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薩克斯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

"


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曾說過:“音樂是上天給人類最偉大的禮物,只有音樂能夠說明安靜和和睦。”充滿激情和內涵的歌唱性演奏樂器薩克斯使我們領略到其悠久的藝術魅力。而外來樂器薩克斯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更因中國兼容的胸懷和吐故納新而呈現出更持久的號召力和生命力。

一、薩克斯概述

第一支薩克斯由比利時音樂家阿道夫.薩克斯於1842年發明,最初只是設想根據波姆式長笛為管絃樂隊設計一款低音樂器以適應室外演出。薩克斯的問世得到了當時很多著名作曲家、音樂家的支持和認可。薩克斯的發展歷程並不漫長,由單簧管逐漸演變而來,外形結構時尚獨特,上細下粗,圓錐管體是金屬拋物線型的,與雙簧管及其相似的音域和開閉音孔以及木管樂器的音質,使得薩克斯在演奏時,高音婉轉動聽,中音高貴典雅,低音渾厚深沉。

19世紀,在普法戰爭這一歷史背景下,法國政府將薩克斯引入軍樂隊,促進了它在古典演奏中的應用和發展。樂器、音樂、及文化等的發展都要依託於當時的政治經濟等環境,開放的思想和國度使得各民族音樂大融合,爵士樂的產生更推動了薩克斯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作為最接近人聲的一種樂器,薩克斯的流行也離不開許多傑出薩克斯演奏家的不斷努力、創新以及尋求薩克斯與其本民族文化的融合,也使薩克斯這一樂器得以日臻完善。

二、薩克斯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碰撞

薩克斯在1885年左右逐漸傳入中國,但是由於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到九四年建國前的中國戰火連年、動盪不安,舶來品薩克斯完全只是新奇的西洋樂器,處於不生不死的狀態,薩克斯也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才有了長足的發展。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社會體制的改革、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的高度解放,薩克斯開始頻繁地出現在演出活動、舞廳等娛樂場所等公眾視野中。音樂家們也開始用薩克斯演奏中國歌曲,中國軍樂也開始引入薩克斯。薩克斯以其優美的外形贏得了中國人民的認可和追捧。

但是,薩克斯在中國迅速發展,質量卻不盡如人意。不得不承認的是,中國普通民眾對薩克斯的認識以及喜愛都只是停留在膚淺的表面。由於薩克斯入門簡單,而且更多的運用於流行音樂和爵士樂的演奏中,在國內掀起的大多是對經典樂曲的模仿熱潮,而這種泡沫繁榮反映出的是初學者疏於基本功,急於求成的心理,而這一社會性導向又給人們造成了“通俗樂器——薩克斯”的錯覺。音樂本就是純粹的,如果帶著世俗的眼光去審視薩克斯,帶著功利性的目的去學薩克斯,那只是盲目的從眾,演奏出的樂曲也只是帶著鐐銬的舞蹈,束縛而僵硬。


三、薩克斯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

五千年的時光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誠然,外國音樂家時刻關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動向,中國藝術家們在從事傳統文化藝術研究的同時也緊盯著西洋音樂的變化和發展。大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體現出文化兼容的胸懷。音樂本無國界之分,藝術家們堅定的追求藝術,也在中西文化的大碰撞中汲取智慧的火花,不斷完善自身並進行革新。一種樂器能被人們長久地接納和喜愛,體現出不朽的旺盛生命力,除了源於它自身的美,也源於演奏者們用它演奏出了愉悅人心、經久不衰的樂曲。

另外,中國著名總政軍樂團薩克斯演奏家杜銀蛟、王清泉等,將中國經典曲目改編成薩克斯重奏和獨奏曲目,他們發揚中國精神,走中國化道路的同時卻又與國際接軌,為中國薩克斯教育以及薩克斯愛好者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教材。追溯薩克斯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進程中,在此就不得不提到薩克斯與手絹絕活的中西合璧,在邊吹邊耍中實現了中西文化藝術的有機統一。薩克斯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是中西方文化藝術、美學乃至哲學的碰撞交融,通過我國藝術家將薩克斯本身與本民族文化藝術精髓相融合,從音樂技法、形式上進行再改造,薩克斯與中國民俗文化必將朝著更加繁榮的路走去。

"


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曾說過:“音樂是上天給人類最偉大的禮物,只有音樂能夠說明安靜和和睦。”充滿激情和內涵的歌唱性演奏樂器薩克斯使我們領略到其悠久的藝術魅力。而外來樂器薩克斯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更因中國兼容的胸懷和吐故納新而呈現出更持久的號召力和生命力。

一、薩克斯概述

第一支薩克斯由比利時音樂家阿道夫.薩克斯於1842年發明,最初只是設想根據波姆式長笛為管絃樂隊設計一款低音樂器以適應室外演出。薩克斯的問世得到了當時很多著名作曲家、音樂家的支持和認可。薩克斯的發展歷程並不漫長,由單簧管逐漸演變而來,外形結構時尚獨特,上細下粗,圓錐管體是金屬拋物線型的,與雙簧管及其相似的音域和開閉音孔以及木管樂器的音質,使得薩克斯在演奏時,高音婉轉動聽,中音高貴典雅,低音渾厚深沉。

19世紀,在普法戰爭這一歷史背景下,法國政府將薩克斯引入軍樂隊,促進了它在古典演奏中的應用和發展。樂器、音樂、及文化等的發展都要依託於當時的政治經濟等環境,開放的思想和國度使得各民族音樂大融合,爵士樂的產生更推動了薩克斯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作為最接近人聲的一種樂器,薩克斯的流行也離不開許多傑出薩克斯演奏家的不斷努力、創新以及尋求薩克斯與其本民族文化的融合,也使薩克斯這一樂器得以日臻完善。

二、薩克斯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碰撞

薩克斯在1885年左右逐漸傳入中國,但是由於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到九四年建國前的中國戰火連年、動盪不安,舶來品薩克斯完全只是新奇的西洋樂器,處於不生不死的狀態,薩克斯也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才有了長足的發展。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社會體制的改革、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的高度解放,薩克斯開始頻繁地出現在演出活動、舞廳等娛樂場所等公眾視野中。音樂家們也開始用薩克斯演奏中國歌曲,中國軍樂也開始引入薩克斯。薩克斯以其優美的外形贏得了中國人民的認可和追捧。

但是,薩克斯在中國迅速發展,質量卻不盡如人意。不得不承認的是,中國普通民眾對薩克斯的認識以及喜愛都只是停留在膚淺的表面。由於薩克斯入門簡單,而且更多的運用於流行音樂和爵士樂的演奏中,在國內掀起的大多是對經典樂曲的模仿熱潮,而這種泡沫繁榮反映出的是初學者疏於基本功,急於求成的心理,而這一社會性導向又給人們造成了“通俗樂器——薩克斯”的錯覺。音樂本就是純粹的,如果帶著世俗的眼光去審視薩克斯,帶著功利性的目的去學薩克斯,那只是盲目的從眾,演奏出的樂曲也只是帶著鐐銬的舞蹈,束縛而僵硬。


三、薩克斯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

五千年的時光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誠然,外國音樂家時刻關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動向,中國藝術家們在從事傳統文化藝術研究的同時也緊盯著西洋音樂的變化和發展。大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體現出文化兼容的胸懷。音樂本無國界之分,藝術家們堅定的追求藝術,也在中西文化的大碰撞中汲取智慧的火花,不斷完善自身並進行革新。一種樂器能被人們長久地接納和喜愛,體現出不朽的旺盛生命力,除了源於它自身的美,也源於演奏者們用它演奏出了愉悅人心、經久不衰的樂曲。

另外,中國著名總政軍樂團薩克斯演奏家杜銀蛟、王清泉等,將中國經典曲目改編成薩克斯重奏和獨奏曲目,他們發揚中國精神,走中國化道路的同時卻又與國際接軌,為中國薩克斯教育以及薩克斯愛好者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教材。追溯薩克斯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進程中,在此就不得不提到薩克斯與手絹絕活的中西合璧,在邊吹邊耍中實現了中西文化藝術的有機統一。薩克斯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是中西方文化藝術、美學乃至哲學的碰撞交融,通過我國藝術家將薩克斯本身與本民族文化藝術精髓相融合,從音樂技法、形式上進行再改造,薩克斯與中國民俗文化必將朝著更加繁榮的路走去。

淺析薩克斯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


四、結語

我們應該以更高的視角去看待薩克斯,消除膚淺的認知和偏見,在我國理論研究和實踐演奏中引入國外先進的薩克斯發展經驗,並找到薩克斯與我國傳統文化的最佳契合點,推陳出新,將薩克斯在我國的發展領入一個更新、更高的層面。這也意味著我們對薩克斯演奏人員以及相關部門提出了更高的期待,期待著薩克斯演奏在我國朝著系統化和規範化的方向一路高歌走向更遠的地方,期待著薩克斯在中國傳統文化乃至世界樂器大家族中發揮其應有的效用。

學習薩克斯最重要的還是與別人交流中汲取一些經驗,自學比較乏味,如有一些薩友一起討論,也能增添不少樂趣。

喜歡笛頭的朋友,也可以私信向我瞭解,有一款笛頭目前在薩友圈內非常火爆,價格親民,性價比很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