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 | 川渝合作第一線 合江縣打造重慶人的“果盤子”

三農 荔枝 農產品 農業 上游新聞 2017-06-15

四川省合江縣位於重慶西南方向,它是重慶和瀘州之間一個至關重要的交匯點。合江縣不但處於兩城半小時經濟圈內,這座距重慶外環僅26公里的千年古縣,也正在實施著戰略計劃——融入重慶。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合江縣建設川渝合作示範區發展規劃思路(徵求意見稿)》中瞭解到,合江將堅持以重要交通軸帶和特色鄉鎮為支撐,科學優化全縣生產力佈局,加快構建“一帶三區”總體空間格局。

致青春 | 川渝合作第一線 合江縣打造重慶人的“果盤子”

農產品合作,打造重慶的“果盤子”

每年4月,合江縣虎頭鎮河嘴村的荔枝樹上花開得正豔,這裡的荔枝品種繁多,妃子笑、帶綠、大紅袍等12個知名荔枝品種都能在這裡嚐到。

同時,虎頭鎮周邊有農家樂,還規劃有“妃子笑”荔枝園現代觀光體驗區等“荔枝遊”旅遊環線3條。嘗荔枝、賞荔樹,周邊城市的人們慕名而來。每年7月中下旬到8月初,整座合江城被甘甜馥郁所包圍,空氣中都是荔枝的香味。

近年來,合江縣大力發展荔枝特色產業,荔枝種植面積達30.6萬畝。

除了荔枝,合江縣還是真龍柚的主產地。

“水泥路平又寬,柚子載滿老王山。”合江縣密溪鄉瓦房村的村民自編的山歌,唱著村裡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家種上了真龍柚。

瓦房村村民告訴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每年都有很多人到村裡來買柚子,而從重慶來的人特別多。

“砍掉雜樹林,種上‘搖錢樹’。”村裡的種植大戶胡學西深有體會。他並不是村裡第一批種真龍柚的人,在看到他哥哥種的柚子賣了大價錢後,他把家裡的田全種上了真龍柚。全村1030戶,家家種真龍柚。胡學西笑稱:“樹滿山、果滿山、三年收入翻一番。”

同時,記者還了解到,真龍柚有“天然罐頭”之稱,貯存期可達8個月,且風味、口感基本不變。自2014年真龍柚登陸重慶市場以來,深受重慶百姓的喜愛。

今年3月15日,合江縣食藥監局與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第三分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旨在雙方建立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戰略合作關係。

合江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糧食生產大縣、生豬調出百強縣,但全縣食品工業分散、規模小、技術含量低,存在做大做強難、質量安全保證難、提檔升級難等問題。

重慶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第三分院具有先進的檢測設備設施,擁有一流的專業技術團隊。通過合作,重慶市質檢院第三分院將在食品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實驗室建設、人才隊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對合江縣給予幫助,在提升合江縣食品藥品監管技術方面提供有力支撐。

“吃了我們的柚子,保證你明年還得來。”瓦房村村民稱,真龍柚不但豐富了重慶市民的“果盤子”,也讓重慶市民感受到了合江這座“大果園”的迷人魅力。

致青春 | 川渝合作第一線 合江縣打造重慶人的“果盤子”

構建川渝合作第一線,合江正在融入重慶

除了水果產業,合江縣在發展上有著更大的謀劃。

2016年11月,合江縣對外發布的《合江縣建設川渝合作示範區發展規劃思路(徵求意見稿)》中顯示,合江建設川渝合作示範區的總體目標和未來發展功能定位,就以圍繞融入重慶發展的總體導向,立足合江現有發展基礎、資源稟賦和環境綜合承載能力。

未來的合江縣將圍繞川渝合作形成北部現代農業發展示範帶、中部城市及產業功能集中區、西部生態農業和休閒觀光發展區和東部大旅遊合作發展示範區。

記者注意到,北部現代農業發展示範帶包括臨近永川朱沱鎮、江津石蟆鎮和塘河鎮,主要包括長江沿岸和宜瀘渝沿線的白鹿、白沙、大橋、石龍、南灘、參寶、神臂城等部分區域,打造合江與重慶互動發展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示範區域,成為重慶“菜籃子”、“果盤子”生產基地。

重點發展面向重慶的都市型現代農業,引進農業科技示範基地項目、農業“星創天地”創業發展項目以及特色品牌培育項目等,打造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區、特色農業基地、農產品加工示範基地、休閒農業示範點等發展載體,力爭在合作示範方面取得率先突破。

西部生態農業和休閒觀光發展區則重點依託荔枝、真龍柚、石斛等特色農產品,大力培育發展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打造合江生態特色產業與重慶協作發展的示範試點。依託赤水河沿岸自然風光,以堯壩古鎮、法王寺為主體,以人文體驗旅遊和鄉村旅遊為特色,大力發展都市休閒觀光業。

東部大旅遊合作發展示範區是以合江東部區域,臨近江津中山鎮和四面山鎮等地,主要包括福寶鎮、甘雨鎮、自懷鎮、先灘鎮和石龍太平湖部分區域,以佛寶國家森林公園為中心,打造合江與重慶大旅遊聯動發展的典型示範。

值得注意的是,該區域以發展大健康產業和度假經濟為引領,主要承擔川渝黔區域的生態涵養保護功能、健康養生功能、旅遊度假功能,重點強化佛寶旅遊景區與江津四面山、中山古鎮等區域的互聯互通,推進基礎設施和景區一體化打造,發展竹、藥等特色農產品加工,提升景區周邊鎮域的餐飲、居住、休閒配套服務能力。

其實,合江縣和重慶的交流考察活動比較頻繁。

2017年7月,合江縣考察團到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就進一步推動川渝合作進行考察,內容不但包含了解綜合行政執法試點工作開展情況以及機構的設立、工作職能和運行模式,還有雙方相關職能部門就行政審批如何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港口物流、輕軌交通、產業互補、招引政策等方面作了交流。

這次考察團座談會上,合江縣提出川渝合作首先是要實現交通上的互聯互通,通過前期對接和梳理,江津區與合江縣的多條跨界路已經完成升級改造或正在改造當中,進而合江圍繞打造重慶的農產品供給地、休閒旅遊養生地以及工業配套產業、人才醫療及教育、環境保護、綜治維穩等方面開展合作和共建。

致青春 | 川渝合作第一線 合江縣打造重慶人的“果盤子”

貧困村有了致富路,土特產品上了重慶的餐桌

從川渝合作來看,雙方互利互贏不僅僅是合作,而且與老百姓的致富息息相關。

合江縣石龍鎮太平村位於合江縣東部,與重慶江津區永興鎮接壤,地處偏僻山區,交通不便,曾是有名的貧困村。

“以前路沒有修好,我趕著羊群去江津賣,回到家時身上沒有一處是乾的。現在路修好了,我們搞養殖業也方便多了。”太平村六社的張安元和丈夫返鄉創業養起了黑山羊。當時門前通往重慶江津的路還是一條泥結石路,晴天麵包車還能勉強通行,每當下雨天,雨水沖刷路面,山路泥濘,車輛根本不能進入,“家裡面的牲畜運不出去,怎麼能賺到錢呀,那時候就特別愁,這路好了,生活就有指望了。”

為從根本上改變太平村落後的交通狀況,解決群眾的難題,讓貧困村發生脫胎換骨的轉變。石龍鎮黨委政府多次出門跑項目、聯繫上級部門到現場辦公。經過多方努力,2015年5月,融入重慶的石太路終於在群眾的迫切期盼中動工了。

2016年初,隨著石太路宣佈完工通車,沿線村民的生產生活開始發生著巨大變化,曾經的貧困村也走上了一條致富路,村裡的土特產走出了大山,登上了重慶市民的餐桌,村民們創收致富,昔日的貧困村現已是舊貌換新顏。

鱗次櫛比的小高樓、連片的洋房別墅、三星級酒店、嶄新的村級活動陣地、設施齊備的文化廣場、悠然舒適的林間步道等一應俱全,一副幸福美麗新村景象早已讓人忘卻了它舊時的模樣。

與此同時,抓住發展契機,石龍鎮黨委政府揮起了“生態旅遊興鎮,特色產業富民”的大旗。積極招商引資,圍繞“春季看花,夏季乘涼,秋季摘果,冬季賞雪”的發展思路,發展旅遊觀光地產項目。緊隨項目發展,周邊村民的經濟生活條件也不斷跟進。

如今走進太平場,不難感受到繁榮熱鬧的生活氣息,副食超市、美食餐館、便民藥店、建材小鋪等商鋪林立,滿足了村民日常生活需要。現在的太平儼然成了一個商業繁榮的經濟圈。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曲鴻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