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孔夫子"

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文字實錄“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文專業在沿線國家更火了。“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不僅是一句歌詞。根據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前夕發佈的《共...
從孔夫子的《論語》說起
從孔夫子的《論語》說起◆鄢烈山同事蔡君近日送我一本便攜的《論語》小冊子,文白對照,中華書局2006年版。有空便誦讀起來,才讀三章,多疑好辯的我,便對譯文有些段落不以為然。我特別想辨析的是《八佾第三》篇的第五段:“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我看字面,意思是很顯豁...
國學 孔子 論語 詩經 2017-05-10
被儒生坑害的孔夫子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一個廣為人知,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最出名的一個人孔仲尼孔子。孔仲尼孔子眾所周知孔子是春秋時期最出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同時也是儒學的創始人...
孔夫子對“言”的說法
孔夫子對“言”的說法不言,就是不說話,少說話人常說“少說話,威信高”少說話也就是意在“不言”,“不言”的說法,自古有之,記得小時候大人常教導我們說“禍從口...
國學 孔子 論語 莊子 2017-05-05
歇後語:孔夫子搬家,後半截是什麼?
今天我來考考大家的歇後語積累得怎麼樣?歇後語也叫俏皮話,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後一部分起“後襯...
宇宙密碼——周易的基礎語言
人生是一場修行。讀書也是。讀散文,一茶一燈,看似平白,意蘊嫋嫋;讀小說,身臨其境,酸甜苦辣,彷彿換了個人生;讀詩歌,聊聊數語,有聲無聲,直入人心;讀歷史,...
'《論語》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五天'
"《論語.學而篇》第六章: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解析:孔子說:“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順,出外要敬愛師長,說話要謹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愛相處,親近那些具有仁愛之心的人。做到這些以後,如果還有剩餘的精力,就用來學習文化知...
乾坤之變——從爻變來探索周易學習
乾卦彖傳說“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孔夫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的學習態度是,選擇性學習,不輕易否定別人。只有大家求同存異,少一些文人相輕的習...
孔夫子祖先——殷商殘酷而血腥的祭祀文化
孔夫子六世祖為宋國(殷商遺族封地)大司馬孔父,子姓,為殷商遺族後裔。因妻子過於漂亮,被宋國大夫華督看中。為奪孔父之妻,華督攻殺孔父,其後裔被迫逃亡魯國,六...
“孔夫子網”賣論文,真是“實至名歸”!
眼看著5月份了你畢業論文寫完了嗎?答辯通過了嗎?畢業論文也能搞出大新聞你聽說了嗎?四千多條“商品”中“出版社”覆蓋清華、北大、復旦、浙大等眾多名校,課題紛...
孔子 康熙 清朝 明朝 2017-05-08
'《論語》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十二天'
"《論語.為政篇》第一章: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解析:孔子說:“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國家,自己就會像北極星那樣,安然處在自己的位置上,別的星辰都環繞著它。”《論語.為政篇》第二章: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解析:孔子說:“《詩...
'《論語》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九天'
"《論語.學而篇》第十三章: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解析:有子說:“須信守的諾言越符合道德規範,這種諾言才越可能兌現。態度謙恭得越符合禮節規矩,才越不會遭受羞辱。所依靠的都是關係親密的人,也就可靠了。”寫昨天的讀書筆記時有談...
孔夫子智慧:巧言令色,警惕無事獻殷勤之人
花言巧語,裝作和善的人,很少有真正的仁德。孔子把“仁”看作一種理想的人生境界,需要付出畢生努力去實現。追求“仁”,兩種態度必須貫穿始終:一是真誠,二是信義...
'《論語》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七天'
"《論語.學而篇》第十一章: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解析:孔子說:“當他父親活著時,要看他本人的志向;他父親去世以後,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體行為了。如果他長期堅持父親生前那些正確原則,就可以說是盡孝了”這一章談論的是關於“孝”的話題。...
'《論語》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十天'
"《論語.學而篇》第十四章: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解析:孔子說:“君子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並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論語.學而篇》第十...
孔夫子:做人有三度,看看你有哪一度?(精闢)
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矩指的是規矩,也可以說是分寸。很多人辦事往往不懂得分寸,懷著一顆善良的心,卻好心辦壞事。你本想去勸一下,讓兩個人都消消...
'《論語》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四十九天'
"《論語.里仁篇》第五章: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解析:孔子說:“金錢和地位,是每個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得到它們,君子不享受...
'孔夫子腰間掛的隱藏型防身兵器:二人奪'
"刀鞘形似手枚,中藏利刀,合之為杖,二人分奪時,則刀離鞘可作防身之用。 此型武器發源於中國,後流傳至歐洲,被歐洲貴族所欣賞,名如其意為:“二人奪”。既然行走江湖,無論是富家子弟還是貧寒學子,必然要攜帶兵器護身。在至聖先師孔子的畫像中,經常會看到孔子腰間有一柄長長的寶劍,而作...
'《論語》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四十天'
"《論語.八佾篇》第十六章: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解析:餼:(xì) 古代祭祀或饋贈用的活牲畜。子貢想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廟的羊廢去不用。孔子說:'呀!你愛惜那隻羊,我則愛惜那種禮。這一章必須先要知道關於“告朔之餼羊”的典故,否則無法理解。古時...
王璞︱孔夫子與“人民”:郭沫若和革命儒家的浮沉
郭沫若(1892-1978)1978年夏,又是二十世紀中國的一個變動時刻,“文革”已經結束,而改革開放尚未正式啟動。郭沫若在這時離開人世,結束了他富於傳奇...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