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殺這款遊戲一經發布,熱浪迅速席捲全國。經常玩三國殺的應該都知道輪到你出牌時,每一位英雄都會有相應的臺詞,各位是否想過為什麼那麼會說這句臺詞?有何深意呢?背後又牽扯什麼故事呢?各位看官且聽分解。

"

三國殺這款遊戲一經發布,熱浪迅速席捲全國。經常玩三國殺的應該都知道輪到你出牌時,每一位英雄都會有相應的臺詞,各位是否想過為什麼那麼會說這句臺詞?有何深意呢?背後又牽扯什麼故事呢?各位看官且聽分解。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篇開篇第一人就是曹操

曹操被定義為奸雄,一句臺詞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臺詞可謂是家喻戶曉,《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曹操逃跑之時疑心呂伯奢要殺自己,於是殺盡呂氏一家,陳宮因此責備曹操大不義,曹操卻答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羅貫中一句話讓曹操背了千年的黑鍋,這句話只是羅貫中為了黑化曹操故意寫出來,因為《三國演義》出名,這句話也成為了曹操的代言詞,被用到了三國殺中。曹操另一句臺詞是:“吾好夢中殺人”,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曹操多疑怕人在他睡覺的時候加害他,可能也是以前自己加害董卓之時落下的陰影,經常和人說“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

"

三國殺這款遊戲一經發布,熱浪迅速席捲全國。經常玩三國殺的應該都知道輪到你出牌時,每一位英雄都會有相應的臺詞,各位是否想過為什麼那麼會說這句臺詞?有何深意呢?背後又牽扯什麼故事呢?各位看官且聽分解。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篇開篇第一人就是曹操

曹操被定義為奸雄,一句臺詞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臺詞可謂是家喻戶曉,《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曹操逃跑之時疑心呂伯奢要殺自己,於是殺盡呂氏一家,陳宮因此責備曹操大不義,曹操卻答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羅貫中一句話讓曹操背了千年的黑鍋,這句話只是羅貫中為了黑化曹操故意寫出來,因為《三國演義》出名,這句話也成為了曹操的代言詞,被用到了三國殺中。曹操另一句臺詞是:“吾好夢中殺人”,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曹操多疑怕人在他睡覺的時候加害他,可能也是以前自己加害董卓之時落下的陰影,經常和人說“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曹操

界曹操臺詞之一:“吾英雄者,胸懷大志,吾有良謀”,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之時所說的話,當時的曹操已經看出劉備胸懷大志,還差點把劉備殺了。然而神曹操的臺詞:“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則是出自曹操寫的《短歌行》最後四句,不論詩詞還是臺詞,都說出了曹操想一統天下的願望。曹操陣亡之時的臺詞挺好理解,“霸業未成,未成啊...”“華佗何在。。。。”“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歷史上曹操為完成統一天下就去世了,曹操的死也是因為華佗沒有及時醫治造成的,所以前兩句還是挺有意義的臺詞。第三句則是出自曹操的詩《龜雖壽》裡面的兩句,這首詩充滿了對生活的真切體驗的哲理,大家不妨讀讀試一試。

"

三國殺這款遊戲一經發布,熱浪迅速席捲全國。經常玩三國殺的應該都知道輪到你出牌時,每一位英雄都會有相應的臺詞,各位是否想過為什麼那麼會說這句臺詞?有何深意呢?背後又牽扯什麼故事呢?各位看官且聽分解。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篇開篇第一人就是曹操

曹操被定義為奸雄,一句臺詞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臺詞可謂是家喻戶曉,《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曹操逃跑之時疑心呂伯奢要殺自己,於是殺盡呂氏一家,陳宮因此責備曹操大不義,曹操卻答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羅貫中一句話讓曹操背了千年的黑鍋,這句話只是羅貫中為了黑化曹操故意寫出來,因為《三國演義》出名,這句話也成為了曹操的代言詞,被用到了三國殺中。曹操另一句臺詞是:“吾好夢中殺人”,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曹操多疑怕人在他睡覺的時候加害他,可能也是以前自己加害董卓之時落下的陰影,經常和人說“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曹操

界曹操臺詞之一:“吾英雄者,胸懷大志,吾有良謀”,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之時所說的話,當時的曹操已經看出劉備胸懷大志,還差點把劉備殺了。然而神曹操的臺詞:“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則是出自曹操寫的《短歌行》最後四句,不論詩詞還是臺詞,都說出了曹操想一統天下的願望。曹操陣亡之時的臺詞挺好理解,“霸業未成,未成啊...”“華佗何在。。。。”“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歷史上曹操為完成統一天下就去世了,曹操的死也是因為華佗沒有及時醫治造成的,所以前兩句還是挺有意義的臺詞。第三句則是出自曹操的詩《龜雖壽》裡面的兩句,這首詩充滿了對生活的真切體驗的哲理,大家不妨讀讀試一試。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曹操

魏國謀略之人司馬懿

他的臺詞設計的很有特點,聽起來像一個江湖混混所說的話,但卻是司馬懿一生以及性格的寫照。“下次注意點!”“出來混,早晚要還的!”“吾乃天命之子!”“才通天地,逆天改命!”這些臺詞多數和諸葛亮有關,因為司馬懿最精彩的一生就是和諸葛亮七出祁山的對抗。諸葛亮第七次出岐山用計放火燒司馬懿,結果天降大雨使其倖免於難,而諸葛亮卻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所以說司馬懿是天命之子。但是司馬懿陣亡之時臺詞是:“難道真的是天命難違?”也是針對諸葛亮火燒司馬懿而來的

"

三國殺這款遊戲一經發布,熱浪迅速席捲全國。經常玩三國殺的應該都知道輪到你出牌時,每一位英雄都會有相應的臺詞,各位是否想過為什麼那麼會說這句臺詞?有何深意呢?背後又牽扯什麼故事呢?各位看官且聽分解。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篇開篇第一人就是曹操

曹操被定義為奸雄,一句臺詞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臺詞可謂是家喻戶曉,《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曹操逃跑之時疑心呂伯奢要殺自己,於是殺盡呂氏一家,陳宮因此責備曹操大不義,曹操卻答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羅貫中一句話讓曹操背了千年的黑鍋,這句話只是羅貫中為了黑化曹操故意寫出來,因為《三國演義》出名,這句話也成為了曹操的代言詞,被用到了三國殺中。曹操另一句臺詞是:“吾好夢中殺人”,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曹操多疑怕人在他睡覺的時候加害他,可能也是以前自己加害董卓之時落下的陰影,經常和人說“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曹操

界曹操臺詞之一:“吾英雄者,胸懷大志,吾有良謀”,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之時所說的話,當時的曹操已經看出劉備胸懷大志,還差點把劉備殺了。然而神曹操的臺詞:“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則是出自曹操寫的《短歌行》最後四句,不論詩詞還是臺詞,都說出了曹操想一統天下的願望。曹操陣亡之時的臺詞挺好理解,“霸業未成,未成啊...”“華佗何在。。。。”“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歷史上曹操為完成統一天下就去世了,曹操的死也是因為華佗沒有及時醫治造成的,所以前兩句還是挺有意義的臺詞。第三句則是出自曹操的詩《龜雖壽》裡面的兩句,這首詩充滿了對生活的真切體驗的哲理,大家不妨讀讀試一試。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曹操

魏國謀略之人司馬懿

他的臺詞設計的很有特點,聽起來像一個江湖混混所說的話,但卻是司馬懿一生以及性格的寫照。“下次注意點!”“出來混,早晚要還的!”“吾乃天命之子!”“才通天地,逆天改命!”這些臺詞多數和諸葛亮有關,因為司馬懿最精彩的一生就是和諸葛亮七出祁山的對抗。諸葛亮第七次出岐山用計放火燒司馬懿,結果天降大雨使其倖免於難,而諸葛亮卻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所以說司馬懿是天命之子。但是司馬懿陣亡之時臺詞是:“難道真的是天命難違?”也是針對諸葛亮火燒司馬懿而來的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司馬懿

獨眼的羅剎夏侯惇

臺詞:“鼠輩,竟敢傷我”、“哪個敢動我!”,《三國演義》有這樣一橋段:兗州之戰,夏侯惇被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夏侯惇拔下箭矢,結果將眼球拔出,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將眼球吞下,上馬直取曹性,一槍將其斃命,兩句臺詞正好應了夏侯惇的這次經歷。夏侯惇軍中威望極高,得到曹操很多賞賜,但他視錢財如糞土,每次得到的封賞都分給部下,不治產業、家無餘財,所以就有了這兩句臺詞“吾生於清儉,德敗於卑退”、“錢財,乃身外之物”,挺符合夏侯惇將軍性格

"

三國殺這款遊戲一經發布,熱浪迅速席捲全國。經常玩三國殺的應該都知道輪到你出牌時,每一位英雄都會有相應的臺詞,各位是否想過為什麼那麼會說這句臺詞?有何深意呢?背後又牽扯什麼故事呢?各位看官且聽分解。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篇開篇第一人就是曹操

曹操被定義為奸雄,一句臺詞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臺詞可謂是家喻戶曉,《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曹操逃跑之時疑心呂伯奢要殺自己,於是殺盡呂氏一家,陳宮因此責備曹操大不義,曹操卻答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羅貫中一句話讓曹操背了千年的黑鍋,這句話只是羅貫中為了黑化曹操故意寫出來,因為《三國演義》出名,這句話也成為了曹操的代言詞,被用到了三國殺中。曹操另一句臺詞是:“吾好夢中殺人”,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曹操多疑怕人在他睡覺的時候加害他,可能也是以前自己加害董卓之時落下的陰影,經常和人說“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曹操

界曹操臺詞之一:“吾英雄者,胸懷大志,吾有良謀”,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之時所說的話,當時的曹操已經看出劉備胸懷大志,還差點把劉備殺了。然而神曹操的臺詞:“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則是出自曹操寫的《短歌行》最後四句,不論詩詞還是臺詞,都說出了曹操想一統天下的願望。曹操陣亡之時的臺詞挺好理解,“霸業未成,未成啊...”“華佗何在。。。。”“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歷史上曹操為完成統一天下就去世了,曹操的死也是因為華佗沒有及時醫治造成的,所以前兩句還是挺有意義的臺詞。第三句則是出自曹操的詩《龜雖壽》裡面的兩句,這首詩充滿了對生活的真切體驗的哲理,大家不妨讀讀試一試。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曹操

魏國謀略之人司馬懿

他的臺詞設計的很有特點,聽起來像一個江湖混混所說的話,但卻是司馬懿一生以及性格的寫照。“下次注意點!”“出來混,早晚要還的!”“吾乃天命之子!”“才通天地,逆天改命!”這些臺詞多數和諸葛亮有關,因為司馬懿最精彩的一生就是和諸葛亮七出祁山的對抗。諸葛亮第七次出岐山用計放火燒司馬懿,結果天降大雨使其倖免於難,而諸葛亮卻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所以說司馬懿是天命之子。但是司馬懿陣亡之時臺詞是:“難道真的是天命難違?”也是針對諸葛亮火燒司馬懿而來的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司馬懿

獨眼的羅剎夏侯惇

臺詞:“鼠輩,竟敢傷我”、“哪個敢動我!”,《三國演義》有這樣一橋段:兗州之戰,夏侯惇被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夏侯惇拔下箭矢,結果將眼球拔出,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將眼球吞下,上馬直取曹性,一槍將其斃命,兩句臺詞正好應了夏侯惇的這次經歷。夏侯惇軍中威望極高,得到曹操很多賞賜,但他視錢財如糞土,每次得到的封賞都分給部下,不治產業、家無餘財,所以就有了這兩句臺詞“吾生於清儉,德敗於卑退”、“錢財,乃身外之物”,挺符合夏侯惇將軍性格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夏侯惇

"

三國殺這款遊戲一經發布,熱浪迅速席捲全國。經常玩三國殺的應該都知道輪到你出牌時,每一位英雄都會有相應的臺詞,各位是否想過為什麼那麼會說這句臺詞?有何深意呢?背後又牽扯什麼故事呢?各位看官且聽分解。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篇開篇第一人就是曹操

曹操被定義為奸雄,一句臺詞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臺詞可謂是家喻戶曉,《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曹操逃跑之時疑心呂伯奢要殺自己,於是殺盡呂氏一家,陳宮因此責備曹操大不義,曹操卻答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羅貫中一句話讓曹操背了千年的黑鍋,這句話只是羅貫中為了黑化曹操故意寫出來,因為《三國演義》出名,這句話也成為了曹操的代言詞,被用到了三國殺中。曹操另一句臺詞是:“吾好夢中殺人”,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曹操多疑怕人在他睡覺的時候加害他,可能也是以前自己加害董卓之時落下的陰影,經常和人說“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曹操

界曹操臺詞之一:“吾英雄者,胸懷大志,吾有良謀”,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之時所說的話,當時的曹操已經看出劉備胸懷大志,還差點把劉備殺了。然而神曹操的臺詞:“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則是出自曹操寫的《短歌行》最後四句,不論詩詞還是臺詞,都說出了曹操想一統天下的願望。曹操陣亡之時的臺詞挺好理解,“霸業未成,未成啊...”“華佗何在。。。。”“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歷史上曹操為完成統一天下就去世了,曹操的死也是因為華佗沒有及時醫治造成的,所以前兩句還是挺有意義的臺詞。第三句則是出自曹操的詩《龜雖壽》裡面的兩句,這首詩充滿了對生活的真切體驗的哲理,大家不妨讀讀試一試。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曹操

魏國謀略之人司馬懿

他的臺詞設計的很有特點,聽起來像一個江湖混混所說的話,但卻是司馬懿一生以及性格的寫照。“下次注意點!”“出來混,早晚要還的!”“吾乃天命之子!”“才通天地,逆天改命!”這些臺詞多數和諸葛亮有關,因為司馬懿最精彩的一生就是和諸葛亮七出祁山的對抗。諸葛亮第七次出岐山用計放火燒司馬懿,結果天降大雨使其倖免於難,而諸葛亮卻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所以說司馬懿是天命之子。但是司馬懿陣亡之時臺詞是:“難道真的是天命難違?”也是針對諸葛亮火燒司馬懿而來的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司馬懿

獨眼的羅剎夏侯惇

臺詞:“鼠輩,竟敢傷我”、“哪個敢動我!”,《三國演義》有這樣一橋段:兗州之戰,夏侯惇被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夏侯惇拔下箭矢,結果將眼球拔出,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將眼球吞下,上馬直取曹性,一槍將其斃命,兩句臺詞正好應了夏侯惇的這次經歷。夏侯惇軍中威望極高,得到曹操很多賞賜,但他視錢財如糞土,每次得到的封賞都分給部下,不治產業、家無餘財,所以就有了這兩句臺詞“吾生於清儉,德敗於卑退”、“錢財,乃身外之物”,挺符合夏侯惇將軍性格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夏侯惇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中深的曹操賞識的郭嘉

雖然天數三分定,神機妙算亦可圖。若是當年留奉孝,難容西蜀與東吳。這是一首讚美郭嘉的詩句,即使是天定的,郭嘉都可以“逆天改命”,“老天爺”覺得郭嘉可能會壞自己的計劃,所以就讓郭嘉患疾病英年早逝。郭嘉在三國殺裡的臺詞是“錦囊妙策,終定社稷”、“依此計行,遼東可定”。錦囊妙策,終定社稷是指官渡之戰以後,曹操聽取郭嘉的錦囊妙計“以待其變”,果然袁紹兩個兒子內訌,二袁一死一逃,也使得曹操在北方站穩的腳跟,終定社稷。依此計行,遼東可定,逃跑的袁尚請求胡人幫忙,曹操怕遼東後方不穩,採取郭嘉計策千里突襲胡人,兵貴神速、奇兵制勝徹底奠定曹操北方霸主地位。郭嘉的臺詞都是和計策有關,也能很符合郭嘉的身份,而且臺詞精簡的概括了郭嘉奠定社稷、定遼東功績。

"

三國殺這款遊戲一經發布,熱浪迅速席捲全國。經常玩三國殺的應該都知道輪到你出牌時,每一位英雄都會有相應的臺詞,各位是否想過為什麼那麼會說這句臺詞?有何深意呢?背後又牽扯什麼故事呢?各位看官且聽分解。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篇開篇第一人就是曹操

曹操被定義為奸雄,一句臺詞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臺詞可謂是家喻戶曉,《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曹操逃跑之時疑心呂伯奢要殺自己,於是殺盡呂氏一家,陳宮因此責備曹操大不義,曹操卻答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羅貫中一句話讓曹操背了千年的黑鍋,這句話只是羅貫中為了黑化曹操故意寫出來,因為《三國演義》出名,這句話也成為了曹操的代言詞,被用到了三國殺中。曹操另一句臺詞是:“吾好夢中殺人”,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曹操多疑怕人在他睡覺的時候加害他,可能也是以前自己加害董卓之時落下的陰影,經常和人說“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曹操

界曹操臺詞之一:“吾英雄者,胸懷大志,吾有良謀”,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之時所說的話,當時的曹操已經看出劉備胸懷大志,還差點把劉備殺了。然而神曹操的臺詞:“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則是出自曹操寫的《短歌行》最後四句,不論詩詞還是臺詞,都說出了曹操想一統天下的願望。曹操陣亡之時的臺詞挺好理解,“霸業未成,未成啊...”“華佗何在。。。。”“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歷史上曹操為完成統一天下就去世了,曹操的死也是因為華佗沒有及時醫治造成的,所以前兩句還是挺有意義的臺詞。第三句則是出自曹操的詩《龜雖壽》裡面的兩句,這首詩充滿了對生活的真切體驗的哲理,大家不妨讀讀試一試。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曹操

魏國謀略之人司馬懿

他的臺詞設計的很有特點,聽起來像一個江湖混混所說的話,但卻是司馬懿一生以及性格的寫照。“下次注意點!”“出來混,早晚要還的!”“吾乃天命之子!”“才通天地,逆天改命!”這些臺詞多數和諸葛亮有關,因為司馬懿最精彩的一生就是和諸葛亮七出祁山的對抗。諸葛亮第七次出岐山用計放火燒司馬懿,結果天降大雨使其倖免於難,而諸葛亮卻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所以說司馬懿是天命之子。但是司馬懿陣亡之時臺詞是:“難道真的是天命難違?”也是針對諸葛亮火燒司馬懿而來的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司馬懿

獨眼的羅剎夏侯惇

臺詞:“鼠輩,竟敢傷我”、“哪個敢動我!”,《三國演義》有這樣一橋段:兗州之戰,夏侯惇被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夏侯惇拔下箭矢,結果將眼球拔出,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將眼球吞下,上馬直取曹性,一槍將其斃命,兩句臺詞正好應了夏侯惇的這次經歷。夏侯惇軍中威望極高,得到曹操很多賞賜,但他視錢財如糞土,每次得到的封賞都分給部下,不治產業、家無餘財,所以就有了這兩句臺詞“吾生於清儉,德敗於卑退”、“錢財,乃身外之物”,挺符合夏侯惇將軍性格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夏侯惇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中深的曹操賞識的郭嘉

雖然天數三分定,神機妙算亦可圖。若是當年留奉孝,難容西蜀與東吳。這是一首讚美郭嘉的詩句,即使是天定的,郭嘉都可以“逆天改命”,“老天爺”覺得郭嘉可能會壞自己的計劃,所以就讓郭嘉患疾病英年早逝。郭嘉在三國殺裡的臺詞是“錦囊妙策,終定社稷”、“依此計行,遼東可定”。錦囊妙策,終定社稷是指官渡之戰以後,曹操聽取郭嘉的錦囊妙計“以待其變”,果然袁紹兩個兒子內訌,二袁一死一逃,也使得曹操在北方站穩的腳跟,終定社稷。依此計行,遼東可定,逃跑的袁尚請求胡人幫忙,曹操怕遼東後方不穩,採取郭嘉計策千里突襲胡人,兵貴神速、奇兵制勝徹底奠定曹操北方霸主地位。郭嘉的臺詞都是和計策有關,也能很符合郭嘉的身份,而且臺詞精簡的概括了郭嘉奠定社稷、定遼東功績。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郭嘉劇照

曹操大將張遼

張遼臺詞“快馬突襲,佔盡先機!”、“馬似飛影,槍如霹靂!”都是與速度有關。張遼最著名的與速度有關的戰役就是白狼山之戰,提起白狼山之戰是曹操採取郭嘉計策千里突襲,張遼作為前鋒極力主張迅速進攻,終於,其疾如風,虜眾大崩,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張遼率領先鋒大破烏桓,烏桓單于蹋頓被臨陣斬殺,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因此,張遼的臺詞很突出他的作戰風格,符合張遼本身的設定。

"

三國殺這款遊戲一經發布,熱浪迅速席捲全國。經常玩三國殺的應該都知道輪到你出牌時,每一位英雄都會有相應的臺詞,各位是否想過為什麼那麼會說這句臺詞?有何深意呢?背後又牽扯什麼故事呢?各位看官且聽分解。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篇開篇第一人就是曹操

曹操被定義為奸雄,一句臺詞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臺詞可謂是家喻戶曉,《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曹操逃跑之時疑心呂伯奢要殺自己,於是殺盡呂氏一家,陳宮因此責備曹操大不義,曹操卻答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羅貫中一句話讓曹操背了千年的黑鍋,這句話只是羅貫中為了黑化曹操故意寫出來,因為《三國演義》出名,這句話也成為了曹操的代言詞,被用到了三國殺中。曹操另一句臺詞是:“吾好夢中殺人”,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曹操多疑怕人在他睡覺的時候加害他,可能也是以前自己加害董卓之時落下的陰影,經常和人說“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曹操

界曹操臺詞之一:“吾英雄者,胸懷大志,吾有良謀”,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之時所說的話,當時的曹操已經看出劉備胸懷大志,還差點把劉備殺了。然而神曹操的臺詞:“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則是出自曹操寫的《短歌行》最後四句,不論詩詞還是臺詞,都說出了曹操想一統天下的願望。曹操陣亡之時的臺詞挺好理解,“霸業未成,未成啊...”“華佗何在。。。。”“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歷史上曹操為完成統一天下就去世了,曹操的死也是因為華佗沒有及時醫治造成的,所以前兩句還是挺有意義的臺詞。第三句則是出自曹操的詩《龜雖壽》裡面的兩句,這首詩充滿了對生活的真切體驗的哲理,大家不妨讀讀試一試。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曹操

魏國謀略之人司馬懿

他的臺詞設計的很有特點,聽起來像一個江湖混混所說的話,但卻是司馬懿一生以及性格的寫照。“下次注意點!”“出來混,早晚要還的!”“吾乃天命之子!”“才通天地,逆天改命!”這些臺詞多數和諸葛亮有關,因為司馬懿最精彩的一生就是和諸葛亮七出祁山的對抗。諸葛亮第七次出岐山用計放火燒司馬懿,結果天降大雨使其倖免於難,而諸葛亮卻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所以說司馬懿是天命之子。但是司馬懿陣亡之時臺詞是:“難道真的是天命難違?”也是針對諸葛亮火燒司馬懿而來的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司馬懿

獨眼的羅剎夏侯惇

臺詞:“鼠輩,竟敢傷我”、“哪個敢動我!”,《三國演義》有這樣一橋段:兗州之戰,夏侯惇被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夏侯惇拔下箭矢,結果將眼球拔出,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將眼球吞下,上馬直取曹性,一槍將其斃命,兩句臺詞正好應了夏侯惇的這次經歷。夏侯惇軍中威望極高,得到曹操很多賞賜,但他視錢財如糞土,每次得到的封賞都分給部下,不治產業、家無餘財,所以就有了這兩句臺詞“吾生於清儉,德敗於卑退”、“錢財,乃身外之物”,挺符合夏侯惇將軍性格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夏侯惇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中深的曹操賞識的郭嘉

雖然天數三分定,神機妙算亦可圖。若是當年留奉孝,難容西蜀與東吳。這是一首讚美郭嘉的詩句,即使是天定的,郭嘉都可以“逆天改命”,“老天爺”覺得郭嘉可能會壞自己的計劃,所以就讓郭嘉患疾病英年早逝。郭嘉在三國殺裡的臺詞是“錦囊妙策,終定社稷”、“依此計行,遼東可定”。錦囊妙策,終定社稷是指官渡之戰以後,曹操聽取郭嘉的錦囊妙計“以待其變”,果然袁紹兩個兒子內訌,二袁一死一逃,也使得曹操在北方站穩的腳跟,終定社稷。依此計行,遼東可定,逃跑的袁尚請求胡人幫忙,曹操怕遼東後方不穩,採取郭嘉計策千里突襲胡人,兵貴神速、奇兵制勝徹底奠定曹操北方霸主地位。郭嘉的臺詞都是和計策有關,也能很符合郭嘉的身份,而且臺詞精簡的概括了郭嘉奠定社稷、定遼東功績。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郭嘉劇照

曹操大將張遼

張遼臺詞“快馬突襲,佔盡先機!”、“馬似飛影,槍如霹靂!”都是與速度有關。張遼最著名的與速度有關的戰役就是白狼山之戰,提起白狼山之戰是曹操採取郭嘉計策千里突襲,張遼作為前鋒極力主張迅速進攻,終於,其疾如風,虜眾大崩,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張遼率領先鋒大破烏桓,烏桓單于蹋頓被臨陣斬殺,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因此,張遼的臺詞很突出他的作戰風格,符合張遼本身的設定。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

三國殺這款遊戲一經發布,熱浪迅速席捲全國。經常玩三國殺的應該都知道輪到你出牌時,每一位英雄都會有相應的臺詞,各位是否想過為什麼那麼會說這句臺詞?有何深意呢?背後又牽扯什麼故事呢?各位看官且聽分解。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篇開篇第一人就是曹操

曹操被定義為奸雄,一句臺詞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臺詞可謂是家喻戶曉,《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曹操逃跑之時疑心呂伯奢要殺自己,於是殺盡呂氏一家,陳宮因此責備曹操大不義,曹操卻答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羅貫中一句話讓曹操背了千年的黑鍋,這句話只是羅貫中為了黑化曹操故意寫出來,因為《三國演義》出名,這句話也成為了曹操的代言詞,被用到了三國殺中。曹操另一句臺詞是:“吾好夢中殺人”,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曹操多疑怕人在他睡覺的時候加害他,可能也是以前自己加害董卓之時落下的陰影,經常和人說“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曹操

界曹操臺詞之一:“吾英雄者,胸懷大志,吾有良謀”,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之時所說的話,當時的曹操已經看出劉備胸懷大志,還差點把劉備殺了。然而神曹操的臺詞:“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則是出自曹操寫的《短歌行》最後四句,不論詩詞還是臺詞,都說出了曹操想一統天下的願望。曹操陣亡之時的臺詞挺好理解,“霸業未成,未成啊...”“華佗何在。。。。”“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歷史上曹操為完成統一天下就去世了,曹操的死也是因為華佗沒有及時醫治造成的,所以前兩句還是挺有意義的臺詞。第三句則是出自曹操的詩《龜雖壽》裡面的兩句,這首詩充滿了對生活的真切體驗的哲理,大家不妨讀讀試一試。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曹操

魏國謀略之人司馬懿

他的臺詞設計的很有特點,聽起來像一個江湖混混所說的話,但卻是司馬懿一生以及性格的寫照。“下次注意點!”“出來混,早晚要還的!”“吾乃天命之子!”“才通天地,逆天改命!”這些臺詞多數和諸葛亮有關,因為司馬懿最精彩的一生就是和諸葛亮七出祁山的對抗。諸葛亮第七次出岐山用計放火燒司馬懿,結果天降大雨使其倖免於難,而諸葛亮卻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所以說司馬懿是天命之子。但是司馬懿陣亡之時臺詞是:“難道真的是天命難違?”也是針對諸葛亮火燒司馬懿而來的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司馬懿

獨眼的羅剎夏侯惇

臺詞:“鼠輩,竟敢傷我”、“哪個敢動我!”,《三國演義》有這樣一橋段:兗州之戰,夏侯惇被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夏侯惇拔下箭矢,結果將眼球拔出,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將眼球吞下,上馬直取曹性,一槍將其斃命,兩句臺詞正好應了夏侯惇的這次經歷。夏侯惇軍中威望極高,得到曹操很多賞賜,但他視錢財如糞土,每次得到的封賞都分給部下,不治產業、家無餘財,所以就有了這兩句臺詞“吾生於清儉,德敗於卑退”、“錢財,乃身外之物”,挺符合夏侯惇將軍性格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夏侯惇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中深的曹操賞識的郭嘉

雖然天數三分定,神機妙算亦可圖。若是當年留奉孝,難容西蜀與東吳。這是一首讚美郭嘉的詩句,即使是天定的,郭嘉都可以“逆天改命”,“老天爺”覺得郭嘉可能會壞自己的計劃,所以就讓郭嘉患疾病英年早逝。郭嘉在三國殺裡的臺詞是“錦囊妙策,終定社稷”、“依此計行,遼東可定”。錦囊妙策,終定社稷是指官渡之戰以後,曹操聽取郭嘉的錦囊妙計“以待其變”,果然袁紹兩個兒子內訌,二袁一死一逃,也使得曹操在北方站穩的腳跟,終定社稷。依此計行,遼東可定,逃跑的袁尚請求胡人幫忙,曹操怕遼東後方不穩,採取郭嘉計策千里突襲胡人,兵貴神速、奇兵制勝徹底奠定曹操北方霸主地位。郭嘉的臺詞都是和計策有關,也能很符合郭嘉的身份,而且臺詞精簡的概括了郭嘉奠定社稷、定遼東功績。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郭嘉劇照

曹操大將張遼

張遼臺詞“快馬突襲,佔盡先機!”、“馬似飛影,槍如霹靂!”都是與速度有關。張遼最著名的與速度有關的戰役就是白狼山之戰,提起白狼山之戰是曹操採取郭嘉計策千里突襲,張遼作為前鋒極力主張迅速進攻,終於,其疾如風,虜眾大崩,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張遼率領先鋒大破烏桓,烏桓單于蹋頓被臨陣斬殺,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因此,張遼的臺詞很突出他的作戰風格,符合張遼本身的設定。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典韋和曹昂兩個人的臺詞都是因為張繡偷襲曹操而來

曹操討伐張繡,張繡自知不敵投降曹操,事情本應該就這樣結束了。誰料曹操看上一個美女,而且納她為妾,這個女人就是張濟的遺孀鄒夫人也是張繡的嬸子。張繡感到恥辱,在賈詡的建議下,突然反叛,奇襲曹操營地,曹操出戰不利只能逃跑,曹操坐騎絕影因突襲被殺,其子曹昂把自己坐騎讓給父親曹操逃脫。典韋堵住寨門奮戰,為曹操斷後阻敵。奈何敵軍太多,曹昂與典韋戰死於此,曹操也因為此二人獻身逃脫追殺。典韋陣亡時候臺詞是:主公,快走...而曹昂的臺詞是:典將軍,比比看誰殺敵更多、父親快走,有我殿後。曹昂陣亡時臺詞是:典將軍,還是你贏了……這些臺詞都深刻圍繞張繡此次叛變,此二人忠君俠膽令人佩服,臺詞聽起來讓人心酸。一句小插曲,典韋因使雙戟出名,《三國志》記載曹操部隊中對於典韋的描述,軍中為之語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因此典韋有句臺詞是“吃我一戟!

"

三國殺這款遊戲一經發布,熱浪迅速席捲全國。經常玩三國殺的應該都知道輪到你出牌時,每一位英雄都會有相應的臺詞,各位是否想過為什麼那麼會說這句臺詞?有何深意呢?背後又牽扯什麼故事呢?各位看官且聽分解。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篇開篇第一人就是曹操

曹操被定義為奸雄,一句臺詞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臺詞可謂是家喻戶曉,《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曹操逃跑之時疑心呂伯奢要殺自己,於是殺盡呂氏一家,陳宮因此責備曹操大不義,曹操卻答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羅貫中一句話讓曹操背了千年的黑鍋,這句話只是羅貫中為了黑化曹操故意寫出來,因為《三國演義》出名,這句話也成為了曹操的代言詞,被用到了三國殺中。曹操另一句臺詞是:“吾好夢中殺人”,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曹操多疑怕人在他睡覺的時候加害他,可能也是以前自己加害董卓之時落下的陰影,經常和人說“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曹操

界曹操臺詞之一:“吾英雄者,胸懷大志,吾有良謀”,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之時所說的話,當時的曹操已經看出劉備胸懷大志,還差點把劉備殺了。然而神曹操的臺詞:“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則是出自曹操寫的《短歌行》最後四句,不論詩詞還是臺詞,都說出了曹操想一統天下的願望。曹操陣亡之時的臺詞挺好理解,“霸業未成,未成啊...”“華佗何在。。。。”“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歷史上曹操為完成統一天下就去世了,曹操的死也是因為華佗沒有及時醫治造成的,所以前兩句還是挺有意義的臺詞。第三句則是出自曹操的詩《龜雖壽》裡面的兩句,這首詩充滿了對生活的真切體驗的哲理,大家不妨讀讀試一試。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曹操

魏國謀略之人司馬懿

他的臺詞設計的很有特點,聽起來像一個江湖混混所說的話,但卻是司馬懿一生以及性格的寫照。“下次注意點!”“出來混,早晚要還的!”“吾乃天命之子!”“才通天地,逆天改命!”這些臺詞多數和諸葛亮有關,因為司馬懿最精彩的一生就是和諸葛亮七出祁山的對抗。諸葛亮第七次出岐山用計放火燒司馬懿,結果天降大雨使其倖免於難,而諸葛亮卻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所以說司馬懿是天命之子。但是司馬懿陣亡之時臺詞是:“難道真的是天命難違?”也是針對諸葛亮火燒司馬懿而來的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司馬懿

獨眼的羅剎夏侯惇

臺詞:“鼠輩,竟敢傷我”、“哪個敢動我!”,《三國演義》有這樣一橋段:兗州之戰,夏侯惇被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夏侯惇拔下箭矢,結果將眼球拔出,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將眼球吞下,上馬直取曹性,一槍將其斃命,兩句臺詞正好應了夏侯惇的這次經歷。夏侯惇軍中威望極高,得到曹操很多賞賜,但他視錢財如糞土,每次得到的封賞都分給部下,不治產業、家無餘財,所以就有了這兩句臺詞“吾生於清儉,德敗於卑退”、“錢財,乃身外之物”,挺符合夏侯惇將軍性格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夏侯惇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中深的曹操賞識的郭嘉

雖然天數三分定,神機妙算亦可圖。若是當年留奉孝,難容西蜀與東吳。這是一首讚美郭嘉的詩句,即使是天定的,郭嘉都可以“逆天改命”,“老天爺”覺得郭嘉可能會壞自己的計劃,所以就讓郭嘉患疾病英年早逝。郭嘉在三國殺裡的臺詞是“錦囊妙策,終定社稷”、“依此計行,遼東可定”。錦囊妙策,終定社稷是指官渡之戰以後,曹操聽取郭嘉的錦囊妙計“以待其變”,果然袁紹兩個兒子內訌,二袁一死一逃,也使得曹操在北方站穩的腳跟,終定社稷。依此計行,遼東可定,逃跑的袁尚請求胡人幫忙,曹操怕遼東後方不穩,採取郭嘉計策千里突襲胡人,兵貴神速、奇兵制勝徹底奠定曹操北方霸主地位。郭嘉的臺詞都是和計策有關,也能很符合郭嘉的身份,而且臺詞精簡的概括了郭嘉奠定社稷、定遼東功績。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郭嘉劇照

曹操大將張遼

張遼臺詞“快馬突襲,佔盡先機!”、“馬似飛影,槍如霹靂!”都是與速度有關。張遼最著名的與速度有關的戰役就是白狼山之戰,提起白狼山之戰是曹操採取郭嘉計策千里突襲,張遼作為前鋒極力主張迅速進攻,終於,其疾如風,虜眾大崩,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張遼率領先鋒大破烏桓,烏桓單于蹋頓被臨陣斬殺,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因此,張遼的臺詞很突出他的作戰風格,符合張遼本身的設定。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典韋和曹昂兩個人的臺詞都是因為張繡偷襲曹操而來

曹操討伐張繡,張繡自知不敵投降曹操,事情本應該就這樣結束了。誰料曹操看上一個美女,而且納她為妾,這個女人就是張濟的遺孀鄒夫人也是張繡的嬸子。張繡感到恥辱,在賈詡的建議下,突然反叛,奇襲曹操營地,曹操出戰不利只能逃跑,曹操坐騎絕影因突襲被殺,其子曹昂把自己坐騎讓給父親曹操逃脫。典韋堵住寨門奮戰,為曹操斷後阻敵。奈何敵軍太多,曹昂與典韋戰死於此,曹操也因為此二人獻身逃脫追殺。典韋陣亡時候臺詞是:主公,快走...而曹昂的臺詞是:典將軍,比比看誰殺敵更多、父親快走,有我殿後。曹昂陣亡時臺詞是:典將軍,還是你贏了……這些臺詞都深刻圍繞張繡此次叛變,此二人忠君俠膽令人佩服,臺詞聽起來讓人心酸。一句小插曲,典韋因使雙戟出名,《三國志》記載曹操部隊中對於典韋的描述,軍中為之語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因此典韋有句臺詞是“吃我一戟!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曹昂劇照

"

三國殺這款遊戲一經發布,熱浪迅速席捲全國。經常玩三國殺的應該都知道輪到你出牌時,每一位英雄都會有相應的臺詞,各位是否想過為什麼那麼會說這句臺詞?有何深意呢?背後又牽扯什麼故事呢?各位看官且聽分解。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篇開篇第一人就是曹操

曹操被定義為奸雄,一句臺詞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臺詞可謂是家喻戶曉,《三國演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曹操逃跑之時疑心呂伯奢要殺自己,於是殺盡呂氏一家,陳宮因此責備曹操大不義,曹操卻答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羅貫中一句話讓曹操背了千年的黑鍋,這句話只是羅貫中為了黑化曹操故意寫出來,因為《三國演義》出名,這句話也成為了曹操的代言詞,被用到了三國殺中。曹操另一句臺詞是:“吾好夢中殺人”,出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曹操多疑怕人在他睡覺的時候加害他,可能也是以前自己加害董卓之時落下的陰影,經常和人說“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曹操

界曹操臺詞之一:“吾英雄者,胸懷大志,吾有良謀”,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之時所說的話,當時的曹操已經看出劉備胸懷大志,還差點把劉備殺了。然而神曹操的臺詞:“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則是出自曹操寫的《短歌行》最後四句,不論詩詞還是臺詞,都說出了曹操想一統天下的願望。曹操陣亡之時的臺詞挺好理解,“霸業未成,未成啊...”“華佗何在。。。。”“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歷史上曹操為完成統一天下就去世了,曹操的死也是因為華佗沒有及時醫治造成的,所以前兩句還是挺有意義的臺詞。第三句則是出自曹操的詩《龜雖壽》裡面的兩句,這首詩充滿了對生活的真切體驗的哲理,大家不妨讀讀試一試。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曹操

魏國謀略之人司馬懿

他的臺詞設計的很有特點,聽起來像一個江湖混混所說的話,但卻是司馬懿一生以及性格的寫照。“下次注意點!”“出來混,早晚要還的!”“吾乃天命之子!”“才通天地,逆天改命!”這些臺詞多數和諸葛亮有關,因為司馬懿最精彩的一生就是和諸葛亮七出祁山的對抗。諸葛亮第七次出岐山用計放火燒司馬懿,結果天降大雨使其倖免於難,而諸葛亮卻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所以說司馬懿是天命之子。但是司馬懿陣亡之時臺詞是:“難道真的是天命難違?”也是針對諸葛亮火燒司馬懿而來的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神司馬懿

獨眼的羅剎夏侯惇

臺詞:“鼠輩,竟敢傷我”、“哪個敢動我!”,《三國演義》有這樣一橋段:兗州之戰,夏侯惇被曹性一箭射中左眼,夏侯惇拔下箭矢,結果將眼球拔出,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將眼球吞下,上馬直取曹性,一槍將其斃命,兩句臺詞正好應了夏侯惇的這次經歷。夏侯惇軍中威望極高,得到曹操很多賞賜,但他視錢財如糞土,每次得到的封賞都分給部下,不治產業、家無餘財,所以就有了這兩句臺詞“吾生於清儉,德敗於卑退”、“錢財,乃身外之物”,挺符合夏侯惇將軍性格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夏侯惇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魏國中深的曹操賞識的郭嘉

雖然天數三分定,神機妙算亦可圖。若是當年留奉孝,難容西蜀與東吳。這是一首讚美郭嘉的詩句,即使是天定的,郭嘉都可以“逆天改命”,“老天爺”覺得郭嘉可能會壞自己的計劃,所以就讓郭嘉患疾病英年早逝。郭嘉在三國殺裡的臺詞是“錦囊妙策,終定社稷”、“依此計行,遼東可定”。錦囊妙策,終定社稷是指官渡之戰以後,曹操聽取郭嘉的錦囊妙計“以待其變”,果然袁紹兩個兒子內訌,二袁一死一逃,也使得曹操在北方站穩的腳跟,終定社稷。依此計行,遼東可定,逃跑的袁尚請求胡人幫忙,曹操怕遼東後方不穩,採取郭嘉計策千里突襲胡人,兵貴神速、奇兵制勝徹底奠定曹操北方霸主地位。郭嘉的臺詞都是和計策有關,也能很符合郭嘉的身份,而且臺詞精簡的概括了郭嘉奠定社稷、定遼東功績。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郭嘉劇照

曹操大將張遼

張遼臺詞“快馬突襲,佔盡先機!”、“馬似飛影,槍如霹靂!”都是與速度有關。張遼最著名的與速度有關的戰役就是白狼山之戰,提起白狼山之戰是曹操採取郭嘉計策千里突襲,張遼作為前鋒極力主張迅速進攻,終於,其疾如風,虜眾大崩,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張遼率領先鋒大破烏桓,烏桓單于蹋頓被臨陣斬殺,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因此,張遼的臺詞很突出他的作戰風格,符合張遼本身的設定。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典韋和曹昂兩個人的臺詞都是因為張繡偷襲曹操而來

曹操討伐張繡,張繡自知不敵投降曹操,事情本應該就這樣結束了。誰料曹操看上一個美女,而且納她為妾,這個女人就是張濟的遺孀鄒夫人也是張繡的嬸子。張繡感到恥辱,在賈詡的建議下,突然反叛,奇襲曹操營地,曹操出戰不利只能逃跑,曹操坐騎絕影因突襲被殺,其子曹昂把自己坐騎讓給父親曹操逃脫。典韋堵住寨門奮戰,為曹操斷後阻敵。奈何敵軍太多,曹昂與典韋戰死於此,曹操也因為此二人獻身逃脫追殺。典韋陣亡時候臺詞是:主公,快走...而曹昂的臺詞是:典將軍,比比看誰殺敵更多、父親快走,有我殿後。曹昂陣亡時臺詞是:典將軍,還是你贏了……這些臺詞都深刻圍繞張繡此次叛變,此二人忠君俠膽令人佩服,臺詞聽起來讓人心酸。一句小插曲,典韋因使雙戟出名,《三國志》記載曹操部隊中對於典韋的描述,軍中為之語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因此典韋有句臺詞是“吃我一戟!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曹昂劇照

三國殺英雄臺詞背後的故事之魏國篇

典韋

三國殺英雄眾多,每句臺詞都不是平白無故產生的,要知其他人臺詞背後的故事,請看下次分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