原生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夜色中踏進牧馬人的故鄉

2002年11月19日,我從山丹縣城乘車,向雪霽後的祁連山深處走去。莽莽蒼蒼的原野上閃動著耀眼的雪光,牧羊人趕著白雲般的羊群走向溫暖的山坡。偶然看到幾匹黑馬站立在潔白的雪地裡,給這片厚重的土地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山丹馬場總場,在工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驅車駛向了寒氣逼人的草原深處,去尋找嚮往已久的馬群。這時,天色已近黃昏焉支山下,空曠寂靜的草原上漫生著一望無際的牧草,在雪色映村下顯得枯黃乾澀,但卻頑強地在寒風中挺立著。汽車在冰天雪地的草原公路上疾馳,偶然有趕著驢車的牧人從我們身邊靜靜地過,很快又消失在茫茫雪原上。同行的人告訴我,冬天的牧場很荒涼,如果是夏秋季節,這裡碧草連天,菜花金黃,天高雲淡,馬群遊動景色十分美麗迷人。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車至一片樓群時,牧馬人的雕塑進入我的視線,馬背上的牧人揚鞭縱馬,駿馬前蹄騰空,仰天長嘯,象徵著牧馬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行車途中,我在馬場的菜籽油加工廠和酒業公司稍事休息片刻,沁人的油香和濃濃的酒香浸潤著草原冬日的寒氣。

落霞在祁連群山巔乍現,暮雲籠罩著整個草原,夕陽的餘輝斑斑點點,牧人的住房在蒼茫遼闊的天地間寂靜安詳。這時,我走到了馬場二場二隊,來到了牧馬人的家,也看到了在草地上悠閒遊動著的馬群。

匹匹高大的駿馬匆匆地向我們走來,在落滿白雪生著長草的大地上時隱時現,像一個個黑色的精靈,讓草原的夜色充滿了神祕。幾匹馬看見我拿起相機抓拍鏡頭,便昂著站立,仰天長鳴,似向我極力表現自己的神武英氣。漸漸地,它們向遠處游去,漫成了一片黑色,消失在焉支山腳下。

我走進了牧人老何的家裡,他的老伴告訴我,老何去放牧了,還沒有回來。他的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女主人已經將晚飯做得差不多了,臊子面的味道飄在小屋裡,平常人家的溫暖和諧淡淡地勾起了我的思家心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正好,我碰上了二隊隊長韓其新,他決意讓我留下來吃晚飯。在他簡陋的辦公地點,我跟他聊了起來。他說,他是馬場子弟,父輩們是牧馬人,在軍隊保障時期,他們隊上三四百匹馬,高峰時達到1000匹,牧工們都要背上皮襖在冬夜裡去放牧,現在隊上都是家庭牧場,60%的人家養羊,有的養些牛,種點油菜。

飯菜端了上來,青稞酒斟滿了大杯子,熱情豪爽的牧馬人坐了大圈,把我當作稀客招待,每人先敬了我兩大杯,不勝酒力的我醉在了草原上。陪同我採訪的馬場總場工會工作人員即興唱起了草原牧歌,悠揚的歌聲飄蕩在草原的夜空,激發著我對草原的熱愛,感受著草原人的那份純樸之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酩酊中,二隊的徐錫俊書記握手向我道別,踏著草原深沉的夜色,我又走進了72歲老牧工楊生輝的家中。他19歲就開始在草原上放牧,和他一起放牧的人後來走的都走掉了,在艱苦的條件下他一直堅持了50多年,是馬場變遷中的見證人。他告訴我,放牧要跟狼群作鬥爭,他還套住過兩隻狼,有時天下著瓢潑大雨,他三天三夜不回家,坐在馬背上守護著馬群。聽著他許許多多的放牧故事,我不由得對眼前這位老牧工肅然起敬。

“雪山啊,光茫萬丈;雄鷹啊,展翅飛翔……”汽車裡悠悠的歌曲伴著醉意中的我,一路疾馳,穿行在茫茫夜幕下的草原上,大地竟如此的讓人神魂飄逸。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軍轉民”

山丹馬場地跨甘肅、青海兩省,毗鄰三地六縣,總面積329.54萬畝,其中草原184.54萬畝,耕地40.3萬畝,林地80萬畝。這裡水草豐美,碧野疊翠,既有遼闊壯觀的北國風光,又有秀美婉約的南國景色。

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高,軍馬需求量急劇減少。根據總後勤部的指示,馬場人審時度勢,開始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大力壓縮軍馬養殖規模,馬匹數量由1971年頂峰時期的2萬多匹縮減到3000匹左右,軍馬生產的主要任務轉向“山丹馬”的保種改良為中心,馬、牛、羊並舉,兼養鹿、狐、藏獒等特種動物的畜牧業格局,實現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建場以來,累計出場軍用、民用馬騾15.2萬匹,僅1976年唐山大地震,就一次性向災區無償援助馬騾4000。現馬牛羊存欄數穩定在12萬個單位左右,年出欄500多匹,生產犛牛、藏羊肉125萬多公斤,成為河西走廊重要的肉食品供應基地。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建場53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牧馬人走出了一條艱辛曲折的創業之路,先後經歷了7次大的建制變更。2001年9月10日,按照關於軍隊保障型企業調整改革的重大決策,山丹馬場整體無償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更名為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現轄一、二、三、四場及機械廠、化肥廠、電力、酒業公司、牧業公司等11個二級企業,總人口18341人。

山丹馬場移交後的首任書記兼總經理許吉設曾告訴職工,山丹馬場軍轉民,是馬場兒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似乎在那短短的一瞬,山丹馬走出神祕,走向市場,但由於多種原因,馬場經營舉步維艱。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是馬場一代精英和無數牧馬人花費了30多年的時間,精心培育出的優良軍馬,它以方正的體姿、溫順的稟性和善走耐久的習性成為大馬營草原上生生不息的活力,為我國軍馬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為培育市場需求的賽馬新品種,從1997年開始的阿拉伯馬相配,山丹馬已經過五年的雜交繁育,現已繁活“阿丹馬”雜一代101匹,其成果獲得世界華人發明創造博覽會金獎。“阿丹馬”在2001年中國西部首屆少數民族賽馬節上亮相,成為賽馬場上的佼佼者。

掀開山丹馬場的歷史,猶如翻閱一部雄渾壯觀的大型史詩,她飽嘗過多少歲月的滄桑,又目睹過多少盛衰榮辱的變遷。這裡的血這裡的水、這裡的草原可以佐證。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古代官方養馬之地

山丹馬場歷史悠久,史志典籍多有記載。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培育良驥駿馬的天然牧場。

據《資治通鑑·漢紀十一》載:“(元狩二年)霍去病為驃騎將軍,過焉支山千餘里。”驅逐匈奴後,即在漢陽大草灘(即今大馬營草一山丹馬場)開始大量電兵養馬。這是中國官方設營養馬的開始。從此,河西走廊就成了歷代皇家養馬的基地之一。

《五涼志·沿革》載:漢陽大草灘東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樂永固堡,南屏祁連,北據胭脂(即焉支山)。山丹馬場正處祁連、胭脂兩山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據史料載,漢初在西北邊郡設牧苑36所,養馬30萬匹。北魏曾把河西作為它的廣大牧場,“以河西水草美,乃以為放牧基地,畜產滋息,馬至二百萬匹”。那時,河西經常保持軍馬10萬匹左右,以備京都軍事警衛之需。隋煬帝時,以山丹大馬營為中心,牧放官馬10萬匹。至7世紀唐朝初期,在西北設八坊,坊下又設牧監若干,每監養馬3000至5000匹,僅在河西一帶養馬就達70餘萬匹。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徵西將軍馮勝攻佔河西后,在大草灘修築了馬營堡(現稱大馬營堡),並以此為中心,重建多處烽墩,向南至白蛇口(祁連山口,現稱白石崖口),設7個墩臺(十里墩);向東至高固城(現永昌縣境),設7個墩臺(五里一墩);自大馬營西行設有5個墩臺。這些烽墩縱橫呼應,勢成犄角,一且有警,守望相助,以利鎮守。

據甘肅通志載,漢宣帝遣趙充國屯邊而建烽墩是史籍中關於烽火臺的最早記錄。馬場區烽墩始建於漢代,後經歷代增設、修葺,至明代時成今日之規模,一墩舉火,四望皆警,形成以大馬營為中心的軍事報警系統。1989年,山丹縣公佈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馬場區17處烽燧名列其中。

清嘉慶六年(1801年),大馬營草灘孽生馬1.8萬餘匹。至晚清時,時局動盪,馬政衰微,大馬營草灘僅有馬數百匹。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征服“世界屋脊

民國8年(1919年),政府派人經營馬場,並於次年定名為甘肅種馬牧場。後因戰事頻仍,馬場歷經浮沉,於民國18年為馬步芳、馬步青見弟的私人牧場。直至民國29年,才復歸政府經營。幾經周折,組建為山丹軍牧場。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完整無缺地將大馬營軍馬場接收下來。正式接管山丹軍牧場時,有官兵605人,馬匹9763匹。從這時起,古老的大馬營草灘成了人民軍隊的養馬基地。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建制經歷了幾次大的變更:1950年至1957年2月為山丹軍牧場(後期改稱為第一軍馬場面丹軍馬場)時期,先後歸西北軍區和總後勤部管轄;1957年3月至1961年5月為國營山丹牧場時期,歸農墾部管轄;1961年6月至1966年9月恢復為總後勤部山丹軍馬場;1966年10月為總後勤部青藏辦事處軍馬局和西安辦事處軍馬局時期;1976年1月,改為蘭州軍區軍馬總場;1986年12月至2001年9月9日為蘭州軍區後勤部馬場管理局;2001年9月10日,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為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從建場至今,山丹馬場都離不開“養馬”這一重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參戰的“山丹馬”有2000匹,充分顯示了它的優異性能,受到參戰部隊的一致好評。

1991年8月,《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通訊,題為《走馬天涯》,文中講述了南京鐵道學院的一名職工吳舒裡與蒙古族戰士白乙拉共同從1988年12月開始至1990年7月,行程1.6萬公里,歷時一年零八個月,騎馬環遊祖國。他們騎著山丹馬,從內蒙古五原縣出發,開始了日復一日的跋山涉水,穿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翻

越了唐古拉山埡口海拔5231米的高度,而馬的自存極限是海拔3800米,因征服了“世界屋脊”,從而創造了世界最高海拔騎馬的記錄。“山丹馬”隨著主人,跨過戈壁沙漠,穿過高原冰川,越過叢林峽谷最後到達廣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三十多部影片在馬場

山丹馬場風光秀美,富有特色。這裡南有“馬上望祁連,連峰直插天”的青松皚雪;北有“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焉支山人文景緻;東有神祕瑰麗的窟窿峽自然景觀;中部是一望無際的大馬營草原。極目遠眺,巍巍祁連,鬆雪碧嶺,清秀素潔。茫茫大草原廣袤雄渾,丹馬馳騁。悠悠大河水,清流急湍,映帶左右。窟窿峽、大黃溝、平羌口等自然景觀,山環水曲,峰崖奇秀。古城堡、明烽燧悽然聳立,令人回味悠遠。這幅優美的畫卷吸引了無數遊客來馬場欣賞千里勝景,領略馬場獨有的放牧情趣,不覺使人心曠神怡。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影視製作者也將鏡頭聚集在山丹軍馬場,《蒙根花》《馬背小學》《牧馬人》《一代風流》《文成公主》《敦煌》《和平年代》《日光峽谷》等三十多部影視片在這裡選景拍攝。2001年7月21日,東方時空《直播時刻》欄目對山丹馬場進行了現場直播,有效地宣傳了馬場,宣傳了牧馬文化和馬在當今時代的歷史意義。

1993年,山丹馬場成立了“飛鷹”馬術團,編排各類民族馬術表演項目20多個,在豐富場區旅遊活動內容的同時,還赴甘肅各地市縣,為當地旅遊觀光、節日活動表演助興。山丹馬場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每年八一節期間,都要舉辦聲勢浩大的賽馬節,在全國馬術邀請賽中,“山丹馬”表現出了其神駿飄逸的風姿。

承載著千年豐富的文化底蘊,沐浴著軍隊保障性企業調整改革的浩蕩春風,山丹馬場由軍隊企業轉向社會化企業集團,這是投身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也是歷史賦予近萬名馬場職工大顯身手的一次新的機遇與挑戰。

"

焉支山下踏雪尋馬,山丹馬場滄桑鉅變

撰文/路遠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嫵媚的焉支山下,鑲嵌著一塊“絲路綠寶石”——美麗的大馬營草原。

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著成千上萬匹驃悍的駿馬——山丹馬。

山丹馬場,是世界第一馬場。在她的懷抱中,不僅奔騰著洶湧的馬群,飄動著醉人的青稞酒香,還有珍珠一般撒落草原的鹿群、牛群和羊群。

中國西部廣袤的原野上,橫臥著綿延千里的祁連山脈,當她用寬廣的胸懷多情地擁攬嫵媚的焉支山時,孕育出一顆被世人稱為絲路綠寶石”的大馬營草原。世界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猶如顆熠熠生輝的塞上明珠,就鑲嵌在這片神祕的河西大地上。世紀之交,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實現了“軍轉民”的歷史性轉折。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與這片故土相依相伴了53個春秋,他們將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奉獻給了國家軍馬事業。如今,新一代牧馬人依然在草原上譜寫著新的牧歌,經歷著馬場轉制後的陣痛。

一場大雪之後,我走入了皚皚白雪中的焉支山腳下,去尋覓神駿飄逸的馬群,感受了牧馬人如詩如歌的草原生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夜色中踏進牧馬人的故鄉

2002年11月19日,我從山丹縣城乘車,向雪霽後的祁連山深處走去。莽莽蒼蒼的原野上閃動著耀眼的雪光,牧羊人趕著白雲般的羊群走向溫暖的山坡。偶然看到幾匹黑馬站立在潔白的雪地裡,給這片厚重的土地增添了一份靈動之美。

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山丹馬場總場,在工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又驅車駛向了寒氣逼人的草原深處,去尋找嚮往已久的馬群。這時,天色已近黃昏焉支山下,空曠寂靜的草原上漫生著一望無際的牧草,在雪色映村下顯得枯黃乾澀,但卻頑強地在寒風中挺立著。汽車在冰天雪地的草原公路上疾馳,偶然有趕著驢車的牧人從我們身邊靜靜地過,很快又消失在茫茫雪原上。同行的人告訴我,冬天的牧場很荒涼,如果是夏秋季節,這裡碧草連天,菜花金黃,天高雲淡,馬群遊動景色十分美麗迷人。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車至一片樓群時,牧馬人的雕塑進入我的視線,馬背上的牧人揚鞭縱馬,駿馬前蹄騰空,仰天長嘯,象徵著牧馬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行車途中,我在馬場的菜籽油加工廠和酒業公司稍事休息片刻,沁人的油香和濃濃的酒香浸潤著草原冬日的寒氣。

落霞在祁連群山巔乍現,暮雲籠罩著整個草原,夕陽的餘輝斑斑點點,牧人的住房在蒼茫遼闊的天地間寂靜安詳。這時,我走到了馬場二場二隊,來到了牧馬人的家,也看到了在草地上悠閒遊動著的馬群。

匹匹高大的駿馬匆匆地向我們走來,在落滿白雪生著長草的大地上時隱時現,像一個個黑色的精靈,讓草原的夜色充滿了神祕。幾匹馬看見我拿起相機抓拍鏡頭,便昂著站立,仰天長鳴,似向我極力表現自己的神武英氣。漸漸地,它們向遠處游去,漫成了一片黑色,消失在焉支山腳下。

我走進了牧人老何的家裡,他的老伴告訴我,老何去放牧了,還沒有回來。他的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女主人已經將晚飯做得差不多了,臊子面的味道飄在小屋裡,平常人家的溫暖和諧淡淡地勾起了我的思家心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正好,我碰上了二隊隊長韓其新,他決意讓我留下來吃晚飯。在他簡陋的辦公地點,我跟他聊了起來。他說,他是馬場子弟,父輩們是牧馬人,在軍隊保障時期,他們隊上三四百匹馬,高峰時達到1000匹,牧工們都要背上皮襖在冬夜裡去放牧,現在隊上都是家庭牧場,60%的人家養羊,有的養些牛,種點油菜。

飯菜端了上來,青稞酒斟滿了大杯子,熱情豪爽的牧馬人坐了大圈,把我當作稀客招待,每人先敬了我兩大杯,不勝酒力的我醉在了草原上。陪同我採訪的馬場總場工會工作人員即興唱起了草原牧歌,悠揚的歌聲飄蕩在草原的夜空,激發著我對草原的熱愛,感受著草原人的那份純樸之情。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酩酊中,二隊的徐錫俊書記握手向我道別,踏著草原深沉的夜色,我又走進了72歲老牧工楊生輝的家中。他19歲就開始在草原上放牧,和他一起放牧的人後來走的都走掉了,在艱苦的條件下他一直堅持了50多年,是馬場變遷中的見證人。他告訴我,放牧要跟狼群作鬥爭,他還套住過兩隻狼,有時天下著瓢潑大雨,他三天三夜不回家,坐在馬背上守護著馬群。聽著他許許多多的放牧故事,我不由得對眼前這位老牧工肅然起敬。

“雪山啊,光茫萬丈;雄鷹啊,展翅飛翔……”汽車裡悠悠的歌曲伴著醉意中的我,一路疾馳,穿行在茫茫夜幕下的草原上,大地竟如此的讓人神魂飄逸。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軍轉民”

山丹馬場地跨甘肅、青海兩省,毗鄰三地六縣,總面積329.54萬畝,其中草原184.54萬畝,耕地40.3萬畝,林地80萬畝。這裡水草豐美,碧野疊翠,既有遼闊壯觀的北國風光,又有秀美婉約的南國景色。

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我軍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高,軍馬需求量急劇減少。根據總後勤部的指示,馬場人審時度勢,開始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大力壓縮軍馬養殖規模,馬匹數量由1971年頂峰時期的2萬多匹縮減到3000匹左右,軍馬生產的主要任務轉向“山丹馬”的保種改良為中心,馬、牛、羊並舉,兼養鹿、狐、藏獒等特種動物的畜牧業格局,實現了養殖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建場以來,累計出場軍用、民用馬騾15.2萬匹,僅1976年唐山大地震,就一次性向災區無償援助馬騾4000。現馬牛羊存欄數穩定在12萬個單位左右,年出欄500多匹,生產犛牛、藏羊肉125萬多公斤,成為河西走廊重要的肉食品供應基地。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場建場53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牧馬人走出了一條艱辛曲折的創業之路,先後經歷了7次大的建制變更。2001年9月10日,按照關於軍隊保障型企業調整改革的重大決策,山丹馬場整體無償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更名為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現轄一、二、三、四場及機械廠、化肥廠、電力、酒業公司、牧業公司等11個二級企業,總人口18341人。

山丹馬場移交後的首任書記兼總經理許吉設曾告訴職工,山丹馬場軍轉民,是馬場兒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似乎在那短短的一瞬,山丹馬走出神祕,走向市場,但由於多種原因,馬場經營舉步維艱。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是馬場一代精英和無數牧馬人花費了30多年的時間,精心培育出的優良軍馬,它以方正的體姿、溫順的稟性和善走耐久的習性成為大馬營草原上生生不息的活力,為我國軍馬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為培育市場需求的賽馬新品種,從1997年開始的阿拉伯馬相配,山丹馬已經過五年的雜交繁育,現已繁活“阿丹馬”雜一代101匹,其成果獲得世界華人發明創造博覽會金獎。“阿丹馬”在2001年中國西部首屆少數民族賽馬節上亮相,成為賽馬場上的佼佼者。

掀開山丹馬場的歷史,猶如翻閱一部雄渾壯觀的大型史詩,她飽嘗過多少歲月的滄桑,又目睹過多少盛衰榮辱的變遷。這裡的血這裡的水、這裡的草原可以佐證。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古代官方養馬之地

山丹馬場歷史悠久,史志典籍多有記載。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培育良驥駿馬的天然牧場。

據《資治通鑑·漢紀十一》載:“(元狩二年)霍去病為驃騎將軍,過焉支山千餘里。”驅逐匈奴後,即在漢陽大草灘(即今大馬營草一山丹馬場)開始大量電兵養馬。這是中國官方設營養馬的開始。從此,河西走廊就成了歷代皇家養馬的基地之一。

《五涼志·沿革》載:漢陽大草灘東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樂永固堡,南屏祁連,北據胭脂(即焉支山)。山丹馬場正處祁連、胭脂兩山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據史料載,漢初在西北邊郡設牧苑36所,養馬30萬匹。北魏曾把河西作為它的廣大牧場,“以河西水草美,乃以為放牧基地,畜產滋息,馬至二百萬匹”。那時,河西經常保持軍馬10萬匹左右,以備京都軍事警衛之需。隋煬帝時,以山丹大馬營為中心,牧放官馬10萬匹。至7世紀唐朝初期,在西北設八坊,坊下又設牧監若干,每監養馬3000至5000匹,僅在河西一帶養馬就達70餘萬匹。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徵西將軍馮勝攻佔河西后,在大草灘修築了馬營堡(現稱大馬營堡),並以此為中心,重建多處烽墩,向南至白蛇口(祁連山口,現稱白石崖口),設7個墩臺(十里墩);向東至高固城(現永昌縣境),設7個墩臺(五里一墩);自大馬營西行設有5個墩臺。這些烽墩縱橫呼應,勢成犄角,一且有警,守望相助,以利鎮守。

據甘肅通志載,漢宣帝遣趙充國屯邊而建烽墩是史籍中關於烽火臺的最早記錄。馬場區烽墩始建於漢代,後經歷代增設、修葺,至明代時成今日之規模,一墩舉火,四望皆警,形成以大馬營為中心的軍事報警系統。1989年,山丹縣公佈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馬場區17處烽燧名列其中。

清嘉慶六年(1801年),大馬營草灘孽生馬1.8萬餘匹。至晚清時,時局動盪,馬政衰微,大馬營草灘僅有馬數百匹。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山丹馬征服“世界屋脊

民國8年(1919年),政府派人經營馬場,並於次年定名為甘肅種馬牧場。後因戰事頻仍,馬場歷經浮沉,於民國18年為馬步芳、馬步青見弟的私人牧場。直至民國29年,才復歸政府經營。幾經周折,組建為山丹軍牧場。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完整無缺地將大馬營軍馬場接收下來。正式接管山丹軍牧場時,有官兵605人,馬匹9763匹。從這時起,古老的大馬營草灘成了人民軍隊的養馬基地。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建制經歷了幾次大的變更:1950年至1957年2月為山丹軍牧場(後期改稱為第一軍馬場面丹軍馬場)時期,先後歸西北軍區和總後勤部管轄;1957年3月至1961年5月為國營山丹牧場時期,歸農墾部管轄;1961年6月至1966年9月恢復為總後勤部山丹軍馬場;1966年10月為總後勤部青藏辦事處軍馬局和西安辦事處軍馬局時期;1976年1月,改為蘭州軍區軍馬總場;1986年12月至2001年9月9日為蘭州軍區後勤部馬場管理局;2001年9月10日,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為甘肅中牧山丹馬場總場。從建場至今,山丹馬場都離不開“養馬”這一重任。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參戰的“山丹馬”有2000匹,充分顯示了它的優異性能,受到參戰部隊的一致好評。

1991年8月,《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篇通訊,題為《走馬天涯》,文中講述了南京鐵道學院的一名職工吳舒裡與蒙古族戰士白乙拉共同從1988年12月開始至1990年7月,行程1.6萬公里,歷時一年零八個月,騎馬環遊祖國。他們騎著山丹馬,從內蒙古五原縣出發,開始了日復一日的跋山涉水,穿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翻

越了唐古拉山埡口海拔5231米的高度,而馬的自存極限是海拔3800米,因征服了“世界屋脊”,從而創造了世界最高海拔騎馬的記錄。“山丹馬”隨著主人,跨過戈壁沙漠,穿過高原冰川,越過叢林峽谷最後到達廣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三十多部影片在馬場

山丹馬場風光秀美,富有特色。這裡南有“馬上望祁連,連峰直插天”的青松皚雪;北有“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焉支山人文景緻;東有神祕瑰麗的窟窿峽自然景觀;中部是一望無際的大馬營草原。極目遠眺,巍巍祁連,鬆雪碧嶺,清秀素潔。茫茫大草原廣袤雄渾,丹馬馳騁。悠悠大河水,清流急湍,映帶左右。窟窿峽、大黃溝、平羌口等自然景觀,山環水曲,峰崖奇秀。古城堡、明烽燧悽然聳立,令人回味悠遠。這幅優美的畫卷吸引了無數遊客來馬場欣賞千里勝景,領略馬場獨有的放牧情趣,不覺使人心曠神怡。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影視製作者也將鏡頭聚集在山丹軍馬場,《蒙根花》《馬背小學》《牧馬人》《一代風流》《文成公主》《敦煌》《和平年代》《日光峽谷》等三十多部影視片在這裡選景拍攝。2001年7月21日,東方時空《直播時刻》欄目對山丹馬場進行了現場直播,有效地宣傳了馬場,宣傳了牧馬文化和馬在當今時代的歷史意義。

1993年,山丹馬場成立了“飛鷹”馬術團,編排各類民族馬術表演項目20多個,在豐富場區旅遊活動內容的同時,還赴甘肅各地市縣,為當地旅遊觀光、節日活動表演助興。山丹馬場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每年八一節期間,都要舉辦聲勢浩大的賽馬節,在全國馬術邀請賽中,“山丹馬”表現出了其神駿飄逸的風姿。

承載著千年豐富的文化底蘊,沐浴著軍隊保障性企業調整改革的浩蕩春風,山丹馬場由軍隊企業轉向社會化企業集團,這是投身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也是歷史賦予近萬名馬場職工大顯身手的一次新的機遇與挑戰。

山丹軍馬場2000多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為何一直被牽掛?

(注:本文是2002年蘭州晚報記者路遠採訪山丹馬場的記述,時隔近20年,我們於去年夏季也曾於山丹馬場採訪,現將前文鏈接,以饗讀者:

山丹軍馬場存在的意義在於:把駿馬變高鐵,把汗血變清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