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尚義如何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

三農 農業 農村 農村改革 張家口新聞網 2017-05-20

■通訊員 張鳳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道新命題,也是新實踐。一個時期以來,尚義縣持續在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增收等方面積極探索,不斷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農業轉型升級步伐穩步推進,農業農村經濟新業態不斷湧現。

調整種植結構 打造區域特色一直以來,尚義縣曾因農業種植結構品質老化、品種單一,致使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農民收入持續增長乏力。為改變現狀,尚義縣打破傳統農耕格局, 穩糧、 優經、 擴飼,2016年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草作物播種面積分別為36萬畝、23萬畝和4萬畝,實現了由結構單一的糧食作物種植向糧經飼三元結構協調發展的轉變。

尚義縣還鎖定高效、集約、園區、科技、有機、休閒“六型”農業發展定位,結合各鄉鎮現有產業、資源等農業綜合優勢,將全縣農業劃分為北部、中部、南部三大發展區域。在北部區域,充分開發利用廣闊的土地資源和氣候適宜的優勢特點,在大營盤鄉和大蘇計鄉分別試種水果枸杞、中藥材示範成功的基礎上,積極延伸拓展種植範圍。目前全縣水果枸杞和藥材種植分別發展到5000畝和10000畝。在中部區域,以七甲蔬菜產業示範園2萬畝蔬菜種植基地和滿井萬畝脫毒馬鈴薯種植基地為支撐,強化輻射帶動功能,走產業化發展路子。在穩定蔬菜、馬鈴薯規模種植的同時,打造精深加工產業鏈,吸引更多的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參與產業化經營,推動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在東部區域,依託河川、山區資源,在銀子河下游三十里河川流域內,推行聯村發展河蟹養殖、特色林果經濟,通過推進整體區域開發,打造壩下河川特色產業示範帶。

創新轉型載體 培強園區農業農業科技園區是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 “風向標”,是領跑農業轉型升級的 “火車頭”,而尚義縣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抓手,就是推進全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以園區為龍頭,大力發展精細農業、集約農業,並通過園區示範引領作用,推進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方向發展。

農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能夠極大地激發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尚義縣按照提出的每個鄉鎮至少建成一個高標準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目標要求,整合各類資金5.04億元,建成了千畝以上具有鄉域產業特色的節水蔬菜、脫毒馬鈴薯、中藥材、水果枸杞等各類農業園區12個。同時七甲蔬菜示範園、小蒜溝烏拉生態園入圍市級現代農業園區,今年有望跨入省級農業園區行列。

七甲鄉依託蔬菜產業優勢,引進了實力雄厚、科技領先的青島浩豐公司,在縣裡的幫扶下,通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配套農業基礎設施,建起了集蔬菜育苗、種植儲藏、新科技推廣應用多功能於一體的2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在原來貧脊的土地上成功打造在全市乃至全省叫得響的高端蔬菜種植基地。據測算對比,該園區畝產效益近4000元, 是建園前產出效益的15倍。在園區的輻射帶動下,七甲鄉蔬菜收入達5000多萬元,80%的農戶家庭收入突破5萬元。

更為可喜的是,通過園區示範引領,全縣蔬菜產業發展邁上科學高效發展新高地。全縣無公害節水蔬菜種植常年穩定在15萬畝,相繼引進推廣膜下滴灌、雙壟培土、生物殺蟲、棚室育苗、大棚種植等標準化集成技術11項,以精、細、特為主的蔬菜種植品種增加到8大類、30多個品系。

轉變生產方式 推行規模經營實踐證明,零打碎敲、分戶經營的傳統小農經濟思維生產方式,難以抵禦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雙重考驗。 尚義縣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積極扶持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方式並重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採用 “龍頭企業+農戶” “專業合作社+農戶” 的模式,實現互惠共贏,抱團發展。

如何培強壯大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尚義縣設立了土地經營權流轉扶持資金,每年適當安排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預算,對流轉期限長、面積大、社會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規模經營主體給予重點扶持。對土地流轉建成精品農業示範基地的,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機械化配套等方面,給予資金補貼。同時,縣金融部門積極為實力強、信譽好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規模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服務。

近年來, 尚義縣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遍地開花,到目前,全縣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發展到24家、357家,土地流轉率和產業經營率分別達21%、62%。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