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野告別“半日遊”!

三農 雪野水庫 建築 經濟 萊蕪新聞網 2017-04-20

雪野告別“半日遊”!

編者按:

新春伊始,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市“兩會”相繼召開,總結了過去幾年我市各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擘畫了我市的發展藍圖。為充分激發廣大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熱情,本報從全市大局著眼,抓住事關我市發展的關鍵領域、重點產業,創新報道方式,採取講好故事、理性評述的方式,動靜相濟,點面結合,推出整版大型系列報道欄目“踐行新理念 實現新發展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重頭報道,今天推出第五篇:特色小鎮篇。敬請關注。

重點提示:

◎2017年1月23日,省政府公佈我省特色小鎮創建名單,雪野旅遊區養生休閒度假小鎮入選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我市養生休閒度假小鎮規劃建設面積為120平方公里,定位於時尚田園和休閒勝地,重點打造“一環、一帶、四區”的空間佈局。

◎建設特色小鎮,是加快轉調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市將立足產業優勢,依託歷史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資源,篩選一批特色小鎮,加快創建步伐。

雪野告別“半日遊”!

4月8日,來自泰安的遊客在“一線五村”齊長城文化小鎮領略古村落特色建築和當地文化民俗。

4月8日,來自泰安的遊客在“一線五村”齊長城文化小鎮領略古村落特色建築和當地文化民俗。雪野旅遊區茶業口鎮“一線五村”齊長城文化小鎮,包括下法山、中法山、上法山、臥雲鋪、逯家嶺村等5個古村落,這裡既有古齊長城遺址,也有明清時代的石屋,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旅遊資源豐富。遊客劉女士說:“這裡的鄉村氣息特別濃厚,石板路、石頭房子很有特色,讓人流連忘返,有機會還會再來。”

“嫂子,中午豬肉燉白菜,再炒幾個農家菜就行。”濟南遊客王曉一家出門時說。

“好咧!十二點開飯。”雪野旅遊區王老村的魏光翠笑呵呵應道。

初春時節,濟南市民王曉一家來雪野旅遊,在魏光翠家的農家樂住了三天。今天,他們一家去爬馬鞍山,還要到臥雲鋪玩。

王曉一家的日程正是魏光翠推薦的,他們第一天在雪野湖遊山玩水,第二天去王石門看“天上人家”,第三天去“一線五村”賞古村風韻,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在遊客們眼中,如今的雪野,驚喜連連,讓人流連忘返。雪野旅遊,已經不是幾年前“看看湖,吃個魚頭,半天玩得沒啥玩”的老概念。

在王老村村民魏光翠眼裡,幸福生活才剛起航。

過去她種地,一年收入幾千元。去年,光“農家樂”一項就增收近2萬元。幹起“農家樂”,農活也不耽誤,丈夫還出去打工,魏光翠家的日子越過越殷實。

王老村,正完成從小山村到旅遊村的嬗變。

2016年,王老村接待遊客2萬餘人,增收200多萬元。農家樂、攤煎餅、出豆腐……如今,王老村205戶人家,有一半已經吃上了“旅遊飯”。

村黨支部書記魏振龍說:“徒步大賽、攤煎餅、出豆腐,這些活動給我們村帶來很多遊客。”最近,他聯繫雪野旅遊區的星級酒店,想要開展合作。魏振龍說:“酒店有遊客資源,王老村有旅遊資源,我們想把酒店裡的客人引到村裡來旅遊,實現雙贏。”

王老村的“旅遊熱”,只是雪野旅遊區的一個微觀鏡頭。

如今的雪野旅遊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旅遊產品日益豐富。兒童歡樂中心、藍灣歡樂島、香山旅遊度假區、雪野湖休閒漁業公園等6個旅遊項目投入使用,解決了旅遊龍頭項目缺乏問題;臥雲鋪、樂嬉谷、航空旅遊小鎮、齊長城保護開發、汽車露營地等10個重點旅遊項目加快推進。“在湖邊漫步,聽林中鳥鳴,賞古村風韻”,雪野的旅遊名片已經叫響全國。

“好看,更好玩。”遊客們在這裡深切感受雪野的氣質與內涵。據瞭解,雪野旅遊區去年接待遊客460萬人次、實現旅遊消費總額19.3億元,分別增長7%、14%。

今年年初,雪野旅遊區迎來了一大“喜訊”,養生休閒度假小鎮入選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在規劃圖上記者看到,雪野旅遊區規劃建設120平方公里的養生休閒度假小鎮,按照“一環、一帶、四區”的空間佈局,打造時尚田園,休閒勝地。

雪野旅遊區工委書記張海波說:“我們將抓住這一難得的政策機遇,加快養生休閒度假小鎮建設,打造新的旅遊增長極。”

雪野告別“半日遊”!

記者感言:

從“好看”到“好玩”,可管窺雪野旅遊區之變。近年來,雪野旅遊區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旅遊項目日益增多,文化內涵更加豐富,讓遊客來了不想走,徹底告別“半日遊”。

創建特色小鎮,必須以建促創,強化支持,提升內涵。必須抓住“旅遊”這個核心,構建產業支撐,客留下來了,消費也留下來了。這正是以發展旅遊促進富農強村、實現轉型發展的“真諦”所在。

頂層設計

市委書記王良要求,要著力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也不同於產業園區的“區”,而是集“產、城、人、文”於一體的空間平臺和發展形態。

要學習借鑑先進地區經驗,抓緊制定特色小鎮建設規劃和具體政策措施,著力打造一批市級、省級乃至國家級特色小鎮。產業上要“特而強”,聚焦信息經濟、高端裝備製造、清潔能源、環保、健康、旅遊、商貿、金融、家政等新興產業,發揮香腸、糖瓜、錫雕、柳編、紅木、鐵藝、“三辣一麻”等特色品牌優勢,做到一鎮一主業;形態上要“精而美”,做好整體規劃和形象設計,展示地域特色、建築特色、生態特色、文化特色,做到一鎮一風格;功能上要“聚而合”,既有眾創空間、研發中心,又有人才公寓、社區中心,實現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機制上要“活而新”,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創新運營機制、產業導向、制度供給,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高地。

相關鏈接:

中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 2016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發佈《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將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閒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

山東2020年創建100個左右特色小鎮 《山東省創建特色小鎮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省將創建100個左右產業上“特而強”、機制上“新而活”、功能上“聚而合”、形態上“精而美”的特色小鎮,成為創新創業高地、產業投資窪地、休閒養生福地、觀光旅遊勝地,打造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點贊與期待:

雪野旅遊區富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崔訓東:雪野創建養生休閒度假小鎮,是我們村迎來的又一個黃金機遇。

近年來,富家莊村發展步入快車道,村裡的富甲莊園項目集科普、生態、拓展訓練、垂釣、採摘、觀賞、餐飲、住宿為一體,帶動本村20餘戶貧困人口增收萬元以上,為脫貧打下良好產業基礎。

如今,在特色小鎮創建中,富家莊村規劃建設民俗館、村史館……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人文歷史,形成民俗觀光區,將進一步帶動富家莊村“富起來”。

新媒點擊:

好政策為人民造福

通過精準扶貧,貧困戶的賬本變“薄”了,“錢袋子”也鼓起來了,對生活也重新看到了希望,實現了他們的脫貧致富夢。系列報道“踐行新理念 實現新發展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出精準扶貧篇後,廣大網友紛紛為這樣的好政策點贊。截至4月17日下午4點,報道總關注量已突破10萬。

網友@“沙漠守望者”留言:精準扶貧將會讓百姓切實感受到扶貧政策帶來的好處,符合人民所想、所盼,是一項民心工程。

網友@“發已成雪”留言:精準扶貧“全覆蓋、無縫隙”,不僅幫扶農戶脫貧致富,而且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真正為人民謀福祉。

網友@“飛雲”留言:精準扶貧確實是一條惠民生、促三農的好政策,點贊!

述評:

特色小鎮既要有產業支撐,更應該是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我市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應立足萊蕪的產業優勢,充分發掘萊蕪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特色小鎮要有鮮明“萊蕪印記”

本報記者 鹿振林

王老村依靠山清水秀的生態資源,受益於雪野的旅遊大開發,從山村變為旅遊村,全村一半人吃上了“旅遊飯”。

但在村黨支部書記魏振龍眼中,這還遠遠不夠。他覺得,王老村必須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更深層次的旅遊開發。若是停留在低層次、粗放式開發建設狀態,這綠水青山就變不成金山銀山。

如今,機遇來了。雪野旅遊區養生休閒度假小鎮獲批省級特色小鎮後,王老村進入核心規劃區。未來幾年,王老村將通過重新翻修建設,在保留原始民宿風格基礎上結合村史博物館,形成民俗體驗區。王老村發展即將再上“大臺階”。

建設特色小鎮,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應有之義,也是加快轉調發展的重要抓手。市委書記王良指出,特色小鎮是集“產、城、人、文”於一體的空間平臺和發展形態。精準的頂層設計,為我市創建特色小鎮提供了基本遵循。

特色小鎮的“特色”應立足於產業,發掘於文化。

特色小鎮首先要有產業支撐,否則就會形成“空心鎮”。我市產業特色鮮明,創建特色小鎮,應立足十大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加速“點”上集聚、“鏈”式拓展,培育發展一批特色小鎮,如鋼鐵文化小鎮、節水灌溉裝備小鎮、線纜小鎮、特色建材小鎮、裝配式建築小鎮等。更要瞄準轉調,圍繞金融、環保、信息經濟、科技創新、航空體育等新興產業培育發展一批特色小鎮。像航空旅遊小鎮、金融小鎮、紅木文化小鎮、環保能源小鎮等。

特色小鎮更應該是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特色小鎮不可缺少“萊蕪印記”,我們應充分依託萊蕪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立足歷史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資源,結合地理區位特點,培育發展一批歷史文化傳承、民俗風情展示、休閒度假、康體養生類特色小鎮,如齊長城文化小鎮、棋山旅遊小鎮、五福茶旅小鎮、中藥養生小鎮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