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扶貧攻堅成效顯著

三農 經濟 農業 十三五 中國江蘇網 2017-05-05

■記者葉列

本報訊 去年以來,我市將扶貧攻堅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精心部署,狠抓落實。2016年,全市有14.1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實現脫貧,44個省市定經濟薄弱村達“新八有”標準,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幫扶措施更加紮實。各級財政扶貧投入明顯增加,市財政“十三五”期間安排扶貧資金6800萬元,各縣區扶貧專項資金安排也都有較大幅度增長;建立結對幫扶機制,選派161家市級部門和單位組建新一屆市委駐縣區幫扶工作隊(組),組織市級幫扶單位副科級以上幹部結對幫扶低收入農戶,對重點縣區、非重點縣區和市直幫扶單位進行分類考核。

產業扶貧成效明顯。各地把產業扶持作為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市政府安排10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用於產業扶貧補貼和經濟薄弱村發展實體經濟。各縣區積極整合扶貧資金,支持龍頭加工業、規模養殖業和光伏發電等項目,既獲得豐厚的投資回報,又帶動了低收入戶就業。淮安區利用省級扶貧資金在欽工鎮鎮西村興建206幢高標準鴿舍,每年可得租金收益329.6萬元,漣水縣投入6000萬元分別在義興鎮建設食用菌產業園、保灘鎮建設高效農業連棟大棚等產業化項目。

扶貧方式不斷創新。各地十分注重扶貧方式的創新。市扶貧辦總結推廣出低收入農戶“幫扶六法”、經濟薄弱村“幫扶五法”、幫扶單位“幫扶四法”。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方面,盤活資產保收益,探索資源承包、資產租賃、農業開發、入股分紅聯合發展模式。為了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市政府制定低收入戶大病醫療保險制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