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高效設施農業助力脫貧攻堅

三農 西瓜 農業 農村 魯南播報 2017-06-09

東明縣立足區域特色優勢,堅持把發展高效設施農業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按照 “市場+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基地”五位一體的產業扶貧模式,因地制宜引導優勢產業向貧困村、貧困農戶延伸,把產業扶貧放在產業鏈上,走出了一條高效農業推進脫貧攻堅發展新路子。

初夏時節,在東明縣大屯鎮前遊屯村的百畝西瓜種植基地內,一個個圓滾滾的西瓜隱藏在瓜秧裡,瓜農遊勇明熟練地在瓜上一敲,挑選出熟好的西瓜。“這個西瓜非常脆,你看,我這一拍,就裂了。”話沒落地,西瓜就砰的裂開了,紅色的汁液順勢流了出來。“皮薄、水分多、糖分高是我們新品種西瓜的優勢。”遊勇明告訴記者,相比於大田裡的重達幾十斤的西瓜而言,拱棚種植的西瓜個頭相對較小,但是產量不低,一個棚的產量在11000斤左右,市場價格最高能賣到1.8元一斤。

東明西瓜歷史悠久,從宋代就開始大面積種植。1995年國務院命名首批特產之鄉,東明縣獲得了“中國西瓜之鄉”的殊榮。加上東明優質的富鉀砂質土壤和弱化礦水質,所產西瓜沙甜爽口,口感純正,含糖量高達15%,其品牌遠近聞名。然而,近年來由於大田西瓜產量多、集中上市,造成了西瓜價格低、銷路窄等問題,成為瓜農增收致富的瓶頸。如何引導西瓜產業做大做強,實現農民增收致富?東明縣認為,要實現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變,必須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因此,東明縣把大力發展西瓜產業作為“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的扶貧策略,從品種選育、生產種植、市場推廣各個環節都規範運作,積極鼓勵種植戶發展拱棚西瓜,培育高端品種,錯開上市高峰,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東明西瓜已逐步實現從看外形到重品質、從經驗指導到標準化種植的轉變,實現了由優勢到特色、由特色到產業的轉化升級。”東明縣扶貧辦主任張中華表示,為支持拱棚西瓜產業發展,給予每個拱棚1.8萬元的補貼,每年提取補貼資金的10%上交給村集體,用來幫助貧困戶和發展公益事業。

扶持西瓜產業發展是東明縣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的一個縮影。東明縣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確立了高效設施農業、灘區水產開發等12項扶貧產業。2017年,東明縣財政安排高效農業獎補資金700萬元,水產開發獎補資金300萬元。對2017年新建成方連片60畝以上的冬暖式溫室大棚的實施主體和新建成方連片100畝以上拱棚的實施主體及新開發成方連片100畝以上水產種植、養殖及“漁家樂”實施主體進行獎補。冬暖式蔬菜大棚獎補標準由2016年的每棚0.5萬元增加到1-2萬元不等,對拱棚也納入了獎補範圍。同時,獎補辦法明確規定,享受扶持的經營主體,必須通過土地流轉、入股或務工等一種或多種形式帶動貧困戶增收。

記者 祝見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